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第十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90891996 上传时间:2024-09-1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第十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教学第十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教学第十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教学第十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教学第十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第十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第十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第十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第十-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第一节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论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是发展经济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是发展经济学中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或工业化学中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或工业化战略的一种理论。战略的一种理论。n平衡增长战略(balanced growth)n不平衡增长战略(unbalanced growth)n两种战略的联系1.1 平衡增长战略n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使工业或国民经济各部门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得到全使工业或国民经济各部门按同一比率或不同

2、比率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摆脱贫困落后状况,实现工业化或经济发面发展,从而摆脱贫困落后状况,实现工业化或经济发展。展。n理论支持:理论支持:1.罗森斯坦罗丹罗森斯坦罗丹 “大推进大推进”理论理论2.纳克斯纳克斯“恶性贫困循环恶性贫困循环”理论理论平衡增长论者的观点n平衡增长论的要点之一:强调需求的重要性。n平衡增长论的要点之二:强调资本供给足够大的规模对工业化的重要性。 1.1.1 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n基本观点:主张对各工业部门同时、按照同一比率进行大规模投资,以此克服经济中存在的不可分性,使整个工业按同一速度全面增长,达到实现工业化的目标。n代表人物:罗森斯坦罗丹1.1.2 温和的平衡增长理论n

3、基本观点:主张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同时但按不同比率地进行大规模投资,以摆脱恶性贫困循环,使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按不同比率全面发展,实现工业化。n按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确定不同部门的投资率n代表人物:纳克斯1.1.3 评价n强调大规模投资的重要性和全面平衡的增长, 依赖计划和国家干预来完成。n但实际上,平衡增长所要求的大规模投资、齐头并进,是发展中国家难以实现的。而且,缺乏翔实的资料来拟定可行的全面规划。1.2 不平衡增长战略n代表人物:赫希曼n主要观点:经济发展实际上是循着由主导部门的发展带动其经济发展实际上是循着由主导部门的发展带动其他部门的发展,由一个企业的发展引发另一个企他部门的发展,由一

4、个企业的发展引发另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式进行的。发展中国家应当集中有限业的发展方式进行的。发展中国家应当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优先发展一部分产业,用优先发展的资本和资源优先发展一部分产业,用优先发展的产业创造的资本推动其他产业的投资,从而带的产业创造的资本推动其他产业的投资,从而带动全部产业的发展。动全部产业的发展。1、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n不平衡增长理论考察的中心问题:如何集中投资于某些部门,使投资得到有效地利用。n替代选择:选择A还是Bn延迟选择:先A后B?还是先B后A?n标准:“引致决策”最大化(maximizing ”induced decision making”) ,即能通过自身发展引致其

5、他项目更快发展的投资项目。具体分析n社会分摊资本(SC)和直接生产性活动(DPA)n假定:在某一限度内,投资在SC和 DPA分配比例可以变动如果出现短缺,不可能通过进口来解决。n两种发展路径如果SC 优先于DPA,称为“超能力的发展”(development via excess capacity)如果DPA优先于SC,称为“短缺的发展”(development via shortage)nDPA优先发展的含义:在投资资源有限情况下,暂时延迟对SC的投资,集中投资于DPA部门,以快速获得投资效益,增加产出和投入,待DPA部门生产发展起来并产生较大收入后,再利用一部分收入投资于DPA部门,带动其

6、增长。n对DPA部门的投资也应优先选择那些能产出最大引致投资的部门。2、联系效应理论n联系效应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各产业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后向联系(backward linkage):一个产业同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之间的联系。前向联系(forward linkage): 一个产业同吸收它的产出(购买其产品)的部门之间的联系。n一个国家在选择适当的投资项目优先发展时,应当选择具有联系效应的产业,而在具有联系效应的产业中,又应当选择联系效应最大的产业优先发展。评价n更适合于发展中国家实际n缺陷:对可能带来的产业结构失衡估计不足高估了发展中国家市场

7、机制的作用1.3 两种战略的联系n对立统一关系1.从不同角度、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考虑问题2.短期更多考虑不平衡战略,长期更多考虑平衡战略3.初级阶段更多考虑不平衡战略,高级阶段更多考虑平衡战略4.平衡增长是目标,不平衡增长是手段第二节 部门发展优先次序n优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n优先发展重工业n优先发展主导部门工业优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n普雷维什和辛格在1945-1950年最早提出n基于中心-外围理论的分析,得出:n优先发展国内急需的制成品和消费品来取代原来对这些商品的进口。n实践:拉美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n又称“费尔德曼模式”。n长期的经济增长是资本品工业中各种投资的函数,因此,要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

8、,必须优先对资本品工业进行连续投资,发展重工业,通过发展重工业为轻工业、农业等提供资本品。n实践:苏联印度中国优先发展主导部门工业n罗斯托“起飞”理论n认为任何阶段,前进的动力是靠少数主导部门迅速扩张得以实现的。n经济部门分类主要增长部门互补性增长部门派生增长部门n主导部门是由几个重要的产业组成的主导部门体系,其又是随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更替的。第三节 地区发展优先顺序n发展极理论n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发展极(development poles) 理论n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Perrox) 1955年n主要思想: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是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

9、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发展极理论的思想基础n支配学说或不平等动力学为基础n“支配”与“被支配”无意识支配有意识支配n支配作用普遍存在,经济发展是一个支配单位起主导作用的不平等、不平衡的动态过程,支配、不平等、不平衡是这一过程的重要特征。什么是发展极?n先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经济活动中心,这些中心具有生产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服务中心、决策中心等功能,能够产生吸引作用和扩散作用,促进自身发展并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发展。n发展极形成的条件一是必须存在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二是必须具有规模经济效益;三是需要适当的周围

10、环境 ,如一定的资金、技术、人力、机器设备等硬件环境和熟练的劳动力、良好 的投资政策等软环境。n发展极的辐射作用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的示范效应和扩散资本的集聚和扩散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发展极理论的政策含义n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要实现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发展极,通过发展极带动相邻地区发展。n建立发展极有两条途径市场途径政府推动途径3.2 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n由G.缪尔达尔(G.Myrdal)在1957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一书中提出。1.地理上的二元经济地理上的二元经济2.地理上的二元经济产生的原因地理上的二元经济产生的原因3.回波效应与扩散效应回波效应与扩散效应4.政策建议政策建议1、地理上的二

11、元经济n在发展中国家存在一种存在一种“地理上的二元经济地理上的二元经济”,即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并存的二元,即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并存的二元结构。结构。2、地理上的二元经济产生的原因n形成原因: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别,主要是地区之间人均收入和工资水平差距的存在。发展初期,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是大致相等。如果某些地区受到外部因素作用,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其他地区,在累积因果循环作用下,区域间的差距会不断加大。出现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并存的地理上二元经济结构。3、回波效应与扩散效应n回波效应(backwash effect):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在收益差异的吸引下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n扩散效应(spread effect):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发展极“以外地区扩散的现象。4、政策建议n应当采取不平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已经具有较强增长势头的地区,并通过扩散作用带动其他地区发展。n各个地区的差距不宜过大。倒U形理论n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n人均收入水平与区际不平衡程度之间的关系n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区域间不平等成都大体上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形变化。中国的区域发展n区域发展不平衡相当突出n原因是多方面的:历史、自然、政策等n区域发展的趋势旧中国工业地理分布的基本特征图(1949)第一个五年计划“156”项中民用重点工程分布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