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学课程全册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科护理学课程全册教学课件(2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神科护理的相关概念精神(Mind/Spirit)又称心理,是人脑的功能,即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精神是通过精神活动表现出来的,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总称。外部客观环境是产生精神活动的源泉。精神卫生(MentalHealth)又称精神健康或心理卫生,是指积极有效地维护和促进大众的心理健康,预防精神疾病,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以适应各种社会环境的措施和方法。精神健康的标志是有幸福感,感到生活愉快;对行为能自我控制,能认识现有的限制和是非界线并能适应;能正确评价现实;工作效率高,在能力限度内能做好要做的事。精神障碍(MentalDisorder)是以精神活动失调或紊乱为主要表现,出现认知
2、、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的异常,常伴有生理功能的障碍。例如阿尔茨海默病有典型的认知(特别是记忆)方面的损害,抑郁症有明显病态的抑郁体验;而儿童注意缺陷障碍的主要特征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这些认知情绪、行为改变使得患者感到痛苦,功能受损或增加患者死亡、残疾等的危险性。精神障碍根据有无所谓的器质性因素分为“器质性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障碍(如脑炎、慢性脏器衰竭所致的精神障碍)和“功能性功能性”精神障碍精神障碍。“功能性”精神障碍又分为重性精神障碍(又称为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和轻型精神障碍(如焦虑症、应激所致的精神障碍等)。还有一类起于早年,可能持续终生的精神障碍(如儿童发育障碍、
3、精神发育迟滞、人格障碍等)。精神科护理(PsychiatricNursing)是研究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护理以及研究和帮助健康人保持精神健康和防止精神疾病的一门科学。它是建立在护理学基础上的一门专科护理学,即以护理学的理论原则为基础,从生物、社会、心理三方面研究和帮助精神障碍患者,促进全人类的身心健康。谢谢聆听精神障碍与疾病负担、歧视偏见精神病患者因为患病不能正常工作、学习,行使自己的社会功能,也可能由于社会歧视而丧失工作、学习机会。精神病患者对家庭的影响不仅仅是治疗、照顾的负担,还包括诸如家庭成员的精神付出、重新适应、忍受社会歧视歧视等。评估某种疾病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从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
4、来理解。但是这些指标主要适合于某些急性病(这些疾病的转归要么痊愈,要么死亡),对于慢性疾病就不太适合。一般来说,精神疾病仅仅是导致残疾,而非死亡。精神障碍患者发生残疾和死亡的比率较高。例如,严重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常常得不到治疗的身体健康问题(例如癌症、心血管病、糖尿病和艾滋病毒感染),自杀、过早死亡的可能性要比普通人群高40%60%。精神疾患常常使个人和家庭陷入贫穷。与一般人群相比,精神障碍患者陷入无家可归或被不当监禁的情况要常见得多。由于污名和歧视,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权常常遭受侵犯,许多人享受不到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工作权和教育权及生殖权等。他们还可能面临不卫生和不人道的生活条件、身
5、体侵害。他们往往被剥夺公民和政治权利,例如人身自由、投票权和有效、全面参与公共生活的权利,以及在对自身具有影响的其他问题上行使其法律能力的权利,包括治疗和保健。谢谢聆听精神障碍的病因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一、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影响精神健康或精神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大致可以分为遗传、神经发育、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这些致病因素可能相互作用,并在不同个体起不同的作用。(一)遗传与环境因素人们早就认识到基因是影响人类和动物正常与异常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对所谓“功能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儿童孤独症、神经性厌食症、儿童多动症、惊恐障碍等)进行了
6、家族聚集性研究,包括从了解这些障碍的遗传方式、遗传度到基因扫描等,共同的结论是:这些疾病具有遗传性,是基因将疾病的易感性一代传给一代。(二)神经发育异常神经发育异常假说逐渐成为精神疾病发病机制的主要前沿研究领域。神经发育学说认为,神经发育障碍患者的大脑从一开始就未能有正常的发育。遗传因素以及早期环境因素干扰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导致神经元增殖、分化异常,突触过度修剪或异常联系等。早期的表现可能仅为轻度异常,如轻度认知功能损害,青春期后可能表现较为严重的异常。(三)感染早在20世纪早期,我们就已知道感染因素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精神障碍。例如通过性传播的梅毒螺旋体首先引起生殖系统症状,在多年的
7、潜伏后,进入脑内,导致神经梅毒。神经梅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表现为痴呆、精神病性症状及麻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能进入脑内,产生进行性的认知行为损害,早期表现为记忆损害,注意力不集中及情感淡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更为广泛的损害,如緘默症、大小便失禁、截瘫等。应激性生活事件、情绪状态、人格特征、性别、父母的养育方式、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状况、种族、文化宗教背景、人际关系等均构成影响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既可以作为原因因素在精神障碍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如急性应激性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等;也可以作为相关因素影响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如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甚至
8、是精神分裂症等;还可以在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如心身疾病。二、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二、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因素人格特征与精神障碍人格可以定义为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总的情绪和行为特征,此特征相对稳定并可预测。性格是在气质(一个人出生时固有的、独特的、稳定的心理特性)的基础上,由个体活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格特征与精神障碍一个具有开朗、乐观性格的人,对人坦率,思想、感情容易交流,乐于助人,也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愿意理解别人也容易被人理解,在人际关系中误会与矛盾较少,即使有也容易获得解决。这种人外向,追求刺激与挑战,较易冲动,不善思考。与此相反,一个比较拘谨、性格抑郁
9、的人,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他们内向,回避刺激,但长于思考,冲动可能较小。纵观上述对精神疾病病因学探讨,生物学因素(内在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外在因素)在精神障碍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实际上,生物学因素与环境因素不能截然分开,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影响人类行为。谢谢聆听常见精神疾病综合征概述虽然精神症状的表现复杂多样,但许多精神症状之间常具有一定联系。临床上通常将具有一定内在联系且常同时出现的一组精神症状称为精神疾病综合征。一、幻觉妄想综合征以幻觉为主,并在幻觉的基础上产生相应的妄想,幻觉和妄想联系紧密并相互影响。如患者耳边出现他人议论的声音(幻听)后,便怀疑他人对其跟踪迫害(被
10、害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和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等。二、躁狂综合征以情绪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为特征。主要见于躁狂发作,也可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三、抑郁综合征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活动减少为特征。主要见于抑郁发作,也可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四、紧张综合征最突出的症状是患者全身肌张力增高,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种状态。前者常有违拗症、刻板言语及刻板动作、模仿言语及模仿动作、蜡样屈曲等表现;后者表现为突然爆发的兴奋激动和暴力行为。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发作、急性应激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药物中毒等。五、遗忘综合征又称为柯萨可夫综合征,患者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
11、,主要表现为近记忆障碍、定向力障碍和虚构。主要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脑肿瘤及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谢谢聆听建立护患关系的基本要求概述治疗性护患关系是一种以护士和患者人际关系建立的过程为基础,以提高患者最佳利益和结果为目的的关系。有效的护理有赖于护士对患者的了解,是所有护理实践的中心。建立一个互相信任、开放、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有效护理的根本保证。一、正确认识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是多种原因所共同导致的一种大脑功能紊乱性疾病。精神障碍患者的离奇行为或荒诞言语是疾病的表现,就像躯体疾病所对应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一样,无好坏之分,不能以常人的标准来评定。二、尊重患者的人格平等相待、不歧视
12、患者、不能嘲笑甚至愚弄患者。在治疗或谈话之前应先征得患者同意,尊重患者的意见或提出的方案。应向患者介绍或者说明其治疗及护理情况,尊重其知情权,取得患者合作。对于患者的隐私、病史要予以保密。三、具有同理心,体会患者心境同理心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护士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根据患者的言谈举止判断患者的思想、感受和需要,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理解并且体会患者内心的痛苦。四、持续性和一致性的态度持续性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应由相对固定的护士与患者经常接触沟通,有助于形成稳固的沟通方式。一致性指护士对患者维持相同的基本态度,使患
13、者得到安全感,减轻焦虑。对待患者的荒谬想法和症状应当既不否定也不肯定,保持中立,不加以批判。五、加强自身修养护士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形象,在工作中要做到服装整洁、仪表大方、举止从容、态度友好、精神饱满、情绪乐观。同时护士应做到预见性护理和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谢谢聆听精神疾病的护理观察精神疾病的护理观察精神症状的表现通常在很短的时间内是很难完全表露出来,除了依靠病史以及各种辅助检查外,还需全方位的观察,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本次内容重点介绍:观察的内容和方法一、观察的内容1.一般情况包括仪表、个人卫生情况、衣着和步态;生活自理能力;饮食、睡眠及排泄;接触是主动还是被动;对医护
14、人员及周围环境的态度;参加工娱活动的积极性等。一、观察的内容2.精神症状观察患者有无自知力;有无意识障碍;有无幻觉、妄想、病态行为等精神症状;有无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及逃跑企图;情感的稳定性与协调性如何;精神症状有无周期性变化等。一、观察的内容3.躯体情况患者对躯体疾病往往缺乏相应的主诉,故应重视对患者躯体情况的观察,应观察患者全身有无外伤;有无躯体疾病或症状;一般健康情况如何;生命体征是否正常等。一、观察的内容4.治疗情况患者对治疗的态度;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无藏药、拒绝治疗的行为;自知力恢复的程度等。5.心理状况患者目前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急需解决的心理问题;心理护理的效果等。
15、6.社会功能患者的学习、工作、社交和日常生活能力。二、观察的方法1.直接观察法护理工作中最重要、最常用的观察方法。是与患者直接接触,面对面进行交谈,从谈话中可以了解到患者的思维是否正常,答题是否切题,注意力是否集中,情感是否淡漠。还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动作、表情和行为来了解患者的症状。直接观察法获得的资料相对客观、真实、可靠。此法适用于意识清晰、交谈合作的患者。二、观察的方法2.间接观察法是从侧面观察患者独处或与人交往时的精神活动表现。护士可通过患者的家属、朋友、同事及病友了解患者的情况,或通过患者的信件、日记、绘画及手工作品了解患者的思维内容和病情变化。这种方法适用于不肯暴露内心活动或思维内容
16、、不合作、情绪激动的患者。谢谢聆听精神障碍患者的饮食护理精神障碍患者的饮食护理饮食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正常人可以按照自身的需要来合理地调节饮食。然而精神病患者却不同,在一部分精神疾病患者中,常可出现饮食障碍,如拒食、贪食、异食等。对这些病人在护理上必须予以很好的管理和照顾,否则容易出现因少食而衰竭或因多食、乱食而发生意外。评估患者有无拒食、厌食、暴饮暴食、吞食异物、吞咽困难等问题。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营养代谢,并保证患者进食过程的安全。一、进餐前的安排1.进餐形式一般采用集体用餐方式,有利于调动患者进食情绪,消除患者对饭菜的疑虑,有利于护理人员全面观察患者进餐情况。一、进餐前的安排2.进餐安排安排患者于固定餐桌,各就各位,有秩序,方便工作人员观察。进餐时分别设普通桌、特别饮食桌、重点照顾桌。(1)普通桌居多,供大多数合作或被动合作的患者就餐,给予普通饮食。(2)特别饮食桌,供少数有躯体疾患者或宗教信仰对饮食有特别要求的患者就餐。由专人看护,按医嘱、按病情、按特殊要求,准确无误地给适宜的饮食。(3)重点照顾桌,是安排吞食困难、拒食、藏食、生活自理困难需喂食者,由专人照顾。(4)重症患者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