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感冒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9081721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感冒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感冒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感冒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感冒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感冒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感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感冒(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内科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吴文彪感感 冒冒目目 的的 要要 求求 1.1.了解感冒是外感疾病,概念及病因了解感冒是外感疾病,概念及病因 预后。预后。2.2.掌握风寒、风热、暑湿三个常见证掌握风寒、风热、暑湿三个常见证 型。型。3.3.熟悉体虚感冒的辨证论治。熟悉体虚感冒的辨证论治。 概念、临床表现 证候特征 病因病机 诊断及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其他疗法 演变及预后 预防及调护 总结 病案精选讲课提纲讲课提纲 一.概念、临床表现及历史沿革 概念概念 是感受触冒风邪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是感受触冒风邪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以鼻塞、流涕、喷嚏

2、、咳嗽、头痛、 恶寒、发热、脉浮为其特征。恶寒、发热、脉浮为其特征。 发病特点发病特点 春冬为多见春冬为多见 春为风令,春为风令, 冬为寒水司令,朔风冬为寒水司令,朔风 风为六淫之首,风为六淫之首, 凛冽,风寒相合更凛冽,风寒相合更善行数变,极易犯人善行数变,极易犯人 易伤人易伤人 发病特点发病特点 病情有轻重的不同 感受当令之气 感受非时之邪 伤风或冒风 重伤风 发病特点发病特点 很少有发生传变 病情短而易愈 但有时可变生他病 乳蛾乳痈乳蛾乳痈乳蛾乳痈乳蛾乳痈 咳嗽喘证咳嗽喘证咳嗽喘证咳嗽喘证 心悸胸痹心悸胸痹心悸胸痹心悸胸痹 神昏惊厥神昏惊厥神昏惊厥神昏惊厥 历史沿革内经内经- -外感风邪

3、。外感风邪。外感风邪。外感风邪。伤寒论伤寒论- -风寒感冒轻重两型的汤剂。风寒感冒轻重两型的汤剂。风寒感冒轻重两型的汤剂。风寒感冒轻重两型的汤剂。 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 - 提出时行病。提出时行病。提出时行病。提出时行病。 仁斋直指方仁斋直指方- - 提出感冒之名用参苏散治。提出感冒之名用参苏散治。提出感冒之名用参苏散治。提出感冒之名用参苏散治。丹溪心法丹溪心法- -病位在肺,列辛温辛凉两法。病位在肺,列辛温辛凉两法。病位在肺,列辛温辛凉两法。病位在肺,列辛温辛凉两法。 二二. .证证 候候 特特 征征 最突出症状 卫表症状 表现多样化 鼻咽部痒、干燥、不适 为早期症状,继而喷嚏 鼻塞、流涕

4、等 高热、咳嗽、胸痛 症状不重,易于痊愈 轻重 时行感冒 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 高热,全身酸痛,待热退后,鼻塞流 涕、干咳等肺系症状始为明显。 高热持续不退,喘促气急,唇 甲青紫,甚则咯血,部分患者 出现谵妄,小儿可发生惊厥, 出现传变。重重 三三. .病病 因因 病病 机机 风为六淫之首,外感为风为六淫之首,外感为风为六淫之首,外感为风为六淫之首,外感为 病,常以风为先导病,常以风为先导病,常以风为先导病,常以风为先导 风寒风热两者为多见风寒风热两者为多见风寒风热两者为多见风寒风热两者为多见六淫疫毒侵袭人体六淫疫毒侵袭人体 夏令暑湿杂感为病夏令暑湿杂感为病夏令暑湿杂感为病夏令暑湿杂感为病 时

5、行病毒时行病毒时行病毒时行病毒具有传染性的具有传染性的具有传染性的具有传染性的 时行疫邪病毒时行疫邪病毒时行疫邪病毒时行疫邪病毒 正气亏虚,卫表不固,外邪乘袭 是否引起发病 正气之强弱 感邪的轻重 四四. .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诊 断断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病程病程 发病季节发病季节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与风温鉴别与风温鉴别 感冒发热多不高或不发热,温热病必有发感冒发热多不高或不发热,温热病必有发热甚至高热,感冒用解表药,能汗出身凉热甚至高热,感冒用解表药,能汗出身凉脉静,温热病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脉静,温热病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且见传变入里的证候。静,身热旋

6、即复起,且见传变入里的证候。 鉴别诊断 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鉴别 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流行特点。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他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相当于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相当于时行感冒。 五五. .辨辨 证证 论论 治治 辨证要点 分清风寒、风热 辨暑热偏重与暑湿偏重 虚体感冒辨邪正虚实的主次 辨证结合临床辅助检查 辨证要点辨证要点 分清风寒、风热分清风寒、风热 辨暑热偏重与暑湿偏重辨暑热偏重与暑湿偏重 虚体感冒辨邪正虚实的主次虚体感冒辨邪正虚实的主次 辨证结合临床辅助检

7、查辨证结合临床辅助检查 治疗原则治疗原则疏表达邪,分清辛温、辛凉疏表达邪,分清辛温、辛凉寒热之象不显,可选辛平之剂寒热之象不显,可选辛平之剂寒热错杂,可温清并施寒热错杂,可温清并施有并发症和夹杂症者,随症处理有并发症和夹杂症者,随症处理虚体感冒当扶正达邪虚体感冒当扶正达邪解表达邪 分证论治 风寒束表: 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阳被遏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清阳不展,脉络失和 头痛,肢节酸痛 分证论治 风寒束表: 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阳被遏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清阳不展,脉络失和 头痛,肢节酸痛 风寒上受,肺气不宣 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 寒为阴邪 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舌苔薄白而

8、润,脉浮或浮紧 表寒征象 辛温解表辛温解表 荆防达表汤或荆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防败毒散 治法方药 辛温散寒辛温散寒-荆芥、防风、生姜荆芥、防风、生姜 解表退热解表退热-柴胡、薄荷柴胡、薄荷 活血散风活血散风-川芎川芎 宣通肺气宣通肺气-桔梗、枳壳、茯苓、桔梗、枳壳、茯苓、 甘草甘草 祛风散寒除湿祛风散寒除湿-羌活、独活羌活、独活 风热犯表风热犯表 风热犯肺,热郁肌腠,卫表失和风热犯肺,热郁肌腠,卫表失和 身热较重,微恶风,汗泄不畅身热较重,微恶风,汗泄不畅 风热上扰风热上扰 头胀痛头胀痛 风热之邪熏蒸清道风热之邪熏蒸清道 咽燥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浊黄涕口渴欲饮咽燥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浊黄

9、涕口渴欲饮咽燥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浊黄涕口渴欲饮咽燥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浊黄涕口渴欲饮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咳嗽,痰粘或黄咳嗽,痰粘或黄 风热侵于肺卫风热侵于肺卫 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脉浮数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脉浮数 辛凉解表辛凉解表 银翘散、葱豉桔梗汤加减银翘散、葱豉桔梗汤加减 治法方药p 疏表泻热疏表泻热 连翘、豆豉、薄荷、竹连翘、豆豉、薄荷、竹 清宣肺气清宣肺气 叶、桔梗、甘草叶、桔梗、甘草p前方:前方:清热解毒清热解毒银花、芦根、银花、芦根、 牛蒡子牛蒡子 助疏解之力助疏解之力荆芥荆芥p后方:后方:清宣解表清宣解表葱白、山栀葱白、山栀 暑湿伤表暑湿伤表 暑湿伤表,

10、表卫不和暑湿伤表,表卫不和 风暑夹湿上犯清空风暑夹湿上犯清空 暑热伤肺,肺气不清暑热伤肺,肺气不清 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粘鼻流浊涕咳嗽痰粘鼻流浊涕 暑热内扰,热灼津伤暑热内扰,热灼津伤 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心烦口渴,小便短赤 湿热中阻,气机不展湿热中阻,气机不展 或口中粘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或口中粘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 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清暑祛湿解表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加减新加香薷饮加减治法方药清解暑热清解暑热-银花、连翘银花、连翘发汗解表发汗解表-香薷香薷化湿和中化湿和中-厚朴、扁豆厚朴、扁豆 气虚感冒气虚

11、感冒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咯痰无力,舌苔淡白,楚倦怠,咳嗽,咯痰无力,舌苔淡白,脉浮无力。脉浮无力。 治法治法 益气解表。益气解表。 方药方药 参苏饮加减。参苏饮加减。参苏散方解 阴虚感冒阴虚感冒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身热,微恶风寒,少汗,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痰少,舌红头昏,心烦,口干,干咳痰少,舌红少苔,脉细数。少苔,脉细数。 治法治法 滋阴解表。滋阴解表。 方药方药 加减葳蕤汤加减。加减葳蕤汤加减。六六. .其他疗法:其他疗法:治疗感冒的成药较治疗感冒的成药较多,如风寒证用午时茶,风热证用多,如风寒证用午时茶

12、,风热证用银翘解毒片等,暑湿证用藿香正气银翘解毒片等,暑湿证用藿香正气丸,时行感冒用板蓝根冲剂。丸,时行感冒用板蓝根冲剂。 七七. .演变及预后:演变及预后:一般而言,感一般而言,感冒本属轻浅之疾,主要能及时而恰冒本属轻浅之疾,主要能及时而恰当地处理,即可较快痊愈,但对老当地处理,即可较快痊愈,但对老年、婴幼儿、体弱患者及时行感冒年、婴幼儿、体弱患者及时行感冒之重症,必须加以重视,注意有无之重症,必须加以重视,注意有无特殊症情,防止发生传变。特殊症情,防止发生传变。 八八. .预防与调护:预防与调护:感冒的药物预防措施很重要,尤其感冒的药物预防措施很重要,尤其是时行感冒的流行季节,更应先预是时

13、行感冒的流行季节,更应先预防服药。防服药。 主要药物主要药物 贯众、大青叶、贯众、大青叶、板蓝根板蓝根、薄荷、薄荷 藿香、佩兰、藿香、佩兰、荆芥荆芥感冒食疗方:1.姜苏饮:生姜、紫苏叶、红糖。适用于风寒感冒。2.豉葱豆腐汤:豆腐、淡豆豉、葱白。适用于风寒感冒。3.菊花薄荷汤:菊花、薄荷、生甘草、白糖。适用于风热感冒。4.白扁豆粥:白扁豆、粳米、红糖。适用于暑湿感冒。 九九. .总结:总结: 外感六淫,时行病毒外感六淫,时行病毒 属于表实,区分风寒、风属于表实,区分风寒、风 热和暑湿兼夹之。热和暑湿兼夹之。 以解表发汗为主以解表发汗为主 病因病因辨证辨证 治疗治疗 邪实感冒邪实感冒邪实感冒邪实感

14、冒 表证、汗出情况表证、汗出情况表证、汗出情况表证、汗出情况 咽部情况咽部情况咽部情况咽部情况 口渴口渴口渴口渴 痰、涕痰、涕痰、涕痰、涕 舌脉象舌脉象舌脉象舌脉象 恶寒重发热轻恶寒重发热轻恶寒重发热轻恶寒重发热轻 发热重恶寒轻发热重恶寒轻发热重恶寒轻发热重恶寒轻 身热不扬微恶寒,头重身热不扬微恶寒,头重身热不扬微恶寒,头重身热不扬微恶寒,头重无汗无咽痛无口渴无汗无咽痛无口渴无汗无咽痛无口渴无汗无咽痛无口渴 咽红痛口渴咽红痛口渴咽红痛口渴咽红痛口渴 如裹,汗出不畅不畅,如裹,汗出不畅不畅,如裹,汗出不畅不畅,如裹,汗出不畅不畅,痰白,流清涕,舌淡红痰白,流清涕,舌淡红痰白,流清涕,舌淡红痰白,

15、流清涕,舌淡红 黄稠,流黄涕舌红黄稠,流黄涕舌红黄稠,流黄涕舌红黄稠,流黄涕舌红 咽干痛口渴不欲饮痰粘咽干痛口渴不欲饮痰粘咽干痛口渴不欲饮痰粘咽干痛口渴不欲饮痰粘苔薄白,脉浮紧苔薄白,脉浮紧苔薄白,脉浮紧苔薄白,脉浮紧 苔薄黄,脉浮数苔薄黄,脉浮数苔薄黄,脉浮数苔薄黄,脉浮数 流浊涕苔黄腻脉濡数流浊涕苔黄腻脉濡数流浊涕苔黄腻脉濡数流浊涕苔黄腻脉濡数 风寒证风寒证风寒证风寒证 风热证风热证风热证风热证 暑湿证暑湿证暑湿证暑湿证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辛凉解表宣肺清热辛凉解表宣肺清热辛凉解表宣肺清热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清暑祛湿疏风解表清暑祛湿疏风解表清暑祛湿

16、疏风解表清暑祛湿疏风解表 荆防败毒散葱豉汤荆防败毒散葱豉汤荆防败毒散葱豉汤荆防败毒散葱豉汤 银翘散银翘散银翘散银翘散 新加香薷汤新加香薷汤新加香薷汤新加香薷汤 体虚感冒体虚感冒体虚感冒体虚感冒 平时主症平时主症平时主症平时主症 感邪性质感邪性质感邪性质感邪性质 舌脉象舌脉象舌脉象舌脉象 神疲气短神疲气短神疲气短神疲气短 形寒肢冷形寒肢冷形寒肢冷形寒肢冷 面色无华面色无华面色无华面色无华 五心烦热五心烦热五心烦热五心烦热 自汗自汗自汗自汗 便溏便溏便溏便溏 心悸眩晕心悸眩晕心悸眩晕心悸眩晕 口渴盗汗口渴盗汗口渴盗汗口渴盗汗 感邪易寒化感邪易寒化感邪易寒化感邪易寒化 感邪易寒化感邪易寒化感邪易寒化

17、感邪易寒化 感邪易热化感邪易热化感邪易热化感邪易热化 感邪易热化感邪易热化感邪易热化感邪易热化 舌淡苔白舌淡苔白舌淡苔白舌淡苔白 舌淡胖舌淡胖舌淡胖舌淡胖 舌淡苔白舌淡苔白舌淡苔白舌淡苔白 舌红少苔舌红少苔舌红少苔舌红少苔 脉浮无力脉浮无力脉浮无力脉浮无力 脉沉无力脉沉无力脉沉无力脉沉无力 脉细无力脉细无力脉细无力脉细无力 脉细数脉细数脉细数脉细数 气虚感冒气虚感冒气虚感冒气虚感冒 阳虚感冒阳虚感冒阳虚感冒阳虚感冒 血虚感冒血虚感冒血虚感冒血虚感冒 阴虚感冒阴虚感冒阴虚感冒阴虚感冒 益气解表益气解表益气解表益气解表 温阳解表温阳解表温阳解表温阳解表 养血解表养血解表养血解表养血解表 滋阴解表滋

18、阴解表滋阴解表滋阴解表 参苏饮参苏饮参苏饮参苏饮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 葱白七味饮葱白七味饮葱白七味饮葱白七味饮 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汤 十.现代研究进展: 1.感冒病机与治法的研究 2.临床感冒常用成药的使用 3.防治感冒药物的实验研究医案精选黄某,男,18岁,发热头痛,咳嗽有痰,痰白质粘,咽喉疼痛,脉象滑数而浮,脉搏100次/分,体温40,舌苔薄白,舌质边尖红,扁桃体红肿。 思维程序邪实还是正虚风寒还是风热做那些相关检查做那些相关检查治疗证属外感风热以辛凉解表为主,桑菊饮加减。桑叶5克 杭菊花5克 北杏仁5克 连翘6克 金银花拟克 芦根25克 前胡10克 甘草3克医 案 精 选王某,男60岁,形瘦体弱,素易感冒,近因疲劳受凉,头项强痛,畏风,动则汗出轻微咳嗽,肠鸣,纳差,精神不振,脉左寸微浮,右寸微弦,两关弦虚两尺沉弱舌淡红苔薄白粘腻。思维程序邪实还是正虚 虚可做哪些检查可做哪些检查治疗证属气虚感冒,治以益气健脾补肺,解表散寒党参6克 桂枝4.5克 白芍6克 炙甘草4.5克 生黄芪9克 法半夏6克 陈皮3克 茯苓6克 生姜 2片 大枣2枚复习思考题:1.感冒与风温及普通感冒与时行感 冒的区别是什么?2.感冒的分型及治疗?3.感冒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