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致用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世致用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世致用经世经世:治理国事。其内涵是:治理国事。其内涵是“经国经国济世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侧重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侧重“形而形而上上”; 致用致用:付诸实用。其内涵是:付诸实用。其内涵是“学用结合学用结合”,强,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侧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侧重重“形而下形而下”。 “ “经世致用经世致用” ” 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顾炎武、王夫之王夫之等人的学说。其特点是,反对等人的学说。其特点是,反对空谈,力倡学以致用的务实精神和空谈,力倡学以致用的务实精神和“以实为宗以
2、实为宗”的良好学风。它以关注社会、关注民生为着的良好学风。它以关注社会、关注民生为着力点,注重学术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力点,注重学术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日知录日知录三则三则 书名取书名取之于之于论语论语子张篇子张篇。 子夏曰:子夏曰:“日日知其所知其所亡亡,月,月无无忘其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矣”。 这是一部读书这是一部读书札记,反映顾炎武学札记,反映顾炎武学术思想的著作。术思想的著作。(1613168216131682),昆山),昆山(今属江苏)人。(今属江苏)人。初名绛初名绛,清兵破南京,更名清兵破南京,更名炎武炎武,字字宁人宁人,另称为另称为亭林先生亭林先生。早年参加早年
3、参加复社复社,清兵南下,清兵南下时,积极参加抗清斗争。时,积极参加抗清斗争。有有日知录日知录, ,天下郡国天下郡国利病书利病书、音学五书音学五书等。等。 顾炎武顾炎武与与王夫之王夫之、黄宗羲黄宗羲并称并称“清初三先生清初三先生”。1下列词语加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剿剿袭(jio )舛舛漏(chun)菑畲菑畲(zsh)B庶庶乎(sh)摭摭我(zh)潢潦潢潦(hunglio)C无稽稽(j) 谥谥号(sh) 谀佞谀佞(ynn)D襟裾裾(j) 刘挚挚(zh) 嘉靖靖(qn)并解释以上红色字体的词语预习检测C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1)(1)明道明道(2)(2)乐道乐道
4、人之善也人之善也(3)(3)其必古人之所未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及就(4)(4)士当以士当以器识器识为先为先(5)(5)摭我华而不摭我华而不实实我实我实阐明道理阐明道理乐于称道乐于称道触及触及器量见识器量见识作动词作动词,吃吃,研究研究。3下列虚词用法意义解说不当不当的是A A多一篇多一篇之之损矣损矣 之:结构助词,的之:结构助词,的B B汇汇而而成书成书 而:连词,表承接,可不译而:连词,表承接,可不译C C庶庶乎乎其传也与其传也与 乎:形容词词尾,相当于乎: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然”D D皆皆以以一生精力成之一生精力成之 以:介词,用以:介词,用E E经训经训乃乃菑畲菑畲 乃:表判断的副词,是
5、乃:表判断的副词,是F F其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必古人之所未及就 其:代词,它们其:代词,它们G G庶乎庶乎其其传也与传也与 其: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其: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H H马牛马牛而而襟裾襟裾 而:连词,表转折,却而:连词,表转折,却4翻译下列语句(1 1)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2 2)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庶乎其传也与?而后为之,庶乎其传也与? 文章不能在天地之间断绝,是因为它文章不能在天地之间断绝,是因为它
6、可以阐明道理、记述政事、体察百姓困苦、可以阐明道理、记述政事、体察百姓困苦、乐于称道别人的善行啊。乐于称道别人的善行啊。 若一定是古人未触及的,后代不若一定是古人未触及的,后代不可缺少的,然后才著述,也许才能流传下来可缺少的,然后才著述,也许才能流传下来吧?吧?(3 3)所以然者,其视成书太易,而急于求名)所以然者,其视成书太易,而急于求名故也故也(4 4)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号为文人,无足观)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矣。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把写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把写书看得太容易,而急于追求名声的缘故书看得太容易,而急于追求名声的缘故啊。啊。 读书人应当以器量见识为先,一读
7、书人应当以器量见识为先,一旦有了文人的称号,这个人就没有值得称赏旦有了文人的称号,这个人就没有值得称赏的地方了。的地方了。(5 5)此扬子云所谓)此扬子云所谓“摭我华而不食我实摭我华而不食我实”者也。者也。(6 6)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这就是扬雄所说的这就是扬雄所说的“拾取我的文辞而拾取我的文辞而不研究我的义理不研究我的义理”啊。啊。 认为文章只能滋润身心,政事可以惠及百认为文章只能滋润身心,政事可以惠及百姓。姓。研读研读文须有益于天下文须有益于天下一、默读与感悟一、默读与感悟二、思考:二、思考:1 1本则的观点是什么?本则的观点是什么? 2 2怎样
8、的文章怎样的文章才是有才是有“益益”的?的? 3 3文章运用什文章运用什么方法论述中心论点的?么方法论述中心论点的?三、探究三、探究思考:本则是如何体现思考:本则是如何体现“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思想的思想的?的?内容小结:益益损损明道明道 纪政纪政 察民察民 道善道善怪力怪力乱神乱神无稽无稽 剿袭剿袭 谀佞谀佞正反论证正反论证正反论证正反论证研读著书之难一、默读并感悟一、默读并感悟二、思考:二、思考:1 1著书之难,难在哪里?著书之难,难在哪里? 2 2怎样才能做怎样才能做到到“自成一家自成一家”? 3 3、举司马温公、举司马温公和马贵与的例子有何用意?和马贵与的例子有何用意?三、课后探究三、
9、课后探究思考:怎样看待网络小说?思考:怎样看待网络小说?内容小结难难自成一家自成一家古人今人所未及所未及不可无不可无力而能传力而能传速而不传速而不传对比对比创创新新研读研读文人之多文人之多思考:思考:1 1作者认为唐宋以来文人太多了吗?作者认为唐宋以来文人太多了吗? 2 2 作者是如何批判那些作者是如何批判那些“自命为文人者自命为文人者”的?作者心中的文人应该的?作者心中的文人应该有什么标准?有什么标准? 3 3引用刘挚、扬子云、黄引用刘挚、扬子云、黄鲁直的话是为了说明什么?鲁直的话是为了说明什么? 4 4最后引用最后引用宋史宋史中的中的记载,表明了什么?记载,表明了什么?多不识经术不识经术不
10、通古今不通古今韩愈韩愈刘挚刘挚扬雄扬雄黄鲁直黄鲁直为学要通古今之变,要经世致用为学要通古今之变,要经世致用文人不足贵文人不足贵浙东学术浙东学术浙东学术浙东学术章学诚章学诚章学诚章学诚文化背景文化背景文化背景文化背景 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强调把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强调把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强调把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强调把“ “六六六六经之旨经之旨经之旨经之旨” ”和和和和“ “当世之务当世之务当世之务当世之务” ”结合起来考察,鉴结合起来考察,鉴结合起来考察,鉴结合起来考察,鉴古知今,以探索未来社会发展之路。可是清古知今,以探索未来社会发展之路。可是清古知今,以探索未来社会发展之
11、路。可是清古知今,以探索未来社会发展之路。可是清代学术后来的发展,没有遵循他的路途前进。代学术后来的发展,没有遵循他的路途前进。代学术后来的发展,没有遵循他的路途前进。代学术后来的发展,没有遵循他的路途前进。乾隆嘉庆时期,被称为清王朝的乾隆嘉庆时期,被称为清王朝的乾隆嘉庆时期,被称为清王朝的乾隆嘉庆时期,被称为清王朝的“ “盛世盛世盛世盛世” ”,而而而而“ “乾嘉学派乾嘉学派乾嘉学派乾嘉学派” ”又成为这一盛世在学术文化又成为这一盛世在学术文化又成为这一盛世在学术文化又成为这一盛世在学术文化上的点缀。上的点缀。上的点缀。上的点缀。“ “乾嘉学派乾嘉学派乾嘉学派乾嘉学派” ”打着研究经典的旗打
12、着研究经典的旗打着研究经典的旗打着研究经典的旗帜,却帜,却帜,却帜,却漠不关心漠不关心漠不关心漠不关心“ “当世之务当世之务当世之务当世之务” ”。究其根本,。究其根本,。究其根本,。究其根本,还是清王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主义还是清王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主义还是清王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主义还是清王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的结果。的结果。的结果。的结果。 清初以来接连不断的文字狱,通过杀戮清初以来接连不断的文字狱,通过杀戮清初以来接连不断的文字狱,通过杀戮清初以来接连不断的文字狱,通过杀戮 和流放来禁锢人们的思想,迫使知识分子不和流放来禁锢人们的思想,迫使知识分子不和流放
13、来禁锢人们的思想,迫使知识分子不和流放来禁锢人们的思想,迫使知识分子不敢再有独立的思考,甚至敢再有独立的思考,甚至敢再有独立的思考,甚至敢再有独立的思考,甚至不敢谈论不敢谈论不敢谈论不敢谈论“ “清风明清风明清风明清风明月月月月” ”,噤若寒蝉,不得不放弃经世致用的理,噤若寒蝉,不得不放弃经世致用的理,噤若寒蝉,不得不放弃经世致用的理,噤若寒蝉,不得不放弃经世致用的理念,割断学术与政治的纽带,一头钻到故纸念,割断学术与政治的纽带,一头钻到故纸念,割断学术与政治的纽带,一头钻到故纸念,割断学术与政治的纽带,一头钻到故纸堆里,做起了考证的学问。清朝统治者在高堆里,做起了考证的学问。清朝统治者在高堆
14、里,做起了考证的学问。清朝统治者在高堆里,做起了考证的学问。清朝统治者在高压的同时,又采取压的同时,又采取压的同时,又采取压的同时,又采取怀柔政策怀柔政策怀柔政策怀柔政策,通过修史、编,通过修史、编,通过修史、编,通过修史、编书(书(书(书(古今图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及及及及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等)等)等)等手段,网罗手段,网罗手段,网罗手段,网罗“ “人才人才人才人才” ”,“ “净化净化净化净化” ”典籍,就更典籍,就更典籍,就更典籍,就更加助长了考据之风。加助长了考据之风。加助长了考据之风。加助长了考据之风。一些理学的末流仍然空一些理学的末流仍然空一些
15、理学的末流仍然空一些理学的末流仍然空谈天人性命谈天人性命谈天人性命谈天人性命,比顾炎武描述的情状还要坏。,比顾炎武描述的情状还要坏。,比顾炎武描述的情状还要坏。,比顾炎武描述的情状还要坏。章学诚的章学诚的章学诚的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文史通义文史通义文史通义,就是想纠正当时的,就是想纠正当时的,就是想纠正当时的,就是想纠正当时的这两种学风而创作的。这两种学风而创作的。这两种学风而创作的。这两种学风而创作的。字实斋,浙江会稽人。他出生于中字实斋,浙江会稽人。他出生于中字实斋,浙江会稽人。他出生于中字实斋,浙江会稽人。他出生于中小地主家庭,少时多病,家道衰落小地主家庭,少时多病,家道衰落小地主家庭,少时
16、多病,家道衰落小地主家庭,少时多病,家道衰落,反应也很迟钝,背诵能力很差反应也很迟钝,背诵能力很差反应也很迟钝,背诵能力很差反应也很迟钝,背诵能力很差,却却却却对史书情有独钟。他率真自得,学对史书情有独钟。他率真自得,学对史书情有独钟。他率真自得,学对史书情有独钟。他率真自得,学问问问问“不合时好不合时好不合时好不合时好”,不肯作时文讨好,不肯作时文讨好,不肯作时文讨好,不肯作时文讨好考官,自考官,自考官,自考官,自22222222岁至岁至岁至岁至30303030岁,四次去北京岁,四次去北京岁,四次去北京岁,四次去北京参加科举考试都榜上无名,穷困潦参加科举考试都榜上无名,穷困潦参加科举考试都榜
17、上无名,穷困潦参加科举考试都榜上无名,穷困潦倒,靠给人家编写地方志为生。然倒,靠给人家编写地方志为生。然倒,靠给人家编写地方志为生。然倒,靠给人家编写地方志为生。然而在精神上他却是昂扬向上的,而在精神上他却是昂扬向上的,而在精神上他却是昂扬向上的,而在精神上他却是昂扬向上的,“意气落落,不可一世意气落落,不可一世意气落落,不可一世意气落落,不可一世”,节衣缩食,节衣缩食,节衣缩食,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都用来买书,把省下来的钱都用来买书,把省下来的钱都用来买书,把省下来的钱都用来买书,用了三用了三用了三用了三年时间购齐年时间购齐年时间购齐年时间购齐23232323部历代正史部历代正史部历代正史
18、部历代正史。41414141岁时,岁时,岁时,岁时,他终于考中进士,却无意于仕途,他终于考中进士,却无意于仕途,他终于考中进士,却无意于仕途,他终于考中进士,却无意于仕途,不去求一官半职,仍以编写地方志不去求一官半职,仍以编写地方志不去求一官半职,仍以编写地方志不去求一官半职,仍以编写地方志为业,同时潜心史学著述,直到生为业,同时潜心史学著述,直到生为业,同时潜心史学著述,直到生为业,同时潜心史学著述,直到生命终结。命终结。命终结。命终结。 章学诚的史学理论著作,中年起笔,章学诚的史学理论著作,中年起笔,章学诚的史学理论著作,中年起笔,章学诚的史学理论著作,中年起笔,历时近历时近历时近历时近3
19、0303030年,直到逝世尚未完成。他写作此书,年,直到逝世尚未完成。他写作此书,年,直到逝世尚未完成。他写作此书,年,直到逝世尚未完成。他写作此书,意在阐明史学的意义,论述史学的重要性。他意在阐明史学的意义,论述史学的重要性。他意在阐明史学的意义,论述史学的重要性。他意在阐明史学的意义,论述史学的重要性。他明确提出了明确提出了明确提出了明确提出了“六经皆史也六经皆史也六经皆史也六经皆史也”的观点,并多次反的观点,并多次反的观点,并多次反的观点,并多次反复论述,公然剥去复论述,公然剥去复论述,公然剥去复论述,公然剥去“六经六经六经六经”神圣的外衣,把它神圣的外衣,把它神圣的外衣,把它神圣的外衣
20、,把它当做古史来考察,还经书以本来面目,扩大了当做古史来考察,还经书以本来面目,扩大了当做古史来考察,还经书以本来面目,扩大了当做古史来考察,还经书以本来面目,扩大了历史研究领域,对空谈性命的宋学和繁琐考证历史研究领域,对空谈性命的宋学和繁琐考证历史研究领域,对空谈性命的宋学和繁琐考证历史研究领域,对空谈性命的宋学和繁琐考证的汉学都是一种有力的冲击。提倡的汉学都是一种有力的冲击。提倡的汉学都是一种有力的冲击。提倡的汉学都是一种有力的冲击。提倡“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是贯串,是贯串,是贯串,是贯串文史通义文史通义文史通义文史通义的主要思想。章学诚的主要思想。章学诚的主要思想。章学诚
21、的主要思想。章学诚认为,学问文章要经世致用,道理就像五谷可认为,学问文章要经世致用,道理就像五谷可认为,学问文章要经世致用,道理就像五谷可认为,学问文章要经世致用,道理就像五谷可以充饥,药石可以疗病一样简单明了。以充饥,药石可以疗病一样简单明了。以充饥,药石可以疗病一样简单明了。以充饥,药石可以疗病一样简单明了。 文史通义文史通义文史通义文史通义 作者逝世前一年写成的作者逝世前一年写成的作者逝世前一年写成的作者逝世前一年写成的文章文章文章文章。当时当时当时当时,他体弱病沉,眼睛失明,他体弱病沉,眼睛失明,他体弱病沉,眼睛失明,他体弱病沉,眼睛失明,生活非常艰难。本文是文史通生活非常艰难。本文是
22、文史通生活非常艰难。本文是文史通生活非常艰难。本文是文史通义中很有分量的一篇,凝聚了义中很有分量的一篇,凝聚了义中很有分量的一篇,凝聚了义中很有分量的一篇,凝聚了作者一生的学术思考。作者一生的学术思考。作者一生的学术思考。作者一生的学术思考。 天人性命之学,不天人性命之学,不天人性命之学,不天人性命之学,不可以可以可以可以空言讲也。故空言讲也。故空言讲也。故空言讲也。故司马迁司马迁司马迁司马迁本本本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而为经世之董氏天人性命之说,而为经世之董氏天人性命之说,而为经世之董氏天人性命之说,而为经世之书。儒者欲书。儒者欲书。儒者欲书。儒者欲尊尊尊尊德性德性德性德性而而而而空言义理空言
23、义理空言义理空言义理以为以为以为以为功,功,功,功,此宋学之此宋学之此宋学之此宋学之所以见所以见所以见所以见讥讥讥讥于于于于大雅也。大雅也。大雅也。大雅也。 研究天与人、性与命的学问,不可用研究天与人、性与命的学问,不可用抽象的言辞来讲啊。所以司马迁抽象的言辞来讲啊。所以司马迁本着本着董仲董仲舒的天人性命之说,写出了有益于治国安舒的天人性命之说,写出了有益于治国安邦的著作。儒者想尊崇人的天赋禀性,却邦的著作。儒者想尊崇人的天赋禀性,却又抽象地谈论义理来作为(治学的)功绩,又抽象地谈论义理来作为(治学的)功绩,这就是宋明理学被才德高尚的人所讥讽的这就是宋明理学被才德高尚的人所讥讽的原因啊原因啊夫
24、子夫子夫子夫子曰:曰:曰:曰:“我欲我欲我欲我欲托之空言托之空言托之空言托之空言,不如,不如,不如,不如见诸行事见诸行事见诸行事见诸行事之之之之深切著明也。深切著明也。深切著明也。深切著明也。”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圣如孔子,言为圣如孔子,言为圣如孔子,言为圣如孔子,言为天铎天铎天铎天铎dudu ,犹且不以空言,犹且不以空言,犹且不以空言,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制胜制胜制胜,况他人乎?况他人乎?况他人乎?况他人乎?故善言天人性命,未有不切于人故善言天人性命,未有不切于人故善言天人性命,未有不切于人故善言天人性命,未有不切于人事者事者事者事者。
25、孔子说:孔子说:“我要把思想托付于空洞的理论,我要把思想托付于空洞的理论,倒不如在叙述具体历史事件中体现出来深切倒不如在叙述具体历史事件中体现出来深切彰显啊。彰显啊。”这就是春秋为什么可以有助这就是春秋为什么可以有助于治国的缘故啊。圣明像孔子,言语代天行于治国的缘故啊。圣明像孔子,言语代天行教化,尚且不以空洞的话取胜,何况别人呢教化,尚且不以空洞的话取胜,何况别人呢?所以善于说天与人、性与命,没有不切合?所以善于说天与人、性与命,没有不切合于社会现实的于社会现实的。三代三代三代三代学术,知有史而不知有经,学术,知有史而不知有经,学术,知有史而不知有经,学术,知有史而不知有经,切切切切人事也;人
26、事也;人事也;人事也;后后后后人贵人贵人贵人贵经术,经术,经术,经术,以以以以其即三代之史耳;其即三代之史耳;其即三代之史耳;其即三代之史耳;近儒近儒近儒近儒谈经,似谈经,似谈经,似谈经,似于人事之外,别有所谓义理矣。于人事之外,别有所谓义理矣。于人事之外,别有所谓义理矣。于人事之外,别有所谓义理矣。浙东之学浙东之学浙东之学浙东之学,言,言,言,言性命者必性命者必性命者必性命者必究究究究于史,此其所以于史,此其所以于史,此其所以于史,此其所以卓卓卓卓也。也。也。也。夏商周三代的学术,只知道有史学而不知道有夏商周三代的学术,只知道有史学而不知道有经学,是因为它切合社会现实啊;后人看重经经学,是因
27、为它切合社会现实啊;后人看重经术,(也)因为它就是三代的历史啊;近代儒术,(也)因为它就是三代的历史啊;近代儒者谈论经学,好像在社会生活之外,另有所谓者谈论经学,好像在社会生活之外,另有所谓的义理啊。浙东学术,谈论性与命的必考究于的义理啊。浙东学术,谈论性与命的必考究于历史,这是它卓然自立的原因啊。历史,这是它卓然自立的原因啊。 朱陆异同,朱陆异同,朱陆异同,朱陆异同,干戈门户干戈门户干戈门户干戈门户,千古,千古,千古,千古桎梏桎梏桎梏桎梏zhzh g g 之府,亦千古之府,亦千古之府,亦千古之府,亦千古荆棘荆棘荆棘荆棘jng jjng j 之林也。之林也。之林也。之林也。究其所以纷纶,则惟究
28、其所以纷纶,则惟究其所以纷纶,则惟究其所以纷纶,则惟腾空腾空腾空腾空言而不切言而不切言而不切言而不切于于于于人事耳。人事耳。人事耳。人事耳。 朱熹和陆九渊持议不同,为门户朱熹和陆九渊持议不同,为门户之见大加攻伐,(他们的争论)是多之见大加攻伐,(他们的争论)是多年以来束缚人们思想的所在,也是多年以来束缚人们思想的所在,也是多年以来(阻碍)学术的荆棘林啊。推年以来(阻碍)学术的荆棘林啊。推究他们争论的缘故,是因为他们只是究他们争论的缘故,是因为他们只是空话沸腾而不切合世事罢了。空话沸腾而不切合世事罢了。知史学之本知史学之本知史学之本知史学之本于于于于春秋,知春秋春秋,知春秋春秋,知春秋春秋,知春
29、秋之将以经世,则知性命无可空言,而之将以经世,则知性命无可空言,而之将以经世,则知性命无可空言,而之将以经世,则知性命无可空言,而讲学者必有讲学者必有讲学者必有讲学者必有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不,不,不,不特特特特无门户可持,无门户可持,无门户可持,无门户可持,亦且亦且亦且亦且无以无以无以无以持门户矣。持门户矣。持门户矣。持门户矣。 明了史学本于春秋,明了春秋明了史学本于春秋,明了春秋是可以用来治理国家的,就应该知是可以用来治理国家的,就应该知道性与命的学问不能空说,而谈论学道性与命的学问不能空说,而谈论学问的人一定要有实事可做,不但是没问的人一定要有实事可做,不但是没有门户之见可持,而且没有渠道
30、持门有门户之见可持,而且没有渠道持门户之见啊。户之见啊。浙东之学,虽源流不异,而所浙东之学,虽源流不异,而所浙东之学,虽源流不异,而所浙东之学,虽源流不异,而所遇遇遇遇不同。不同。不同。不同。故其见於世者,故其见於世者,故其见於世者,故其见於世者,阳明阳明阳明阳明得之为得之为得之为得之为事功事功事功事功,蕺蕺蕺蕺j j 山山山山得之为得之为得之为得之为节义节义节义节义,梨洲梨洲梨洲梨洲得之为得之为得之为得之为隐逸隐逸隐逸隐逸,万氏兄万氏兄万氏兄万氏兄弟弟弟弟得之为得之为得之为得之为经术史裁经术史裁经术史裁经术史裁。浙东学术,虽然源流是一样的,但因为浙东学术,虽然源流是一样的,但因为他们的境遇不
31、同,所以在现实中的表现他们的境遇不同,所以在现实中的表现(也不同),(也不同),王阳明发挥它而立了功绩王阳明发挥它而立了功绩,刘宗周发挥它而成就了气节,黄宗羲发刘宗周发挥它而成就了气节,黄宗羲发挥它而隐居不仕,万氏兄弟发挥它而治挥它而隐居不仕,万氏兄弟发挥它而治经著史。经著史。授受授受授受授受虽出虽出虽出虽出于于于于一,而面目一,而面目一,而面目一,而面目迥迥迥迥殊,以其各殊,以其各殊,以其各殊,以其各有有有有事事事事事事事事故故故故也。彼不事所事,而但空言德性,空言问也。彼不事所事,而但空言德性,空言问也。彼不事所事,而但空言德性,空言问也。彼不事所事,而但空言德性,空言问学,则学,则学,则
32、学,则黄茅白苇黄茅白苇黄茅白苇黄茅白苇,极面目雷同,不得不,极面目雷同,不得不,极面目雷同,不得不,极面目雷同,不得不殊殊殊殊门门门门户,以为自见地耳户,以为自见地耳户,以为自见地耳户,以为自见地耳,故惟故惟故惟故惟陋儒陋儒陋儒陋儒则争门户也。则争门户也。则争门户也。则争门户也。虽然同出于一个源头,而表现出来的形态却虽然同出于一个源头,而表现出来的形态却有很大差别,这是因为他们各自有事可做的有很大差别,这是因为他们各自有事可做的缘故啊。那些不做应该做的事,而只是空论缘故啊。那些不做应该做的事,而只是空论天赋禀性,空谈学问,(他们的学说)就像天赋禀性,空谈学问,(他们的学说)就像黄茅白苇,面目非
33、常相像,不得不创立不同黄茅白苇,面目非常相像,不得不创立不同的门户,来表示自家的见解而已,所以只有的门户,来表示自家的见解而已,所以只有浅陋的儒者才争门户之见啊。浅陋的儒者才争门户之见啊。 或问或问或问或问:事功气节事功气节事功气节事功气节,果可与著述相提并论,果可与著述相提并论,果可与著述相提并论,果可与著述相提并论乎?曰:史学所以纪世,固非空言著述也。乎?曰:史学所以纪世,固非空言著述也。乎?曰:史学所以纪世,固非空言著述也。乎?曰:史学所以纪世,固非空言著述也。且如六经,同出且如六经,同出且如六经,同出且如六经,同出于于于于孔子,先儒以为其功莫大孔子,先儒以为其功莫大孔子,先儒以为其功莫
34、大孔子,先儒以为其功莫大于于于于春秋,正以切合当时人事耳。春秋,正以切合当时人事耳。春秋,正以切合当时人事耳。春秋,正以切合当时人事耳。 可能有人说:功绩气节,真的可以和著可能有人说:功绩气节,真的可以和著述相提并论吗?回答说:史学之所以可以资述相提并论吗?回答说:史学之所以可以资治,(因为它)本来就不是空洞的著述啊。治,(因为它)本来就不是空洞的著述啊。例如六经,同出自孔子之手,儒家先辈认为例如六经,同出自孔子之手,儒家先辈认为成就没有大过春秋的,正是因为它切合成就没有大过春秋的,正是因为它切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啊。当时的社会现实啊。后之言著述者,舍今而求古,舍人事后之言著述者,舍今而求古,舍人
35、事后之言著述者,舍今而求古,舍人事后之言著述者,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而言而言而言性天性天性天性天,则吾,则吾,则吾,则吾不得而知之不得而知之不得而知之不得而知之矣。学者不矣。学者不矣。学者不矣。学者不知知知知斯斯斯斯义,不足言史学也。义,不足言史学也。义,不足言史学也。义,不足言史学也。后来的人说到著述的,舍弃今世而迷后来的人说到著述的,舍弃今世而迷恋古代,舍弃社会现实而谈论性命天恋古代,舍弃社会现实而谈论性命天人,则是我人,则是我不得而知不得而知的了。治学的人的了。治学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不足以言史学啊。不懂得这个道理,不足以言史学啊。 第一段第一段第一段第一段,作者首先从,作者首先从,作
36、者首先从,作者首先从“天人性命之学天人性命之学天人性命之学天人性命之学”切入话题,以切入话题,以切入话题,以切入话题,以“不可以空言讲也不可以空言讲也不可以空言讲也不可以空言讲也”立论,由立论,由立论,由立论,由此展开全篇议论。此展开全篇议论。此展开全篇议论。此展开全篇议论。 作者在本文中着意强调了是否空言、是作者在本文中着意强调了是否空言、是作者在本文中着意强调了是否空言、是作者在本文中着意强调了是否空言、是否善言的问题,其总的观点是:善言者,即否善言的问题,其总的观点是:善言者,即否善言的问题,其总的观点是:善言者,即否善言的问题,其总的观点是:善言者,即非空言,而是非空言,而是非空言,而
37、是非空言,而是“切于人事者切于人事者切于人事者切于人事者”。然后按照史。然后按照史。然后按照史。然后按照史的线索,逐一陈述:三代,没有的线索,逐一陈述:三代,没有的线索,逐一陈述:三代,没有的线索,逐一陈述:三代,没有“经经经经”的概的概的概的概念,念,念,念,“六经皆史六经皆史六经皆史六经皆史”,都关乎社会现实;后来,都关乎社会现实;后来,都关乎社会现实;后来,都关乎社会现实;后来,主要是汉武帝主要是汉武帝主要是汉武帝主要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以后,以后,以后,人们重视人们重视人们重视人们重视儒家经典,也是从儒家经典,也是从
38、儒家经典,也是从儒家经典,也是从“三代之史三代之史三代之史三代之史”、可为、可为、可为、可为当世之鉴方面来考虑的;近世,理学之当世之鉴方面来考虑的;近世,理学之当世之鉴方面来考虑的;近世,理学之当世之鉴方面来考虑的;近世,理学之末流,空言义理,不切人事,实际上成末流,空言义理,不切人事,实际上成末流,空言义理,不切人事,实际上成末流,空言义理,不切人事,实际上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浙东之学,虽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浙东之学,虽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浙东之学,虽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浙东之学,虽然也谈论性命,但一定要考之于史,用然也谈论性命,但一定要考之于史,用然也谈论性命,但一定要考之于史,
39、用然也谈论性命,但一定要考之于史,用之于世,所以卓然自立。之于世,所以卓然自立。之于世,所以卓然自立。之于世,所以卓然自立。 第二段第二段第二段第二段,作者认为,肇自朱熹、,作者认为,肇自朱熹、,作者认为,肇自朱熹、,作者认为,肇自朱熹、陆九渊的学术之争,到后世愈演愈烈,陆九渊的学术之争,到后世愈演愈烈,陆九渊的学术之争,到后世愈演愈烈,陆九渊的学术之争,到后世愈演愈烈,实在是治学的桎梏,学术的荆棘。究实在是治学的桎梏,学术的荆棘。究实在是治学的桎梏,学术的荆棘。究实在是治学的桎梏,学术的荆棘。究其根本,还是空言鼎沸,不食人间烟其根本,还是空言鼎沸,不食人间烟其根本,还是空言鼎沸,不食人间烟其
40、根本,还是空言鼎沸,不食人间烟火之故。归根结底,火之故。归根结底,火之故。归根结底,火之故。归根结底,著史是用以著史是用以著史是用以著史是用以“经经经经世世世世”的,性命是不能空言的的,性命是不能空言的的,性命是不能空言的的,性命是不能空言的,如果治,如果治,如果治,如果治学之人能做实事,不空言,就不会有学之人能做实事,不空言,就不会有学之人能做实事,不空言,就不会有学之人能做实事,不空言,就不会有门户之见。门户之见。门户之见。门户之见。 第三段第三段第三段第三段,是补充论述。作者以,是补充论述。作者以,是补充论述。作者以,是补充论述。作者以一问一答的设问方式,通过对质疑的一问一答的设问方式,通过对质疑的一问一答的设问方式,通过对质疑的一问一答的设问方式,通过对质疑的辩驳,进一步批判了辩驳,进一步批判了辩驳,进一步批判了辩驳,进一步批判了“舍今而求古,舍今而求古,舍今而求古,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舍人事而言性天舍人事而言性天舍人事而言性天”的风气,再次申明的风气,再次申明的风气,再次申明的风气,再次申明治学要治学要治学要治学要“切合当时人事切合当时人事切合当时人事切合当时人事”的思想,充的思想,充的思想,充的思想,充分表现了作者分表现了作者分表现了作者分表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的治学思想。的治学思想。的治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