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指标的计算方法油田开发指标的计算方法 目目 录录一、油田开发指标的计算一、油田开发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三、电泵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三、电泵井管理指标的计算四、螺杆泵井管理指标的计算四、螺杆泵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一、油田开发指标的计算一、油田开发指标的计算(一)储量指标(一)储量指标1、地质储量(探明):地质储量(探明): 是指在评价勘探完成后,根据地质和工程是指在评价勘探完成后,根据地质和工程资料的分析,所估算的储存在已知油气藏中的资料的分析,所估算的储存在已知油气藏中的原始含油气总量原始含油气总量它是油气田开发的物质基础它是油气田开发的物质基础对于砂岩或者孔隙性灰岩油气田,地质储量一对于砂岩或者孔隙性灰岩油气田,地质储量一般采用容积法计算公式如下:般采用容积法计算公式如下:(一一)储量指标储量指标N---原始地质储量,---原始地质储量,104t A---含油面积,---含油面积,km2;; h---平均有效厚度,---平均有效厚度,m;; φ---平均有效孔隙度,---平均有效孔隙度,f;;Swi---平均原始含水饱和度,---平均原始含水饱和度,f;;ρo---平均地面脱气原油密度,---平均地面脱气原油密度,t/m3;;Boi---平均地层原油体积系数。
---平均地层原油体积系数(一)储量指标(一)储量指标2、可采储量可采储量: 是指在给定的经济、技术条件和政府法规下,预期能从储集体中最终可采出的油气数量包括技术可采和经济可采两部分3、水驱控制储量:水驱控制储量: 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的砂层所对应的地质储量即静态注采对应储量) 水驱控制储量=水驱控制程度*地质储量; 水驱控制程度=平面水驱控制程度(流线图法)*纵向水驱控制程度)(静态注采对应率) 4、水驱动用储量:水驱动用储量: 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的吸水砂层所对应的地质储量 (参考吸水剖面结果) (一)储量指标(一)储量指标注采水驱动用储量注采水驱动用储量=水驱动用程度水驱动用程度x地质储量;地质储量;水驱动用程度水驱动用程度=平面水驱动用程度(流线图法)平面水驱动用程度(流线图法) 纵向水驱动用程度(静态注采对应率纵向水驱动用程度(静态注采对应率x吸水剖面所测吸水剖面所测吸水厚度百分数)吸水厚度百分数)5.注采对应率注采对应率 是指现有井网条件下,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是指现有井网条件下,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有效厚度与井组内采油井射开总有效厚度之比。
有效厚度与井组内采油井射开总有效厚度之比 也把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油层数与井组内采油井也把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油层数与井组内采油井射开总油层数之比射开总油层数之比 层数对应率层数对应率=油井生产层中与注水井连通的油层数油井生产层中与注水井连通的油层数/油井总油井总生产层数生产层数 厚度对应率厚度对应率=油井生产层中与注水井连通的有效厚度油井生产层中与注水井连通的有效厚度/油井油井生产的总有效厚度生产的总有效厚度(二)能量及注水利用指标(二)能量及注水利用指标1 1、原始地层压力:、原始地层压力: 油、气在未开采前的地层压力,称为原始地层压力油、气在未开采前的地层压力,称为原始地层压力2 2、目前地层压力:、目前地层压力: 是采油过程中某一时期的地层压力是采油过程中某一时期的地层压力3 3、地层总压降:、地层总压降: 油藏或开发层系原始平均地层压力与目前平均地层压力之差油藏或开发层系原始平均地层压力与目前平均地层压力之差4 4、注水利用率、注水利用率: : 用注水利用率衡量油田的注水效果。
注水初期的油田不含水,注入用注水利用率衡量油田的注水效果注水初期的油田不含水,注入1 1米米3 3水就推出水就推出1 1米米3 3油,其注水利用率为油,其注水利用率为100100%当油田含水后,注入水%当油田含水后,注入水有一部分随着油采出来,这些采出的水没有起到驱油的作用,可以说有一部分随着油采出来,这些采出的水没有起到驱油的作用,可以说是无效的注水利用率,就是指注入水中有多少留在地下起着驱油的是无效的注水利用率,就是指注入水中有多少留在地下起着驱油的作用 注水利用率注水利用率注水利用率注水利用率= = = =(年注水量(年注水量(年注水量(年注水量- - - -年产水量)年产水量)年产水量)年产水量)/ / / /年注水量年注水量年注水量年注水量 5 5、存水率:、存水率:累计注入量减去累计产水量后占累计注入量的百分数累计注入量减去累计产水量后占累计注入量的百分数 存水率存水率存水率存水率= = = =(累注水(累注水(累注水(累注水- - - -累产水)累产水)累产水)累产水)/ / / /累注水累注水累注水累注水(三)递减指标(三)递减指标1 1、递减率、递减率:: 单位时间内(年或月)产量递减的百分数,即上下两阶段的产量之单位时间内(年或月)产量递减的百分数,即上下两阶段的产量之差与上阶段的产量之比差与上阶段的产量之比,它是衡量油田稳产程度的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计算公式: D:: 递减率递减率 Q0:第一阶段产量:第一阶段产量 Qt:第二阶段产:第二阶段产2、自然递减率:、自然递减率: 指没有新井投产及各种增产措施情况下的产量递减率,即在扣除新指没有新井投产及各种增产措施情况下的产量递减率,即在扣除新井及各种措施产量之后的阶段采油量与上阶段采油量之差,再与上阶段井及各种措施产量之后的阶段采油量与上阶段采油量之差,再与上阶段采油量之比,称为自然递减率采油量之比,称为自然递减率 通常计算的自然递减率需要折算成年自然递减率通常计算的自然递减率需要折算成年自然递减率(三)递减指标(三)递减指标折年自然递减率折年自然递减率=3、综合递减率、综合递减率: 指没有新井情况下的产量递减率,即扣除新井产量后的指没有新井情况下的产量递减率,即扣除新井产量后的阶段产油量与上阶段采油量之差,再与上阶段采油量之比,阶段产油量与上阶段采油量之差,再与上阶段采油量之比,称为综合递减称为综合递减折算年综合递减折算年综合递减==(三)递减指标(三)递减指标4、总递减率总递减率: 包括老井、新井投产及各种措施增产情况下的产量递包括老井、新井投产及各种措施增产情况下的产量递减率,即阶段总采油量与上阶段总采油量的差值,再与上减率,即阶段总采油量与上阶段总采油量的差值,再与上阶段总采油量之比,称为总递减率。
它反映油田实际产量阶段总采油量之比,称为总递减率它反映油田实际产量的递减状况的递减状况 总递减率总递减率= 采收率:采收率: 对于一个油田来讲,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对于一个油田来讲,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称为采收率称为采收率采收率采收率=可采储量可采储量/地质储量地质储量 采收率的高低除受油层条件、流体性质等客观条采收率的高低除受油层条件、流体性质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之外,还与工艺技术水平及开发投入有关件的影响之外,还与工艺技术水平及开发投入有关地层系数地层系数: 油层有效厚度与有效渗透率的乘积(油层有效厚度与有效渗透率的乘积(Kh),它反),它反映油层物性的好坏,映油层物性的好坏,Kh越大,油层物性越好,出油能力越大,油层物性越好,出油能力和吸水能力越大和吸水能力越大 流动系数流动系数::地层系数与地下原油粘度的比值地层系数与地下原油粘度的比值Kh/μ 流度:流度: 有效渗透率与地下流体粘度的比值,它反映流体有效渗透率与地下流体粘度的比值,它反映流体在油层中的流动的难易程度在油层中的流动的难易程度λ=K/μ 原始地层压力:原始地层压力: 油、气在未开采前的地层压力油、气在未开采前的地层压力。
地层压力地层压力: 地层中流体承受的压力,又称油藏压力地层中流体承受的压力,又称油藏压力 流动压力:流动压力: 又称井底压力是指油井正常生产时所测得油层中部又称井底压力是指油井正常生产时所测得油层中部底压力 饱和压力:饱和压力: 在油层原始条件下,天然气溶解在原油中当压力降在油层原始条件下,天然气溶解在原油中当压力降到一定程度时,溶解在原油中的天然气就从原油中分离出到一定程度时,溶解在原油中的天然气就从原油中分离出来天然气开始从原油中分离出来时的压力叫饱和压力来天然气开始从原油中分离出来时的压力叫饱和压力地饱压差:地饱压差: 原始地层压力和饱和压力的差值叫做地饱压差,对于饱和原始地层压力和饱和压力的差值叫做地饱压差,对于饱和压力较高,地饱压差较小的油藏应该合理保持地层压力,因为压力较高,地饱压差较小的油藏应该合理保持地层压力,因为地层压力将至饱和压力时油层中原油会脱气,一方面会降低泵地层压力将至饱和压力时油层中原油会脱气,一方面会降低泵效,另外采收率会大大降低效,另外采收率会大大降低 例题:例题: 某油藏原始地层压力某油藏原始地层压力25MPa25MPa,目前地层压力,目前地层压力20 20 MPaMPa,饱和压力,饱和压力15MPa15MPa,则地饱压差为,则地饱压差为25-15=10 Mpa25-15=10 Mpa。
地层总压降:地层总压降:油藏原始平均地层压力与目前平均地层压力油藏原始平均地层压力与目前平均地层压力的差值的差值 例题:例题: 某油藏原始地层压力某油藏原始地层压力25MPa25MPa,目前地层压力,目前地层压力20 20 MPaMPa,饱和压力,饱和压力15MPa15MPa,则地层总压降为,则地层总压降为25-20=5 Mpa25-20=5 Mpa采油速度:采油速度: 年产油量占油田地质储量的百分数年产油量占油田地质储量的百分数采出程度:采出程度: 油田累计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数油田累计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数采收率:采收率: 油田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影响油油田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影响油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有油田地质构造、储层物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有油田地质构造、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开发方式、工艺技术水平等性、流体性质、开发方式、工艺技术水平等例题:例题: 某油藏地质储量某油藏地质储量120120万吨,年产油万吨,年产油2 2万吨,累积万吨,累积产油量产油量3030万吨,当前标定可采储量万吨,当前标定可采储量4545万吨,计算该万吨,计算该油藏采油速度、采出程度、采收率。
油藏采油速度、采出程度、采收率 采油速度采油速度 =年产油年产油/地质储量地质储量=2/120*100=1.67% 采出程度采出程度 =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油量/地质储量地质储量=30/120*100=25%采收率采收率 =可采储量可采储量/地质储量地质储量=45/120*100=37.5%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 油田年产油量占剩余可采储量的百分数例题:例题: 某油藏地质储量某油藏地质储量120120万吨,年产油万吨,年产油2 2万吨,累积产油量万吨,累积产油量3030万吨,万吨,当前标定可采储量当前标定可采储量4545万吨,计算该油藏的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万吨,计算该油藏的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 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 =年产油年产油/ /(可采储量(可采储量- -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油量) =2/ =2/((45-3045-30))*100=13.3%*100=13.3%储采比:储采比:油田年初剩余可采储量与当年产油量之比。
油田年初剩余可采储量与当年产油量之比例题:例题: 某油藏地质储量某油藏地质储量120120万吨,年产油万吨,年产油2 2万吨,累积产油量万吨,累积产油量3030万吨,万吨,当前标定可采储量当前标定可采储量4545万吨,计算该油藏的储采比万吨,计算该油藏的储采比 储采比储采比= = 年初剩余可采储量年初剩余可采储量/ /年产油量年产油量= =((45-3045-30))注采比:注采比: 某段时间内注入剂的地下体积和相应时间的某段时间内注入剂的地下体积和相应时间的采出物(油、气、水)的地下体积之比采出物(油、气、水)的地下体积之比 例题:例题: 某油藏日产液量某油藏日产液量1000吨,日产油量吨,日产油量200吨,吨,原油体积系数,日注水量原油体积系数,日注水量1100m3,计算该油藏的,计算该油藏的注采比 注采比注采比=注水量注水量/(产水量(产水量+产油量产油量*原油体积系数原油体积系数 =1100/()() 水驱指数:水驱指数: 在某一地层压力下,纯水侵量与该压在某一地层压力下,纯水侵量与该压力下累计产油量和产气量在地下的体积之比。
力下累计产油量和产气量在地下的体积之比它是评价水驱作用在油藏综合驱动中所起作它是评价水驱作用在油藏综合驱动中所起作用相对大小的指标每采一吨油在地下的存用相对大小的指标每采一吨油在地下的存水量水驱指数水量水驱指数=(累计注水量(累计注水量-累计产水量)累计产水量)/累计产油量累计产油量 存水率:存水率: 保存在地下的注入水体积与累积注水量保存在地下的注入水体积与累积注水量的比值存水率的比值存水率=(累计注水量(累计注水量-累计采水量)累计采水量)/累计注水量累计注水量例题:例题: 某油藏当前累计注水量某油藏当前累计注水量100100万方,累万方,累积产油量积产油量2020万吨,累积产水量万吨,累积产水量8080万吨,原万吨,原油体积系数,计算该油藏的水驱指数、存油体积系数,计算该油藏的水驱指数、存水率 水驱指数水驱指数= =(累计注水量(累计注水量- -累计产水量)累计产水量)/ /累计产油量累计产油量 = =((100-80100-80))/ /()() 存水率存水率=(累计注水量(累计注水量-累计采油量)累计采油量)/累计注水量累计注水量 =()()/80 =70%综合含水:综合含水: 油田月产液量中产水量所占的百分数。
油田月产液量中产水量所占的百分数含水上升率:含水上升率: 每采出每采出1%的地质储量是含水率的上升值的地质储量是含水率的上升值例题:例题: 某油藏地质储量某油藏地质储量100万吨,月产液量万吨,月产液量5000吨,月产油量吨,月产油量2000吨,计算油藏的综合含水吨,计算油藏的综合含水 综合含水综合含水 =月产水量月产水量/月产液量月产液量 =((5000-2000))/5000*10 =60%例题:例题: 某油藏地质储量某油藏地质储量120120万吨,万吨,20002000年年1212月综合含水月综合含水85%85%,,20012001年年1212月综合含水月综合含水88%88%,,20002000年产油量万吨,计算油藏的含水上年产油量万吨,计算油藏的含水上升率 含水上升率含水上升率=阶段含水上升值阶段含水上升值/阶段采出程阶段采出程度度 =(88%-85%)/(2.4/120*100) =1.5%吸水指数:吸水指数: 注水井在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日注水量,注水井在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日注水量,叫油层吸水指数,它的大小直接反应油层叫油层吸水指数,它的大小直接反应油层吸水能力的强弱。
吸水能力的强弱例题:例题: 某注水井日注水量某注水井日注水量150m3, 150m3, 井口注入井口注入压力为压力为15MPa15MPa,井底压力为,井底压力为35MPa,35MPa,油层压力油层压力为为20MPa20MPa,计算该井的吸水指数计算该井的吸水指数 吸水指数吸水指数 = =日注水量日注水量/ /注水压差注水压差 =150/ =150/((35-2035-20)) =10 =10 ((m3/ Mpam3/ Mpa))采油指数采油指数:: 单位生产压差的日产油量,叫做全井的采单位生产压差的日产油量,叫做全井的采油指数,采油指数说明油层的生产能力油指数,采油指数说明油层的生产能力例题:例题: 某采油井日产液量某采油井日产液量5050吨吨, ,日产油量日产油量2020吨,生产压差吨,生产压差4MPa4MPa,计算该井的采油指数。
计算该井的采油指数 采油指数采油指数= =日产油日产油/ /生产压差生产压差 =20/4 =20/4 =5 =5(吨(吨/ Mpa/ Mpa))平面突进系数:平面突进系数: 水线舌进时,最大水线推进距离与平均水线推进距水线舌进时,最大水线推进距离与平均水线推进距离之比扫油面积系数:扫油面积系数: 注水开发油田,井组某单层已被水淹的面积与井组注水开发油田,井组某单层已被水淹的面积与井组所控制的面积之比所控制的面积之比自然递减率:自然递减率: 没有新井投产及各种增产措施情况下的产量递减没有新井投产及各种增产措施情况下的产量递减率,即在扣除新井及各种增产措施产量之后的阶段产油率,即在扣除新井及各种增产措施产量之后的阶段产油量与上阶段采油量之差,再与上阶段采油量之比量与上阶段采油量之差,再与上阶段采油量之比 自然递减率自然递减率= = (上阶段末标定水平(上阶段末标定水平X X阶段生产天数)阶段生产天数) - -阶段老井自然产量阶段老井自然产量/ /(上阶段末标定水平(上阶段末标定水平X X阶段生产天数阶段生产天数)。
综合递减率综合递减率: : 没有新井投产情况下的产量递减率,即没有新井投产情况下的产量递减率,即扣除新井产量后的阶段产油量与上阶段采油扣除新井产量后的阶段产油量与上阶段采油量之差,再与上阶段采油量之比量之差,再与上阶段采油量之比 综合递减率综合递减率= = (上阶段末标定水平(上阶段末标定水平X X阶段阶段生产天数)生产天数) - -阶段老井累产油量阶段老井累产油量/ /(上阶段(上阶段末标定水平末标定水平X X阶段生产天数)阶段生产天数)例题:例题: 某油藏某油藏19991999年年1212月日产油水平月日产油水平291291吨,标定日产油水平吨,标定日产油水平300300吨,吨,20002000年年年年产油产油1111万吨,其中新井产油万吨,其中新井产油45004500吨,老吨,老井措施增油井措施增油1200012000吨,计算吨,计算20002000油藏的油藏的自然递减率和综合递减率自然递减率和综合递减率 解:解: 自自然然递递减减率率= ((上上阶阶段段末末标标定定水水平平X阶阶段段生生产产天天数数)) -阶阶段段老老井井自自然然产产量量/((上上阶阶段段末末标标定定水水平平X阶段生产天数)阶段生产天数) =(( 300 X365-(( 110000-4500-12000)) )) /300 X365 =0.146=14.6% 综合递减率综合递减率= (上阶段末标定水平(上阶段末标定水平X阶段阶段生产天数)生产天数) -阶段老井累产油量阶段老井累产油量/(上阶段末标定(上阶段末标定水平水平X阶段生产天数)阶段生产天数) =((300*365-((110000-4500))))/300*365 =0.0365=3.65%总递减率:总递减率: 指包括老井、新井投产及各种增产措施情况下指包括老井、新井投产及各种增产措施情况下的产量递减率,即阶段总采油量与上阶段总采油量的产量递减率,即阶段总采油量与上阶段总采油量的差值,再与上阶段总采油量之比,它是反映油田的差值,再与上阶段总采油量之比,它是反映油田实际产量的递减状况。
实际产量的递减状况 例题:例题: 某油藏某油藏1999年产油万吨,年产油万吨,2000年产油年产油10万吨,万吨,计算计算2000油藏的总递减率油藏的总递减率总递减率总递减率=(阶段产油量阶段产油量-上阶段产油量上阶段产油量)/上阶段产油上阶段产油量量 =(12.4-10)/12=20%注采对应率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注采对应率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注采对应率注采对应率 是指在现有井网条件下,采油井生产层中与注水井是指在现有井网条件下,采油井生产层中与注水井连通的有效厚度(层数)与井组内采油井射开总有效厚度连通的有效厚度(层数)与井组内采油井射开总有效厚度(层数)之比层数)之比注采对应率又可分为层数对应率和厚度对应率注采对应率又可分为层数对应率和厚度对应率层数对应率层数对应率=油井生产层中与注水井连通的油层数油井生产层中与注水井连通的油层数/油井油井总生产层数总生产层数厚度对应率厚度对应率=油井生产层中与注水井连通的有效厚度油井生产层中与注水井连通的有效厚度/油油井生产的总有效厚度井生产的总有效厚度水驱控制储量:水驱控制储量: 指层系中水井已射开层段(对应有油井采出)所对应的储量。
指层系中水井已射开层段(对应有油井采出)所对应的储量 水驱动用储量:水驱动用储量: 指层系中水井已射开层段(对应有油井采出)所对应的吸水厚度所指层系中水井已射开层段(对应有油井采出)所对应的吸水厚度所对应的储量对应的储量水驱控制储量水驱控制储量=水驱控制程度水驱控制程度*地质储量;地质储量;水驱控制程度水驱控制程度=平面水驱控制程度(流线图法)平面水驱控制程度(流线图法)*纵向水驱控制程度纵向水驱控制程度(静态注采对应率)(静态注采对应率)水驱动用储量水驱动用储量=水驱动用程度水驱动用程度*地质储量;地质储量;水驱动用程度水驱动用程度=平面水驱动用程度(流线图法)平面水驱动用程度(流线图法)*纵向水驱动用程度纵向水驱动用程度(静态注采对应率(静态注采对应率*吸水剖面所测吸水厚度百分数)吸水剖面所测吸水厚度百分数)注水井层段合格率注水井层段合格率 注水井的层段合格率是指符合配注的层段占总注水层段的百分数注水井的层段合格率是指符合配注的层段占总注水层段的百分数日油能力日油能力 是阶段产油量除以油井该阶段的实际生产天数是阶段产油量除以油井该阶段的实际生产天数。
日油水平日油水平 是阶段产油量除以该阶段的日历天数是阶段产油量除以该阶段的日历天数 日油能力扣除了倒井、停电等其它因素对油井生产时率的影响,反映日油能力扣除了倒井、停电等其它因素对油井生产时率的影响,反映了油井或区块的生产能力,而日油水平只表示某一阶段内平均每天的产油了油井或区块的生产能力,而日油水平只表示某一阶段内平均每天的产油量生产能力生产能力 油田内所有油井油田内所有油井(除去计划暂闭井和报废井除去计划暂闭井和报废井)应该生产的油量的总和叫应该生产的油量的总和叫油田生产能力,单位吨油田生产能力,单位吨/日 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的差别在于生产能力是应该出多少油,但由于种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的差别在于生产能力是应该出多少油,但由于种种原因如事故、停工、操作不当、设计不当、计划不周、供液不足等,实种原因如事故、停工、操作不当、设计不当、计划不周、供液不足等,实际上没有出这么多油,叫生产水平二者差别越小,说明开发工作做得越际上没有出这么多油,叫生产水平二者差别越小,说明开发工作做得越好 原始地层压力原始地层压力 指油层在未开采时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
地层压力随地层深度指油层在未开采时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地层压力随地层深度增加而增加一般油层压力与油层的海拔位置大体上成正比关系增加而增加一般油层压力与油层的海拔位置大体上成正比关系目前地层压力目前地层压力(静压静压) 油田投入开发后,在某些井点,关井压力恢复后所测得的油层油田投入开发后,在某些井点,关井压力恢复后所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称为静压,它是衡量地层能量的标志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中部压力称为静压,它是衡量地层能量的标志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它的变化与采出量及注入量有关它的变化与采出量及注入量有关流动压力流动压力(流压流压) 是油井正常生产时,所测出的油层中部压力流压的高低,直是油井正常生产时,所测出的油层中部压力流压的高低,直接反映出油井自喷能力的大小接反映出油井自喷能力的大小总压差总压差 目前地层压力与原始地层压力之差,标志油田天然能量的消耗目前地层压力与原始地层压力之差,标志油田天然能量的消耗情况生产压差生产压差(又称采油压差又称采油压差) 指目前地层压力与井底流压的差值指目前地层压力与井底流压的差值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1、总井、总井1、总井、总井1、总井、总井1、总井、总井 指统计期末全部已完钻井数之和。
原则上应与油藏工程数据一致(指统计期末全部已完钻井数之和原则上应与油藏工程数据一致(2005年年以后规定),在没有特殊指明的情况下,油水井总井数、开井数、关井数均不包含以后规定),在没有特殊指明的情况下,油水井总井数、开井数、关井数均不包含已废弃井及其再利用井已废弃井及其再利用井 2、总关井、总关井 总关井数总关井数= =计划关井数计划关井数+ +停产停产3.3.开井开井 是指当月内连续生产一天(24小时)以上,并有一定采油、采气和注入量的是指当月内连续生产一天(24小时)以上,并有一定采油、采气和注入量的生产井的井数其中,包括有间开制度,并有一定采油、采气和注入量的间开井生产井的井数其中,包括有间开制度,并有一定采油、采气和注入量的间开井(不包括报废再利用井)不包括报废再利用井)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 4、长停井、长停井指连续停产三个月以上的井实质是开发指标)指连续停产三个月以上的井实质是开发指标)5、月油、气、水井开井率、月油、气、水井开井率 月油、气、水井开井率月油、气、水井开井率(%)=〔油、气、水井当月开井数〔油、气、水井当月开井数/油、气、水井当月总井数〕油、气、水井当月总井数〕*100% 6、油、气、水井(阶段)开井率、油、气、水井(阶段)开井率 油、气、水井年(季度、半年、年)开井率(油、气、水井年(季度、半年、年)开井率(%))=((∑当月开井数当月开井数/∑当月总井数)当月总井数)*100%。
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 7、月油、气、水井利用率、月油、气、水井利用率 月油、气、水井利用率月油、气、水井利用率(%)= 〔油、气、水井当月〔油、气、水井当月开井数开井数/ (油、气、水井当月总井数(油、气、水井当月总井数—当月计划关井当月计划关井数数—待废弃井关井数待废弃井关井数)〕〕χ100% 8、油、气、水井(阶段)利用率、油、气、水井(阶段)利用率 油、气、水井年(季度、半年、年)利用率油、气、水井年(季度、半年、年)利用率((%))=〔〔∑当月开井数当月开井数/((∑当月总井数-当月总井数-∑当月计划当月计划关井数-关井数-∑当月待废弃关井数)〕当月待废弃关井数)〕*100%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9、月油、气、水井生产时率、月油、气、水井生产时率 月油、气、水井生产时率(月油、气、水井生产时率(%))=〔油、气、水井开井当〔油、气、水井开井当月累计生产时间月累计生产时间 / 油、气、水井开井当月累计日历时间油、气、水井开井当月累计日历时间 〕〕*100%;生产时间单位为小时。
生产时间单位为小时 10、综合利用率(工程)、综合利用率(工程) 油井综合利用率(油井综合利用率(% %))= =各开井实际采油小时之和各开井实际采油小时之和/ /(各(各采油井日历小时之和采油井日历小时之和——计划关井日历小时之和计划关井日历小时之和——待报废井日待报废井日历小时之和)历小时之和)×100%×100%油井综合利用率(油井综合利用率(% %))= =油井利用率油井利用率××生产时率生产时率*100%*100%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11、综合利用率(油藏)、综合利用率(油藏) 油井综合利用率(油井综合利用率(%))=各开井实际采油小时之各开井实际采油小时之和和/各采油井日历小时之和各采油井日历小时之和×100% 油井综合利用率(油井综合利用率(%))=油井开井率油井开井率×生产时率生产时率*100%12、油、气、水井月躺井率、油、气、水井月躺井率 油、气、水井月躺井率(油、气、水井月躺井率(%))=(当月躺井(当月躺井次数次数/当月开井数)当月开井数)*100%;;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13、油、气、水井(阶段)躺井率、油、气、水井(阶段)躺井率 油、气、水井(季度、半年、年)躺井率(油、气、水井(季度、半年、年)躺井率(%))=((∑当月躺井次数当月躺井次数/∑当月开井数)当月开井数)*100%。
14、油气水井躺井、油气水井躺井 是指除对油气水井主动采取措施和非井筒和地面工程因素是指除对油气水井主动采取措施和非井筒和地面工程因素之外,油气水井因工程因素关井,时间超过之外,油气水井因工程因素关井,时间超过24小时、特殊工艺小时、特殊工艺实验超过三天,而未恢复正常生产,谓之躺井;实验超过三天,而未恢复正常生产,谓之躺井;它反映油气水它反映油气水井生产组织衔接管理水平井生产组织衔接管理水平 即:因井下管杆泵系统、地面拖动系统、地面管网系统、即:因井下管杆泵系统、地面拖动系统、地面管网系统、供电系统等出现故障而停井超过供电系统等出现故障而停井超过24小时未恢复生产高含水小时未恢复生产高含水关、供液不足关等)关、供液不足关等) 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油井躺井说明:油井躺井说明: ((1)) 抽油机井躺井抽油机井躺井:: 指正常生产井由于抽油杆断脱、泵管漏失、砂卡、结蜡、抽油设备故指正常生产井由于抽油杆断脱、泵管漏失、砂卡、结蜡、抽油设备故障以及电故障、集输故障等造成油井突然停产,在障以及电故障、集输故障等造成油井突然停产,在24h内未能恢复生产的内未能恢复生产的抽油井均为躺井(不包括有计划的检泵、电路检修、环空测压、流程改造、抽油井均为躺井(不包括有计划的检泵、电路检修、环空测压、流程改造、计量站改造等)。
计量站改造等) ((2)) 电泵井:电泵井: 指正常生产井由于井下泵机械故障、电缆故障、卡泵、地面供电系统指正常生产井由于井下泵机械故障、电缆故障、卡泵、地面供电系统故障等造成油井突然停产,在故障等造成油井突然停产,在24h内未能恢复生产的,均为躺井(不包括内未能恢复生产的,均为躺井(不包括有计划的检泵、电路检修、地面设备维护等)有计划的检泵、电路检修、地面设备维护等) ((3)自喷井:)自喷井: 指正常生产井由于地层压力下降而造成停喷,或由于结蜡、砂垢、井指正常生产井由于地层压力下降而造成停喷,或由于结蜡、砂垢、井口设备故障、集输故障等造成油井停产,在口设备故障、集输故障等造成油井停产,在24h内未能开始上举升措施、内未能开始上举升措施、恢复生产的,均为躺井(不包括有计划的关井测压、清蜡、地面流程改造、恢复生产的,均为躺井(不包括有计划的关井测压、清蜡、地面流程改造、计量站改造等)计量站改造等) 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4)工艺实验井)工艺实验井: 因实验设备、工具出故障停产超过三天不能恢复生产算因实验设备、工具出故障停产超过三天不能恢复生产算躺井。
躺井 ((5)作业返工井)作业返工井 不算躺井(作业开井不算躺井(作业开井1个月内因作业质量导致的返修井)个月内因作业质量导致的返修井) ((6)带产上措施)带产上措施 不属于躺井因故障停井后,上措施作业算躺井不属于躺井因故障停井后,上措施作业算躺井15、单井检泵周期、单井检泵周期: 是指油井最近两次检泵作业之间的实际生产天数与最后一是指油井最近两次检泵作业之间的实际生产天数与最后一次检泵作业到统计之日之间的实际生产天数相比,取长的一个次检泵作业到统计之日之间的实际生产天数相比,取长的一个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单井检泵周期几点说明:单井检泵周期几点说明: 1 1、、 因主客观原因停产而未及时上修的井,停产之日即为本周期截因主客观原因停产而未及时上修的井,停产之日即为本周期截止日 2 2、、 油井不出油而未及时作业检泵的井,不出油之日即为本周期油井不出油而未及时作业检泵的井,不出油之日即为本周期的截止日的截止日 3 3、、 间歇抽油井的检泵周期按开井生产的实际时间计算。
间歇抽油井的检泵周期按开井生产的实际时间计算 4 4、、 新井上抽和自喷转抽井到统计之日为止仍继续正常生产的井新井上抽和自喷转抽井到统计之日为止仍继续正常生产的井检泵周期统计方法:开抽之日起至统计之日止,若连续生产天数大检泵周期统计方法:开抽之日起至统计之日止,若连续生产天数大于各单位上次平均检泵周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于各单位上次平均检泵周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若连续生产天数小于各单位上次平均检泵周期,则该井不参加期;若连续生产天数小于各单位上次平均检泵周期,则该井不参加统计统计 5 5、进行措施如压裂、酸化、防砂、卡堵水、提液、补孔等,若未、进行措施如压裂、酸化、防砂、卡堵水、提液、补孔等,若未进行检泵换泵,则检泵周期按扣除施工停井天数后连续统计进行检泵换泵,则检泵周期按扣除施工停井天数后连续统计 6 6、措施作业同时进行检泵换泵,按检泵算,措施之后开抽的日期、措施作业同时进行检泵换泵,按检泵算,措施之后开抽的日期即为下一次检泵周期的开始即为下一次检泵周期的开始 7 7、稠油热采井(建议统计吞吐周期)、稠油热采井(建议统计吞吐周期)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 16、平均检泵周期、平均检泵周期 是符合统计条件的所有油井的检泵周期的平均值。
分单位、是符合统计条件的所有油井的检泵周期的平均值分单位、分举升方式都适用)分举升方式都适用) T=单井检泵周期之和单井检泵周期之和/统计井数之和(天)统计井数之和(天)17、单井免修期、单井免修期 生产周期(生产周期(1))+生产周期(生产周期(2))+….+ 生产周期(生产周期(N)) 单井免修期单井免修期=----------------------------------------------------------------------- N生产周期(只统计当年的)说明:生产周期(只统计当年的)说明:①①、两次维护作业之间的油井正常生产时间;、两次维护作业之间的油井正常生产时间;②②、最后一次作业时间不包含在统计之时的本季度内,那么最后一次、最后一次作业时间不包含在统计之时的本季度内,那么最后一次作业日期到统计之日作为最后一个生产周期;如最后一次作业时间在作业日期到统计之日作为最后一个生产周期;如最后一次作业时间在统计之时的本季度内,本周期不参加统计;统计之时的本季度内,本周期不参加统计;③③、当年第一次维护作业井及长寿油井可跨年度统计;、当年第一次维护作业井及长寿油井可跨年度统计;④④、措施井的生产周期可连续统计。
措施井的生产周期可连续统计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 18、作业频次、作业频次总部统计方法:总部统计方法:月报:月报: 总(维护、措施)作业频次总(维护、措施)作业频次=〔总(措施、维护)作业井次〔总(措施、维护)作业井次/期末期末开井数〕开井数〕*12;;半年报:半年报: 总(维护、措施)作业频次总(维护、措施)作业频次=〔总(措施、维护)作业井次〔总(措施、维护)作业井次/期末期末开井数〕开井数〕*2;; 年报:年报: 总(维护、措施)作业频次总(维护、措施)作业频次=总(措施、维护)作业井次总(措施、维护)作业井次/期末期末开井数开井数分公司统计方法:分公司统计方法: 总(维护、措施)作业频次总(维护、措施)作业频次= ∑总(措施、维护)作业井次总(措施、维护)作业井次/期期末开井数末开井数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 19、平均动液面、平均动液面 平均动液面:平均动液面:H=ΣH动动/n ΣH动动--统计期内最近一次统计井动液面之和(统计期内最近一次统计井动液面之和(m)。
其中,测不出按泵挂深度计算动液面,没有测的按最近一次计算其中,测不出按泵挂深度计算动液面,没有测的按最近一次计算 统计方法分单位、举升方式都适用统计方法分单位、举升方式都适用 20、平均泵挂深度、平均泵挂深度: 平均泵挂深度:平均泵挂深度:L=ΣL/n(m),, 式中:式中:ΣL--统计井泵挂深度之和(统计井泵挂深度之和(m),),n--统计井数,统计井数,L--单井泵挂单井泵挂深度(深度(m)) 统计方法分单位和举升方式都适用统计方法分单位和举升方式都适用 21、平均沉没度、平均沉没度 沉没度:油井正常生产时,抽油泵下入动液面以下的长度,单位:沉没度:油井正常生产时,抽油泵下入动液面以下的长度,单位:米 平均沉没度:由平均泵挂深度减平均动液面算出平均沉没度:由平均泵挂深度减平均动液面算出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22、平均泵效、平均泵效 平均泵效平均泵效 η=ΣQ实/实/ΣQ理理*100%式中:式中:ΣQ实实--参加统计的全部井的参加统计的全部井的Q实之和实之和(m3/d),, ΣQ理理--参加统计的全部井的参加统计的全部井的Q理之和理之和(m3/d)。
注意:注意: 实际排量计算必须将实际产液量的重量实际排量计算必须将实际产液量的重量t根据混合液比重或油、水根据混合液比重或油、水比重转换为体积比重转换为体积m3,这样计算结果才是真实泵效这样计算结果才是真实泵效 23、长寿井、长寿井 ((1)连续生产两年以上且到统计之日为止仍正常生产的油井纳入到)连续生产两年以上且到统计之日为止仍正常生产的油井纳入到长寿井的统计范围(长寿井统计的是生产周期)长寿井的统计范围(长寿井统计的是生产周期) ((2)长寿井生产期间未进行过任何动井下管柱的措施或维护作业)长寿井生产期间未进行过任何动井下管柱的措施或维护作业 ;; ((3)自喷井不在长寿井统计范围之内;)自喷井不在长寿井统计范围之内; ((4)间歇井按照实际生产时间统计间歇井按照实际生产时间统计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24、长寿井组、长寿井组 统计期末,按照注采关系建立的井组中,油井平均生产周期(按统计期末,按照注采关系建立的井组中,油井平均生产周期(按长寿井标准统计)达到两年以上的,该井组算长寿井组长寿井标准统计)达到两年以上的,该井组算长寿井组。
25、长寿区块、长寿区块 统计期末,区块单元中,油井平均生产周期(按长寿井标准统计)统计期末,区块单元中,油井平均生产周期(按长寿井标准统计)达到两年以上的,该区块算长寿区块达到两年以上的,该区块算长寿区块 26、原油计量误差、原油计量误差 是指井口产油量减核实产油量的差与井口产油量的比值,单位是指井口产油量减核实产油量的差与井口产油量的比值,单位% 公式:公式: 原油计量误差原油计量误差=〔(井口产量〔(井口产量-核实产量)核实产量)/井口井口产量〕产量〕 *100%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27、油井工况合格率、油井工况合格率 油井宏观控制图中合格区井数与上图井数的比值,油井宏观控制图中合格区井数与上图井数的比值,单位单位%28、检泵周期:、检泵周期: 指两次换泵相隔的天数,也就是上次检泵后开抽之指两次换泵相隔的天数,也就是上次检泵后开抽之日起到最近一次检泵停抽之日止的天数日起到最近一次检泵停抽之日止的天数充满系数:充满系数: 抽油泵活塞完成一次冲程时,泵内进入液体的体积抽油泵活塞完成一次冲程时,泵内进入液体的体积和活塞让出的体积的比值。
和活塞让出的体积的比值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29、百米吨液耗电、百米吨液耗电 原油在开采过程中把一吨液量从井下提升一百米(有效扬程)所消原油在开采过程中把一吨液量从井下提升一百米(有效扬程)所消耗的电能计算公式如下:耗的电能计算公式如下:式中:式中:x——百米吨液有功耗电量,百米吨液有功耗电量,kWh/100m·t,, W——单井日耗电,单井日耗电,kWh Q——单井日产液,单井日产液,t H——有效举升高度,有效举升高度,m系统效率与百米吨液耗电关系:系统效率与百米吨液耗电关系: 机采系统效率和百米吨液耗电这两个指标在实质上是一样的,二者机采系统效率和百米吨液耗电这两个指标在实质上是一样的,二者之间是常数关系之间是常数关系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30.电机功率利用率:电机功率利用率: 指指电电机机铭铭牌牌功功率率的的利利用用程程度度是是实实际际输输入入电电功功率与电动机铭牌额定功率的比值率与电动机铭牌额定功率的比值例题:例题: 已知某抽油井使用机型为已知某抽油井使用机型为CYJ12—4.2—73HB,该井的实测功图上,上行程最高点距离基,该井的实测功图上,上行程最高点距离基线长度为线长度为L=2.8cm,动力仪力比为动力仪力比为2kN/mm, 电动机电动机铭牌功率铭牌功率55kW,铭牌功率因数,测试功率因数为,,铭牌功率因数,测试功率因数为,相电压相电压220V,相电流,相电流400A,电动机采用,电动机采用Y型接法,型接法,请你计算该井的利用率。
请你计算该井的利用率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解解::悬点的最大负荷悬点的最大负荷 Pmax=L*a=2.8×10×2=56((kN)) 负荷利用率负荷利用率 P利利=Pmax/P额额=56/12×10=46% 电机实际功率电机实际功率 P实实=3×U相相×I相相×cosφ×1/1000 =3×220×40×0.8×1/1000((kw)) 电机的功率利用率电机的功率利用率 P利利=P实实/ P额额×100%=21.1÷55×100%=38%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31.冲次利用率:冲次利用率: 是指抽油机实际冲次与抽油机铭牌最大冲次的比值32.扭矩利用率:扭矩利用率: 指抽油机曲柄轴实际扭矩与抽油机铭牌额定扭矩的比值33.动液面:动液面: 抽油井在生产过程中油套管环形空间中的液面深度。
34.沉没度:沉没度:深井泵固定阀与动液面之间的距离35.冲程利用率:冲程利用率: 是指抽油机实际冲程与抽油机铭牌最大冲程的比值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例题:例题: 已知某井的流压是已知某井的流压是10MPa10MPa,静压是,静压是17MPa17MPa,该井生产层位是,该井生产层位是S2S2,井段是米,该,井段是米,该井含水是井含水是80%80%,原油相对密度是,若要求该,原油相对密度是,若要求该井的日产液量达到井的日产液量达到4040吨,沉没度保持在吨,沉没度保持在300300米,且该井在米,且该井在Φ56Φ56的抽油泵进行生产,泵效的抽油泵进行生产,泵效为为64%64%井所用抽油机冲程是井所用抽油机冲程是3 3米,请问该井的米,请问该井的冲次为多少可达到生产要求?其下泵深度为冲次为多少可达到生产要求?其下泵深度为多少米?多少米?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解:解: ①①ρ混=混=ρ水水×fw+ρ油(油(1-fw)) ==1×0.8+0.9×()=()= ∵∵Q实=实=Q理理×η ==1440×π/4×D2×S×n×ρ混混×η ∴∴n= Q实实/(1440×π/4×D2×S×ρ混混×η) =40/(1440×3.14/4×0.0562×3×0.98×0.64)==6(次(次/分分钟)钟) ②②油层中部深度油层中部深度 =()=()/2=(米)=(米) H泵=泵=H动液面动液面+H沉没度沉没度 ==H油层中部深度油层中部深度-H流压折算高度流压折算高度+H沉没度沉没度 ==1387-10×100÷0.98+300=(米)=(米)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例题:例题: 某井采用抽油机,某井采用抽油机,70mm70mm泵生产,泵泵生产,泵深深800800米,冲次米,冲次5 5次次/min/min,含水,含水6565%,原油%,原油相对密度,抽油杆在空气中每米重,在液相对密度,抽油杆在空气中每米重,在液体中每米重,活塞截面以上液柱每米重,体中每米重,活塞截面以上液柱每米重,钢比重为,试计算减速箱扭距利用率。
钢比重为,试计算减速箱扭距利用率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解解: P′液=液=q′液液×L ==2.12×800==1696((kg)) P杆=杆=q杆杆×L ==3.24×800==2592((kg)) P大=(大=(P′液液+P杆)(杆)(1+sn2/1790)) =(1696+2592)(1+4.2×25/1790) =4539.2(kg) P小=小=P杆(杆(1-sn2/1790)) =2592×(1-4.2×25/1790)=2439.9(kg) M实=(实=(P大大-P小)小) =()=() =(=(kg·m)) M=M实实/M铭铭×100%% ==2206.8/7300×100%=%=30.2% 答:减速箱扭距利用率为%答:减速箱扭距利用率为%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例题:例题: 某油层中部深度为某油层中部深度为20002000米,静压为米,静压为16 16 Mpa,Mpa,下泵深度为下泵深度为12001200米,沉没压力为米,沉没压力为2.9 2.9 Mpa,Mpa,原油相对密度,含水为原油相对密度,含水为80%80%,油层饱,油层饱和压力和压力14 Mpa,14 Mpa,,采用,采用∮83×5.4×4∮83×5.4×4参数参数生产,所选抽油机型号生产,所选抽油机型号CYJ12-6-73BCYJ12-6-73B,日,日产量产量2020吨,计算冲程利用率吨,计算冲程利用率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解解: Pl=Po(1-Fw)+Fw×Pw P 流流=(L油层油层-L泵泵)* Pl/100+Pc =(2000-1200)*0.922/100=7.376 (Mpa) 流饱比流饱比 QL= Qo/(1-Fw)=20/1-80%=100 t/d 泵效泵效= QL/Q理理x100% =100/1440×3.14/4×(0.083)2×5.4×4×0.972×100%=61% 冲程利用率冲程利用率 =5.4/6×100%=90%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36.36.抽油机载荷利用率:抽油机载荷利用率: 指抽油机实际悬点最大载荷与抽油机铭牌最大载荷的指抽油机实际悬点最大载荷与抽油机铭牌最大载荷的比值比值37.37.皮带皮带- -减速箱效率:减速箱效率: 减速箱输出功率与电动机输出功率之比称为皮带减速箱输出功率与电动机输出功率之比称为皮带- -减速减速箱效率箱效率38.38.泵效:泵效: 是指在一定的冲次和冲程下,泵的实际排量与理论排是指在一定的冲次和冲程下,泵的实际排量与理论排量的比值量的比值39.39.动液面:动液面: 抽油井在生产过程中油套管环形空间中的液面深度。
抽油井在生产过程中油套管环形空间中的液面深度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例题例题1: 某井的实测示功图上,上冲程最高点到基线的距离为某井的实测示功图上,上冲程最高点到基线的距离为L==4cm,动力仪力比为,动力仪力比为a==2kN/mm,抽油机型号为,抽油机型号为CYJ11-3-48B,求抽油机负载利用率(,求抽油机负载利用率(g取取10m/s2))解解: ①①悬点最大载荷悬点最大载荷P maxP max==L×aL×a==4×10×24×10×2== 80 80((kNkN)) ② ②负载利用率负载利用率P P利=利=P max÷PP max÷P额额×100×100%% ==80÷11×10080÷11×100%=%%=%答:该井抽油机负载利用率%答:该井抽油机负载利用率%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例题例题2:: 某井使用某井使用CYJ10-3-53HB抽油机,泵抽油机,泵挂挂900米,泵径米,泵径Φ70mm,冲程,冲次,冲程,冲次8次次/分,分,上部抽油杆为上部抽油杆为Φ22mm×400m,其余用,其余用Φ19mm抽油杆,油井含水为抽油杆,油井含水为40%,原油相,原油相对密度,钢的相对密度为,对密度,钢的相对密度为,Φ22m杆空气中杆空气中为,为,Φ19mm杆为,求抽油机的负荷利用率杆为,求抽油机的负荷利用率是多少?是多少?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解:解: Pmax=P液液+P杆杆+P惯惯 r液液=r水水w水水+(1-W水水)×r油+()油+() 则则 P液液=((D2-d2))×L×r液液 (t)(t) P杆杆=3.2×10-3×400+2.38×10-3×((900-400))=2.47(t) P惯惯=P杆杆=2.47×=0.1976 ((t)) 则则Pmax=P液液+P杆杆+P惯惯=3.01+2.47+0.1976=5.6776(t) 则负载利用率则负载利用率 P负负=Pmax/p额额×100% =5.6776/10×100% =56.8%答:该井负载利用率为%。
答:该井负载利用率为%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例题例题3:: 某井泵径为某井泵径为56mm、冲程米,、冲程米, 冲次冲次 9次次/分,分, 当日故障当日故障停机停机130分钟,累计产油分钟,累计产油32吨,原油含水吨,原油含水45%,原油相对密,原油相对密度,求该井泵效?度,求该井泵效?解:解: 混合液密度混合液密度=1*0.45+()()* 产液量产液量=32/()吨()吨 理论排量理论排量=3.14/4*D2*S*n*((1440-130))* 泵效泵效 答:该井的泵效为答:该井的泵效为90%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40.油井维护率:油井维护率: 是指一段时间内,累计作业井次与累计开井数的比是指一段时间内,累计作业井次与累计开井数的比值41.余隙容积余隙容积: 是指在下死点时活塞游动凡尔与固定凡尔之间的泵是指在下死点时活塞游动凡尔与固定凡尔之间的泵筒内的体积筒内的体积 42.四连杆机构效率:四连杆机构效率: 光杆功率被减速箱输出功率除,所得的商数为四连光杆功率被减速箱输出功率除,所得的商数为四连杆机构效率杆机构效率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43.注水系统效率:注水系统效率: 是一项反映油田注水系统地面工程综合性的经济技术指是一项反映油田注水系统地面工程综合性的经济技术指标。
研究分析油田注水系统效率,主要是分析全系统的机泵标研究分析油田注水系统效率,主要是分析全系统的机泵运行效率、工艺管网的压能损失和注水站高压供水的利用运行效率、工艺管网的压能损失和注水站高压供水的利用 以注水站为中心的注水系统效率的计算方法是:以注水站为中心的注水系统效率的计算方法是: η系=系=η电机电机×η泵泵×η管网管网 式中:式中:η系系——注水系统效率(注水系统效率(%)) η电机电机——电动机效率(电动机效率(%)) η泵泵——注水泵效率(注水泵效率(%)) η管网管网——注水管网效率(注水管网效率(%))⑴⑴电动机效率计算:电动机效率计算: η电机=〔电机=〔√3IVcosф-(No+3I2R+0.009√3IVcosф〕〕÷√3IVcosф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⑵⑵注水泵效率计算:注水泵效率即为输出的有效功率与注水泵效率计算:注水泵效率即为输出的有效功率与泵输入功率之比泵输入功率之比 η泵=泵=N有效有效÷N轴轴×100% N有效=(有效=(P泵泵—P入)入)Q(千瓦)(千瓦) N轴=轴=√3IVcosф×η电机电机 式中:式中:P泵泵——注水泵出口压力(注水泵出口压力(MPa);); P入入——注水泵进口压力(注水泵进口压力(MPa);); Q——注水泵排量(注水泵排量(m3/h););⑶⑶注水管网效率:注水管网效率: η管网=(管网=(P泵泵—ΔP))÷P泵泵×100% ==P井口井口÷P泵泵×100% 式中:式中:P泵泵——注水泵出口平均压力(注水泵出口平均压力(MPa);); ΔP——管网流程压力损失(主要包括泵出口闸门控制,管道沿程和管网流程压力损失(主要包括泵出口闸门控制,管道沿程和局部损失,配水间调节节流损失等);局部损失,配水间调节节流损失等); P井口井口——注水井井口平均注水压力(注水井井口平均注水压力(MPa))44.44.机采井系统效率:机采井系统效率: 是指地面电能传递给井下液体,将液体举升到地面的有效功率与电是指地面电能传递给井下液体,将液体举升到地面的有效功率与电机输入功率之比。
即:抽油机井系统的有效功率机输入功率之比即:抽油机井系统的有效功率HHPHHP与输入功率与输入功率P Pinin之比 ηη==HHP/PHHP/Pinin×100×100%% 其中:其中:Pin::拖动抽油系统的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抽油井的输入功率拖动抽油系统的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抽油井的输入功率或或 HHP HHP::抽油井口的实际有效功率,又称水功率是指在抽油井口的实际有效功率,又称水功率是指在1s1s时间内将时间内将一定量的井内液体举升到地面所消耗的纯功率一定量的井内液体举升到地面所消耗的纯功率 式中:式中: Q Q-油井实际产混合液量,-油井实际产混合液量,t t//d d;; H H-有效举升高度,-有效举升高度,m m;; ρmρm-油管内混合液相对密度,-油管内混合液相对密度,kgkg//m m3 3:: fwfw--抽油井的含水率,%抽油井的含水率,%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 有效举升高度有效举升高度H H由下式计算:由下式计算: 式中:式中:L Lf f-抽油机井的动液面深度,-抽油机井的动液面深度,m m;; p pt t-井口油压,-井口油压,MPaMPa;; P PC C-井口套压,-井口套压,MPaMPa。
实用的系统效率计算公式:实用的系统效率计算公式: 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可由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可由8 个分效率组成个分效率组成: η系系= η地地· η井井 = k · η电电· η皮皮· η减减· η连连· η盘盘· η杆杆· η泵泵· η管管 式中 式中 k ———有效载荷数有效载荷数 ,与四杆机构效率及井下液与四杆机构效率及井下液柱重量和抽油杆重量之比有关柱重量和抽油杆重量之比有关;η电、电、 η皮皮 、、 η减、减、 η连、连、 η盘、盘、 η杆、杆、 η泵、泵、 η管管———系统各分效率系统各分效率 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45.光杆功率光杆功率: 是指通过光杆提升液体和克服井下损耗所实际消耗的功率是指通过光杆提升液体和克服井下损耗所实际消耗的功率式中:式中:P光光——光杆功率,光杆功率,KW;; A——示功图包围的面示功图包围的面积,积,mm2;; S——光杆冲程,光杆冲程,m;; n——冲次,次冲次,次/分;分; C——力比,力比,KN/mm;; Ls——图中示功图长度,图中示功图长度,mm。
46.举升效率举升效率: 是指有功功率(水功率)与光杆功率之比,是指有功功率(水功率)与光杆功率之比,ηηt t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例题例题: 某井产液某井产液100 t/d,100 t/d,回音标深度回音标深度700m,700m,记录纸上音标波为记录纸上音标波为200mm,200mm,液面波液面波为为228 mm,228 mm,油压油压0.5 Mpa,0.5 Mpa,套压套压1.2 Mpa,1.2 Mpa,实测示功图包围面积实测示功图包围面积598 mm2,598 mm2,力比力比2KN/ 2KN/ mm,mm,冲程冲程6 m,6 m,冲次冲次8 8次次/ /分分, ,示功图长度为示功图长度为43 mm,43 mm,混合液相对密度为混合液相对密度为0.9,0.9,求举升效求举升效率为多少率为多少? ?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解解: 动液面深度动液面深度:L动动=(S液面波液面波/S音标波音标波)xL音音 =(228/200)x700=798 m 该井实际举升高度该井实际举升高度:H=L动动+(P油油-P套套)x100/ρ1 =798+(0.5-1.2)x100/0.9=720 有效功率有效功率:N有有 光杆功率光杆功率 举升效率:举升效率:η=N有有/N光光47.抽油机井的地面效率抽油机井的地面效率 ηd——抽油机井的地面效率抽油机井的地面效率 P3 ——光杆功率光杆功率 P1 ——输入功率输入功率抽高有杆泵地面效率的主要手段:抽高有杆泵地面效率的主要手段: (1)提高电机的运行效率。
提高电机的运行效率 (2)提高抽油机的平衡率提高抽油机的平衡率 (3)抽汲参数的合理匹配抽汲参数的合理匹配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48.抽油机井的井下效率抽油机井的井下效率 ηj——抽油机井的井下效率抽油机井的井下效率 P2 ——有效功率有效功率 P3 ——光杆功率光杆功率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49.单井的系统效率单井的系统效率 P2 ——有效功率 P1 ——输入功率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例题例题1 1::某井某井产液液64t/d64t/d,液面深度,液面深度1000m1000m,油,油压,套,套压,液,液体相体相对密度密度为,抽油机系,抽油机系统效率效率6060%,求%,求电动机机输入功率入功率为多少?多少?答: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例题例题2 2::某井实测示功图包围面积某井实测示功图包围面积600mm600mm2 2,力比,冲次,力比,冲次9 9次次/ /分,冲程,示功图图形长度分,冲程,示功图图形长度40mm40mm,已知有功功率为,求光杆,已知有功功率为,求光杆功率和举升效率。
功率和举升效率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例题例题3 3::某井产液某井产液64t/d64t/d,液面深度,液面深度1000m1000m,油压,套压,液,油压,套压,液体相对密度为,线电流体相对密度为,线电流25A25A,线电压,线电压375V375V,电机功率因数,电,电机功率因数,电机实测功率因数,求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为多少?机实测功率因数,求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为多少?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例题例题4 4:: 已知某抽油机井日产液已知某抽油机井日产液 QL QL==78t/d78t/d,,含水含水fw fw ==6565%,折算扬程%,折算扬程H H==745m745m,油液密,油液密度,平均电流度,平均电流I I==60A60A,电压,电压U U==380V380V,电机功,电机功率因数,求该抽油机井的机采系统效率(率因数,求该抽油机井的机采系统效率(g g取取)?)?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解:解: ①①该井有效功率该井有效功率G有有= QL×H×g÷86400 ==78×745×9.8÷86400=(=(kW)) ②②该井输入功率该井输入功率G输入输入 =1.732×U×I×COS∮∮÷1000 = 1.732×380×60×0.45÷1000=(=(kW)) ③③该井的机采系统效率=该井的机采系统效率=G有有÷G输入输入×100% ==6.59÷17.77×100%==37.0% 答:该抽有机井的机采系统效率为%。
答:该抽有机井的机采系统效率为%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例题例题5:: 某井日产液量某井日产液量15m3/d,15m3/d,含水含水65%65%,原油,原油密度,水的密度密度,水的密度1.0 t/m3,1.0 t/m3,油井动液面油井动液面1100m , 1100m , 井口回压井口回压1.0Mpa,1.0Mpa,套压为套压为0 Mpa,0 Mpa,测测得电动机平均输入功率得电动机平均输入功率7.5KW,7.5KW,求该井的机求该井的机采系统效率采系统效率?(?(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g g取取9.8m/S2)9.8m/S2)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解解: ρ液液=1x0.65+0.86x(1-0.65)=0.65+0.301=0.951 t/m3油井有效扬程油井有效扬程: H=Hd+(p0-pt)x1000/(ρ.g)=1100+(1-0)x1000/(9.8x0.951) =1100+107.30=1207.30(m)油井有效功率:油井有效功率: p有有该井机采系统效率该井机采系统效率:η=P有有/P输输x100%=1.95/7.5*100%=26%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例题例题6:: 某井产液某井产液100 t/d,100 t/d,回音标深度回音标深度700m,700m,记录纸上音标波为记录纸上音标波为200mm,200mm,液面波为液面波为228 mm,228 mm,油压油压0.5 Mpa,0.5 Mpa,套压套压1.2 Mpa,1.2 Mpa,实测实测示功图包围面积示功图包围面积598 mm2,598 mm2,力比力比2KN/ mm,2KN/ mm,冲程冲程6 m,6 m,冲次冲次8 8次次/ /分分, ,示功图长度为示功图长度为43 43 mm,mm,混合液相对密度为混合液相对密度为0.9,0.9,求举升效率为求举升效率为多少多少? ?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解解: : 动液面深度动液面深度:L:L动动=(S=(S液面波液面波/S/S音标波音标波)xL)xL音音 =(228/200)x700=798 m =(228/200)x700=798 m 该井实际举升高度该井实际举升高度:H=L:H=L动动+(P+(P油油-P-P套套)x100/ρ1)x100/ρ1 =798+(0.5-1.2)x100/0.9=720 m =798+(0.5-1.2)x100/0.9=720 m 有效功率有效功率: : N N有有 光杆功率光杆功率 举升效率:举升效率: η=N η=N有有/N/N光光三、电泵井指标的计算方法三、电泵井指标的计算方法有效举升高度:有效举升高度: H有效=H+( P油- P套)/γ混*102油管压头损失高度:油管压头损失高度: HL=0.111*10-10*λ* H泵*q2/d5井底流压:井底流压: P流=( H中-H)*γ混/100输入功率输入功率 :: P输入=1.732*U*(IA+IB+IC)*cosФ/3 三、电泵井指标的计算方法三、电泵井指标的计算方法有效功率有效功率 :: P有效有效= Q* H有效有效*γ混混*1000/8812800有效扬程有效扬程 :: H有效扬程有效扬程=H有效有效+HL油管损失功率油管损失功率 :: P油管油管=γ混混*Q* H有效有效*HL/η泵泵*η电机电机 泵吸入口压力泵吸入口压力 :: P泵泵= P流流-γ混混*((H中中- H泵)泵)*系统效率系统效率 :: η= P有效有效/P输入输入*100% 三、电泵井指标的计算方法三、电泵井指标的计算方法Q Q:日产液(:日产液(t/dt/d))W W:综合含水:综合含水(%)(%)γ0γ0:原油密度:原油密度(g/cm3)(g/cm3)H H:动液面:动液面(m)(m)P P油:油压油:油压(Mpa)(Mpa)P P套:套压套:套压(Mpa)(Mpa)H H中:油层中深(中:油层中深(m m))P P流:井底流压(流:井底流压(MpaMpa))P P泵:泵吸入口压力泵:泵吸入口压力(Mpa)(Mpa)H H泵:泵深(泵:泵深(m m))三、电泵井指标的计算方法三、电泵井指标的计算方法λλ:油管磨阻系数:油管磨阻系数, ,取取d d:油管内径(:油管内径(mmmm))q q:流体在管内流量:流体在管内流量 m3/s m3/sHLHL:油管压头损失高度(:油管压头损失高度(m m))P P油管:油管损失功率(油管:油管损失功率(KWKW))IAIA、、IBIB、、ICIC:三相电流(:三相电流(A A))U U:电压(:电压(V V))cosФcosФ:功率因数:功率因数P P输入:输入功率(输入:输入功率(KWKW))ηη:系统效率(:系统效率(% %))四、螺杆泵管理指标的计算四、螺杆泵管理指标的计算螺杆泵的定义:螺杆泵的定义:什么是螺杆泵?什么是螺杆泵? 螺杆泵又叫渐进式容积泵,由定子和转子螺杆泵又叫渐进式容积泵,由定子和转子组成,两者的螺旋状过盈配合形成连续密封的腔组成,两者的螺旋状过盈配合形成连续密封的腔体,通过转子的旋转运动实现对介质的传输。
体,通过转子的旋转运动实现对介质的传输 螺杆泵作为一种机械采油设备,它具有其它螺杆泵作为一种机械采油设备,它具有其它抽油设备所不能替代的优越性,我国在螺杆泵应抽油设备所不能替代的优越性,我国在螺杆泵应用上达到以下一些技术指标用上达到以下一些技术指标四、螺杆泵管理指标的计算四、螺杆泵管理指标的计算应用范围应用范围 ::扬程可达到扬程可达到1800m排量可达到排量可达到240m3/d (下泵深度下泵深度800m)油品性质:(稠油、含砂、高含水、聚驱采油井等)油品性质:(稠油、含砂、高含水、聚驱采油井等)井温可达到井温可达到120℃℃直井直井斜度不大于斜度不大于30度的斜井度的斜井四、螺杆泵管理指标的计算四、螺杆泵管理指标的计算螺杆泵三个重要的结构参数:螺杆泵三个重要的结构参数:e ——转子偏心距,转子偏心距,mm;;D ——转子截圆直径,转子截圆直径,mm;;T ——定子导程,定子导程,mm螺杆泵理论排量:螺杆泵理论排量: 在螺杆泵参数设计在螺杆泵参数设计过程中,这三个基本结过程中,这三个基本结构参数的合理选择及相构参数的合理选择及相互之间的合理配比显得互之间的合理配比显得尤为重要,它们直接影尤为重要,它们直接影响着螺杆泵的工作特性响着螺杆泵的工作特性和使用寿命。
和使用寿命 式中:式中:Q——螺杆泵理论排量,螺杆泵理论排量,m3/d;;q——螺杆泵每转排量,螺杆泵每转排量,ml/r;;n——转子转速,转子转速,r/min四、螺杆泵管理指标的计算四、螺杆泵管理指标的计算单螺杆泵的理论流量与泵效计算单螺杆泵的理论流量与泵效计算单螺杆泵的理论流量由下式计算:单螺杆泵的理论流量由下式计算:Qi==4eDTn m3/min或或 Qi==5760eDTn m3/d式中式中 e——螺杆的偏心距,螺杆的偏心距, m;; D——螺杆断面的直径,螺杆断面的直径, m;; T——定子衬套的导程,定子衬套的导程, m; n--—螺杆的转速螺杆的转速 r/min单螺杆泵的泵效由下式计算:单螺杆泵的泵效由下式计算:η==Q//Qi式中式中 η——单螺杆泵的泵效单螺杆泵的泵效Q――单螺杆泵的实际产液量;单螺杆泵的实际产液量; 1、、P1:有效功率,单位:有效功率,单位kW P1==Q**H**ρ**g/86400,式中,式中 Q:油井产液量:油井产液量m3/dρ:混输液体密度:混输液体密度t/m3 g:重力加速度,取值:重力加速度,取值 fw:含水率(:含水率(% )。
ρo:油密度 ρw:水密度;水密度; H:有效扬程,:有效扬程,m不能为负值不能为负值 Hd—动液面,动液面,m;;p0—油压,油压,MPa;;pt—套压,套压,MPa有效功率(水力功率):有效功率(水力功率): 在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液体提升一定距离所需要的功率在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液体提升一定距离所需要的功率四、螺杆泵管理指标的计算四、螺杆泵管理指标的计算四、螺杆泵管理指标的计算四、螺杆泵管理指标的计算2、、P2:输入功率:输入功率::单位单位kW 通过现场测试得到或根据公式:通过现场测试得到或根据公式: P2=1.732UI COSф计算I:抽油机井运行电流,单位:抽油机井运行电流,单位A,用测功仪测取用测功仪测取U:抽油机运行电压,单位:抽油机运行电压,单位V,用测功仪测取用测功仪测取COSф:电动机功率因数,用测功仪测取电动机功率因数,用测功仪测取 四、螺杆泵管理指标的计算四、螺杆泵管理指标的计算3、、P3 光杆功率 光杆功率,单位,单位kW通过光杆来提升液体和通过光杆来提升液体和克服井下损耗所需要的功率克服井下损耗所需要的功率。
A——示功图的面积,示功图的面积,mm2; ; Sd——示功图减程比,示功图减程比,m/mm;;fd——示功图力比,示功图力比,N/mm; ; ns——光杆实测平光杆实测平均冲次,均冲次,min-1谢谢 谢谢 大大 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