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哪里》说课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90698600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家乡在哪里》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我的家乡在哪里》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我的家乡在哪里》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我的家乡在哪里》说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我的家乡在哪里》说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的家乡在哪里》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家乡在哪里》说课(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位和作用地位和作用目标解读目标解读内容解读内容解读总结陈述总结陈述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有机结合,根据四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掌握知识和生活领域的大致情况,编写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为主线的教学专栏。是对小学低年级家乡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又是为学生以后认识祖国、了解世界奠定了基础,体现了课程设计的“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我的家乡在哪里”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后两课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后两课的教学也是第一课的推进和升华,孩子在了解了家乡的位置及自然环境后,才能进一步走进家乡,了解家乡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从而唤起学生对家乡的自

2、豪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动力和激情。基于以上分析,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风景名胜、风俗文化、地域特色、历史变迁等方面,多角度地感受家乡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的丰富性。同时,引导学生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真正明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使学生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初步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具有家乡人的自觉意识和归属感。 我们的家是小家,祖国是大家的家,教材首先出示一幅情境交流图文,意在唤起孩子对家乡的思考,

3、对家乡的讲述,对家乡的深情。此处教师可以有选择地使用教材,可以根据本地、本班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轻松愉快地组织教学。 接着教材又出示了一幅中国政图,里面用不同颜色展示各省市、自治区的轮廓,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看地国的知识,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此处很自然地把地理学知识融入教学,体现了品社教学的综合性。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家乡。再以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乡在这里等形式交流家乡的位置。教师还可以拓展: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了,请大家帮帮他们等形式了解其它城市的位置,落实了教学的重点。 接着教材出示了两个城市轮廓图,并以小朋友的口吻,把它想像

4、成什么图形,图文仅供引导和参考,编者意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观察,自己的方式去思考,自己的心灵去体验。下面留有一大块空白,给每一个学生去创造,充分体现了课程的开放性。 再接下来的几幅图文,分别展示了调查了解家乡的一些方法,意在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多角度、多方式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图上的内容、方法可参考、可借鉴。教科书既是教师引导学生的活动工具,也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同时,这部分内容可设置在课前或课后进行,仅在课上展示结果。实现学生活动课内外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亲历亲为,了解知识,感受过程。 在学生了解了家乡的地理位置后,开始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两者呈递近关系。教材展示了一幅中国

5、地形图。首先要知道祖国的五种主要地形及其基本特征,然后欣赏图片,探讨我们家乡的环境。并比较自然环境形成,发展和变化。以及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受到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材最后一个主题通过查户口簿等形式,了解老家的意思,不仅巩固了学生读懂地图的能力,而且几幅图文的介绍,更唤起学生对老家的向往和依恋。“酒是家乡的醇”、“月是家乡的圆”、“叶落归根”渗透着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特别是最后一幅图文并茂,出示一首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遇把学生对家的情怀得到了升华,这种把品社课与古典文化的有机结合,达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目的。 总之,教材的呈现是想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读书、多搜集资料,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知识”,“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理念,同时也引导我们教者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交流的情况。教材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索。热爱生活的儿童,也恰到好处地对学科目标的各部分内容逐层渗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