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经济经济区域变迁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90816650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3.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时期经济经济区域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历史时期经济经济区域变迁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历史时期经济经济区域变迁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历史时期经济经济区域变迁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历史时期经济经济区域变迁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时期经济经济区域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时期经济经济区域变迁(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十章第十章 历史时期经济区域变迁历史时期经济区域变迁 历史经济地理为历史人文地理的分支之一。它从历史经济地理为历史人文地理的分支之一。它从地理学的角度,运用区域和综合的观点,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运用区域和综合的观点,从自然、技术、经济的相互联系中,研究历史时期的区域经技术、经济的相互联系中,研究历史时期的区域经济,包括生产布局、地区生产综合体的形成、发展济,包括生产布局、地区生产综合体的形成、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按历史部门分类,主要包括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按历史部门分类,主要包括历史人口地理、历史产业地理、历史交通地理、历历史人口地理、历史产业地理、历史交通地理、历史城市地理等。研究

2、历史经济地理可为当代科学地史城市地理等。研究历史经济地理可为当代科学地设立经济区划、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提供设立经济区划、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与借鉴。有益的历史经验与借鉴。 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区域经济开发、经济重心的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区域经济开发、经济重心的分布和转移等是中国历史经济地理研究的主线。分布和转移等是中国历史经济地理研究的主线。 我国是我国是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由于现在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由于现在地区差距尤其是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呈地区差距尤其是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不断扩大趋势,成为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倍受学术界、政府和广大民众关注的一个重发展中倍受学术界、政府和广大民众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一问题既是一个大国在经济起飞特定阶大问题。这一问题既是一个大国在经济起飞特定阶段所表现出来的非均衡发展的客观特征,也与现代段所表现出来的非均衡发展的客观特征,也与现代政策有关,同时也是历史、自然、区位等多方面因政策有关,同时也是历史、自然、区位等多方面因素的结果。其中历史因素是一重要条件。素的结果。其中历史因素是一重要条件。冀朝鼎著,朱冀朝鼎著,朱诗鳌译诗鳌译中国中国历史上的基本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事业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社1

4、9811981年年6 6月第月第1 1版版p3p3农牧业分界线的推移农牧业分界线的推移 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是原始社会晚期发生的第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是原始社会晚期发生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我国农业区一次社会大分工。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我国农业区与畜牧区之间的界线发生过多次变迁。由于受自然与畜牧区之间的界线发生过多次变迁。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这些变迁主要发生在北方。条件的限制,这些变迁主要发生在北方。 农牧交错带的环境变化与位置移动式中国北方环农牧交错带的环境变化与位置移动式中国北方环境演变的境演变的“指示器指示器”。它的生态环境特征有:。它的生态环境特征有:1.气气候属半干旱区;

5、候属半干旱区;2.自然植被上属森林草原带;自然植被上属森林草原带;3.经济经济上属农牧交错。上属农牧交错。 殷周之际,农业区的北界大约位于泾渭中游殷周之际,农业区的北界大约位于泾渭中游汾汾水下游水下游易水流域一线。易水流域一线。 史记史记货殖列传货殖列传:“龙门龙门碣石以北,多马、碣石以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牛、羊、旃裘、筋角。”战国时期农牧分界线在龙战国时期农牧分界线在龙门山以西的延伸,应该是由龙门斜向西南,沿关中门山以西的延伸,应该是由龙门斜向西南,沿关中平原北部的北山南麓西行,直到陇山之下。平原北部的北山南麓西行,直到陇山之下。 秦汉时期,这条农牧分界线发生了变化。公元前秦汉时期

6、,这条农牧分界线发生了变化。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占领了河南地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占领了河南地(今河套地区和鄂尔多斯高原)。秦朝在这里设置郡(今河套地区和鄂尔多斯高原)。秦朝在这里设置郡县、修筑长城,并且大规模移民实边,从而将当时农县、修筑长城,并且大规模移民实边,从而将当时农业区的北界推倒了阴山一线。汉武帝以后,农牧分界业区的北界推倒了阴山一线。汉武帝以后,农牧分界线大大地向北推进,农业区的北界大致位于湟水流域线大大地向北推进,农业区的北界大致位于湟水流域河西走廊北侧河西走廊北侧贺兰山贺兰山阴山以及长城一线。阴山以及长城一线。 东汉时期,匈奴、乌桓、鲜卑等少数民

7、族相继内东汉时期,匈奴、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相继内迁沿边诸郡。这些地区的大部分土地成为半农半牧或迁沿边诸郡。这些地区的大部分土地成为半农半牧或农牧交错地带,原来的农牧分界线迅速内移。农牧交错地带,原来的农牧分界线迅速内移。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的北部山区,畜牧业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的北部山区,畜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农耕地与放牧地错居杂处,农牧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农耕地与放牧地错居杂处,农牧分界线进一步内缩,大致位于渭河平原北部边沿至汾分界线进一步内缩,大致位于渭河平原北部边沿至汾水中游一带。水中游一带。 唐前期的农牧分界线大体上还是碣石唐前期的农牧分界线大体上还是碣石龙门及其龙门及其延

8、伸线。安史乱后,陇右等地被吐蕃占领,牧监的分布延伸线。安史乱后,陇右等地被吐蕃占领,牧监的分布出现了由西北向内地移动的趋势。出现了由西北向内地移动的趋势。 北宋继续置监养马,牧监集中分布在今河南、河北宋继续置监养马,牧监集中分布在今河南、河北、黄河下游一带成为农牧交错地区。受汉族文化影响北、黄河下游一带成为农牧交错地区。受汉族文化影响,辽、金也重视农业生产。今松辽平原中北部发展为当,辽、金也重视农业生产。今松辽平原中北部发展为当时重要的农业区。为了保护这个农业区,金国沿大兴安时重要的农业区。为了保护这个农业区,金国沿大兴安岭东侧,直到大青山以北,挖掘了一条长达岭东侧,直到大青山以北,挖掘了一条

9、长达3000余里余里的界壕。这条界壕实际上就是当时松辽平原和蒙古高原的界壕。这条界壕实际上就是当时松辽平原和蒙古高原之间的农牧分界线。之间的农牧分界线。 元代中书省辖地被称为元代中书省辖地被称为“腹里腹里”,腹里北部以畜,腹里北部以畜牧业为主,南部则以农业为主。陕西行省北部由于杂居牧业为主,南部则以农业为主。陕西行省北部由于杂居着许多游牧民族,属于半农半牧地区。四川西北部、甘着许多游牧民族,属于半农半牧地区。四川西北部、甘肃以西地区均以畜牧业为主。云南也是一个农牧杂错的肃以西地区均以畜牧业为主。云南也是一个农牧杂错的地区。地区。 明代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祁连山麓。长城实际明代长城东起鸭绿江,西

10、至祁连山麓。长城实际上就是明代的农牧分界线。上就是明代的农牧分界线。 清代北方的农牧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由陕西省清代北方的农牧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由陕西省北界,经山西、河北的长城,至辽西努鲁儿虎山,此北界,经山西、河北的长城,至辽西努鲁儿虎山,此线以南为农业区;另一条是由贺兰山、阴山、乌拉山线以南为农业区;另一条是由贺兰山、阴山、乌拉山至大兴安岭南端,此线以南为半农半牧区或农牧交错至大兴安岭南端,此线以南为半农半牧区或农牧交错区以及零星的农业区(河套平原、银川平原),以北区以及零星的农业区(河套平原、银川平原),以北则是畜牧区。东北地区则以柳条边(老边)和新边为则是畜牧区。东北地区则以柳条边(

11、老边)和新边为界,此线以东为农业区,以西为畜牧区。界,此线以东为农业区,以西为畜牧区。 一、原始农业起源与早期农业发达区一、原始农业起源与早期农业发达区 (一)原始农业的起源(一)原始农业的起源 1.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采集、狩猎经济采集、狩猎经济(礼记礼记礼运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种植经济(种植经济(男男女分工女分工)农业农业 2.地理(土壤)条件地理(土壤)条件 农业首先起源于河流两岸台地农业首先起源于河流两岸台地 3.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业技术的发展 刀耕火种刀耕火种程道平程道平 鲁峰主编鲁峰主

12、编中国经济地理学习图集中国经济地理学习图集山东省地图出版社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2程道平程道平 鲁峰主编鲁峰主编中国经济地理学习图集中国经济地理学习图集山东省地图出版社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2程道平程道平 鲁峰主编鲁峰主编中国经济地理学习图集中国经济地理学习图集山东省地图出版社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2一从南北经济同步发展到经济重心在北方地一从南北经济同步发展到经济重心在北方地区的确立区的确立 从远古到西晋,是我国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此阶段,南北经济区的经济从同步发展到北方经济迅速超过南方。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同在北方。这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南北经济同步

13、发展时期 石器时代遗址表明在我国原始人时期的经济状况大致上处于同步发展阶段。北方和南方在特色农业、生产工具和居住条件等方面形成了本地区的特色。 这表明,南方地区的石器文化是自然生长的,不是由黄河流域传播过来的。两大流域同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二)夏商周春秋时期北方农业区的扩大(二)夏商周春秋时期北方农业区的扩大 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在远古时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在远古时期就有适合先民们生活和生产的优越的自然条件,自期就有适合先民们生活和生产的优越的自然条件,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就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北方的主要新石器时代以来,就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北方的主要农业区。农业区。1

14、1气候温润,林草繁茂。气候温润,林草繁茂。 据考古学研究,西周前,黄河中下游气候温润,据考古学研究,西周前,黄河中下游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呈亚热带气候特征,适宜各种动植物生长。雨量充沛,呈亚热带气候特征,适宜各种动植物生长。2 2土壤疏松,宜于种植土壤疏松,宜于种植 黄河中下游地区为黄土地带,黄土属第四纪陆相黄河中下游地区为黄土地带,黄土属第四纪陆相沉积物,含有丰富的易溶盐和钙质结构,土性肥沃而沉积物,含有丰富的易溶盐和钙质结构,土性肥沃而疏松多孔,便于简陋农具耕耘和农作物根系的深入。疏松多孔,便于简陋农具耕耘和农作物根系的深入。 3地势坦荡,利于农耕地势坦荡,利于农耕 自西向东有关中平原,汾

15、河平原,伊河、洛河平原以及黄河谷地,冀西南及豫北黄河下游平原,豫东北与鲁西济水两岸平原。坦荡的地势为先民提供了一个从事农耕和进行交往的方便条件。 4河湖众多,交通便利河湖众多,交通便利 西部有渭河、泾河和北洛河,东有汾河、伊河、洛河和济水。湖泊有荥泽(今河南荥阳)、大陆泽(今河北束鹿,巨鹿境内)、菏泽(今山东定陶)以及雷夏泽(今山东菏泽)等。众多的河湖,既能蓄容洪水,减少水患,又有灌溉和舟楫之利,自然极利于农业生产和先民生活的改善。(三)战国、秦和西汉时期农业区的巩固和扩大(三)战国、秦和西汉时期农业区的巩固和扩大 战国进入铁器时代,全国各地几乎都有这时的铁战国进入铁器时代,全国各地几乎都有这

16、时的铁农具出土。农具出土。 牛耕已普遍。牛耕已普遍。 大规模的人工灌溉工程也次第出现。许多原来难大规模的人工灌溉工程也次第出现。许多原来难以开垦的丘陵山地、盐碱和低洼积水之地,这是也被开以开垦的丘陵山地、盐碱和低洼积水之地,这是也被开垦。各国垦殖面积增加,垦殖范围更为扩大,从而形成垦。各国垦殖面积增加,垦殖范围更为扩大,从而形成了四个主要农业区。了四个主要农业区。 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域岛状农耕区消失,土地连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域岛状农耕区消失,土地连片开发。汉代在全国形成关东、关西、江南、龙门片开发。汉代在全国形成关东、关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四大经济区,位于黄河流域的关东、关西碣石以北四大经济

17、区,位于黄河流域的关东、关西经济区最发达。这时北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经济区最发达。这时北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5。古古代代农农耕耕区区的的扩扩展展1关中地区关中地区 函谷关以西关中平原和泾、渭、北洛河上游,西至函谷关以西关中平原和泾、渭、北洛河上游,西至黄河。黄河。史记史记:“:“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渭北平原原渭北平原原是盐碱地,秦郑国渠灌溉农田是盐碱地,秦郑国渠灌溉农田4 4万余顷,成为沃野。万余顷,成为沃野。2关东地区关东地区 即函谷关、崤山和太行山以东直到山东半岛。自夏商以来,这里

18、就是主要农业区。战国时,这一地区内的国家都竞相发展农业。3江淮地区江淮地区 江淮之间和太湖流域的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楚国“私吴越之富,而擅江淮之利”,成为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一。4巴蜀地区巴蜀地区 秦昭襄王时,蜀守李冰修都江堰,是我国最早的大型防洪、灌溉、航运综合水利工程。借此,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四)东汉、三国、两晋时期北方经济盛衰转(四)东汉、三国、两晋时期北方经济盛衰转变和南方经济的发展变和南方经济的发展 东汉建立后,实行一系列安定社会秩序和恢复、发展经济的政策,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但到后期,随着中央集权的削弱和地方军阀割据势力的形成,北方地区长期陷于

19、战乱,社会经济日益衰退,而南方地区由于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得到全面发展。 1北方经济的盛衰转变北方经济的盛衰转变 东汉年,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最为迅速。手工业、商业也有显著的发展。但是,从东汉后期到西晋末年,由于种种人为的破坏,致使在恢复发展中的北方经济遭受到严重摧残而走向衰落。 (1)关中地区)关中地区 东汉都洛阳,关中不再被视为首要之地,水利长年失修,水旱灾害频繁。东汉末年,军阀在关中混战,原来很富庶的关中,变得残破不堪,人口由西汉时的250万锐减到50万。少数民族又乘机迁入,关中农业区便变成农牧业混杂的地区了。 (2)关东地区)关东地区 由于黄巾战乱、东汉末年董卓、袁绍等战乱都在这一地区进

20、行,使关东地区变成“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的残破局面,自秦汉以来,经济发达的关东地区,首次走向大衰退。 三国时,在曹魏屯田政策下,关东地区的经济有所恢复,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2 南方经济的全面发展南方经济的全面发展 自西汉末年以来,中原人民或为避战火,或为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大量南渡江南,致使南方人口大增。如扬州从320万增至430万;荆州从350万增到620万;益州增加更快,从470万增到720多万。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南方的开发也加快了速度。 总之,东汉后期和三国时期,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但曹魏统一北方后,经济迅速恢复,其经济力量仍超过南方。西晋正是凭借这

21、一优势,统一了南方,表明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仍在北方。二南北经济发展从基本平衡到南方经济开始二南北经济发展从基本平衡到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超过北方 从西晋末年到隋唐五代,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其特点是全国经济中心第一次在北方失而复得,并开始逐渐南移。 经济发展从北方和南方基本平衡到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致使我国经济中心的最终南移成为不可逆转之势。(一)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一)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由消失到恢复由消失到恢复1北方经济的大破坏北方经济的大破坏 从晋末从晋末“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开始到十六国统治时期,开始到十六国统治时期,北方的战乱,加上天灾流行,给

22、北方各族人民带来北方的战乱,加上天灾流行,给北方各族人民带来莫大的祸害。以黄河中下游为主的北方地区,遭到莫大的祸害。以黄河中下游为主的北方地区,遭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致使我国自夏商以来形成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致使我国自夏商以来形成的经济重心第一次因经济衰退而消失。的经济重心第一次因经济衰退而消失。 而当时我国南方经济尚未充分发展,还不足已而当时我国南方经济尚未充分发展,还不足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因此,这个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重心暂时消因此,这个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重心暂时消失的空白时期。失的空白时期。 2北方经济的重建北方经济的重建 北魏统一北方,孝文帝期间,推行改革

23、,北魏经北魏统一北方,孝文帝期间,推行改革,北魏经济获得了很快的发展。济获得了很快的发展。 北周又进行过一些改革,整顿吏治,减轻赋役,北周又进行过一些改革,整顿吏治,减轻赋役,经济发展超过东魏、北齐。经济发展超过东魏、北齐。 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又西取巴蜀,奠定了物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又西取巴蜀,奠定了物质基础,从而使北方的经济实力仍然超过南方,恢质基础,从而使北方的经济实力仍然超过南方,恢复了它的全国经济重心地位。复了它的全国经济重心地位。(二)南方经济的发展(二)南方经济的发展 这个时期,以长江、珠江流域为主的南方,这个时期,以长江、珠江流域为主的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了新的江南经

24、济中心。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了新的江南经济中心。主要表现在:主要表现在: 1农业:这个时期北方南迁人口已达百万,农业:这个时期北方南迁人口已达百万,劳动人手的大量增加,为江南地区开发荒野、山区劳动人手的大量增加,为江南地区开发荒野、山区和滨湖地区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东晋南朝的统治和滨湖地区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东晋南朝的统治者也比较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者也比较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条件。 2手工业:江南传统的麻布生产很普遍,技术手工业:江南传统的麻布生产很普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此外,造纸术、制瓷业、造船业等都水平不断提高。此外,造纸术、制瓷业、造船业等都

25、很发达。很发达。 3商业城市:建康(今南京)是东晋、南朝的商业城市:建康(今南京)是东晋、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达政治经济中心,达28万户,万户,100多万人。多万人。 总的说来,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北方经济遭到总的说来,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衰退,南方经济却因局势相对安定而得以严重破坏而衰退,南方经济却因局势相对安定而得以迅速发展。至南朝,已基本赶上北魏。长江流域形成迅速发展。至南朝,已基本赶上北魏。长江流域形成了新的经济中心,南北呈抗衡局面。但自北魏统一北了新的经济中心,南北呈抗衡局面。但自北魏统一北方后,至隋统一前,在安定的局势下,北方又超过南方后,至隋统一前,在安定的

26、局势下,北方又超过南方,仍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为全国经济重心之所在。方,仍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为全国经济重心之所在。(三)南北方经济同时处于高度发展的(三)南北方经济同时处于高度发展的隋唐时期隋唐时期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唐代,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唐代,黄河流域古老的农业区不仅得到恢复,还有了新发展。黄河流域古老的农业区不仅得到恢复,还有了新发展。原来较为落后的长江流域的农业区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原来较为落后的长江流域的农业区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致使我国封建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展,致使我国封建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其发达程度已超过西汉时期。其发达程度已超过西汉

27、时期。1北方农业区的恢复和发展北方农业区的恢复和发展 如黄河中下游地区,隋唐两朝对关中和黄河中下如黄河中下游地区,隋唐两朝对关中和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农业采取了各种措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游平原地区的农业采取了各种措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在西北和北部地区新开辟的农业区,唐朝不仅驻展。在西北和北部地区新开辟的农业区,唐朝不仅驻扎重兵加强边防,而且采取屯田政策,兴建了许多水扎重兵加强边防,而且采取屯田政策,兴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促进耕地面积的增加。利工程,促进耕地面积的增加。2南方农业区的迅速发展南方农业区的迅速发展 隋唐时期,南方的农业生产也有了长足的进隋唐时期,南方的农业生产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表现在

28、人口迅速增加,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发步。表现在人口迅速增加,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发展已超过北方,此外,还出现了商业城市。展已超过北方,此外,还出现了商业城市。3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长达长达8 8年,使北方社会遭到严重年,使北方社会遭到严重破坏。相反,江南地区的经济却快速发展。唐时:破坏。相反,江南地区的经济却快速发展。唐时:“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古天下大计,仰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古天下大计,仰于东南于东南”。南方的财富是唐朝的经济命脉,反映。南方的财富是唐朝的经济命脉,反映出社会经济重心向南转移已经不可逆转了。出社会经济重心向南转移已经不可逆转了。 唐宋时

29、期唐宋时期太湖平原以太湖平原以及长江三角及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全洲地区是全国主要的粮国主要的粮食输出地,食输出地,有有“苏湖熟,苏湖熟,天下足天下足”之之说。说。三南北方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和经济重三南北方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和经济重心最终南移心最终南移 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时期,是我国经济重心最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时期,是我国经济重心最终南移并得到不断强化的阶段。终南移并得到不断强化的阶段。 由于社会和自然的原因,这一时期之初,北方由于社会和自然的原因,这一时期之初,北方经济继续凋敝,而南方经济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经济继续凋敝,而南方经济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却更加迅速地增长,终于赶上和超过了北方,南业却更

30、加迅速地增长,终于赶上和超过了北方,南北差距不断扩大,经济重心最终完成了由北方向南北差距不断扩大,经济重心最终完成了由北方向南方的转移,并不断得到巩固。方的转移,并不断得到巩固。经经济济重重心心的的转转移移三、南北方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和经济重三、南北方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和经济重心的最终南移心的最终南移(一)北方经济继续凋敝(一)北方经济继续凋敝 自安史之乱后,北方地区在从五代到清代的自安史之乱后,北方地区在从五代到清代的1000多年里,经济继续衰退。主要表现在农业生多年里,经济继续衰退。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农产品产量低下,产技术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农产品产量低下,灾害

31、频繁,以致农村日益贫困化,呈现出一片萧条灾害频繁,以致农村日益贫困化,呈现出一片萧条残破的景象。残破的景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战乱频繁,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战乱频繁,政治腐败;水利失修,耕作粗放。治腐败;水利失修,耕作粗放。 农业的衰败引起手工业和商业的萎缩,全国农业的衰败引起手工业和商业的萎缩,全国经济重心就不可避免地要转移到经济发展的南方。经济重心就不可避免地要转移到经济发展的南方。(二)南方经济持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二)南方经济持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最终南移最终南移 南方经济在东晋、南朝已有相当发展的基础上,南方经济在东晋、南朝已有相当发展的基础上,经五代,宋、元、明、清

32、,终于赶上并超过北方,经五代,宋、元、明、清,终于赶上并超过北方,表现在:表现在: 1.人口迅速增加;人口迅速增加;2.水利事业发展;水利事业发展;3.农业发农业发展(展(唐中期以后,南方出现水稻秧播技术唐中期以后,南方出现水稻秧播技术););4.手手工业发展;工业发展;5.商业发达。商业发达。 此外,还有岭南、西南等地区的开发。此外,还有岭南、西南等地区的开发。 宋代以后,南方无论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宋代以后,南方无论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都已经赶上并超过北方,我国经济重心也就最终易都已经赶上并超过北方,我国经济重心也就最终完成了由北方向南方的转移。完成了由北方向南方的转移。韩茂莉韩茂莉

33、宋宋代农业地理代农业地理山西古籍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社,19931993年年8 8月月p31p31吴宏歧著吴宏歧著元代农业地理元代农业地理西安地图出版社,西安地图出版社,1997年年3月月 p3梁方仲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第第347页页 台州台州严州严州歙州歙州明代农书中的插秧图明代农书中的插秧图明明代代农农书书中中水水田田宋宋代代农农书书中中的的插插秧秧图图圩田圩田云南元阳梯田云南元阳梯田 哈尼族哈尼族两年三熟示意图两年三熟示意图 北北宋宋时时长长江江流流域域出出现现一一年年两两熟熟,主主要要为为稻稻、麦麦轮轮作作。水水稻稻一一年年两两熟熟即即双双季季稻稻。双

34、双季季稻稻出出现现前前有有再再生生稻稻与与间间作作稻稻,均均为为一一年年一一熟熟作作物物。现现代代地地理理学学认认为为,秦秦岭岭淮淮河河一一线线是是我我国国农农作物一年两熟种植制度的北界。作物一年两熟种植制度的北界。稻稻麦麦轮轮作作示示意意图图明明清清时时期期人人口口移移动动与与山山区区开开发发明清时期江汉平原明清时期江汉平原为全国主要粮食输为全国主要粮食输出地,民谚出地,民谚“湖广湖广熟,天下足熟,天下足”。 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已超过北方。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已超过北方。1078年,年,北方占全国铜课总额的北方占全国铜课总额的0.1 %;南方诸路占总数;南方诸路占总

35、数99.9 %。 北宋时南方上供的纺织品,在全国所占比例,如绫,占北宋时南方上供的纺织品,在全国所占比例,如绫,占51 %;罗、什色匹帛,占;罗、什色匹帛,占99 %。 宋代北方造船仅汴京、相州、天雄景等数处,南方如扬州、苏宋代北方造船仅汴京、相州、天雄景等数处,南方如扬州、苏州、镇江、明州、杭州、福州、泉州、雷州等地,都设有造船场。州、镇江、明州、杭州、福州、泉州、雷州等地,都设有造船场。 江西景德镇是全国产瓷中心,福建路泉州、同安、南安、安江西景德镇是全国产瓷中心,福建路泉州、同安、南安、安溪也都有瓷窑,尤其是所产青瓷,产量多,远销海内外。溪也都有瓷窑,尤其是所产青瓷,产量多,远销海内外。

36、 雕版印刷业在北宋时也有很大发展,其中以杭州的雕版印刷雕版印刷业在北宋时也有很大发展,其中以杭州的雕版印刷最为著名,北宋监本大多在杭州刻印。最为著名,北宋监本大多在杭州刻印。 东南东西路、两浙和福建路占东南东西路、两浙和福建路占1077年全国商税总收入的年全国商税总收入的20. 3 % ;加上南方其他地区,占总数一半以上。;加上南方其他地区,占总数一半以上。 北宋时,全国最大北宋时,全国最大都会是汴凉。临安是南宋全国最大都会此外,苏州、扬州、鄂州、都会是汴凉。临安是南宋全国最大都会此外,苏州、扬州、鄂州、江陵、长沙、南昌、福州等南方城市,经济也相当繁荣。南方的江陵、长沙、南昌、福州等南方城市,

37、经济也相当繁荣。南方的广州、泉州、明州是两宋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广州、泉州、明州是两宋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经济重心与基本经济区经济重心与基本经济区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各区域经济发展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与封建中央政权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不同,因平不一,与封建中央政权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不同,因而与中央政权的利害关系也存在着差别,这就决定了而与中央政权的利害关系也存在着差别,这就决定了中央政权对这些不同区域的重视程度也是不同的。由中央政权对这些不同区域的重视程度也是不同的。由此就引出了此就引出了“基本经济区基本经济区”的概念。的概念。冀朝鼎在其冀朝鼎在其1934

38、年年4月的月的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一书中首先提出一书中首先提出“基本经济基本经济区区”这一概念它强调中国经济的局部性和地区性。在这一概念它强调中国经济的局部性和地区性。在历史时期,有一些地区总是比其他地区受到更多的重历史时期,有一些地区总是比其他地区受到更多的重视。这种受到特殊重视的地区,是在牺牲其他地区利视。这种受到特殊重视的地区,是在牺牲其他地区利益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这种地区就是统治者想要建益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这种地区就是统治者想要建立和维护的所谓立和维护的所谓基本经济区基本经济区。”(冀朝鼎:(冀朝鼎:中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

39、水利事业的发展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第,第8页。)页。) 一般地说,封建中央政权所在的京师地区,便是一般地说,封建中央政权所在的京师地区,便是冀朝鼎所说冀朝鼎所说“基本经济区基本经济区”。因为京师地区,是全国。因为京师地区,是全国政治中心,也往往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不仅是封建政政治中心,也往往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不仅是封建政权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也是对其他地区进行政权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也是对其他地区进行政治控制时成为支撑点的基地。历代统治者从巩固和维治控制时成为支撑点的基地。历代统治者从巩固和维护其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出发,特别重视京师及其附护其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出发,特别

40、重视京师及其附近地区。这种政策上的倾斜,自然使京师及其附近地近地区。这种政策上的倾斜,自然使京师及其附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获得了特别优惠的条件。所谓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获得了特别优惠的条件。所谓“基基本经济区本经济区”的发展,在许多时候是以忽视和牺牲其他的发展,在许多时候是以忽视和牺牲其他地区的利益为前提的。封建时代的这种人为因素,亦地区的利益为前提的。封建时代的这种人为因素,亦即国家权力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方向不同的即国家权力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方向不同的作用力,大大加剧了各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作用力,大大加剧了各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古代经济重心东移南迁的原因古代经济

41、重心东移南迁的原因自然原因自然原因1.气候变化气候变化2.地理环境的差异与变化地理环境的差异与变化 北方是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冲积平原,北方是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冲积平原,降水比较充沛且基本上雨热同期,有利于先民抛荒轮降水比较充沛且基本上雨热同期,有利于先民抛荒轮作和迁徙。但是,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作和迁徙。但是,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改进,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南方具的改进,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南方的水热条件一经开发即比北方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一经开发即比北方更有利于农业生产。社会原因社会原因1.北方的战乱和人口的南迁;北方的战

42、乱和人口的南迁;2. 农业经济本身的发展规律;农业经济本身的发展规律; 从唐开始到宋完成的稻作农耕法的改革使江南水田农业从唐开始到宋完成的稻作农耕法的改革使江南水田农业最后凌驾于华北旱田农业之上,同时确立了江南在中国农业最后凌驾于华北旱田农业之上,同时确立了江南在中国农业中的基本地区的地位。中的基本地区的地位。 经济重心的南移主要就是建立在江南地区精耕农业较高经济重心的南移主要就是建立在江南地区精耕农业较高的发展水平之上的。的发展水平之上的。3.北方生产关系相对落后,南方政权比较重视发展生北方生产关系相对落后,南方政权比较重视发展生产。产。 如重役。带给北方人民很大灾难,既恶化了北方生产关如重

43、役。带给北方人民很大灾难,既恶化了北方生产关系,又严重阻碍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首先,无节制系,又严重阻碍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首先,无节制的大规模徭役,占用了大量生产时间和劳动力。其二,残暴的大规模徭役,占用了大量生产时间和劳动力。其二,残暴的大徭役,经常导致役夫因战争、瘟疫、工伤事故、饥寒而的大徭役,经常导致役夫因战争、瘟疫、工伤事故、饥寒而伤亡。其三,为逃避徭役,大批人民流亡他乡。伤亡。其三,为逃避徭役,大批人民流亡他乡。 其他,商业薄弱、海外贸易不发达等。其他,商业薄弱、海外贸易不发达等。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1.北方人口南移,带去了最高水平的生产技术;北方人口南

44、移,带去了最高水平的生产技术;2.战乱、分裂时期南移的趋势更明显;战乱、分裂时期南移的趋势更明显;3.政治中心的东移动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政治中心的东移动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近现代中国经济区域的演变近现代中国经济区域的演变 政治格局的变化及生产技术的发展是近现代中政治格局的变化及生产技术的发展是近现代中国经济区域演变的基本原因,局部的经济区域发展国经济区域演变的基本原因,局部的经济区域发展有变化,但南北经济格局没有发生大的改变。有变化,但南北经济格局没有发生大的改变。1.外来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区域的影响。外来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区域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区域经济的内

45、容。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区域经济的内容。也改变了经济区域的格局。东南沿海和沿江是经济最改变了经济区域的格局。东南沿海和沿江是经济最发达地区。发达地区。2.建国后区域经济的演变建国后区域经济的演变(1)平衡发展时期。)平衡发展时期。20世纪世纪50年代至年代至70年代,年代,(2)不平衡发展时期。)不平衡发展时期。70年代末至年代末至90年代中叶。年代中叶。梯度理论:东部、中部、西部梯度理论:东部、中部、西部(3)平衡发展时期。)平衡发展时期。2000年以来。西部大开发、年以来。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城市群、综合改革实验区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城市群、综合改革实验区等。等。 已形成十

46、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已形成十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川渝和关中川渝和关中- -天水城市群。天水城市群。 2004年中年中央提出了央提出了“中部崛中部崛起起”的战的战略,以促略,以促进中部地进中部地区(山西、区(山西、江西、河江西、河南、湖北、南、湖北、湖南、安湖南、安徽六省)徽六省)经济快速经济快速发展。发展。2000年年10月,中共十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个五年计划的

47、建议,强调: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大举措。”山东半岛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http:/ 朱诗鳌译朱诗鳌译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利事业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程民生著程民生著中国北方经济史:以经济重心的转移为中国北方经济史:以经济重心的转移为主线主线,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4.魏晋以前,我国经济重心在黄河魏晋以前,我国经济重心在黄河中下游一线,有变动只是东西移动;西汉中期到唐以前,经济重心一直中下游一线,有变动只是东西移动;西汉中期到唐以前,经济重心一直在华北平原,安史之乱后开始南移,经过三百多年的反复,到北宋末年在华北平原,安史之乱后开始南移,经过三百多年的反复,到北宋末年才完成南移的历史进程,宋室南渡标志着我国经济重心移到东南地区。才完成南移的历史进程,宋室南渡标志着我国经济重心移到东南地区。郑学檬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究岳麓书社,岳麓书社,2003200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