第一课 书林漫步导学v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知识的载体,古今中外的书籍形态万千让我们漫步其中,探寻书籍设计的沿革变迁一、中国的古籍设计v简册在竹片或木片上书写文字,并用皮条或绳索连缀起来,称为“简册”,可以自左向右卷起来存放v周、秦、汉各代周、秦、汉各代v都是简、帛并用的但帛的价值高 ,远不如简册使用得普遍东汉中期蔡伦造纸以后,纸开始成为重要的书写材料v在魏晋时代在魏晋时代v虽然私家已经越来越普遍地使用纸,官府文书仍多用简册v到了南北朝时代到了南北朝时代v简册才基本绝迹v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使纸质书籍的出现成为可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中国古代的劳动者施展智慧与技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书籍设计形态v在印刷术发明以前,图书是抄写的锦帛和纸张上,采用长卷形式,阅读时展开,平时卷起这一时期的图书只能是卷轴装v雕版印刷普及以后,由于书版各自成块,卷轴装已不适用,古籍装帧改进为册页形式,先后出现旋风装、经折装、包背装、线装几种形式线装的形式一直沿用至今v卷轴装 又称卷子装,早期的图书装帧形式与装裱好的书画相似在长卷帛书、纸书的左端安装木轴,旋转卷起(图1)。
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大批唐五代写本图书,都采用这一方式据记载,古代宫廷收藏的卷轴装图书十分考究,《隋唐经籍志》描述秘阁藏书:“上品红琉璃轴,中品绀琉璃轴,下品漆轴”;《唐六典》描述内府藏书:“其经库书,钿白牙轴,黄带红牙签;史库书,绿牙轴,朱带白牙筌进入版刻时代,图书改为册页形式,仍有一些采用卷轴装v梵夹装隋唐时期,受一种狭长的印度梵文贝叶经中间打孔穿绳的形式影响,古人发明了“梵夹装”纸张制作的书籍,无法采用梵夹装;且梵经译汉,亦无所谓梵称故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书籍没有梵夹装但梵经译汉之后,特别是译成中国的少数民族语文之后,例如藏文、蒙文藏经,其用纸张书写或雕印的经叶,也有仿效贝叶经的这种经集数叶成一摞之后,也有上、下用木板相夹,而后用绳索、布带相捆的虽非贝叶经的梵夹装,但显然是对梵夹装的模仿,故亦可称为梵夹装v经折装一张纸经过左右反复折合,呈长方形的折子形式在最前面和最后面的书页上,糊以尺寸相等的硬纸或木板作为封面和封底,以防止损坏v旋风装在一素纸长卷上面依次粘贴书页,每页正反两面书写文字,展开长卷可翻页阅读这种装订特点是外表仍为长卷,里面却是错落有致的书页,实为介于卷轴装和经折装之间的一种装订形式。
大约盛行于唐代旋风装又名龙鳞装从不同的角度来命名的总起来看看是象风刮过的波浪,从风的角度命名为旋风装,从纹的角度来看是龙鳞装旋风装蝴蝶装将每页书在版心处对折,有文字的一面向里,再将若干折好的书页对齐,粘贴成册采用这种装订形式,外表与现在的平装书相似,展开阅读时,书页犹如蝴蝶两翼飞舞,故称为蝴蝶装蝴蝶装是宋元版书的主要形式,它改变了沿袭千年的卷轴形式,适应了雕版印刷的一页一版的特点,是一重大进步但这种版心内向的装订形式,人们翻阅时会遇到无字页面,同时版心易于脱落,造成掉页,所以逐渐又为包背装取代蝴蝶装v包背装将印好的书页版心向外对折,书口向外,然后用纸捻装订成册,再装上书衣,由于全书包上厚纸作皮,不见线眼,故称包背装包背装出现于南宋,盛行于元代及明中期以前清代宫廷图书如历朝实录、《四库全书》也采用这种装订方式包背装改变了蝴蝶版心向内的形式,不再出现无字页面,但未解决易散脱页的缺点,所以后来又发展为线装形式v线装线装书是传世古籍最常用的装订方式它与包背装的区别是,不用整幅书页包背,而是前后各用一页书衣,打孔穿线,装订成册这种装订形式可能在南宋已出现,但明嘉靖以后才流行起来,清代基本采用这种装订方式。
其特点是解决了蝴蝶装,包背装易于脱页的问题,同时便于修补重订v书函、书盒由于书籍柔软易破损,多用书函加以保护书函一般从书的封面、封底、书口和书脊四面折叠包裹成函也有六面全包严的“四合套”此外,还有用木匣或夹板做成的精美考究的书盒书盒二、国外的书籍设计v纸莎草纸书莎草纸是为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载体,它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成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莎草纸,并将这种特产出口到古希腊等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地区,甚至遥远的欧洲内陆和西亚地区 “莎草纸”并不是现今概念的“纸”,它是对纸莎草这种植物做一定处理而做成的书写介质,类似于竹简的概念,但比竹简的制作过程复杂莎草纸一直使用到8世纪左右,后来退出历史舞台在埃及,莎草纸一直使用到9世纪才被从阿拉伯传入的廉价纸张代替v卷轴羊皮书羊皮纸的出现羊皮纸的出现埃及托勒密王朝为了阻碍帕珈马在文化事业上与其竞争,严禁向帕珈马输出埃及的纸莎草纸于是帕珈马人就发明了羊皮纸羊皮纸的质地羊皮纸的质地事实上羊皮纸并不仅由小羊皮做成,有时也用小牛皮来做羊皮纸两面光滑,都能书写,且书写方便,能够让鹅毛笔的书写呈现饱满的色彩,拿来摺成书本也没有问题。
比纸莎草纸更加适用,但价格昂贵,帕珈马图书馆的一些藏书就是羊皮纸作的v拜占庭圣经早期欧洲的书籍几乎仅限于在修道院等宗教机构中完成,一般装帧华丽、设计精美封面多用皮革、黄金、宝石等贵重材料,从而很早就确立了坚实、华丽的“精装”书传统v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版印刷术约翰内斯·古腾堡德国发明家,约1400年出生于德国美因茨,1468年2月3日逝世于美因茨)是西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他的发明导致了一次媒界革命,迅速地推动了西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古腾堡创造的不是一种小配件、小仪器,甚至也不是一系列的技术革新,而是一种完整的生产过程v威廉.莫里斯威廉·莫里斯是19世纪英国设计师、诗人、早期社会主义活动家及自学成才的工匠他设计、监制或亲手制造的家具、纺织品、花窗玻璃、壁纸以及其他各类装饰品引发了工艺美术运动,一改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的流行品味他亦是拉斐尔前派的重要成员,但极少留下画作他领导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开创了“书籍之美”的理念,推动了革新书籍设计艺术的风潮,因此被誉为现代书籍艺术的开拓者他在l891年成立了凯姆斯科特出版印制社,一生共制作了52种66卷精美的书籍他主张艺术创作从自然中汲取营养,祟尚纯朴、浪漫的哥特艺术风格,受日本装饰风格的影响.他倡导艺术与手工艺相结合,强调艺术与牛活相融合的设计概念,主张书籍的整体设计。
莫里斯代表作品是《乔叟诗集》,于1892年开始制作,耗时四年他专门邀请乔治相爱德华两位版画家,为此书创作了87幅木版画作品.莫里斯在书中采用了全新的字体.并设训了大量纹饰,他引用中世纪手抄本的设计理念,将文字,插图、活字印刷、版面构成综合运用为一个整体这本书是他所倡导的“书籍之美·理念的最好体现,被认为是书籍装帧史上杰出的作品 20世纪的书籍设计师们力求以独特的书籍语言创造出个性鲜明的作品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德国的表现主义、意大利的未来派、具有实验性设计的俄罗斯构成主义、瑞士的达达主义、以及超现实主义等俄罗斯构成主义v意大利的未来派,在版面设计方面进行了实验性的创作探索未来主义”的称谓是于1909年由意大利未来派诗人马里内蒂的“自由语言”宣言而得名,是在近代工业技术革新运动中诞生,其崇拜机械动力主义和具有速度感,涉及绘画、诗歌、音乐、戏剧,服装设计、工业设训等各个领域未来派的平面设计通过新闻报刊,书籍这一类信息流通媒介广泛扩展丁这一概念未来派书籍设计最大的特征是对视觉语言具有力度的运用,提倡“自由文字”的原则,书籍语言具有速度感、运动感和冲击力,在版面中否定传统的文法和惯常的编排方法,呈现无政府主义式的、不定格式的布局,文字自巾尽兴地缩放,配置、变幻,具有动感地流动、扩散,延伸到每一面书贝中,为诗一般的文字组合创造了设计机会。
这是对传统线性阅读发起的挑战 未来主义诗集三、走向世界的中国书籍设计v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书籍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一大批设计艺术家,打破了封建时代沉闷的局面,丰富了书籍的设计语言,使那时出版的书籍颇具艺术感染力v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版行业的发展与繁荣,使书籍设计艺术翻开了全新的一页,为当代中国书籍艺术的创新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