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六章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防护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防护 本章学习要点v*熟悉职业性危害的来源v*了解职业病的种类及危害v*熟悉常见职业危害的防护技术v*掌握个体防护措施及防护用品的使用 第一节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v一、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来源与主要种类 (一)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来源 按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来源分,包括: (1)生产工艺过程 (2)劳动过程 (3)作业环境 v(二)职业性危害因素的分类 按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性质分,包括: 1、环境因素 (1)物理因素 (2)化学因素 (3)生物因素 2、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 3、其他因素v二、职业病的种类及危害 1、职业病的概念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从业人员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由职业性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 界定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是: (1)在职业活动中产生 (2)接触职业危害因素 (3)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 (4)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由于预防工作的疏忽及技术局限性,使健康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职业性病损,包括工伤、职业病(包括职业中毒)及和工作有关的疾病。
也可以说,职业病是职业病损的一种形式v2、职业病的分类 我国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4月18日颁布《职业病名单》(02卫法监发108号),新颁布的职业病名单分10类共115种,包括: ①尘肺13种,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 ②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包括外照射急性放射病、亚急性放射病、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 ③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56种,包括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锰及其化合物中毒、氯气中毒,甲醇中毒等; ④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包括中暑 、减压病、高原病、航空病、手臂振动病; ⑤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包括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
⑥职业性皮肤病8种,包括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黑变病、痤疮、溃疡、化学性皮肤灼伤、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 ⑦职业性眼病3种,包括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⑧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包括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 ⑨职业性肿瘤8种,包括石棉所致肺癌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和皮肤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焦炉工人肺癌、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 ⑩其他职业病5种,包括金属烟热、职业性哮喘、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棉尘病、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v 3、生产性粉尘及尘肺病 *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是指在工农业生产中形成的,并能够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长期吸入主要引起肺部病变在我国分布较广且对职业人群健康影响较大的生产性粉尘主要有: (1)矽尘 矽尘也称为游离二氧化硅(SiO2)粉尘,生产中接触SiO2粉尘的作业非常多。
如冶金、煤炭行业的开采、爆破;修路、筑桥等作业;机械制造、加工业的原料破碎、研磨、配料、铸造、清砂等生产过程;还有陶瓷、水泥厂作业均可接触SiO2粉尘二氧化硅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 (2)煤尘 这里主要是指井下开采,在掘进和采煤工作中接触大量粉尘,主要是煤尘和SiO2粉尘,这种混合性粉尘叫煤矽尘,是对煤矿工人造成明显危害的粉尘,主要引起煤矽肺 (3)石棉尘 接触石棉作业主要是石棉采矿、纺织、建筑、造船业以及耐火材料、刹车板制造和使用等作业中石棉被公认为致癌物,发达国家已禁止使用,并组织研究石棉替代品 *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有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变态反应性、致癌性、尘肺其中以尘肺的危害最为严重尘肺是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中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2002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有13种,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其他尘肺 v 4、生产性毒物及职业中毒 (1)生产性毒物概念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
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其形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如氯、溴、氨、一氧化碳、甲烷以气体形式存在,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水银蒸气、苯蒸气,还有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v(2)常见的职业中毒类型 ①金属及类金属中毒 金属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理化特性可简单分为重金属、轻金属、类金属3类金属中毒有多种,如铅中毒、四乙基铅中毒、锰中毒、铍中毒、镉中毒类金属中毒有砷中毒和磷中毒等 铅中毒者口内有金属昧、流涎、恶心、呕吐、腹胀、阵发性腹绞痛、便秘或腹泻,严重者出现抽搐、瘫痪、昏迷、循环衰竭、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肾病、贫血、中毒性脑病等;四乙基铅中毒可产生严重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全身皮疹,可有呼吸道刺激症状;铍化合物的皮肤损害主要表现为皮炎、铍溃疡和皮肤肉芽肿;铬对皮肤损害较明显;磷早期中毒症状一般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等 ②有机溶剂中毒 有机溶剂中毒引起的职业危害问题,目前在全国也是非常突出的例如生产酚、硝基苯、橡胶、合成纤维、塑料、香料,以及制药、喷漆、印刷、橡胶加工、有机合成等工作常与苯接触,可引起苯中毒;还有甲苯、汽油、四氯化碳、甲醇和正己烷中毒等。
苯中毒主要影响造血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甲苯与苯大体相同,但毒性略轻些汽油主要经呼吸道吸人,急性中毒时,轻者有头痛头晕、无力,呈“汽油醉态”高浓度吸人还可引起化学性肺炎、肺水肿,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脑病等四氯化碳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对人毒性极强,误服2~3ml即可中毒,30~50m1.可致死;吸人较高浓度时,最先出现呼吸道症状,慢性中毒表现为进行性神经衰弱综合征甲醇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毒性较强,误服5~10ml可致中毒,15ml,可致失明,30rnl,可致死,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心肝肾及导致胰腺炎正己烷毒性较低,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黏膜刺激及中枢神经的麻醉作用,如头痛、头晕、恶心、无力及肌颤等 ③刺激性气体中毒 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皮肤、眼、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的有害气体的统称,常因意外事故而造成生产工人或公众急性中毒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有氯气、氨气、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等 刺激性气体中毒的预防原则:①改善工艺技术、严防刺激性气体跑、冒、滴、漏,做好废气的回收和综合利用;②加强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入;③加强个人防护,如接触酸碱等腐蚀性液体药物时穿防护服,接触有毒气体时戴防护口罩等;④定期测定空气中刺激性气体浓度,若超过最高容许浓度,应找原因,采取改进措施,消除毒物来源。
④窒息性气体中毒 窒息性气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如氢气、甲烷、二氧化碳等这类气体本身毒性很低,但如果其在空气中含量高,使氧的相对含最降低,肺内氧分压降低,导致机体缺氧;另一类为化学性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氰化物、硫化氢等,主要危害是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使血液运送氧的能力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造成全身组织缺氧 预防:一是完善工业生产工艺,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不跑、不漏窒息性气体;二是经常测定工作场所内空气中气体浓度,有条件单位应采用报警器;三是加强安全和环保宣教,加强预防措施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喝水;工作后淋浴更衣;进入高浓度区域工作必须有人监护;四是进行就业前体检或健康检查,职业禁忌证有各种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器质性疾患和心血管器质性疾患;五是戴好防护工具紧急事态下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使用正压自给式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手戴橡胶手套;六是早期诊断及治疗患者,及时急救,加强安全、环保方面教育,普及急救知识,尤其是对工人进行自救和互救的训练 ⑤笨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
常见笨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有苯胺、苯二胺、联苯胺、二硝基苯、三硝基甲苯、硝基氯苯等,这类化合物被广泛用于制药、印染、油漆、印刷、橡胶、炸药、有机合成、染料制造以及化工、农药等工业这类化合物中三硝基甲苯、二硝基酚、三硝苯胺等均可引起白内障v5、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1)噪声和噪声聋 (2)振动及振动病 (3)电磁辐射及所致职业病 *非电离辐射 ①射频辐射 ②红外线 ③紫外线 ④激光 *电离辐射 (4)异常气象条件及有关职业病 ①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②高温高湿作业 ③其他异常气象条件作业 v6、职业性致癌因素和职业癌 *职业性致癌物的分类 与职业有关的能引起肿瘤的因素称为职业性致癌因素由职业性致癌因素所致的癌症,称为职业癌引起职业癌的物质称为职业性致癌物 职业性致癌物可分为3类: (1)确认致癌物,如炼焦油、芳香胺、石棉、铬、芥子气、氯甲甲醚、氯乙烯和放射性物质等。
(2)可疑致癌物,如镉、铜、铁和亚硝胺等,但尚未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 (3)潜在致癌物,这类物质在动物实验中已获阳性结果,有致癌性,如钴、锌、铅 *职业癌 我国已将石棉、联苯胺、苯、氯甲甲醚、砷、氯乙烯、焦炉逸散物、络酸盐等8种职业性致癌物所致的癌症列入职业病名单v7、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我国将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列为法定职业病v8、其他列入职业病目录的职业性疾病 职业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黑变病、痤疮、溃疡、化学性皮肤灼伤、其他职业性皮肤病)、化学性眼部灼伤、铬鼻病、牙酸蚀症、金属烟尘热、职业性哮喘、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棉尘病、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等均列入职业病目录v 9、女工的职业卫生问题 在一般体力劳动过程中,突出的有强制体位(长立、长坐)和重体力劳动的负重作业两方面问题我国目前规定,成年妇女禁忌参加连续负重,禁忌每次负重重量超过20kg,间断负重每次重量超过25kg的作业许多毒物、物理性因素以及劳动生理因素可对女工健康造成危害,常见的有铅、汞、锰、镉、苯、甲苯、二甲苯、二硫化碳、氯丁二烯、苯乙烯、己内酰胺、汽油、氯仿、二甲基甲酰胺、三硝基甲苯、强烈噪声、全身振动、电离辐射、低温和重体力劳动等,这些可引起月经变化或具有生殖毒性。
v 10、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与职业有关的疾病主要是指在职业人群中,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它的发生与职业因素有关,但又不是惟一的发病因素非职业因素也可引起发病,是在职业病名单之外的一些与职业因素有关的疾病,如搬运工、铸造工、长途汽车司机、炉前工及电焊工等因不良工作姿势所致的腰背痛;长期固定姿势,长期低头,长期伏案工作所致的颈肩痛;长期吸入刺激性气体、粉尘而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 视屏显示终端(VDT)的职业危害问题:由于微机的大量使用,视屏显示终端(VDT)操作人员的职业危害问题是关注的重点长时间操作VDT,可出现“VDT综合症”,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肩颈腕综合症和眼睛视力方面的改变等 其他如一些单调作业引起的疲劳、精神抑制、缺勤增加等;夜班作业导致的失眠、消化不良,又称为“轮班劳动不适应综合症”;还有些脑力劳动,精神压力大、紧张可引起心血管系统的改变等某些工作的压力大或责任重大引起的心理压力增加等也会对人体带来影响变化v第二节预防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的措施v一、粉尘危害防护技术 (一)来源 (二)分类 1、无机性粉尘 2、有机性粉尘 3、混合性粉尘(三)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 1、粉尘的化学成分 2、分散度 3、溶解度与密度 4、形状与硬度 5、荷电性 6、爆炸性(四)生产性粉尘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 1、改革工艺过程 2、湿式作业 3、密闭一抽风一除尘 4、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v二、生产性毒物危害防护技术 (一)来源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毒物主要来源于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有时也可能来自加热分解的产物,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热至160~1700C时可分解产生氯化氢。
(二)毒物形态 1、气体 2、蒸气 3、雾 4、烟 5、粉尘 v(三)生产性毒物危害治理措施 1、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如下: (1)密闭一通风排毒系统 (2)局部排气罩 ①密闭罩 在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将毒源密闭起来,然后通过通风管将含毒空气吸出,送往净化装置,净化后排放大气 ②开口罩 在生产工艺操作不可能采取密闭罩排气时,可按生产设备和操作的特点,设计开口式罩排气按结构形式,开口罩分为上口吸罩、侧吸罩和下吸罩 ③通风橱 通风橱是密闭罩与侧吸罩相结合的一种特殊排气罩可以将产生有害物的操作和设备完全放在通风橱内,通风橱上设有开启动的操作小门,以便于操作为防止通风橱内机械设备的扰动,化学反应或热源的热压、室内横向气流的干扰等原因而引起的有害物逸出,必须对通风橱实行排气,使橱内形成负压状态,以防止有害物逸出必须对通风厨实行排气,使厨内形成负压状态,以防止有害物逸出。
v(3)排出气体的净化 工业的无害化排放,是通风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根据输送介质特性和生产工艺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有害气体净化方法 ①洗涤法 洗涤法也称吸收法,是通过适当比例的液体吸收剂处理气体混合物,完成沉降、降温、聚凝、洗净、中和、吸收和脱水等物理化学反应,以实现气体的净化洗涤法是一种常用的净化方法,在工业上己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它适用于净化CO、S02、NOx、HF、Sif4、HCl、Cl2,、NH3,、Hg蒸气、酸雾、沥青烟及有机蒸气如冶金行业的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发生炉煤气净化,化工行业的工业气体净化,机电行业的苯及其衍生物等有机蒸气净化,电力行业的烟气脱硫净化等等 ②吸附法 吸附法是便有害气体与多孔性固体 (吸附剂)接触,使有害物 (吸附质)黏附在固体表面上(物理吸附)当吸附质在气相中的浓度低于吸附剂上的吸附质平衡浓度时,或者有更容易被吸附的物质达到吸附表面时,原来的吸附质会从吸附剂表面上脱离而进人气相,实现有害气体的吸附分离吸附剂达到饱和吸附状态时,可以解吸、再生、重新使用吸附法多用于低浓度有害气体的净化,并实现其回收与利用。
如机械、仪表、轻工和化工等行业,对苯类、醇类、酯类和酮类等有机蒸气的气体净化与回收工程,已广泛应用,吸附效率在90%~95% ③袋滤法 袋滤法是粉尘通过滤介质受阻,而将固体颗粒物分离出来的方法在袋滤器内,粉尘将经过沉降、聚凝、过滤和清灰等物理过程,实现无害化排放袋滤法是一种高效净化方法,主要适用工业气体的除尘净化,如以金属氧化物(Fe203等)为代表的烟气净化该方法还可以用做气体净化的前处理及物料回收装置 ④静电法 静电法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带荷电后,粒子向沉淀极移动,带电粒子碰到集尘极即释放电子而呈中性状态附着集尘板上,从而被捕捉下来,完成气体净化静电法分为干式净化工艺和湿式净化工艺,按其构造形式又可分为卧式和立式以静电除尘器为代表的静电法气体净化设备清灰方法,在供电设备清灰和粉尘回收等方面应用较多 ⑤燃烧法 燃烧法是将有害气体中的可燃成分与氧结合,进行燃烧,使其转化为CO2和H20,达到气体净化与无害物排放的方法燃烧法适用于有害气体中含有可燃成分的条件,其中直接燃烧法是在一般方法难以处理,且危害性极大,必须采取燃烧处理时采用,如净化沥青烟、炼油厂尾气等;催化燃烧法主要用于净化机电、轻工行业产生的苯、醇、酯、醚、醛、酮、烷和酚类等有机蒸气。
v(4)个体防护 对接触毒物作业的工人,进行个体防护有特殊意义毒物通过呼吸道、口、皮肤侵入人体,因此凡是接触毒物的作业都应规定有针对性的个人卫生制度,必要时应列入操作规程,比如不准在作业场所吸烟、吃东西、班后洗澡,不准将工作服带回家中等等个体防护制度不仅保护操作者自身,而且可避免家庭成员,特别是儿童间接受害 属于作业场所的防护用品有防腐服装、防毒口罩和防毒面具(*过滤式*隔离式)(四)密闭空间作业管理 对于密闭空间作业有两种形式的管理规定,一是经定时监测和持续进行机械通风,能保证在密闭空间内安全作业,并不需要办理准入证的密闭空间,称为无需准入密闭空间;具有包含可能产生职业有害因素、或包含可能对进入者产吞没危害、或具有内部结构,易使进入者落入引起窒息或迷失、或包含其他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等特征的密闭空间称为需要准入密闭空间(简称准人密闭空间,permit-required confined space permit space) 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应由用人单位实施安全作业准入用人单位应采取综合措施,消除或减少密闭空间的职业危害以满足安全作业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 明确密闭空间作业负责人、被批准进人作业的劳动者 (以下简称被准入者)和外部监护或监督人员 (以下简称监护者)及其职责。
在密闭空间外设置警示标识,告知密闭空间的位置和所存在的危害 提供有关的职业安全卫生培训 当实施密闭空间作业前,须评估密闭空间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以确定该密闭空间是否准入作业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经容许的劳动者进入密闭空间 提供密闭空间作业的合格的安全防护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及报警仪器,提供应急救援保障 v三、噪声的预防与控制 1、工程控制在设备采购上,要优先考虑低噪声、低振动的设备;对噪声问题,寻找设计上的解决方案,包括使用更为“安静”的工艺工程(例如用压力机替代汽锤等),设计具有弹性的减震器托架和联轴器,在管道设计中尽量减少其方向即速度上的突然变化;在操作旋转式和往复式设备时,要尽可能地降低速度 2、方向和位置控制把噪声源移出作业区或者转动机器的方向 3、封闭将产生噪声的机器或其他噪声源用吸音材料包围起来 4、使用消声器当空气、气体或者蒸汽从管道中排出时或在其中流动时,用消声器可以降低噪声 5、外包消声器材作为替代密封的方法,用在运送蒸汽及高温液体的管子外面。
6、减振采用增设专门的减震垫、坚硬肋状物或者双层结构来实现 7、屏蔽在减少噪声的直接传递方面是有效的 8、吸声处理采用吸声材料装饰在车间的内表面,如墙壁和屋顶,或者在车间内悬挂空间吸声体,吸收辐射和反射声能,使噪声强度减低具有较好吸声效果的材料有玻璃棉、矿渣棉、泡沫塑料、毛毡、棉絮、加气混凝土、吸声板、木丝板等 9、隔离作业人员在高噪声作业环境下,无关人员不要进人短时间进入这种环境而暴露在高声压的噪声中,也会超过每日允许的噪声量 10、个体防护加强个人防护,对于生产场所的噪声暂时不能控制,或需要在特殊高噪声条件下工作时,佩带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有效措施耳塞是最常用的一种,隔声效果可达30分贝左右耳罩、帽盔的隔声效果优于耳塞v四、高温、低温危害预防 1、高温 (1)尽可能实现自动化和远距离操作等隔热操作方式,设置热源隔热屏蔽 (2)通过合理调节自然通风气流,设置全面、局部 装置或空调,降低工作环境的温度 (3)限制持续接触热时间 (4)使用隔热服等个人防护用品,供应清凉饮料。
2、低温 (1)实现自动化、机械化作业,避免或减少低温作业和冷水作业 (2)穿戴防寒服等个人防护用品 (3)设置采暖操作室、休息室、待工室等 (4)冷库等低温封闭场所应设置通信、报警装置,防止误将人员关锁v第三节个体防护措施及防护用品 一、个体防护用品的分类 1、头部防护用品 2、呼吸器官防护用品 3、眼面部防护用品 4、听觉器官防护用品 5、手部防护用品 6、足部防护用品 7、躯干防护用品 8、护肤用品 9、防坠落用品v二、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注意事项 1、安全帽的使用注意事项 要正确使用各类安全帽,如果戴法不正确,就起不到充分的防护作用,特别是对防坠落物打击的一般安全帽,更要懂得其性能,注意正确使用和维护的方法 (1)缓冲衬垫的松紧由带子调节,人的头顶和帽体内顶部的空间至少要有32毫米才能使用 (2)使用时不要将安全帽歪戴在脑后,否则会降低对冲击的防护作用 (3)安全帽带要系紧,防止因松动而降低抗冲能力。
(4)安全帽要定期检查,发现帽子有龟裂、下凹、裂痕或严重磨损等,应立即更换2、防护眼镜和面罩的使用注意事项 (1)选用的护目镜要选用经产品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产品; (2)护目镜的宽窄和大小要适合使用者的脸型; (3)镜片磨损粗糙、镜架损坏,会影响操作人员的视力,应及时调换; (4)护目镜要专人使用,防止传染眼病; (5)焊接护目镜的滤光片和保护片要按规定作业需要选用和更换; (6)防止重摔重压,防止坚硬的物体磨擦镜片和面罩v3、防尘防毒用品的使用注意事项 (1)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使用注意事项 *选用产品其材质不应对人体有害,不应对皮肤产生刺激和过敏影响 *佩戴方便,与脸部要吻合 (2)自吸过滤式防毒呼吸用品使用注意事项: *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导气管有无堵塞或破损,金属部件有无生锈、变形、橡胶有否老化螺纹接头有无生锈、变形、连接是否紧密检查滤毒罐表面有无破裂、压伤、螺纹是否完好,罐盖、罐底活塞是否齐全,罐盖内有无垫片,用力摇动时有无响声检查面具袋内紧固滤毒罐的带、扣是否齐全和完好。
*整套防毒面具连接后的气密性检查在检查完各部件以后,对整体防毒面具气密性的检查很重要简易检查方法是:打开橡胶底塞吸气,此时如没有空气进入,则证明连接正确,如有漏气,则应检查各部位连接正确与否 *正确选用面罩的规格在使用时,应使罩体边缘与脸部紧贴,眼窗中心位置应选在眼睛正前方下1cm左右 *应根据劳动强度和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浓度选用不同类型的防毒面具如低浓度的作业环境可选用小型滤毒罐的防毒面具 *应严格遵守滤毒罐的有效时间在使用过程必须记录滤毒罐使用过的时间、毒物性质、浓度等若记录卡片上累计使用时间达到滤毒罐规定的时间,应立即停止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严禁随意拧开滤毒罐(盒)的盖子,并防止水或其它液体进入罐(盒)中 *防毒呼吸面具的眼窗镜片,应防划痕磨擦,保持视物清晰 *防毒呼吸用品应专人使用和保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在清洗和消毒时,应注意温度,不可使橡胶等部件因受温度影响而发生质变受损 (3)供气式防毒呼吸用品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使用前应检查各部件是否齐全和完好,有无破损生锈、连接部位是否漏气等。
*空气呼吸器使用的压缩空气钢瓶,绝对不允许用于充氧气所用气瓶应按压力容器规定定期进行耐压试验,凡已超过有效期的气瓶,在使用前必须经耐压试验合格才能充气 *橡胶制品经过一段时间会自然老化而失弹性影响防毒面具的气密性一般说,面罩和导气管每年应进行更新,呼气阀每六个月应更换一次若不经常使用而保管妥善时,面罩和吸气管可三年更换一次,呼气阀每年换一次 *呼吸器不用时应装入箱内,避免阳光照射,温度不高于40℃存放位置固定,方便紧急情况时取用 *使用的呼吸器除日常现场检查外,应每三个月(使用频繁时,可少于三个月)进行一次检查v4、耳塞、耳罩的使用注意事项 (1)耳塞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①各种耳塞在佩戴时,要先将耳廓向上提拉,使耳甲腔呈平直状态,然后手持耳塞柄,将耳塞帽体部分轻轻推向外耳道内,并尽可能地使耳塞体与耳甲腔相贴合但不要用劲过猛过急或插得太深,以自我感觉适度为宜 ②戴后感到隔声不良时,可将耳塞稍事缓慢转动,调整到效果最佳位置为止如果经反复调整仍然效果不佳时,应考虑改用其他型号规格的耳塞反复试用,以选择最佳者定型使用 ③佩戴泡沫塑料耳塞时,应将圆信体搓成锥形体后再塞入耳道,让塞体自行回弹,充满耳道。
④佩戴硅橡胶自行成型的耳塞,应分清左右塞,不能弄错;插入耳道时,要稍事转动放正位置,使之紧贴耳甲腔内 (2)耳罩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①使用耳罩时,应先检查罩壳有无裂纹和漏气现象,佩戴时应注意罩壳的方法,顺着耳廓的形状戴好 ②将连接弓架放在头顶适当位置,尽量使耳罩软垫圈与周围皮肤相互密合,如不合适时,应稍事移动耳罩或弓架,使调整到合适位置 ③无论戴用耳罩还是耳塞,均应在进入有噪声车间前戴好,工作中不得随意摘下,以免伤害鼓膜如确需摘下,最好在休息时或离开车间以后,到安静处所再摘掉耳罩或耳塞 ④耳塞或耳罩软垫用后需用肥皂、清水清洗干净,凉干后再收藏备用橡胶制品应防热变形,同时撒上滑石粉贮存v5、防护手套使用注意事项 ①防护手套的品种很多,根据防护功能来选用首先应明确防护对象,然后再仔细选用如耐酸碱手套,有耐强酸(碱)的、有耐低浓度酸(碱),而耐低浓度酸(碱)手套不能用于接触高浓度酸(碱)切记勿误用,以免发生意外 ②防水、耐酸碱手套使用前应仔细检查,观察表面是否有破损,采取简易办法是向手套内吹口气,用手捏紧套口,观察是否漏气漏气则不能使用。
③绝缘手套应定期检验电绝缘性能,不符合规定的不能使用 ④橡胶、塑料等类防护手套用后应冲洗干净、凉干,保存时避免高温,并在制品上撒上滑石粉以防粘连 ⑤操作旋转机床禁止戴手套作业v6、防护鞋的使用注意事项 防护鞋的种类比较多,如皮安全鞋、防静电胶底鞋、胶面防砸安全鞋、绝缘皮鞋、低压绝缘胶鞋、耐酸碱皮鞋、耐酸碱胶靴、耐酸碱塑料模压靴、高温防护鞋、防刺穿鞋、焊接防护鞋等应根据作业场所和内容的不同选择使用电力建设施工现场上常用的有绝缘靴(鞋)、焊接防护鞋、耐酸碱橡胶靴及皮安全鞋等 (1) 防护鞋靴除了须根据作业条件选择适合的类型外,还应合脚,穿起来使人感到舒适,这一点很重要,要仔细挑选合适的鞋号 (2)防护鞋要有防滑的设计,不仅要保护人的脚免遭伤害,而且要防止操作人员被滑倒所引起的事故 (3)各种不同性能的防护鞋,要达到各自防护性能的技术指标,如脚趾不被砸伤,脚底不被刺伤,绝缘导电等要求但安全鞋不是万能的 (4)使用防护鞋前要认真检查或测试,在电气和酸碱作业中,破损和有裂纹的防护鞋都是有危险的 (5)防护鞋用后要妥善保管,橡胶鞋用后要用清水或消毒剂冲洗并晾干,以延长使用寿命。
(6)对绝缘鞋的要求有:必须在规定的电压范围内使用;绝缘鞋(靴)胶料部分无破损,且每半年作一次预防性试验;在浸水、油、酸、碱等条件上不得作为辅助安全用具使用 v7、安全带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安全带是高处作业工人预防坠落伤亡事故的个人防护用品,被广大建筑工人誉为救命带安全带是由带子、绳子和金属配件组成,总称安全带 安全带的正确使用方法: (1)在没有防护设施的高处、悬崖、陡坡施工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2)安全带应高挂低用,注意防止摆动碰撞若安全带低挂高用,一旦发生坠落,将增加冲击力,带来危险 (3)安全绳的长度限制在1.5~2m,使用3m以上长绳应加缓冲器 (4)不准将绳打结使用,也不准将钩直接挂在安全绳上使用,应挂在连接环上用 (5)安全带上的各种部件不得任意拆掉,使用2年以后应抽验一次 (6)频繁使用的绳,要经常做外观检查,发现异常时,应立即更换新绳 (7)安全带的使用期为3~5 年,发现异常时,应提前报废 (8)新使用的安全带必须有产品检验合格证,无证明不准使用v三、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 (一)选用原则 1989年,我国颁布了《劳动防护用品选用的规则》(GBI.1651—1989)国家标准,为选用劳动防护用品提供了依据。
正确选用优质的防护用品是保证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前提,选用的基本原则是: (1)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选用 (2)根据生产作业环境、劳动强度以及生产岗位接触有害因素的存在形式、性质、浓度(或强度)和防护用品的防护性能进行选用 (3)穿戴要舒适方便,不影响工作 (二)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要求 2000年,国家经贸委颁布了《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规定了国家工种分类目录中的116个典型工种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标准,根据不同工种和劳动条件发给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用人单位的具体责任为: (1)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作场所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按照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为从业人员免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护品不得以货币或其他物品替代应当配备的护品 (2)用人单位应到定点经营单位或生产企业购买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护品必须具有“三证”,即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证购买的护品须经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验收,并应按照护品的使用要求,在使用前对其防护功能进行必要的检查。
(3)用人单位应教育从业人员,按照护品的使用规则和防护要求正确使用护品使职工做到“三会”: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护品,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用人单位应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4)用人单位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及时更换、报废过期和失效的护品 (5)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护品的购买、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和使用档案,并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v案例[目的]调查某金属加工厂铅污染引起的疑似职业性铅中毒案[方法]2003年3月12日,对我县某厂工人进行疑似职业性铅中毒检查 [结果]该厂厂房简易,生产设施落后,通风除尘设施简陋,属开放式生产工序,土法提炼铅锭,大量铅蒸汽逸出污染空气,引起人体中毒,某工人血铅2•72μmol/L,血锌原卟啉6•90μmol/L,疑似职业性铅中毒[结论]该厂生产条件落后,铅严重污染空气环境,对工人健康造成危害,按法律规定对该厂进行行政处罚,限期整改铅是一种灰白色质软的重金属,熔点327℃,沸点1620℃,铅及其化合物在常温下不易氧化,耐腐蚀,加热到400~500℃可大量铅蒸气逸出,并在空气中迅速氧化为氧化亚铅(Pb2O),凝集为烟尘,污染空气,铅及其化合物通常以烟尘及粉尘两种形态进入人体呼吸道→肺胞腔→血循环→症状(中毒),也可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急慢性铅中毒。
v1案情经过 2003年3月12日,我所接韶关市职业病防治院报告,龙归镇某金属加工厂一名工人,因身体不适到该院检查,该工人血铅2•72μmol/L(参考值<1•90μmol/L),血锌原卟啉6•90μmol/L(诊断值2•91μmol/L),疑似职业性铅中毒,我所派出卫生监督员到该厂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该厂厂房简易,面积约200m2,有拆件、溶解和成品(铅锭)3个车间,生产设施落后,通风除尘设施简陋,属开放式生产工序,生产区和生活区距离只有10m左右,厂内的空气混浊,气味刺鼻,厂方不能提供生产车间的环境卫生监测报告,大部分作业人员没有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该厂没有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生产流程以废蓄电池为原料,土炼方法提炼铅锭,生产过程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形成铅烟(尘)污染环境,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铅中毒 全厂有工人48名,均未进行岗前知识培训,对法律法规及卫生知识知道甚少,个人防护意识差厂方也未组织工人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体检此次疑似铅中毒的职工黄义荣,男,40岁,以前从没接触过类似的工种,入厂工作5个月后,出现腹痛,纳差,手足麻木等不适感,经医疗部门对症治疗后,症状反复,逐到韶关市职业病防治院检查,发现血铅2•72μmol/L、血锌原卟啉6•90μmol/L。
另有10名工人曾有类似症状,该厂没有医疗室,有不适的工人只到厂办公室领取药物(依地酸钙钠)到当地卫生院作静脉注射治疗,症状缓解后继续工作 通过调查,该厂违反了《职业病防治法》的第十四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三十一条和第三十二条的有关规定,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后决定对该厂立案调查,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三条的第四款,第六十四条的第一、第二、第四款,第六十五条的第五款的规定,曲江县卫生监督所以监督意见书的形式要求厂方组织全厂的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身体不适的工人进行治疗,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工的职业健康档案,建立有效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改善生产工作环境,工人的宿舍要远离车间给予行政处罚:①限期整改,②对该厂作5万元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经对该厂的后继监督,该厂决定拆除旧厂房,重建生产车间原在厂职工因厂房改建大部份辞退,最后对该厂行政处罚0•8万元v2案例分析 通过对该案例调查分析,该厂厂主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由于经济利益驱使,在没有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1,2],在生产条件落后,通风除尘设施简陋,工人没有任何防护的条件下违法进行生产,逸出大量铅蒸气污染空气,是引起疑似职业性铅中毒案的原因。
v3案例讨论 这一案例使我们认识到监督执法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同时要加大对违法案件的处罚力度要由政府牵头协调环保、劳动、工商和建委等部门齐抓共管对不具备生产条件、污染大、危害工人健康的小企业要坚决关闭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生产企业要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要用先进的生产新工艺,采取局部抽风和净化装置,制定有效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做好个人安全防护,才能使生存环境不受污染,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