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老龙潭导游词(3篇)湖南老龙潭导游词(精选3篇) 湖南老龙潭导游词 篇1 欢迎大家来到湖南老龙潭!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_,大家可以叫我小_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老龙潭俗名泾河脑,位于泾源县城南20公里处,从地质结构上说,是燕山运动和喜玛拉雅造山运动中山体断裂形成的大峡谷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天然水塔,泾河由此流出,经宁夏、甘肃、陕西,奔流千里,惠及两岸人民 清人胡纪漠公元1790年奉命勘察泾水源头,在他的《泾水真源记》中赋诗曰:无数飞泉大小珠,老龙潭底出贮冰壶汪洋千里无尘滓,不到高陵不受污这里有民间故事《柳毅传书》和《西游记》所描述的搪魏征梦斩泾河龙的传说 老龙潭有四个潭组成,由头潭、二潭、三潭、四潭组成头潭在一片丛林石峡之中,四五个小潭相衔而下,流水从最后一个小潭冲出,形成两条瀑布,喷珠溅玉,蔚为壮观二龙潭由两个葫芦形潭组成,前潭的水从石坡滑下,注入后潭,给人以清泉石上流的美感三潭是龙下巴,这里已筑起大坝,高峡出平湖变成了一座碧绿的水库;四潭是老龙潭的门户 湖南老龙潭导游词 篇2 老龙谭不仅以湍瑞清澈之态,百泉汇流之势而闻名,也以其雄险的风韵,美妙神奇的传说著称于世。
相传这里正是魏征梦斩泾河老龙的地方,现在潭内红色的石头,相传是龙王的血老龙潭峰环水抱,山势峡窄,峭壁嶙峋,崖势曲斜而陡峭水波汹涌,潭水翻滚在深邃莫测的石槽里,水浪激石腾飞,风吼雷鸣老龙潭周围群山突起,峰峦叠嶂,悬崖松茂,流水清清这里的三眼古潭似块块宝镜,映照天光石潭两侧危石峭壁,龙门瀑布飘然垂挂每逢春夏季节,波光暗绿,水激流滚,林海深处,水雾弥漫,飞瀑直泻峡中石峰林立,钟灵毓秀,清洌的泾河水,经潭而出,似银龙腾舞近看狂涛巨澜腾天,银花四溅;远望飞泉击石,浪卷竹帘 老龙潭由头潭、二潭、三潭、四潭组成头潭在一片丛林石峡之中,四五个小潭相衔而下,流水从最后一个小潭冲出,形成两条瀑布,喷珠溅玉,蔚为壮观二龙潭由两个葫芦形潭组成,前潭的水从石坡滑下,注入后潭,给人以清泉石上流的美感三潭是龙下巴,这里已筑起大坝,高峡出平湖变成了一座碧绿的水库;四潭是老龙潭的门户 老龙潭俗名泾河脑,位于泾源县城南20公里处,从地质结构上说,是燕山运动和喜玛拉雅造山运动中山体断裂形成的大峡谷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天然水塔,泾河由此流出,经宁夏、甘肃、陕西,奔流千里,惠及两岸人民 关于故事的原地,全国上下有过不少的争论。
有的认为《柳毅传》的原创地-唐代长安牍,即今天的西安市牍,应是最佳原地;有的认为因《柳毅传》文中有陇西李朝威之语,所以,甘肃陇西也应算是原地之一;有的认为《柳毅传》说的是柳毅在泾河遇落难龙女而传书洞庭,传书的始发地是陕西省泾阳县泾干镇花池渡村,传书的目的地是岳阳市洞庭君山,两地都应算作原地;有的认为传书的原地应首选江苏省吴县东山,等等其中尤以宁夏固原的争议频频坐落在六盘山下的固原市泾源县是泾河的发源地,泾水源头有个老龙潭,老龙潭因唐代魏徵梦斩泾河龙君而得名,传说柳毅传书的故事就发生在那里在老龙潭的香龙河畔有一处独秀挺立的翠绿色的山峰,传说是柳毅传书中龙女的缩影相传龙女让柳毅捎书后,便化作一个秀峰立于河边,牧放的羊群变做了遍地的石头 老龙潭流出的泾水清澈不污,引发出了泾渭分明这样脍炙人口的成语乾隆皇帝对此非常感兴趣,并派平凉知府胡纪谟亲往泾水源头考察,并撰写成《泾水真源记》 湖南老龙潭导游词 篇3 桃花源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虽是虚构,但实有其地,它就位于湖南省桃源县桃花源南临滔滔沅江,北倚武陵群峰,境内古树参天,修竹婷婷,寿滕缠绕,花草芬芳, 有石阶曲径、亭台牌坊装点,宛若仙境。
这里每年的3月28日举办桃花节,推出各种具有文化特色的活动,如果你此时去桃花源,将会留下浪漫的回忆 桃花源分桃花山、桃源山、桃仙岭、秦人村4个景区,其中桃花山、秦人村为桃花源的中心,有桃花山牌坊、桃花溪、桃树林、穷林桥、菊圃、方竹亭、遇仙桥、水源亭、秦人古洞、延至馆、集贤祠等70余处景点 寻访桃花源,车至桃花山牌坊下车坊在公路南侧,始建于1943年,后倾塌,1973年按原貌修复,坊上石刻,介绍了桃花山的概况牌坊两边的柱上,有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对联一副,概括了桃花源的主要景致过牌坊,上桃花山,迎面有一条小溪,这是桃花溪溪的右侧是桃林,穷林桥便隐藏在这片桃林的深处桃花溪一带的景致,有如《桃花源记》中的描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三月桃花盛开时,这里桃花盖头,千树万树,如织就的云锦,令人陶醉 湖南省常德桃花源旅游区位于湖南省桃源县西南15公里的水溪附近,距常德市34公里前面有滔滔不绝的沅江,后面是绵延起伏的武陵群峰,境内古树参天,修竹婷婷,寿藤缠绕,花草芬芳,有石阶曲径、亭台碑坊装点,宛若仙境 桃花源分桃花山、桃源山、桃仙岭、秦人村4个景区,其中桃花山、秦人村为桃花源的中心,有桃花山牌坊、桃花溪、桃树林、穷林桥、菊圃、方竹亭、遇仙桥、水源亭、秦人古洞、延至馆、集贤祠等70余处景点。
桃花源这个名胜古迹,神州大地家喻户晓,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并序》中描绘的世外桃源,环球之内尽人皆知久负盛名的桃花源究竟在何处?权威工具书《辞海》在有关桃源山条目的解释中明确指出,桃源山在湖南省桃源县西南下有桃源洞,又名秦人洞,白马洞,是东晋陶渊明所记桃花源的遗址 由于陶渊明《桃花源诗并序》的深远影响,凡唐之著名诗人,文学家,士宦,道人等,对桃源山,桃源洞,桃源观几乎都向往顷心向往据史记记载,在桃花源留下诗文的唐代名人多达四五十名,其中有:孟浩然刘长卿,刘禹锡王昌龄,李群玉等及至宋朝,桃花源得到了更大的开发与修复,成为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宋太祖(公元963年),朝廷把有名胜古迹的桃花源的沅江中下游两岸地域从武陵县析出,另置一县,并以桃源为县名其后不久,朗州改名为鼎州,桃源县境内桃花源遂属鼎城州公元1165年),鼎州改为常德府,桃源县及所辖桃花源随之属常德府,从宋初开始,桃花源大兴土木,广建道观淳化元年(公元990年),朗州官奉诏修建五百仙人阁,竣工后命令名为望仙阁政和元年(公元1120__年),宋徵宗亲赐桃川万寿宫匾额 新中国成立后,0和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桃花源的保护修复和开发。
1959年,湖南省公布桃花源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湖南省文物部门拨款修整穷林桥玩月亭等建筑,并对桃花源其它古迹进行了修缮和油漆,1973年省文化部门也拨款修复桃花山牌坊,蹑风亭集贤祠等建筑1975年,桃花源文物管理所恢复1976年重修桃花观山门1977年县政府拨款建桃源佳致碑1982年月日983年省文化部门拨款修复水源亭,新建碑廊,并将历代碑刻17方移至碑廊迈内1983年春,县委县政府组织县直单位各级干部在桃花源种桃一星期共种4310株1984年省水电拨款十万元,建怡然桥1986年整修游路,再度维修蹑风亭穷林桥筹建秦人宅宾馆1988年湖南省政府公布桃花源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列入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之内省文化部门拨款40万元,修复高举阁1990年竣工桃花源虽-化大革命期间损毁,到20世纪80年代末,已经展现出自明清以来没有过的新规模,新容貌新活力和新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