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渊源本草概中药学的发展(医学百事通转)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89084304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渊源本草概中药学的发展(医学百事通转)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医渊源本草概中药学的发展(医学百事通转)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医渊源本草概中药学的发展(医学百事通转)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医渊源本草概中药学的发展(医学百事通转)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医渊源本草概中药学的发展(医学百事通转)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渊源本草概中药学的发展(医学百事通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渊源本草概中药学的发展(医学百事通转)(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总论总论(一)中药学基本概念(一)中药学基本概念什么叫中药?什么叫中药? 中药是和西药相对而言的,它是对我国传统药中药是和西药相对而言的,它是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物的总称。1从从产产地地来来看看,绝绝大大多多数数的的中中药药最最初初都都是是出出产产于于中中国。国。(浙贝母、川芎、阿胶)(浙贝母、川芎、阿胶)2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中医阴阳气血寒热表里;(中医阴阳气血寒热表里;中药补阴药、补阳药、行气药、活血药、中药补阴药、补阳药、行气药、活血药、散寒药、清热药、解表药、温里药)散

2、寒药、清热药、解表药、温里药)医学百事通23它充分地反映了我国的历史、文化、自然它充分地反映了我国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若干特点。资源等方面的若干特点。 v(刘寄奴;使君子;薯蓣(刘寄奴;使君子;薯蓣山药;覆盆子)山药;覆盆子)v中药以天然药物为主,中药以天然药物为主, 约13628种种 v植物植物86%,动物动物10%,矿物矿物3.5%,v加工制成品加工制成品0.5%。3什么叫本草?什么叫本草? 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有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有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物制

3、品类药物。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有“诸药以草为本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因此,自古相沿的说法。因此,自古相沿把中药称本草。把中药称本草。及至近代,随着西方医药学在我国的传及至近代,随着西方医药学在我国的传播,本草学遂逐渐称为播,本草学遂逐渐称为“中药学中药学”。 4一、本草概览和中药学发展一、本草概览和中药学发展5 什么叫中药学?什么叫中药学?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部分。 本草典籍和文献十

4、分丰富,约有本草典籍和文献十分丰富,约有300余部,记余部,记录着我国人民发明和发展医药学的智慧创造和卓越录着我国人民发明和发展医药学的智慧创造和卓越贡献,并较完整地保存和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贡献,并较完整地保存和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6(二)、中药的起源和发展(二)、中药的起源和发展(零星发现(零星发现反复实践反复实践口耳相传口耳相传文字记载文字记载理论理论实践)实践)v中药的发现及起源与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故有中药的发现及起源与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故有“药食同药食同源源”之说。之说。v“神农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

5、所避就,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v周礼周礼天官冢宰下天官冢宰下谓:谓:“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医事。” v从药物上看,反映先秦时期的从药物上看,反映先秦时期的诗经诗经已记载了已记载了100余种可供余种可供药用的动、植物(苤苜、车前、白薇),药用的动、植物(苤苜、车前、白薇),山海经山海经载药载药132种,并指出了名称、性状、治病用途。至西汉种,并指出了名称、性状、治病用途。至西汉五十二病方五十二病方已载已载240余种,方约余种,方约283首。首。医学百事通,私人医生7(二)、中药的起源和

6、发展(二)、中药的起源和发展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1.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成书于西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成书于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汉末年至东汉初年。2.载药载药365种,上品种,上品120种,功能滋种,功能滋补益寿;中品补益寿;中品120种,功能治病补种,功能治病补虚,兼而有之;下品虚,兼而有之;下品125种,功专种,功专祛寒热,破积聚,治病攻邪,多具祛寒热,破积聚,治病攻邪,多具毒性。毒性。3.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论述了中药的基论述了中药的基本理论,如四气五味、有毒无毒、本理论,如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辨证用药原则、服药方配伍法度、辨证用药原则、服药方法及丸、散、膏、酒等多种剂型,法及丸

7、、散、膏、酒等多种剂型,并简要介绍了中药的产地、采集、并简要介绍了中药的产地、采集、加工、贮存、真伪鉴别加工、贮存、真伪鉴别,为中,为中药学的全面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药学的全面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8v华佗发明麻沸散华佗发明麻沸散最早麻醉术最早麻醉术v葛洪发明炼丹术葛洪发明炼丹术最早无机化学合成,(硫化最早无机化学合成,(硫化汞)汞)v雷敩的雷敩的炮炙论炮炙论炮、炙、煎、煮、炒、水炮、炙、煎、煮、炒、水飞、蒸、浸等炮制法。以减毒、增效、改性、便飞、蒸、浸等炮制法。以减毒、增效、改性、便用。用。9两晋南北朝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本草经集注1.梁代梁代陶弘景所辑陶弘景所辑 v2成书年代:公元成

8、书年代:公元500年左右年左右v3载药数目:载药数目:730种种v4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分玉石、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分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七类,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七类,10隋唐时期隋唐时期 新修本草新修本草 1.苏敬实际负责,苏敬实际负责,23人参加撰写人参加撰写 v2成书年代:唐显庆四年(公元成书年代: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年) v3载药数目:载药数目:844种种v4首创图文对照,是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首创图文对照,是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的药典,的药典, 11v最早使用激素药最早使用激素药本草拾遗本草拾遗v最早使用酵母药物治病最早使

9、用酵母药物治病千金方千金方v最早的食疗营养学专著最早的食疗营养学专著食疗本草食疗本草v总结大量因国际交流而开始引进的外来药。总结大量因国际交流而开始引进的外来药。海海药本草药本草12宋金元时期宋金元时期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v1.唐慎微撰写唐慎微撰写 v2成书年代:宋代,于公元成书年代:宋代,于公元1082年撰成年撰成 v3载药数目:载药数目: 1558种种v4为后世保存了大量古代方药的宝贵文献为后世保存了大量古代方药的宝贵文献 。13v国家和剂药局设立,制药、售药。国家和剂药局设立,制药、售药。v增加十八反、十九畏,升降浮沉,归经理论基础增加十八反、十九畏,升降浮沉,归经理论基

10、础v最早提取甾体激素(秋石)有机化学最早提取甾体激素(秋石)有机化学苏沈良方苏沈良方v蒸馏提取高浓度乙醇,浸制药物。蒸馏提取高浓度乙醇,浸制药物。海药本草海药本草14(二)、中药的起源和发展(二)、中药的起源和发展v明代明代v本草纲目本草纲目v1.李时珍李时珍,在公元,在公元1578年完成年完成。v2.载药数目:载药数目:1892种种v3.按自然属性分为水、火、土、金石、按自然属性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器服、虫、鳞、草、谷、菜、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介、禽、兽、人共16部部62类,是当类,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方法。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方法。 15清代时期

11、清代时期 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纲目拾遗 v1.赵学敏撰写赵学敏撰写 v2.成书年代:清代,于公元成书年代:清代,于公元1765年撰成年撰成 v3.载药数目:载药载药数目:载药921种,在种,在纲目纲目之外新增药之外新增药物物716种。补充了西洋参、冬虫夏草、银柴胡、金种。补充了西洋参、冬虫夏草、银柴胡、金钱草、万年青、鸦胆子、金鸡勒。钱草、万年青、鸦胆子、金鸡勒。 v4.对对纲目纲目已载药物治疗未备、根实未祥者,也已载药物治疗未备、根实未祥者,也详加补充。卷首列正误详加补充。卷首列正误34条,对条,对纲目纲目中的错误中的错误加以订正。加以订正。 16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 成就和影响最大的当推陈存仁主

12、编的成就和影响最大的当推陈存仁主编的中国药学大中国药学大辞典辞典(1935),全书约),全书约200万字,收录词目万字,收录词目4300条,不失为近代第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药学丛条,不失为近代第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药学丛书。书。 v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 v各版各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v 中华本草中华本草(1999年)涵盖了当今中药学的几乎年)涵盖了当今中药学的几乎全部内容,载药全部内容,载药8980种,在全面继承传统本草学成种,在全面继承传统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增加了化学成分、药理制剂、药材鉴就的基础上,增加了化学成分、药理制剂、药材鉴定和临床报道等内容,可以说该书是一

13、部反映定和临床报道等内容,可以说该书是一部反映20世世纪中药学科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本草巨著。纪中药学科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本草巨著。 17二、中药学基本理论二、中药学基本理论 (一)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及药性理论(一)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及药性理论治病的基本原理治病的基本原理消除致病因素(祛邪),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扶消除致病因素(祛邪),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扶正正 ),纠正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使之最大程度上恢纠正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使之最大程度上恢复到正常状态,达到治愈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复到正常状态,达到治愈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药性理论药性理论药物治病是药物本身各自具有若

14、干特性和作用,统称为药药物治病是药物本身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统称为药性,前人将之称为药物的偏性。性,前人将之称为药物的偏性。 药性理论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药性理论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毒。18二、中药学基本理论二、中药学基本理论 (二)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二)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四气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四性。针对病证的寒与热不同,针对病证的寒与热不同,“疗寒以热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药,疗热以寒药”。五味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反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反映药物发挥疗效

15、的物质基础映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反映也反映药物的真实作用。药物的真实作用。19二、中药学基本理论二、中药学基本理论辛味药辛味药;富含挥发油,能够发;富含挥发油,能够发散解表、通行气机、活血化散解表、通行气机、活血化瘀,如生姜瘀,如生姜 、薄荷能治感冒、薄荷能治感冒表证,木香可治胸腹胀满,表证,木香可治胸腹胀满,辣辣椒可行瘀血。椒可行瘀血。苦味药苦味药;具有清热泻火、通;具有清热泻火、通便、降逆、止咳等作用,如:便、降逆、止咳等作用,如:黄连治热疮黄连治热疮,大黄通便秘,苦,大黄通便秘,苦杏仁止咳嗽。杏仁止咳嗽。20二、中药学基本理论二、中药学基本理论v甘味药甘味药;有

16、补虚、缓解疼痛、;有补虚、缓解疼痛、缓和药性、解毒等作用,如:缓和药性、解毒等作用,如:人参治气虚乏力,人参治气虚乏力,甘草治挛急甘草治挛急疼痛,解药物或食物中毒疼痛,解药物或食物中毒。v酸味药酸味药;有收敛固涩的作用,;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如:乌梅能涩肠止泻。如:乌梅能涩肠止泻。v咸味药咸味药;有泻下和软坚散结的;有泻下和软坚散结的作用,如:芒硝泻下通便,作用,如:芒硝泻下通便,昆昆布能治瘿瘤。布能治瘿瘤。 21二、中药学基本理论二、中药学基本理论v“归经归经”v指药物对机体某部位的选择性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位的选择性作用,是药物定位的概念。如:苦杏仁止咳嗽,归药物定位的概念。如:苦杏仁止

17、咳嗽,归肺经。朱砂、远志能治愈心悸失眠,说明肺经。朱砂、远志能治愈心悸失眠,说明它们归心经。它们归心经。 22(三)中药的配伍(三)中药的配伍v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叫做配伍。叫做配伍。v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序例序例将各种药物的配伍关系将各种药物的配伍关系归纳为归纳为七种称为七种称为“七情七情”。v1单行:单行:两种药物合用,相互很少干扰,各两种药物合用,相互很少干扰,各自发挥单药的作用,治疗疾病不同的症状。自发挥单药的作用,治疗疾病不同的症状。v2.相须:相须: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

18、物的功效。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石膏配知母) 23v3相使:相使:就是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就是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v4相畏: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就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种药物所抑制。(半夏畏生姜 )v5相杀:相杀:就是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就是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的毒副作用。(防风杀砒霜毒) v相恶:相恶:就是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就是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功效。(人参恶莱菔子) v7相反:相反:就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就是

19、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毒副作用。(十八反、十九畏) 24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中药的剂量与用法v中药剂量是指临床应用时的分量。它主要指明了每味药的成人一日量(按:本书每味药物标明的用量,除特别注明以外,都是指干燥后生药,在汤剂中成人一日内用量)。其次指方剂中每味药之间的比较分量,也即相对剂量。25v自明清以来,我国普遍采用16进位制的“市制”计量方法,即1市斤=16两=160钱。自1979年起我国对中药计量统一采用公制,即1公斤=1000克=1000000毫克。为了处方和调剂计算方便,按规定以如下的近似值进行换算:1市两(16进位制)=30克;l钱=3克;1分=03克;1厘=003克。

20、2627第二节第二节中药的用法中药的用法v一、汤剂煎煮法一、汤剂煎煮法 汤剂是中药最为常用的剂型之一,自商代伊尹创制汤液以来延用至今,经久不衰。汤剂的制作对煎具、用水、火候、煮法都有一定的要求。28v1煎药用具:以砂锅、瓦罐为好,铝锅、搪瓷罐次之,忌用钢铁锅,以免发生化学变化,影响疗效。v2煎药用水:古时曾用长流水、井水、雨水、泉水、米泔水等煎煮。现在多用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但总以水质洁净新鲜为好。29v3煎药火候:有文、武火之分。文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缓慢的火候;而武火,又称急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迅速的火候。30v4煎煮方法:先将药材浸泡3060分钟,用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

21、。一般中药煎煮两次,第二煎加水量为第一煎的1/32/1。两次煎液去渣滤净混合后分二次服用。煎煮的火候和时间,要根据药物性能而定。一般来讲,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煎35分钟即可;补养药需用文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续煎3060分钟。某些药物因其质地不同,煎法比较特殊,处方上需加以注明,归纳起来包括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溶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等不同煎煮法。31v(1)先煎:先煎:主要指一些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一些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钟,再下其它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如磁石、龙骨及牡蛎、海蛤壳、瓦楞子、石决明、龟板、鳖甲等。此处,附

22、子、乌头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宜先煎4560分钟后再下它药,久煎可以降低毒性,安全用药。医学百事通,网络会诊32v(2)后下:后下:主要指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须在其它药物煎沸510分钟后放入,如薄荷、青蒿、木香、砂仁等。此外,有些药物虽不属芳香药,但久煎也能破环其有效成分,如钩藤、大黄、番泻叶等亦属后下之列。33v(3)包煎:包煎:主要指那些粘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宜先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它药物同煎,以防止药液混浊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糊化。如滑石、旋复花、车前子、蒲黄及灶心士等。v(4)另煎:另煎:又称另炖,主要是指某些贵重药材,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还应单独另煎即另炖23小时。煎液可以另服,也可与其它煎液混合服用,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等。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