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背诵观刈麦研讨课件19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9085060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背诵观刈麦研讨课件19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背诵观刈麦研讨课件19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背诵观刈麦研讨课件19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背诵观刈麦研讨课件19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背诵观刈麦研讨课件19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背诵观刈麦研讨课件1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背诵观刈麦研讨课件19(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各位老师莅临指导!我们每天都要吃的大米和馒头来自于什么植物?这些植物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割?收割之后要经历些什么程序才能成为可口的食物?世说新语中有一个晋惠帝,外面闹饥荒,有人向他报告灾情,说老百姓饿死很多。他反问道:“食物没有了,那么老百姓为何不吃肉粥呢?” 农家 颜仁郁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 解释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 那小麦铺满垄沟焦黄。) 观刈麦 唐白居易读诗四境界:读懂诗歌读懂诗人读懂社会读出自我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

2、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读懂诗歌读懂诗歌哪一句诗最拨动你的心弦,请说明原因,并设计诵读。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读懂诗歌读懂诗歌你认为在这些诗句中最能表达农民生活之苦的词语是哪一个?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

3、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读懂诗歌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力尽不知热,但( )惜夏日长。爱惜珍惜怜惜痛惜可惜惋惜吝惜只只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读懂诗歌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读懂诗人声情并茂地诵读最后三句,读两遍。示例:

4、我忘不了,忘不了那个提着浆壶的稚童啊,那么小,就随着父母上田冈!尽日不能忘,我忘不了啊,忘不了,读懂诗人扩写诗题观刈麦,把三个字变化为血肉丰满情感丰富的一句话。话中诗人的形象要鲜明。“这是一个 的白居易怀着 的心情在观刈麦啊!”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节选)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白居易读懂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读懂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由于家贫多故,十一二岁便颠沛流离,接触了人民苦难生活。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

5、作精神。他反对“嘲风雪,弄花草”的作品,写下了许多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他追求诗的平易畅达,相传没有文化的老婆婆也能听得懂。读懂诗人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读懂诗人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后四句读懂诗人 悯农 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懂社会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选自水浒传读懂社会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读出自我感谢各位老师及同学们, 大家辛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