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深度性报道采访 第一节 深度报道的定义和历史 1.深度报道的定义 ① 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方式 (《新闻学大辞典》) ② 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院教程提出“三层报道”概念: 第一层报道是事实性的、直截了当的报道; 第二层报道是发掘表象背后实质的调查性报道, 第三层报道则是在事实性和调查性的基础上所作的解释性和分析性报道,也就深度报道 2. 深度报道的历史 ① 深度报道in-depth report,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适应受众对战争深层次原因和背景而崛起 ② 在我国,深度报道产生于改革开放时期,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产生的一种报道形式 ③ 21世纪新媒体时代,平面媒体只有以深度报道的优势参与新闻竞争,才能求得更好的生存发展 第二节 深度报道的特征和类型 1. 深度报道的特征 ① 在报道内容上,题材重大,问题尖锐 ② 在报道重心上,侧重回答新闻要素中的 why、how。
③ 在报道手法上,深度报道对事实的阐释 采用分析的方法 ④ 在报道思维上,冲破“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多侧面多层次地再现新闻事物的立体形象 2. 深度报道的类型① 独立文体的深度报道: 解释性报道,即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它是一种用相关事实来解释或分析最新新闻事件的报道方式以《焦点访谈》为代表调查性报道,即注重挖掘新闻事件的内在的、隐蔽的关系,并向公众分析这些内在联系的重大意义以《新闻调查》为代表预测性报道,即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推理比如,历次奥运会中,媒体通常会在比赛前对运动员的夺金情况进行预测② 组合文体的深度报道: 整合报道,将某一类新闻事件或新闻事件的某一侧面的报道整合在一起; 系列报道,以《新闻联播》为例,每隔一段时间均会推出某类主题的系列报道,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经典中国”、“新农村建设”第三节 深度报道的采写要求 1.树立宏观意识,博中求深 要求记者不仅要从“点”上采写新闻,而且要 从“面”上进行分析报道,从全局的高度和理性的 深度来反映那些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案例:1988年8月,新华社记者王志纲采写《中国走势探访录》,文中提出“治理改革环境,整顿改革秩序”,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采纳1988年到1991年,中国进入了治理、整顿时期 2.提出针对性问题,发表独特见解 新闻的思想性表现在针对性上,也就是切中时弊、一针见血地提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弊端及问题,并探索其解决问题的路子和办法 案例:1994年《经济日报》詹国枢等采写了一组系列报道《开封缘何不“开封”?》,在当时全国引起极大反响 开封缘何不“开封” 在开封采访,记者遇见一位复员军人当问到如何看待市领导提出的“破釜沉舟,大干五年,深化改革,实现翻番”指导思想时,这位年轻人说:“但愿这次是真下了决心以前,市里也多次跟市民表决心,可结果让人心由热变凉了我参军前就听市领导说要三年变个样,复员回来一看,开封还是老样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话,说得很坦率,表达了开封人急于改变开封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但追根究底,开封落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领导班子换得太勤,是开封多年搞不上去的重要原因座谈会上……3.用好背景材料,开掘新闻深度。
宏观背景即新闻事件发生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中观背景即与新闻事件、人物直接相关的社会、文化、政治背景;微观背景即事实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运用丰富的背景材料,可展现新闻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和内在联系,使新闻具有时空上的纵深感,从而增强新闻的穿透力 沈阳:被贫困撕裂的繁荣 到过沈阳的人会经常感觉自己生活在一座由两张皮硬堆在一起的城市在市中心的和平和沈河区,林立着所有的高档住宅、豪华酒店和购物中心,在这里看见奔驰、宝马的机会要比在北京长安街上多得多而在大厂云集的铁西区,你很难找到一座五层以上的象样饭店,出租车也懒得光顾这儿——因为拉不上活儿沈阳70万下岗职工的大部分就居住在这个39平方公里、75万人口的传统重工业区 工人村是铁西最大的住宅小区,聚居着一家几代的产业工人老人们至今回忆起50年代的工人村,总也掩不住难抑的豪情今天天安门城楼上巨大的共和国国徽还记载着铁西人昔日的荣光;那时,158栋典型的苏式三层居民楼,在全国率先引领了“楼上楼下,电灯”的现代住宅潮流然而今天,宽阔的工业区已变得沉寂,这儿早成了有名的“亏损一条街”。
…… “铁西这地方,贼穷!”51岁的王亚君扯着嗓子,涨红着脸说她患有严重的甲亢,拖了好几年不治,因为没有钱. “治一次得花4000块,妈呀,上哪弄这么多钱?”她一说话就激动,将脖子上突起的肿物指给我看,“医生说过,弄不好会发生癌变,管它呢,活一天算一天,死了拉倒……” 她对自己的病有种听天由命的坦然 儿子的死是王亚君生命中最大的一个恸四年前,21岁的大儿子患上了白血病,使原本经济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那时,她和丈夫的单位都苟延残喘地开不出工资,职工的医药费自然是朝不保夕她只好向街道办求助,最后大伙儿献爱心,好不容易凑了500元,可儿子输一次血就要600元 两年后,儿子病逝留下了10多万元的外债 “那时儿子没了,钱也没了,活着干啥?心想干脆跟他去了……”王亚君满眼是泪 …… 4. 抓住热点,采访作风深入再深入 记者在采写深度报道时首先要关注热点,从热点问题切入,做深度剖析而热点问题只能从生活中来,因此这就要求记者的采访作风要深入再深入 案例:第13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二等奖作品《决策为何连连失误》(原载《人民日报》2002年5月29日)。
安徽淮北市去年几个大的招商项目接连搁浅:号称亚洲最大的高尔夫球场工程奠基已一年多,如今工地成了荒地;据说要投资30亿元的“温哥华城”在挖了4个大坑后,也没有了下文———决策为何连连失误 本报记者 蔡小伟 安徽淮北市的人民路,过去是条不出名的市郊马路,去年却出了一番风头淮北市民被告知,路东和矿山集镇塌陷区将建起亚洲最大的高尔夫球场,相距不远处,还要建起投资30亿元的“温哥华城”,淮北这座煤城将彻底改变其工业城市的面貌,成为一个供人们休闲旅游的“绿色家园”然而时隔半年,“绿色家园”成了半拉子工程,打基础留下的大坑像是几个深深的问号,至今静静地躺在那里 淮北是我国五大煤矿基地之一,过去地方经济对煤电产业的依赖性很强着眼于淮北的未来,当地提出了城市转型的思路: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商贸、旅游城市为实现这个目标,淮北积极招商引资,发展开放型经济 然而,几个大的招商项目接连搁浅,让人不能不重新审视城市的转型之路应该怎么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