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 生活 和 分布 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光 、 温度 、 水 等2.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 其他 生物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小麦的生活受到 阳光 、 温度 和 水 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2.高山上,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 ,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 ,这说明 温度 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沙漠上到处都是不毛之地 ,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 ,这说明 水 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三、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 ,所进行的除这种条件 不同 以外,其他条件都 相同 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四、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 捕食 关系举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2. 竞争 关系举例: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 3.合作关系举例:蚂蚁合作搬运食物 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 生态因素 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 适应 环境才能生存下去。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 ,也 影响 和 改变 着环境 2.举例(1)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 , 尿液 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6 ℃时才会 出汗 (2)荒漠中的植物——骆驼刺, 根系 非常发达 (3)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 皮下脂肪 很厚 (4)蚯蚓在土壤中活动 ,可以使土壤 疏松 3.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 ,环境在不断 改变 ;生物也在不断 进化 ,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1.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等 (1)光: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无法生存光不仅影响植物的生活,还影响植物的分布光能影响动物的体色 ,还能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 (2)温度: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很窄 ,温度与植物的分布有着密切关系,对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也有影响 (3)水: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在组成生物体的成分中 ,大部分是水2.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1)种内关系:生物在种内关系上 ,既有种内互助(合作),也有种内斗争。
(2)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包括寄生、竞争、捕食等生物界中寄生现象非常普遍 ,如蛔虫、绦虫寄生在人体内,菟丝子寄生在豆科等植物上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 ,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叫做竞争,如杂草与水稻竞争阳光、水分等捕食关系指的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例如,鸟捕食昆虫,狼捕食野兔等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 ,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如沙漠地区的植物根系发达,叶呈刺状,这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 ;水中生活的鱼身体呈梭形,用鳃呼吸,是对水生生活的适应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够改变和影响环境如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 ,促进了土壤层的形成 ,为多姿多彩的动植物在陆地上定居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大气中的氧含量提高 ,其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的湿度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例题1】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B.“雨露滋润禾苗壮”C.“草盛豆苗稀”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解析: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A项指春天温度升高,藻类植物大量生长 ;B项指水分对禾苗的影响 ;D项指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温度、水分均属于非生物因素 C项指田地中草与豆苗争夺养料、水分、阳光等而形成的竞争关系 ,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答案:C【例题2】到了寒冷的冬天 ,北方的阔叶树(如杨树、法国梧桐等 )纷纷落叶,而松树却郁郁葱葱这说明 ( )A.它们都适应了北方寒冷的环境 B.北方的阔叶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C.松树比阔叶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D.阔叶树与松树进行生存竞争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到了寒冷的冬天 ,北方的阔叶树纷纷落叶,而松树却郁郁葱葱 ,都是对环境的适应 答案A1 2 3 4 5 6 7 8 9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关闭 C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2.“葵花朵朵向太阳”“ 干旱使粮食严重减产 ”,这说明()A.葵花受阳光的限制 ,作物受水的限制 B.葵花只需要光,作物只需要水C.葵花和作物有阳光和水就能正常生长 D.阳光、水分别是葵花和作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之一 关闭 D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3.许多蚂蚁一起把一个大型的昆虫搬运到巢穴中 ,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哪种关系?( )A.合作 B.竞争 C.捕食 D.寄生关闭 A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4.设计对照实验时 ,应遵循的原则是 (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C.所有变量都不同D.所有变量都相同 关闭 A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5.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 ,而气温降低到24 ℃以下时,就停止鸣叫。
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 )A.阳光 B.水C.温度 D.空气关闭 C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6.蚯蚓在土壤中活动 ,可以使土壤疏松 ,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这说明了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关闭 蚯蚓通过其生命活动,使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说明了生物能影响环境 关闭 B 解析 答案 1 1 2 2 3 3 4 4 5 5 6 7 8 9 7.为探究某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表所示:组别 甲 乙 土壤 干燥 湿润 光线 阴暗 阴暗 温度/℃ 20 20 鼠妇数量/只 10 10 该同学探究的环境因素是 ( )A.光照 B.温度C.土壤成分 D.土壤湿度关闭 D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8.沙漠里的一种鼠类白天躲在洞里且将洞口封住 ,夜间才出来活动能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 )A.这是鼠类的本能 B.鼠类躲避光刺激C.动物的应激性 D.生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关闭 D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9.对分布在甲、乙、丙三地区的某种哺乳动物的测量结果如下表。
甲地区 乙地区 丙地区 体长/毫米 395 460 540 耳长/毫米 125 108 90 尾长/毫米 115 90 80 如果上述测量数据来自于安徽黄山、吉林长白山、广西桂林,则根据测量结果可以推测 :关闭 (1)丙地区为 ; (2)对该种动物外部形态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素为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结构与环境相适应根据所提供的数据可以判断动物生存环境气温的高低,耳朵、尾巴较短的个体有利于减少热量散(1)吉林长白山 (2)温度 失,适应寒冷环境 关闭 解析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