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件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89795229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8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这是一个摇篮和摇椅的组合产品,当妈妈坐在摇椅上给躺在摇篮里的宝这是一个摇篮和摇椅的组合产品,当妈妈坐在摇椅上给躺在摇篮里的宝宝读一本书或者唱催眠曲的时候,宝宝可很容易入睡。当孩子长大后,宝读一本书或者唱催眠曲的时候,宝宝可很容易入睡。当孩子长大后,家长可以很方便地拆掉摇篮再组合成一个摇椅。由此可见,创新极大地家长可以很方便地拆掉摇篮再组合成一个摇椅。由此可见,创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我们所讲的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我们所讲的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1.1 1.1 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文化创新新1 1、文化传承包含

2、文化的传播和继承,而文化的发展、文化传承包含文化的传播和继承,而文化的发展则包含文化的传承与文化创新。因此,就文化自身的则包含文化的传承与文化创新。因此,就文化自身的发展而言,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发展而言,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2 2、文化发展的过程不一样,但实质都是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过程不一样,但实质都是文化创新。从横向看,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此侧重不同从横向看,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此侧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从纵向看,文化在继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从纵向看,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此侧重于本民族文化的承的基础上发展,在此侧重于本民族文化的

3、“取其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些文化,这些文化发展的过程,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可见,文化发展的过程,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可见,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必要性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开展以来,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采风活动始终倡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开展以来,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采风活动始终倡导文学艺术家、宣传文化工作者、新闻出版工作

4、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贴导文学艺术家、宣传文化工作者、新闻出版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贴近群众,听民情,系民愿,采民意,写民声,挖掘人民群众中源源不断的爱近群众,听民情,系民愿,采民意,写民声,挖掘人民群众中源源不断的爱国主义热情和高尚道德情操,反映改革发展和人民心声,用激情描写新时期国主义热情和高尚道德情操,反映改革发展和人民心声,用激情描写新时期的英雄模范恩物和亿万人民的创造智慧。的英雄模范恩物和亿万人民的创造智慧。思考:思考:这段材料说明了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有什么关系?这段材料说明了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有什么关系?这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这说明社会实践是文

5、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6-(2 2)文化创新的渊源与源泉不能混为一谈,)文化创新的渊源与源泉不能混为一谈,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一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从文化继承角度),(从文化继承角度),文化创新的唯一源泉是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唯一源泉是社会实践(从文化发(从文化发展角度)展角度)(1 1) 实践是任何价值的文化创作的源泉,实践是任何价值的文化创作的源泉,但文化创作本身不能等同于文化创新。但文化

6、创作本身不能等同于文化创新。不不是说任何创作都是文化创新。是说任何创作都是文化创新。-7- 不差钱引伸为不差能力,那差啥呢?差机会!不差钱引伸为不差能力,那差啥呢?差机会!当前形势下个人工作生活中对机会的渴望。渴望成当前形势下个人工作生活中对机会的渴望。渴望成功、渴望出名。这其中的手段,对待竞争者的态度功、渴望出名。这其中的手段,对待竞争者的态度等都引人深思。等都引人深思。 2009年不差钱-8- 2008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小品故事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小品故事很简单,就是围绕白云、黑土争当奥运很简单,就是围绕白云、黑土争当奥运火炬手展开。火炬手展开。 2008年火炬手-9- 策划的题

7、材有反讽现实的意味,以策划的题材有反讽现实的意味,以“公鸡下蛋公鸡下蛋”为由头,将博客、假广告、耍大牌、为由头,将博客、假广告、耍大牌、狗仔队、炒作等热门话题在笑声中一一揭开。狗仔队、炒作等热门话题在笑声中一一揭开。 2007年策划印刷技术的革命印刷技术的革命 雕版印刷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但也有不便之处:印一种书就得雕一回木板,费时费力,无法迅速地、大量地印刷书籍,一旦这部书不再重印,那雕得好好的木板就完全没用了。 到了11世纪中叶(宋仁宗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一种更进步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术,将我国的印刷技术大大提高了。但活字印刷费时费力,效率低下,无法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现在,王选院士主

8、持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使汉字印刷术“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实现了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他被称为“当代毕昇”。思考一思考一:我国印刷技术的变革体现了什么道理?:我国印刷技术的变革体现了什么道理?从材料中,可以看到雕版印刷术的缺点、活字印刷术的优点、从材料中,可以看到雕版印刷术的缺点、活字印刷术的优点、激光照排技术的优点。从而得出结论: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激光照排技术的优点。从而得出结论: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新问题。思考二:思考二:为什么古代的人们不能使用方便快捷的激光照

9、排技术?为什么古代的人们不能使用方便快捷的激光照排技术?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充足的条件。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个妇人写了一本小册子,结果引起了一个妇人写了一本小册子,结果引起了一场战争一场战争” 比彻斯托夫人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美国在统一前,南方仍然实行农奴制度,广大的黑人在庄园中辛苦劳作,深受剥削,命运悲惨。斯托夫人在和他们的接触中,深深地被他们的不幸命运所打动,最后饱含感情地创作出了著名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小说问

10、世后,深深地感染了美国的民众,要求废除农奴制、解放黑人奴隶的呼声在美国越来越高,这为最后的统一奠定了浓厚的民意基础。后来,林肯总统在谈及这本书时曾强调,“一个妇人写了一本小册子,结果引起了一场战争” 。思考:思考:为什么为什么“一个妇人写了一本小册子,结果引起了一场战争”?文化源于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这说明,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与唐代另一位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他

11、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浑厚中见锋利、严谨中见开阔的著名的“柳体”。“柳体”的出现,丰富了中国的书法艺术,为中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思考思考:为什么说:为什么说“柳体柳体”的出现丰富了中国的书法艺术?的出现丰富了中国的书法艺术?中国书法的发展中国书法的发展 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必须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是没有发展前途的。不断繁荣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这说

12、明,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热播电视剧乡村爱情取材于农村的真实生活;离骚九歌水浒传三国演义均取材于民间,在民间口述文字的基础上加工形成。思考:思考: 文化创新的主体是谁?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怎么做?文化创新的主体是谁?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怎么做?文化创新的要求文化创新的要求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进取,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文化工作者必须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