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评课的指导与实践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90399572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学科评课的指导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小学数学学科评课的指导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小学数学学科评课的指导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小学数学学科评课的指导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小学数学学科评课的指导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学科评课的指导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学科评课的指导与实践(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学科评课的指导与实践小学数学学科评课的指导与实践 杨园小学 丁莲前 言 1.评课是每位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都要做的事情之一。 2.评别人的课更是对你课堂教学水平与能力的一次考验。 3.评课是一种评价活动。4.评课是一种以实践操作为主的教学活动,没有绝对最好的模式与做法可言。一、小学数学评课简述一、小学数学评课简述 评课作为教师评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要考量教师的课堂教学,还关系到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没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一、小学数学评课简述一、小学数学评课简述 (一)评课的目的和特点(一)评课的目的和特点(二)评课的原则和标准(二)评课的原则和标准(三)评课的组织实施

2、和局限性(三)评课的组织实施和局限性(一)评课的目的和特点(一)评课的目的和特点1.评课的目的就一般的评课而言,评课的目的有这样三种情况:一是对课堂教学的优劣作出鉴定;二是对课堂教学成败的原因作出评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认识;三是对课堂教学亮点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一)评课的目的和特点(一)评课的目的和特点1.评课的目的评课的目的从三个角度进行界定: 一是学校教学工作层面 我们可以通过听课,促进整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从教师专业发展层面上来看, 听课是最直接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的方式。 三是从学生学习层面上来看, 通过不断纠正和优化课堂教学行为。2评课的特点 (一)评

3、课的目的和特点(一)评课的目的和特点评课作为学校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具备如下特点:(1)评课的目标必须明确(2)评课的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 (3)在任课教师所在学校范围内开展的评课应该是连续性的(4)评课的方法应该被提到科学的高度(5)评课同样可以产生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效应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二)评课的原则和标准(二)评课的原则和标准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1评课的原则 (二)评课的原则和标准(二)评课的原则和标准 (1)实事求是原则(2)坦率诚恳原则 (3)兼顾

4、整体原则(4)激励性原则 (5)差异性原则 (6)讲究方法原则 (7)导向性(方向性)原则 (8)科学性原则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作出了这样两个方面的界定: (二)评课的原则和标准(二)评课的原则和标准 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

5、的发展”。2.评价的标准(二)评课的原则和标准(二)评课的原则和标准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作出了这样两个方面的界定: 二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课堂教学评价表2.评价的标准浦东新区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o教学目标o教学内容o教学过程o教学效果o教师素养教学目标评价标准:目标明确、具体、适切,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实际 1.要有可操作性2.能符合课程标准3.要

6、能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教学内容评价标准:1.内容正确充实,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突出重点,联系实际 2.凸现学科内涵,能整合教学资源,力求恰当、有效 教学过程评价标准:1.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旺盛的求知欲。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投入,敢于质疑,发表自己的看法 2.是关注全体,重视学法指导,注重启发性和针对性。教学方法灵活、生动,注意生成资源,发挥教学机智 3.是教学环境有序、互动、民主、和谐 教学效果评价标准:落实双基、增强体验,身心愉悦 教师的课堂教学素养评价标准:1.为人师表,教学基本功扎实,技术运用得当2.学科功底厚实,知识面广, 有探求新知的热情3.努力形成教学特色,有创新意识1.评课的组织

7、实施(三)评课的组织实施和局限性(三)评课的组织实施和局限性 评课组织实施的两种方式: 一是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专业理解能力和专业素养、提高对学生学习的研究能力而去实施的一种自愿行为,这种自愿行为也是教师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是有组织的合作型评课,构建评课共同体,教师借助于评课共同体,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探究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2评课的局限性(三)评课的组织实施和局限性(三)评课的组织实施和局限性 (1)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必然受到教育大环境的影响,评课不是从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去评价,而是过

8、多看重这节课符合不符合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或者符合不符合既定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2)评课往往是评课者自己的教学经验的体现,因而评课过多停留在感性层面,而缺少在教育理论和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指导下的理性评课。(3)评课过于看重教师的教而轻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评价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而轻课堂教学效果。(4)评课重总结性评价,轻形成过程的评价,评课的实效性和导向性无法实现。二、小学数学学科的评课内容二、小学数学学科的评课内容(一)评教学目标与教材处理(一)评教学目标与教材处理(二)评课堂结构和教学过程(二)评课堂结构和教学过程(三)评教法与学法(三)评教法与学法(四)评教学思想和教学基本功(四)评教学思想

9、和教学基本功(五)评教学实效性(五)评教学实效性1评教学目标(一)评教学目标与教材处理(一)评教学目标与教材处理(1)教学目标要三维一体 (2)教学目标要体现层次和差异 A内容要求的层次性B学生的差异性 (3)教学目标要准确规范A目标定位的准确性B目标表述的规范性 2评教材处理(一)评教学目标与教材处理(一)评教学目标与教材处理(1)教材处理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6)教材处理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5)教材处理要详略得当(4)教材处理要统观全书,通盘考虑(3)教材处理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教材处理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二)评课堂结构和教学过程(二)评课堂结构和教学过程1评课堂结构(1)课堂结构

10、主线清晰 A课堂引入阶段B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阶段 C运用、巩固、评价阶段(2)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3)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2评教学过程(二)评课堂结构和教学过程(二)评课堂结构和教学过程(1)学生维度 (2)教师维度 (3)教学环境 A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B实现师生多向互动 观看录像:折线统计图o进行点评小学数学学科评课的指导与实践小学数学学科评课的指导与实践 杨园小学 丁莲回顾上一次讲课内容一.小学数学评课的简述1.评课的目的和特点2.评课的原则和标准3.评课的组织实施和局限性二.小学数学学科评课的内容1.评教学目标与教材处理2.评课堂结构和教学过程(三)评教法与学法(三)评

11、教法与学法1评教法运用 (1)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A教学方法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教学方法要能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A因材施教B因才施教 2评学法指导 (三)评教法与学法(三)评教法与学法(1)要有渗透学法指导的意识 (2)要将学法指导显性化 (3)要用多种方式指导学法 (四)评教学思想和教学基本功(四)评教学思想和教学基本功1评教学思想(1)教学观 (2)学生观 (3)评价观 A评价的激励和反馈功能 B评价的多样性 2评教学基本功(四)评教学思想和教学基本功(四)评教学思想和教学基本功(1)课堂语言 A课堂语言要准确B课堂语言要规范 C课堂语言要简洁D课堂语言要生动 2评

12、教学基本功(2)板书设计与书写 (四)评教学思想和教学基本功(四)评教学思想和教学基本功A板书设计B板书书写 (3)教态 (五)评教学实效性(五)评教学实效性1学生受益面要广 2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 3能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三、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学科评课的关注点三、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学科评课的关注点(一)教学设计的目标性评价(一)教学设计的目标性评价(二)教学过程动态性评价(二)教学过程动态性评价(三)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评价(三)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评价 1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的准确性 (一)教学设计的目标性评价(一)教学设计的目标性评价2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1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的准确

13、性 (3)关注本节课的资源,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2)回眸本节课的历程,教学是否体现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否基本实现了课程目标。(1)关于本节课的内容,教师是否正确地把握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2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是否清晰,所用的行为动词是否准确无误。(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是否适切,所用的行为动词是否针对学生实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否具体,所用的行为动词是否恰到好处。 (4)目标设计是否具有整体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是否自然协调。 (二)教学过程动态性评价(二)教学过程动态性评价1评基础知识

14、、基本技能的前瞻性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瞻性 2评课堂设计、思维活动的过程性评课堂设计、思维活动的过程性 3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开放性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开放性 4评双边活动、主体设置的和谐性评双边活动、主体设置的和谐性 1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瞻性 (1)是否强调对基本概念、基本思想的理解,注重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注重基本思想的潜移默化。 (2)是否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本节课的训练方法是否正确,效果是否明显。 (3)是否用发展的观点审视双基,淡化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 2评课堂设计、思维活动的过程性 (1)是否坚持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

15、的发展过程和本质真谛。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态。 (2)是否正确地运用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构建等思维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是否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开放性 (1)是否把教学内容重新打造,精心设计成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2)是否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培

16、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是否给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境。 4评双边活动、主体设置的和谐性 (1)是否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认知的规律,将教材的内在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谐地结合起来。 (2)是否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选择合理的活动方式。 (3)学生互动时,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如何,主动性、探索性如何,有没有发表不同的意见,讨论是否热烈,争论的问题是否具有一定的深度。 (4)师生互动时,教师的组织能力和点拨水平如何,是否给双边活动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教师的回应是否及时,对讨论时产生的新资源是否具有敏感性。(三)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评价(三)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评价 1评知识理解的深度、技能掌握的

17、熟练度 2评对个性差异、智力潜能的关注度 1评知识理解的深度、技能掌握的熟练度 (1)学生是否形成了对所教知识的真正理解,能否独立举出一定数量的用于说明问题的正例和反例,是否建立了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正确把握了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 (2)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技能,能否在理解的基础上,针对问题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择,进而熟练运用。 (3)能否恰当地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能否把相关学科、生活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去分析并解决它们。 2评对个性差异、智力潜能的关注度 (1)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建立了多元化评价,是否关注学生的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2)有没有安排开放性、实

18、践性作业,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3)是否体现了数学的人文价值,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否充分发挥了数学的育人功能。四、评课的技巧四、评课的技巧(一)抓住评课的着力点(一)抓住评课的着力点1看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 2不仅看怎么教,更要看教什么 3不仅看学生的活动,更要看学生的变化4抓住教学中的主要优缺点 (二)采用适当的方法(二)采用适当的方法四、评课的技巧四、评课的技巧2.片段法 1.综合法3.评点法 4.表格法 (三)坚持激励原则(三)坚持激励原则四、评课的技巧四、评课的技巧1以肯定、引领为主 2善于将批评的语言变通为建议或商榷 (四)要因人制宜、因课而异(四)要因人制宜、因课而异四、评课的技巧四、评课的技巧1对不同的教师应采取不同的评课态度。 2评课要因课的类型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评课态度。 (五)要注重理性分析(五)要注重理性分析四、评课的技巧四、评课的技巧1以正确的评价思想作指导 (1)要以理析课,突出指导性(2)要以效定性,突出科学性 (3)要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 2对症下药的具体分析 (1)看教学目标(2)看教学活动的设计 (3)看学习过程(4)看课堂教学效果 (六)要抓住亮点(六)要抓住亮点四、评课的技巧四、评课的技巧1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2既要看预设,更要看生成 观看录像:乘与除o进行点评结 束 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