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 陈情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89117646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1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 陈情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 陈情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 陈情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 陈情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 陈情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 陈情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 陈情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7 7课课陈情表陈情表晨读自主任务晨读自主任务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心如水晶,历久弥新。我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动人的孝子故事,感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我们曾经为汉文帝侍母时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尝汤药的孝心而感动;我们曾经为季路自食野菜、百里负米、侍奉双亲的孝心而感动;我们曾经为闵子骞“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的宽容而感动;我们曾经为黄香夏扇枕席、冬暖被褥的体贴而感动;我们更为当代孝子田世国舍身救母、捐献肾脏的壮举而感动!文本导入文本导入孝心其实就是一条河,上游是我们的长辈,中游是我们自己,下游是我们的后代。伸出双手,攥紧两端,让孝心之河长流不息!李密(224287),字令伯,一名虔,晋犍

2、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西晋文学家。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于是作_。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陈情表背景解读背景解读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从而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李密至孝

3、,与祖母相依为命,于是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常识梳理常识梳理1文体知识表:即“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各种名称,这类文字在汉代被分为四个小类,即_。“章”是用来谢恩的;“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都是著名的表文);“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另外还有“疏”,“疏”的本义是“逐条陈述”,是古代大臣进言陈事、议论朝政的一种文书。如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皆为名著。章、奏、表、议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

4、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2文化常识察举制我国古代_的一种制度,它确立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察举制不同于先秦时期的世袭制和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举孝廉这是汉代发现和培养官吏预备人选的一种方法。它规定每二十万户中每年要推举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被举学子,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_”。举,荐举。选拔官吏孝廉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

5、定制服丧的轻重。期,穿一年孝服的人。功,按关系亲疏又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的亲族;小功,服丧五个月的亲族。“期功”亦用以指五服之内(关系较近)的宗亲。当侍东宫古代太子所居住的地方,因为在皇宫东边,所以称为东宫。东宫亦借指太子。乌鸟私情乌鸦是一种通体漆黑、面貌丑陋的小鸟。人们因为觉得它不吉利而厌恶它,但是乌鸦却拥有一种值得人类称道的美德养老、爱老。据说这种鸟在鸟妈妈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鸟妈妈的口中,回报鸟妈妈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比喻人的孝心,“乌

6、鸟私情”亦为此意。死当结草左传宣公十五年记的一个故事说,晋大夫魏武子临死时,嘱咐他儿子魏颗把爱妾杀了殉葬。魏颗没有照办而是把她嫁出去了。后来魏颗与秦将杜回作战,看见一个老人结草,把杜回绊倒,杜回因此被擒。魏颗夜间梦见这个老人,自称是那个再嫁之妾的父亲,特来报恩的。后世用“结草”代指报恩。文意疏通文意疏通文章首段主要叙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描写凄楚委婉,恻然动人,而且情理并发,为下文“愿乞终养”作好了必要的铺垫。第2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本段侧重叙说君主之义,突出尽孝与尽忠的矛盾,表达了自己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奔驰”二字形象写出了作者欲赴任

7、就职,以尽忠报国的焦急心情。语言积累语言积累1识记字音夙遭闵凶s mn终鲜兄弟xin茕茕孑立qin拔擢zhu期功强近j qin除臣洗马xin猥以微贱wi门衰祚薄zu责臣逋慢b宠命优渥w日薄西山b病笃d(二)通假字(1)夙遭闵凶: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3)常在床蓐:通“褥”,垫子(4)四十有四: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三)古今异义(1)九岁不行古义: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不好。接近于死亡。(2)举臣秀才古义: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泛指读书人。答案答案(2)优秀人才。答案答案(1)不能走路。文中是说柔弱。(3)零丁孤苦,至

8、于成立古义: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义:今义:刊登在报纸上;向上级报告。答案答案 (3)成人自立。答案答案 (4)报答。(5)臣欲奉诏奔驰古义:今义:(车、马等)很快地跑。(6)则告诉不许古义: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向法院提起诉讼。答案答案(5)奔走效劳,文中指赴京就职。答案答案(6)申诉(苦衷)。答案答案 (7)辛酸悲苦。(7)臣之辛苦古义:今义:身心劳苦;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四)一词多义(五)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在外面;在家里臣欲奉

9、诏奔驰,则刘病日笃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像犬马一样(2)名词作动词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做官;任职2动词的使动用法(1)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使闻(2)保卒余年终,这里是“使终”3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夙遭闵凶忧患、不幸的事猥以微贱,当侍东宫卑微低贱的身份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2)形容词作动词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离(六)特殊句式1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2急于星火:介宾短语后置句,“于星火急”。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宾短语后置句,“尽节于陛下”即“于陛下尽节”。4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句。时文赏读时文赏读孝心无价毕淑敏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

10、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

11、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债。你就永远无以言孝。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视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

12、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亿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鉴赏点评鉴赏点评作者在文章开始列举两个关于“孝”的例子,一是求学的苦孩子,一是离家的游子。作者并不认可他们的“孝”,由此引发出行孝这一平常而又深刻的话题。作者相信天下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但作者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时间的流逝,将会带走行孝的机会。因为人生是短暂的,父母可能在我

13、们能够从容尽孝之前已离开人世。“子欲养而亲不待”,毕淑敏也呼吁我们“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文章最后点明,子女对待父母的“孝”,无论什么方式,只要是向父母献上一份孝心,这种感情都是无比珍贵和美好的。课堂深度学习课堂深度学习素养目标素养目标1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知识。2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3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美德。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一、思维建构答案答案忠心刘病日笃尽孝日短尽孝尽忠答案答案幼年的不幸遭遇与祖母相依为命二、内容把握作者详尽叙述了自己 、家庭境况的困

14、顿多舛以及 _的艰难处境,恳切地表达了为祖母尽孝的拳拳衷情,和对皇帝的感激之情,委婉地申述了自己不能奉召赴命的理由,恳切而又真挚地表达了自己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欲先尽孝而后尽忠的肺腑之情。合作学习合作学习1用文中语句回答,作者的“孝”表现在哪里?我的答案:_答案答案文中的“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庶刘侥幸,保卒余年。2作者在第二段叙述了哪些“沐浴清化”的内容?我的答案:_答案答案“沐浴清化”具体指:太守推举李密为“孝廉”,是对他德行的肯定;刺史荐拔李密为“秀才”,是对他才能的认可;朝廷下诏“拜臣郎中”“除臣

15、洗马”,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对他的信任。举荐一次次提高,因此,作者由衷地感到自己“沐浴清化”。3“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新朝建立,在蜀朝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是他的一个“历史污点”,为什么李密反要在表章中不避嫌疑,直陈此事?我的答案:_答案答案李密曾入仕“伪朝”,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他回避不了。而且李密多次“辞不赴命”,最担心的就是晋武帝会怀疑自己有怀念旧朝、矜怜名节、不事二主之心,现在由李密自己把窗户纸捅破,“实话实说”,反倒容易得到晋武帝的信任。加之他在表章中一再恭颂“圣朝”之“清化”,说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所“蒙国恩”,“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就更能让人相信他拒不入仕确

16、乎是出自“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苦衷。4李密是从哪些方面来打动晋武帝的?我的答案:_答案答案诉苦难身世。六月丧父,四岁离娘,孤苦伶仃,身心俱伤,令人同情。表祖孙相依为命的人间至情。孤独无靠的祖母含辛茹苦地养大孙子,孙子成人之后,力辞多次征召,苦求允许终养祖母,祖孙二人生死相依,其情可悯。如实告白两难处境。自己在无法割舍的祖孙亲情与朝廷非陨首不能报答的恩遇之间处境狼狈,并说明,自己的辞官奉养正是遵循皇上倡导的孝道。避气节嫌疑。表达对朝廷“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铭刻在心和感恩戴德的心情,尤其是表示一旦终养祖母,愿意为皇上尽节效忠以报答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辛酸苦楚人神共知。暗示皇帝的处置有很大的社

17、会反响,关乎皇上以孝治天下的国策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思辨论坛思辨论坛学习这篇文章后,请就“忠”和“孝”二者关系的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我的观点:_答案答案(观点一)“忠孝两难全。”我觉得应先尽孝,后尽忠。理由是“尽忠之日长,尽孝之日短”。人的生命是父母给的,百善孝为先,做人首先要尽孝道,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观点二)自古以来,为人臣子,精忠报国;作为儿女,恪守孝道。二者都是人们所倡导的传统美德。然而古语有云:“忠孝两难全。”当你涉足朝野,一身政务,必然会顾及不到家人,此时应当舍小家,顾大家,应从大局出发,以国家利益为重。但同时在闲暇之余也要心系家人。读写能力提升读写能力提升读写能力读写能力融

18、情于事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说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说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晋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作者在文中所陈之情,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二是对“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三是对祖母刘氏的孝情。正因为作者所写的都是“至性之言”,所以才会产生“悲恻动人”的效果。融情于事法,是指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此法要点是将浓郁的感情集于笔端,表面看是冷静的记叙,实则表现了作者真挚细腻的感情,特别要抓住传神的关键细节,重笔渲染,使人可感可触,产生强烈的共鸣

19、。针对练笔针对练笔请写一个片段,运用融情于事的手法表达对父亲(或母亲)的爱。答:_答案答案(示例)小时候,常问你:“你最爱谁呀?”你回答:“这是秘密。”我噘着嘴以为你最爱弟弟,从那时起,便一直认为你偏心。我体质弱,也就成了医院的“常客”。每次去医院挂水,你一定要亲自去,他要去,你怨道:“你粗手粗脚,别把孩子弄疼了。又不会选择医生看病,年纪轻的医生手太生,你懂吗?”有一次,我半夜发高烧,他不在家。外面下着雷雨,怎么办啊?胆小的你是不敢夜里出门的,可你怕我撑不住,硬是把我背到了医院。一路上,你滑倒了好几次,爬起来又走;你把雨衣全盖在了我的身上,可你自己却像个“落汤鸡”!这些你都不在意,可我记在了心

20、上。我的病好了,你却累病在床! 面临人生的大考,你比我还紧张。看着各种菜谱,希望能为我调节饮食;我为了数学题苦做到半夜,你不是为我倒水,就是静静地陪着我,总之我不睡你也不睡。日子到了,你还把我当成小孩子一样,非要送考。我不忍拒绝,你让我骑车走里面,你骑车走在外面;进考场时,我让你回去,你站在门口等了两个小时;出来后我责备你傻,你却笑着为我递上冰水我考砸了,一个人躲在房里不出来,你和他轮流上阵,我也不动容。夜里,我为茫茫未来担忧,翻来覆去睡不着,听见你在哭泣。你说:“她身体不好,这样一折腾再有个什么,唉”对不起,我又让你担心了。可我仍不知怎么面对未来。他总是对我很严厉,从小到大我的屁股上不知留下

21、了他多少手掌印。我恨他,甚至不愿和他说话。可这一次,他却变得那么和蔼,耐心地开导我。望着似乎一夜之间老了很多的他,我扑进他的怀里,像孩子一样放声大哭。那一刻,无数的委屈都化作泪水。他也爱我呀! 你们,我的爸爸、妈妈,一直以来为我付出了多少爱,有时还要承受不懂事的我的怨恨。如果爱是可以计算、可以偿还的话,我不知道我得付出多少才能够数。你们所做的都是免费的,你们所做的都是无价的!直击高考直击高考(2017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采地黄者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

22、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通“锸”。铁锹。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答:_答案答案叙述: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对比: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与欣赏能力。白居易的叙事诗,语言通俗,通俗中往往含有警世之意。

23、对比也是其诗歌特色之一。这首诗中的对比,有贫民与朱门家的对比,有人饿瘦与马肥壮的对比。要对诗句进行具体分析,分别解说其叙述特点和对比特点,写出各自的内容和作用即可。素材迁移素材迁移“百善孝为先”,陈情表一文感人肺腑。李密是一个典型的孝子,晋武帝多次征召,他因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奉养,于是上书陈情,辞不赴命,在刘氏久病床榻之时,毅然谢绝了晋武帝的征召而侍奉床前,未曾废离。孝是本能,是良心,是美德。敬老、爱老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与义务,孝敬自己的父母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把它发扬光大。运用方向运用方向“亲情”“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孝道”“传统文化”等。运用

24、示例运用示例是谁让九州动容?李密曾说:“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每当读到这句肺腑之言,总是感由心生。无论是“董永卖身葬父”还是“黄香扇枕温席”,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身处新世纪的我们,更应以史为鉴,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美德。曾记得一则公益广告将爱心传递下去,一个普通的家庭,母亲为年迈的婆婆洗脚,忙上忙下,忙里忙外,非常辛苦。有一天,孩子也给母亲端来一盆洗脚水,说:“妈妈,洗脚。”不用一句教导,母亲便把孝心传递给了孩子。课后课时作业课后课时作业时间:40分钟 满分:49分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 A“婴”应为“缠绕”,这里指疾病缠身;B.“无主”应为“没人主

25、持”;C.“辞”应为“辞谢”。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答案C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解析解析 C均为“互相”。A.介词,用/连词,来;B.助词,的/动词,往、到达,“所之”意为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D.介词,比/介词,引进动作行为有关对象,向。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句是(3分)()例句:而刘夙婴疾病A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B急于星火C彼且奚适也 D则告诉不许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D项与例句都是被动句。“不许”,不被允许。A.省略句,“除臣(为)洗马”;B.状语后置句,“于星火急”;C.宾语前置句,“彼且适奚也”。4下列句中

26、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A不行: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B.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C.告诉:古义,申诉(苦衷);今义,说给人听,使人知道。D.就职:正式到任。古今意义相同。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陈情表中李密用“ , ”写出了自己身份虽低微却得到重用。(2)陈情表中,李密从年龄的角度说明可以暂时不应命的原因是“,”。(3)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报答皇帝大恩

27、的两句是“,”。(4)陈情表中描写自己孤苦无依的句子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答案答案(1)至微至陋过蒙拔擢(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二、阅读鉴赏(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先母邹孺人灵表清汪中母讳维贞。先世无锡人,明末迁江都;凡七支,其六皆绝,故亡其谱系。父处士君鼐,母张孺人。处士授学于家,母暇日于屏后听之,由是塾中诸书皆成诵。张孺人蚤没,处士衰耗,母尽心奉养,抚二弟有恩,家事以治。及归于汪,汪故贫。先君子始为赘婿,世父将鬻其宅,先主无所置。母曰:“焉有为人妇不事舅姑者。”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已

28、而世叔父数人皆来同爨。先君子羸病不治生,母生子女各二,室无童婢,饮食衣屦,咸取具一身,月中不寝者恒过半。 先君子下世,世叔父益贫,久之散去。母教女弟子数人,且缉屦以为食,犹思与子女相保。直岁大饥,乃荡然无所托命矣。再徙北城,所居止三席地,其左无壁,覆之以苫。日常使姊守舍,携中及妹,傫然匄于亲故,率日不得一食。归则藉藁于地,每冬夜号寒,母子相拥,不自意全济,比见晨光,则欣然有生望焉。迨中入学宫,游艺四方,稍致甘旨之养。母百病交攻,绵历岁年,竟致不起。呜呼痛哉! 母忠质慈祥,生平无妄言,接下以恩,多所顾念。方中幼时,三族无见恤者,母九死流离,抚其遗孤,至于成立。母禀气素强,不近医药。计母生七十有六

29、年,少苦操劳,中苦饥乏,老苦疾疢;重以天属之乖,人事之湮郁,盖终其身鲜一日之欢焉。论其摧剥,金石可销,况于血气。故吾母虽以中寿告终,不得谓其天年之止于是也。呜呼!生我之恩,送死之戚,人所同也;家获再造,而积苦以陨身,行路伤之,况在人子,呜呼痛哉!以乾隆五十二年七月辛丑朔卒,明年三月戊寅合葬于先君子之墓。其哀子中泣血为表曰:呜呼汪氏节母此焉其墓更百苦以保其后后之人尚保其封树。注处士:有德行学问而不仕的读书人。这里指汪中的外祖父邹鼐。孺人:对妇人的尊称。旧时儿子死了母亲称哀子。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呜呼汪氏/节母/此焉其墓/更百苦以保其后/后之人尚保其封树B呜呼

30、/汪氏节母/此焉其墓更百苦/以保其后/后之人尚保其封树C呜呼/汪氏节母/此焉其墓/更百苦以保其后/后之人尚保其封树D呜呼/汪氏节母/此焉其墓/更百苦以保其后后之/人尚保其封树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A“汪氏节母”是名词,一个整体,不能断开。B.“更百苦以保其后”是一个句子,不能断开。D.“后之人”是“尚保其封树”的主语,“后之”是“人”的修饰语,中间不能断开。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讳”称的原则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母讳维贞”用一个“讳”字,表示对直称母名的避讳。B“赘婿”古代指成婚、定居于女家的男子。以女之父母为父母,所生子女从母姓,承嗣

31、母方宗庙。C“先君子”指已辞世的父亲。“先”是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先君”“先妣”均指亡父。“先考”指亡母。D“朔”是天文学名词,中国农历将朔日定为每月的第一天,即初一。“朔望”并称,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望,指每月十五。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 “先考”指亡父,“先妣”指亡母。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母祖籍无锡,明朝末年迁到江都,出生于书香之家,小时聪明,空闲时在屏风后听其父亲讲课,就能背诵私塾中所教的书。B因为伯父要卖掉房屋,汪中的祖父没有地方居住,先母非常不忍心,就请求自己的父亲另外安排房子来侍奉他。C先母身体一向强健,可是年轻时操劳辛苦,中年饱受饥困,

32、晚年遭遇疾病,在汪中稍有成就时竟一病不起。D先母中寿而死,汪中想到母亲一生的辛劳,悲痛不已,写下这篇灵表,希望汪氏的后人能够永远记住先母。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不是“祖父没有地方居住”,而是先祖的灵位没有地方安放;不是“侍奉”,而是“祭祀”。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处士授学于家,母暇日于屏后听之,由是塾中诸书皆成诵。(3分)译文:_答案答案 (1)外祖父在家中教授学生,先母空闲时就在屏风后听课,因此私塾中所教的书都能背诵。答案答案 (2)喝的吃的穿的,都由先母一人供应,一个月里经常有大半日子不能安睡。(2)饮食衣屦,咸取具一身,月中不寝者恒过半。(3分)译文:_答案答案

33、 (3)在我小的时候,同族亲戚没有对我们怜恤的,母亲九死一生,流离转徙,抚养孤儿,一直到成人自立。(3)方中幼时,三族无见恤者,母九死流离,抚其遗孤,至于成立。(4分)译文:_解析解析关键点:(1)“授学于家”应为“于家授学”,状语后置句。暇:空闲。由是:因此。(2)取具:供应。寝:安睡。恒:常常,经常。(3)方:当,在。中:即汪中,这里是作者自称。恤:怜悯,照顾。成立:成人自立。参考译文参考译文先母名维贞。祖先是无锡人,明末迁居到江都县;同宗共七支,其中六支都绝了后代,因此家谱亡失。外祖父名鼐,是个不曾做官的儒生,外祖母姓张。外祖父在家中教授学生,先母空闲时就在屏风后听课,因此私塾中所教的书

34、都能背诵。外祖母早死,外祖父衰老虚弱,先母尽心奉养,抚育两个弟弟有恩,家事料理得很有条理。 等到嫁给汪家,汪家本就贫穷。先父原是入赘的,伯父要卖掉住宅,祖宗神主没地方安置。先母说:“哪有做媳妇而不奉祀公婆的。”就请求外祖父拨另外的房间供奉。后来伯父、叔父几人,都来一起生活。先父体弱多病,无力谋生,先母生了两男两女,家中没有男仆婢女,喝的吃的穿的,都由先母一人供应,一个月里经常有大半日子不能安睡。先父过世,伯叔父们更贫困,日子久了就离开各自谋生去了。先母教几个女学生,同时帮人做鞋子维持生计,还希望保得住孩子们。碰上大饥荒,穷到一无所有,无凭借可以用来活命。迁移到北城,住的地方只有三张席(那么)大

35、,左面没墙壁,用草席来遮蔽。白天叫姐姐看着家,先母带领我和妹妹,颓丧地到亲戚家乞讨,常整天吃不到一顿饭。回来就在地上铺着稻秆睡觉,冬天夜里冷得叫出声来,母子相互拥抱,想不到能安全度过,等到看见早晨阳光,就高兴地有了活下去的指望。到我中了秀才,到各处游学讲艺,稍能准备些鲜美食物奉养母亲。而母亲已得了各种疾病,缠绵岁年,竟然去世。唉,真是悲痛啊! 先母天性忠诚、质朴、慈爱、祥和,一生没有诳言妄语,对待晚辈有恩惠,多方照顾体念。在我小的时候,同族亲戚没有对我们怜恤的,母亲九死一生,流离转徙,抚养孤儿,一直到成人自立。先母体质本来强健,一向不看病吃药。先母总共活了七十六岁,年轻时苦于操作劳累,中年饱受

36、饥荒贫乏之苦,老年苦于疾病缠绵折磨;加上天伦的乖离,人事的不顺利,她的一生,很少有过一天的欢乐。说到她受的挫折和伤害,就是金石也可以被销毁,更何况血肉之躯。所以母亲虽是中寿去世,绝不能说她自然的寿数就只有这些。唉!母亲生养我的恩情,初丧母亲的哀痛,本是人人一样的;家庭得以重新兴起,可是母亲却被累积的劳苦折磨死了,不相识的路人都会伤感,何况儿女,唉,真是悲痛啊!先母在乾隆五十二年七月辛丑初一日逝世,第二年三月戊寅合葬在先父墓里。她的哀子汪中泣血立此石碑,写此墓表说: 唉!汪氏节母,这是她的坟墓,她经历千辛万苦抚育后嗣,希望后人保护这坟墓与树木。三、语言表达(10分)10读陈情表我们知道,美丽的情

37、感穿越千年而不老,人间的亲情是一种异常宝贵的财富。依照画线句子,再举四例。(4分)亲情是李密拒任高官、侍奉祖母的坚持,亲情是_,亲情是_,亲情是_,亲情是_。答案答案(示例)(亲情是)朱自清眼中父亲的背影(亲情是)孟郊母亲手中的针线(亲情是)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亲情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解析解析本题为仿写题。应选取自己熟悉的人(熟悉其人、其事或其文),以“亲情”为主题,依照“亲情是的”的形式拟写。注意提炼所选取人的事迹或诗文时与“亲情”的联系。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

38、分)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孝道传统的民族。子女尽孝,最重要的是,要看父母喜欢什么样的方式。其实,孝与不孝,而在于老人是否“养则致其乐”。如果子女们因为精力有限,让父母住养老院应是很好的孝敬父母的方式。,可以让老人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颐养天年,特别是还有很多同龄的伙伴,有共同语言和兴趣,可以一起聊天、读书、娱乐,这更有益于老人们的身心健康。答:_ _ _解析解析本段论述了子女对父母尽孝要“养则致其乐”。处根据前文“要看父母喜欢什么样的方式”“其实”,后文“而在于”可知,句子应用关联词“不在于”,内容应是“养老方式”;处根据前文“如果子女们”和后文写在养老院养老的益处的句子,可知所填句子,内容上应写子女们照料老人不及养老院养老之处;处应填在养老院养老的益处,根据其后文,尤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更有益于老人们的身心健康”可知,应突出养老院对老人“身心”方面的益处。答案答案(示例)关键不在于什么样的养老方式不能给父母周全悉心的照料养老院毕竟有专门的医护人员(意思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