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1 1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Chapter1 International Chapter1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ies Trade Theories 一、国际贸易理论解决的主要问题二、国际贸易理论流派本章的主要内容本章的主要内容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解决国际贸易理论主要解决3 3个基本问题:个基本问题:l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一个国家是基于什么样的动力或者利益来参与国际贸易的;l国际贸易的结构: 参与国际贸易的各个国家之间是如何确定生产结构与分工模式的;l国际贸易的结果: 国际贸易能否给参与国带来经济利益一、国际贸易理论主要解决的问题一、国际贸易理论主要解决的问题u 国际贸易理论分为两大流派: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二、国际贸易理论流派1.绝对成本理成本理论2.比比较成本理成本理论3.生生产要素禀要素禀赋理理论4.里昂惕夫悖里昂惕夫悖论1.重商主重商主义理理论2.保保护幼稚工幼稚工业理理论3.外外贸乘数理乘数理论自由自由贸易理易理论保保护贸易理易理论(一)自由贸易理论(一)自由贸易理论(Free Trade (Free Trade Theories)Theories)绝对成本说(Theory of Absolute Cost),又称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该理论是最早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
1. 1. 亚当当• •斯密的斯密的“ “绝对成本理成本理论” ” 1776年,亚当· 斯密发表了其代表 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 究》(又称《国富论》(Wealth of Nations)),书中 对重商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 批判,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 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 产阶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 经济力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 行保护贸易政策,重商主义严重 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代 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要求实 现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斯密的 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济 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背景知识背景知识Adam Smith 1723-1790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是指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别国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则该国在该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具有绝对劣势 绝对优势可间接地由生产成本来衡量:如果一国生产某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比别国生产同样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少,则该国就具有生产该产品的绝对优势,反之,则具有劣势。
绝对优势理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概念u各国间的贸易是基于绝对优势;各国应将其资源集中用于生产并出口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则各国的资源都能够被最有效地利用,每个国家都能从中获利u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的因此,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预,认为自由贸易能有效地促进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一切限制自由贸易的措施都会影响国际分工的发展,并降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国民福利绝对优势理理论:基本:基本观点点14 绝对优势理理论:例:例证英国 葡萄牙 8127142424122828酒酒毛呢毛呢<英英> 分工前:社会分工前:社会总产量量=22 分工后:社会分工后:社会总产量量=28<葡葡> 分工前:社会分工前:社会总产量量=19 分工后:社会分工后:社会总产量量=24〉〉〉〉 例1: 中国和美国用等量劳动(100单位劳动)生产的两种商品,每种产品各需投入50单位劳动,其具体产量如下:绝对优势理理论的运用的运用大米(吨) 小麦(吨)中国5025美国4050 假如世界上两种产品的交换比例为1大米:1小麦,分工和贸易将如何进行呢? 步骤一:步骤一:判断两国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用劳动生产率或生产成本表示大米(Q/L)小麦(Q/L)中国10.5美国0.81∨ ∨∧ ∧结论:结论:中国在大米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步骤二:步骤二:开展国际分工大米(吨)小麦(吨)中国100美国100 步骤三:步骤三:进行国际交换 分工前分工前分工后分工后大米(吨)小麦(吨)总量中国502575美国405090大米(吨)小麦(吨)总量中国5050100美国5050100 步骤四:步骤四:确定贸易得益 社会总产量:200—165=35 中国的贸易得益:50—25=25小麦 美国的贸易得益:50—40=10大米 结论:结论:中国的贸易得益大于美国 绝对优势理论只能解释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国家之间的贸易绝对优势理论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参与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贸易伙伴相比具有绝对优势 那么,如果英国在毛呢和酒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而葡萄牙则都处于绝对劣势,英、葡之间会不会发生贸易?如果两国发生贸易,葡萄牙能否从贸易中获益?贸易利益从何而来? 绝对优势理论无法解释这些问题绝对优势理理论:局限性:局限性 大卫·李嘉图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生于英国犹太族大资产阶级家庭。
14岁他就结束了正规教育并到他父亲的交易所从事证券交易活动1793年,他独立经营交易所业务,到1797年即成为大富翁 此后,他把主要精力转向研究自然科学1799年他读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引起了对经济学的兴趣,并于1817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被誉为继斯密《国富论》之后的经济学巨著1819年他被选为下院议员他代表新兴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提倡自由贸易,反对谷物法,主张修改选举法2 2、、 李嘉图的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Theory of Comparativ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Advantage)David Ricardo1772-1823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而另一国家则处于绝对劣势的地位,则这两个国家之间不会发生贸易根据这一理论,国际贸易可能只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就不会发生贸易,这显然与国际贸易的现实不符1817年,大卫·李嘉图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背景知识比较优势理论:背景知识u比较优势( Comparative Advantage )是指一国生产所有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低于另一国家,即所有产品的生产都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产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产品而言,就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基本概念比较优势理论:基本概念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均处于劣势(即不存在绝对优势产品),仍有可能进行互惠贸易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或称比较优势产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产品(或称比较劣势产品) 其核心内容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Of two interests choose the more, while of two evils choose the less比较优势理论:主要内容比较优势理论:主要内容比较优势理论:例证比较优势理论:例证英国 葡萄牙酒酒毛呢毛呢13121411142424122828<英英> 分工前:社会分工前:社会总产量量=27 分工后:社会分工后:社会总产量量=28<葡葡> 分工前:社会分工前:社会总产量量=23 分工后:社会分工后:社会总产量量=24〉〉〉〉中国的“田忌赛马”故事就反映了这一比较优势原理。
田忌和齐威王各自把自己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田忌的上、中、下三匹马,每个等级的马都劣于齐王的马但是,田忌用完全没有优势的下马对垒齐王有完全优势的上马,再用拥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上和中马对垒齐王的中和下马,结果是三局两胜,田忌赢了齐威王 比比较优势理理论的的应用:田忌用:田忌赛马3 3、、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生产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 (Factor Endowment Theory)Theory)1879-19591899-19791919年,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Heckscher)发表《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提出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观点1933年,瑞典经济学家俄林(Ohlin)在其老师发表的文章基础上,著书《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了要素禀赋理论二人创建的理论简称“H-O理论”u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是指生产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的或使用的主要手段,它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等u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指一国(地区)所拥有的生产资源状况。
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判断一国要素禀赋的主要方法有物质定义法和价格定义法u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指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的比例大小,如果某种要素投入比例较大,则称该要素密集程度高要素禀赋理论:基本概念要素禀赋理论:基本概念u如何确定一国何种要素相对丰裕,何种要素相对稀缺? 如果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价格相对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价格,则该国的这种要素相对丰裕;反之,如果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小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价格相对高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价格,则该国的这种要素相对稀缺 要素禀赋理论:两个问题要素禀赋理论:两个问题要素禀赋的物质定义法u若一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K,劳动数量为L,则其要素禀赋为K/Lu若(K/L)乙>(K/L)甲,则乙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甲国则为劳动力丰裕的国家部分国家(地区)的要素禀赋国家(地区)资本/劳动资本/土地劳动/土地澳大利亚7415.567.20.009加拿大10583.1198.00.019日本3358.55286.51.574香港1368.590739.166.304美国10260.91058.60.103[美] Dominick Salvatore要素禀赋的价格定义法u如果一国的劳动力价格为w(即工资),资本的价格为r(即利息),则其要素禀赋用相对工资来表示为:w/r。
u如果(w/r)乙< (w/r)甲,则?u如何确定不同商品的要素密集度? 假定生产两种产品S和C,其中, 1S=16K+4L(生产1单位S需要投入16单位资本和4单位劳动) 1C=6K+2L (K/L)S=4 (K/L)C=3 (K/L)S>(K/L)C 说明S是资本密集型产品,C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要素禀赋理论:两个问题要素禀赋理论:两个问题 在在X X、、Y Y两种产品中,生产一单位两种产品中,生产一单位Y Y产品所需投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入的资本是3 3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1212单位,单位,生产一单位生产一单位X X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2 2单位,所需投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入的劳动力是2 2单位,试判断单位,试判断X X、、Y Y属于资本密集型属于资本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习习 题题 解解 答答要素禀赋理论:基本逻辑思路要素禀赋理论:基本逻辑思路资本密集型产品(汽车)劳动密集型产品(纺织品)资本本密密集集型型产品品((汽汽车))劳动密密集集型型产品品((纺织品品)) 中中 国国(劳动 力丰富力丰富 资本稀缺本稀缺) 美美 国国(劳动力稀缺力稀缺 资本丰富本丰富)两国两国间商品、生商品、生产要素价格要素价格趋于均等于均等进口出口进口出口纺织品价格(低)汽车价格(高)汽车价格(低)工资(低)工资(高)利息(高)利息(低)纺织品价格(高)要素禀赋理论:例证 萨缪尔森在萨缪尔森在《《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19481948)一文中,在)一文中,在H-OH-O定理的基础上,考察了国定理的基础上,考察了国家贸易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论证了自由贸易家贸易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论证了自由贸易将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该理论被称之为赫克歇将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该理论被称之为赫克歇尔尔—俄林俄林—萨缪尔森定理(萨缪尔森定理(H-O-SH-O-S定理)。
定理)4 4、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Factor 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TheoryPrice Equalization Theory))保罗保罗·萨缪尔森(萨缪尔森(Paul .Anthony.SamuelsonPaul .Anthony.Samuelson)) 最后一个经济学通才最后一个经济学通才芝加哥大学学士(芝加哥大学学士(19351935)) 哈佛大学硕士(哈佛大学硕士(19361936) ) 哈佛大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19411941))19471947年第一届克拉克奖获得者,年第一届克拉克奖获得者,1970197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经济学经济学》》--------当今世界最为实用和畅销的经济当今世界最为实用和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已再版学教科书,已再版1717次,是继穆勒次,是继穆勒《《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18481848)、马歇尔)、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18901890)之)之后的第三部经典教科书后的第三部经典教科书凯恩斯宏观凯恩斯宏观+ +传统微观传统微观“新古典新古典综合派合派” 20世纪40年代,保罗·萨缪尔森(Palua A Samuelson)用数学方式演绎了H-O模型,被称为H-O-S模型。
其主要结论: 其一,各国利用其相对丰裕的要素进行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利用其相对稀缺的要素进行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其二,国际贸易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异,即各国间的商品价格不同; 其三,贸易将导致各国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要素禀赋理论的扩展:要素禀赋理论的扩展:H-O-SH-O-S模型模型A A国(国(K K丰裕)丰裕)商品商品X X商品商品Y Y资本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出口出口X X进口进口Y Y扩大扩大X X生产生产减少减少Y Y生产生产要素投入增加要素投入增加释放要素释放要素需求较多的需求较多的K K需求较少的需求较少的L L 供给较少的供给较少的K K 供给较多的供给较多的L LK K价格上升价格上升L L价格下降价格下降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B B国(国(L L丰裕)丰裕)商品商品X X商品商品Y Y资本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进口进口X X出口出口Y Y减少减少X X生产生产扩大扩大Y Y生产生产释放要素释放要素要素投入增加要素投入增加供给较多的供给较多的K K供给较少的供给较少的L L需求较少的需求较少的K K需求较多的需求较多的L LK K价格下降价格下降L L价格上升价格上升 由于资本变得相对越来越由于资本变得相对越来越昂贵昂贵,劳动变,劳动变得相对越来越得相对越来越便宜便宜,所以每个部门的厂商都,所以每个部门的厂商都会调整其会调整其要素使用比例要素使用比例,增加劳动雇佣来替,增加劳动雇佣来替代部分资本,进而降低代部分资本,进而降低资本资本- -劳动比率劳动比率。
在在产量增加的同时,资本产量增加的同时,资本- -劳动比率却下降,劳动比率却下降,则则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提高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提高,资本的实际报酬,资本的实际报酬上升;上升;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降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降低,劳动的实际,劳动的实际报酬下降报酬下降 问:为什么相什么相对富裕要素的所有者往往是富裕要素的所有者往往是“ “自由自由贸易易者者” ”,而相,而相对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喜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喜欢贸易壁易壁垒 国国际贸易会使相易会使相对丰裕要素所有者收入提高,相丰裕要素所有者收入提高,相对稀缺要素所有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收入降低. . 萨谬尔森定理森定理 1.1.要素价格的均等是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的现要素价格的均等是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的现实中,由于运输成本和一些贸易壁垒的存在,各国的商品实中,由于运输成本和一些贸易壁垒的存在,各国的商品价格难以达到一致,因此,国际间要素价格均等化在现实价格难以达到一致,因此,国际间要素价格均等化在现实中一般难以实现。
中一般难以实现 2.2.要素价格均等还要求生产技术条件必须完全一样,这也要素价格均等还要求生产技术条件必须完全一样,这也是一个比较苛刻的条件是一个比较苛刻的条件需要强调的是:需要强调的是: Leontief,Wassily W.(1906-1999),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投入产出经济学创始人他生于俄国彼得堡,曾就读于列宁格勒大学和柏林大学1931年移居美国,曾任哈佛大学教授1973年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代表作《投入-产出经济学》,他在经济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并应用于重要的经济学研究5 5 里昂惕夫悖论里昂惕夫悖论(( Leontief Paradox )) 20世纪50年代初,Leontief,Wassily W. 对要素禀赋理论提出了质疑,其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投入产出分析法,并因此获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里昂惕夫悖论是对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进行统计验证后提出的里昂惕夫悖论:背景知识里昂惕夫悖论:背景知识※根据H-O模型,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即只要知道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情况,就可推断出其贸易模式。
※里昂惕夫的检验结果令人震惊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比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程度高大约30%这一结果与H-O模型完全相反, H-O模型的推理与实际验证结果之间的矛盾,被成为“里昂惕夫悖论”里昂惕夫悖论:主要内容里昂惕夫悖论:主要内容( ( 二)保护贸易理论二)保护贸易理论( Protective Trade Theory)( Protective Trade Theory)1. 1. 重商主重商主义理理论(Mercantilism (Mercantilism Theory)Theory)<15C~17C<15C~17C<15C~17C<15C~17C欧洲欧洲欧洲欧洲经济经济思想思想思想思想> >> >晚期晚期“贸易差易差额论”::早期早期“货币差差额论”::“一动不动地放在钱柜里的资本是死的,而流通中的资本却会不断增值人们开始把自己的金钱当作诱鸟放出去,以便把别人的金钱引回来绝对禁止禁止贵金属外流,金属外流, 禁止禁止货币出口通通过奖出限入,从每年的出限入,从每年的进出口出口贸易差易差额中取中取得得顺差,以增加差,以增加货币流入量把贵金属看作财富的标志,一国拥有的金银越多,这个国家便越富有,因此要千方百计地获取金银,所以,又称“重金主义”。
l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早期的国际贸易思想l 重商主义经历了早期和晚期两个发展阶段l 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1)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 (2)在一国范围内财富的绝对量不会增加; (3)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得益必定是另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者则在贸易中损失财富; (4)实施“奖出限入”的政策1 1、、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Mercantilism)(Mercantilism)l早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 又称为货币差额论(Money Balance Theory),或重金主义 其主张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禁止金银输出l晚期重商主义晚期重商主义 又称贸易差额论(Balance of Trade ),主张允许货币输出,以便获取更多货币,但仍主张少买多卖2 2. . 保护幼稚工业保护幼稚工业 ((Infant Industry Infant Industry TheoryTheory)) < 1841< 1841< 1841< 1841年德国李斯特年德国李斯特年德国李斯特年德国李斯特创创立立立立 > >> >背景:背景:产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开始主张自由贸易。
此时美、德工业远落后于英国,则主张保护贸易 美国——“美国要想继续保持独立就必须保护本国民族工业”、 “财富的创造力比财富本身更重要 德国—— “向国外购买廉价商品,表面上看起来要合算些,但 结果会使德国长期处于落后和从属于外国的地位…...” 故主张“保护幼稚工业”保保护幼稚工幼稚工业”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的主要内容:各国经济发展会经历不同阶段,在不同阶段应实各国经济发展会经历不同阶段,在不同阶段应实行不同的外贸政策行不同的外贸政策保保护对象:象:幼稚工幼稚工业保保护期限:期限:不超不超过30年年保保护手段:手段:禁止禁止输入和征收高关税入和征收高关税原始未开化原始未开化时期期畜牧畜牧业时期期农业时期(葡萄牙期(葡萄牙农工工业时期期农工商工商业时期期农业阶段段<德国、美国德国、美国><英国英国>弱小、受到冲弱小、受到冲击的、的、有有发展前途的工展前途的工业l英国在工业生产上的世界第一地位在19世纪末被美国所取代。
美国在1776年独立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但在19世纪上半期就广泛发展起了使用机器的工业化生产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内战之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工业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在19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工业生产已经跃居世界首位,而到1913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已经占整个世界工业生产的36%在这样高速的工业发展过程中,美国一直实行着高额的保护关税资料卡料卡l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在英国转向自由贸易政策的19世纪20年代,美国开始真正实行培植本国制造业的保护关税政策到19世纪60年代,英国已经实行了进口关税接近于0的自由贸易政策,美国却在1857年的大恐慌之后转而不断提高保护性的关税在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前期,美国都是以高关税保护本国产业的代表就是在这样高度保护性的关税下,美国取代了英国的工业产量第一地位,上升为世界工业的霸主<30年代大危机后年代大危机后兴起,由起,由凯恩斯的投恩斯的投资乘数理乘数理论发展而来展而来>3. 3. 超保超保护贸易理易理论————“ “外外贸乘数理乘数理论” ” ((Super-Protective Trade Theory——Theory of Foreign Trade MultiplierTheory of Foreign Trade Multiplier))超保超保护贸易理易理论的特点的特点((1 1)保)保护的的对象象扩大了。
大了超保护贸易理论不仅保护幼稚工业,而且更多地保护国内高度发达或出现衰落的工业2 2)保)保护的目的的目的变了超保护贸易理论不再是培养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3 3))转入入进攻性以前保护贸易理论是防御性地限制进口,超保护贸易政策是要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市场进行进攻性的扩张4 4)保)保护大企大企业资产阶级利益从保护一般的工业资产阶级转向保护大企业资产阶级5 5)保)保护的措施多的措施多样化保护的措施不仅有关税,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奖励出口和限制进口的措施 超保超保护贸易理易理论————“ “ “ “外外外外贸贸乘数理乘数理乘数理乘数理论论” ” ” ”:例:例:例:例证证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是出口增加量的若干倍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是出口增加量的若干倍出口增加会出口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成倍增加致国民收入成倍增加;进口增加会口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成倍减少致国民收入成倍减少纺织品出口出口纺织部门就业纺织部门收入纺织部门消费电子部门就业通讯部门就业建材部门就业…………收入……收入……收入…… 政府政府应想方想方设法法“奖出出”、、“限入限入”国民收入的减少量是国民收入的减少量是进口增加量的若干倍口增加量的若干倍。
纺织品进口口纺织部门就业纺织部门收入 纺织部门消费电子部门就业通讯部门就业建材部门就业…………收入……收入……收入……对外外贸易乘数原理易乘数原理△Y=〔△I+(△X —△M)〕 · · K △Y 国民收入增加额; △I 投资增加额; △X 出口增加额; △M 进口增加额; K 乘数 △I和K为1时,则贸易顺差越大, △Y越大;反之,贸易差额为逆差时,则△Y越小 因此,一国越是扩大出口,减少进口,贸易顺差越大,对本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