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绩差异的原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成绩差异的原因分析(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成绩差异的原因分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育信息技术学系马和民目录一、从若干现象说起二、学习成绩研究是一个复杂问题三、如何分析学业不良问题?四、在学校层面如何改变学业不良?一、从若干现象说起一、从若干现象说起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案例四几则研究报告案例1:学习成绩差竟成“残疾人”广东省韶关市新丰某村小学,因两学生成绩不好,为不影响学校的教学、升学、教师年度考核,以学校名义出具材料,瞒着学生及家长,办理了残疾人证。人民法院报7/4/2004案例案例2:中国有:中国有5000万差生万差生2001年6月,全国少工委的一项抽样调查,推断出一个骇人的结论:大致每六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差生”。这意味着:在全国
2、近3亿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可能将达到5000万人。问题是:谁是“差生”?差生的“标签”是谁界定的?他们有权界定“差生”吗?真有那么多“差生”?-案例案例3: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疾病: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疾病秦某,男,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秦某父亲是一名装卸工,一心希望儿子能出人头地,对秦某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可秦某贪玩好动,成绩平平,经常遭父亲打骂。冬天,秦父为惩罚儿子,竟然让秦某身穿单衣站在冰天雪地之中持续3小时以上。秦某因精神长期处于恐慌中,又经常吃不饱饭,从1997年初开始生病,秦父认为是小孩子装相,迟迟不给治疗,直到1997年4月,秦某的病情出现危急情况时,才被
3、送到医院。案例案例4:初三女生因调座位而自杀:初三女生因调座位而自杀15岁的林林平时学习成绩较好,在某中学快班,近期学习成绩下降,老师就将林林从教室前排调到最后一排。想不通的林林跑回家中找出剧毒农药甲胺磷喝下10毫升,随即出现恶心、呕吐、口吐白沫等症状,被家人发现急呼120送往中南医院抢救。经过三天的抢救,林林脱离了危险。调座位本是老师激励学生学习的一种教育手段,但是青春期的孩子十分敏感,以致孩子走极端。对现象的反思必须接受一个基本事实:“以分数论成败”、“以成绩论英雄”业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常规,“竞争性的学校制度”无法彻底改变。进入学龄期后,每个儿童都会受到各种评价,然而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则
4、是学业成绩。学业成绩同时也是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最重要尺度。更具体的反思是:“成绩好坏”是怎样来的?影响成绩的因素是什么?但,这是一个复杂问题!二、学业成绩研究是一复杂问题二、学业成绩研究是一复杂问题学习发生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所有层面,就其内容而言,涉及知、情、意、行各个领域,这是一个复杂问题域;就其结果言同样复杂,表现为外显的或内隐的变化。人类的“系统学习”发生于学校教育情境中,故学什么?为何学?怎样学?学得怎样?等问题就构成了一个庞杂的问题域。这里我们进入了一个相对具体的问题:如何进行学习评估?1、学习评估也是个复杂问题、学习评估也是个复杂问题学习评估也叫“学力评估”,表示“个体在学识上达
5、到的程度,反映个体所获得的实际知识与能力的水平”。对学力的理解不同,影响到对学习结果的判定。例如:升学主义的学力观、百科全书式的学力观、能力本位的学力观等当前较流行的是对学力作分类评估。主要涉及三类:认知领域(知识、理解力、解决问题能力)、技能领域(语言、操作、运动、作品、音乐等)、情感领域(态度、兴趣、习惯、鉴赏)等。2、学力评估的指标与方法、学力评估的指标与方法如何评估学习的结果?主要有两大类指标:(1)成绩:反映学校中“系统学习”的结果。历史最久、影响最广。其评估方法主要有二:评分(定量的)、评语(定性的)考试、考查、测验(2)智商:反映个体的智力高低。其评估方法主要是:智力测验。“多元
6、智能”。此外,“情商”反映个体的社会生存技能,涉及态度、情感、自我控制与调节等方面。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萨勒维提出3、成绩评估的分类、成绩评估的分类对学生进行分类,历来是讨论的热点以成绩为标准的分类是最广泛的。大致流行以下几种分类标准:1.优生与差生2.学业成绩优良与不良3.学业成功与学业失败4.也有一些其他分类(1)优生与差生)优生与差生这是使用率最高,同时又是最富歧义的分类标准。有广、狭两义。以“差生”的广义界定为例,可从不同层面分析:行为角度:偏差、不良、越轨、违法犯罪等性质角度:特殊、问题、学业困难学生等表现角度:后进生、难教生、无能生等特征角度:单差生、双差生等。广义的“差生”实际
7、上涉及三类:1.“成绩差生”2.“品德差生”3.“纪律差生”狭义的“差生”是指“学业不良”,也分三类:1.智能发展迟缓所致的学业不良2.一般性学业不良3.暂时性学业不良(2)学业成绩优良与成绩不良)学业成绩优良与成绩不良这是用于一般描述学习成绩表现的术语,在国内外研究文献中使用频率很高。两者间还存在“学业成绩中等”的类别。学业不良的征候:1.缺乏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积极性2.对较难的学习任务持消极态度3.不愿评价自己的成绩4.不能掌握概念和规则等5.在性格上表现为退缩等(3)学业成功与学业失败)学业成功与学业失败这也是一对充满歧义的概念。原因在于“成功”与“失败”涉及多种主、客观标准例如:学生
8、个体的预期目标、教师的工作目标、学校的期望目标、社会文化目标(如同“学历=成功”、“考试落第=学业失败”)、家长的心理目标(依据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而变化)等这意味着“学习成败”的判断,同样缺乏一种共通的标准。此外,还有“学业障碍”、“学业困难”、“学习落后”等 小小 结结关于学习成绩评估的分类,尽管存在多种标准,但使用“学业成绩优良”与“学业成绩不良”的分类比较客观,也符合国际通用的规则。但事实上必须明确的要点是:很难找到一种十分客观、公正、符合个体事实的成绩判断标准。尤其是很难找到一种能够测定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的标准。其原因除了测量工具本身问题等之外,还与学业成绩的特性有关。4、学业成
9、绩的特性、学业成绩的特性迄今关于学业成绩的特性已达成如下共识:第一,学业成绩具有“累积性”:优良与不良往往是长期评价的后续反映。第二,学业成绩具有“相对性”:这种相对性既见于个体的纵向比较、也见于横向比较、更见于国际比较。第三,学业成绩具有“可逆性”:期望效应、标签论典型地说明了这一点。第四,学业成绩具有社会性:“文化差异论”、“文化剥夺论”等。5、应认识到成绩评价中存在的若干疑问、应认识到成绩评价中存在的若干疑问难以识别显性、隐性;或真性、假性的学业成绩,尤其在界说“学业不良”或“学业失败”时更应谨慎。关注成绩预报的准确性问题,“高分低能”现象、“女生优势”现象,或许也是对现行判断标准的批判
10、。难以测定实际的教育结果:考试内容大多为认知性,而对那些创造性、建设性、批判性的精神与才能,社会认识、分析与解读能力等教育结果比较难以测定。难以测定个体的潜在能力或发展趋向:个体认知与才能的多样性、个体认知与才能发展的阶段性等特征,往往是现行标准所难以判别的。结论:对学业不良的表现、原因、对策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均应持审慎的态度、科学的精神。三、如何分析学业不良问题?三、如何分析学业不良问题?学业不良研究的三个方向学业不良的诊断需要多维视野改变学业差异的策略也往往是不同的(一)学业不良研究的三个方向(一)学业不良研究的三个方向心理学研究社会学研究解释学研究1、学业成绩的心理学研究、学业成绩
11、的心理学研究心理学中标准化测验运动的发展,尤其是IQ测验、学业成绩测验、学术能力倾向测验的兴起,意味着学业不良问题开始成为一个学术问题。19世纪以来,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学业不良问题的主题大致有三(1)学生个体特征与学业成绩)学生个体特征与学业成绩分析变量主要涉及:智力差异、认知结构、人格特征。A、智力差异与学业成绩的关系:1950年代之前,智力差异构成了学业不良的主要解释。智力差异又是如何产生的?这涉及到绵延一个多世纪的“遗传论”与“环境论”之争,尚未达成共识。几种著名的观点1、遗传决定说:(英)高尔顿(早期代表)的孪生儿研究(英)伯特(1966)孪生儿研究80%(美)詹森(1969)孪生儿研究
12、80%2、环境决定说:(美)华生(1920年代):“给我一打健康儿童,让我可以在完全控制的环境中去培养,我能使任何一个儿童变成任何一种人物。”3、UNESCO的结论是智力的遗传性在40-70%间小结:关于智力差异的成因小结:关于智力差异的成因总体而论,以下观点是可以被接受的:1.遗传与环境在智力差异成因中共同起作用2.遗传与环境各自贡献率的大小,主要是在孪生儿研究中得出,缺乏全面性3.尽管某些心理特征的遗传性很强,但这并不意味着环境因素不能改变之4.智力的群体差异研究,所证明的更多是环境因素的重要性。5.更值得研究的问题:是怎样的环境因素导致了智力差异!智商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智商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13、1950年代,盛行的是关于IQ与学业成绩的关系问题。结论是:IQ并不代表学业成绩IQ仅与学业成绩有中等程度的相关。这意味着IQ只是影响成绩的一个因素,绝非唯一因素,也非主要因素。随之兴起的认知心理学,强调了认知、非认知因素的重要性影响成绩的认知与非认知因素影响成绩的认知与非认知因素1950年代末,认知心理学对学业成绩作了一种全新的解释:影响成绩的因素涉及两大类:认知因素:认知结构、认知发展水平非认知因素:动机、人格特征、教师特征、班级集体特征等。主要成果1、“认知结构”(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是影响学业成绩的主因。同时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解释学业成绩的研究领域2、动机与学业成绩、动机与学业成绩心理学
14、特别强调直接指向学业成绩的“学习动机”的重要性一般围绕三个问题研究学习动机:引发某种行为的起因?引发目的的起因?引发持续追求行为的起因?最著名的动机理论有: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2.麦克勒伦等人的“成就动机”论:区分了追求成功的需要;避免失败的需要。两者均与成绩有关3、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论:他强调了激发学习动机,至少应包括:认知内趋力、自我提高内趋力、附属内趋力。并认为:这三种内趋力在个体身上的表现随年龄、性别、家庭、人格特征等不同。在不同个体、个体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其学习成绩的内趋力是不同的例如:即使同为“附属内趋力”,儿童期以“父母或教师”的赞许为重;青少年期“同伴赞许”构成一种重要的
15、附属内趋力。(2)教师特征与学生成绩的关系)教师特征与学生成绩的关系主要包括:A、教师认知特征对学生成绩的影响B、教师人格特征对学生成绩的影响C、教师期望水平对学生成绩的影响A、教师的认知特征与教学效果教师的认知特征与教学效果教师认知能力最最突出的指标之一,一度被教师认知能力最最突出的指标之一,一度被认为是认为是IQ。但是关于教师的但是关于教师的IQ与成绩的关系,与成绩的关系,大多数研究表明,一方面,教师的智力与教大多数研究表明,一方面,教师的智力与教学效果之间并不存在高相关;另一方面,也学效果之间并不存在高相关;另一方面,也表明,教学工作要有一定的表明,教学工作要有一定的IQ水平。水平。这说
16、明,教师的工作实际上是一项复杂劳动,这说明,教师的工作实际上是一项复杂劳动,教师认知因素中还有其他特征起到了比较大教师认知因素中还有其他特征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的作用。 教师的知识准备与教学效果教师的知识准备与教学效果根据常识,教师应该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根据常识,教师应该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但但1950年代的研究表明,教师的知识水平与年代的研究表明,教师的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并无显著正相关。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并无显著正相关。关于教师知识准备程度及质量,与其教学效关于教师知识准备程度及质量,与其教学效果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只有较低正相关。果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只有较低正相关。结论是:与
17、教师的结论是:与教师的IQ一样,教师的知识准备一样,教师的知识准备也存在一个最低的临界线问题。也存在一个最低的临界线问题。那么,还有哪些认知特征影响教师的教学效那么,还有哪些认知特征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果?l教师专业的特殊能力教师专业的特殊能力新新近近的的研研究究表表明明,教教学学工工作作需需要要一一些些特特殊殊能能力力,主主要要是是:教教师师的的表表达达能能力力、组组织织能能力力、诊诊断断学学生生学学习习困困难难的的能能力力、思思维维的的条条理理性性、系系统统性性、合合理理性性与与教教学学效效果果、学学生生成成绩绩之之间间有有比比较较高高的的正相关。正相关。启启示示:在在教教师师最最重重要要
18、的的专专业业知知识识中中,实实际际上上是是思思维维的的条条理理性性、逻逻辑辑性性以以及及口口头头表表达达能能力力、组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最为重要。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最为重要。B、教师的人格特征与教学效果教师的人格特征与教学效果对教学效果影响最大的教师人格特征:对教学效果影响最大的教师人格特征: (1)教师基于真诚的同情性)教师基于真诚的同情性教教师师需需要要把把教教学学工工作作看看成成是是一一项项“人人心心工工程程”,成为激励学生的创造者和激励者。,成为激励学生的创造者和激励者。教教师师的的创创造造和和激激励励力力量量的的源源泉泉是是真真诚诚,诚诚以以待人,关爱学生。待人,关爱学生。例例如如:
19、真真诚诚地地欣欣赏赏对对方方、欢欢迎迎对对方方、肯肯定定对对方方,真真诚诚地地提提出出批批评评。这这是是一一种种真真正正平平等等的的“对话对话”或或“交流交流”的关系。的关系。(2)教师对学生充分的信任)教师对学生充分的信任师生之间存在着师生之间存在着“制度性冲突制度性冲突”:控制、被:控制、被控制;树立与抵制权威;管理与被管理控制;树立与抵制权威;管理与被管理-但这种但这种“制度性冲突制度性冲突”可以经由人际关系的可以经由人际关系的协调,尤其是处于协调,尤其是处于“强势地位强势地位”的教师的协的教师的协调而产生变化,这里一个重要变量是调而产生变化,这里一个重要变量是“信任信任”。当教师赢得学
20、生的信任时,学生对于接受教当教师赢得学生的信任时,学生对于接受教育就不会反感。在师生相互信任的情况下,育就不会反感。在师生相互信任的情况下,才可能有真正平等的对话。才可能有真正平等的对话。信任的取得并不取决于教师的意图,取决于信任的取得并不取决于教师的意图,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真诚的表达与行动。教师对学生真诚的表达与行动。(3)有助于学业成功的教师人格特征)有助于学业成功的教师人格特征教师良好的人格特征对学习的基本作用表现为“促进”,即: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积极态度;缓和焦虑感;提高学习能力等。研究证明:正强化有促进作用,负强化有消极影响。良好人格特征的核心有三:
21、1.真诚与同情2.理解学生3.与学生友好相处C、教师期望水平与学业成绩教师期望水平与学业成绩教师期望效应:案例(罗森塔尔等的课堂教师期望效应:案例(罗森塔尔等的课堂中的皮格马里翁)中的皮格马里翁)教师期望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行为反映。表教师期望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行为反映。表现主要有三:现主要有三:1.为学生创造亲切的心理气氛。为学生创造亲切的心理气氛。2.提供正强化的反馈效应,教师通过交往频率、提供正强化的反馈效应,教师通过交往频率、目光注视、赞扬、批评等向学生提供不同的目光注视、赞扬、批评等向学生提供不同的反馈。反馈。3.向学生输送经过归因的信息,使之产生自我向学生输送经过归因的信息,使之产生
22、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从而作出特定的行为反应。认知和自我评价,从而作出特定的行为反应。2、学业成绩的社会学研究、学业成绩的社会学研究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学习成绩问题,主要涉及三种理论解释:功能论、冲突论和解释(互动)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绩标签效应与学业成绩(1)三种理论解释:功能论解释)三种理论解释:功能论解释功能论者特别关注“处境不利学生”学习不良问题。其观点主要有二:1、校内因素(教师、课程、能力分组等)对成绩并无太大影响。2、“校外因素”(不同群体的社会文化差别、社会经济地位差别、儿童早期环境差别、智力的群体差别)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最大功能论观点在解释群体性的成绩差异方面是有有力的,这再
23、次说明:影响成绩的因素十分复杂。冲突论解释冲突论解释冲突论与功能论正好相反强调“校内变量”对成绩的影响:认为“校内变量”存在“文化偏见”,正是这种“文化偏见”导致学生学业成绩差异,并特别不利于社会低层学生的学习。他们相信:1、教师常常有意无意地降低处境不利学生的成绩。2、学校文化不利于处境不利者的学业表现两种理论为何结论如此不同?原因之一是理论视角的差别:关注结构-功能关系;关注群体冲突另一原因是研究方法与资料的差别:功能论的证据主要来自大规模的调查研究,采用了“客观指标”(如家长职业、家庭社会地位等);冲突论的证据来自小规模的实地研究,采用了“主观指标”(如亚文化差别、教师偏见等)故两种理论
24、在揭示学业不良问题上仍然可以相互并存。解释论观点解释论观点1970年代兴起了一种专注于从微观角度解释学业不良的理论,并以“人际互动”的视角切入师生关系,从而构成了解释学业不良的一种新理论:“标签理论”。标签论强调:学业不良或学业失败皆源于教师的“贴标签效应”这一理论特别突出了“教师评价”、学校评价、家长评价、同学评价(正式的、非正式的)对学生成绩的影响问题。(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绩教育社会学者特别强调: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诸多因素中,首推家庭社经背景。出生于社经地位较低的孩子,学业表现似乎因其家庭社经背景的相对不利地位而与出生于较好社经地位家庭的孩子相比,有相对较差的表现
25、,究竟家庭社经地位不利是如何对其子女产生影响而使学业成就产生不利的结果?一种因果模式:Bernstein认为:阶级不同,家庭形态便有差异,而出生较低阶级地位家庭的学生在面对学校教育时便发生相对劣势的现象。某些家庭偏向个人取向家庭,其成员的沟通方式倾向于开放型沟通系统,语言方式为精致型编码,这类家庭大多属中、上阶层。某些家庭偏向地位取向家庭,其成员的沟通方式倾向于封闭型沟通系统,语说形式倾向于限制型编码,这类家庭大多属劳动阶层。学校教育所用的语说形式偏向于中、上阶层所熟悉的精致型编码,因此,来自劳动阶层的学童在面临语说形式的转变与适应上便显得不良,因而造成可能的学校教育失败(Bernstein,
26、1977)。W.B.Dockrell对苏格兰40个小学生进行社经地位与学业成就的关系之研究,结果发现:社经地位与英语商数(EnglishQuotient)相关达0.44。而这种相关性,可说是语言形式差异的结果。依此线索推延,阶层间语言形式差异可能造成语文成就差异,而语文成就差异却又如何影响其整体的学习?Mincer(1957)的研究发现:语词是其它能力的最佳预言家。他主张:当社会变得越复杂,语词技巧的需求就越增加,因为语言是建构个人一般知识的主要媒介。因为语文所代表的不仅是读、写、听、说的能力,更具有个人情感与理智的深层意义。语文能力对其他学习甚为重要,Jensen(1980)主张:智力测验中
27、的词汇测验比其它项目的测验与IQ有更高度的相关。台湾张慧敏(1993)研究发现:语言理解能力较差、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弱者,其数学科成就亦较低。台湾颜银和(1992)对台中市忠孝国小六年级学生所作之研究亦发现:语文成绩与数学、社会、自然之间的相关分别为0.638、0.666、0.611。学业成就差异仅以语文成就差异来解释,并不完全。其一家庭社会化的过程:家庭所处阶级影响儿童的社会化型态,而这种社会化型态,造就了儿童的价值观,影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行为。其二家庭“文化资本”的差异:Bourdieu理论认为:高社经地位家庭有较高程度文化资本的利用情形。此资本被用于投资在子女的教育上,因而使其子女获得教
28、育之利也有不同,其学业成就必然有异。如前所述,影响学业成就的非智力因素尚有学生学习动机、态度、抱负、人格特质等个人因素,及父母的期望、管教方式、教育态度、教师态度、期望等外在因素。问题在于,教育社会学研究证明一个结果:这些因素都受到学生家庭社经地位的影响。王秀槐(1985)的研究指出:高、低成就学生在家庭背景及学习态度上均有显著差异,预测学业成绩的最佳变量依次为家庭环境、智商、学习态度、性别、地区、母亲就业,家庭文化设施等。总之,我们大致可以得到一个家庭社经地位差异造成学业成就差异的因果模式:阶层间语言方式的差异造成学生在学校经验上的差异。阶层差异亦反映其所处阶层的文化、生活、行为、价值观与文
29、化资本的差异,而这诸多差异在不被学校教育认同的情况下,使学生的学习遭受挫折,影响可及教师的态度、学生个人的学校经验、学习动机、态度等,对其学业成就产生极大之影响。林清江(1972)的一段话印证了这个模式:以中、上社会阶级的儿童为例,在他的亚文化环境中,家长受过良好的教育,语言正确流利,欣赏古典音乐,阅读良好读物,并有适当的休闲娱乐,人人孜孜工作,奋发进取祖先及亲友成就的事例,可为楷模,当他入学接受正式教育时,教师的家庭观念与教诲和家庭中父母的价值态度相符,师生关系极为良好,他们的成就动机更高,成绩更好。在最低社会阶级的儿童,其亚文化环境完全不同,人们职业不定,屡遭失败,酗酒赌博习以为常,平日生
30、活常觉匮乏,入学之后,教师的价值观念、态度、语言、衣饰,与其家庭情况迥异,学校中的教材与活动,完全为本身所未经历,家庭与学校冲突,同学可能敌对,对这些儿童而言,学业失败、辍学或其它挫折变为常态。学校教育在现代社会中被视为是个人资本累积的场所;教育成就是个人获得向上流动的重要条件。学校教育要能担负起这众人寄予厚望的角色,首要者,便是将家庭社经不利这影响学业成就的重大因素加以弭平,如此,学校教育在平衡阶层差异上,才具有价值。2、标签效应与学业成绩、标签效应与学业成绩标签论关注的主要问题l学生为何被贴上某种标签?l谁把他们贴上标签的?l标签的形成过程怎样?l教师的“标签类型”有哪些?l标签效应与学生
31、某种身份的关系怎样?l贴标签的影响后果怎样?标签论对学业不良的解释方式标签论对学业不良的解释方式教师的“标签来源”:首先是教师的学生观、教育观;其次是学生的前期背景变量(性别、家庭、过去的档案、外表等)教师的“标签类别”:聪明与愚蠢、诚实与捣乱、品德优良与不良、差生与优生等教师的标签会因师生的持续互动有部分改变教师评价所产生的“标签结果”,最终构成学生的“自我实现预言”长期不变的评价与标签,已经由此产生的特定交往方式,影响着学生的自我评价、动机、抱负等,最终构成他们在学校中的行为表现。四、在学校层面如何改变学业不良?四、在学校层面如何改变学业不良?教师应注意不同类型的学业不良问题教师应注意不同
32、阶段的学业不良问题如何帮助学生在学校取得更多的成功:若干策略班级中开展学习差异分层研究(一)应注意不同类型的学业不良问题(一)应注意不同类型的学业不良问题“学业不良者”在学校里经常遭遇失败经历,最终令人惋惜地沦为“学业残疾人”、并累积为差生、后进生等。他们到底是些什么人?如何才能帮助他们呢?“学业不良者”大致可分三大类:1.发育迟缓者2.学习迟钝者3.未尽力发挥者1、发育迟缓者、发育迟缓者他们并不存在生理疾病或智力障碍,只是比大多数孩子的生理成长过程缓慢一些。如爱因斯坦、马克.吐温等许多名人很晚才学会说话。表明社会中存在这样的“发育迟缓者”。带出的新问题是:早期学习是否有利?现实中,可发现有些
33、孩子的“学业不良”,并非其天分不够,而是因为他们入学太早。他们会受到其他同学的鄙视和讥笑。渐渐地,他们会怀疑自己在哪个方面出了问题,最终失去对学业的信心和兴趣。而悲剧在于,一个人心中的自我形象很容易被摧毁,但要重建起来却非常困难。2、学习迟钝者他们的智商往往在70-90分之间,按国际通行标准并非弱智孩子(70分以下),但低于正常智力水平(90分以上)。这类孩子比发育迟缓者更多。在许多方面,这类孩子是最不幸的。他们几乎没有机会享受得高分的激动,很少有可能得到老师的垂青。此类学业不良的学生,常常成为学校里的“弱势群体”,问题在于人们对学习迟钝者却没有给予这样充分的理解,更未施加相应的教育对策。3、
34、未尽力发挥者、未尽力发挥者他们是可以完成学业而在学校里不成功的孩子。他们智商不低,但成绩很低。他们缺乏自律能力,不能持久地刻苦学习。这些人并非是固定的。可能在某个阶段,学业优良者也会成为这一类。调查表明,国内大约75%的学生在初一到高一的某个阶段都出现过学业滑坡。但学校、家长有可能对他们作简单化的处置,结果可能使部分学生变成真正的学业不良者。(二)应注意不同阶段的学业不良问题(二)应注意不同阶段的学业不良问题学生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要经历四个台阶:三年级、五年级、初二、高一,不同阶段情况可能不同。教师应密切注意下述1.注意学习能力问题2.注意学生情绪3.注意学习动力和方法学习能力不足在不同阶段
35、应分析学生学习能力问题:例如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和自觉性、注意力的要求,在这四个关键期中,可能有些学生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因而必须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注意学生的情绪注意学生的情绪情绪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例如:压力、人际关系、对老师不喜欢、和家长逆反、被批评、考试受挫等等,这就需要调节孩子的情绪。注意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方法注意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方法在不同阶段,有些学生的学习动力可能会出现暂时的缺乏;或者出现兴起转移等,如贪玩。在不同阶段,由于学习内容、难度的差别,有些学生会出现学习方法不正确问题,或者过度用脑造成神经衰弱,影响学习成绩等。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问题,再对症下药。(三)若干策略:(三
36、)若干策略:“结对子结对子”学习法学习法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光强调教师的教学,忽视学生的自学,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缩小好、中、差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差距,充分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对子”的学习方法值得提倡。实践中可发现:学业不良者的独立思考能力较差,上进心不强,对学习缺乏信心。他们遇到难题不敢向老师请教,而是通过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完成。采用“结对子”的方法,能够部分地解决这个难题。把班级同学作总成绩、或学科成绩排序。然后,把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搭配成绩最差的学生,成绩中等的学生搭配成绩中等的学生。或者根据学科成绩作相互搭配。重新编排座位。充分注意“前排-中间效应”。结对子后,首先要反复做好
37、学业优良者的思想工作。创造良好的互帮互学的班级气氛。然后做好学业不良者的思想工作。形成激励的心理动力。创造有利于帮助学习的良好环境。采取合理、合情的激励和奖励措施。“纪律班长纪律班长”轮值日轮值日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抓好班级学风学纪建设非常重要。“纪律班长”轮值日实施一个学期以来,取得明显的实际效果。后进生逐步得到转化,班级学生纪律状况明显好转。一位“纪律班长”说得好;“以前上课爱说话,做小动作,现在自己感到思想上有压力,因为自己要以身作则,管好别人,当好“纪律班长”。班级中的学习差异研究因材施教是个好原则,但班级规模超过25人后难以开展。哈佛大学学者霍华德加德纳德先生的多元智能理论更进一步阐明了学生学习的差异原因。在课堂教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及智能强项,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为自变量,可以对各科教学活动进行探索,总结出各科差异性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和基本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提高教学质量总结学业不良是学校生活中的必然现象,难以彻底杜绝。应认识到学业不良问题是一复杂问题:表现复杂、原因复杂、过程复杂、影响后果复杂、采取措施也应多元化、多策略、多渠道。合适的教育教学改革有助于减少学业不良问题。而这首先取决于教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