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0标准宣贯讲义1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89903274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194 大小:50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000标准宣贯讲义1_第1页
第1页 / 共194页
18000标准宣贯讲义1_第2页
第2页 / 共194页
18000标准宣贯讲义1_第3页
第3页 / 共194页
18000标准宣贯讲义1_第4页
第4页 / 共194页
18000标准宣贯讲义1_第5页
第5页 / 共1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8000标准宣贯讲义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000标准宣贯讲义1(1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宣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宣贯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湖南办事处肖建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高级审核员培训内容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三、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系 要求要求标准的理解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基本过程培训目的v 增增 强强 安安 防防 意意 识识v 规规 范范 工工 作作 行行 为为v 理理 解解 标标 准准 要要 求求v 确确 保保 健健 康康 安安 全全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产生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产生的背景的背景1职业健康安全问题日趋增多职业健康安全

2、问题日趋增多v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统计,每年发生中毒等事故0.5亿次,直接经济损失占各国经济总值的5%。v重、特大安全事故屡禁不止,频频发生给人民人身安全和无数家庭造成重大伤害和财产损失;(2007年凤凰桥事故、2009年株洲红旗桥事故、2010年温州动车事故、2011年株洲和长沙塔吊倒塔事故、交通事故、煤矿安全事故等等)v事故隐患大量存在,且未得到有效整改,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据统计,在安全事故中,交通占50%多,生产占20%(火灾、电路等),煤矿占8%,其它占12%。v职业危害状况令人担忧,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噪声等危害职工2500万人以上

3、。(结核病、尘肺病、电脑辐射等)。每年约70万人患各种职业病(报告约2万人)。v职业健康安全意识淡薄。(车工戴手套操作、有毒作业不戴口罩、拒戴耳塞等)据统计:我国工矿企业事故死亡率为发达国家的2倍,煤炭百万吨死忘率为印度的10倍,美国的100倍。我国每年因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近1000亿。2 GB/T280012 GB/T28001标准由来标准由来v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式。vOHSAS源于英国。v1999年,英国标准协会(BCI)、挪威船级社(DNV)等13个组织 提 出 了 职 业 安

4、全 卫 生 评 价 系 列 ( OHSAS) 标 准 , 即 OHSAS18001:1999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18002指南,成为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认证标准。欧共体作为欧盟标准。v现已修订,为OHSAS18001:2007。v2001年,国际劳工组织(ILO)也发布了ILO-OHS: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OHSAS18001基本包括了其要求。v但国际劳工组织ILO,70%不同意将上述标准作为国际标准,一直未通过。v因9000的实施效果、14000的巨大反响,ISO和ILO非常关注标准的应用。v其产生原因主要: 一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生产的发展,

5、职业健康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事故频发,损失赔偿骤增,劳资关系紧张,企业效益受损; 二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 WIO的最基本原则:“公平竞争”,其中包含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早在关贸总协定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协议中提出:“各国不应由于法律法规和标准差异而造成非关税贸易壁垒和不公平贸易,应尽量采用国际标准。 但美欧等发达国家认为,随着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经济活动越来越多,而其在劳动条件改善方面投入较少,使发达国家在成本、价格、贸易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他们开始采取行动,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和采取限制行为,把涉及人权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问题作为谈判的先决条件。国际:国际标准化

6、组织(ISO)及国际劳工组织(ILO)一直在研究和讨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化问题,许多国家也相应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小组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并在本国或所在地区发展这一标准,以适应全球日益增加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需求。1996年:v英国率先颁发BS88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1999年:v英国标准协会、挪威船级社等13个国家的组织提出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标准,包括OHSAS18001:199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OHSAS18002:199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指南。我国:为了提高生产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 贸 易 发 展 , 符 合 WTO的 规 则 , 参 考

7、OHSAS18001,制定标准。v2001年:发布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v2002年:发布GB/T28002-200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v最近已改版为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和GB/T28002-200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2011/12/30发布,2012/2/1实施。v上述两标准均等同采用2007版OHSAS18001和18002。3我国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宪法-全国人大法律-全国人大法规-国务院、地方人大条例、办法、规定、实施细则、决定等规章-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安全标准-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国际公约-人国人大

8、或国务院批准缔结国际劳工公约安全生产基本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职业病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发展过程v初级阶段:1950195750年,颁布“共同纲领”,提出工矿检查制度;54年,颁布宪法,就规定“改善劳动条件,保护职工健康”;56年,颁布三大规程: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v调整阶段:1958196663年,颁布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提出“五项制度五项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生产定期检查制度、伤亡事故调查和处理制度。同年,发布防止矽尘危险工作管理办法。v破坏阶段:1967-19

9、78发展过程v恢复发展阶段:10791990颁布了大量安全卫生法规,如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v逐步完善阶段:1990以后91年,未成年人保护法;2007/6/194年,劳动法;2005年98年,消防法;2001年,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安全生产法。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劳动法:v劳动法1995/1/1实施v劳动合同法2008/1/1实施v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2008/9/18实施工会法v工会法1992/4/3实施2001/10/27修正安全生产法v安全生产法2002/11/1实施v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1/

10、13实施v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4/2/1实施工伤保险法v工伤保险条例2004/1/1实施,2011/1/1修改法律法规建筑法v建筑法1998/3/1v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1990/9/11v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验收办法事故法规v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7/2/1v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1991/5/1v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4/21v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6/1法律法规妇女儿童法规v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1992/10/01v未成年人保护法2007/6/1v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

11、988/9/1v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1995/1/1v禁止使用童工规定2002/12/1交通运输法规v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实施,2008/5/1修改,2011/4/22修正v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2004/5/1法律法规特种设备法规v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3/6/1,2009/5/1修改实施v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1982/7/1v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1/1/1v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程1996/7/1v气瓶安全监察规定2001/7/1v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1991/10/1v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桥式起重机2008/2/1人员法规v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

12、定2010/7/1(替代原办法1999)-安监v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306-85)2005/3/7v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2005/7/1-质监v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2008/6/1-建设法律法规危险化学品法规v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3/3/15发布,2011/2/16修订,2011年12月1日实施v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92/9/28v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2002/11/15v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2002/11/15v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规定1997/1/1v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v危险货物名录GB12

13、268-90v危险化学品名录(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版)v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v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1/6/21法律法规消防法规v消防法1998实施,2009/5/1修订v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2002/5/1v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1990/8/1v建筑灭火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1/8/1v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19951996/2/1电力法规v电力法1996/4/1v电力监管条例2005/5/1法律法规职业病及劳动防护法规v职业病防治法2002/5/1实施,2011/12/31修正实施v职业病范

14、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1957实施1987/11/5修订实施v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2005/911v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v工作场所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限值GBZ/T210.1-2008v工作场所粉尘-职业接触限值GBZ/T210.22008v工业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T210.3-2008v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2002/5/1v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2002/5/1v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2002/5/1v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2009/9/1v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v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2009/11/1基本法

15、律v宪法是根本大法。第42条,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第43条,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规定工作时间和休息制度;第45条,保护妇女权益。基本法律v安全生产法2002/11/1共7章97条第一章总则1-15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16-43第三章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44-52第四章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53-67第五章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68-76第六章法律责任77-95第七章附则96-97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300人以上: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业安全管理人员;人以上: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业安全管理

16、人员;300人以下,配人以下,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是第一责任人。基本法律v劳动法1995/1/1共13章107条第一章总则 第八章职业培训第二章促进就业第九章社会保险和福利第三章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第十章劳动争议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第十一章监督检查第五章工资 第十二章法律责任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第十三章附则第七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v关注劳动者的利益。劳动安全卫生专门一章。规定了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基本要求。特种作业人员:专业培训

17、,持证上岗。“三同时”的要求。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8小时/天;44小时/周;可延长,每天1-3小时,每月36小时)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等。基本法律v劳动合同法2008/1/1共8章98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第五章特别规定第一节集体合同第二节劳务派遣第三节非全日制用工第六章监督检查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2008/9/18共6章38条工伤保险条例2004/1/1,2011/1/1修改,共8章64条基本法律v职业病防治法2002/5/1,2011/12/31修改,共7章90条第一章总则1-13第二章前期预防14-1

18、8第三章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19-43第四章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44-62第五章监督检查63-69第六章法律责任70-86第七章附则87-90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疾病。基本法律职业病目录由卫生、安全、劳动保障部门制定。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创造符合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保护措施,提供个人防护用品。此次修订增加

19、: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职业病防治所需的资金投入,不得挤占、挪用,并对因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建立防治责任制,增加: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作业场所:达标、防护设施/措施、有害与无害分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法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工作。基本法律v消防法1998实施,2009/5/1修订共7章第一章总则1-7第二章火灾预防8-34第三章消防组织35-42第四章灭火救援43-51第五章监督检查52-57第六章法律责任58-72第七章附则73-74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车间、仓库内,不得建员工宿舍(员工宿舍与生产单位安全距离员工宿舍与生产单位安全距离2

20、00米;与油库米;与油库500米;乙炔和氧气瓶米;乙炔和氧气瓶15米,与明火至少米,与明火至少5米米)重点单位:每日防火检查;防火档案,重点部位,标志;安全培训;应急预案,定期演习。配备消防设施,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烟排烟系统以及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安全疏散设施、灭火器等。基本法律v消防法第十六条第十六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二)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三)对建筑消防

21、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四)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五)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六)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基本法规v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3/3/15发布,2011/12/1修订后实施。共8章102条第一章总则1-10第二章生产、储存安全11-27第三章使用安全28-32第四章经营安全33-42第五章运输安全43-65第六章危险化学品登记与事故应急救援66-74第七章法律责任7

22、5-96第八章附则97-102对照危险货物名录,识别有哪些危化品;建立危险品清单;收集、整理MSDS表;专库存放;建立应急预案;配备应急器材;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生产/经营/运输企业资质许可;供方评价更严格。v基本法规v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3/6/1,2009/5/1修改,共8章,103条第一章总则1-9第二章特种设备的生产10-22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须资质许可第三章特种设备的使用23-40登记、验收;操作规程;保养和维护;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每月检查;电梯每15日。第四章检验检测41-49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定期检验第五章监督检查50-60第六章事故预防和调查处理61-71制定

23、应急预案第七章法律责任72-98第八章附则99-103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具体定义在附则中。主要内容v事故预防的法规要求人员设施、设备和物品工作环境管理要求v职业健康安全法律要求v事故处理的法规要求人员安全教育、职业资格v劳动法:用人单位必须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v安全生产法: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接触危险物品、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

24、管理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任职(分三类);特种作业人员持资格证上岗。(三级安全教育)。v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进行定期培训。安全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思想教育、技术知识教育和典型事故教育。人员安全教育、职业资格v相关法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2010/7/1(3年复审)安监GB5306-85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2005/3/7(2年复审)劳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2005/7/1-质监(4年)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2008/6/1-建设特种作业人员:安监部门建筑行业:建设部门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质监部门职业资格:劳动部门特

25、殊岗位操作人员:企业自己人员安全教育、职业资格v教育的层次:可分层实施教育:高层、中层、班组长、安全员、员工v教育的形式:三级教育:厂级、车间级、班组级公司级、项目部级、施工队级注意:内部职业调整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必须进行车间级或班组级的安全教育v特种作业人员教育:脱产或半脱产培训,考试取证,每年至少一次。v经营性教育:意识、管理要求等。人员安全教育、职业资格v特种作业分为11类(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1电工作业;2锅炉司炉;3压力容器操作;4起重机械作业;5爆破作业;6金属焊接(气割)作业;7煤矿井下瓦斯检验;8机动车辆驾驶;9机动船舶驾驶、轮机操作;10建筑登高架设

26、作业;11符合本标准基本定义的其他作业,如架子工、高处吊篮安装。人员防护用品和健康监护v劳动法: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规定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v安全生产法:用人单位必须提供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规定配戴、使用。v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应采取职业病防治措施;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应对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其它法规:2002年,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2005年,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2009年,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等。人员防护用品和健康监

27、护劳动防护用品按照防护部位分为9类:v安全帽类:防撞击、挤压;v呼吸护具类:预防尘肺和职业病,按用途分:防尘、防毒、供氧按原理分:过滤式、隔绝式v眼睛防护具:保护眼睛、面部,包括焊接用、炉窑用、防冲击、微波、激光、X射线、化学、防尘等眼护具。v听力护具:保护听力,长期90dB或短路时115dB以上作业时,有耳塞、耳罩和帽盔。人员防护用品和健康监护劳动防护用品按照防护部位分为9类:v防护鞋:保护足部,有防砸、绝缘、防静电、耐酸碱、耐油、防滑鞋等。v防护手套:保护手部,有耐酸碱、绝缘、电焊、防X射线、石棉手套等。v防护服:防止物理、化学因素的伤害,有特殊和一般的。v防坠落护具:防止高空坠落,有安全

28、带、安全绳、安全网。v护肤用品:保护外露皮肤,有护肤用品、洗涤用品等。人员防护用品和健康监护防护用品有关要求:v用品的选择,应考虑其防护功能、作业环境、劳动强度以及有害因素的存在形式、性质、浓度等。v用品必须保证质量,穿戴舒适方便,不影响工作。v特殊防护用品应定期检查,不合格或失效时不得使用,如安全网。v生产防护用品企业,应取得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目录:焊接面具、防护眼镜、安全帽、防尘口罩等)v购买防护用品时,应评审生产厂家资质,查验合格标识。v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11651-2008v劳动保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每个行业不一样。人员防护用品和健康监护对从事接触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作业监护:

29、v单位应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v应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v检查周期:1-2年;离岗前90天内的可视为离岗检查。v离岗时,复印档案盖章。3年内发生,视前一单位。v应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人员童工、女工和未成年人v劳动法:禁止用人单位召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童工: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v劳动法:对女职工的特殊保护,如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四级体力强度劳动、脚手架搭设和拆除、高处架线等;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特殊时期从事高空作业(2米以上

30、)、低温、冷水作业(12以下);孕期、哺乳、生育分娩期的禁忌作业等。v劳动法:对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四级体力强度劳动、5米以上高空作业、爆破等。未成年工: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童工:未满16周岁人员童工、女工和未成年人其它法律法规:v88年,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v90年,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v91年,未成年人保护法;v91年,禁止使用童工规定;v92年,妇女权益保障法。人员工作时间和休假v劳动法: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44小时。设施、设备和物品设施v劳动法: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改、扩建工程,“三同时”:同时设计、

31、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v安全生产法:“三同时”,安全设施投资应纳入建设项目概算。v职业病防治法:“三同时”,纳入概算,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其它: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对设施提出了具体要求。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对消防设施提出了具体要求。设施、设备和物品设施包括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事故的一切技术措施,主要有三:v安全技术方面的设施:如设备传动部分防护装置、防止飞溅的装置、防爆炸的信号装置、设备联动或速停装置、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高空作业安全网、信号装置、防火间距、消防设施等。v职业卫生方面的设施通风换气装置、采光和照明装置、除尘设备、

32、防毒设施、隔热隔声装置等。v生产辅助设计淋浴设备、冲洗设施、倒班休息室、饮水设施、消毒室等。设施、设备和物品设备v安全生产法: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改造和报废,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并做好维护、保养;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由有资质的专业单位生产,并定期检测。v职业病防治法: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防护用品,应经常维护、检修,定期检定。有可能产生职业病的设备,应提供说明书,并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v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对设备提出了具体要求。设施、设备和物品设备v2003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修订v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

33、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v压力管道:0.1MP以上,25mm以上的输送气体、液体的管道。v起重机械:0.5吨以上升降机,,1吨以上或2米以上提升高度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v生产许可的要求。v型式检验、监督检验、定期检验等要求。v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查。v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经培训、考核、取证。设施、设备和物品物品v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处置废弃危险物品的,应按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建筑物内,保持安全距离;应有紧急疏散通道、警示标识、保持畅通。v职业病防治法

34、:危险化学品应有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警示标识等。v消防法: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建立制度,落实责任,宣传教育,检查,消除隐患;配置设施和器材,标志,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应急预案,消防演练;仓库管理,符合有关消防安全规定。设施、设备和物品物品其它法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2002/5/1;仓库防火安全管理细则1990/4/10;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件2002/1/26;2011/12/1修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仓库防火安全管理细则1990/4/20;工作场安全使用化学品的规定1997/1/1常用化学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危险货物品名录GB

35、12268建筑灭配置设计规范GBJ140等设施、设备和物品物品危险化学品(危险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物品名录GB12268):是指爆炸品、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腐蚀品等。爆炸性:铵易燃性:(易燃气体)氢气、甲烷、乙烯、乙炔、乙烷、天燃气、CO等(易燃液体)甲醇、乙醇、汽油、苯、甲苯、柴油、乙醚等(易燃固体)硝/磷化物、木材、纸张、塑料、纤维、铝镁合物等有毒性:苯、氯、氨、甲醛、CO、SO2、HS、HF腐蚀性:硫酸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60种),包括CO、甲苯、环氧乙烯、乙炔、氟化氢、乙烯、苯乙烯等。设施、设备和物品物品v有毒物质包括:金

36、属:铅、汞、锰、砷刺激性:氯、氮氧化物、氨窒息性: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有机溶剂:苯、甲苯、二甲苯、汽油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三硝基甲苯、苯胺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苯乙烯农药:有机磷农药、氨苯甲酸酯类设施、设备和物品物品v国家危险废物名录:49类:有机溶剂废物、烃/水混合物、乳化液、新化学药品废物、有机树脂类废物、含汞/砷/镉/铬/铜/锌/铅等废物、废酸、废碱、石棉废物等。v废弃危险化学品:抛弃、丢弃、淘汰、过期、失效等危险化学品。v电子类危险废物:含铅酸电池、镉镍电池、汞开关、多氯联苯电容器、主机、显示器等。v专门的管理要求:组织、人员培训、贮存场所、警示标识、应急措施、应急器材配备。如气

37、瓶:旋紧瓶帽、乙炔不得横卧滚动、阴凉处、不得有热源/烟火、直立整齐存放、固定好、不任意混放设施、设备和物品物品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v成分、含量、危险性类别、危害途径、环境危害、健康影响v理化特性:外观、性状、闪点、燃点、沸点、临界温度/压力v操作、使用、贮存注意事项v防护要求:呼吸、眼、手、身体v急救措施:皮肤、眼、吸入、食入:v应急措施、消防措施等。特殊化学危险品,如爆炸和剧毒物品,实行“五双”管理:双人保管、双人发料、双人领料、双锁管理、双帐管理设施、设备和物品物品v卫生防护设施:通风、净化器、吸尘器、焊整体厂房环保装置等v个人防护物品:各类劳保用品。工作环境v安全生产法:现场警示

38、标识。v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应符合有关标准,定期监测,警示装置、应急设施等。v消防法:火灾、爆炸场所禁止使用明火;动火审批。v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对工作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v爆炸危险场所,有毒、有害场所,有特定的工作环境要求。工作环境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化学因素共339个指标,其中苯10(mg/m3)、甲苯100(mg/m3);粉尘47类,多数粉尘为8(mg/m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包括超高频辐射、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激光辐射、微波辐射、紫外辐射、高温、

39、噪声等接触限值。其中,稳态噪声85(dB);瞬时噪声根据次数120-140(dB)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v工作场所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限值GBZ/T210.1-2008v工作场所粉尘-职业接触限值GBZ/T210.22008v工业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T210.3-2008噪声8小时平均85(dB);半小时短时97(dB)气象(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照度100(LUS)v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2009/9/1第22条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管理要求v安全生产法、

40、职业病防治法: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职业卫生相关制度。v安全生产与职业病防治责任制:“五项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的定期检查、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v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制度:日常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前后的检查、不定期检查。事故处理的法规要求安全事故v劳动法:国家建立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v安全生产法: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应当建立应急救援体系。v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应当采取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v消防法:应当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消防演练。v工伤保险条例:2004年1月1日实施,201

41、1/1/1修改实施认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或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事故处理的法规要求安全事故伤亡事故分类v按伤害程度分类:轻伤:损失1105个工作日;重伤:损失1056000个工作日;死亡:损失6000个工作日。(根据平均退休年龄计算出)。v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轻伤事故:只有轻伤;重伤事故:有重伤没有死亡;一般死亡事故:死亡12人;重大伤亡事故:死亡39人;特大伤亡事故:死亡10人及以上。事故处理的法规要求安全事故伤亡事故分类:v按事故类别分类:GB/T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分为16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

42、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化学品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v按受伤性质分类: 常见的有:电伤、挫伤、割伤、擦伤、刺伤、扭伤、倒塌压埋伤、冲击伤、撕脱伤等。事故处理的法规要求安全事故v伤亡事故报告:逐级报告,重大伤亡报至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到县级以上劳动部门,24小时内上报。v伤亡事故调查v伤亡事故处理v伤亡事故统计“四不放过原则”: 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 事故责任者没有得到处理不放过 没有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不放过 责任者和有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处理的法规要求职业病事故v职业病种类,10类,115种:1尘肺:矽肺、煤工尘肺、焊接烟尘等13种;2

43、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等11种;3职业中毒:铅、汞及其化合物中毒等56种;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中暑、减压病等5种;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3种;6职业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8种;7职业性眼病:灼伤、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3种;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3种;9职业性肿瘤:苯所致白血病、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等8种;10其他职业病:金属烟热、职业性哮喘等5种。(颈椎病?)事故处理的法规要求职业病事故v职业病事故分类:一般事故:10人以下;重大事故:1050人,或死亡5人以下;特大事故: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v职业病报告v职

44、业病诊断与处理实施实施OHSAS的好处的好处v为组织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提供的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v有助于推动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贯彻执行;v使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由被动强制行为转变为主动自愿行为;v有助于消除贸易壁垒;v对组织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v将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品位和形象。本公司应重点关注?v防火v机械安全、起重安全v电气安全v机动车v压力容器v危化品v噪声v粉尘v有害气体v电磁辐射标准构成标准构成v我 国 GB/T28001-2011覆 盖 了 OHSAS 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所有技术内容,并参考了国际上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现有

45、文件的技术内容,综合了各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系列标准。v标准内容主要由五大功能块组成,即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和纠正措施、管理评审。这五大功能块既有自已的若干要素,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地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完成特定的功能。特点特点v系统性:由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融入了系统安全的思想,因些标准中强调了结构化、程序化、文件化的管理手段。v结构化是指组织结构方面,在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中,不仅要有从基层到组织最高管理层之间的运行系统,同时还要有一个监控系统,组织依靠这二个系统来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v程序化主要是指组织实行程序化的管理,通过程序化实现对管理过程全

46、面的系统控制;特点特点v文件化的管理强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通过方针、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和记录构成一个层次分明、相互关联的文件系统。v有效性:将安全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基础上,从系统上控制职业健康安全,确保其控制的有效性。v预防性:由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是OHSAS的核心,充分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危险源得到识别,危险风险得到分级控制,对预知的风险源得到事前控制,对潜在的事故制定应急程序,使损失最小化。特点特点v全过程控制:从决策到产品、服务的实现,从生产过程到辅助过程的全过程,都以系统分析的方法,系统工程的控制来解决系统的职

47、业健康安全问题。v持续改进:按标准的PDCA的动态管理运行模式,实现周而复始、螺旋上升地不断改进OHSAS,确保实现组织持续改进的目标。特点特点v遵守法律法规与自愿性并驾齐驱:遵守法律法规和标准等要求的态度,促使组织大力加强识别、获取法规,并将法规纳入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运行控制、监督检查,以确保满足法律法规要求,这也是组织的基本责任。自愿贯标和认证则是组织基本责任、社会责任自我要求更高的追求。特点v遵循PDCA循环模式方针危险源目标方案运行控制应急预案检查纠正预防持续改进 三、三、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要求标准的理解标准的理解前言前言v明

48、确了GB/T28001标准体系结构,包括要求和实施指南。v考虑了与19001、24001的兼容性(包括条款),便于三体系的整合。v考虑了与国际劳工组织(ILO)标准间的兼容性。v与2001版的主要变化:更加强调“健康”的重要性;对术语进行了较大修订,新增9个,修改13个;危险源不再涉及“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可接受风险”取“可容许风险”;“事故”和“事件”合并为“事件”;更加强调“变更”管理;增加“合规性评价”;在“参与和协商”“事件调查”方面提出新要求。v等同采用 OHSAS 18001:2007标准引言v越来越多组织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背景法律法规日趋严格、标准应用实践的成

49、果、相关方的关注、市场及经济政策的要求等;v标准作用:规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应具备的要素,帮助组织实现职业健康安全与经济目标。无意用于产生非关税贸易壁垒、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律义务。v应用范围:可用于任何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并与不同的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相适用。v运行模式: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八项原则同样适用)v标准本身的改进(4个方面);v与GB/T28002的区别:28001用于认证、注册、自我声明;28002提供基本帮助,供参考。v强调方针的承诺,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防止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持续改进,但未提出绝对的绩效要求。v体系的详细和复杂程度,取决于多方面的要求,如覆盖

50、范围、规模、产品、文化等等。1范围范围v目的:旨在使组织能够控制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改进其绩效。v说明: 未规定具体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准则,也未提供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设计规范。1 1范围范围适用范围:任何有下列4类愿望的组织:a)消除或尽可能降低员工和其他相关方所面临的风险;b)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OHSAS;c)确保能符合方针;d)证实其符合性; 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 利益相关方对其符合性的确认; 外部方对其自我声明的确认 寻求外部认证。1 1范围范围v说明1: 其应用程度取决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活动性质、运行的风险与复杂性等因素;v说明2: 本标准针对的是职业健康安全,而非员工健身

51、或健康计划、产品安全、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其它方面的健康和安全。2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引用文件:3个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8002-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注意: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3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共23个术语(原17个):新增9个(红色),修改13个(本色),未变1个(3.7)作为OHSAS的专用术语和定义,与我国劳动安全部门沿用的一些概念有差异,在通用领域也可能还会有其他的含义。23个

52、术语、三类: 基本概念8个:3.1可接受的风险、3.6危险源、3.7危险源辨识、 3.8健康损害、3.9事件、3.12职业健康安全、 3.21风险、3.22风险评价、 基本术语13个:3.3持续改进、 3.4纠正措施、 3.5文件、 3.10相关方、3.1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3.14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3.15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3.16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3.17组织、 3.18预防措施、 3.19程序、 3.20记录、 3.23工作场所、 审核术语2个:3.2审核、3.11不符合3术语和定义重点学习:v职业健康安全3.12v工作场所3.23v健康损害3.8v事件3.9v危险源3.6与

53、危险源辨识3.7v风险3.21、风险评价3.22、可接受风险3.1v不符合3.11v职业健康安全绩效3.15职业健康安全职业健康安全3.12 3.12 职业健康安全3.12影响或可能影响工作场所(3.23)内的员工或其他工作人员(包括临时工和承包方)、访问者或其他人员的健康安全的条件和因素注:组织应遵守关于工作场所附近或暴露于工作场所活动的人员的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职业健康安全职业健康安全3.13.12受影响的人员包括:工作场所内的:员工、临时工、承包方员工、访问人员、相关方人员等。场所包括:工作场所,如办公室、生产车间、仓库;附近场所,如周边;暴露的场所,如上下班路上、出差路上。是确

54、保受影响人员职业健康安全的条件和因素,是一种相对的状态。工作场所3.23v工作场所3.23在组织控制下实施与工作相关的活动的任何物理区域。注:在考虑工作场所的构成时,组织宜考虑对如下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影响,例如:差旅或运输中(如驾驶、乘机、乘船或乘火车等)、在客户或顾客处所工作或在家工作的人员。健康损害3.8v健康损害3.8可确认的、由工作活动和(或)工作相关状况引起或加重的身体或精神的不良状态。导致健康损害的条件:可以确认的;由于工作活动和(或)相关状况造成的;引起或加重了身体或精神的不良状态。如:尘肺病、噪声聋、残疾、白血病(颈椎病?、抑郁症?)健康损害企业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保证员工职业健康

55、安全的同时,更需要员工自已从意识、行为上自我保护。事件事件3.9事件3.9 发生或可能发生与工作相关的健康损害(3.8)或人身伤害(无论严重程度),或者死亡的情况。 注1:事故是一种发生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死亡的事件。 注2:未发生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死亡的事件通常称为“未遂事件”。 (隐患) 注3:紧急情况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事件。 危险源危险源3.6与危险源辨识与危险源辨识3.7危险源3.6危险源辨识3.7危险源3.6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原定义:可能导致伤害或病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如:根源:运转着的机械、电磁辐射、高

56、压电状态:硫酸溢出、电线裸露、起重机有故障、高处作业;行为:违章操作、不戴防护用具、不按规定手工提/举重物根据危险源在事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分为二类:第一类危险源: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能量或危险物质。能量如电能、热能、辐射等,危险物质如化学物品、易燃易爆物品等。它们在正常情况下不会造成事件,但如果发生意外(失控),则可能会造成事件。因此,对第一类危险源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 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人、物、环人、物、环境境三个方面。人的因素如人的不安全行

57、为、操作不当、不遵守规章制度等;物的因素如设备老化、产品制造缺陷、零件磨损等;环境因素如作业温度过高、照明不够等,会导致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发生。 一起事件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源是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是前提,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危险源辨识3.7识别危险源(3.6)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的最基本的活动,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也就是从组织的生产活动及经营过程中识识别别出可能造成死亡、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因因素素,并判判定定其可能导

58、致的事件类别和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的过程。 由于危险源的存在形式多样,每个组织的生产活动又不相同,辨识的难易程度不一,因此还需要采用一些特定的方法或手段进行严密的分析,找出因果关系。关注点:危险源辨识不仅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更为重要的是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即确定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据此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控制。由于每个组织都存在能量和物质,因此危险源是不可能完全排除的。 危险源造成危害的程度和风险有大小,轻重之分,但本标准4.3.1未明示“重大危险源”的概念,但一般情况下通过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风险风险3.21、风险评价风险评价3.22、可接受的风险可接受的风险3.1风险3.21风险评价3

59、.22可接受的风险3.1 风险3.21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原定义:是指某一特定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其后果的组合)可能性是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发生的后果。可能性与严重性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其中任一个增大都使风险变大;如果其中一个不存在,则风险也为零。风险=可能性严重性风险评价3.22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3.21)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原定义:是指评估风险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允许的全过程) 风险评价主要包括3个过程: 1、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严重性。 2、对现有控制措施进行

60、评审,确定是否充分,是否需要补充新的措施; 3、将风险与“安全要求”比较,判定是否可以接受。 “安全要求”是判定风险是否可以接受的依据,一般是根据法律法规、组织的方针目标、社会大众的普遍要求来确定。 (原定义:安全是指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可接受风险3.1 根据组织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3.16)已被组织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原定义:可容许风险是指根据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即这些风险是经过组织识别、确定的,且通过组织努力,将原来危害大的风险已降至危害程度小、且可以被组织接受的风险。不符合不符合3.11未满足要求。注:不符合可以是对下述要求

61、的任何偏离:有关的工作标准、惯例、程序、法律法规要求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原定义:是指任何任何与工作标准、惯例、程序、法规、管理体系绩效等的偏离,其结果能够直接或间接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组合)任何偏离法律法规、标准、方针、目标、体系等情况,都是不符合。事件也是一种不符合。 不符合可能导致事件的发生。职业健康安全绩效3.15组织对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结果注1: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测量包括测量组织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注2: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背景下,结果也可根据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其他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要求测量出来。通常

62、包括:员工安全防范意识的提升;方针、目标的实现程度;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有效性;安全风险的控制结果;职业病防治的成果等。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体系体系 要求(共要求(共1818个要素)个要素)4.1总要求总要求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确定如何满足这些要求,并形成文件。组织应界定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文件。要点:总要求是OHSAS的宗旨,通过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OHSAS,确保组织系统地控制其职业健康安全的风险,并将损失降至最少、最小。建立实施保持改进,持续的过程。 总要求提出了OHSAS按照PDCA模式,形成OH

63、SAS的主线过程,该模式的构成由五大部分组成,其中: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职业健康安全方针4.24.2:是OHSAS的总方向、宗旨、承诺。 策策划划4.3: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4.3.1;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3.2;目标和方案4.3.3这3个要素,策划是整个体系的基础,也是体系建立的出发点、体系有效运行的前提。 实施和运行实施和运行4.4:有资源、作用、职责、责任和权限4.4.1;能力、培训和意识4.4.2;沟通、参与和协商4.4.3;文件4.4.4;文件控制4.4.5;运行控制4.4.6;应急准备和响应4.4.7这7个要素。根据策划的结果,有效实施,控制风险,是组织重要的OH

64、SAS过程和重点。检检查查4.5:有绩效测量和监视4.5.1;合规性评价4.5.2;事件调查、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4.5.3;记录控制4.5.4;内部审核4.4.5这5个要素。检查OHSAS的风险控制措施实施的效果,对发生的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对发生的不符合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通过定期开展内部审核以确保OHSAS的有效性。 管理评审管理评审4.6:定期评价OHSAS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确保组织根据内外部变化进行调整和改善的持续进行,确保其绩效呈螺旋式上升。运行主线方针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目标和方案运行控制应急预案检查纠正预防持续改进完整的PDCA循环。4.2职业健康安全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65、方针最高管理者应确定和批准本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并确保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在界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内:a)适合于组织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b)包括防止人身伤害与健康损害和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与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承诺;C)包括至少遵守与其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及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的承诺;d)为制定和评审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提供框架;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f)传达到所有在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旨在使其认识到各自的职业健康安全义务;g)可为相关方所获取;h)定期评审,以确保其与组织保持相关和适宜。4.2职业健康安全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方针要点:规定了明示

66、了方针形成的过程、内容和管理要求3部分内容。过程:最高管理者确定和批准;要求:适合于组织的发展使命、愿景、文化、规程、风险等。内容:4个承诺防止人身伤害与健康损害、管理的持续改进、绩效的持续改进、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管理:5个要求提供框架、文件化、内部传达、外部沟通、定期评审。示例:安全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遵章守法,持续改进; 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科学管理,绿色生产。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遵章守法,预防污染,打造绿色环境;以人为本,持续改进,营造和谐氛围。质安环方针:遵纪守法,科学管理企业;铸造精品,追求顾客满意;绿色生产,创造和谐环境;持续改进,争创一流企业。以人为本,确保

67、健康安全;4.3策划策划策划过程是OHSAS的启动,是确保体系有效运行的前提。 4.3.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以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必要控制措施的确定。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程序应考虑:a)常规和非常规活动;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c)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的因素;d)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e)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注1:按环境因素对此类危险源进行评价可能更为合适。f)

68、由本组织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j)组织及其活动的变更、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h)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改包括临时性变更等,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i)所有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也可参见3.12的注);j)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或)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4.3.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组织用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应:a)在范围、性质和时机方面进行界定,以确保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b)提供风险的确认、风险优先次序的区分和风险文件的形成以及

69、适当时控制措施的运用。对于变更管理,组织应在变更前,识别在组织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或组织活动中与该变更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组织应确保在确定控制措施时考虑这些评价的结果。在确定控制措施或考虑变更现有控制措施时,应按如下顺序考虑降低风险:a)消除;b)替代;c)工程控制措施;d)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e)个体防护装备。组织应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的结果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在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组织应确保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和确定的控制措施得到考虑。注2:关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的进一步指南参见GB/T2800

70、24.3.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原: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原: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要点1:第1段:总体要求明确“3项”策划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要求3项策划应制定程序,形成文件,以持续进行“3项”活动(辨识、评价、确定)。 要求3项策划要“持续进行”。 控制措施不是绝对要求,“必要”的控制措施意味着组织可针对各自的情况,决定是否及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 要点2:第2段:辨识和评价,应考虑10个方面,即 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常规活动即组织日常的正常的生产活动,如产品的制造过程,非常规活动如设施

71、设备清洁和抢修、翻新整修、极端气候条件、临时更改、水/电/气等公共设施的毁坏、紧急情况、临时安排等。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包括本组织人员、合同方人员、参观访问者、送货人员等。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如不具备资质、无安全操作技能、违章指挥、违章操作、不按要求佩戴防护用品等。工作场所外、对人员有影响的危险源如周边化工厂排放的有害气体、周边施工产生的噪声等。(因公乘机、乘车、驾驶等,界定在场所内)。工作场所附近、本组织控制的危险源如修建厂房搭建的脚手架、本公司排放的有害废气等。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如高层建筑、车床、冲床、钢材、硫酸等。变更如组织结构、产品、工艺、生产活动、材料、计划等。体系

72、的更改如管理要求变化。适用法律义务如法律法规、标准变化。总体的设计如现场区域的划分、生产过程、使用的装置、设备、操作规程、组织构架等。要点3:第3段:辨识和评价方法,应界定范围、性质和时机。主动,而非被动。形成文件,包括控制措施。变更时,事先辨识和评价。策划的三项内容:危险源辨识(2、3段)风险评价(2、3段)确定风险控制措施(4段)危险源辨识危险源3.6: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分为二类: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在生产过程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能量如电能、热能、辐射等,危险物质如化学物品、易燃易爆物品等。

73、它们在正常情况下不会造成事故,但如果发生意外(失控),则可能会造成事故。因此,对第一类危险源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 人的不安全状态共13类:1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如未经许可开动机器,忘记关闭设备,酒后作业等。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如拆除安全装置,不装安全装置(防盗网);3使用不安全设备,如登高作业不系安全绳子,不戴安全帽,不穿工作鞋;4用手代替手动操作,如用手清除铁屑;5物件存放不规范,如扳手不能随意放在高处;人的不安全状态共13种6进入危险场所

74、,如进入禁止入内的施工场地;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作业或停留;9机械运转时加油、检修;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忽视使用防护用品;12防护用品不规范;13其它 物的不安全状态共4大类36小类: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陷,如无防护罩、无安全标志、无护栏、绝缘不良等;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如安全距离不够、拦网有缺陷、机械强度不够、起吊绳索不符合要求等;3个人防护用品等缺少或有缺陷,如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未发放绝缘鞋等;4生产场地环境不良,如光线过强或过弱、作业场地狭窄等。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照明、噪声、振动、通风换气等。如作业温度过高、照明不够等,会导致人的失误或物的故

75、障发生。一起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源是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是前提,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依存。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分16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化学品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危险源分类与代码分为六大类:1特理性危险、危害危险源如设备缺陷、防护缺陷、电、噪声、振动、电磁、明火、高温灼伤、低温冻伤、粉尘、环境、信号、标志。2化学性危险、危害危险源

76、如易燃烧易爆、自燃性、有毒、腐蚀性3生物性危险、危害危险源如致病微生物、传染病、致害物、非典、血吸虫病等4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危险源如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辨识功能缺陷、女工特殊条件、心理疾病(恐高症)等5行为性危险、危害危险源违章操作、指挥错误6其它如违反管理程序GB/T28002附录C将危险源分为四类物理性危险源16种:溜滑或不平坦的地面、高处作业、高空物体坠落、受限空间作业、未考虑人类工效学要求、手工搬运、重复性工作、服饰缠绕/卷人伤害/灼烫/和其他因设备产生的、出差或步行时的交通运输伤害、火灾和爆炸、可造成伤害的电/辐射/噪声/振动等能源、能快速释放并对身体造成伤害的储存

77、能量、能导致身体失调的频繁重复性任务、能导致体温过低或过热的不适环境、造成身体伤害的职场暴力、X光机等电离辐射、光/磁/无线电波等非电离辐射。化学性危险源:因以下4种情况而危害健康或安全的物质:吸入烟雾/有害气体或尘粒、身体接触或被身体完全吸收、摄食、物料的储存/不相容或降解。生物性危险源:因生物制剂、过敏源或病菌可能导致的:被吸入、被传染、被摄入。社会心理危险源:因以下情况导致的不良精神或心理状况:工作量过度、缺乏沟通或管理控制、工作场所物理环境、身体暴力、胁迫或恐吓。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3.7: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要求:识别危险源;确定危险源的特性。 特性,即危险源导致

78、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并确定重大危险源。 辨识必须是主动性的,而不是被动性的,也就是要做事先的策划和评价,而不是事后的。 例如: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投产前辨识评价;定期的例行的动态分析等。危险源辨识的常用方法: 询问、交流、现场观察、安全检查表、生产活动分析法(包括组织平面布置图、过程流程图、危险材料清单、有毒有害部位等)、查阅记录、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故障树分析等。通常采用调查表法,收集、了解、确定各部门、各岗位工作中的危险源,形成清单。包括管理、生产、仓储、搬运、运输、安装、售后服务等活动中的危险源均需辨识,从上述人、物、环境考虑,后果主要是16类伤害。危险源辨识应注意:考虑组织内常规、

79、非常规和紧急情况;考虑危险源的分布,及危害方式和途径; 注意不要遗漏,尤其是那些危害程度大、需要进行控制的危险源;风险评价风险3.21-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风险评价3.22-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3.21)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风险评价是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评价其给组织带来的风险大小、并确定其是否可接受的过程。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对所有已经辨识的危险源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评估风险的可接受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并确定需要制定目标、管理方案加以控制的危险源。根据风险大小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

80、制。也就是说,所有的风险都要控制,但重点是要控制重大危险源,尤其是那些需要考虑建立目标和方案的风险。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作业危险性评价法(LEC)、矩阵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头脑风暴等,在具体选用时应充分考虑评价的逻辑性、一致性、合理性和适合性,如行业特点等。常用的评价打分法:LEC法:即风险评价采用D=LEC公式打分: 根据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其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D危险性分值)。LEC=D值表根据LEC=D值表,识别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价,确定职业健康安全

81、重大危险源。其它风险评价方法:直接法:根据头脑风暴、会议讨论、现场观察、查阅记录等方式,进行直接评价。对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相关方强烈投拆、受到主管部门警告、相关部门重点关注等情况,以及火灾、爆炸等,直接列为重大。辨识和评价结果,形成清单危险源清单。动态管理:周期性评审、修订性评价。特别是发生变化时,如新增设备、新增工艺、新的危化品、新的场所等。危险源辨识本公司的危险源?您所在部门、岗位的危险源?v考试题:请您辩识您所在岗位或部门的危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价。控制措施的确定要点4:第4段:控制措施的确定。在确定控制措施时,应按以下顺序考虑降低风险:消除:从源头改变设计以消除,如引入机械提升装置、采用新

82、材料、更新设备、改进工艺、过程外包等。替代:用低危害物质替代或降低系统能量,如较低电流、压力、温度等。工程控制措施:安装通风系统、机械防护、联锁装置、隔声罩等。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安全标志、危险区域标识、发光标志、安全通道标识、警告、报警器、安全规程、安全制度等。个体防护:眼镜、耳塞、面罩、安全带、口罩、手套等。在确定控制措施时,包括两方面:1、对现有控制措施进行评审,是否可行、是否充分、是否需要改进;2、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新的控制措施,并策划、评估、确定新的控制措施。控制措施的确定 控制措施是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提出并实施控制的具体方案,以使风险降至可接受的程度。 不同的风险等级

83、,其控制的方法不一样。 对于不可接受的风险,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并达到可接受程度,即“最低合理可行”的风险水平,如技改、变更工艺、变更材料、更新设备、进行个人防护等。 对于可接受的风险,应保持相应的控制措施和,以防止风险变大超出可接受范围。控制措施包括: 目标管理,专项整改,专项方案,技改方案、运行程序、管理制度、应急预案、人员调整、设备更新、材料替代、隔离、技术措施、修改程序、管理措施、个体防护等 控制措施应考虑组织的能力,防止引起新的危险。 控制措施的重点内容人:配备安全组织机构,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新进员工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和特殊岗位人员培训;员工普及安全教

84、育;定期或专项安全教育;资质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特殊岗位人员培训上岗。健康监护岗前岗中离岗体检;健康档案;特种人员健康监护;防护配置标准,配备,使用。控制措施的重点内容物:设备清单、新进设备验收;安全操作规程;维护保养;故障处理、检查等;特种设备清单;生产厂家资质;验收;定期检定;设备档案;操作人员资质、每月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委外安装和维修时,安装单位资质。(压力表)环保设备环保设施“三同时”;环保设备清单,配备、维护保养、故障处理、检查。危化品目录,危化品MSDS表;专库保管;相关人员培训;供方选择和评价更严,资质;合格证、应急预案;应急器材配备。压缩气体还应有钢瓶检定

85、报告。应急器材清单,供方的评价,资质;定期检查。防护用具发放记录,供方评价,验收,使用检查。控制措施的重点内容环境维护7S管理,现场管理,确保工作环境OK;监测现场作业环境定期监测。其它:应急预案制定,宣贯培训,定期评审,演习;相关方管理各类供方、协作方、分包方,选择和评价,资质评审,安全协议,尤其是施工分包方。安全检查检查职责、频次、内容、记录、整改等。食堂安全许可证;工作人员健康证;食堂卫生;食品监控,正规采购,保鲜措施,食堂管理制度等。技改方案、评审、实施等。车辆档案、保养、检查、教育等。要点5:第5段:管理要求文件化3个策划的结果;动态管理及时更新、考虑定期评审;特别关注:变更管理,如

86、组织结构、员工、管理体系、过程、活动、材料、设备等的变更,均应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建立OHSAS时应予以考虑。4.3.2法律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法规和其他要求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以识别和获取适用于本组织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职业健康安全要求。在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组织应确保对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和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得到考虑。组织应使这方面的信息处于最新状态。组织应向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传达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信息。4.3.2法律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法规和其他要求(原:法规和其他要求)(原:法规和其他要求)要点:形成程序文件;识别、获取适用的法律法

87、规和其他要求根据危险源,有针对性地识别。一般形成“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网上下载、购买等方式,获取文本。国家安监局网站。建立OHSAS时要考虑其要求。跟踪,确保为最新的、有效的版本。传达。发纸质文本,或发电子文本。法律法规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法规、国际公约、本标准等。 其他要求指上述要求以外的,包括行业协会条例规章、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相关方要求、有关的标准等。几个概念:安全生产基本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职业病防治基本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五项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生产定期检查制度、伤亡事故调查和处理制度。基本的法律法规包

88、括: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消防法、建筑法、交通法、安全生产许可条例等。 4.3.3目标和方案目标和方案组织应在其内部相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和保持形成文件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可行时,目标应可测量。目标应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包括对防止人身伤害与健康损害,符合适用法律法规与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以及持续改进的承诺。在建立和评审目标时,组织应考虑法律法规和应遵守的其他要求及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组织还应考虑其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有关的相关方的观点。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实现其目标的方案。方案至少应包括:a)为实现目标而对组织相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和权限的指定;b)实现目

89、标的方法和时间表。应定期和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对方案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调整,以确保目标得以实现。4.3.3目标和方案目标和方案(原:(原:4.3.3目标和目标和4.3.4职业健康安全方案职业健康安全方案)根据4.3.1策划的结果制定,是实施OHSAS应实现的各项具体指标,是衡量组织的OHS绩效的重要依据,体现了持续改进的承诺。要点1:目标 在相关职能和层次建立目标公司、各部门/车间;可行时,应可测量定量目标;也可定性;应符合方针在方针框架下制定;应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风险与4.3.1、4.3.2相联系。还应考虑可选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经营、相关方观点等根据公司实际状况来制定。 其它要

90、求形成文件;可实施、可实现;对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定期评审、及时修订。 制定目标的一般原则SMART原则 S(specific) -具体明确的; M(measurable)-可测量的; A(achievable)-可实现的; R(relevant)-平衡关联的; T(time-bound)-设定期限的。目标类型-以具体指定某项目的数量值或要求来设定,如杜绝职业病发生、轻伤事故2起以下。-以具体指定某项目增加或减少一个数量值来设定,如减少操作事件20%;-以引入控制措施或消除危险源来设定,如降低车间的噪声、粉尘;-以在特定产品中引入危害较小的材料来设定,如选用替代的新材料2种以上;-以提高工作人员

91、的满意度来设定,如减低工作场所的工作压力;-以减少在危险物质、设备或过程中的暴露来设定,如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以提高安全完成工作任务的意识或能力来设定目标,如增加员工健康防护意识。示例某建筑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为 每年轻伤事故不超过5人次;重伤事故不超过1人次; 职业病发生率不超过0.1%; 每年伤亡率力争实现零目标。某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目标: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杜绝死亡,消灭重伤,轻伤发生率低于1%;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某公司2011年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年职业健康安全目标:1、根据标准要求,策划、建立、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2、不断改善生产现场作业环境,使其达到作业场所职

92、业接触限值的标准要求。3、危险品、化学品单独存放及统一管理,杜绝泄露、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4、为员工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确保员工职业健康安全。5、全年不发生职业病事故。6、全年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轻伤事故控制在20起以下。要点2:方案目的实现目标、成功地实施OHSAS、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内容至少3个:相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和权限、方法、时间表。一般还包括:需控制的风险、风险控制目标、具体的措施、资源要求等。管理要求定期和按计划评审;动态管理、适时调整。时机现有条件不能实现目标时。方法可与组织战略策划中的其它方案相结合,如技改计划、技改措施、技改方案。危险源、目标和方案的关系v一般情况,重

93、大危险源需要制定目标。一般危险源则不一定。v目标不一定都要有对应的管理方案,控制程序、管理制度也可以。v程序或制度是用来保持目标的,方案是在某一特定条件下、某一特定时间段实现目标的。v每一方案都有对应的、要实现的目标。关系图4.4实施和运行实施和运行 实施和运行是组织OHSAS“PDCA”循环模式中的“D”阶段,是风险控制的具体的关键的活动。该过程共有7个要素。4.4.1资源、作用、资源、作用、职责、责任和权限职责、责任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应对职业健康安全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承担最终责任。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式证实其承诺:a)确保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注1

94、: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组织基础设施、技术和财务资源。b)明确作用、分配职责和责任、授予权力以提供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作用、职责、责任和权限应形成文件和予以沟通。组织应任命最高管理者中的成员,承担特定的职业健康安全职责,无论他(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职责,应明确界定如下作用和权限:a)确保按本标准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b)确保向最高管理者提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报告,以供评审,并为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依据。注2:最高管理者中的被任命者(比如大型组织中的董事会或执委会成员),在仍然保留责任的同时,可将他们的一些任务委派给下属的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者中的被

95、任命者其身份应对所有在本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公开。所有承担管理职责的人员,都应证实其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承诺。组织应确保工作场所的人员在其能控制的领域承担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责任,包括遵守组织适用的职业健康安全要求。4.4.1资源、作用、资源、作用、职责、责任和权限职责、责任和权限(原:结构与职责)(原:结构与职责)要点:最终责任承担者,即第一责任人最高管理者(1人或1群人)。最高管理者应提供必要的资源:财力、人力、物力、基础设施、技术、信息系统等。明确作用、分配职责和责任、授予权力。作用、职责、责任和权限应形成文件,予以沟通(下发文件:任命书、职位说明书或其它方式)。管理者代表在最高管

96、理者中任命;(质量:管理层;环境:未要求)2项特定职责,即2个确保。可任命下属的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及其身份应公开。所有管理人员,均应承诺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并能证实。所有人员均应承担相应职责全员参与。4.4.2能力、能力、培训和意识培训和意识组织应确保在其控制下完成对职业健康安全有影响的任务的任何人员都具有相应的能力,该能力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组织应保存相关的记录。组织应确定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的培训需求。应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评价培训或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并保存相关记录。组织应当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使在本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意识到

97、:a)他们的工作活动和行为的实际或潜在的职业健康安全后果,以及改进个人表现的职业健康安全益处;b)他们在实现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程序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和响应(参见4.4.7)要求方面的作用、职责和重要性;c)偏离规定程序的潜在后果。培训程序应当考虑不同层次的:a)职责、能力、语言技能和文化程度;b)风险。4.4.2能力、能力、培训和意识培训和意识(原:培训、意识和能力)(原:培训、意识和能力)要点:范围组织控制下、对职业健康安全有影响的任何人员。包括管理、生产、仓储、后勤、驾驶等,即全员。能力基于教育、培训、经历。(职位说明书)应保存相关记录。如文化程度、专业/专项培训

98、/培训、工作经验、资质等。培训识别培训需求;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评价有效性;保存记录。 应考虑不同层次的职责、能力、语言技能、文化程度、风险。意识实际或潜在的后果,即存在的危险源和风险;个人改进的益处;自己在执行中的作用、职责和重要性;偏离的后果。要求必须明确各部门、岗位的安全职责。必须进行有关的培训。4.4.3沟通、参与和协商沟通、参与和协商4.4.3.1沟通针对其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用于:a)在组织内不同层次和职能进行内部沟通;b)与进入工作场所的承包方和其他访问者进行沟通;c)接收、记录和回应来自外部相关方的相关沟通。4.4.3.2参

99、与和协商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用于:a)工作人员:适当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适当参与事件调查;参与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的制定和评审;对影响他们职业健康安全的任何变更进行协商;对职业健康安全事务发表意见。应告知工作人员关于他们的参与安排,包括谁是他们的职业健康安全事务代表。b)与承包方就影响他们的职业健康安全的变更进行协商。适当时,组织应确保与相关的外部相关方就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事务进行协商。4.4.3沟通、参与和协商沟通、参与和协商(原(原协商与沟通)协商与沟通)要点:沟通内部沟通,不同层次和职能间;相关方沟通,如进入场所的承包方、访问者、客户等;外部沟通,如安监局

100、、消防队、劳卫所、疾控中心等。工作人员参与或协商:-4.3.1,如发调查表、组织讨论、文件评审等方式;-事件调查,如参加事件分析会、评审调查意见等;-方针和目标的制定和评审,如提供建议、文件评审;-变更的协商,如产品、工艺、材料、设备、工作模式等变更;-发表其它意见,如防护、培训、工作环境改善、健康监测等要求。安排应安排员工参与的方式、时机等,并告知员工;代表应确定职业健康安全事务代表,代表的数量、职务等无要求。外部协商与相关方就有关职业健康安全事务或变更等进行协商。签订安全协议、发送告知书等方式。方式包括文件、会议、简报、通知、协议等。4.4.4文件文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a)职

101、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b)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覆盖范围的描述;c)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d)本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e)组织为确保对涉及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包括记录。注:重要的是,文件要与组织的复杂程度、相关的危险源和风险相匹配,按有效性和效率的要求使文件数量尽可能少。4.4.4文件文件要点:作用统一行动、沟通意图、增值。范围方针和目标;覆盖范围的描述,即覆盖的产品;主要要素及相互作用的描述,一般在手册中描述;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即文件层次清晰、引用关系明确(树图);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和记录(形

102、成文件或建立程序的包括:4.1范围/4.2方针/4.3.1程序/4.3.2程序/4.3.3目标/4.3.3方案/4.4.1职责和权限/4.4.2程序/4.4.3程序/4.4.5程序/4.4.7程序和运行准则/4.4.7程序/4.5.1程序/4.5.2程序/4.5.3程序/4.5.5程序;保存的记录包括:4.4.2能力和培训/4.5.2监测结果/4.5.2合规性评价/4.5.3纠正和预防措施/4.6管理评审)组织自行确定的文件和记录(文件通常还包括安全、消防、食堂、交通、危化品、劳保用品等管 理制度,操作规程、以及必须的危险源清单、法律法规清单、应急预案等; 记录通常还包括各类评审、检查、整改、

103、演练等各类体系实施的记录)备注文件宜简单、适宜、可操作;可与其它文件进行整合;与复杂程度、危险源和风险相匹配。4.4.5文件控制文件控制应对本标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4.5.4的要求进行控制。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以规定:a)在文件发布前进行审批,确保其充分性和适宜性;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重新审批;c)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做出标识;d)确保在使用处能得到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e)确保文件字迹清楚,易于识别;f)确保对策划和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做出标识,并对其发放予以控制。g)防止对过期文件的非

104、预期使用。若须保留,则应做出适当的标识。4.4.5文件控制文件控制(原:(原:文件和资料控制)文件和资料控制)要点: 文件控制7个要求,同质量和环境体系: 审批确保充分、适宜;更新根据内外环境变化及时更新,并重新审批;标识标识更改和修订状态,防止误用;发放至使用处;清晰便于使用;外来文件识别、收集、标识、控制发放;作废文件及时处理,防止误用。销毁或保留。 4.4.6运行控制运行控制组织应确定那些与已辨识的、需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的危险源相关的运行和活动,以管理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这应包括变更管理(参见4.3.1)。对于这些运行和活动,组织应实施并保持:a)适合组织及其活动的运行控制措施;组织应把这些

105、运行控制措施纳入其总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之中。b)与采购的货物、设备和服务相关的控制措施;c)与进入工作场所的承包方和访问者相关的控制措施;d)形成文件的程序,以避免因其缺乏而可能偏离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e)规定的运行准则,以避免因其缺乏而可能偏离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4.4.6运行控制运行控制要点:是OHSAS中的核心要素之一,是策划结果的具体实施。控制的对象与已辨识的危险源及评价的风险有关的活动,须考虑4.3.1的结果。控制的目的实现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确保员工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控制的内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有关工作,也即各类文件所要求的具体内容,重点:人:配备安全组织机构,专

106、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规定作用、职责、责任和权限培训新进员工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和特殊岗位人员培训;员工普及安全教育;定期或专项安全教育;资质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特殊岗位人员培训上岗。防护配置标准,配备,使用。物:设备清单、新进设备验收;安全操作规程;维护保养;故障处理、检查等;特种设备清单;生产厂家资质;验收;定期检定;设备档案;操作人员资质、每月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委外安装和维修时,安装单位资质。(压力表)环保设备环保设施“三同时”;环保设备清单,配备、维护保养、故障处理、检查。物:危化品目录,危化品MSDS表;专库保管;库存限制、相关人员培训;供方选择和评价更严

107、,资质;合格证、应急预案;应急器材配备。压缩气体还应有钢瓶检定报告。防护用具发放记录,供方评价,验收,使用检查。环境:维护7S管理,现场管理,确保工作环境OK;监测现场作业环境定期监测。其它:相关方管理各类供方、协作方、分包方,选择和评价,资质评审,安全协议,尤其是施工分包方;通告。对访问者准入限制、提出防护要求等。食堂安全许可证;工作人员健康证;食堂卫生;食品监控,正规采购,保鲜措施,食堂管理制度等。机动车辆档案、保养、检查、教育等。4.4.7应急准备和响应应急准备和响应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用于:a)识别潜在的紧急情况;b)对此紧急情况做出响应。组织应对实际的紧急情况作出响应,防止和

108、减少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不良后果。组织在策划应急响应时,应考虑有关相关方的需求,如应急服务机构、相邻组织或居民。组织也应定期测试其响应紧急情况的程序,可行时,可让有关的相关方适当参加其中。组织应定期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对其进行修订,特别是在定期测试和紧急情况发生后(参见4.5.3)。4.4.7应急准备和响应应急准备和响应要点:要求建立并保持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及预案。一般须制定火灾、危化品爆炸和泄露、生产安全事故、机械事故、电气伤害事故、交通事故、群体性食物中毒等应急预案。目的识别潜在的紧急情况;对紧急情况做出响应,如隔离、切断电源、紧急疏散、抢救等。防止和减少引起的职业健康安全不良

109、后果,如降低严重性、减少受伤人员、防止更大伤害等。预案应根据有关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编制,内容通常包括潜在的事件和紧急情况;应急期间的负责人;应急期间所采取的措施;应急期间特定人员的职责和义务;疏散程度;与外部应急机构的连接;联络电话;重要的记录和设备的保护等。需考虑相关方要求;需结合合本公司实际制定,并具有可操作性。演练定期测试,并保存相关记录,如计划、演练过程描述或照片、总结。评审定期评审,必要时修订,尤其是演练和紧急情况发生后。其它根据预案,配备必须的应急器材,如消防栓、灭火品、应急灯、防毒面具、常用药品等。对应急器材进行有效管理,如消防栓前保持通畅,灭火器保持应有压力等。建立应急器材配备表

110、或平面布置图,现场有紧急疏散图和标志。4.5检查(原:检查和纠正措施)PDCA循环中的C检查和A改进4.5.1绩效测量和监视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例行监视和测量。程序应规定:适合组织需要的定性和定量测量;对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满足程度的监视;对控制措施有效性(既针对健康也针对安全)的监视;主动性绩效测量,即监视是否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方案、控制措施和运行准则;被动性绩效测量,即监视健康损害、事件(包括事故、“未遂事故”等)和其他不良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历史证据;对监视和测量的数据和结果的记录,以便于其后续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分析。如果测量或监视绩效需要设备,适当时,组织

111、应建立并保持程序,对此类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应保存校准和维护活动及其结果的记录。4.5.1绩效测量和监视要点:用程序规定监视和测量要求,包括:-适合组织的定性和定量测量,如噪声、挥发物质浓度等;-对目标满足程度的监视,即目标的实现情况;-对控制措施有效性的监视,即执行的情况,尤其是现场实际状况;-主动性的测量,如监视活动是否符合方针、方案、法律法规、运行准则和体系文件等要 求;测量噪声、有害废气、照度等是否符合作业场所标准等;检查接触有害因素 的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目标完成情况;工作活动评价、现场检查等;-被动性的测量,即监视健康损害、事件(包括事故、“未遂事故”)和其他不良绩效的历史证据

112、,如出现职业病、发生安全事故、发生火灾、发现安全隐患等。监视侧重于定性;测量侧重于定量。监测的数据和结果应记录;如有监测设备,须进行校准和维护,如温湿度仪、分贝仪、尘埃粒子检测仪等。一般监测方式包括:作业场所检测、作业人员身体健康检测、现场检查、各种形式安全检查、目标完成情况分析、员工满意监测、劳保用品配戴情况检查、消防器材检查等。4.5.2合规性评价4.5.2.1为了履行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参见4.2.c),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以定期评价对适用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参见4.3.2)。组织应保存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注:对不同法律法规要求的定期评价的频次可以有所不同。4.5.2.2组织

113、应评价对应遵守的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参见4.3.2)。这可以和4.5.2.1中所要求的评价一起进行,也可另外制定程序,分别进行评价。组织应保存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注:组织对不同的应遵守的其他要求,定期评价的频次可以有所不同。4.5.2合规性评价要点:定期评审未规定具体频次,1年、2年、3年都可;评审对象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区别对待根据风险的大小,对不同的法律法规和要求,定期评审的频次可以有所不同。评审方式会议评审、传递评审(会签),一般为后者。评审时机单独进行,或在内审、管评时进行。评审证据实施情况、监视和测量结果等。注意“二八”原则,抓住重点。输入包括:审核结果、监测结果、监管机构检

114、查结果、目标达成结果、发生的事件、检查结果、访谈结果、工作评审结果、项目实施结果等。4.5.3事件调查、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4.5.3.1事件调查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记录、调查和分析事件,以便:a)确定内在的、可能导致或有助于事件发生的职业健康安全缺陷和其他因素;b)识别对采取纠正措施的需求;c)识别采取预防措施的可能性;d)识别持续改进的可能性;e)沟通调查结果。调查应及时开展。对任何已识别的纠正措施的需求或预防措施的机会,应依据4.5.3.2相关要求进行处理。事件调查的结果应形成文件和保存。4.5.3事件调查、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4.5.3.2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115、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以处理实际和潜在的不符合,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程序应明确下述要求:a)识别和纠正不符合,采取措施以减轻其职业健康安全后果;b)调查不符合,确定其原因,并采取措施以避免其再度发生;c)评价预防不符合的措施需求,并采取适当措施,以避免不符合的发生;d)记录和沟通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结果;e)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对于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中识别出新的或变化的危险源,或者对新的或变化的控制措施的需求的情况,程序应要求对拟定的措施在实施之前须经过风险评价。 4.5.3事件调查、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原:4.5.2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

116、防措施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要点:事件调查:目的-分析、确定事件发生的原因,即导致事件的缺陷、因素,从人、物(设施/设备/材料)、环境、方法、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纠正措施需求,预防措施或持续改进的可能性。-沟通调查结果,应及时进行通报,防止扩大负面影响。时机及时开展,尽最快速度,以免事故扩大。处理结果应形成文件并保存。原则“四不放过” :原因不清不放过; 责任不明不放过; 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有关人员不受到教育不放过。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时机实际不符合时,纠正措施;潜在不符合时,预防措施。步骤-识别不符合;-纠正,以减轻后果;-调查、分析原因;-根据原因,

117、制定纠正或预防措施;-评价措施的适宜性;-实施措施;-跟踪措施实施的结果;-评审措施的有效性。风险评价应在措施实施前,对措施实施的风险进行评价,评价内容:-是否会产生新的危险源;-是否可以降低风险;-是否可以预防再发生;-是否为最佳可行方案;-是否必要且可行;-是否与经济能力、与问题的严重性、与风险相适用、相匹配。更新因措施实施引起的任何变化,应在文件中体现,如文件的更改。4.5.4记录控制组织应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记录,用于证实符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和本标准要求,以及所实现的结果。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用于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留和处置。记录应保持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

118、溯。4.5.3记录控制记录控制(原:(原:记录和记录管理)记录和记录管理)要点:作用证实、追溯、统计分析。要求标识:记录名称、编号;贮存:贮存部门、期限、环境;保护:保管,防止丢失或损坏;检索:整理、装订、分类存放;保留:按规定保存期限留存;处置:销毁;清晰:字迹清楚,原始记录;可追溯。包括作业场所监测报告、职业健康监视报告、事故报告、安全检验记录、协 商记录、个体防护设备发放和维护记录、应急响应演练报告、培训记录、 审核报告、管理评审记录、安全会议纪要、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 控制记录等。标准涉及到的记录要求5处4.4.2、4.5.1、4.5.2、4.5.3、4.6形式文字、电子、图片、

119、照片等不限。文字、表格、图表等均可。4.5.5内部审核组织应确保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目的是:a)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否:1)符合组织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策划安排,包括本标准的要求;2)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和保持;3)有效满足组织的方针和目标。b)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的信息。组织应基本组织活动的风险评价结果和以前的审核结果,策划、制定、实施和保持审核方案。应建立、实施和保持审核程序,以明确:a)关于策划和实施审核、报告审核结果和保存相关记录的职责、能力和要求;b)审核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的确定。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均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4.5

120、.4内部审核内部审核(原:(原:审核)审核)要点:目的确定OHSAS是否:-符合策划和本标准的安排,即符合性;-得到正确的实施和保持,即有效性;-有效满足方针和目标;提供向管理者报告的信息。方案应策划方案,并基于风险评价的结果和以往审核的结果;要求建立程序,明确审核相关内容:职责、准则、范围、频次、方法。步骤10大步骤;审核员能力;客观、公正;注意回避。4.6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改进的可能性和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修改的需求,包括对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修改需求。应保存管

121、理评审记录。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a)内部审核和合规性评价的结果;b)参与和协商的结果(参考4.4.3);c)来自外部相关方的相关沟通信息,包括投诉;d)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e)目标的实现程度;f)事件调查、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状况;g)以前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h)客观环境的变化,包括与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发展;j)改进建议。4.6管理评审管理评审的输出应符合组织持续改进的承诺,并应包括与如下方面可能的更改有关的任何决策和措施:a)职业健康安全绩效;b)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c)资源;d)其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管理评审的相关输出可应供沟通和协商(参见4.4.3)

122、。4.6管理评审管理评审要点:时机计划的时间间隔;目的评审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内容改进的机会、修改的需求、方针和目标。要求保存记录。输入9个方面:-内审和合规性评价结果,如内审报告、合规性评价报告;-参与和协商的结果;-外部信息,如投诉、要求、整改通知等;-绩效,如监测的结果;-目标的实现程度,即目标达成情况;-事件调查、纠防措施,如事故的处理结果和整改效果;-以往管评决定的实施情况;-环境的变化,如标准变更、新标出台、行业或上级要求变化,内部组织或人员调整;-改进建议,如文件的更改,人员配备、培训、劳保用品、健康监测等建议。输出4个方面:-绩效,需提高的方面;-方针和目标,修订与否的决定

123、;-资源,提供人、财、物等资源的决定;-其他要素,如强化危化品的管理,库房的改造等。方式一般以会议方式,最高管理者主持,体系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提供输入文件;可结合环境、质量体系一并进行;也可结合公司高层决策会议或年度/半年度工作会议一并进行。记录包括计划、输入资料、评审报告等。标准回顾标准回顾OHSAS按不同的功能分为18个条款,每一个要素有其独立的管理职能,但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PDCA。 运行主线: 4.3.14.3.34.4.64.4.74.5.14.5.3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是OHSAS的核心4.3.1识别、评价出O

124、HS的管理对象危险源;4.3.3对某些危险源制定目标和方案予以控制,这是管理这些危险源的手段;4.4.6根据4.3.1的结果,控制危险源,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实现方针和目标,是OHSAS的重点;4.4.7控制异常和紧急情况下的危险源;4.5.1对OHS的绩效进行监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实现方针和目标;4.5.3采取措施,不断提高OHS绩效。OHSAS的两大承诺持续改进的承诺,体现了是PDCA思想。4.2包括持续改进的承诺;4.3.1“及时更新”体现了持续改进;4.3.3包括持续改进的承诺;4.4.6包括“变更管理”;4.4.7定期评审、修订;4.5根据监测结果,持续改进;4.6作出改进决定

125、 OHSAS的两大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组织的重要承诺。4.3.1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时要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3.2要求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3.3在制定目标时要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4.6在运行控制中要满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4.7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要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5.2要进行合规性评价;4.6输入信息中要包括合规性评价的结果。 三级监控体系4.5.1对绩效的监视和测量,是点的监控;4.5.5对体系进行内部审核,是线的监控;4.6对体系进行管理评审,是面的监控。 这三级监控着重于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重点,但又相互关联和补充,形成了完整的O

126、HS监控体系。标准总结v以危险源(4.3.1)为主线,18个要素有机结合。v18个要素构成完善的PDCA。v最高管理者的承诺与重视是实施OMS的关键。v保障员工职业健康和安全、提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是实施OMS的目的。v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要求是实施OMS的准绳。v文件化的程序/制度/规则等,是实施OMS的保证。v全员参与、人人有责是实施OMS的基础。v有关要求通报相关方,是规避风险的重要管理举措。OHSAS的特点的特点-用体系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控制;-采用PDCA循环管理思想;-强调预防为主、持续改进和动态管理;-遵守法律法规要求贯穿始终;-适用各个行业,并作为认证的依据;-自愿性原则。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基本过程v培训启动v体系策划,文件编制。现场诊断,实施整改。v体系实施,建立记录。v内部审核v管理评审v一阶段审核(预审)v正式审核v完成整改,取得认证v认证后,持续改进,永无止境共同学习,欢迎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