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美容学概述参考PPT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8982819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美容学概述参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医美容学概述参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医美容学概述参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医美容学概述参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医美容学概述参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美容学概述参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美容学概述参考PPT(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美容学中医美容学 1一、中医美容学的概念一、中医美容学的概念中医美容学是:v在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v结合现代美学,v运用以自然疗法为主的方法,v研究健康美丽容颜、形体的养护,损美性疾病的防治和损美性生理缺陷的掩饰或矫正,v以达到防病健身、延衰驻颜、维护人体形神美为目的的 -一门学科。2v 它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和历代医学家在漫长的岁月中反复探索、验证、逐步认识和实践后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完整系统性的理论体系,同时它又结合了现代美学思想,是一门既古老而又新兴的医学学科。3v它的定义内涵:v表明了中医美容学是医学美学与中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医学人体审美的理论原则指导下,运用

2、诸如辨证论治、中药、针灸、按摩、中药护肤品、手术等中医药手段所进行的美容。v反映了中医美容4种服务方式,即“维持”(美容保健)、“修复”(损美性疾病诊治)、“改善”(修饰、掩饰容貌缺陷或瑕疵)、“塑造”(美容外科术)。 4v中医美容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5广义的中医美容:v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形神合一、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等中医理论体系为核心,v不单局限于颜面等局部的美化,v更突出的是与未病先防、养生健美、抗衰防老、延年益寿紧密结合,v运用中药、针灸、按摩、气功、食物、养生等手段扶正祛邪、补益脏腑、通经活血、调气养颜,v从而改善人体机能,达到内外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悦容美形、延缓衰老、健康长寿的

3、目的6狭义的中医美容重在研究:v美化、养护容颜及预防和治疗损美性皮肤病,v及饰容、美发、固齿,v以维护容貌美感,达到“驻颜”、“美颜”、“留颜”、“益容”的目的。7中医美容学的中医理论基础中医美容学的中医理论基础v 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v一、病因: v一)自然衰老v二)七情变化v三)六淫侵袭v四)脏腑盛衰v五)气血功能异常v六)饮食失常v七)经脉功能异常v八)劳逸所伤v九)环境因素致病8v二、发病v一)脏腑功能失调是发病的前提v二)气血失和是发病的关键v三)皮肤形体是发病的外在表现9第二节 临床诊法和临床辩证v 中医美容诊疗疾病的特点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先辨病,后辨证。v 辨病是辨识具体的疾病,

4、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其发生、发展及转归、预后也有一定规律。v 辨证是在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四诊”来收集与疾病有关的临床资料,然后依据八纲辨证、脏象学说、病邪学说、经络学说等进行综合分析归纳,进而对其病因、病位、病变机理、功能状态及演变趋势等作出综合性的评定,从而得出一个证的概念。 10v一、四诊v一)望诊v1、望神v2、望色 五色v3、望皮肤(1)皮肤性质(2)皮肤损害v4、望毛发爪甲v5、望形态v6、望舌11v青:主寒、痛、气滞、血瘀、惊风v赤:主热v黄:脾虚、湿v白:虚、寒v黑:肾虚、水饮、瘀血、寒证12v望皮肤望皮肤: v1、皮肤性质v中性皮肤:v皮肤红润,

5、富有光泽,不油腻、不干燥,皮肤细腻光滑,富于弹性,厚度适中饱满,无粗大毛孔,v较为耐晒,对气候变化不敏感,v较少生雀斑、黄褐斑、痤疮等皮肤疾患。v中性皮肤多见于尚未发育成熟的少年男女和身体健康的成年人,是阴阳平衡、五脏协调、气血畅达、七情平稳、饮食合理、二便通常的表现。 13v干性皮肤:v肤色或淡或暗,皮纹细腻,缺乏弹性和光泽,皮肤较薄而干燥,易产生皱纹及皲裂,v不耐风吹日晒,v易生色斑及过敏,v形体常偏瘦。多见于女性,是皮肤失养的表现。14v属气血虚弱者,可见面色白光 白或萎黄,毛发黄软,神疲乏力,易于感冒,食欲不振,大便溏。v属气滞血瘀者,可见肤色偏暗,形容憔悴,月经不调,易生色斑,舌生瘀

6、斑v属阴虚火旺者,可见面色晦暗干燥,形体消瘦,性情急躁,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大便干结,小便偏黄,口唇偏红,舌体偏小。15v油性皮肤:v肤色常偏深,皮肤较厚,弹性良好,皱纹较少,皮脂分泌多,毛孔粗大,尤以额、鼻、颏T型部位最为明显,皮肤粗腻不爽,毛囊口有时会形成白头或黑头粉刺,易生痤疮,v多见于素体脾胃健运、身体健康者。v如喜食香浓味厚之品,痰湿内蕴,脾胃湿热引起者,可见皮肤垢腻不洁,食量大,口臭、体臭,口腔反复溃疡,腹胀便秘,带下黄。v情绪压抑,肝气郁结者,可见口干口苦,胸肋胀满,纳差,月经不调,面有色斑。v此外,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也会使皮脂分泌增多。16v敏感皮肤:v皮肤干燥或油腻,粗糙瘙

7、痒,v怕风怕晒,v易痒易痛,多属过敏性体质,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家族史。v外因外因与季节变化及致敏性物质有关,常春季加重或发病,引起过敏的物质大多是美发护发用品、护肤品、色彩化妆品、洗涤用品、各种挥发性物质、光敏性物质、花粉、昆虫等。17v内因内因除了体质因素,尚与饮食失节、多食辛辣刺激腥发动风之物、嗜酒、大便秘结不通等有关。v脾胃湿热者,兼见皮肤油腻不爽,舌红苔黄腻;v脾胃虚弱者,兼见形体瘦削,皮肤较薄而干燥,血管显露,肤色偏暗,舌淡苔白。18 v2、皮肤损害v脱屑、风疹、皴裂、萎缩、瘢痕、肥厚、红斑、紫斑、白斑、褐斑、黑斑、 肌肤甲错、痤疮、疣等。19v二)闻诊v三)问诊v四)切诊20 v二、中医美容辨证方法v一)气血津液辩证v二)皮损辩证:辨颜色、经络及部位、病因v三)症状辨证:自觉瘙痒、疼痛、麻木、肿胀 他觉原发皮损、继发皮损v四)八纲辨证v五)脏腑辨证21v第三节 治疗原则v一、养生防衰v二、欲美求本v三、病证结合v四、补泻同施v五、协调阴阳v六、三因治宜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