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策略解读1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89898226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4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策略解读1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策略解读1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策略解读1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策略解读1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策略解读1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策略解读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策略解读1(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解读罗庄区教学研究室徐福银2007年8月主要内容n共分两部分n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的构建基础(课程标准)n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解读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的构建基础(课程标准)n分三部分进行介绍n(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任务是什么n(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特点是什么n(三)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要求的学生学习的方式是什么(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任务是什么n品品德德与与生生活活课课程程是是以以儿儿童童的的生生活活为为基基础础,以以培培养养品品德德良良好好、乐乐于于探探究究、热热爱爱生生活活的的

2、儿儿童童为为目目标标的的活活动动型型综综合合课课程程。课课程程标准标准n品品德德与与社社会会课课程程是是在在中中高高年年级级开开设设的的以以儿儿童童社社会会生生活活为为基基础础,促促进进学学生生良良好好品品德德形形成成和和社社会会性性发发展展的的综综合合课课程程。课课程程标标准准n它们是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的它们是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的课程课程。(鲁洁)“社会生活”的意义(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特点是什么n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课课程具有综合性。程具有综合性。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都是一门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以及其他形

3、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目的在于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形成整体思维的意识,并运用知识信息综合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一种课程类型。 综合课程的开发模式n综合课程有诸多具体的课程开发模式,如相关或交叉课程、融合或广域课程、核心课程、活动或经验课程等。n相关(交叉)课程是对具有一定联系或交叉的分科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n融合(广域)课程是将具有相近教育价值的课程整合为一门新的课程或学习领域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n核心课程是以常见或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n活动(经验)课程是以活动的方式设计并组织实施课程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它旨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与生

4、活密切相关的经验和真切体验。在国家新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中以各种模式的综合课程.1、以融合模式开发设置的艺术(1-9年级)、科学(7-9年级)、历史与社会(7-9年级)、体育与健康(7-9年级);2、以广域模式开发设置的品德与社会(3-6年级)、科学(3-6年级);3、以活动(经验)模式开发设置的品德与生活(1-2年级)、综合实践活动(3-9年级)。品德与生活-综合课程n品德与生活的课程目标并非局限于一个活动领域,而是涉及到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提出的要求。n内容上,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在对我国小学低年级原有思想品德课程、自然(或科学)课程、社会课程和活动课程等进行高

5、度整合的基础上产生的课程,所以它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思品课、自然课或生活课程了,它兼具了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以及生活教育等多重价值。在小学三年级之后这一课程将分化为综合实践活动、品德与社会、科学三门课程。相对于此三门课程来说,品德与生活课程就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品德与社会-综合课程n“品德与社会”课是基于学生经验维度开发的综合课程,它课程目标集品德教育和公民教育于一身。n课程内容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

6、、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这门课将德育学、人类学、社会科学融为一体。2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具有生活性n回归生活回归生活的内涵n(1)课程以生活为本源)课程以生活为本源n(2)课程是为了生活的)课程是为了生活的n(3)通过生活学习生活)通过生活学习生活回归生活的理论基础n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n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其涵意为: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一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它是与机械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

7、习。n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他把学习区分为有意义和无意义两种,他所讲的有意义的学习是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的目的、需要的相关性。当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自己的目的、需要有关时,学习积极性高,效率也高。n无论是上述哪种有意义的学习都是要与学习者自身的经验相联接,它既符合儿童自身的需要,能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又是与儿童的心理结构、生活历程相匹配的学习。3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具有开放性(1)活动内容的开放性。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因此教学活动内容是开放的。(2)教学活动形

8、式的开放性。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教育应蕴涵在活动之中,课程目标主要通过老师指导下的各项活动来实现。教学形式要经常采用: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讲故事、讲授等。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充满儿童趣味,具有很大的开放性。(3)教学活动时间、场所、人员的开放性。n教学活动时间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活动主题与学生实际可安排一课时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更长的一段时间。这样,能给教师捕捉课题,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留有时空。n课程是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的,内含了一种校外课程的理念。因此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框,到大自然中去欣赏

9、、观察,到工厂、农村去参观访问,到社会上去调查了解。n课程在人员安排也具有灵活性与开放性,打破了老师包教的模式,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究,可以由家长支持参与,可以由社会各界的帮助,形成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交往互动的热闹的课堂。(4)教学评价的开放性。n评价目的是为了激励儿童成长与进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关注每位学生的活动过程,重视儿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和行为表现。n评价的方法灵活。它多以描述和记录为主,真实、细致地再现学生活动,发展的过程,如:评语、访谈、成长资料袋、儿童作品分析、情景测验、观察等。n评价的主体、评价的角度、尺度也变得多样而灵活。在评价主体方面,让家长、同学、教师等共

10、同参与,使评价更互动、民主。在评价角度方面,可以是分析儿童言行,也可以是收集儿童作品,汇集来自教师、同学、家庭等各方面信息。在评价尺度上,多几个尺度去衡量儿童,不追求一个标准。(三)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要求的学生学习的方式是什么n自主学习n合作学习n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自主学习n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动主动地学习和地学习和有主有主见见地学习。地学习。n五个转变:由重教师传授向重学生自主探究转变;由重课内向重课外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书本知识向重社会实践转变;由重信息单向交流向重多向交流转变。合作学习n合作学习是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互助性的学习,它强

11、调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而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合作学习内涵n学习的社会性,它将班级与小组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来看待;n将教师与学生作为社会中的角色看待;n将教学内容作为“法定文化”,将教师个人和学生群体作为“亚文化”;n将有目的、有计划的人际交往作为社会活动。合作学习要注意以下问题n(1)科学组建合作小组。n(2)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n(3)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探究性学习n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进行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学习要点(1)把学生推到“探究第一线”。(2)让学生在探究

12、中找到自我。(3)给学生真正的探究空间和时间。几个关键词内容上:开放、回归生活,强调真实获得方式上:体验、探究、活动、对话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内容解读n两个策略生活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生活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本教学策略适用于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关生活体验的教学内容。1课前体验,初步感悟n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所关注的问题获得直观印象和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感悟道德认识。n操作要领:课前,教师根据主题的特点,引导或指导学生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参观访问、实地观察等一系列体验活动;也可鼓励学生把即将要学的内容与家长进行讨论。课前体验要注意的问题:(1)实效

13、性。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把握要科学客观,符合学生实际。体验的内容要充满生活性和真实性,避免脱离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真正入情入境。体验的目标要明确具体,让学生有目的地去体验。同时教师要根据主题的特点,引导或指导学生进行体验。(2)过程性。(3)方式多样性。教师在课前的调研:n一是对主题内容的深入调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都需要教师进行深入调研,切忌教师不进行调研,而凭想像去想当然而定。n二是学生情况的调研。由于学生个体种种情况的不同,必然造成体验方式、方法及结果的不一,因而教师深入了解学生也是课前重要的调研内容。2课中体验,深化感悟n(1)引入话题,唤醒生活。n(2)合作学习,体验生活。n(3)

14、深化感悟,引导生活。(1)引入话题,唤醒生活。n学习目标:让学生迅速进入情感状态,形成认知,产生情感。n操作要领: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正在进行着的现实生活,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引发学生的体验,(2)合作学习,体验生活。n学习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n操作要领:教师利用学生课前活动的收获,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活动,通过游戏、表演、讨论、交流等形式,体验生活,感悟道德。本步把握的要点:活动性。自主性。开放性。目标性。(3)深化感悟,引导生活。n学习目标:引领学生运用道德认知讨论辨析道德行为,强化道德体验,深化道德情感。n操作要领:教师在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

15、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讨论、辨析、反思、评价等方式来丰富获得的情感体验,强化道德认识。注意以下几个问题:n个体性。n激励性。n引导性。3、课后践行,内化感悟n学习目标:通过课后实践不断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n操作要领:课后加强实践活动,把活动延伸到学校、家庭、社区,去深入体验,重构新的生活,实现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课后践行的方式有:n(1)在日常生活中践行。n(2)利用班队等活动课践行。n(3)开展多个主题活动践行。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本教学策略适用于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关问题探究的教学内容。1课前初探n学习目标:搜

16、集、整理相关资料,对主题进行初步探究,并提出困惑。n操作要领:在课前,学生围绕主题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协助学生确定探究目标,帮助学生制订探究方案,并适当指导探究方法。学生根据方案或自主或协作实施探究活动,获取一定的信息,为上课做好充分准备。要注重两个强调:n首先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做到:探究的问题要具体。探究的材料要充足。探究的环境要开放。n其次要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课前除了协助学生确定探究目标,帮助学生制订探究方案,更重要的是适当地教给学生一些自主探究方法。自已读书学习的方法。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2课中深究n(1)汇报展示,合作探究n(2)感悟深化,提升

17、认识n(3)生成问题,拓展延伸(1)汇报展示,合作探究n学习目标:通过展示“课前初探”的收获和困惑,以及对困惑的探究,丰富学生的认识。n操作要领: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汇报展示“课前初探”的收获和困惑。在此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对课前的困惑、问题进行探究。本步分为两个层次:n一是汇报展示,丰富认识。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汇报展示课前初探的收获和困惑。在汇报展示中,一方面让学生分享了各自的成果,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碰撞了思维,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认识。n二是合作探究,达成共识。针对学生课前探究中的困惑,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中,让学生各抒已见,互相补

18、充、互相借鉴,在合作去伪存真,达成共识。在本步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汇报要充分。B合作要灵活。C气氛要和谐。a要尊重和信任学生。b要理解和关心学生,正确对待学生的学习错误。(2)感悟深化,提升认识n学习目标:通过反思与评价,深化和提升学生的认识。n操作要领: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的情况,引导学生简要进行归纳、概括探究要点,在反思、评价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探究,深化和提升学生的认识。本步分为两个层次:n第一个层次:总结深化。在学生充分汇报展示、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简要进行反思、评价,深化学生的认识。n第二个层次:深究提升。n教师再次创设探究情境(如补充资料),引领学生进行

19、深层探究,运用形成的观点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认识。本步要注意以下两点:n一是研讨要深入。要点: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延迟判断。n二是评价重激励。要点:注重全面;注重形成性;注重鼓励。(3)生成问题,拓展延伸n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在收获的基础上进行质疑,引发新的问题,产生新的探究兴趣。n操作要领:教师引导学生对前面的探究进行简要回顾,对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主动性予以肯定。在此基础上,创设新的情境,引发学生生成新的问题,引领学生将探究实践拓展延伸至课外。本步的运作流程是:n回顾。n发散。n引动。n展览。、可在课上进行,可在课下完成。3课后实践n学习目标:结合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更深入的实践,进一步验证形成的观点。n操作要领:课后,引导学生根据生成的新问题制订新的探究方案,进行更深入的实践,进一步验证形成的观点,进一步关注社会生活,锻炼才干和意志。课后实践要注意以下问题:n1课后实践内容要坚持从实性。n2要把任务研究清楚。n3要留有展示和汇报的时间。n4重视并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结果。n5做好学生的坚强后盾。运用教学策略要注意的问题n1吃透策略的精神。形似神也似。n2灵活变通。不唯模式。n3运用中创新。用发展的眼光看。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