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传染病及防控策略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发传染病及防控策略Ⅱ(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发传染病及其防控策略概述崇阳县疾控中心二0一四年十一月 内容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发现的传染病概述;二、介绍新发传染病的几种类型和分析新发传染病发生及传播的社会因素;三、人类应对新发传染病的防控策略 。传染病再度肆虐人类传染病再度肆虐人类20世纪70年代以来,除少数年份外,大都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新传染病被发现,新发传染病至今达40余种。新发传染病是指近30年来由新发现的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种类之多,引起世人瞩目。其病原微生物种类复杂,有朊毒体、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及寄生虫等。新发传染病的传播速度之快,波及范围之广,受感染人数之多,令世人吃惊。流感
2、流感在上个世纪发生7次世界大流行,其最严重的是1918-1919年的流行,估计全世界发病人数超过5 5亿亿,病死20002000万人万人。1976年发现的肾综合征出血热( 汉坦病毒)至今已遍及4大洲40多个国家,累计发病人数近150万例;1981年发现的艾滋病,即以惊人的速度向全球传播,全球每天约有16000人新感染HIV,目前全球已有6000多万人感染了HIV;1982年首先在英国出现的疯牛病,目前已席卷欧洲。1996年,英国首次报告疯牛病可通过食物传染人。1992年出现的O139霍乱来势凶猛,仅1993年1-4月在孟加拉南部就发病107297人;2003年,非典肆虐,令中国政府措手不及。新
3、发传染病的危害新发传染病的危害新发传染病的危害之重,令世人震惊。艾滋病被列为“世纪瘟疫”;埃博拉出血热在非洲以其极强的传染性、极高的死亡率而被称为“死亡天使”;莱姆病已遍及5大洲70多个国家,在美国其危害仅次于艾滋病;在英国出现的疯牛病已导致约20万头牛受到感染,特别是与疯牛病相关的高死亡率的人类新型克-雅氏病的出现,触发了全球性危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震撼;其他如军团菌病、禽流感等都曾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生较大规模的暴发或流行,造成了严重的危害。1982年, O157:H7出血性肠炎与美国“毒菠菜风波”,导致数千人食物中毒,31人因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不幸死亡。该病以后又陆续在20多个国
4、家发现,并引起多起暴发流行。传染病在中国的危害传染病在中国的危害鼠疫鼠疫仅1910年东北地区流行时,病死病死4200042000人人以上。霍霍乱乱百余年来屡屡从国外传入,解放前的5050年年发发生生过过1212次次大大流流行行。仅1932年从上海蔓延到21个省的303个城市,患者患者1010余万,余万,病死病死3400034000人。人。天天花花1939-1949年的10年间,全国各地的天花患者约38万。仅19471947年有患者年有患者2 2万人,万人,死亡死亡34003400人人。解解放放前前,疟疾、血吸虫病、黑热病、麻疹、伤寒、痢疾、斑疹伤寒以及结核病,疫情也很严重,每年吞噬许多人的生命
5、,即往多年来传传染染病病一一直直是是各各种种疾疾病病死亡数第一原因死亡数第一原因传染病在崇阳的危害传染病在崇阳的危害18321832年年霍霍乱乱首首次次传传入入崇崇阳阳,以以县县城城为为中中心心,上上至至大大沙沙坪坪,下下至至路路口口、田田心心,东东至至东东堡堡、塘塘口口,发发病病5 5万余人,死亡不计其数万余人,死亡不计其数。19261926年桂花黄土塝年桂花黄土塝鼠疫鼠疫流行流行,死亡,死亡5050余人。余人。19321932年年县县城城西西门门街街霍霍乱乱流流行行,死死亡亡130130余余人人;当当年年石石城城杨杨林林陈陈俨俨思思,百百余余户户人人家家,病病死死100100余余人人,灭烟
6、灭烟7 7户,户,7 7户家人无一幸免。户家人无一幸免。 19401940- -19461946年年间间,我我县县天天花花流流行行,大大沙沙坪坪楼楼下下、大大源源、白白霓霓内内洲洲等等村村庄庄发发病病500500人人以以上上,死死亡亡百百余人。余人。传染病在崇阳的危害传染病在崇阳的危害 19441944年年,我我县县疟疟疾疾大大流流行行,疟疟疾疾发发病病2341323413人人,死亡死亡20642064人人。有的村庄发病高达。有的村庄发病高达90%90%以上以上。19591959年,我县年,我县麻疹麻疹爆发流行,麻疹发病爆发流行,麻疹发病94569456人,人,死亡死亡399399人人。197
7、41974年年1010月,白霓金城月,白霓金城白喉白喉流行,发病流行,发病190190人,人,死亡死亡2323人人。当年我县停止征兵一年。当年我县停止征兵一年。19881988年,年,霍乱霍乱再次传入我县,发病再次传入我县,发病8 8人,死亡人,死亡3 3人人20062006年年5 5月,我县月,我县O139O139霍乱霍乱流行,发病流行,发病4 4例。例。解放前,全县人口解放前,全县人口死亡率达死亡率达24.4%24.4%,婴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达达30%30%;天花,霍乱,白喉,百日咳等急性传染;天花,霍乱,白喉,百日咳等急性传染病病发病率高达发病率高达20%20%;人口平均寿命仅;人口平
8、均寿命仅3535岁。岁。 传染病学的现状和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以惊人的速度控制了天花的传播,仅用10年的时间就消灭了天花,控制了鼠疫和霍乱的流行。其他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破伤风等也相继得到基本消灭或控制,使传染病的发病率比建国初期下降了99%,由原来的第一位死因下降到1998年的第12位;人均期望寿命由建国初期的35岁延长到73岁。传染病面临的形势一些旧的传染病被控制,一些新的传染病逐渐出现,一些老的传染病死灰复燃1980年5月33届WHO总干事宣布“全球消灭了天花”。1981年6月5日美国发现AIDS。1996年WHO面对新的传染病惊呼:“全球正处
9、于一场传染病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病毒病毒1 18 8种种19731973年以来发现的新病原体年以来发现的新病原体细菌细菌1111种种 寄生虫寄生虫6 6种种国外发现国外发现3232种种国内发现国内发现3 3种种七十年代以来新发现病原体七十年代以来新发现病原体年份年份年份年份 病病病病 原原原原 疾病疾病疾病疾病1972 萼状病毒 腹泻(暴发)1972 弯曲菌 腹泻(暴发)1973 轮状病毒 婴儿腹泻的主要原因1975 星状病毒 腹泻(暴发)1975 细小病毒 慢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危象1976 微小隐孢子虫 急性肠炎1976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出血热1977 嗜肺军团菌
10、 军团病1977 汉坦病毒 肾综合征出血热1980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1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1982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11 毛状T细胞白血病 1982 伯氏包柔螺旋体 莱姆病198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艾滋病(AIDS)1983 大肠杆菌 O157;H7 出血性肠炎;溶血尿毒综合征1983 幽门螺杆菌 胃炎,胃出血,胃癌1988 人类疱疹病毒-6(HHV-6) 幼儿急诊(婴儿玫瑰疹)1988 埃利希体 人类埃利希体病 七十年代以来新发现病原体七十年代以来新发现病原体七十年代以来新发现病原体七十年代以来新发现病原体年份 病 原 疾病1989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1990
11、人类疱疹病毒-7(HHV-7) 幼儿急诊1990 戊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1992 霍乱弧菌O139:H7 新类型霍乱1992 巴尔通体 猫抓病1993 Sin nombre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1993 庚型病毒 庚型肝炎1994 人类疱疹病毒-8(HHV-8) 卡波肉瘤、体腔淋巴瘤 或卡波肉瘤相关疱疹病毒 (KSHV)1995 Nendravirus 脑膜炎1996 阮粒(阮毒体) 克-雅氏病1997 A型流感病毒 ( H5N1)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1997 输血传播病毒(TTV) ?1997 肠道病毒71 流行脑炎 1998 尼帕病毒 脑膜炎、脑炎1999 A型流感病毒 (H9N2) 流感1
12、999 西尼罗病毒 脑炎2003 SARS病毒 SARS2009 H1N1猪流感 流感 2010 新型布尼亚病毒 (白蛉病毒属)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013 H7N9 人-禽流感2014 H10N8 人-禽流感新传染病发生及传播的社会因素1.人类乱捕杀野生动物:每年都能从动物中分离出23种新的病毒。有的能引起人类感染。2.新开农田:草体改农田,带病毒的节肢动物把病毒传给人。3.便捷交通:有利于传染病的播散4.世界都市化:1950年全球千万人口的城市仅2个,2000年增至24个。5.气候变暖:可能影响传染病的进化和传播。动物、虫媒迁移。6.再造森林:森林增加致鹿的数量增加,莱姆病增加。新发传
13、染病的几种类型1某些传染病原来可能不存在,是人类新出现的传染病,即是出现对人类致病的新的病原体,并引致新的疾病,如艾滋病等。2对有些病原微生物原有所认识,而发生变异后出现新的型别,因此出现新的症状或加重症状或病原诊断变化,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O139群霍乱等。3可能在人间早已存在,但并未被人们所认识,近来才被发现和鉴定的传染病,如军团病、莱姆病、丙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4一些疾病早已在人间存在,并被人们所认识,但未被认为是传染病,近来因发现这些疾病的病原体被确认为传染病,如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毛状T细胞白血病、消化性溃疡病等。5此外,是一种相对的“新”的概念,即一种传染
14、病早已在一些地方流行并已被人们所认识,当它发生在新的地方(以前没有发现的地方),也会认为它在这个地方是一种新的传染病,如西尼罗病毒病和猴痘在美国发生流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新发现的各种病毒性肝炎人-猪链球菌病新发现的各种出血热O157 : H7 出血性肠炎莱姆病O139霍乱人禽流感克-雅氏病几种新发传染病几种新发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SARS2003年新春伊始,当人们还沉浸在欢庆新春的喜悦之中时,一种罕见的传染病已悄无声息地在神州大地肆虐,中国的广东、香港、北京等地相继暴发了历史上从来未发生过的一种“传传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染性非典型肺炎染性非典型肺炎染性非典型肺
15、炎”广东省发病高峰为广东省发病高峰为20032003年年2 2月上中旬,主要集月上中旬,主要集中在广州市。经回顾性调查,从中在广州市。经回顾性调查,从20022002年年1111月中月中旬开始,广东局部地区发生过少数类似病例旬开始,广东局部地区发生过少数类似病例。SARS2003年,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7月13日美国报告最后一例疑似病例后,没有新发病例及疑似病例。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10.87% 。中国内地波及了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中国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国台湾665例,死亡180人;加拿大251
16、例,死亡41人;新加坡238例,死亡33人;越南63例,死亡5人。全球90%的病例在中国(大陆与香港)。 SARS医护人员中的非典感染人数中国累计达1,002例,约占非典患者总数的18.9%。据统计,非典死亡人数中13 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在北京的医务人员感染中,护士感染占48.8。SARS2003年3月12日WHO因SARS发出有史以来首次全球性警报。与我国建交的160个国家中,有123个国家对我国入境人员进行入境口岸检查,有39个国家不签证。北京于2003年6月24日被WHO宣布双解除2003年SARS暴发所造成的全球损失估计为110亿美元。中国控制SARS活动的直接费用估计约50亿
17、人民币。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猪链球菌病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猪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临床症状:有发烧,食欲下降,跛行,不由自主的转圈等神经症状,呼吸因难,急性病例常突然死亡。 病理变化:主要有脑膜炎,心内膜炎,心肌炎,关节炎和肺炎。人人-猪链球菌感染猪链球菌感染 猪链球菌有35个血清型,具有复杂的生化特性和抗原特性,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致病菌。毒力最强的依次为2型、1型、9型和7型。除感染猪外还能感染人、马、猫等,引起脑膜炎、败血症及突发性死亡。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2型。人人-猪链球菌感染概况猪链球菌感染概况 自1968年荷兰首次报道人感染猪链球菌脑膜炎病例以来,已
18、有200多人因感染猪链球菌死亡1968-1984年荷兰有30人感染;1984-1993年香港有25人感染;1998年江苏省在猪群暴发猪链球菌病期间有25人感染发病,14人死亡;2003年在英国、德国、新加坡、日本、克罗地亚、泰国都有人-猪链球菌病的病例报道。人-猪链球菌暴发疫情2005年6-8月,四川省累计报告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例205例,其中实验室确诊42例,临床诊断117例,疑似46例。这些病例中,死亡37例。人-猪链球菌病 是一种重要的职业性传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病人均为接触过病猪肉的人群,以及打猎者。病原菌主要通过伤口或经口感染人。我国江苏、四川发生的猪链球菌病流行
19、导致50余人死亡,教训惨重。因此在临床诊断时应注意与临床表现相似的猪瘟、伪狂犬病、水肿病等区分,并注意自我防护。 人人-禽流感感染禽流感感染禽流感?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人畜共患疾病。禽流感病毒于1900年发现,至1955年被成功分离,并被确认为甲型流感病毒。现知主要感染鸡、鸭、水禽和候鸟等。其中H5和H7亚型可引起家禽流感流行和死亡。在历史上多次暴发禽流感,包括最严重的1983年美国和1995年墨西哥的两次大暴发中,均未见有关禽流感感染人类的报道。人人-禽流感感染禽流感感染1997年5月,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1例3岁儿童死于不明原因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同年8月经美国疾病预防和控
20、制中心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荷兰鹿特丹国家流感中心鉴定为禽甲型流感病毒H5N1引起的人类流感,这是世界上首次证实禽甲型流感病毒H5N1感染人类。之后相继在我国或香港又发现H9N2、H7N9、H10N8感染人的病例、 H7N7亚型感染人类和H5N1再次感染人类的报道。人人-禽流感感染禽流感感染从2003年开始,禽流感相继在欧洲、东南亚等数个国家和地区暴发流行,造成数百万只鸡被捕杀,荷兰、越南和泰国还出现禽流感病毒感染人,有数名感染者死亡。2003年,中国大陆地区出现第一例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至2012年底,大陆共报告H5N1禽流感病例42例,死亡27例禽流感病毒和人类易感的病毒有哪些类
21、型?禽流感病毒属甲甲型型流流感感病病毒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质的不同,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I- N9)。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1两种亚型引起,而人对其中的H1、H3和N1、N3亚型易感直到1997年香港禽流感事件以及1997年内地和香港H9N2禽流感感染人的事件发生后,又增加了新的亚型H7、H9、H10人人-禽流感感染情况禽流感感染情况年份地点型别感染人数死亡人数1997 香港 H5N1 18 6 1998 中国内陆 H9N2 1999 香港 H9N2 2200020002003 荷兰 H7N7 83 12004 越南 H5N1 267
22、3820052004 泰国 H5N1 29 142013 中国 H7N9 150 492014 H10N8 2 1禽流感的病原体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H7N9)。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H5N1)。人-禽流感的流行病学1.传染源 (1)家禽:主要是鸡、鸭,特别是感染了H5N1、H7N9病毒的鸡。 (2)病人:没有证据显示病人为传染源2.传播途径 目前认为主要是接触传播
23、,即通过直接接触受H5N1、H7N9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H5NI、H7N9病毒而感染,目前尚无人间传播的有力证据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EHF)(EHF)由埃博拉病毒(由埃博拉病毒( EBV )引起,简称)引起,简称EHF严重急性传染病严重急性传染病于于20 20 世纪世纪70 70 年代在非洲首次被发现年代在非洲首次被发现自自1976 1976 年在非洲中部扎伊尔年在非洲中部扎伊尔( (现刚果民主共和国现刚果民主共和国) )和苏丹暴发流行后和苏丹暴发流行后, ,已在非洲中部形成地方流行已在非洲中部形成地方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发热出血出血多器
24、官损害多器官损害病死率高,可达病死率高,可达50%-90%50%-90%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EHF)(EHF)1976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岸的小城雅姆布库突然暴发大规模出血热流行,共发现病人318例,死亡280例,病死率88.05,主要在医院内传播。该病因此得名埃博拉出血热。同时,在毗邻的苏丹南部发生284例病人,死亡151例,病死率53.17 1995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基科维特市,发生一次典型的院内感染造成的流行,共发生315例病人,其中医护人员43人,总病死率为81%近几十年来,主要在非洲的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南非等国家
25、流行44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流行史流行史全球既往疫情概况年份年份国家国家病毒亚型病毒亚型病例数病例数死亡数死亡数病死率病死率2012刚果民主共和国Ebola Bundibugyo572951%2012乌干达Ebola Sudan7457%2012乌干达Ebola Sudan241771%2011乌干达Ebola Sudan11100%2008刚果民主共和国Ebola Zaire321444%2007乌干达Ebola Bundibugyo1493725%2007刚果民主共和国Ebola Zaire26418771%2005刚果共和国Ebola Zaire121083%2004苏丹Ebola
26、Sudan17741%2003(11-12月) 刚果共和国Ebola Zaire352983%2003(1-4月)刚果共和国Ebola Zaire14312890%2001-2002刚果共和国Ebola Zaire594475%2001-2002加蓬Ebola Zaire655382%2000乌干达Ebola Sudan42522453%1996南非Ebola Zaire11100%1996(7-12月) 加蓬Ebola Zaire604575%1996(1-4月)加蓬Ebola Zaire312168%1995刚果民主共和国Ebola Zaire31525481%1994科特迪瓦Ebola
27、Ivory Coast100%1994加蓬Ebola Zaire523160%1979苏丹Ebola Sudan342265%1977刚果民主共和国Ebola Zaire11100%1976SudanEbola Sudan28415153%1976刚果民主共和国Ebola Zaire31828088% 46埃博拉出血热的流行病学埃博拉出血热的流行病学传染源:人、猴、哺乳动物豚鼠、仓鼠。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及动物(果蝠)可作为传染源。传播途径:(1)接触传播: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而感染。(2)注射途径传播:不安全注射。(3)空气传播:动物实验气溶胶传播可
28、能。(4)可能性传播: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人群易感性:发病年龄集中在成年人,以1529岁最多见。家庭内感染护理葬礼院内感染治疗、护理不安全注射人际传播形式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潜伏期:2-21天潜伏期没有传染性病人出现症状的时候具有传染性治疗:无特效治疗,主要对症支持治疗预后:预后差,病死率50-90%。在病死率上,是非典型性肺炎的10倍。2014年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WHO通报,2014年截至11月19日,全球报告埃博拉出血热15145例,死亡5420例。其中医护人员感染584人,死亡329人。2014年2月,第一次爆发于几内亚境内发生,并首次超出边远的丛林村庄,蔓延至人口密集的大城市20
29、14年埃博拉病毒爆发先后波及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刚果、美国、西班牙、马里等9个国家。病例主要分布西非三国(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共报告15013例,死亡5306例。10月13日,WHO警告说,埃博拉病毒的蔓延威胁到了社会的“根本生存”,并可能导致出现“垮掉的国家”。疫情源头疫情源头 此轮在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很可能源于一名生活在几内亚,已经去世的2岁“小病人”,其生前曾被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果蝠叮咬。研究分析称,在受果蝠叮咬后,这名2岁的男婴开始发烧,排出黑色的粪便并且呕吐,研究人员认为其是“零号”病人,此名婴儿在发病4天后,于2013年12月6日死亡。 研究人员
30、事后追溯了这名婴儿的家族,发现了一系列埃博拉感染病毒的连锁反应。在这名婴儿死去后,孩子的母亲出现出血症状,并在2013年12月13日死亡。然后婴儿的3岁姐姐也在12月29日死亡,并且症状表现为发热、呕吐等。婴儿的祖母后来也有同样症状,并于2014年1月1日死亡。婴儿一家所在的村庄位于几内亚南部靠近塞拉利昂与利比里亚的边境地区。而就在几名村庄外部的人员参加了婴儿祖母的丧礼后,陆续出现了感染症状。由于埃博拉病毒随着前来参加葬礼的人越传越远,疫情范围越来越大。疫情趋势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爆发的感染及死亡人数都达到历史最高,疫情仍处于持续状态,上升趋势正获减缓。10月17日,Senegal(塞
31、内加尔)疫情结束10月19日,Nigeria(尼日利亚)疫情结束10月23日,马里报告首例自几内亚输入的埃博拉确诊病例,是非洲最后一个出现埃博拉疫情的国家。该国共出现6例感染病例,其中5人死亡。10月31日,有“埃博拉之父”之称的英国伦敦大学卫生及热带医学院院长皮奥特(Peter Piot)教授再次警告,中国易受埃博拉病毒入侵,因为在非洲工作的中国人不断攀升,中国对传染性疾病的检控也并不到位。疫情趋势11月15日,Congo( 刚果(金))疫情结束。11月18日,印度新德里报告首例确诊输入埃博拉病例。也是亚洲报告的首例病例,还未发现亚洲本土病例。之前,欧洲、美洲相继发生输入和本土病例。传入风险
32、鉴于WHO最新的风险评估结果,并结合已搜集的相关信息,认为不排除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但发生大规模认为不排除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但发生大规模扩散的风险较低扩散的风险较低我国与非洲三国存在持续的人员往来目前埃博拉出血热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点均没有发生改变疫情国家已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尤其采取出境检疫措施我国加强了国境检疫、监测和防控准备等一系列措施,病例发现、诊断和处置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监测、病例流调、风险评监测、病例流调、风险评估估开展风险评估开展风险评估制定预案;制定预案;开展健康来华(归华)人员监测和留观病例监测;开展健康来华(归华)人员监测和留观病例监测;设置定点医院;设置定点医院;制
33、定诊疗方案、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病例转运工作方案、埃博拉出血热制定诊疗方案、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病例转运工作方案、埃博拉出血热流调方案、病例报告等;流调方案、病例报告等;对医务人员进行防控与诊疗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防控与诊疗培训。 实验室调查实验室调查开展了留观病例的埃博拉病毒检测,制定了实验室检测方案。临床管理、感染预防与控临床管理、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制定了医院感染与控制技术指南、定点医院临床诊断专家共识、埃博拉出血 热个人防护和手卫生指南;对留观病例进行隔离,转运方案及个人防护指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和国际旅行的措施备和国际旅行的措施制定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急预
34、案,启动多部委联防联控机制。风险沟通和社会动员风险沟通和社会动员与媒体沟通,宣传埃博拉知识,相关网站均设立了埃博拉专题。“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克-雅氏病(CJDCJD)克克- -雅氏病雅氏病(CJD)(CJD)19201920年,德国医生发现了一种人的中枢神经年,德国医生发现了一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被命名为系统变性疾病,被命名为“克克雅氏症雅氏症”。19851985年,英国发现了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年,英国发现了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19961996年,英国科学家证实年,英国科学家证实,人通过食用牛肉,人通过食用牛肉,能染上类似疯牛病的克能染上类似疯牛病的
35、克雅氏症雅氏症。克克- -雅氏病雅氏病(CJD)(CJD) 朊毒体感染所致的朊毒体病 ,目前已知的包括有人类的克-雅氏病 、库鲁病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以及动物的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和羊瘙痒症等,一类被称之为“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朊毒体(Prion)不同于人类至今发现的以核酸复制为遗传基础的任何病原微生物,是一种缺乏核酸、不需核酸复制而能自行增殖的蛋白质感染性粒子,也称朊粒 。这类疾病可呈传染性、散发性或遗传性。 克克- -雅氏病(雅氏病(CJDCJD)目前已知的人类朊毒体病有以下几种: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散发性朊毒体病散发性朊毒体病 库鲁病库鲁病 医
36、源性克一雅氏病医源性克一雅氏病家族性克一雅氏病家族性克一雅氏病 格斯特曼病(格斯特曼病(GSSGSS) 综合征综合征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大多数克一雅氏病大多数克一雅氏病人类朊毒体病的分类特征人类朊毒体病的分类特征名称名称潜伏期潜伏期典型表现典型表现分布分布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库鲁病库鲁病3个月至个月至1年长年长者达者达30年年先出现痴呆先出现痴呆后有共济失后有共济失调调巴布亚一新几内亚巴布亚一新几内亚进食已故亲人进食已故亲人脏器脏器克克-雅氏雅氏病病(CJD)典型者典型者1年左年左右,从右,从1个月个月1年年痴呆后共济痴呆后共济失调失调1.散发性:世界性,散发性:世界性,发病率发
37、病率1/百万百万2.遗传性:已证明遗传性:已证明100个家族发病个家族发病3.传染性,传染性,160例例1.散发性:传散发性:传播途径不明播途径不明2.遗传性:编遗传性:编码码Prp的基因的基因突变突变格斯特曼格斯特曼病病(GSSGSS)典型者典型者26年年共济失调后共济失调后发生痴呆发生痴呆已证明在已证明在50个家庭个家庭中发病中发病Prp的基因突的基因突变,有遗传性变,有遗传性致死性致死性家族性家族性失眠症失眠症典型者约典型者约1年年难以入睡并难以入睡并有植物神经有植物神经系统障碍,系统障碍,失眠失眠已证明在已证明在9个家庭中个家庭中发病发病Prp的基因突的基因突变,有遗传性变,有遗传性克
38、克- -雅氏病雅氏病的流行概况克克- -雅氏病雅氏病(CJD)呈世界范围发病,据统计在50多个国家发现本病,迄今为止已报告2000多例。本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是1-2/百万/年。有关报道内地2003-2009年发生16例散发型克克- -雅氏病雅氏病。约85%的病人在发病1年内死亡。克克- -雅氏病雅氏病人类的朊毒体病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主要病理学改变为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神经纤维的空泡样改变,且此种病变极少伴有炎症细胞浸润;潜伏期长,可达数年至数十年;病情持续进展并最终致死以及病变的发生都与朊毒体蛋白(prion protein, PrP)的异常代谢及由此所引起的PrP在中枢神经系统
39、的积聚有关。 克克- -雅氏病的流行病学雅氏病的流行病学 1传染源传染源 感染朊毒体病的动物和人2 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本病的传播途径尚不十分清楚 (1)消化道传播:进食朊毒体感染宿主的组织或加工物可导致感染本病。库鲁病就是由于巴布亚一新几内亚东部高地的土著部落有食用已故亲人的脏器以示怀念的传统习俗而致该病在当地传播,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是因使用加工不当的动物内脏作饲料而致该病在动物中传播。(2)医源性传播:器官移植、注射来源不明的人体激素等已被证明可引起克一雅病的医源性传播。 预后 预后极差,已知病例无一例外均告死亡预后极差,已知病例无一例外均告死亡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热伴血小板减
40、少综合征(SFTS)背景背景近年来,湖北、河南、山东、安徽等省相继发现并报告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病例,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病例与 蜱蜱虫虫有关。其中一些病例被诊断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另有约60%的病例从临床上看与人粒细胞无形体感染从临床上看与人粒细胞无形体感染无法区别无法区别,但没有得到实验室证据支持,未检测出该病原体DNA核酸。为进一步查找原因,还做了流行性出血热、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腺病毒、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EB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登革热、查菲埃立克、斑疹伤寒、斑点热、Q热、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等30多种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2
41、010年5月国家CDC首次证实发现一种新的布尼亚病毒。经病毒分离、全基因组测序研究,病原体为一种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中的新病毒,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疾病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对于发现不同以往的传染病病例时,能否准确及时明确病因、鉴定病原体,是有效控制传染病、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国家CDC主任王宇说,新布尼亚病毒的发现,是继SARS冠状病毒发现以来,全球在病原学研究领域中的又一个重大突破,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重视和认同,表明我国病原学及新发传染病的研究达到一个更高水平。提示:新型布尼亚病毒的存在可以至少追溯至1996年。2010年2007年2006年2005年
42、不明原因不明原因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布尼亚科新病毒布尼亚科新病毒病原体认识历程1996年2005年提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假说,但未证实2006年安徽疫情,部分证实人粒细胞无形体说(实验室没有分离到病原)2009年底中国CDC从疑似“人粒细胞无形体”患者血液中分离到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1996年宜兴疫情疾病名称不明原因疾病不明原因疾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005年湖北、江苏疫情2007年江苏疫情,无形体检测阴性2007-2009年河南、湖北、山东疑似无形体疫情,部分患者无形体检测阳性事件疾病概述-流行病学20102010年
43、确诊病例来自河南、湖北、山东、安徽、年确诊病例来自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江苏(辽宁、江苏(6 6省)省), ,其它省份是否有病例?其它省份是否有病例?山地和丘陵地带的农村地区的中老年农民。山地和丘陵地带的农村地区的中老年农民。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高峰: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高峰:3-113-11月,高峰为月,高峰为4-64-6月,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符合自然医月,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符合自然医源性疾病的特点。源性疾病的特点。病例散发,没有发现病例之间有流行病学联系病例散发,没有发现病例之间有流行病学联系病例的地理分布病例的地理分布全国SFTS疫情概况20092009年年7 7月月SF
44、TSSFTS首次在中国河南省和湖北省的乡村地区首次在中国河南省和湖北省的乡村地区被报道。被报道。20092009年年6 6月至月至20102010年年9 9月,河南、湖北、山东、辽宁、月,河南、湖北、山东、辽宁、安徽和江苏安徽和江苏6 6省共有省共有171171名患者确诊为名患者确诊为SFTSSFTS病毒感染。病毒感染。20122012年年底前,此病已在以下年年底前,此病已在以下1111个省份中发现:河南、个省份中发现:河南、湖北、安徽、山东、江苏、浙江、江西、广西、云南、湖北、安徽、山东、江苏、浙江、江西、广西、云南、陕西、辽宁。陕西、辽宁。20112011年年-2013-2013年,中国共
45、有年,中国共有23912391例例SFTSVSFTSV感染(其中有感染(其中有174174例死亡例死亡, ,死亡率为死亡率为6 6.3%-30.0%.3%-30.0%。),),河南、湖北和山东的病例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河南、湖北和山东的病例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8%48%、22%22%和和16%16%。崇阳SFTS监测情况时间 发病数 分 布 实验室阳性 死亡 2011年 2 路口14例、白霓 - 2012年 5 8例 、金塘、铜钟 5 1 2013年 18 各3例、青山、沙 10 3 2014年 10 坪各2例、天城、 2 2 合计 35 桂花、 高枧各1例、 17 6 死亡率 17.1%监
46、测病例定义监测病例定义1. 发热(体温38)伴血小板降低,或2. 发热伴出血症状(黑便、牙龈出血、皮肤瘀点或瘀斑、眼结膜充血等出血症状中至少一项)。对符合上述病例定义第2项,但未做血象检查或无血象检查结果的患者,医疗机构应尽快对其进行血象检查。明确诊断的血液病等非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应排除。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O157:H7 H7 感染感染 O157O157:H7 H7 出血性肠炎出血性肠炎(EHEC)(EHEC)v O157 O157:H7H7大肠埃希菌是致病性大肠杆菌之一大肠埃希菌是致病性大肠杆菌之一v 感染后可引起出血性肠炎、血栓性血小感染后可引起出血性肠炎、血栓性血小
47、板性紫癜板性紫癜( (TTP)TTP)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HUS)HUS)v 因其菌体抗原因其菌体抗原“O”O”排序第排序第157157,鞭毛抗原,鞭毛抗原 “ “H”H”排序第排序第7 7而得名而得名 流行情况流行情况u19821982年年,O157:H7O157:H7首先在美国被证实为人类致病菌。首先在美国被证实为人类致病菌。u我国我国19871987年首次从江苏腹泻的患者分离出年首次从江苏腹泻的患者分离出O157O157:H7H7u19961996年,日本年,日本 O157:H7O157:H7(EHECEHEC)感染大流行,发病感染大流行,发病65616561例,其
48、中儿童例,其中儿童63096309例。引起了极大的恐慌。例。引起了极大的恐慌。u20012001年江苏、安徽等地发生了年江苏、安徽等地发生了2 2万余人发生万余人发生O157O157:H7H7食物中毒,食物中毒,177177人死亡。人死亡。u20022002年湖北(武汉)首次分离出年湖北(武汉)首次分离出O157O157:H7H7。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染源 被被O157O157:H7H7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人和动物是主要传染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人和动物是主要传染源,无症状携带者可能在传播上起主要作用源,无症状携带者可能在传播上起主要作用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食品进行消化道传播主要是通过食品进
49、行消化道传播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男女均可发病,病后无持久免疫人群普遍易感,男女均可发病,病后无持久免疫力力流行特征流行特征 全年散发,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于全年散发,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于6 69 9月月疑似病例疑似病例 (1)有鲜血便、低烧或不发烧、痉挛性腹痛的腹泻病例; (2)腹泻若干天后继发少尿或无尿等表现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 (3)腹泻病人粪便标本O157抗原免疫胶体金方法检测阳性者。 符合以上条件之一者,即为疑似病例。新发现的螺旋体疾病新发现的螺旋体疾病莱莱 姆姆 病病莱莱 姆姆 病病莱姆病是一种以蜱虫为媒介的螺旋体感染性疾病。早期莱姆病是一种以蜱虫为媒介的螺旋体感染性
50、疾病。早期以皮肤慢性游走性红斑为特点,以后出现以神经系统损以皮肤慢性游走性红斑为特点,以后出现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表现为脑膜炎、脑炎、颅神经炎、害为主的临床表现。表现为脑膜炎、脑炎、颅神经炎、运动和感觉神经炎。运动和感觉神经炎。该病与职业相关密切该病与职业相关密切, ,以野外工作者、林业工人感染率以野外工作者、林业工人感染率较高。狩猎、垂钓和旅游等均可增加感染莱姆病的危险较高。狩猎、垂钓和旅游等均可增加感染莱姆病的危险性。性。是一种新发现的人兽共患病。是一种新发现的人兽共患病。流行情况流行情况v19751975年首次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镇发现此病,因而得名。年首次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
51、镇发现此病,因而得名。19821982年,病原体确认为伯氏疏螺旋体年,病原体确认为伯氏疏螺旋体v据据WHOWHO统计,全世界统计,全世界3030多个国家有病例报告多个国家有病例报告v我国于我国于19861986年首次在黑龙江省海林县林区发现了莱姆病。年首次在黑龙江省海林县林区发现了莱姆病。19901990年,又在福建林区发现,并分离出疏螺旋体。年,又在福建林区发现,并分离出疏螺旋体。v19981998年,湖北襄阳(五峰、南漳、保康)血清学调查发现年,湖北襄阳(五峰、南漳、保康)血清学调查发现人群感染率人群感染率1 10.0.4949% %v对我国对我国2020个省、市调查发现,我国个省、市调查
52、发现,我国1313个省、市、自治区有个省、市、自治区有莱姆病散在发生和流行莱姆病散在发生和流行流行特征流行特征 发病季节一般为发病季节一般为5 59 9月月莱姆病主要分布于美国,欧洲多数国家,亚洲莱姆病主要分布于美国,欧洲多数国家,亚洲的我国、日本以及地处欧亚大陆的俄罗斯的我国、日本以及地处欧亚大陆的俄罗斯我国先后从黑龙江、辽宁等十多个省、市、区我国先后从黑龙江、辽宁等十多个省、市、区的病人、蜱及动物中分离出莱姆病螺旋体的病人、蜱及动物中分离出莱姆病螺旋体在东北林区患病率为在东北林区患病率为1 14 4,而四川省某些,而四川省某些林区患病率达林区患病率达9 9恶性疟疾恶性疟疾疟疾是全球广泛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WHO报告,全球大约40%的人口受疟疾威胁,每年有3.5亿5亿人感染疟疾,110万人因疟疾死亡,每天约有3000人因患疟疾而失去生命。WHO估计,全球有59%的疟疾病例分布在非洲,38%分布在亚洲,3%分布在美洲。2000-2005年中国每年确诊疟疾数18000例左右,病死35人左右。人类应对新发传染病的防控策略一、保持人类和自然界的和谐二、强化对传染病的认识三、强化病原学的研究四、加强国际合作五、提高国民素质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