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17企业安全基础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座17企业安全基础管理(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生产讲座 17企业安全基础管理主讲人:吴高兴1 为加强企业安全基础管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效遏制伤亡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和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以及有关标准、规范,提出以下指导意见。2一、加强企业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石油和化学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通过推行实施安全生产的组织、推动、督促、检查和作业许可等工作,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是,由于安全基础薄弱,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
2、薄,预防事故能力不足,导致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因此,企业安全管理任务艰巨,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2、企业已建立了较好的安全管理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企业生产和经营的高速扩张,工程技术服务市场化,用工结构多元化,以及市场的开拓等诸多因素的变化,安全基础管理出现与之不相适应的状况,与国际石油和化工大公司存在一定的差距,安全基础管理亟待加强。主要表现在:安全责任制在基层落实不够到位;“三违”现象仍有发生;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有待加强;安全投入相对不足和安全培训不够到位,不能完全满足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等。因此,应加强企业安全基础管理,提高安全管理科学化、规
3、范化水平,抓住关键问题,促进企业安全发展。4二、企业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原则、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3、指导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安全发展”,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始终把从业人员生命和健康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原则,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5 4、工作目标:通过加强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安全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安全管理逐渐规范、从业人员素质持续提高、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的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通过加强企业安全基础管
4、理工作,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事故防范和控制能力及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事故起数、伤亡人数和经济财产损失明显下降,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65、主要任务:认真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强化现场规范操作和技术管理,加强隐患排查与治理,加大安全投入,积极采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加强应急管理,全面推行安全标准化/实施HSE管理体系。7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和制度,完善安全标准化/ /HSE管理体系6、设立专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企业各级生产单位应成立安全生产
5、委员会(领导小组),委员会(领导小组)主任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企业各级生产单位应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比例不宜低于从业人员总数的1%;企业应推行安全总监制,安全总监进同级领导班子;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按上述要求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安全生产专业技术知识,取得安全资格证,优先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岗位宜保持相对稳定。87、建立、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应重点健全和完善14项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安全目标管理制度;(3)安全例会制度;(4)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5)安全教育培训制度;(6)设备管理
6、制度;(7)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管理制度;(8)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9)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及工作许可制度;(10)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11)应急管理制度;(12)事故管理制度;(13)安全奖惩制度;(14)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等。9 8、完善安全标准化/ /HSE管理体系。企业应进一步完善安全标准化/ /HSE技术标准,加强安全标准化/ /HSE管理、监督和审核队伍建设,健全安全标准化/ /HSE信息系统,完善体系运行的培训机制,定期开展审核工作,切实做到可持续改进。10四、明确安全职责,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9、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企业应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为主要内容,以主要负责人为中枢的
7、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各职能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岗位和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1110、明确企业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责任。企业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在组织生产和经营时,应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安全生产工作,并负有下列职责:(1)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2)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保证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投入有效实施;(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
8、、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1211、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生产、安全、设备、计划、财务、人事等部门在招投标、采购、生产组织、设备维修、安全监督、安全投入、安全培训、人员聘用等方面的安全职责。13 12、明确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企业从业人员应当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违章作业,并能制止他人违章行为,主动做好事故预防工作。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主要有:(1)掌握本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2)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遵守工作纪律;(3)正确维护和保养岗位安全防护装置及设施,保持其完好、齐全、灵敏、有效,上岗时按规定
9、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14(4)掌握岗位安全操作的技能和故障排除方法,按规定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不能消除的应立即向上级如实汇报;(5)有权制止、纠正他人的不安全行为,有权拒绝执行违章作业的指令并可越级汇报;(6)积极参加各项安全活动,协同配合,共同搞好安全生产。15 13、明确承包项目和承包方安全职责。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企业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14、加大考核、奖励与处罚力度。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及考核办法,严格奖惩,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做出
10、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各级安全生产奖励资金在年度工资总额中列支。对安全工作责任不落实导致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16 五、加强安全技术管理 15、加强现场安全技术管理。要依据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加强车间现场、关键生产设备、要害部位及酸碱站库等作业场所的安全技术管理。16、完善安全技术措施、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的审批制度,实施变更管理和细节管理,提高有效性和现场适应性。严格安全技术资料审查和管理,健全安全技术资料档案。17 17、采用成熟、先进、适用的安全生产技术。企业应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加大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力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
11、规范,及时淘汰危及安全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对重大事故隐患或技术难题进行分析论证。 18、大力研发和引进安全生产技术。根据生产需要,积极开展安全科技攻关,保证必要的安全科研经费;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先进安全生产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步伐。 18 六、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 19、严格安全“三同时”制度。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必须按规定进行安全预评价,编制安全专篇,并按照审查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组织施工;试生产前,应制订并落实试生产的安全保障措施;竣工后经验收合格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12、。19 20、加强基层岗位风险管理。组织基层从业人员开展岗位作业危害和不安全行为辨识活动,对基层关键岗位人员、工艺、设备变更及时开展风险识别、评价,将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与日常生产运行和现场活动紧密结合,合理确定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频次和时机,建立动态、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机制。2021、强化生产现场安全检查。根据实际,可按专业加大对重点区域、关键环节、要害部位的安全检查。企业每年至少进行两次综合安全检查,其所属二级生产单位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综合安全检查,基层单位要切实落实岗检、巡检、交接班、干部值班制度。22、加强现场高风险作业管理。对动火、动土、临时用电、进入受限空间、吊装作业、
13、高处作业等高风险作业实行作业许可制度。21 23、加强施工作业管理。对生产装置检维修及开工、管道施工,严格施工单位准入审查,严把施工资质关、安全业绩关、队伍素质关、施工监督关和现场管理关。生产装置停工检修和开工前、管道打开等关键施工环节,要制定详细的安全施工方案,进行严格的现场监督检查。24、加强特种设备管理。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档案,依法进行登记注册,按规定进行检验检测,做好维护、保养、检查和监控。2225、加强承包单位的安全管理。企业对承包单位实行准入制度,进行资质审查;要将承包单位的安全管理纳入安全标准化/ /HSE管理体系,实行统一协调、管理,对其安全表现和业绩进行评估和考核,并加
14、强日常管理和现场检查。26、加强作业现场劳动纪律管理。所有从业人员应严格执行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履行岗位责任,遵守劳动纪律,杜绝“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要制定违章处罚规定,加大教育、检查、监督和处罚力度。23 27、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按照相关规定严格实行许可证制度。 应加强对危险化学品采购、托运、装卸、储存、使用、废弃处置等环节的管理与防护,保持安全设施齐全、完好,设置相应的安全标志、标识、标线以及应急冲淋洗眼设施,建立和完善化学事故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机制。24 28、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企业应配备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防护设备与装置,落实现场防治高低温、噪声、有
15、毒有害气体和粉尘危害的措施,切实改善作业环境;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如实向有关部门报告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情况。25 七、加强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29、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制度。企业应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设备进行事故隐患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评估、分级,并将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与事故隐患排查相结合,实现了事前管理和源头控制。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范围和责任。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要进行登记,建立隐患管理台账、档案。2630、严格执行重大隐患报送制度。加强隐患排查治理的信息统计工作,建立重大隐患信息报送制度,企业应按规定向地方政府报告重大事故
16、隐患的数量、类别、危险程度及整改情况,特别是由于外部因素导致的事故隐患,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采取有力措施,尽快予以消除。31、规范隐患治理工作。企业应明确隐患治理的责任主体、资金渠道、进度安排和质量要求,加大隐患治理力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隐患治理期间,要落实监控措施,防止事故发生。27 32、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企业应制定年度安全生产资金提取和使用计划,并设立专用帐户,专项用于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和隐患治理。 按照或参照财政部、国家安监总局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6478号)的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28八、加强劳动组织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训33、严格劳动定员管理。企
17、业严格按照规定定员组织生产,要层层建立劳动定员考核办法。生产设备发生重大改变、生产工艺和技术操作方法发生重大改进,以及发现劳动定员存在较大问题时,劳动定员标准应及时予以修订。严禁违反劳动定员标准组织生产,科学安排作业班次,保障从业人员必要的休息和休假时间。2934、严格从业人员劳动管理。对录用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劳务工),企业应按照规定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进行上岗前的安全培训,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参加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35、强化全员安全技术培训。企业要制定全员安全培训计划,建立培训档案,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安全培训。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
18、经安全培训,持证上岗;强化操作人员,尤其是班组长、新上岗和转岗人员、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岗位人员的安全培训,确保从业人员具备相关安全生产知识、操作技能以及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的能力。3036、加强先进安全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强化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增强安全措施的执行力。积极借鉴吸收国际大公司的安全文化理念,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创新和发展,提高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31九、加强应急管理,严肃事故调查处理37、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制定应急预案。企业应成立应急领导机构、指挥机构、日常工作机构。依据突发事件的类别,各生产单位应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38
19、、规范应急演练工作。企业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演练。企业下属单位事故应急演练的频次,由企业据实自行规定。演练结束后,应及时组织对演练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针对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整改,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32 39、加强应急资源管理。按照专业救援和职工参与相结合、险时救援和平时防范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专业队伍为骨干、兼职队伍为辅助、职工队伍为基础的企业应急队伍,并与有关专业应急队伍建立合作、联动机制。加大对应急物资的投入,保障防护用品、救援装备、救援器材的物资储备;加快应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应急管理能力。33 40、严格事故报告制度。企业及下属生产单位要严格执行事故报告制度,对于发生的伤亡事故或社会影响较大、涉险达50人以上以及媒体披露的特大伤害未遂事故,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时限等要求报告企业总部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严禁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34 41、认真组织和配合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企业要树立事故是可防可控的观念,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调查分析未遂事故、轻伤事故和重伤事故,查找设备设施、工艺技术、规章制度缺陷、安全管理漏洞等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事故预防和控制对策措施,杜绝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对于由有关政府部门组织调查的事故,企业应做好配合工作,并全面落实对有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35谢谢 谢谢 大大 家家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