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六章 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核心突破一 理解实词含义课件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89130369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4.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六章 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核心突破一 理解实词含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六章 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核心突破一 理解实词含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六章 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核心突破一 理解实词含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六章 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核心突破一 理解实词含义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六章 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核心突破一 理解实词含义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六章 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核心突破一 理解实词含义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六章 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核心突破一 理解实词含义课件(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心突破一理解实词含义 勤于积累,善于推断第六章专题三多义实词古今异义实词活用实词通假字疑难实词、疑难义项,七法推断内容索引文言实词多义实词古今异义实词活用实词通假字理解必备知识理解必备知识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前提。学好文言实词,首先要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这四大知识点。一、多义实词一、多义实词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本”的本义是“

2、树木的根”。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又如“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中,“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词的假借义,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现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

3、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是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具体见后面“四、通假字”)学习多义实词除要通过课本、试题及阅读大量积累外,还要注意:1.寻找义项联系,巧记一词多义寻找义项联系,巧记一词多义多义实词是文言实词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如果能弄清其词义衍变的规律和特点,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临场推断,效果都会大大增强。多义词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找出本义,关键是看该字的造字方法,从其构造的字形上推导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找到这个“源”,顺“流”而下,就

4、可以发现其他义项的来龙去脉。 例如,“从”,会意字,像两个人相随行走在路上。本义:跟随、随从。如“吾从而师之”。引申义:听从、服从,如“从善如流”;次要的,如“从犯”;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叫从(zn),如“从弟”。(1)试写出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义,并指出哪个义项是其本义,各义项间有什么联系。蜀之鄙有二僧(为学)_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_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_ 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史记刺客列传)_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_教材助解1答案边邑以为边邑鄙陋、见识短浅粗俗、未开化轻视、看不起A.哪个义项是其本义?为什么?答:_B.各义项间有怎样

5、的联系?答:_答案 边邑,可从“鄙”的构字法看出,“鄙”为形声字,左声右形,“ ”放右边,表示“邑”。 “鄙”本义是“边邑”,那么,“边邑”之人大多是“粗俗、未开化”之人;既然是“未开化”,肯定是“鄙陋、见识短浅”之人,“见识短浅之人”一般要被人“轻视、看不起”。(2)试写出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义,并指出哪个义项是其本义,各义项间有什么联系。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史记魏公子列传)_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_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_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_爆竹声中一岁除(元日)_答案台阶授官修治,清理清除,废除,除掉,去掉过去

6、,逝去A.哪个义项是其本义?为什么?答:_B.各义项间有怎样的联系?答:_答案 “除”的本义是“台阶”,“除”是形声字,左形右声,“ ”放左边,与“小土堆”有关。 “除”本义是“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修治、整治”“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2.因文定义,语境推敲因文定义,语境推敲一个实词虽有多个义项,且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但在具体、确定的语境中只有一种含义。因此,完全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之间的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都能成为确定其含义的钥匙。(1)

7、选出对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墨者有巨子腹 ,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令吏弗诛。腹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 A.忍耐 B.容忍C.对狠心 D.抑制边练边悟1解解析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忍所私以行大义”的意思是墨学大师腹 忍痛杀掉自己的儿子来推行大义。这里的“忍”是“忍痛”“对狠心”的意思。答案解析祜(指传主羊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晋书羊祜传) A.侵占 B.侵犯C.侵害 D.侵袭解解析析“侵占”侧重入侵后占有对方财富、土地的结果。羊祜带兵至吴国境内,割下吴国的稻谷当作军

8、粮,且事后“送绢偿之”,只能是临时的“占有”。答案解析(2)解释下列文段中“安”字的意思。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宋史曾公亮传)_羊祜,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晋书羊祜传)。_答案安心安抚、安慰,使安顿类义词类义词(一义多词一义多词)表示“庄稼收成不好、荒年”的有:凶、俭、歉、饥、馑。表示“责备”的有:让、过、望、谴、非、尤、咎、责、诛、折。表示“赞许”的有:多、称、誉、许、道、与、嘉、褒。表示“私下、暗暗地”的有:阴、潜、间、私、窃、微、暗、密、偷。表示“掌管”的有:典、当、知、守、掌、职、执、

9、序、司。表示“去、到、往”的有:之、适、如、造、诣、徂、至、趋。表示“轻视、看不起”的有:小、易、轻、少、鄙。表示“代理”的有:假、行、权、摄、署。表示“等到”的有:及、至、逮、迨、洎。微积累微积累二、古今异义实词二、古今异义实词1.把握把握“异义异义”类型,记类型,记“异异”不记不记“同同”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书写相同(同形)的词语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六种。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如“中国”,古义只指“中原地区”,现指“整个中国”。词义缩小:古义的范

10、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如“谷不可胜食也”中的“谷”,古义是庄稼和粮食的总称,故有“五谷”“百谷”之说;今义在北方专指“小米”,在南方专指“稻谷”。 词义转移: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如“孙子膑脚”中的“脚”,古义指“小腿”,现在专指“足”。词义弱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强,今天表示的语义较弱。如“羞”,古义是“羞愧,感到耻辱”;今义是“害羞,不好意思”。词义强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弱,今天表示的语义较强。如“宣言”,古义是“扬言”,今义是“宣告、声明”。感情色彩变化:词语在使用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如“逢迎”,古义是“迎接”,中性义;今义是

11、“迎合”,贬义。 学习古今异义词,要特别注意其“异”义,记“异”不记“同”。 试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并说明差异类型。(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义:_今义:_词义变化类型:_(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古义:_今义:_词义变化类型:_教材助解2答案黄河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词义扩大金属黄金词义缩小(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_今义:_词义变化类型:_(4)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古义:_今义:_词义变化类型:_答案外交使节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词义转移重金收买购买词义弱化(5)怨不在大,可畏惟人古义:_今义:_词义变化类型:_(6)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古义:_今

12、义:_词义变化类型:_答案仇恨,怀恨埋怨,责备词义弱化遗憾,不满仇恨,怀恨词义强化(7)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_今义:_词义变化类型:_答案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中性词表示(语言、行为)恶劣或不道德,贬义词感情色彩变化2.特别关注古今同形而异义的双音节词特别关注古今同形而异义的双音节词文言实词以单音节为主,现代汉语实词则是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节)居多数。学习古今异义词,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1)不要把文言的两个单音实词误以为是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实词。有时连用的两个单音实词,在现代汉语中变成了一个双音实词,如果用现今的词义去解释,就会出错。例如司马迁报任安书“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中的

13、“妻子”是两个单音实词,指“妻子和儿女”,而现代汉语中的“妻子”是一个双音实词,指“丈夫的配偶”。请判断下列句中加颜色的词语是否是与现代汉语同形的双音实词。如果不是,请解释其义。铁骑突出刀枪鸣:_思厥先祖父,暴霜露:_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_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_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_答案不是,指突然爆发出不是,指祖辈与父辈不是,指那实际上不是,指报告申诉“至于”不是,指“来到”;“颜色”不是,指“脸色,面容”;“憔悴”是双音实词;“形容”不是,指“形体,容貌”;“枯槁”是双音实词教材助解3(2)不要盲目把文言的一个双音实词拆成两个单音实词来解释。文

14、言中的双音实词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义的双音实词(有的叫同义复词),如“庠序”,又如上面第句中的“憔悴”“枯槁”等;二是偏义的双音实词,即偏义复词。偏义复词是指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对的语素构成,而词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虽然它在古汉语中很少,但如果不了解、掌握它,就会成为阅读的障碍。应如何掌握呢?一要弄清两个语素的构成方式意义上相近或相对,二要结合语境加以揣摩、判断。如“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中的“车骑”,结合下句则可知偏在“车”义。偏义复词具有临时、动态、借用的性质,一定要借助语境判断。下列各句中,加颜色词的词义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

15、入与非常也B.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教材助解4答案解析下列各句中,加颜色词的词义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B.岂敢盘桓,有所希冀C.诏书切峻,责臣逋慢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解析解析“异同”是偏义复词,偏指“异”。答案解析反训词反训词古汉语中,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出正反对立的两个意思,这种词叫反训词。这样的词语有:“沽”,买或卖;“置”,置办或放弃;“报”,报恩或报仇;“从”,跟随或率领;“纳”,收进或交出;“迁”,升官或降职;“市”,卖出或买入。微积累微积累三、活用实词三、

16、活用实词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结合语义和语法结构,掌握其活用特点和规律。(一一)名词的活用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状语名词活用为状语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直接用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的,但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起修饰、限制作用。主要有:时间名词“日”“夜”“月”“岁”等作状语,方位名词“南”“北”“内”“外”“上”“下”等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 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为状语的词,并试着找出活用的规律和特点。(1)东犬西吠:_(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3)草行露宿,日与北

17、骑相出没于长淮间:_(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_(5)而相如廷叱之:_(6)常以身翼蔽沛公:_(7)人皆得以隶使之:_规律和特点:_答案西手草、露、日雾、星廷 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如果不构成主谓关系,那么,它一定活用为状语,或者说,只要是处于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名词一定活用为状语。教材助解5翼隶2.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名词后带宾语,名词前面有副词,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如“欲”“得”“能”等),名词后面跟介宾短语。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并试着找出活用的规律和特点。(1)至于君不君,臣不臣:_二月草已芽:_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_然而不王者,未之

18、有也:_君子不齿:_规律和特点:_答案第二个“君”“臣”芽第二个“师”王齿 名词前面有副词(“不”“已”“相”等),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在汉语中,副词不能修饰名词,若修饰了,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教材助解6(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左右欲刃相如:_云青青兮欲雨:_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_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规律和特点:_答案水刃雨饭十步 能愿动词(指“能”“可”“欲”等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3)沛公军霸上:_鹪鹩巢于深林:_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国人不敢言,道路以目:_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_规律和特点:_答案军巢渔樵道路质 名词前面没有动词,后接介宾短

19、语(后无动词),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4)驴不胜怒,蹄之:_买五人之头而函之:_塞者凿之,陡者级之:_策之不以其道:_填然鼓之:_规律和特点:_答案蹄函级策鼓名词后面带“之”字,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5)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_道海安、如皋:_大楚兴,陈胜王:_范增数目项王:_籍吏民,封府库:_规律和特点:_答案衣、怀道王目籍 两个名词连用(或者一个名词和一个名词短语连用),则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至于哪个名词活用,要视具体情况而定。(6)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_缇骑按剑而前:_客逾庖而宴:_顺流而东也:_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_规律和特点:_答案墓前宴东梦 “而”字前或后的名词往

20、往活用为动词,因为“而”字一般不能连接名词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般连接的是动词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二二)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就使它具有了名词的特点。试找出下列句中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词,并试着找出活用的规律和特点。(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_(2)臣之进退,实为狼狈:_(3)钩党之捕遍于天下:_(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_(5)而其见愈奇:_(6)不敢复有株治:_(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_规律和特点:_答案畜进退捕谗、讥见 一是两个动词连用,如构不成连动式,则后一个动词一般活用为名词;二是动词前

21、若有“其”“之”等代词修饰,则该动词活用为名词。教材助解7株治生、死(三三)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翻译时应补出中心词(名词),以形容词作宾语。试找出下列句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词,并试着找出活用的规律和特点。(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_(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_(3)此其志不在小:_(4)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_(5)宾主尽东南之美:_(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_规律和特点:_答案少、长,年少年长之人贤,贤能小,小的方面正,正道美,才俊 当形容词

22、担任主语或宾语时,该形容词活用,如(1)(6);当形容词用在“其”“之”后面充当中心语时,活用为名词。教材助解8第一个“圣”,圣人;第一个“愚”,愚人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或者前面受能愿动词或副词修饰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试找出下列句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并试着找出活用的规律和特点。(1)则秦未可亲也:_(2)其好游者不能穷也:_(3)不知东方之既白:_(4)素善留侯张良:_(5)且夫天下非小弱也:_(6)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_规律和特点:_答案亲,亲近穷,穷尽白,变白,显出白色善,同交好小,变小;弱,变得弱小

23、当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它活用为动词,如(4)(6);当形容词放在了能愿动词后,它活用为动词,如(1)(2);当形容词放在了副词(时间副词或否定副词)后,它活用为动词,如(3)(5)。教材助解9宽,宽容(四四)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比较容易混淆的两种词类活用现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以区分:(1)看动作的施动者。如果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发出的,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那就是使动用法;如果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总之,动作是主语意念上发出的,那

24、就是意动用法。(2)看动作与事实的关系。当动作已成为事实或即将成为事实时,便构成使动用法;当其为内心感受、规划想法等主观认识,并没有形成客观事实时,便为意动用法。如鸿门宴“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是已成为事实的动作,所以它是使动用法;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中的“羞”是一种心理活动,所以它是意动用法。(1)试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动词,并试着找出活用的规律和特点。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_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_外连衡而斗诸侯:_窜梁鸿于海曲:_规律和特点:_答案从却斗窜当不及物动词后面带了宾语,该动词一般活用为使动用法。教材助解10(2)试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形

25、容词,并试着找出活用的规律和特点。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_大王必欲急臣:_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_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_规律和特点:_答案愚急终劳、苦 当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且该形容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时,该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3)试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名词,并试着找出活用的规律和特点。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_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_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_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_规律和特点:_答案第一个“封”王膏肉 当名词后面带了宾语,且该名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时,该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4)试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为意动用法的形容词、名词,并试着找出活用的规

26、律和特点。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_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_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_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_规律和特点:_ 答案襟、带侣、友一、齐先、后 当形容词、名词后面带了宾语,且该形容词、名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时,该形容词、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动用词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例如: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哀:为哀叹)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死:为而死)微积累微积累四、通假字四、通假字通假,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对于通假字,除靠平时的积累外,还要依据通假条件,判断该字是否通假。这两个

27、条件是:通假字自身特点,a.读音相通(有些字因语音演变今天已看不出相通了),b.字形相似;语境条件,在具体句子中,当某个字用它的本义、引申义等义项都讲不通时,就可以考虑通假。阅读下面的文段,试找出其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义。建元六年,安国(指传主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安国曰:“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于是上许和亲。_ _边练边悟2答案“倍”通“背”,违背。“罢”

28、通“疲”,疲劳。“敝”通“弊”,害处。疑难实词、疑难义项,七法推断掌握关键能力掌握关键能力高考不仅考查120个常见实词,还考查许多陌生、疑难的实词的含义,以及常见实词的不常用含义。为此,既要靠平时的积累,又要靠临场推断,且两者要紧密结合。推断有方法技巧,掌握主要的推断方法,并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是应对高考文言实词考查的重要策略。1.字形推断法字形推断法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虽历经演变,但表意的功能并没有丧失,汉字本身即为理解词义的已知条件之一。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如“樯橹”,“橹”是常见字,是木制的船具;“樯

29、”是冷字,但“樯”从“木”,与“橹”联合成词,可知“樯”也是木制的船具。 另外,“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系”与捆绑有关,“月”与肉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 利用字形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思。(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_(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_(3)生而眇者不识日:_(4)平民虽平价不能籴:_答案看田地眼盲买进粮食边练边悟12.字音推断法字音推断法(也叫通假推断法)(见前面“四、通假字”)3.邻字推断法邻字推断法在文言文中,两个词连用,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邻近连用,表达同一个意思,这时可以借助其中一个实词的词义来推断另一个较为生疏

30、实词的词义。如“前代圣君,博思咨诹”(后汉书章帝纪),“诹”与“咨”同义,意为“咨询”。另一种是邻字连用,表达相反或相对的意思,这时可以借助一个实词的词义来推断另一个实词的词义。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陟”与“罚”反义,意为“提拔”;“臧”与“否”反义,意为“善”。这种邻字推断法在翻译中运用较广。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译句“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中“谠”是个难字,这时可利用邻字“忠”字推断出“忠实”之义。利用邻字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思。(1)虽蒙宽宥,犹执谦退(后汉书王梁传)_(2)百姓怨望而河内叛矣(过秦论)_(3)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陈情表)_(4)议治乱之本根,

31、求祖宗之故事(润州谢上表)_(5)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_答案与“宽”同义,宽恕与“怨”同义,怨恨与“拔”同义,提拔与“乱”反义,安定边练边悟2与“消”反义,生长(6)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_(7)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三国志常林传)_(8)益跅(tu)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周维城传)_(9)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颜氏家训)_答案与“短”反义,长与“幼” 同义,年幼与“弛”同义,放纵与“劾”同义,检举、告发4.语法推断法语法推断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

32、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1)划分句子成分法“信义著于四海”(“信义”作主语,可判断“信”是名词,作“信用”讲)“烟涛微茫信难求”(状语,确实)“楚王贪而信张仪”(谓语,信任)(2)看搭配“辍耕之垄上”,“之”后接表地点的“垄上”,很明显,“之”在这里只能译成动词“到”才能与之搭配。“自放驴,取樵炊爨”,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打柴。“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上下文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动词,明显不当。利用语法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思。(1)(谢贞)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

33、佳致:_(2)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指传主花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_(3)诸山越(指偏远地方)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盖(指传主黄盖)为守长:_(4)天下之势,譬如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_答案对感到惊奇保护宾服,顺从,服从愈,使痊愈;寿,使长寿边练边悟35.对称推断法对称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反或相对,因此,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性、词义进行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充分利用句中加“”的字来推断加颜色字的意思或用法。(1)闾阎扑地,钟鸣

34、鼎食之家;舸舰 津,青雀黄龙之轴:_ 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_(3)则思 始而敬终:_(4)忠不必 兮,贤不必以:_(5)人 车舆,万物殷富:_(6)父未尝 ,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_ 答案满 佩戴,与前面的“戴”词性一样,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慎重任用边练边悟4众多责备6.语境推断法语境推断法主要是利用语境(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语句连贯、相承相接,其意义也是上下连贯、相承相接的特点来推断实词含义。这是推断最主要的方法。需要强调的是,语境有小、大之分。最小的语境即词语所在的句子,稍大的语境是词语所在句子的上下句,最大的语境即词语所在句子的所有相关文句。有时候,对词语的解释符合小语境,甚至还符合

35、上下句构成的语境,但不符合完整的大语境。这种符合局部语境,但与完整语境不符的情况极具迷惑性。所以,结合语境来辨析对词语的解释是否恰当的时候,绝不能只是将解释带入句中,看在本句中是否恰当,也不能只满足于推敲其是否符合上下句的意思,而必须找到所有的相关语句,在完整的语境中揣摩词语解释是否恰当。如下例:滕宗谅大兴学校,费钱数十万。宗谅去,通判、僚吏皆疑以为欺,不肯书历。宿(指传主胡宿)诮之曰:“君辈佐滕侯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乃俟其去而非之,岂昔人分谤之意乎?”(诮:讥诮,讽刺)将“诮”解释为“讥诮,讽刺”,仿佛顺理成章。之所以给人这种感觉,一是因为“诮”的常用义为“讥诮”;二是因为将“讥诮”义带

36、入句中,说通判、僚吏处事不当,使得胡宿“讥诮”他们,似乎也未尝不可。但全面联系语境,特别是准确把握下文胡宿所说的一番话,就可以判定“诮”是否应该解释为“讥诮,讽刺”了。揣摩胡宿话语的意思,是在直接指出通判、僚吏的错误,这不是“讥诮,讽刺”,而是“责备”。因此,“诮”应该解释为“责备”。将与疑难词句相关的语境找准、找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推断准确。利用语境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思。(1)(王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_(2)(汪中)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_(3)世祖勇(指传

37、主王充的曾祖父王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_答案背诵弃置、放弃“揆”,揣度,估量;“凶”,庄稼收成不好边练边悟5(4)李仲昌开六塔河,民被害,诏狱薄其罪。(胡)宿请斩以谢河北,仲昌由是南窜:_(5)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_答案流放讨伐7.联想推断法联想推断法联想推断法有课本联想推断法和成语联想推断法两种。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

38、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不少成语源于文言文,因此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1)利用课本联想推断法,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听:准许 联想课文_中的句子:_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迫:逼迫 联想课文_中的句子:_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壁:营垒 联想史记选读中课文_中的句子:_ _(或_中的句子:_)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度:考虑 联想史记选读中课文_中的句子:_ _答案陈情表听臣微志。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边练边悟6解析解析度:常态。解析高祖本纪

39、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项羽本纪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刺客列传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2)利用成语联想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颜色词的意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_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_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_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_答案就,接近、到。联想成语“若即若离”掩饰。联想成语“文过饰非”迫近、接近。联想成语“日薄西山”寻找、寻求。联想成语“求全责备”实词推断常常联想到的成语实词推断常常联想到的成语干名采誉(求取) 形影相吊(慰问) 严惩不贷(宽恕)亟来问讯(屡次) 既往不咎(责备) 细大不捐(抛弃)披荆斩棘(拨开) 不期而遇(约定) 不速之客(邀请)毁家纾难(解救)

40、 冠盖相属(连接) 屡试不爽(差错)不赞一词(助) 垂帘听政(管理) 求全责备(要求)口诛笔伐(讨伐)微积累微积累解答文言实词题的实战技巧解答文言实词题的实战技巧1.巧识设误手法判断实词词义高考命题者在设置实词释义题时常用的设误手法有:(1)不辨词义:主要是针对一词多义的现象,命题者常常用以“甲义项”代替“乙义项”的方式设置错误。(2)忽略活用:命题者有意忽略某一词的活用现象,用活用现象前的词义解释它,设置答题陷阱。实战微技能(3)以今释古:命题者常借用以今义释古义的方式考查考生对实词的掌握情况,这种设误角度多针对古今异义词。(4)不看语法:命题者常常会通过故意忽略词间搭配,造成词性错误的方式

41、命题。(5)不明单双:命题者常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当成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词来解释,造成释义错误。下列错义设置用了何种手法?(1)(2010浙江)A. 有屈焉屈:屈辱答:_(2)(2011浙江)D.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 方:仿效答:_(3)(2013浙江)B.岂天下之人固可诬 诬:诬蔑答:_现学现用答案不辨词义不辨词义以今释古(4)(2015浙江)B.当涂兵之冲 冲:突袭,冲击答:_(5)(2016浙江)A.开门肃茂先入 肃:恭敬的样子答:_(6)(2017浙江)B.真可惜也 可惜:令人惋惜答:_答案不辨词义(或:以今释古)不辨词性以今释古2.两次代入法两次代入法即要让词回原句,句回原文。也就是说

42、,首先把解释好的词放回原句中,把整个句子翻译一下,一般情况下,译得通顺,就说明解释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如果词回原句还不能判定解释的正误,那么我们还可以把整个句子放到原文中,结合上下句,根据语境来判断解释的对错,这样,我们基本就能得出正确的判断了。(2014浙江改编浙江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欧阳行周文集序欧阳行周文集序唐李贻孙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

43、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现学现用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汩没之饥氓也。未知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唯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欧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

44、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名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予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

45、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注注窅(yo):怅惘。汩没:沦落。欧:通“瓯”。1.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其性所多也 多:超过B.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振发:显扬C.宜其司当代文柄 司:职掌D.皆可征于集 征:验证解析解析多:称赞、喜欢。答案解析2.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操笔属词 属:写作B.至之日,比君为芝英 比:比如C.寻而陆相贽知贡举 知:职掌D.故予冲幼之岁 冲幼:幼小解析解析比:比作。答案解析3.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伏圣人之教 伏:

46、通“服”,信服B.洎君并数百岁杰出 洎:等到C.而词竟未就 竟:竟然D.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卒:完成解析解析竟:最终。答案解析参考译文文言实词练就学科素养练就学科素养一、常用推断方法专练一、常用推断方法专练1.请用字形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思。(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_(2)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_(3)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_(4)天台生困暑,夜卧 帷中,童子持翣(sh)飏于前:_12345678910答案买进粮食卖出粮食箱子石阶扇子扇风2.请用邻字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思。(1)(御史卢雍)又谓珪(傅珪)刚直忠谠,当起用:_(2)明年,齐贤(人名)出守京兆,复

47、条陈放(传主种放)操行,请加旌贲:_(3)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_12345678910答案忠诚褒美慰问3.请用语法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思。(1)君所交皆一时贤隽:_(2)存思不息,乃庐于墓侧:_(3)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纣王)脯鄂侯:_(4)本草中所载诸食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_12345678910答案贤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结庐而居,名词活用为动词 杀后把尸体做成肉干,名词活用为动词使受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4.请用对称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思。(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_(2)谷则异室,死则同穴:_(3)臣死之日,不

48、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_(4)士习由此而偷,官方由此而隳,师道由此而坏:_12345678910答案选拔活着多余风气毁坏5.请用语境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思。(1)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_(2)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_(3)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_(4)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_12345678910答案倾斜断绝粮食丰收顽皮6.请联想成语或课内知识推断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思。(1)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_联系成语:_(2)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韩轨(人名)遂投城遁走:_联系成语:_(3)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_

49、联系课文:_(4)阮籍与深为友。籍每适深,俄顷辄去:_联系课文:_12345678910答案宽恕严惩不贷放下,放弃投笔从戎边邑烛之武退秦师到去逍遥游二、模拟题专项练二、模拟题专项练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曰:“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

50、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选自宋史司马光传)12345678910(1)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了其大指指:通“旨”,主要意思B.年甫冠 甫:刚刚C.夏人蚕食其地 蚕:像蚕食桑叶一样D.耕者众则籴贱 籴:卖出粮食12345678910解析解析籴:买进粮食。答案解析(2)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退为家人讲 退:回家B.乃簪一枝 簪:献C.籍命光按视 按:巡查D.没于敌 没:通“殁”,死亡12345678910

51、解析解析簪:戴。答案解析(3)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庞籍辟 辟:征召B.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纾:解除C.引兵夜渡河,不设备 设备:设置防备D.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 报:报告12345678910解析解析报:批复、答复。答案解析参考译文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屯田郎中石君墓志铭屯田郎中石君墓志铭宋文同公字君瑜,世居关中。少举进士,授扶沟县主簿。民狃悍猾,务不直以乱治,亡所尊畏,侮慢骄狠。公至,不能耐,绳以国律,无所借宥。久之,恶少相教敕避去,曰:“是不如他人,慎无犯,入即齑汝肉矣。”令尝间语公,谓寰内之治,难以比诸外,

52、当少宽,取无事以去;不尔,忽失虑,中其奇,安可悔?公曰:“用法有内外之异,非朝廷所以待天下之意也。愚职在奉助,惟知以殉公为称,不知其余矣。”12345678910改知虹县。虹俗尚杂恶,昧利而嗜讼。公初来,谒守。守视公少年,易之。撼以虹治,留公假州局。公曰:“奉诏书,不敢私自免,试往临之。苟有可以上关,愿府无见爽相庇赖,事不枝柱,政无难为矣。”守颔之,曰:“然。”既至,严肃闭默,众莫测其端涯。但密记奸桀,疏捕几辈,白府逐他所。自是一境平静,以善誉闻。富人责租,使其奴殴逋者。公曰:“奴罪当然,教之者主耳。”并录之。主惧,匿不出;捕急,其徒计赂人代焉。至廷下,公曰:“是富人耶?衣冠则尔,其质乃贱隶。

53、”袒视之,肤革皲瘠,果其家役仆也。杖去,直得其主而坐之。自是强宗大姓,俯首蹑地,谓神为公矣。12345678910移绵州罗江县,蜀人柔良畏事,索摩抚,公易虹治,一用清简。未逾时,县事已告无所设。簿书凝然,械杻积蠹,庑下徒吏,偃居门宇终日。居甿不识追胥之扰,尽力田事。新黉舍,聚良子弟,置师教之,亲为讲说义训,使循服,其父兄感泣入谢。迁屯田郎中,宰相方将汲用,而公遂病至不起,享年五十二。(选自全宋文卷一一七,有删改)12345678910(1)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绳以国律,无所借宥 借:宽容B.富人责租,使其奴殴逋者 逋:拖欠C.居甿不识追胥之扰 胥:差吏D.迁屯田郎中

54、,宰相方将汲用 汲:引导12345678910解析解析汲:提拔。答案解析(2)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即齑汝肉矣 齑:碎B.令尝间语公 间:私下C.直得其主而坐之 坐:犯罪D.偃居门宇终日 偃:通“宴”,安闲12345678910解析解析坐:判罪。答案解析(3)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其奇 奇:出人意料B.守视公少年,易之 易:轻视C.愿府无见爽相庇赖 爽:差错D.索摩抚 摩抚:安抚12345678910解析解析奇:出人意料的策略,诡计。答案解析(4)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务不直以乱治 务:专力从事B.留公假州局 假

55、:临时管理(辅助)C.并录之 录:记录在案D.亲为讲说义训 训:训导的话12345678910解析解析录:逮捕。答案解析参考译文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封封注注大夫方君传大夫方君传刘大櫆封大夫方君讳祈宜,字亦桓,歙县人也。方氏自君之曾祖、祖、父皆业贾于楚中。君年十八,其祖年老家居,父不欲远离,而君之兄祈昌方入郡庠为弟子。君虽天资颖异,而以远业需经理甚急,不得已而之楚游。君于人无问智愚贤否,一皆推诚相结。人或以其易与也,而因售其欺,以至逋千万,旁观者皆为之不平。君第与校曲直而已,卒以不衔怨于中也。至无故横逆之来,尤忍人所不能忍。12345678910君

56、家自上世以来多厚德长者,其生殖丰裕,能以惠利及人。至于君则处己虽俭,而周人之急常恐其不及。族姻之有丧而不能敛,有子女而不能婚嫁者,均受其庇荫。乾隆辛未,岁饥,于乡里倡为赈恤,又捐惠济仓谷至白金三千两。郡邑劝输修城,亦且捐至千缗。君之祖考尝建支祠而未就,君善继其志,晨夕营度,不避淫潦毒暑,勤劬过甚。祠垂成,而君遂至得疾不起。卒之岁,年五十有九。君既性纯孝,笃于友恭,而所遭多不幸。其尊府已见背,而祖母谢安人与其兄祈昌相随以没,逾年,嫂洪氏亦没。盖君于世事尽心力而为之者多矣,而庭闱之内,荐遭闵凶,何以堪之? 12345678910论曰:世之儒者以诵说诗书自藩饰,而伦类之间,孝友睦姻任恤之行,多内省而

57、惭。至于方君者,既弃儒术而事机利矣,迹其平生所为,求之缙绅先生,何可易得哉?呜呼!可谓淳笃君子矣。(选自刘大櫆集,有删改)注注封:即诰封,对五品以上官员及其先代和妻室以皇帝的诰命赠予爵位名号。12345678910(1)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第与校曲直而已 第:只,仅B.族姻之有丧而不能敛 敛:收敛C.荐遭闵凶,何以堪之 荐:屡次D.迹其平生所为 迹:考察12345678910解析解析敛:通“殓”,指给尸体穿衣下棺,泛指安葬死者。答案解析(2)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以远业需经理甚急经理:经营管理人员B.不避淫潦毒暑淫潦:过多的雨(连下之雨

58、)C.其尊府已见背见背:背他而去,去世的委婉说法D.世之儒者以诵说诗书自藩饰藩饰:文饰12345678910解析解析经理:经营管理。答案解析(3)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周人之急常恐其不及 急:困急之事B.不得已而之楚游 游:交游C.而因售其欺 售:实行D.郡邑劝输修城 劝:鼓励12345678910解析解析游:游历。答案解析参考译文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灵邱丈人灵邱丈人刘基灵邱之丈人善养蜂,岁收蜜数百斛,蜡称之,于是其富比封建君焉。丈人卒,其子继之,未期月,蜂有举族去者,弗恤也。岁余去且半,又岁余尽去。其家遂贫。123

59、45678910陶朱公之齐,过而问焉,曰:“是何昔者之熇熇,而今日之凉凉也?”其邻之叟对曰:“以蜂。”请问其故,对曰:“昔者丈人之养蜂也,园有庐,庐有守,刳木以为蜂之宫,不罅不庮。其置也疏密有行,新旧有次,坐有方,牖有乡,五五为伍,一人司之。视其生息,调其暄寒,巩其构架,时其墐发,蕃则从之析之,寡则与之裒之,不使有二王也。去其蛛蟊、蚍蜉,弥其土蜂、蝇豹。夏不烈日,冬不凝澌,飘风吹而不摇,淋雨沃而不渍。其取蜜也,分其赢而已矣,不竭其力也。于是故者安,新者息,丈人不出户而收其利。今其子则不然12345678910矣。园庐不葺,污秽不治,燥温不调整,启闭无节,居处臲卼,出入障碍,而蜂不乐其居矣。及其

60、久也,蛄蟖同其房而不知,蝼蚁钻其室而不禁,鹩 掠之于白日,狐狸窃之于昏夜,莫之察也,取蜜而已,又焉得不凉凉也哉?”陶朱公曰:“噫!二三子识之,为国有民者可以鉴矣!”注注熇熇:火势大。庮:朽木臭。臲卼:动摇,不安定。12345678910(1)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余去且半岁:每年B.新旧有次 次:顺序C.时其墐发 发:打开D.鹩 掠之于白日 掠:掠取12345678910解析解析岁:一年。答案解析(2)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蜡称之 称:称赞B.牖有乡 乡:通“向”,方向C.时其墐发 时:按照时节D.新者息 息:生息12345678910解析解析称:与相称,意说蜂蜡与蜂蜜一样多。答案解析(3)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期月,蜂有举族去者 期月:满一月B.一人司之 司:管理C.不罅不庮 罅:缝隙D.分其赢而已矣 赢:盈利12345678910解析解析赢:盈余。答案解析参考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