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八章 人人际关系关系2021/5/211主要内容v人际关系概述人际关系概述v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v人际吸引人际吸引2021/5/212第一第一节 人人际关系概述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的含义一、人际关系的含义v人际关系(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是人们)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相互间的心理关系v特征:特征:个体性个体性直接性、可感性直接性、可感性情感性情感性2021/5/213二、人际关系产生的社会心理学基础二、人际关系产生的社会心理学基础v人们大部分时间与他人一起度过人们大部分时间与他人一起度过v为什么要与他人相伴?为什么要与他人相伴?心理学家的解释:心理学家的解释:v亲和需要、人际关系的报酬、摆脱寂寞亲和需要、人际关系的报酬、摆脱寂寞 2021/5/214(一)亲和需要(一)亲和需要(一)亲和需要(一)亲和需要v阿特金森认为:社会交往的动机包括亲和需要、亲阿特金森认为:社会交往的动机包括亲和需要、亲密需要。
密需要亲和需要:寻求和保持许多积极人际关系的愿望,亲和需要:寻求和保持许多积极人际关系的愿望,即人们需要与他人相伴的倾向即人们需要与他人相伴的倾向沙赫特的实验沙赫特的实验影响亲和需要的因素:恐惧、焦虑等影响亲和需要的因素:恐惧、焦虑等2021/5/215v恐惧与亲和需要恐惧与亲和需要沙赫特研究表明,高恐惧条件下,亲和需要增强沙赫特研究表明,高恐惧条件下,亲和需要增强v用社会比较理论解释:与他人亲近是为了拿自用社会比较理论解释:与他人亲近是为了拿自己的感觉与其他同样情境下的人比较,获取自己的感觉与其他同样情境下的人比较,获取自己以及周围世界的知识己以及周围世界的知识v焦虑与亲和需要焦虑与亲和需要沙诺夫与津巴多研究表明,焦虑减少亲和需要沙诺夫与津巴多研究表明,焦虑减少亲和需要2021/5/216(二)人际关系的报酬(二)人际关系的报酬(二)人际关系的报酬(二)人际关系的报酬v人们能从交往中获得好处我们与能给我们带来快人们能从交往中获得好处我们与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帮助我们的、接受我们的或有能力的人交往乐的、帮助我们的、接受我们的或有能力的人交往v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social exchange theory)提出,)提出,人们通过社会交换获得心理与物质酬赏,因此人们人们通过社会交换获得心理与物质酬赏,因此人们会尽量寻求并维持酬赏大于付出的人际关系。
人们会尽量寻求并维持酬赏大于付出的人际关系人们从关系中获得的好处是人际关系形成与维持的一个从关系中获得的好处是人际关系形成与维持的一个重要原因重要原因 2021/5/217v(魏斯,(魏斯,19741974)人际关系能提供给个体的)人际关系能提供给个体的6 6种重要报种重要报酬:依恋、社会融和、价值确定、可靠的同盟感、酬:依恋、社会融和、价值确定、可靠的同盟感、得到指导、照顾他人的机会得到指导、照顾他人的机会 2021/5/218(三)摆脱寂寞(三)摆脱寂寞(三)摆脱寂寞(三)摆脱寂寞v寂寞寂寞((lonelinessloneliness):当人们的社会关系欠缺某种):当人们的社会关系欠缺某种重要特征时所体验到的主观不适重要特征时所体验到的主观不适量的缺陷与质的缺陷量的缺陷与质的缺陷v魏斯(魏斯(19731973)根据个体所欠缺的特定社会内容,将)根据个体所欠缺的特定社会内容,将寂寞分为情绪性寂寞和社会性寂寞寂寞分为情绪性寂寞和社会性寂寞情绪性寂寞:情绪性寂寞:缺少亲密的依恋对象缺少亲密的依恋对象社会性寂寞:社会性寂寞:缺乏社会融合感、团体归属感缺乏社会融合感、团体归属感v摆脱寂寞的唯一方法就是摆脱寂寞的唯一方法就是建立人际关系建立人际关系,以满足人,以满足人类联结的基本需要。
类联结的基本需要2021/5/219三、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三、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一)人际关系的状态(一)人际关系的状态(一)人际关系的状态(一)人际关系的状态 莱文格和斯诺克提出相互依赖莱文格和斯诺克提出相互依赖模型模型用来说明随着互赖关系的用来说明随着互赖关系的增加,关系变化的特点他增加,关系变化的特点他们以共同心理领域和情感融们以共同心理领域和情感融合范围作为描述人际关系的合范围作为描述人际关系的指标人际关系状态及其相互作用水平人际关系状态及其相互作用水平2021/5/2110(二)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发展(二)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发展(二)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发展(二)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发展1 1、自我暴露、自我暴露自我暴露: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告诉给他自我暴露: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告诉给他人,与他人共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信息人,与他人共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信息自我暴露是人们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途径自我暴露是人们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途径2021/5/2111(奥尔特曼和和泰勒)社会渗透理论:(奥尔特曼和和泰勒)社会渗透理论:亲密关系亲密关系的形成是一个的形成是一个““渗透渗透””过一个人的表面,对这个过一个人的表面,对这个人的内在自我加深了解的过程。
人的内在自我加深了解的过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随着人们自我暴露逐渐增加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随着人们自我暴露逐渐增加而根发展的根发展的自我暴露的广度与深度:自我暴露的广度与深度:v据社会渗透理论,人们对于陌生人、熟人和亲据社会渗透理论,人们对于陌生人、熟人和亲密朋友,在自我表露的广度和深度上明显不同密朋友,在自我表露的广度和深度上明显不同2021/5/21122 2、自我层次理论、自我层次理论 鲁宾等把自我分为鲁宾等把自我分为4 4个层次:个层次:v第一层:自我最表层水平第一层:自我最表层水平 [ [兴趣、爱好兴趣、爱好] ]v第二层: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第二层: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v第三层:自我的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状况第三层:自我的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状况v第四层:自我的最深层次,属于一个人的隐私部分,第四层:自我的最深层次,属于一个人的隐私部分,不会轻易不向别人暴露不会轻易不向别人暴露2021/5/2113Ø自我暴露的深度自我暴露的深度是衡量人们之间关系深度的重要是衡量人们之间关系深度的重要指标Ø了解别人在怎样的层次上对我们暴露自己,可了解别人在怎样的层次上对我们暴露自己,可以了解别人对于我们的信任和接纳程度;以了解别人对于我们的信任和接纳程度;Ø了解自己在哪个层次上向别人暴露自己,也能了解自己在哪个层次上向别人暴露自己,也能了解自己对别人的信任和接纳程度。
了解自己对别人的信任和接纳程度2021/5/21143 3、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奥尔特曼和和泰勒提出,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奥尔特曼和和泰勒提出,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展,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定向阶段定向阶段情感探索情感探索情感交流情感交流稳定交往稳定交往2021/5/2115v((1 1)定向阶段:)定向阶段:选择交往对象、进行初步沟通选择交往对象、进行初步沟通人们对人际关系的对象有高度选择性人们对人际关系的对象有高度选择性注意注意 抉择抉择 初步沟通初步沟通时间跨度因情况而异时间跨度因情况而异v((2 2)情感探索阶段:)情感探索阶段:双方开始探索彼此在哪些方面可以建双方开始探索彼此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信任和真实的情感联系随着双方共同情感领域的发现,立信任和真实的情感联系随着双方共同情感领域的发现,双方的沟通会越来越广泛,自我暴露的深度与广度也逐渐增双方的沟通会越来越广泛,自我暴露的深度与广度也逐渐增加属于正式交往阶段属于正式交往阶段v((3 3)情感交流阶段:)情感交流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开始出现实质性变化。
双方关系的性质开始出现实质性变化彼此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已经确立,沟通和交往的内容开始广彼此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已经确立,沟通和交往的内容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中度的情感卷入,会真实地评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中度的情感卷入,会真实地评价对方超出正式交往范围超出正式交往范围v((4 4)稳定交往阶段:)稳定交往阶段:人们在心理上的共同领域会进一步增人们在心理上的共同领域会进一步增加,并伴有深度的情感卷入,自我暴露也更深刻广泛加,并伴有深度的情感卷入,自我暴露也更深刻广泛 可可以允许对方进入高度私密性的个人空间以允许对方进入高度私密性的个人空间2021/5/2116第二第二节 人人际关系的理关系的理论一、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一、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v舒茨(舒茨(W.C.SchutsW.C.Schuts,,19581958)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与别人建立人际关系的维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与别人建立人际关系的需要,这些需要大致分为三类:需要,这些需要大致分为三类:包容需要包容需要控制需要控制需要情感需要情感需要2021/5/2117v1 1、包容需要(、包容需要(inclusive needinclusive need)):指个体想与他人:指个体想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满足:沟通、相容、相属等肯定性行为特征满足:沟通、相容、相属等肯定性行为特征不满足:孤立、退缩、排斥、忽视等否定性行为不满足:孤立、退缩、排斥、忽视等否定性行为包容行为:低社会行为、超社会行为与社会性行为包容行为:低社会行为、超社会行为与社会性行为2021/5/2118v2 2、控制需要(、控制需要(dominant needdominant need):):指个体控制他人指个体控制他人或被他人控制的需要,亦即个体在权力问题上与他或被他人控制的需要,亦即个体在权力问题上与他人建立并维持满意关系的需要人建立并维持满意关系的需要满足:使用权利、权威、影响、控制、支配、领导等行满足:使用权利、权威、影响、控制、支配、领导等行为特征为特征不满足:抗拒权威、忽视秩序、受人支配不满足:抗拒权威、忽视秩序、受人支配控制行为:拒绝型、独裁型和民主型控制行为:拒绝型、独裁型和民主型2021/5/2119v3 3、情感需要(、情感需要(need for affectionneed for affection):):指个体爱他指个体爱他人或被他人所爱的需要,即个体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人或被他人所爱的需要,即个体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建立并维持亲密情绪联系的需要。
建立并维持亲密情绪联系的需要满足:同情、热情、喜爱、亲密等行为特征满足:同情、热情、喜爱、亲密等行为特征不满足:冷淡、疏远、厌恶、反感、憎恶等行为特征不满足:冷淡、疏远、厌恶、反感、憎恶等行为特征情感行为:低个人行为、超个人行为和理性的情感行为情感行为:低个人行为、超个人行为和理性的情感行为2021/5/2120人际关系的六种取向2021/5/2121二、社会交换理论二、社会交换理论v霍曼斯霍曼斯提出提出v观点:观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这种交换不仅涉及物质的交换,同时还包括过程这种交换不仅涉及物质的交换,同时还包括非物质品,如情感、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交换人非物质品,如情感、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交换人们如何看待与他人的关系主要取决于人际关系中回们如何看待与他人的关系主要取决于人际关系中回报与成本的评价和体验人们总是希望以最小的代报与成本的评价和体验人们总是希望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价换取最大的回报 2021/5/2122v福阿(福阿(FoaFoa))确定了人际关系的确定了人际关系的6 6种基本回报:爱、种基本回报:爱、金钱、地位、信息、物品和服务。
金钱、地位、信息、物品和服务2021/5/2123三、公平理论三、公平理论v基本观点:基本观点:人们并非简单地以最小代价换取最人们并非简单地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他们还要考虑关系中的公平性即关大利益,他们还要考虑关系中的公平性即关系双方贡献的成本和得到的回报基本是相同的,系双方贡献的成本和得到的回报基本是相同的,公平的关系才是最稳定、最快乐的关系过度公平的关系才是最稳定、最快乐的关系过度受益和过度受损的关系中,交往双方都会对这受益和过度受损的关系中,交往双方都会对这种关系感到不安,且双方都有在关系中重建公种关系感到不安,且双方都有在关系中重建公平的动机平的动机2021/5/2124p交换理论与公平理论解释现实中亲密关系:交换理论与公平理论解释现实中亲密关系: 帮助普通朋友,希望回报;为最要好的朋友或亲帮助普通朋友,希望回报;为最要好的朋友或亲人付出,不图回报?人付出,不图回报?p克拉克和米尔斯克拉克和米尔斯((19791979)区分了两种类型的关系:)区分了两种类型的关系:p交换关系:受公平原则支配交换关系:受公平原则支配p共有关系:关心对方,不期回报共有关系:关心对方,不期回报p阿隆(阿隆(19861986):):自我延伸自我延伸————亲密关系中一个人亲密关系中一个人会把对方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因而让他人受益,会把对方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因而让他人受益,也就是让自己受益。
也就是让自己受益2021/5/2125第三第三节 人人际吸引吸引ØØ人际吸引:人际吸引: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一、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一、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v互惠原则互惠原则v得失原则得失原则v联结原则联结原则2021/5/2126vv(一)互惠原则(一)互惠原则大量的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大量的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与相互支持的相互重视与相互支持v““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阿伦森和兰迪(阿伦森和兰迪(19651965)的研究)的研究v结果表明,人们会选择喜欢他们的人为合作伙结果表明,人们会选择喜欢他们的人为合作伙伴2021/5/2127vv(二)得失原则(二)得失原则阿伦森提出阿伦森提出交往中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有所改变时,更容易影交往中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有所改变时,更容易影响我们对那个人的喜欢与否响我们对那个人的喜欢与否2021/5/2128阿伦森与林德(阿伦森与林德(19651965)的研究:)的研究:实验中,研究者巧妙地让被试可以很自然地被合实验中,研究者巧妙地让被试可以很自然地被合作伙伴反复评价,同时让被试每次都可以听到这作伙伴反复评价,同时让被试每次都可以听到这些评价。
四种评价情形:些评价四种评价情形:v肯定肯定v否定否定v提高:否定提高:否定 肯定肯定v降低:肯定降低:肯定 否定否定最后让被试评价自己喜欢合作伙伴的水平最后让被试评价自己喜欢合作伙伴的水平2021/5/2129条件条件喜欢水平喜欢水平肯定肯定—否定否定否定否定—肯定肯定否定否定—否定否定肯定肯定—肯定肯定+0.87+0.87+7.67+7.67+2.52+2.52+6.42+6.42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先贬后扬的吸引效应先贬后扬的吸引效应2021/5/2130人际吸引的增减原人际吸引的增减原则或得失原则(伯则或得失原则(伯斯奇德等)斯奇德等)我们最喜欢的是对我们喜欢水平不断增加的人,而最厌恶的是喜欢我们的水平不断减少的人婚姻不忠定律婚姻不忠定律2021/5/2131v对得失现象的解释:对得失现象的解释:阿伦森与林德:否定评价导致焦虑和自我阿伦森与林德:否定评价导致焦虑和自我怀疑,需要肯定评价,因此,最终肯定评怀疑,需要肯定评价,因此,最终肯定评价出现时,显得比通常的肯定更有意义价出现时,显得比通常的肯定更有意义弗里德曼等:人们会认为一直给予肯定评弗里德曼等:人们会认为一直给予肯定评价的人缺乏诚意,而更相信先否定后肯定价的人缺乏诚意,而更相信先否定后肯定他们的人。
他们的人2021/5/2132v金盛华、章志光:新出现的自我支持力量意味着自金盛华、章志光:新出现的自我支持力量意味着自我价值的提升,是我价值的提升,是“得得”;由肯定转为否定,意味;由肯定转为否定,意味着正在丧失既有的自我价值支持力量因而会激发着正在丧失既有的自我价值支持力量因而会激发强烈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使我们对其持高度否定、强烈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使我们对其持高度否定、拒绝态度拒绝态度2021/5/2133vv(三)联结原则(三)联结原则人们喜欢与美好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讨厌与不人们喜欢与美好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讨厌与不愉快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愉快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梅和汉密尔顿的研究:照片与音乐梅和汉密尔顿的研究:照片与音乐2021/5/2134二、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二、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u熟悉性熟悉性u接近性接近性u相似性和互补性相似性和互补性u个人特征个人特征2021/5/2135vv(一)熟悉性(一)熟悉性(一)熟悉性(一)熟悉性与见面次数少的人相比,人们更倾向于喜欢见面与见面次数少的人相比,人们更倾向于喜欢见面次数多的人次数多的人曝光效应(单纯接触效应):经常看到某人,也曝光效应(单纯接触效应):经常看到某人,也会增强我们对其的喜爱程度。
会增强我们对其的喜爱程度v查容克(查容克(19681968)研究:照片实验)研究:照片实验v莫兰德和比奇(莫兰德和比奇(19921992)的研究:旁听次数实验)的研究:旁听次数实验2021/5/2136熟悉为什么能引起好感呢?熟悉为什么能引起好感呢?v进化论的解释进化论的解释v其他的解释:其他的解释:((1)多次接触能提高再认;)多次接触能提高再认;((2)熟悉后容易预测)熟悉后容易预测((3)假设经常看到的人与我们很相似)假设经常看到的人与我们很相似2021/5/2137曝光效应的条件曝光效应的条件v如果一开始一个人对他人的态度是喜欢或至少如果一开始一个人对他人的态度是喜欢或至少是中性的,那么见得越多越喜欢;但如果一开是中性的,那么见得越多越喜欢;但如果一开始就讨厌对方,那么见得越多越讨厌始就讨厌对方,那么见得越多越讨厌v波尔曼等人(波尔曼等人(19711971)的研究表明,对于正面与)的研究表明,对于正面与中性人物会出现曝光效应,而对于反面人物不中性人物会出现曝光效应,而对于反面人物不会出现曝光效应会出现曝光效应v增进喜欢需要一个最佳的曝光频率增进喜欢需要一个最佳的曝光频率。
2021/5/2138vv(二)接近性(二)接近性ü费斯廷格等费斯廷格等((19501950)对某社区已婚大学生进行调查,问题是)对某社区已婚大学生进行调查,问题是““在该社区中你最亲近的是哪三个人?在该社区中你最亲近的是哪三个人?””结果显示,居民结果显示,居民们与住的最近的人更亲近,们与住的最近的人更亲近,41%41%的人选择了隔壁邻居,的人选择了隔壁邻居,22%22%的的人选择了隔一扇门的邻居,只有人选择了隔一扇门的邻居,只有10%10%的人选择了同一层最远的人选择了同一层最远的邻居ü原因分析:原因分析:ü第一,接近性增加了熟悉性,预测了相似性;第一,接近性增加了熟悉性,预测了相似性;ü第二,从居住接近的人身上以相对较少的代价获得社会第二,从居住接近的人身上以相对较少的代价获得社会性回报;性回报;ü第三,基于认知一致性,如果和我们住在一起或者一起第三,基于认知一致性,如果和我们住在一起或者一起工作的人是我们不喜欢的,会引起我们心理上的焦虑,工作的人是我们不喜欢的,会引起我们心理上的焦虑,促使我们喜欢他们促使我们喜欢他们2021/5/2139vv(三)相似性和互补性(三)相似性和互补性(三)相似性和互补性(三)相似性和互补性 1 1、相似性、相似性人们喜欢态度、价值观、兴趣、背景及人格等方人们喜欢态度、价值观、兴趣、背景及人格等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面与自己相似的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纽科姆(纽科姆(19611961)的研究:相似有助于友谊。
的研究:相似有助于友谊伯恩(伯恩(19711971)的研究)的研究v研究发现:研究发现:在恋爱与婚姻方面,人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在恋爱与婚姻方面,人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相似的异性为伴侣己相似的异性为伴侣2021/5/2140为什么观点相似可以促进人际吸引:为什么观点相似可以促进人际吸引:v阿伦森解释:与我们相似的人使我们的观点得阿伦森解释:与我们相似的人使我们的观点得到一种社会性证实,会造成一种到一种社会性证实,会造成一种““我是正确的我是正确的””奖励效果奖励效果v海德的平衡理论认为个体有强烈的欲望要维持海德的平衡理论认为个体有强烈的欲望要维持自己对他人或事物态度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自己对他人或事物态度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可以通过喜欢和不喜欢来达到性可以通过喜欢和不喜欢来达到v对于在重要问题上和我们意见相左的人,我们对于在重要问题上和我们意见相左的人,我们会做出一些负性的推论会做出一些负性的推论. .v期望期望- -效价理论的解释效价理论的解释2021/5/2141 2 2、互补性、互补性 “郎才女貌,男刚女柔郎才女貌,男刚女柔” 支配性支配性——服从性服从性 爱说的爱说的——爱听的爱听的研究表明,人际关系中的互补因素,往往发生在研究表明,人际关系中的互补因素,往往发生在交往较深的朋友、恋人、夫妻间。
交往较深的朋友、恋人、夫妻间补偿作用:当别人拥有的,正是我们缺少的,会补偿作用:当别人拥有的,正是我们缺少的,会增加我们对这个人的喜欢程度增加我们对这个人的喜欢程度2021/5/2142vv(四)个人特征(四)个人特征(四)个人特征(四)个人特征1.1.能力能力 “ “宁给智者背包袱,也不给愚者当军师宁给智者背包袱,也不给愚者当军师””?? 例:例: “ “犯错误效应犯错误效应””v阿伦森的实验:喜欢有能力的人有一定限度阿伦森的实验:喜欢有能力的人有一定限度 2021/5/2143v犯错误效应受到性别与自尊心的影响:犯错误效应受到性别与自尊心的影响:性别角色性别角色v男性更喜欢犯错误的才能出众的男性;男性更喜欢犯错误的才能出众的男性;v女性更喜欢能力出众而没有犯错误的人女性更喜欢能力出众而没有犯错误的人自尊心自尊心v中等自尊心的男性更偏爱能力出众而有错误者;中等自尊心的男性更偏爱能力出众而有错误者;v低自尊的男性更偏爱无错误的能力出众低自尊的男性更偏爱无错误的能力出众者v这种现象表明,人们对喜爱对象的选择会受这种现象表明,人们对喜爱对象的选择会受其自我价值保护心理的影响。
其自我价值保护心理的影响2021/5/2144v2.2.外表吸引力外表吸引力2021/5/2145外貌影响人的吸引力与交往外貌影响人的吸引力与交往v西格尔等人(西格尔等人(19691969)的研究发现,外貌影响人)的研究发现,外貌影响人的吸引力与交往的吸引力与交往外貌的光环效应外貌的光环效应v艾格丽(艾格丽(19911991))““美丽的辐射效应美丽的辐射效应””v肯尼斯和维勒肯尼斯和维勒2021/5/2146v3.3.个性品质个性品质个性品质对人际吸引的影响很大,而且这种个性品质对人际吸引的影响很大,而且这种吸引比较稳定、持久吸引比较稳定、持久v真诚真诚是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品质是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品质v热情热情也是决定喜欢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品质也是决定喜欢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品质v致命吸引力致命吸引力最初吸引我们的某个人身上的个人品质有时最初吸引我们的某个人身上的个人品质有时可能成为两人关系中最致命的缺陷可能成为两人关系中最致命的缺陷2021/5/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