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的体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的体现(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类讨论思想分类讨论思想1分分类类讨讨论论是是解解决决问问题题的的一一种种逻逻辑辑方方法法,同同时时也也是是一一种种数数学学思思想想,这这种种思思想想对对于于简简化化研研究究对对象象,发发展展人人的的思思维维有有着着重重要要的的帮帮助助,因因此此,有有关关分分类类讨讨论论的数学命的数学命题题在高考在高考试题试题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占有重要位置所所谓谓分分类类讨讨论论,就就是是当当问问题题所所给给的的对对象象不不能能进进行行统统一一研研究究时时,就就需需要要对对研研究究对对象象按按某某个个标标准准分分类类,然然后后对对每每一一类类分分别别研研究究得得出出每每一一类类的的结结论论,最最后后综综合合各各
2、类类结结果果得得到到整整个个问问题题的的解解答答实实质质上上,分分类类讨讨论论是是“化化整整为为零零,各各个个击击破破,再再积积零零为为整整”的的数数学学策略策略2运用分运用分类讨论类讨论思想解思想解题题的基本步的基本步骤骤:(1)明明确确讨讨论论的的对对象象:即即对对哪哪个个参参数数进进行行讨论讨论;(2)对对所所讨讨论论的的对对象象进进行行合合理理分分类类(分分类类时时要要做做到到不不重重复复、不不遗遗漏漏、标标准准要要统统一一、分分层层不越不越级级);(3)逐逐类类讨讨论论:即即对对各各类类问问题题详详细细讨讨论论,逐步解决;逐步解决;(4)归纳总结归纳总结:将各:将各类类情况情况总结归
3、纳总结归纳或4、【例例1 1】已知数列已知数列 a an n 的前的前n n项和为项和为S Sn n=32=32n n- -n n2 2,求其,求其 通项公式通项公式a an n. . 分析分析 依依S Sn n的意义知:的意义知:a an n= =S Sn n- -S Sn n-1-1,化简即可,但,化简即可,但 要注意单独求要注意单独求a a1 1= =S S1 1. . 解解 当当n n=1=1时,时,a a1 1= =S S1 1=31.=31. 当当n n2,2,n nN N* *时,时,a an n= =S Sn n- -S Sn n-1-1=32=32n n- -n n2 2-3
4、2(-32(n n- - 1)+( 1)+(n n-1)-1)2 2=33-2=33-2n n. . 考察考察a a1 1=33-2=33-21=31,1=31,a a1 1也适合也适合a an n=33-2=33-2n n. . 综上综上, ,a an n=33-2=33-2n n (n nN N* *). . 探究拓展探究拓展 当一般性的结论在个别个体上无法使当一般性的结论在个别个体上无法使 用,或个体属性特别时,往往要单独解决,这是用,或个体属性特别时,往往要单独解决,这是 产生分类讨论的基础产生分类讨论的基础. .就本例而言,就本例而言,a an n= =S Sn n- -S Sn n
5、-1-1, 在在n n=1=1时,没有意义(时,没有意义(a a1 1无前项),只有单独求无前项),只有单独求 a a1 1= =S S1 1, ,而在求得而在求得a a1 1与与a an n ( (n n2,2,n nN N* *) )之后,还应之后,还应 考察考察a a1 1是否适合是否适合a an n(n n2,2,n nN N* *)时的规律,若)时的规律,若 适合则合并写出适合则合并写出a an n, ,否则,分段表述否则,分段表述a an n. . 练习练习1 1 (20092009徐州、淮安调研徐州、淮安调研)已知集合)已知集合 A A=3=3,m m2 2 ,B B=-1=-1
6、,3 3,2 2m m-1-1,若,若 , ,则实数则实数 m m的值为的值为 . . 解析解析1 1【例例3 3】若不等式若不等式mxmx2 2+ +mxmx+20+20对一切实数对一切实数x x恒成立,恒成立, 试确定实数试确定实数m m的取值范围的取值范围. . 解解 (1 1)当)当m m00时,时,mxmx2 2+ +mxmx+20+20对于一切实数对于一切实数x x (2 2)当)当m m=0=0时,原不等式为时,原不等式为20,20,显然对一切实数显然对一切实数x x 恒成立恒成立. . 综合(综合(1 1)、()、(2 2)可得,当)可得,当00m m80,0,即即 二次函数二
7、次函数y y的图象开口向的图象开口向 上,对称轴上,对称轴 它在它在0 0,1 1上的最大上的最大 值只能在区间端点达到(由于此处不涉及最小值只能在区间端点达到(由于此处不涉及最小 值,故不需讨论区间与对称轴的关系)值,故不需讨论区间与对称轴的关系). . f f(0)=(0)=m m, ,f f(1)=2-2(1)=2-2m m. . 当当m m2-22-2m m, ,又又 当当m m2-22-2m m, , 若若4-34-3m m00,即,即 时,二次函数时,二次函数y y的图象开的图象开 口向下,又它的对称轴方程口向下,又它的对称轴方程 所以函所以函 数数y y在在0 0,1 1上是减函
8、数上是减函数. . 于是于是y ymaxmax= =f f(0)=(0)=m m. . 由(由(1 1)、()、(2 2)可知,这个函数的最大值为)可知,这个函数的最大值为【例例3 3】已知不等式已知不等式 的解集为的解集为a a,b b(a a, ,b b是常数,且是常数,且00a a b b), , 求求a a、b b的值的值. . 分析分析 由于由于 的对称轴为的对称轴为x x=2,=2,区间区间 含参数可按含参数可按a a、b b、2 2的大小关系进行分类的大小关系进行分类. . 解解 设设 显然,其对称轴为显然,其对称轴为x x=2.=2. (1 1)当)当a a22b b时,如图时
9、,如图1 1所示,函数所示,函数f f( (x x) )的最小值的最小值 为为1 1,a a=1.=1. 又又a ax xb b, ,图图1 1 此时,函数此时,函数f f( (x x) )在在a a,b b上的最大值为上的最大值为f f(1)(1)或或 f f( (b b).). f f( (b b) )为最大值为最大值. . 又由于又由于f f( (x x) )在在1,1,b b上的值域为上的值域为1,1,b b, f f(b b)= =b b. . (2 2)当)当22a a b b时,如图时,如图2 2所示,所示, 函数函数f f( (x x) )在在a a, ,b b上递增,上递增,
10、 f f(a a)= =a a,f f(b b)= =b b. .图图2 2 解之,得解之,得a a= =b b=4,=4,这与已知这与已知00a a b b矛盾,应舍去矛盾,应舍去. . (3 3)当)当00a a b b22时,如图时,如图3 3所示,函数所示,函数f f( (x x) )在在a a, ,b b 上递减,上递减, f f(a a)= =b b,f f(b b)= =a a, 图图3 3 解之,得解之,得 这与这与00a a b b矛盾,应舍去矛盾,应舍去. . 综上可知综上可知, ,a a=1,=1,b b=4.=4. 探究拓展探究拓展 对称轴与目标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影对称
11、轴与目标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影 响函数最值的获取,本例是典型的响函数最值的获取,本例是典型的“定轴,动区定轴,动区 间间”类问题,要围绕目标区间是否覆盖定轴作讨类问题,要围绕目标区间是否覆盖定轴作讨 论论. .另一类与之相对应的问题是另一类与之相对应的问题是“定区间动轴定区间动轴”问问 题,见本例变式训练,备考者要细细体会这题,见本例变式训练,备考者要细细体会这“一一 例一变例一变”的相似与相异之处的相似与相异之处. . 当被解决的问题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时,为当被解决的问题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时,为 叙述方便,使问题表述有层次、有条理,需作讨叙述方便,使问题表述有层次、有条理,需作讨 论分
12、别叙述论分别叙述. . 当当11k k222时时, ,解集为解集为(1,2)(1,2)(k k,+).,+).规律方法总结规律方法总结1.1.分类讨论是分类讨论是“化整为零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各个击破” “积零为整积零为整”的数学方法,其原则是:的数学方法,其原则是: (1 1)分类标准统一、对象确定)分类标准统一、对象确定. . (2 2)所分各类没有重复部分,也没有遗漏部分)所分各类没有重复部分,也没有遗漏部分. . (3 3)分层讨论,不能越级讨论)分层讨论,不能越级讨论. .有时,还要对讨论有时,还要对讨论 的结果综合起来概述的结果综合起来概述. .2.2.需要分类讨论的知识点大致有:
13、需要分类讨论的知识点大致有: 绝对值的概念;根式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判绝对值的概念;根式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判 别式符号与根的情况;二次函数二次项系数的正别式符号与根的情况;二次函数二次项系数的正 负与抛物线开口方向;反比例函数负与抛物线开口方向;反比例函数 ( (k k0)0)的的 比例系数比例系数k k, ,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y y= =kxkx的比例系数的比例系数k k,一次函,一次函 数数y y= =kxkx+ +b b ( (k k0)0)的斜率的斜率k k与图象位置及函数的单与图象位置及函数的单调调 性的关系;幂函数性的关系;幂函数y y= =x xn n的幂指数的幂指数n
14、n的正、负与定义的正、负与定义 域、单调性、奇偶性的关系;指数函数域、单调性、奇偶性的关系;指数函数y y= =a ax x ( (a a00 且且a a1)1)、对数函数、对数函数y y=log=loga ax x ( (a a0,0,a a1)1)中底数中底数a a的的 范围对单调性的影响;等比数列前范围对单调性的影响;等比数列前n n项和公式中公项和公式中公 比比q q的范围对求和公式的影响;复数概念的分类;的范围对求和公式的影响;复数概念的分类; 不等式性质中两边同时乘以正数与负数对不等号不等式性质中两边同时乘以正数与负数对不等号 方向的影响;排列组合中的分类计数原理;圆锥方向的影响;
15、排列组合中的分类计数原理;圆锥 曲线离心率曲线离心率e e的取值与三种曲线的对应关系;运用的取值与三种曲线的对应关系;运用 点斜式,斜截式直线方程时斜率点斜式,斜截式直线方程时斜率k k是否存在;角的是否存在;角的 终边所在象限与三角函数符号的对应关系,等等终边所在象限与三角函数符号的对应关系,等等. .3.3.分类讨论产生的时机:分类讨论产生的时机: (1 1)涉及的数学概念是分类定义的)涉及的数学概念是分类定义的. . (2 2)运算公式、法则、性质是分类给出的)运算公式、法则、性质是分类给出的. . (3 3)参数的不同取值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参数的不同取值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 (4 4
16、)几何图形的形状、位置的变化会引起不同的)几何图形的形状、位置的变化会引起不同的 结果结果. . (5 5)所给题设中限制条件与研究对象不同的性质)所给题设中限制条件与研究对象不同的性质 引发不同的结论引发不同的结论. . (6 6)复杂数学问题或非常规问题需分类处理才便)复杂数学问题或非常规问题需分类处理才便 于解决于解决. . (7 7)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决定要分类讨论)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决定要分类讨论. .一、填空题一、填空题1.1.过点过点P P(2 2,3 3)且在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且在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 程是程是 . . 解析解析 从几何图形特征上看,分截距等于零
17、、不从几何图形特征上看,分截距等于零、不 等于零两种情况,所求直线方程为等于零两种情况,所求直线方程为2.2.直线直线l l过点过点P P(-2-2,1 1),点),点A A(-1-1,-2-2)到直线)到直线l l的的 距离等于距离等于1 1,则直线,则直线l l的方程为的方程为 . . 解析解析 直线直线l l的斜率不存在时,满足条件的方程为的斜率不存在时,满足条件的方程为 x x=-2,=-2,当斜率存在时,设当斜率存在时,设l l的方程为的方程为y y-1=-1=k k( (x x+2),+2),由由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 所以直线所以直线l l的方的方 程
18、为程为4 4x x+3+3y y+5=0+5=0或或x x=-2.=-2.4 4x x+3+3y y+5=0+5=0或或x x=-2=-2 3.3.正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分别为正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分别为2 2和和4 4的矩的矩 形,则它的体积为形,则它的体积为 . . 解析解析 正三棱柱形状的确定需分侧面矩形长、宽正三棱柱形状的确定需分侧面矩形长、宽 分别为分别为2 2和和4 4、或、或4 4和和2 2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4.4.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 a an n 中,中,a a3 3=7,=7,前前3 3 项之和项之和S S3 3=21,=21,则公比为则公比为 .
19、 . 解析解析 当当q q=1=1时,时,a a3 3=3,=3,S S3 3=21=21合题意;合题意;5.5. 将一颗骰子连续掷三次,它将一颗骰子连续掷三次,它落地时向上点数依次落地时向上点数依次 成等差数列的概率为成等差数列的概率为 ( (结果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用最简分数表示). ). 解析解析 基本事件总数为基本事件总数为6 66 66,6,按公差为按公差为0 0、1 1、 2 2、-1-1、-2-2共分五类共分五类, ,能依次成等差的基本事件数能依次成等差的基本事件数18.18.二、解答题二、解答题6.6.不等式不等式( (k k2 2-1)-1)x x2 2+2(+2(k k+1)
20、+1)x x+10+10对于对于x xRR恒成立恒成立, ,求求 实数实数k k的取值范围的取值范围. . 解解 (1)(1)若若k k2 2-1=0-1=0即即k k= =1 1时时, ,分别将分别将k k= =1 1代入原不代入原不 等式验证得等式验证得k k=-1=-1时不等式恒成立时不等式恒成立; ; (2) (2)若若k k2 2-10-10时时, ,则则 解得解得k k-1.0,-10,4(4(k k+1)+1)2 2-4(-4(k k2 2- -1)0.1)0.7.7.已知函数已知函数f f( (x x)=2)=2a asinsin2 2x x- - a asin sin x x
21、cos cos x x+ +a a+ +b b ( (a a0)0)的定义域为的定义域为 值域为值域为-5-5,1 1,求常,求常 数数a a,b b的值的值. . 解解 f f(x x)= =a a(1-cos 21-cos 2x x)-3-3a asin 2sin 2x x+ +a a+ +b b 由于由于f f( (x x) )的值域为的值域为-5-5,1 1,可得:,可得:8.8.已知方程已知方程mxmx2 2+2y+2y2 2= =m m+1 (+1 (m mR R) )对于不同范围的对于不同范围的m m 值值, ,分别指出方程代表的图形分别指出方程代表的图形. . 解解 当当m m
22、=0=0或或m m=-1=-1时时, ,系数出现零系数出现零, ,因此要对因此要对m m=0=0和和 m m=-1=-1的情况进行讨论的情况进行讨论; ; 当当m m00且且m m-1-1时时, ,方程变形为方程变形为 由由 这样这样-1,0,2,-1,0,2,把数轴分成四个把数轴分成四个 区间区间, ,所以要分多种情况讨论所以要分多种情况讨论. . (1) (1)当当m m=0=0时时, ,方程为方程为2 2y y2 2=1,=1,即即 图形为两图形为两 条平行直线条平行直线; ; (2) (2)当当m m=-1=-1时时, ,方程为方程为- -x x2 2+2+2y y2 2=0,=0,即
23、即 图图形形 为两条相交直线为两条相交直线; ; 综上综上, ,当当 m m-1-1时时, ,图形为焦点在图形为焦点在x x轴上的双曲线轴上的双曲线; ; 当当m m=-1=-1时时, ,图形为两条相交直线图形为两条相交直线; ; 当当-1-1m m00时时, ,图形为焦点在图形为焦点在y y轴上的双曲线轴上的双曲线; ; 当当m m=0=0时时, ,图形为两条平行直线图形为两条平行直线; ; 当当00m m222时时, ,图形为焦点在图形为焦点在y y轴上的椭圆轴上的椭圆. .9.9.设函数设函数f f( (x x)=)=x xe ekxkx ( (k k0).0). (1) (1)求曲线求
24、曲线y y= =f f( (x x) )在点(在点(0 0,f f(0)(0))处的切线方程;)处的切线方程; (2)(2)求函数求函数f f( (x x) )的单调区间;的单调区间; (3)(3)若函数若函数f f( (x x) )在区间(在区间(-1-1,1 1)内单调递增,求)内单调递增,求k k 的取值范围的取值范围. . 解解 (1)(1)f f(x x)=(1+)=(1+kxkx)e)ekxkx, , f f(0)=1,(0)=1,f f(0)=0,(0)=0,曲线曲线y y= =f f( (x x)在点()在点(0 0,f f(0 0) 处的切线方程为处的切线方程为y y= =x
25、 x. . (2) (2)由由f f(x x)=(1+)=(1+kxkx)e)ekxkx=0,=0, 函数函数f f( (x x) )单调递减;单调递减; 函数函数f f( (x x) )单调递增单调递增. . 若若k k000,则当且仅当,则当且仅当 即即k k1,1,函数函数f f( (x x) )在在(-1,1)(-1,1)内单调递增;内单调递增; 若若k k00,则当且仅当,则当且仅当 即即k k-1-1时,时, 函数函数f f( (x x) )在(在(-1-1,1 1)内单调递增)内单调递增. . 综上可知,函数综上可知,函数f f( (x x) )在区间在区间(-1,1)(-1,1)内单调递增时,内单调递增时, k k的取值范围是的取值范围是-1-1,0 0)(0 0,1 1. .返回高考题欣赏高考题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