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1单元 第2课 农耕时代的农业课件 岳麓版必修2 新课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9005657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1单元 第2课 农耕时代的农业课件 岳麓版必修2 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东省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1单元 第2课 农耕时代的农业课件 岳麓版必修2 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东省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1单元 第2课 农耕时代的农业课件 岳麓版必修2 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东省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1单元 第2课 农耕时代的农业课件 岳麓版必修2 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东省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1单元 第2课 农耕时代的农业课件 岳麓版必修2 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1单元 第2课 农耕时代的农业课件 岳麓版必修2 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1单元 第2课 农耕时代的农业课件 岳麓版必修2 新课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标要求课标要求课标理解课标理解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发展为春秋战国以后的铁器牛耕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结果。了解古代农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种养结合。一、农业的起源一、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产生于妇女采集。2黄河和长江流域先成规模。3最早培植(北)粟和(南)稻。4种植业为主、家禽饲养业为辅。二、农业的发展二、农业的发展1工具的进步。(1)春秋战国出现铁器和牛耕。(2)汉代犁壁、牛耕得到推广。(3)唐代曲辕犁出现。(4)三国出现翻车、唐代出现筒车。2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大

2、禹治水的传说。(2)战国时李冰父子主持修都江堰。(3)汉代修漕渠、白渠,治理黄河。(4)西域修坎儿井。3耕作技术的进步。(1)商周时期耒耜集体耕作。(2)春秋出现自耕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拥有少量土地;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农民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4区域经济。(1)汉代四大经济区:山东:崤山以东长江以北,农业区,经济重心;山西:崤山以西长江上游,农业区,经济重心;龙门碣石以北: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江南:开发较迟农业区。(2)特点:多样性、不平衡性。四、经济重心南移四、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1)中原人口的南迁。(劳动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3)

3、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4)南方自然条件优越。2过程:(1)东晋、南朝时期:稻麦兼种、水陆互补;出现了像建康这样百万人口的大城市。(2)中唐以后:南方逐渐超过北方。(3)南宋:经济重心完全南移。3影响:文化重心南移。五、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五、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男耕女织,耕织结合。2铁犁牛耕,精耕细作。3种养结合,自给自足。例1(2010年浙江文综)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B【剖析】材料中的“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卖新丝”

4、、“粜新谷”,反映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新丝”是手工业品,“新谷”是农产品,反映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材料没有提及土地问题,故B项符合题意。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下图为清朝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的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 )A宋朝时中国开始出现铁犁牛耕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D水田耕作标志经济重心在南方B【剖析】看时间,从宋至清,生产方式都没有变化,这种比较说明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进展。经济重心在北方时南方也是水田耕作,水田耕作方式不能成为经济重心标志。 例2(2010年海南单科)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

5、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C【剖析】“末”指工商业,材料中“南方多末作”可以得出答案C。(2009年山东卷)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农业经济衰退 农业结构发生变化商品经济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 BC DB【剖析】从材料中的“地多烟草、木棉”和“五谷之利不及其半”可知正确,从材料中的“转卖四方”可知正确,和材料中没有反映。例3 (2010年浙江宁波高三模拟)

6、阅读下列材料:材材料料一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材材料料二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太湖地区农业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并将两者联系起来,说明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2)依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

7、学知识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剖析】本题设两问,第(1)问根据东汉“二牛抬杠”(耦犁)到唐代曲辕犁回答农业的发展概况,可以联想到犁耕区域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第(2)问需要紧贴材料,根据阅读、理解说明耕作变化的表现和原因。“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一问需要思路开阔,属于稍难题。【参考答案】(1)农耕技术逐步普及;耕作技术不断进步,犁的改进更适合地区土质特点和耕作的需要。(2)表现: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人力取代畜力。原因:因为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使用牛耕成本高。影响:耕作技术上出现倒退,农业难有突破;农业占用大量劳动力,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 B三国C唐朝 D宋朝C【剖析】“水激轮转”和“绝胜人力”,说明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是利用水力而非人力。而最早的水力提水灌溉的工具是筒车。筒车发明于唐朝。答案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