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质量监测生物(原卷版)

刚**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800.06KB
约8页
文档ID:590014483
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质量监测生物(原卷版)_第1页
1/8

贵阳市2023年普通高中高三年级质量监测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为闭卷笔试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填图框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钢笔、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结构复杂精密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和磷脂分子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B. 化学信号分子必须经过血液的运输才能传递给靶细胞C. 细胞质中的RNA都是在细胞核中合成并通过核孔运输D. 中心体、核糖体、线粒体参与动物细胞的细胞增殖过程2. 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某同学制作的装片效果非常好,他将其中的某个视野放大拍照,发给5位同学观察细胞并计数,结果如下表(单位:个)关于表中记录结果的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学生分裂间期分裂期总计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甲5632622乙5633522丙5632622丁7632523戊7732625A. 丙、丁计数的差异是由于某些细胞所处的时期易混淆B. 五位同学记录的中期细胞数一致的原因是中期易区分C. 根据该视野统计数据可推测细胞周期各时期时间长短D. 戊统计的细胞数量多可能是与其他同学计数规则不同3. 某研究小组将未萌发的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恒温箱中培养4天,之后取等量的萌发种子(萌芽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分别制成提取液甲和提取液乙,进行如下相关实验。

步骤一:取三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编号为1、2、3;步骤二:分别向三支试管依次加入1ml的提取液甲、提取液乙和蒸馏水,适宜温度水浴保温5min;步骤三: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2ml斐林试剂,65℃水浴保温2min,并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实验结果:试管1出现浅砖红色,试管2出现砖红色;试管3未出现砖红色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步骤三的水浴加热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提取液中酶活性B. 据实验结果可推测可溶性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和蔗糖C. 实验中设置试管3的目的是排除酶活性对实验的影响D. 试管1、2结果不同与提取液中α-淀粉酶的数量有关4. 研究人员将32P标记的磷酸注入活的离体肝细胞,1~2 min后迅速提取得到细胞内的ATP结果发现ATP的末端磷酸基团被32P标记,并测得ATP与注入的32p标记磷酸的放射性强度几乎一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32p标记的ATP水解产生的腺苷没有放射性B. 32p标记的ATP水解产生的磷酸没有放射性C. 32p在ATP的3个磷酸基团中出现概率相等D 该实验表明细胞内全部ADP都转化成ATP5. 科学家对我国北方地区距今3.3万年~3400年的25个古东亚人的基因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突变基因E最早出现在距今1.9万年前,这是距今最近的极寒时期末期,其后北半球雪逐渐退去,气温升高,该突变基因使古东亚人具有更多的汗腺等体征。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突变基因E使个体更能适应温暖的环境B. 环境改变导致古东亚人发生E基因突变C. 古东亚人的化石可为进化提供直接证据D. 古东亚人继续进化E基因频率可能升高6. 在一个蜂群中,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而发育成蜂王,而大多数幼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将发育成工蜂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如图所示)敲除DNMT3基因后,取食花粉和花蜜的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蜂群中蜜蜂幼虫是否发育成蜂王可能与体内重要基因甲基化有关B. DNA甲基化后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等对DNA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C. 发生甲基化DNA片段中存储的遗传信息改变,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D. 如图所示,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G)配对7. 二倍体栽培种芜菁、黑芥和花椰菜通过相互杂交和染色体自然加倍可形成四倍体栽培种,关系如下图(图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染色体组,数字代表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骤然降温能够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引起染色体数自然加倍B. 若油菜与黑芥进行杂交,产生的子代体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C. 芜菁和黑芥杂交培育芥菜的过程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 杂种二植株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联会导致高度不育的8. 紫罗兰单瓣花和重瓣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决定。

育种工作者利用野外发现的一株单瓣紫罗兰进行遗传实验:将其自花传粉,F₁单瓣花:重瓣花=1:1,发现F₁重瓣紫罗兰均不育;将F₁单瓣紫罗兰再自交,F₂单瓣花:重瓣花=1:1,F₂重瓣紫罗兰又均不育据此作出的推测,合理的是( )A. 含B基因的雄或雌配子不育B. 紫罗兰单瓣基因纯合致死C. 缺少B基因的配子致死D. 重瓣对单瓣为显性性状9. 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主要由血循环经脑内毛细血管细胞滤过而生成正常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压力,对维持颅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细菌性脑膜炎会导致脑脊液中的淋巴细胞数目上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脑脊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少于血浆蛋白质的含量B. 脑脊液是脑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细胞提供营养C. 脑脊液生成过多或回流受阻会导致颅内压降低D. 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数目上升体现免疫调节发挥作用10. 白细胞介素-10(IL-10)是免疫调节的必需因子,由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分泌,TAM表面可表达PD-L1IL-10可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研究发现,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

肿瘤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基于此,科学家使用PD-1或PD-L1抗体来阻断这一信号通路,从而使T细胞能有效对付癌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树突状细胞可促进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B. TAM导致肿瘤细胞更容易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C. IL-10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可增强肿瘤的发生和恶性发展D. TAM表达的相关配体可能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11. 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枪乌贼神经细胞膜内K+浓度约为400mmol/L,细胞外液约为20mmol/L,膜静息电位绝对值与膜内外K+浓度差呈正相关研究人员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分别完成下列两个实验:①适当改变神经细胞培养液的K+浓度,检测静息电位等相关指标;②将放射性同位素42K+注入静息状态神经细胞内,检测培养液中放射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培养液中测量到放射性,可判断42K+的转运方式属于主动运输B. 当K+浓度小于20mmol/L时,K+外流减少,静息电位绝对值增高C. 当K+浓度大于20 mmol/L时,膜内外K+浓度差降低,K+外流减少D. 改变培养液K+浓度会影响Na+的跨膜运输,使动作电位发生改变12. 北京郊区的窦店村在被作为农业现代化的试点后,实施了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作物秸秆用来生产食用菌和饲料;饲料喂养畜禽;人、畜粪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液用于水产养殖业;沼渣为有机农产品——“无公害蔬菜”施肥和喂养畜禽,从而达到了物质利用的良性循环,缓解了农村“三料”(饲料、燃料、肥料)的缺乏问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物质在秸秆→畜禽→人之间进行的循环过程即为物质循环B. 参与沼气工程物质循环的生物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 沼气生态工程中的人和畜禽,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 沼渣作肥料培育微生物实现土壤氮、磷等元素的循环利用13. 位于厦门岛西部的贫笃湖,曾因各种污水未经处理而排放到湖里,导致水质恶化,鱼虾几乎绝迹,生态被严重破坏经当地政府部门长期的治理,贫笃湖湖水清澈,鱼游虾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治理中有效选择湖中的植物种类并合理布设,遵循了自生原理B. 与治理前相比,该湖治理后物种丰富度增大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 在贫笃湖周围建立缓冲带,可减少人类对该地次生演替的干扰D. 治理后鱼虾产量增加,与蔬菜相比,食用鱼虾可减少生态足迹14. 某生物兴趣小组将固体培养基上分离出来的野生酵母菌接种到盛有等量同种液体培养基的两个相同锥形瓶中,并分别放在转速为210r/min、250r/min的摇床上培养,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图中曲线Ⅱ代表转速210r/min时酵母菌种群密度B. 图中a点的种群增长速率小于b点的种群增长速率C. 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与培养过程中氧气供应量有关D. 曲线的动态变化受培养酵母菌的营养和空间等影响15. 科学家将天竺葵(二倍体)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二倍体)的原生质体诱导融合,培育出的驱蚊香草能散发出特殊气味,从而达到驱蚊的效果。

下列关于驱蚊香草培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方法培育获得的驱蚊香草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不能产生可育配子B. 驱蚊香草植株培育过程中产生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C. 杂种细胞培育过程需添加一定量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来调节发育D. 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可用离心法、电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等.16. 目前,精子载体法逐渐成为最具诱惑力的制备转基因动物方法之一,该方法以精子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使精子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卵细胞受精下图表示利用该方法制备转基因鼠的基本流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外源基因整合到精子的染色体上,可保证外源基因稳定遗传B. 精子载体法与显微注射法相比,对受精卵中核的影响更小C. ①过程中的卵裂期,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总体积基本不变D. ②操作前需要对供体和受体进行免疫检查,以免发生免疫排斥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17. 叶绿体在细胞内位置和分布受到的动态调控称为叶绿体定位研究结果显示,化学处理破坏细胞内的微丝骨架后,叶绿体的定位出现异常在拟南芥的叶肉细胞中存在一种CHUPI的微丝结合蛋白为叶绿体正常定位所必需的,编码该蛋白的基因缺失突变后,叶绿体呈现定位异常。

据此推测,CHUPI可能是叶绿体与微丝骨架之间实现连接的重要蛋白,在以微丝骨架为依托的叶绿体定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用较强或较弱强度的光照射拟南芥叶片,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会呈现出不同的位置和朝向光照较弱时,叶绿体汇集到细胞顶面,如下图左;光照强度很高时,叶绿体会移动到细胞侧面,如下图右回答下列问题:(1)拟南芥叶肉细胞通常呈现绿色,与_______上分布着捕获光能的色素有关,这些色素可分为两类,含量最高的一类是_______2)光照由弱变强,叶绿体出现如上图所示的位置变化,在该变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物质和结构分别是________,这种位置变化的意义是________3)某同学采摘一些拟南芥的叶片,一段时间后发现有部分叶片已变黄他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叶片中某些色。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