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西方哲人11,苏格拉底•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主要事迹记录在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中•精神助产术:问答法•最有智慧的人:我自知我无知•高尚的品德流传于世22,柏拉图•柏拉图(Plato,约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四十岁时(约公元前387年)在雅典城外西北郊的圣城阿卡德米创立了自己的学校——阿卡德米学园(Academy)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认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对话篇•理想国与哲学王33,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希腊三杰之一•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众多学科的鼻祖•吾爱我师,吾更爱真理•四因说•逍遥学派•重要著作有《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和《分析前篇和后篇》等。
44,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 约约BC460~~BC370年或年或356年)年)•古希腊的属地阿布德拉人,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唯物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德谟克利特一生勤奋钻研学问,知识渊愽,他在哲学、逻辑学、物理、数学、天文、动植物等方面都有所建树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的原子论用多元和运动来解释宇宙:一切物质都由微粒组成,它是不可再分的无数的原子在无限的空间或“虚空”中运行;原子是永恒存在的原子和“虚空”是他提出的最终的现实事物物质的现象是由原子组合而产生的从事物中不断流溢出来的原子形成了“影像”,而人的感觉和思想就是这种“影像”作用于感官和心灵而产生的,这就是他的“影像说”•必然性5•伊壁鸠鲁(英文Epicurus, 公元前341~前270年) •完善了原子论,并与快乐主义相结合•原子的偏离•快乐主义但不是享乐主义•花园哲学家•感性快乐是基础,但精神的快乐高于感性的快乐这种快乐就是“肉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亦即“不动心”的至善状态65,经院哲学及经院哲学家•经院哲学(Scholaticism)是一种为宗教神学服务的思辨哲学兴起于11世纪,12-13世纪达到鼎盛。
它是与宗教神学相结合的唯心主义哲学,是天主教教会用来训练神职人员,在其所设经院中教授的理论代表人物有安瑟伦、托马斯·阿奎那•经院哲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天主教教义、教条进行论证但是在神学允许的范围内也讨论了一些哲学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名论和唯实论7•唯实论的代表是安瑟尔谟(Anselmus,1033—1108)他认为,真实存在的是“共相”,不是具体的个别的事物,只是“一般”是惟一的实在•名言:我决不是理解了才能信仰,而是信仰了才能理解•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甚至愚人也不得不承认,有某一个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是在他的心中存在着•某一个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伟大的东西,是既存在于心中,也存在于现实中因为,如果它仅仅存在于心中,那就不可能是至高无上的了那就将有一种既存在于心中,又存在于现实中的东西让它更伟大•有一个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东西,是真实存在,这个东西,甚至不能被设想为不存在而这个东西就是我的上帝 8•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是托马斯•阿奎那斯(Thomas Aquinas,1225—1274)属唯实论者有“天使博士” 之称,又被称为“神学之王”。
•阿奎那斯的主要著作有:《论存在与本质》、《哲学大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注释》、《神学大全》等其中《神学大权》权威仅次于《圣经》•关于知识与信仰:哲学是神学的婢女•上帝存在的证明:•1,从事物的运动或变化论证:凡事物运动,总是受其它事物的推动,因而任何运动都是由在它之前的另一个运动引起的一直推论下去,最后追到一个不受其他事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这是必然的这就是上帝•2,从动力因的性质来讨论上帝的存在:任何事物都是以另一事物为动力因的,这样推论下去,有一个最初的动力因,乃是必然的这就是上帝9•3,从可能和必然性来论证上帝的存在:世界万物都是存在,又是不存在,是可能性,又是必然性而任何事物都是从其它事物获得其存在和必然性照此推论下去,我们不能不承认有某一种东西,它自身就具有自己的必然性,不但如此,它还使其它事物得到它们的必然性这就是上帝•4,从事物发现的真实性等级论证上帝的存在:事物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是好的真实的高贵的,其标准就在于它们与最好最真实最高贵的东西接近的程度,因此,必然有一种最完美的存在作为一切不完美的存在的起源和标准这就是上帝•5,从世界的秩序(或目的因)来论证上帝的存在:一切事物都遵循同一途径有计划地向着一定的目标迈进,所以如此,是由于受到某一个有知识和智慧的存在者的指挥。
这个存在者就是上帝10•温和的唯实论:从认识发生史来说,共相在后,就一个具体的认识过程来说,共相在先•共相是普遍性,是对已有知识进行抽象的结果,故共相在后,但共相是潜存的东西,殊相是由于分有了共相而存在,故共相在先•从认识论上看,共相在后,从本体论上看,共相在先•最后,从共相存在于个体中的性质本身看,不完善的有潜能的较普遍的东西在时间次序上在先,例如动物先于人,但从完善或自然单身的次序来看,完善的较不普遍的东西在先,例如人比动物在先从现实发展来说,共相在先,从目的来说,共相在后 •三主德:信望爱116,培根,培根•从西方哲学发展的整个历程来看,16世纪末-18世纪上半期是继古希腊之后,又一个辉煌灿烂的哲学发展时代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等 •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四假相说•最重要著作《新工具》和归纳法的创作127,笛卡尔•勒奈·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50,伟大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
解析几何的创始人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提出怀疑一切的“系统怀疑的方法”提出了“我思故我在” 的原则•1637年:《正确思维和发现科学真理的方法论》,简称为《方法论》 •他给自己订立的行为准则:服从王法,笃守教条,遵循中道,远离极端始终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克服命运只求改变自己的欲望,不求改变世界的秩序 138,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他就像精确的钟表一样守时,风雨无阻平生只有一次误了时间,那是他在读《爱弥尔》•一生没有离开家乡•1770年,康德在46岁时获得了科尼斯堡大学逻辑学与形而上学教授一职,他的就任报告题目是“感性与知性世界的形式与根据”当上教授以后,康德沉寂十年没有发表一篇文章,而是潜心研究他的批判哲学•主要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基础》等14•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纯粹理性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
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实践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伦理学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简单化地说,康德告诉我们说:我们要尽我们的义务但什么叫“尽义务”?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康德提出了著名的“(绝对)范畴律令”•“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15黑格尔•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黑格尔(1770――1831 ) ,一生著述颇丰,其代表作品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和《美学》等•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 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并极大地发展了辩证法16•认为思维和存在统一于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是一独立主体,是万事万物的本原与基础,它的辩证发展经历了逻辑、自然、精神三个阶段他的哲学是对三个阶段的描述,因而相应地由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个部分组成逻辑学是“研究观念(理念)自在自为的科学”,将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当做思维的规律加以阐明 •名言: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 “ 绝对观念 ” 自我发展的结果,认为他自己的哲学就是 “ 绝对观念 ” 的最高表现,普鲁士王国是体现 “ 绝对观念 ” 的最好国家制度所以黑格尔的哲学是为普鲁士专制制度辩护的 17费尔巴哈•出生年月:1804年7月至1872年4月 •主要功绩:在唯心主义统治德国哲学界达数十年之久后,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人本主义哲学•对宗教的批判18尼采•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尼采哲学的主题是生命的意义问题。
•对基督教的批判: “上帝死了” •对理性的批判: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先驱•强力意志说•超人哲学19海德格尔•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是德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海德格尔是西方存在主义的创始者,他受尼采的影响很深他说:“只有当我们开始思的时候,我们才能听见尼采的呼号 •1927年,发表未完手稿《存在与时间》•传统哲学没有追问存在者的存在海德格尔要为传统哲学提供存在论的基础,所以他称自己的哲学为基础存在论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死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对人存在价值的看法•纳粹运动兴起后,他参加了纳粹党,并于1933年4月-1934年2月任弗莱堡大学校长 20萨特•让-保尔·萨特(Jean-Paul Sartre) (1905-1980),法国人•积极参加政治活动,被誉为“世界良心” •拒领诺贝尔文学奖•《存在与虚无》被视为法国存在主义运动的奠基之作•萨特最终也没有得到学院派的承认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