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1、 目前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良渚遗址B.二里头遗址C.元谋人遗址D.北京人遗址2、 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黄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A.长平B.涿鹿C.马陵D.桂陵3、 为了将图中的信息补充完整,①处应填写的制度是( )A.郡县制B.禅让制C.世袭制D.分封制4、 甲骨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图中的商周时期甲骨文可以印证当时的( )甲骨文现代汉字马犬牛A.土地制度B.农耕生活C.分封制度D.天文历法5、 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农作物B.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C.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D.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6、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讲究治病求因、整体辨证施治;这种原则与下列古代哪家学派思想主张相符( )A.道家B.墨家C.法家D.儒家7、 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 )A.各地百姓均使用圆形方孔钱B.贯通全国的道路宽窄一样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D.农民缴税用的“斗”不同8、 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的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广为流传,最后打败项羽统一全国的是谁( )A.周文王B.刘备C.刘邦D.曹操9、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A.统一度量衡B.休养生息C.颁布推恩令D.统一文字10、 对下图所示两种货币的解释,正确的是( )汉初,允许私人和王国铸钱,钱币形制杂乱导致市场混乱,故汉武帝统铸五铢钱唐初,因隋末战乱,货币大幅贬值,百姓生活困苦,故唐高祖改铸开元通宝①形制体现出继承与发展 ②促成了开放的社会风气③创建了思想统一的局面 ④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1、 东汉初年出现了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光武中兴”;这种局面的出现与下列哪个皇帝有直接关系A.刘邦B.刘秀C.刘彻D.刘启12、 司马迁说“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这说明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是()A.延续了分封制度B.加速了秦朝的灭亡C.引发了楚汉之争D.形成诸侯割据局面13、 我国古代史上发生了许多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下列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巨鹿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③④①14、 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封建王朝,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秦朝 ②隋朝 ③西晋 ④元朝A.④③②①B.①④②③C.①③②④D.①②③④15、 他力主迁都洛阳,并推行系列汉化措施,使得北方礼乐行政、民情俗尚与汉族封建社会无异,致使江南人士有“衣冠士族并在中原”之叹;他是A.北魏孝文帝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16、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到,碎土的耙分化出有齿铁耙和无齿耙;如果按照整地播种、中耕、灌溉、收获、贮藏、运输等细分,农具多达数十种,比西汉时增加了许多,使用方法也有改进;这反映了贾思勰A.强调生产因地制宜B.强调种植不误农时C.重视介绍生产工具D.提出多种经营思想17、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削割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为此,汉武帝( )A.建立刺史制度B.实施“推恩令”C.分封诸侯D.广设郡县18、 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如图〕;在 《战国策.赵策》中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的记载;这反映了( )A.古代冶炼工艺完善B.水利灌溉技术成熟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9、 如果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北京周口店”“距今约三万年”“掌握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等信息,出现的结果应该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20、 与以下示意图中①对应的历史地图是( )A.东汉B.三国C.东晋D.南北朝A.AB.BC.CD.D二、综合题21、 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材料三: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公元前167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120钱减为40钱;材料四:《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给人足矣;”(大意:天下太平,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物产丰富)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中两幅图片分别是中国古代哪两项农业技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调动民众务农的积极性”是基于商鞅变法中哪一措施的实施?〔3〕根据材料三,概括文帝、景帝发展农业的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体现了汉初实行什么政策?〔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2、 阅读图文,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 材料二:如下图材料三: 图文并论 “天下苦秦久矣”;〔1〕材料一中“秦王”是谁?他挥剑让诸侯尽西来的时间是哪年?〔2〕材料二是他采取巩固统一在文字方面的措施;当时全国通用文字是什么? 请你再列举一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3〕材料三中图片和文字给我们展示历史事件是什么? 说出这一事件的根本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能从大秦王朝辉煌而又短暂历史命运中吸取什么教训?2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中国古代重要历史人物表(部分)姓名贡献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司马迁写有不朽历史巨著《史记》贾思勰撰写了《齐民要术》请根据上表信息,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在这个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儒、法、道、墨、阴阳等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材料二儒家强调民心向背在治国平天下中的重要性;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儒家这种思想,出发点是为了统治者统治地位的稳固,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点,却是古今中外屡试不爽、颠扑不破的真理;——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三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学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1〕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个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及各学派争论的焦点所在;〔2〕依据材料二,指出“得民心者得天下”体现的思想理念及其思想理念提出的目的;〔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25、 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国家治理体系,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材料—: 图一 图二材料二: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今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更钱造币以赡用;〔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图一中秦朝确立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在地方实行的这个制度对后世产生怎样的影响?图二是秦国统一货币,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统一后使用的标准货币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分析这些措施对西汉的影响; 参考答案与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