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10《谈作文》课件 长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90697811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10《谈作文》课件 长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10《谈作文》课件 长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10《谈作文》课件 长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10《谈作文》课件 长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10《谈作文》课件 长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10《谈作文》课件 长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10《谈作文》课件 长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些人为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一些人为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朱光潜朱光潜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提炼文章观点,并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2.过程与方法:小组交流、探讨、质疑思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敢于挑战权威、乐于创新的精神。养成刻苦推敲祖国语言文字“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习惯。朱光潜(朱光潜(18971986),中国美学家。),中国美学家。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今枞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今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青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青年时期在桐城中学、武昌高等师范学年时期在桐城中学、武昌高等

2、师范学校学习,后肄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校学习,后肄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出国留学,先后肄业于英国爱年出国留学,先后肄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斯塔斯堡大学,获文学硕士、博士学斯塔斯堡大学,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位。1933年回国,先后在国立北京大年回国,先后在国立北京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国立武汉大学任学、国立四川大学、国立武汉大学任教。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盟教。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名誉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作协顾问,中国社科院学会长,中国作协顾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部委员

3、。创作情况:朱光潜从学生时代起,就开始发表作品,一生学习研究不辍,著述甚丰。主要编著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等。他熟练地掌握英、法、德语,几十年来,翻译了300多万字的作品。其中对黑格尔110万字的巨著美学的翻译,为他赢得了历史性的崇高声誉。他出版的译著还有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莱辛的拉奥孔、克罗齐的美学原理、路易哈拉普的艺术的社会根源和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等。此外,他通过系统认真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资本论自然辩证法的一些译文提出了具有重大价值的修改意见。社会评价: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具有崇高的治学精神和

4、高尚的学术品格。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导入新课一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很少会想到有什么积极意义。的确,如果你查词典,你会发现词典上的三个解释无一不含贬义。而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先生这篇谈作文,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它对我们养成好的写作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怏(yng)怏然 惭怍(zu) 誊

5、 (y)清 临帖(ti) 嗤之以鼻:用鼻子吭气,表示看不起。 倚马千言:倚靠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 思敏捷。 误尽苍生:耽误和误导全天下的人 。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注释: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 出处:易系辞上:“纪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写什么(内容)怎么写(写法)为什么写(目的) 作者认为写文章一定要经过刻苦的推敲 揣摩的训练,要不厌其烦地咬文嚼字,指出初学作文的途径是临帖和写生,并且二者都不可偏废。另外写生还要从描写文和记叙文练起。简言之就是写作文要注重积累、反复修改、不断实践。写什么(内容)怎么写(写法) 作

6、者以与读者平等的姿态、借书信交谈的方式,凭着信手拈来的大量例证,详略突出地为我们娓娓道出了作文的真谛。为什么写(目的) 这是作者在旅欧期间写给青年读者的回信,作者旨在就如何作文问题,给处在困 惑中的青年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互动交流质疑释疑教师归纳提升(1)文章前六段用相当一部分篇幅列举了众位名家的事例意在说明什么问题?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而且主要在人力。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质疑:按照作者的观点,那中国古代也有许多人落笔即成美文质疑:按照作者的观点,那中国古代也有许多人落笔即成美文且不刊一字,这样的事情该作何解释呢?且不刊一字,这样的事情该作何解释呢

7、?教师归纳提升:大家能够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归纳提升:大家能够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非常难得,但请同学们认真读文本这非常难得,但请同学们认真读文本“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大半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作者在这里用词很严,作者在这里用词很严密谨慎,他并没有否定极个别天才的意思。其实,人们在惊密谨慎,他并没有否定极个别天才的意思。其实,人们在惊叹于叹于滕王阁序滕王阁序的一气呵成,字字珠玑,句句精妙的同时,的一气呵成,字字珠玑,句句精妙的同时,谁又能否认天资聪颖的王勃自幼便勤奋好学这一点呢?谁又能否认天资聪颖的王勃自幼便勤奋

8、好学这一点呢?(2)透过文字,你能解读出作者为什么大力主张对文章的修)透过文字,你能解读出作者为什么大力主张对文章的修改要改要“咬文嚼字咬文嚼字”吗?吗?因为在作者看来,因为在作者看来,“咬文嚼字咬文嚼字”,不只是在表面上斟酌文字,不只是在表面上斟酌文字的分量,而实际上也是调整思想和情感,因为从来没有一句的分量,而实际上也是调整思想和情感,因为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作者曾在其他的文章中说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作者曾在其他的文章中说过这样一句话,过这样一句话,“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9、,你才会逐渐达到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艺术的完美。”质疑:我觉得对于文字的锤炼,那是一辈子的事,对于初学质疑:我觉得对于文字的锤炼,那是一辈子的事,对于初学写作的中学生来说应不必拼命追求写作的中学生来说应不必拼命追求“推推”和和“敲敲”之间的之间的差异。只要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写出来,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差异。只要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写出来,把自己最想说的话说出来,把自己的真实状态写出来,哪怕文学粗疏一点也说出来,把自己的真实状态写出来,哪怕文学粗疏一点也没关系,哪怕段落模糊一点也没关系。没关系,哪怕段落模糊一点也没关系。教师归纳提升:这是教师归纳提升:这是“仁者

10、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对于文的问题。对于文中作者的观点,可赞成,也可反对,也可两种观点杂糅,也中作者的观点,可赞成,也可反对,也可两种观点杂糅,也就是说,在初学作文时语言要力争真实、准确,一定要下就是说,在初学作文时语言要力争真实、准确,一定要下“咬文嚼字咬文嚼字”的功夫,这是写好文章的基础。但要适可而止,的功夫,这是写好文章的基础。但要适可而止,不能在此耽误过多的时间,因为文字和情感的完全吻合不是不能在此耽误过多的时间,因为文字和情感的完全吻合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人一辈子的积淀和锤炼的。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人一辈子的积淀和锤炼的。(3)文章提到,中学生应该从描写文

11、和记叙文入手练起,)文章提到,中学生应该从描写文和记叙文入手练起,这两种文做好了,议论文是很容易办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这两种文做好了,议论文是很容易办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话的含义?这句话是说记叙和描写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础,因为使用事实这句话是说记叙和描写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础,因为使用事实论据,让事实说话,是写议论文章常用的基本方法,而使论据,让事实说话,是写议论文章常用的基本方法,而使用好事实论据的前提是具备相当的记叙和描写能力,所以用好事实论据的前提是具备相当的记叙和描写能力,所以只要记叙和描写这两种文做好了,议论文是很容易办的。只要记叙和描写这两种文做好了,议论文是很容易办的。质疑:只要

12、记叙和描写这两种文做好了,议论文真的就很容质疑:只要记叙和描写这两种文做好了,议论文真的就很容易写好了吗?易写好了吗?教师归纳提升:那倒未必,写好议论文并非易事,除了有教师归纳提升:那倒未必,写好议论文并非易事,除了有记叙和描写的良好基础外,其观点必须正确。作者所持的记叙和描写的良好基础外,其观点必须正确。作者所持的观点应该符合人类进步发展的大趋势,要切合实际,实事观点应该符合人类进步发展的大趋势,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不能绝对、片面。这就要加强思想修养、努力提高求是,不能绝对、片面。这就要加强思想修养、努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学会从人生的意义和国家、人类发展的层面思考问题;

13、还要学会从人生的意义和国家、人类发展的层面思考问题;还要养成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说自己真心想说的话。另外,要养成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说自己真心想说的话。另外,议论文还讲究论证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这实质上还是认识议论文还讲究论证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这实质上还是认识和思维的问题。同学们还要在深入认识事物、认真思考问和思维的问题。同学们还要在深入认识事物、认真思考问题上下很大的工夫。题上下很大的工夫。 1.作者在文中就如何作文都提出了哪些见解和主张?作者认为,“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而且主要还在人力。写文章一定要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初学作文的途径是临帖和写生,且二者都不可偏废。另外

14、写生还要从描写文和记叙文练起。2.学生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理清托尔斯泰修稿时的具体情形,试着用简洁的语言复述下来,并加以简要的评价。(设题目的:锻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从改稿中我们不难看出托尔斯泰对文字运用的一丝不苟的谨严态度,小到句读,大到文章的中心,无一不在他的修改范围之内。其修改的内容之杂,历时之长,用心之重,无不让人佩服。 3.托尔斯泰和小泉八云对文稿修改的不同之处在哪里?设题目的:让学生养成立足文本进行思考的习惯,并能通过前后对比,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前者是在文章写完以后的修改,而后者是在文章写作中进行的修改。4.同样都是写一流作家对自己文章的推敲揣

15、摩,为什么还要举五个人的例子来加以证明?这是否雷同?从中可看出作者怎样的作文修改观?(设题目的:锻炼学生透过文字深入领会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因为这五个人的侧重点不一样。写福楼拜和莫泊桑是从结果上让人体味出他们对于文章的推敲功夫;而其他三人都是通过再现其过程来表明修改功夫的。这三人中又有不同,甘地的沉思一日就属于写前修改,小泉八云的修改属于写中修改,而托尔斯泰的修改则属于写后修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作文的修改是应贯穿于作文的全过程的,即写前修改写中修改写后修改。 5.文章提到,中学生应该从描写文和记叙文入手练起,这两种文做好了,议论文是很容易办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

16、话是说记叙和描写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础,因为使用事实论据,让事实说话,是写议论文章常用的基本方法,而使用好事实论据的前提是具备相当的记叙和描写能力,所以只要记叙和描写这两种文做好了,议论文是很容易办的。 6.透过文字,你能解读出作者为什么大力主张对文章的修改要“咬文嚼字”吗?因为在作者看来,“咬文嚼字”,不只是在表面上斟酌文字的分量,而实际上也是调整思想和情感,因为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作者曾在其他的文章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7.作者指出了初学作文的途径是临帖和写生,并且声明,二

17、者都不可偏废。可惜,目前对这二者都比较忽视,尤其忽视临帖。同学们不妨讨论一下:作者指出的途径对不对?如果对,应该怎样去实施?(设题目的: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学习素质,以及学为所用的好习惯。)作者指出的途径道出了作文的真谛,我们学写作文就应该多读多练,也就是作者所说的临帖和写生。8.请同学们纵观全文,探讨一下文章写法上都有什么样的特点?(设题目的:此题旨在引导学生由文及人,对作者自然平淡的文风有所了解。)书信的文体,详略得当的结构,作者与读者交谈的姿态,自然的过渡,准确的用词,诚恳的态度,中肯的劝导等,作者自然平淡的文风水到渠成。学以致用学生讨论:学习本文你受到哪些启发?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如何学做作

18、文?(设题目的:联系学生的写作实际,探讨本文可以吸收借鉴的观点。培养学生独立发表见解的习惯。)教师小结:1.通过本文的学习,在今后写作的时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咬文嚼字的谨严态度。朱光潜先生在本文中用大量事实论证了古今中外,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都不能离开这一条:刻苦的追求和严格的选择。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对更能准确表情达意的“炼字”给予足够重视。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这说的正是同样的道理。2.作文的修改要贯穿作文的全过程,学习写作要从记叙文和描写文练起。3.学习吸收作者提出初学作文的途径:临帖和写生。养成广泛读书、勤于积累、不辍练笔的好习惯。4.我们看名家作品,除了可以学到一些知识上的内容,还可以从文章本身得到很多写法上的启示,如作者平等的姿态,谈话的方式所形成的自然的文风、作者明了清晰的结构布局、晓畅通俗的表达、广博深厚的学养等方面都让我们受益匪浅。布置作业学习并吸收作者的观点,做好读书笔记,持续读书积累。并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要求将修改贯穿于作文的始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