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检修安全技术分解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8995453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章-检修安全技术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7章-检修安全技术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7章-检修安全技术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7章-检修安全技术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7章-检修安全技术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章-检修安全技术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检修安全技术分解(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检修安全技术第七章检修安全技术 确保检修动火安全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生产系统经过长期运行,由于管道等容器设备内硫化氢、氨等介质及大气腐蚀,经常引起泄漏甚至穿孔,需要进行定期检修或临时抢修。 由于煤气生产系统具有易燃易爆危险大和易中毒的特性,因而在检修特别是动火作业中更有发生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的可能和危险。案例一、检修的分类及安全检修的重要性一、检修的分类及安全检修的重要性装置和设备检修可分为计划检修和非计划检修。 计划检修是指企业根据设备管理、使用的经验以及设备状况,制定设备检修计划,对设备进行有组织、有准备、有安排的检修。 计划检修可分为大修、中修、小修。 非计划检修是指因突发性的故

2、障或事故而造成设备或装置临时性停车进行的检修。二、检修作业管理二、检修作业管理检修动火的施工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定要执行以下的管理措施。划定禁火区。划定禁火区。在该区范围内,未经许可严禁烟火。制定三级动火制度制定三级动火制度。对动火区内的动火分三级进行管理,并履行动火许可证的填写、申报、审核及验证手续。健全组织领导。 每个项目均应有工程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及看火人。工程负责人在征得安全负责人同意的情况下下达动火指令。设专人看火,以防发生意外。确保动火工具安全。 电焊、气焊(割)要持证操作,勿将地线搭接在易燃物工艺管上。加强联系。明火作业前一定要与相关岗位联系好、密切配合,防止发生事故。准备好消

3、防器材。充分准备好包括水管、蒸汽管、砂子(或石棉被)、灭火器以及消防车等五道消防灭火防线。施工收尾。动火完毕,施工部位要及时降温,清除残余火种,还要验收、检漏,确保工程质量。返回主目录 返回主目录三、停车检修前的安全处理三、停车检修前的安全处理 为了给检修特别是动火安全创造条件,制订为了给检修特别是动火安全创造条件,制订周密的检修方案特别是安全准备措施,并付诸实周密的检修方案特别是安全准备措施,并付诸实施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是检修动火前的一些准备施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是检修动火前的一些准备措施。措施。(1)隔绝措施 包括有效地切断煤气、氨气等来源,采用插盲板、关眼镜阀或关闸阀加水封的方法进行可靠隔

4、离,要注意单靠一般闸阀隔断气源是不可靠的。 此外,一些与煤气管道相连的蒸汽阀要断开,不同种类煤气的窜漏也要防止。 检修由鼓风机负压系统保持负压的设备时,必须预先把通向鼓风机的管线堵上盲板;检修饱和器时,必须在进、出口煤气管道上堵盲板,堵好盲板之前,禁止使用器内母液。返回主目录 抽插盲板属危险作业,常见的事故有着爆炸及中毒。带煤气抽堵盲板不宜在雷雨天进行,并须遵守下列安全规定。划定危险区 危险区内严禁火种及高温热源,无关人员不得入内。一般带气抽堵盲板,危险区半径为40m,投光器应设在中心点10m以外。工作场所应备有必要的联系信号、煤气压力表及风向标志等。确认止火 要建立三道防线,即岗位操作工、单

5、位安全员及防护员三确认。 这一点十分重要,不然会发生回火爆炸事故。备齐防护措施 M为防煤气中毒,应佩带氧气呼吸器;应有防护员在近旁监护,并备好苏生器;作业前要认真鉴定、检查呼吸器;M一般应使用不发火的工具(如铜制工具及抹有黄油的钢制工具等),抽插焦炉煤气盲板时,盲板应涂以黄油或石灰浆,以免摩擦起火;M作业场所应备有联系信号、压力表及风向标志;M大型盲板作业时,应有消防车、医务人员及救护车在现场待命。确保盲板质量一是盲板的大小、厚度符合要求,边缘光滑不带毛刺,板面光滑无中度以上锈蚀。二是要确保不漏气,作业时要严守安全规章。返回主目录(2)放空措施 v 将所要检修的槽、罐、管道全部彻底放空排净。v

6、 为确保置换彻底,放散时间要充分,要创造设施内煤气的流动条件(如插米字盲板),增大煤气与空气的接触面(如打开入孔和手孔)。v 需要指出的是,焦炉煤气在冷态下也会产生抽力,而一般密度与空气差不多的冷煤气(如高炉煤气)是不会产生抽力的。v 还要注意防止自然放散后期混合煤气及焦炉煤气设施硫化物自燃的问题。返回主目录 为确保置换动火成功,有条件的还可以向设施内充填惰性气体,以降低含氧量。 此外,煤气管内会有易燃沉积物,开口后可向内注入泡沫,这样既可阻燃,又可防止封口内留火种。返回主目录第二节 煤气置换措施 在插堵盲板切断各种可燃物来源并放空后,对各容器设备通入蒸汽、氮气或烟气进行置换和清扫。停煤气时,

7、蒸汽置换煤气,之后空气置换蒸汽;送煤气时,蒸汽置换空气,之后煤气置换蒸汽 。返回主目录v 对测定的要求是:取样时间应在进入之前半小对测定的要求是:取样时间应在进入之前半小时以内,每时以内,每2小时测定一次;小时测定一次;v工作中断后,快复工作之前半小时应重新测定;工作中断后,快复工作之前半小时应重新测定;v取样应有代表性,防止死角,密度小于空气的取样应有代表性,防止死角,密度小于空气的在中、上部各取一个样在中、上部各取一个样;v密度大于空气的在中、下部各取一个样。密度大于空气的在中、下部各取一个样。返回主目录易燃易爆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合格标准易燃易爆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合格标准(体积

8、百分浓度):爆炸下限大于(体积百分浓度):爆炸下限大于4%的易燃易爆的易燃易爆气体,含量小于气体,含量小于0.5%;爆炸下限小于或等于爆炸下限小于或等于4%者,其含量小于者,其含量小于0.2%。返回主目录(4 4)注水措施)注水措施 由于可燃物与空气混合是动火作业最危险的因由于可燃物与空气混合是动火作业最危险的因素,凡要动火并可灌水的设备容器都可采取注满水素,凡要动火并可灌水的设备容器都可采取注满水的办法。为动火安全提供了可靠条件。的办法。为动火安全提供了可靠条件。不仅杜绝可燃物与空气混合的条件;不仅杜绝可燃物与空气混合的条件;而且将油渣封在水底;而且将油渣封在水底;还起着直接冷却降温的作用。

9、还起着直接冷却降温的作用。返回主目录(5 5)可燃物清除措施)可燃物清除措施 检修动火周围有油垢,油渣等可燃物应尽量清检修动火周围有油垢,油渣等可燃物应尽量清除;除;没有条件清除的铺上砂子覆盖;没有条件清除的铺上砂子覆盖;槽罐底部清出的油渣要及时运出,以减少着火的槽罐底部清出的油渣要及时运出,以减少着火的危险性。危险性。返回主目录(6)降温措施 检修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物料自燃点的密闭设备,不得在停止生产后立即打开大盖或入孔盖; 用蒸汽清扫可能积存有硫化物的塔器后,必须冷却到常温方可开启; 打开塔底入孔之前,必须关闭塔顶油汽管和放散管。返回主目录(7)停机措施转动设备的清扫、加油、检修和内部检查

10、,必须:q停止设备运转;q切断电源并挂上检修牌;返回主目录第三节 动火作业安全三、带压不置换动火 煤气设施的明火作业,可分为置换动火与带压不置换动火两种方法。 它们的共同点是采取措施消除产生爆炸的一个或两个因素。 其不同点在于置换动火是把煤气设施内的煤气置换干净,使煤气浓度远低于爆炸下限; 而带压不置换动火是使煤气设施内的煤气浓度远高于爆炸上限,并使之保持恒定正压。返回主目录显然,置换动火较为稳妥,但影响生产,而且消耗大量惰性介质;带压不置换动火可以不影响或少影响生产,但工艺条件要求较高。返回主目录 带压不置换动火安全主要是控制煤气的含氧量及相对稳定的正压。1.含氧量控制。 根据煤气浓度超过爆

11、炸上限便不会发生爆炸的原理,可以计算出发生爆炸的最低含氧量。但是,考虑到导致爆炸上限升高的种种因素,一般推荐带压不置换动火的安全含氧量为0.8。返回主目录2.压力控制。压力参数一是要求正压,二是要求不能太高以免妨碍动火,以1.01.5kPa为好。施工时要注意,补漏工程应先堵漏再补焊。无法堵漏的可站在上风侧,先点着火以形成稳定的燃烧系统防止中毒,再慢慢收口。还有个办法是在漏气部分加罩,上面有带阀的管子,以便将煤气从管子引出燃烧,这样,动火补焊罩内的火就很小;而且封口后关上管阀,即可完成补漏;焊接时要控制电流不宜太大,以防烧穿煤气设施。带气接管要尽量避免把管子打穿。第四节 进入煤气设施内作业的安全

12、这种作业危险性更大,需注意以下几点。可靠地切断气源。煤气设施内要经过彻底置换。进入设施之前必须经过取样测定合格。设施内测定合格的标准,建议一氧化碳含量为30mgm3或0.0024(体积比)。设专人在外监护,内外要经常联系,以便发生意外时及时抢救。备好呼吸器。照明应采用12V电压。第五节 煤气带压作业安全 一、煤气带压作业的准备工作一、煤气带压作业的准备工作二、带气抽堵盲板作业二、带气抽堵盲板作业三、带气开孔接管作业三、带气开孔接管作业 第六节第六节 煤气泄漏处置对策煤气泄漏处置对策一、煤气管道及设备泄漏处理一、煤气管道及设备泄漏处理1. 临时对策措施:临时对策措施: a.用锥型木楔堵漏,适用于

13、洞;用木楔和石棉绳堵漏,适用于破口; 注意:采用上述方法堵漏快速简便、有效,但不能长期使用,应及时补焊。 对腐蚀严重泄漏慎用,以防打木楔时孔洞扩大,加大泄漏面积。b.打卡子堵漏:制作紧贴管道的环型钢板覆盖管道裂口,内衬橡胶软垫,外面用带钢卡子固定或用环型钢板本身作卡子固定,该方法适用于管道裂缝、腐蚀较重的部位;c.用环氧树脂堵漏:先将泄漏制止后,再涂环氧树脂,缠玻璃布,依次涂、缠3层以上;d.使用铜制工具应急堵漏,严禁一切可能产生火花的活动,并配戴防毒面具。 二 、 煤 气 管 道 法 兰 间 泄 漏 采 取 对 策 : 先用铜制工具将法兰螺丝拧紧,如仍泄漏则加塞石棉绳止漏。三、煤气水封窜煤气

14、采取对策: 煤气水封发生往外窜煤气的原因有2种:一种是煤气水封亏水;第二种是由于煤气管道排液管在水封筒内腐蚀成洞。 发现水封窜煤气后,首先应向水封筒内加水,如果加水仍不能制止窜漏,则表明煤气管道排液管腐蚀,应立即关闭排液管阀门并堵盲板,然后卸下排液管,更换新管。 (4)煤气管道和设备泄漏煤气后立即堵漏有困难,又无备用设备时应派专人监护,严格控制其周围火源,备用蒸汽,防止着火,同时组织制订方案进行带压焊补。【发生煤气泄露并着火的处置对策发生煤气泄露并着火的处置对策】(1)逐渐关小阀门,降低煤气压力,减小火势。 这是灭火工作的前提条件。 如果不采取降压的手段,火难以扑灭,即使扑灭了,煤气仍在大量泄

15、漏,形成爆炸性气体,遇烧红的设备或未熄灭的火花,也可能引起爆炸。 但阀门也不能突然关闭,以防回火爆炸,同时压力不得降至100以下。(2)向管道或设备内通入大量水蒸气或氮气,降低煤气浓度,水蒸气浓度达到35%以上时火自灭。 灭火用的蒸汽(或氮气),阀门应有专人看守。 灭火后不要立即停蒸汽或氮气,以防设备内硫化亚铁()自燃引起爆炸。 通入蒸汽(或氮气)灭火是煤气管道或设备灭火的最有效的办法。 (3)用黄泥堵灭,用湿麻袋、石棉布等物品覆盖。(4)用灭火器扑灭。(5)高大、高空设备着火可用消防车登高灭火。(6)煤气管道或设备着火禁止用水扑救,因水温度低,着火设备温度高,用水扑救会使设备急剧降温而发生炸

16、裂,造成事故扩大。 注意:用(3)(4)两法灭火快速、简便,但只适宜于扑救较小的初始火灾,较大起火事故用此方法有可能将人烧伤。第四节 进入煤气设施内作业的安全这种作业危险性更大,需注意以下几点。可靠地切断气源。煤气设施内要经过彻底置换。进入设施之前必须经过取样测定合格。设施内测定合格的标准,建议一氧化碳含量为30mgm3或0.0024(体积比)。设专人在外监护,内外要经常联系,以便发生意外时及时抢救。备好呼吸器。照明应采用12V电压。【检修事故案例1】 2001年9月10日早8时,某厂煤气站负责人安排检修二班补焊电捕焦油器出口管上的几处煤气泄漏点,并安排当班值班长注意煤气压力,不得负压。9时左

17、右,检修班长和两名组员开始工作,班长(焊工)施焊,两名组员在旁边监护,他们先补焊了电捕焦油器出口管上的两个泄漏点。9时45分左右,当焊工继续补焊电捕焦油器出口管道上的第3个泄漏点(直径为2-3 mm)时,突然发生剧烈爆炸。原因分析:(1)隔离水封密封不严,导致由电捕焦油器内进入煤气,并形成爆炸性气体,是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2)工段领导违章指挥,在煤气设备状况不明确的情况下就安排动火检修,这是导致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3)负责施工的有关人员违章操作,动火作业不办理动火票,在设备状况不明的情况下盲目动火,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重要原因。教训:(1)严格执行,加大检查和考核力度,对于不办理许可证就动火的

18、行为视为严重违章,一经发现,严肃处理。(2)制定,由有关部门批准后执行。(3)凡在煤气设备和管道内或外壳表面动火,必须确认煤气设备和管道内介质处于何种状态,是合格煤气,是空气或蒸汽,还是混合爆炸性气体,在不确认的情况下严禁动火。(4)严禁单靠隔离水封切断煤气,必须在其进出口严禁单靠隔离水封切断煤气,必须在其进出口管处堵好盲板,用蒸汽吹扫合格后,打开人孔,保管处堵好盲板,用蒸汽吹扫合格后,打开人孔,保持通风状态,方可检修。持通风状态,方可检修。(5)修改修改的内容,将本防范的内容,将本防范措施第措施第3、4两条的内容加入。两条的内容加入。(6)改造隔离水封结构,将原单管中隔型改为双竖改造隔离水封结构,将原单管中隔型改为双竖管型,可避免因中间隔板腐蚀而导致煤气封闭不严管型,可避免因中间隔板腐蚀而导致煤气封闭不严的情况出现,增加隔离水封切断煤气的可靠性。的情况出现,增加隔离水封切断煤气的可靠性。【检修事故案例检修事故案例2 2】20032003年年4月月24日,某焦化公司在日,某焦化公司在冼苯塔内进行装填填料时,由于安全措施没有落实冼苯塔内进行装填填料时,由于安全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发生了一起煤气爆炸事故,造成到位,发生了一起煤气爆炸事故,造成2人死亡、人死亡、2人受伤的严重后果。人受伤的严重后果。【检修事故案例检修事故案例3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