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阿米巴原虫鞭毛虫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56.02KB
约34页
文档ID:590798834
阿米巴原虫鞭毛虫_第1页
1/34

概述概述原虫原虫: :单细胞动物单细胞动物,虫体微小,具有运动、摄食、呼吸、,虫体微小,具有运动、摄食、呼吸、排泄、生殖等生命活动的全部功能排泄、生殖等生命活动的全部功能大多数营自生生活,少数营寄生生活大多数营自生生活,少数营寄生生活医学原虫医学原虫:是指寄生于人体腔道、组织、体液或细胞内的:是指寄生于人体腔道、组织、体液或细胞内的致病或非致病原虫,约致病或非致病原虫,约4040余种 一、形态一、形态单细胞动物 表膜细胞质细胞核外质内质伪足 鞭毛纤毛 无叶足纲(根足虫纲)动鞭纲(鞭毛虫纲)毛基裂纲(纤毛虫纲)孢子虫纲基质细胞器内含物 泡状核 与实质核如代谢产物、食物泡、营养储存小体等新陈代谢细胞器营养细胞器运动运动细胞器细胞器(重要分类标志) 滋养体滋养体:能够进行运动、摄食和生殖的原虫生活史期,常是原虫的致病阶段在一定条件下可 转化为包囊包囊包囊:包囊:在环境不宜条件下,由滋养体分在环境不宜条件下,由滋养体分泌物形成囊壁,包绕虫体而形成,泌物形成囊壁,包绕虫体而形成, 是静是静止期,常是止期,常是传播和感染阶段传播和感染阶段 1 1、、人际传播型人际传播型 1)只有滋养体阶段:如阴道毛滴虫2)有滋养体和包囊二个阶段:如阿米巴原虫2 2、、人兽传播型人兽传播型:需要一种以上的脊椎动物宿主完成,有世代交替。

如弓形虫3 3、、虫媒传播型虫媒传播型:有吸血昆虫参加,在其体内进行有性或无 性生殖如疟原虫、利什曼原虫三、生活史类型三、生活史类型 阿米巴原虫阿米巴原虫 (amoeba)以以伪足伪足为运动细胞器的原虫为运动细胞器的原虫, ,作活泼的阿米巴运动,作活泼的阿米巴运动,形态多变形态多变, ,故又称故又称变形虫变形虫; ;以二分裂法繁殖以二分裂法繁殖; ; 多寄生于人体多寄生于人体腔道腔道, ,有有3 3属属7 7种种, , 溶溶组织内阿米巴(组织内阿米巴( E. histolytica ))是主要的致病是主要的致病虫种虫种E. dispar 和 E. coli 是肠腔共栖的虫种是肠腔共栖的虫种 A: Agarose gel (2%) analysis of a PCR diagnostic test for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E. histolytica and E. dispar. •Lanes 1 - 4: E. histolytica.  Diagnostic band size - 876 bp. •Lanes 6 - 9: E. dispar.  Diagnostic band size - 876 bp. •Lanes 1 and 6: E. histolytica 200:NIH, zymodeme II (positive control for E. histolytica). •Lanes 2 and 7: E. dispar 351:IMMiT, zymodeme I (positive control for E. dispar). •Lanes 3 and 8: Specimen from a patient with a liver abscess (positive with E. histolytica primers and negative with E. dispar primers).  E. histolytica 333:IMMiT, zymodeme XIV. •Lanes 4 and 9: Specimen from an asymptomatic patient (positive with E. dispar primers and negative with with E. histolytica primers).  E. dispar 389:IMMiT, zymodeme I. •Lane 5: Molecular base pair standard 溶组织内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 (Entamoeba histolytica)又称“痢疾阿米巴”,寄生于结肠和其他组织内(如肝、肺及脑),主要引起“阿米巴痢疾”。

一、形态一、形态1、大滋养体2、小滋养体3、包囊 二、生活史二、生活史四核包囊包囊条件:感染、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或肠壁受损体外体外肠外血循或直接播散感染阶段:成熟四核包囊感染阶段:成熟四核包囊感染方式:误食成熟包囊污染的食物、水源感染方式:误食成熟包囊污染的食物、水源寄生部位:回盲部、升结肠,其次为直肠、乙状结肠和阑尾寄生部位:回盲部、升结肠,其次为直肠、乙状结肠和阑尾大大滋养体滋养体条件小滋养体 三、致病三、致病致病因素:1)病原体的毒力病原体的毒力—接触性杀接触性杀 伤伤(酶溶、细胞 毒、胞噬、协同损伤)2)寄生环境的影响3)宿主机体状态的改变 2)肠外阿米巴病)肠外阿米巴病::肝阿米巴脓肿(单发,脓液酱褐色)肺阿米巴脓肿脑阿米巴脓肿皮肤、泌尿生殖器等也可累及 1)肠内阿米巴病)肠内阿米巴病: 急性期急性期:阿米巴痢疾典型病理:烧瓶状溃疡腹痛、腹泻、果酱色黏液脓血便、腐败、腥臭常伴里急后重重者肠出血、肠穿孔 注意与注意与“菌痢菌痢”鉴别鉴别 慢性期慢性期:溃疡时发时愈,病灶组织增生,肠壁增厚,形 成局部包块,称“阿米巴肉芽肿”。

临床分型:1、无症状带虫者、无症状带虫者 2、有症状患者、有症状患者 四、实验诊断四、实验诊断1、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1)粪便检查)粪便检查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脓血便脓血便大滋养体大滋养体稀便稀便小滋养体小滋养体2)组织活检)组织活检 A、、脓肿脓肿 穿刺涂片穿刺涂片(取脓肿边缘)(取脓肿边缘) B、、肠粘膜溃疡肠粘膜溃疡 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钳取病变组织涂片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钳取病变组织涂片送检及时、保暖、送检及时、保暖、 新鲜、容器干净新鲜、容器干净注意:注意:直接涂片直接涂片碘染色碘染色成形便成形便包包 囊囊注意:包囊排出有间歇性,注意:包囊排出有间歇性, 需以结肠阿米巴相鉴别需以结肠阿米巴相鉴别浓集浓集法法:汞碘醛离心沉淀法、硫酸锌离心浮聚法、汞碘醛离心沉淀法、硫酸锌离心浮聚法、 2 2、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 IFA:对阿米巴肝脓肿患者阳性率95-100% 对肠阿米巴病 50-90 % IHA:敏感 对阿米巴肝脓肿阳性率100 % 对肠阿米巴病阳性率98 % 操作简便,但结果不稳定,抗原难制备 ELISA: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 抗原要求更高。

五、流行五、流行 1、分布、分布:世界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较普遍, 感染率在20 %以上;我国感染率平均为0.95 % 全球有10 %的人口感染,每年死亡人数平均为75000 2、流行因素、流行因素:传染源----带虫者 包囊排出量大----排包囊4500万个/天/人 包囊对外界抵抗力强(但不耐干燥和高温55oc) 苍蝇及蟑螂携带包囊污染食物 六、防治六、防治 1、治疗病人和带虫者、治疗病人和带虫者 甲硝唑(灭滴灵):甲硝唑(灭滴灵):400--800mg tid×7天天2、管理好粪便,保护水源;、管理好粪便,保护水源; 3、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苍、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和蟑螂蝇和蟑螂 蓝氏贾第鞭毛虫蓝氏贾第鞭毛虫 ((Giardia lamblia))寄生在人体小肠(十二指场)及胆囊;分布于世界各地;儿童和旅游者发病率较高,又称“旅游者腹泻” 一、形态1、滋养体:梨形,两侧对称;大小9-21ųm×5-15ųm, 前端钝 圆, 后端尖细;(侧面)背面隆起,腹面扁平, 有两 吸盘;泡状核2个;有四对鞭毛(前后腹尾);2、包囊:椭圆形,大小为8-12 ųm×7-10 ųm;囊壁厚, 囊内可见轴柱、丝状物、副基体;有2-4核(泡 状核),四核包囊为成熟包囊。

二、生活史包囊纵二分裂1四核包囊2滋养体(十二指肠)感染阶段方式寄生部位 三、致病三、致病1、、腹泻为主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腹泻为主的吸收不良综合征 腹痛、厌食、腹泻、腹痛、厌食、腹泻、水样大便,恶臭,粪便内有大量水样大便,恶臭,粪便内有大量 脂肪颗粒,黄色泡沫脂肪颗粒,黄色泡沫2、胆管炎、胆囊炎,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胆管炎、胆囊炎,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 发热、发热、肝肿大及脂肪代谢障碍;肝肿大及脂肪代谢障碍;其他症状:营养障碍、脂溶性维生素缺乏、贫血、发育不其他症状:营养障碍、脂溶性维生素缺乏、贫血、发育不良、体重下降,尤以儿童为重良、体重下降,尤以儿童为重易感因素:免疫缺陷、胃酸缺乏易感因素:免疫缺陷、胃酸缺乏 四、实验诊断四、实验诊断(一一)、病原诊断、病原诊断1、粪便检查 急性腹泻者 生理盐水涂片 找---- 成形便 碘染、醛醚沉淀 找---- 2、十二指肠引流液 找---(二二)、免疫诊断、免疫诊断 ELISA、IFA、CIEP 五、流行与防治五、流行与防治1、分布:全球可见,旅游者多见;儿童>成 人; 有家庭聚集性。

2、流行因素:传染源---- 饮水污染 包囊抵抗力强 苍蝇和蟑螂的携带3、防治: ( 同阿米巴) 阴道毛滴虫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一、形态一、形态梨形或椭圆形,长梨形或椭圆形,长7-32 ųm;;圆形的细胞核位于虫体前圆形的细胞核位于虫体前1/3处;处;核前端有毛基体,由此发出四根核前端有毛基体,由此发出四根前鞭毛和一根后鞭毛;前鞭毛和一根后鞭毛;后鞭毛与波动膜相连;后鞭毛与波动膜相连;轴柱一根;轴柱一根;作螺旋运动作螺旋运动 二、生活史滋养体滋养体二分裂感染、致病、传播阶段:感染方式:寄生部位:女性在阴道和尿道 男性在尿道和前列腺 三、致病三、致病滴虫性阴道炎:白带增多,外阴瘙痒;在妊娠期、 产后、月经后期更易发生滴虫性尿道炎:尿频、尿急、尿痛阴道的自净作用 四、实验诊断1、生理盐水涂片法:取阴道后穹隆分泌物2、培养法3、尿液检查:取尿液2-3ml,离心沉淀,取沉 渣 镜检或培养 五、流行 全世界分布,估计感染者有1.8亿人传染源----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和带虫者,以及男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 滋养体抵抗力强 六、防治 1、普查普治 甲硝唑(灭滴灵):p.o 200mg.tid + 200mg栓剂放入阴道, 连用7-10天。

局部用药:滴维净、洁尔阴,并用1:5000高锰酸钾、 1%乳酸或0.5醋酸冲洗阴道 2、加强卫生宣传 3、改进公共卫生设备 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寄生人体的常见利什曼原虫有:杜氏利什曼原虫---内脏巨噬细胞-----黑热病热带利什曼原虫 (L .tropica)墨西哥利什曼原虫巴西利什曼原虫------皮肤粘膜皮肤 一、形态一、形态1、无鞭毛体(利杜体):虫体很小,卵圆形,大小为、无鞭毛体(利杜体):虫体很小,卵圆形,大小为 2.9-5.7ųmX1.8-4.0 ųm((平均平均4.4X2.4) 姬氏或瑞氏染色:细胞质呈淡红色或淡兰色,内有一个姬氏或瑞氏染色:细胞质呈淡红色或淡兰色,内有一个 大而圆的细胞核;核上有细小杆状的动基体;动基体大而圆的细胞核;核上有细小杆状的动基体;动基体 前有点状的基体和根丝体(鞭毛根)前有点状的基体和根丝体(鞭毛根)细胞核细胞核动基体动基体基体基体根丝体根丝体 2、前鞭毛体(promastigote)或细滴体、鞭毛体 虫体梭形,大小14.3-20ųmX1.5-1.8 ųm,鞭毛 长度与虫体相等或稍长,鞭毛活动活泼,培养 基内常聚集成簇而排列呈菊花状。

二、生活史前鞭毛体无鞭毛体白蛉叮咬白蛉胃人或乳动物的单核巨噬细内二分裂法媒介 宿主感染阶段:前鞭毛体;感染方式:感染性白蛉叮咬人体;感染途径:皮肤感染媒介:白蛉保虫宿主:狗无鞭毛体输血、器官移植 三、致病典型症状和体征表现为:1、内脏黑热病 1)长期不规则发热; 2)消瘦; 3)进行性脾肿大,出现率为90%以上; 4) 有全血细胞减少症---WBC、RBC、Pt 5)肝肿大; 6)淋巴结肿大 2、皮肤黑热病:多为结节型,常见于头部和颈部 四、实验诊断1、病原检查 1)穿刺涂片检查-----找无鞭毛体 骨髓穿刺涂片检查骨髓穿刺涂片检查检出率为80%—90 % 淋巴结 46 %—87 % 脾或肝2)培养法:3N培养基-----找前鞭毛体3)动物接种4)皮肤组织活检 2、免疫检查 1)直接凝集试验(DAT)---IGM抗体 2)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 阳性率100% 3)ELISA 3、分子生物学方法:PCR、DNA探针 五、流行与防治 1、分布:人畜共患病,在牧区较多,甘肃、四川 、 内蒙古有相对集中的病例报道。

2、流行因素:传染源---人、犬、野生动物 传播媒介----白蛉3、防治:1)消灭白蛉 2)个人防护 3)治疗病人和带虫者:葡萄糖酸锑钠 4)消灭保虫宿主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