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第二编 秦汉文学秦汉文学 概 说n一、秦代社会背景:n “郡县制〞;“焚书坑儒〞;“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n二、汉代社会背景n 〔1〕政治状况:n 〔2〕经济状况:n 〔3〕文化状况:n汉初的文化集团: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淮南王刘安n汉武帝时兴办太学,以后规模愈来愈大,郡国皆立学校官;扩充乐府机构,重视采纳来自民间和异域的“新声变曲〞,促进了音乐和文学的繁荣;东汉设立东观、鸿都门学;士人的游学游宦n 经学与谶纬之学; 东汉经学世族出现;n 东汉后期人物品评成为时尚,开展为“清议〞三、汉代文学态势:n 〔1〕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n 〔2〕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汉代的经学教育,使作家成为沟通文学和经学的媒介;铺张扬厉的文风和繁琐的解经习气;文学的重模拟和经学的固守师法家法;文学和经学的从繁到简;经学与汉代文学思潮n 〔3〕民间创作与文人创作的相互促进第一章第一章 汉代的辞赋汉代的辞赋• 了解汉赋的开展流变• 掌握汉赋的艺术特征• 掌握主要代表作家及作品第一节 汉代辞赋概说n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
〞n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n 一、汉赋的概念n 赋是汉代的一种新兴的独特的文体,是诗歌和散文结合的文学形式赋既有诗歌讲求押韵和形式整饬的的特点,又有散文句型自由,无严格的格律限制的特点赋源于古诗,奠基于楚辞,形成和兴盛于两汉汉赋是汉代赋体文学的总称,它包括骚体赋、汉大赋和小赋〔抒情小赋〕,但典型的汉赋是大赋骚体赋:n 骚赋指的是模仿屈原?离骚?等楚辞作品而写成的一种赋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如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汉大赋〔新体赋〕:n 大赋是汉赋的典型形式大赋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一般有小序、正文、结尾三局部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散文的成分较多;在内容上以写物为主,以“润色鸿业〞〔班固?两都赋序?〕为目的,兼有讽喻劝谏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绚丽的辞藻,对事物作穷形极貌的描写,显示了绵密细致、华美堂皇的风格特征枚乘的?七发?标志汉大赋的正式形成。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最典型的作品小赋:n 小赋篇幅短小,多用韵文,内容上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心志,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也有针砭现实之作表现手法精巧灵活、风格多样,有的清丽自然,有的感情激切汉末的抒情小赋还有诗意化的倾向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蔡邕的?述行赋?、祢衡的?鹦鹉赋?都是较有名的作品三、汉赋的开展演变n 汉赋的开展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n第一阶段:从西汉开国至武帝初年,是汉赋的形成期呈现着由楚辞向汉赋过渡的形态,并最终确立了汉大赋这种新体赋的形式代表作家贾谊、枚乘n第二阶段:从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是汉赋的全盛时期汉大赋的创作为主流代表作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n第三阶段:从东汉中叶至东汉末,是汉赋的转变期抒情小赋崛起张衡首开其风第二节 贾谊和枚乘n 一、贾谊 其赋作继承了屈原楚辞的创作精神,“屈子之赋,贾生得其质〞〔刘熙载?艺概•赋概?〕是汉初骚体赋的典型代表贾谊赋作在内容上继承了?离骚?的讽怨精神,抒情色彩浓厚,感情深沉激切吊屈原赋?、?鵩鸟赋?n?贾谊论?:“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那么必有所待;所就者大,那么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假设贾生者,非汉文之不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缺乏也……〞二、枚乘?七发?n1. 主要内容假托楚太子因纵欲享乐导致卧病不起吴客前往探病,陈述了奇声、奇味、骑射、游宴、田猎、观涛来启发太子,最终以“要言妙道〞使太子痊愈主旨是劝戒统治阶级要摆脱腐朽糜烂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意义n 2.文学成就多方面奠定了汉赋的根底n A、虚构的故事框架摆脱了描述实际事件的限制,使作者能自由地选择和表现自然与社会生活内容,对汉赋的开展有重要的意义 n B. 脱离了楚辞的抒情特征,转化为以铺陈写物为中心的高度散文化的文体n C. 从多方面开拓了文学的题材,在后来的赋中得到进一步开展n D. 出现道德主题与审美主题的矛盾和“劝百讽一〞的现象,这也成为后来汉赋的根本特征n ?七发?既奠定了汉代大赋的根底,又是辞赋中“七体〞 的开创之作第三节 司马相如n 一、生平及创作 ?汉书·艺文志?记载共有赋29篇,仅存6篇:?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二世赋?。
后人辑其辞赋和散文为?司马文园集?二卷二、代表作品:?子虚??上林?n内容:前后衔接的天子游猎赋前者假托楚国使者子虚和齐国使者乌有互相夸耀自己国家的强大、自然物产的丰富、君主田猎场面的盛大后者写代表天子的亡是公大肆铺陈汉天子上林苑的壮丽和天子射猎的盛举来压倒齐楚,说明诸侯不能与天子相提并论,突出天子的绝对权威,最后“曲终奏雅〞n主旨: 意在挖苦封建统治者不可过于奢侈,但是“劝百而讽一〞,客观上起到了消极的作用艺术特色:n〔1〕构思上采用主客问答体,以虚构形式展开;结构宏伟,想象丰富,描写场面雄伟壮观,极有气魄;n 〔2〕在表现手法上铺排夸张,词汇丰富,文采华茂n 〔3〕语言形式上,大量运用排比和对偶,形成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n 奉献: 奠定了铺张扬厉的大赋体制,确立了赋颂的传统,为汉赋登峰之作n “不师故辙,自摅〔shŪ〕妙才,广博宏丽,卓绝汉代〞——鲁迅第四节 杨雄n 一、杨雄是西汉末年著名的辞赋家代表作?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河东赋?此外,还有?逐贫赋?n “诗人之赋丽以那么,辞人之赋丽以淫〞〔杨雄?法言•吾子?〕n “寂寂寥寥杨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卢照邻?长安古意?二、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n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n 1.写祭祀,如?甘泉?、?河东?;n 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猎开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如?蜀都赋?n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杨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如?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山水之雄伟,物产之富饶n 三、杨雄的大赋在写作上还有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如?蜀都赋?专写蜀都山水雄伟,物产富饶,?甘泉?、?河东?专写天子祭祀其次是“以美为挖苦〞的思想表达方式如?长杨赋?把游猎说成是练兵 第五节 班固 n 一、 班固是东汉前期最著名的辞赋作家,?两都赋?是其大赋的代表作品,它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后来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都是同类题材的作品n 二、?两都赋?分为?东都赋?和?西都赋?,实际上是一篇的上下章 成就:A. 在题材上扩大了描写范围,由描写林苑扩大到京都B. 在表现手法上采用虚构、夸张的同时,也融和了征实的表现手法C. 加强了作品的理性因素的透入,较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观念和历史观念,使内容显得比较深厚第六节 张衡和抒情小赋n 一、张衡是东汉中期杰出的科学家和文学家。
其赋作有?二京赋?、?归田赋?、?思玄赋?等n 二、?二京赋?分为?东京赋?和?西京赋?两篇后汉书•张衡传?曰:“永元中,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奉献:在题材上增加了市井风情的描写;在艺术上增加了说理议论的因素和抒情的色彩;有些景物描写表达了清丽自然的特点;在思想主题上,加强了讽喻和批判的成分三、?归田赋?n ?归田赋?作于张衡晚年可分为两个局部,第一局部写思想归田的动因,第二局部从不同角度描写了设想中的田园之乐它是汉代第一篇比较成熟的骈体赋n 分析?归田赋?的艺术特点第七节 汉赋的地位及影响n一、汉赋的局限性: 作为汉赋正宗的大赋,在思想和形式上表现出许多局限性:题材单一,竞相写作一些宏丽浮夸之词,以炫博斗奇为能事n二、汉赋的积极意义 1. 时代意义:表现了一种民族的旺盛昂扬的气象,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后世民族文学的形成起了作用 2. 丰富了汉字与词汇,锻练了语言词句,提高了文字的表现能力n 3、从文学开展上看,促进了我国文学观念的形成我国的韵文经过西汉以来辞赋的开展,到东汉已经初步把文学与一般学术区分开来,出现了“文章〞的观念 ,魏晋时出现了“诗赋欲丽〞〔?典论·论文?〕、“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文赋?〕等观点,文学观念日益走向明朗化。
汉赋在某些方面为后代文学的开展准备了条件参考书目:n 马积高:?赋史? 第二章第二章 秦汉散文秦汉散文第一节 李斯n一、生平〔前?—前208〕:n“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n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n前220--前210年,秦始皇共进行五次大巡游,留下?峄山刻石?、?泰山刻石文?、?琅琊台刻石文?、?之罘刻石?、?碣石门刻石?等,多为歌功颂德之作 从总体上看,秦刻石文大都气魄雄伟,典雅浑朴秦刻石文大多出自李斯之手,n “质而能壮,实汉晋碑铭所从出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二、?谏逐客书?的艺术成就n 1、议论驰骋,气势奔放;晓之以理,说之以利害;n 2、排比铺陈,富于文采;首尾照应,条理清晰;n 3、文辞修饰整齐,音节和谐,趋向于骈偶n 化,被后人称为 “骈体初祖〞三、李斯的悲剧结局: 牵犬东门岂可得乎?n 是对死亡的不动声色,对生命的大彻大悟,生命最后时刻的调侃和黑色幽默;n 以狂狷的方式对其追逐权力的终身选择所进行的彻底的全面否认;n西晋陆机: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n “东门犬〞 与 “华亭鹤〞 的时代意义?第二节 两汉政论文n 一、贾谊:?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
n 二、晁错:?论贵粟疏?n 三、?淮南子?n 四、桓宽〔西汉后期〕:?盐铁论?n 五、 刘向:?说苑?、?新序?n 六、王充?论衡?n 七、王符?潜夫论?一、贾谊n 1.?汉书·艺文志?记载贾谊散文共58篇,收录于?新书?n 2.贾谊散文大致可分为三类:专题性政论文,如?过秦论?;针对各种具体问题的疏牍文,如?陈政事疏?;杂论n3.贾谊的政论散文,全面地阐述了深刻的政治思想和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鲜明地表达了汉初知识分子在大一统封建帝国创始时期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标志着中国散文开展的一个新阶段,代表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二、?淮南子?n 淮南王刘安门客所编,原称?淮南鸿烈?,共21篇,十几万字被后世列为“杂家〞,实际上是以道家思想为主,杂有儒、墨、法家等思想多用历史、神话、传说、故事来说理,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三、刘向n刘向是西汉后期重要的经学家、目录学家,也是很有成就的散文家 刘向在中国古代典籍的整理编辑方面有突出奉献.每校毕一书,他都编目记录,还为许多书写了书录.其子刘歆在此根底上, 编成了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图书分类学、目录学的开展影响深远。
n?说苑?:刘向采集传记百家,正史杂著所载古人行事之迹,编成君道、臣术、建本、兵节、贵德、复恩等二十卷,“欲以为法戒〞本书广征博引,文字生动,是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除卷十六?谈丛?外,各卷的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洁生动,清新隽永,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n?新序?:是刘向编撰的一部以讽谏为政治目的的历史故事类编,表达了刘向本人的社会政治思想这主要可以归纳为德治仁政思想、贤人治国思想、民本思想、从善纳谏思想诸方面 四、王充?论衡?n王充〔27~79年〕,出身“细族孤行〞王充仕途不顺,后去职还乡,以教书维持清贫生活著?论衡?85篇,20余万言,“释物类同异,正时俗嫌疑〞论衡?全书贯穿着反儒、反谶纬、反迷信的精神,以唯物观为哲学的出发点,是一部中国古典唯物论的不朽之作关于“谶纬〞n汉代流行的迷信谶〞是巫师或方士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作为吉凶的符验或征兆;又名“符谶〞、“符命〞,有的有图有字,名“图谶〞纬〞对“经〞而言,是方士化的儒生编集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谶纬起源很早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时已出现“亡秦者,胡也〞等谶官。
汉初京房易学、齐诗、公羊传中已有后世纬书的成分谶纬大体以古代河图、洛书的神话传说和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为理论根据,主要把自然界某些偶然现象神秘化,看作社会安危的决定原因,为封建统治说教五、王符?潜夫论?n 东汉政论家、文学家与马融、张衡等著名学者友善他是庶出之子,舅家无亲,所以在家乡受歧视;又不苟于俗,不求引荐,所以游宦不获升迁于是愤而隐居著书,终生不仕延熹五年(162),同乡度辽将军皇甫规解官回安定乡人往谒,皇甫规冷落退职太守,而欢送王符以致时人传语说:“徒见二千石,不如一缝掖〔代指儒者〕〞可见他在当时颇负盛名 n王符著书“以讥当时失得,不欲章显其名〞,题曰?潜夫论?,共36篇,分题论述封建国家的用人、行政、边防等内外统治策略和时政弊端,兼及批评当时迷信卜巫、交际势利等社会不良风气大致以儒为体,以法为用所以?文心雕龙?归之“诸子〞,而?隋书·经籍志?那么入于“儒家〞 n?潜夫论?几乎通篇排偶,遣词骈俪,相当突出地表现着东汉后期政论散文的骈化趋势,渐启建安盛行的华美之风第三节 两汉史传散文n史传散文,又叫做“历史散文〞主要有三种体裁: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编年体的特点是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如?左传?、?资治通鉴?等。
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初创者司马迁,作者不限于史官,立传的对象也不限于死者,单个人物也可以独立成传,如?童区寄传?等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某一专题的材料集中在一起,便于读者了解某一问题的全面情况,初创者宋代的袁枢,他写了?通鉴纪事本末?一、司马迁与?史记?n (一) 、司马迁生平:〔前145-?〕n 有著名散文?报任安书?和?悲士不遇赋?,为咏怀之作〔二〕、?史记?的成书n 1.客观条件n 时代背景:n 历史与时代的要求:n 帝王的重视 :2.、主观条件n家庭的影响: “读万卷书〞n三次漫游的经历: “行万里路〞 n遭遇“李陵之祸〞:“发愤著书〞n “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那么头抢地,视徒隶那么心惕息〞〔司马迁?报任安书?〕 (三)、关于?史记?n “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为?太史公书?〞 ——?史记·太史公自序?n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1. 体例、性质:〔原名?太史公书?〕n (1). 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立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
n (2).是第一部以写人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代三千多年的历史,共130篇,52万余字,由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组成这种体例以后稍加变更就成为历代正史的通用体裁 • 12本纪:五帝、夏、殷、周、秦、秦始皇、项羽、高祖、吕太后、孝文、孝景、孝武n 10表: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秦楚之际月表、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惠景间侯者年表、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n八书:礼书、乐书、律书、历书、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平准书• 30世家:孔子世家、陈涉世家等 n70列传:伯夷、管晏……刺客……匈奴……南越、东越、朝鲜、西南夷…… 循吏……儒林、酷吏、大宛、游侠、佞幸、滑稽、日者、龟策、货殖、太史公自序 2. 司马迁对历史、社会独特的理解na.?史记?是一部批判性的而绝非歌颂性的著作; nb. 独创的 “纪传体〞第一次以人为本位来记载历史,表现出对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高度重视;nC. 公然提出 :是人的物质欲望、追求生活满足的要求支配着人的历史活动;nd. 依据实际成就而不是获得的名位来衡量历史人物的成就;ne. 伦理评价标准和褒贬意识并不完全符合统治阶层的利益原那么或世俗的道德意识,也不是狭隘单一的。
n “其是非颇缪於圣人,论大道那么先黄老而後六经,序游侠那么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那么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 ——班固?汉书· 司马迁传?3. ?史记?的写作宗旨〔目的〕n “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n ——?报任安书?n(1). “究天人之际〞:探究世间人事与上天的关系n(2). “通古今之变〞 : 通晓历史的开展演变规律n(3). “成一家之言〞:表达其独到的历史见解和社会、政治理想,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4. ?史记?的文学成就〔1〕?史记?的叙事艺术“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序事之中即见其指者,惟太史公能之〞〔顾炎武?日知录? A. 沟通天人、贯穿古今的结构框架 B. 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据史定位、以类相从 C. 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 D. 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2). ?史记?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n “读?游侠列传?即欲轻生,读?屈原贾生列传?即欲流涕,读?庄周鲁仲连列传?即欲离世,读?李将军列传?即欲立斗,读?石建传?即欲俯躬,读?信陵平原君列传?即欲养士。
〞〔明 · 茅坤〕nA.选材原那么:nB 人物共性与个性相结合nC. 使用“互见法〞:人物互见、事件互见nD.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比照和衬托nE.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以及个性化的语言〔4〕、?史记?的风格特征n A.画面宏伟,意蕴深邃,形成了雄深雅健的风格n B.浓郁的悲剧气氛按历史地位和作用,先行者的悲剧,如吴起、商鞅、贾谊、晁错;保守者的悲剧,如田横按照品格,完美者的悲剧,如保护赵氏孤儿的义士公孙杵臼、程婴;缺失型的悲剧,如项羽n C.强烈的传奇色彩人物的传奇性;故事传说的传奇性;叙事写人笔法独特,摇曳回荡,跌宕有致〔四〕?史记?的地位与影响n “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书〞——郑樵?通志· 总序?〔宋代著名历史学家〕n1. 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的体例,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n2. 司马迁进步的历史观、文学观都对后代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班固与?汉书?n 〔一〕 班固〔32-92〕〔二〕 关于?汉书?n ⒈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西汉上起高祖元年〔前206〕,下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229年间的历史。
共100篇,分为120卷,按体例有12纪、8表、10志、70列传,对?史记?有所开展,将“书〞改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n2.?汉书?的特殊奉献:n (1)、?艺文志?n (2)、 新创?古今人表?和?百官公卿表?苏武牧羊 清 • 任伯年作3.?汉书?的写作风格n (1) 笔法精密,在平铺直叙过程中寓含褒贬、预示吉凶n (2) 对带有起始性质的事件特别加以强调,有助于读者准确把握汉代各种制度的演变,强化叙事的力度n (3) 对某些材料的位置安排有自己的特殊规定,且一以贯之第三节 ?吴越春秋?与?越绝书?n一、?吴越春秋?,作者赵晔今存十卷,主要表达吴越争霸的故事,前五卷以吴为主,后五卷以越为主体例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的特点,为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n 四、艺术特色:n 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具有荒幻离奇的浪漫色彩,开志怪小说的先河;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吴越春秋?与?越绝书?的异同n相同点:内容都以吴越争霸为主线,都具有鲜明的吴越文化的特点,是吴越文化的重要载体n不同点:?越绝书?各篇之间不是连贯的故事,而是独立成篇,显得比较松散。
第三章第三章 秦汉诗歌秦汉诗歌 · · 汉乐府民歌的源流及其成就汉乐府民歌的源流及其成就 · ? ·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 ?时代背景及主要内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 ? ·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 ?的艺术成就的艺术成就第一节 汉乐府民歌一、“乐府〞涵义的演变: 1. 原为音乐机构的名称,负责收集创作乐曲,训练乐工等; 2. 指乐府收集、保存下来的谱过曲的、能够配乐演唱的诗词,为作品名称; 3. 后来指仿照乐府格式、采用乐府旧题而作的诗词,不都用于演唱,也用于吟诵了; 4. 唐代新乐府运动中指按照乐府诗的某些特点写作的诗,又称“新乐府〞或“系乐府〞 5. 宋元后又用作为词、曲的别称汉乐府:汉乐府:n乐府原是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乐府原是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汉乐府原指汉代的音乐机关据汉乐府原指汉代的音乐机关据记载,武帝时的乐府开始采集民记载,武帝时的乐府开始采集民间歌辞和乐曲后来,将乐府采间歌辞和乐曲后来,将乐府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称为集和创作的乐歌称为““乐府〞,乐府〞,于是,于是,““汉乐府〞就由汉代音乐汉乐府〞就由汉代音乐机关的名称而兼为一种诗体的名机关的名称而兼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了。
称了二、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1. 1. 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来自不同阶层,诗人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来自不同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东门行?n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帐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合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上用苍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 “今非!咄,行,吾去为迟! 白发时下难久居〞 ?妇病行?n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兒饥且寒,有过慎莫笪〔达〕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闭门塞牖,舍孤兒到市,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兒,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孤儿行? n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土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
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手为错〔鹊〕,足下无菲怆怆履霜,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泪下渫渫,清涕累累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春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六月收瓜将是瓜车,来到还家瓜车反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愿还我蒂,兄与嫂严独且急归,当兴校计〞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十五参军征n 十五参军征,八十始来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相逢行?n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如何两少年,夹毂问君家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 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音声何噰噰,鹤鸣东西厢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 n 2、反映爱情婚姻生活的,侧重于从女性角度展开描述刻画一般大胆泼辣,酣畅淋漓。
也有一些诗歌只是单纯的着意刻画女性的聪明、美丽、勤劳以及坚贞高洁的品行 ?上邪?n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 地合,乃敢与君绝! ?有所思有所思 ?n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东方须臾高知之肃肃晨风,东方须臾高知之上山采蘼芜n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假设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阖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兼)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陌上桑?n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罗敷年几何?〞“二十尚缺乏,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二十尚缺乏,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羽林郎?辛延年n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银鞍何煜爚,翠盖空踟蹰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董娇饶?宋子侯n洛阳城东路,桃李生道傍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 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 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扬!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何时盛年去,欢爱永相忘 〞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 n 3. 两汉乐府诗还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的愿望,表现了对生命短促的无奈与留恋,以及对生命永恒的渴望与追求n ?薤露?n 薤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复落 人死一去何时归 ?n ? 蒿里?n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上陵 ?n上陵何美美,下津风以寒问客从何来?言从水中央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昨,竹索〕木兰为君櫂〔棹的古字〕,黄金错其间沧海之雀赤翅鸿,白雁随山林乍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醴泉之水,光泽何蔚蔚芝为车,龙为马览遨游,四海外甘露初二年,芝生铜池中仙人下来饮,延寿千万岁?长歌行?n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导我上太华揽芝获赤幢来到主人门奉药一玉箱主人服此药身体日康强发白复更黑延年寿命长苕苕山上亭皎皎云间星远望使心思游子恋所生驱车出北门遥观洛阳城凯风吹长棘夭夭枝叶倾黄鸟飞相追咬咬弄音声伫立望西河泣下沾罗缨 ?长歌行?n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四、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n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具体表现在: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具体表现在:n1. 1. 创创作作主主体体在在选选择择叙叙事事对对象象时时,,善善于于发发现现富富有有诗诗意意的的镜头,及时摄入画面镜头,及时摄入画面 ? ?陌上桑陌上桑? ?、羽林郎、羽林郎? ?等n2. 2. 两两汉汉乐乐府府诗诗的的作作者者在在选选择择叙叙事事题题材材时时,,表表现现出出明明显显的的尚尚奇奇倾倾向向,,表表现现出出高高超超的的想想象象力力。
寓寓言言诗诗的的出出现现 ?蜨蝶行蜨蝶行? ?等n3. 3. 两两汉汉乐乐府府叙叙事事诗诗多多具具有有比比较较完完整整的的情情节节,,而而不不限限于于撷撷取取一一二二个个生生活活片片段段,,那那些些有有代代表表性性的的作作品品都都是是讲讲述述一一个个有有头头有有尾尾、、有有连连续续情情节节的的故故事事 ?孤孤儿儿行行? ?、、? ?十十五五参参军征军征? ?、、?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 ?等等?蜨蝶行? n蜨〔蝶〕蝶之遨游东园,奈何卒逢三月养子燕,接我苜蓿间持之我入紫深宫中,行缠之傅欂栌〔博卢〕间雀来燕,燕子见衔哺来,摇头鼓翼,何轩奴轩n4. 4. 两两汉汉乐乐府府诗诗在在刻刻画画人人物物方方面面也也取取得得了了很很大大的的成成就就,,塑塑造造了了一一批批栩栩栩栩如如生生的的人人物物形形象象他他们各具特色,绝不雷同们各具特色,绝不雷同n5. 5. 两两汉汉乐乐府府诗诗在在叙叙事事技技巧巧上上做做到到叙叙事事详详略略得得当、繁简有法当、繁简有法 第一、详于叙事,略于抒情第一、详于叙事,略于抒情 第第二二、、铺铺陈陈场场面面,,详详写写中中间间过过程程而而略略写写首首尾始末。
尾始末 第三、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第三、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陌上桑?〔节选〕n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辛延年?羽林郎?〔节选〕n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两鬟千万余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节选〕n“天下之佳人,莫假设楚国;楚国之丽者,莫假设臣里;臣里之美者,莫假设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那么太长,减之一分那么太短;著粉那么太白,施朱那么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五、乐府民歌在艺术上对?诗经?的继承和开展:n1. 1. 汉乐府民歌与汉乐府民歌与? ?诗经诗经? ?都是现实主义作品的典范都是现实主义作品的典范 n2. 2. 汉汉乐乐府府民民歌歌开开展展了了? ?诗诗经经? ?的的叙叙事事成成分分,,在在新新的的条件下,形成了新的诗歌体裁条件下,形成了新的诗歌体裁——叙事诗。
叙事诗n3. 3. 汉汉乐乐府府民民歌歌突突破破了了? ?诗诗经经? ?四四言言的的格格式式,,它它句句式式灵灵活活,,长长短短不不齐齐,,以以杂杂言言为为主主,,并并逐逐渐渐趋趋向向五五言言,,这这些些充充满满活活力力的的诗诗歌歌新新形形式式表表现现出出人人民民群群众众在在艺艺术上的巨大创造了术上的巨大创造了n4. 4. 汉汉乐乐府府民民歌歌继继承承开开展展了了? ?诗诗经经? ?的的赋赋、、比比、、兴兴手手法 名篇赏析:名篇赏析:?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n结构分析:结构分析:n[1][1]、从、从““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会不相从许〞写刘兰芝在封建会不相从许〞写刘兰芝在封建家长制的蛮横迫害下将被逼还家家长制的蛮横迫害下将被逼还家n[2][2]、、““府吏默无声府吏默无声…………两情同依依〞写兰芝被迫离开焦两情同依依〞写兰芝被迫离开焦家的情形家的情形n[3][3]、、““入门上高堂入门上高堂…………愁思出门啼〞写兰芝回家后的不愁思出门啼〞写兰芝回家后的不幸遭遇n[4][4]、、““府吏闻此变府吏闻此变…………自挂东南枝〞写兰芝仲卿因对抗自挂东南枝〞写兰芝仲卿因对抗礼教而徇情的结局。
礼教而徇情的结局n[5][5]、、““两家求合葬两家求合葬…………戒之慎勿忘〞通过诗人的想象,戒之慎勿忘〞通过诗人的想象,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感情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感情n成功地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n刘兰芝:聪明、美丽、勤劳能干、纯洁大方她体贴丈夫,孝敬公婆,是封建社会劳动妇女的化身她性格的主要方面是不屈不挠的对抗,是沉着、果敢和不卑不亢的自尊n焦仲卿:性格的主要方面是纯洁、笃实、正直,对爱情专一与兰芝的刚烈相比,显得外柔内刚n焦母和刘兄:他们都是封建家长制的典型焦母主要表现为专横、凶恶,刘兄那么主要表现为粗暴、势力但冷酷、残忍那么是他们的共同特征艺术成就:艺术成就:nA.A.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来塑造鲜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明的人物形象nB.B.利用环境和景物的铺陈描写来渲染利用环境和景物的铺陈描写来渲染nC.C.运用抒情性的穿插运用抒情性的穿插nD.D.比兴和浪漫手法的运用,对形象的比兴和浪漫手法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n清•贺贻孙:“叙事长篇动人啼笑处,全在点缀生活,如一本杂剧,插科达浑,皆在净丑。
焦仲卿?篇,形容阿母之虐,阿兄之横,亲母之依违,太守之强暴,丞吏、主簿、一班媒人张皇趋附,无不绝倒,所以入情假设只写府吏、兰芝痴态,虽刻画逼肖,决不能引人涕泗纵横至此也〞〔?诗筏?〕n清•王世贞:“?孔雀东南飞?质而不俚,乱而能整,叙事如画,叙情假设诉,长篇之圣也人不易晓,至以?木兰?并称〞〔?艺苑卮言?〕精彩点评:精彩点评:诗意图1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诗意图2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诗意图3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诗意图4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 “今假设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今人 肖玉田作 诗意图5诗意图6 上堂谢阿母,母听去不止诗意图7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诗意图8名篇赏析:名篇赏析:?陌上桑陌上桑?n艺术成就:n[1]、全诗集中笔墨刻画了一个坚贞美丽、机智勇敢的农家女子罗敷的形象。
作者以罗敷为中心,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展开故事,进行描写,使人物形象非常生动感人n第一、采用烘云托月的艺术表现手法,从环境、器物、服饰、旁人态度等来侧面表现罗敷的美貌n第二、在锋利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反映人物的性格n[2]、运用夸张、铺排的艺术表现手法n[3]、语言即质朴又流利晓畅n[4]、结构紧凑完整n[5]、幽默的情调使全诗具有喜剧色彩第二节 东汉文人诗n一、文人五言诗的源流:n?诗经?中的一些五言诗句可以作为它的源头 n到西汉以后,五言诗逐渐开展成熟 汉初戚夫人的?舂歌?、武帝时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成帝时的歌谣?斜径败良田?都是西汉时期的五言诗作n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n 在东汉乐府中,五言诗已经是其主要的形式n 班固的?咏史?----现存最早的完整五言诗,其内容是咏西汉缇萦救父的故事后世对其评价为“质木无文〞n张衡的?同声歌?----通篇假托新婚女子口气自述措辞奇妙,兴寄高远四愁诗?是经过改造的骚体七言诗,开后代七言歌行的先声n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n到了东汉末年的桓灵之际,由于社会现实日趋黑暗,很多诗人如郦炎、赵壹、蔡邕等都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愤怒和避祸远害的心理这就使得这一时期的诗风较之前一阶段有了明显的不同n郦炎的?见志诗?二首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也传达出遭受压抑的不平之气n赵壹的?疾邪诗?是附在?刺世疾邪赋?之后,以秦客和鲁生对唱的形式出现,二人是各申己志n蔡邕的?翠鸟诗?是首寓言诗,它可以说是乱世文人全身远害心态的真实写照它既是蔡邕本人自身经历的形象反映,也传达出汉末文人身处乱世的惶恐之情n?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汉无名氏:组诗名,汉无名氏所作,大都出于东汉末年南朝梁所作,大都出于东汉末年南朝梁•萧统将其合为一组,收入萧统将其合为一组,收入?文选文选?,,题为题为?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它们形式都用它们形式都用五言体,语言朴素自然;内容多写五言体,语言朴素自然;内容多写夫妇间的离情别绪和士子文人仕途夫妇间的离情别绪和士子文人仕途的失意之感,充满感伤情调的失意之感,充满感伤情调二、二、?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 ?二、?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1〕相思与伤别n ?古诗十九首?之一n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古诗十九首?之八n冉冉狐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古诗十九首?之九n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古诗十九首?之十n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之十七n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古诗十九首?之十八n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古诗十九首?之十九n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2]、人生短促,及时行乐的感伤 ?古诗十九首?之三n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古诗十九首?之四n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假设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坎轲长苦辛 ?古诗十九首?之十一n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古诗十九首?之十二n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古诗十九首?之十三n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古诗十九首?之十五n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3]、世态炎凉、怀才不遇的人生悲慨?古诗十九首?之五n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古诗十九首?之七n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闲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三、?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1. 长于抒情 第一:有的借助于景物、时令更替的描写,造成凄凉萧瑟的气氛,以抒发寂寞、哀怨、悲苦之情第二:有的运用比兴手法,索物寄兴,以抒发深沉、意远之情第三:有的运用叠字,构成低昂、迂缓的和声美,以抒发悲愤、缠绵的肺腑之情2. 情景交融古诗十九首?的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3. 语言炉火纯青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到达了炉火纯青的程度钟嵘?诗品?称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它没有艰深之语,无冷僻之词,而是用最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从而形成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又是浓缩的、积淀已久的,诗中有许多名言警句,简洁生动,哲理深而诗意浓n钟嵘:“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诗品?卷上〕n刘勰:“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文心雕龙?〕n沈德潜:“?十九首?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死生新故之感中间或寓言,或显言,反复低徊,抑仰不尽,使读者悲感无端,油然善入,此?国风?之遗也〞〔?古诗源?卷四〕精彩点评:精彩点评:n方东树:“用笔之妙,翩假设惊鸿,宛假设游龙;如百尺游丝宛转;如落花徊风,将飞更舞,终不遽落;如庆云在霄,舒展不定此唯?十九首?、阮公、汉魏诸贤最妙于此〞〔?昭昧詹言?卷一〕n胡应麟:“至十九首及诸杂诗,随语成韵,随韵成趣,辞藻气骨,略无可寻,而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诗藪?〕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