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 古代诗歌四首(名师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 古代诗歌四首(名师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古,代,诗,歌,四,首,文化自信:激发对中华优秀诗歌文化的热爱。,语言运用: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文学常识。,思维能力,:,结合写作背景和景物描写,,,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 点,。,(重点),审美创造:学习欣赏古诗,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难点),第,1,课时,观,沧海,次,北,固,山下,一,、,导,入,新课,诵读古代优秀诗歌,,,我们的心灵能得到滋润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俗话说,,,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来学习几首古代诗歌,,,学习古人融情于景,、,借景 抒情
2、的手法,领会古人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并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二,、,教,学,开展,教,学,过,程,一,学,习,观,沧海,1.目标任务一:朗读诗歌,认知乐府诗体裁,朗读指导。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感受律诗的韵律之美。,读准字音:,碣,石(ji),澹,澹(dn),竦,峙,(snzh),丰,茂,(mo),萧,瑟,(s),读出节奏:按照“二二”拍的节奏,注意停顿。,文体知识,乐,府,诗,本指乐府官署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 的作品。宋元以后的词、曲等,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2.目标任务二: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曹操,(15
3、5220),,字孟德,沛国谯(qio)县今安徽亳(b)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 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其诗气势雄浑,慷慨悲壮。,背景链接,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登上了当年秦始皇,、,汉武帝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当时正值 秋风萧瑟之际,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曹操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歌。,3.目标任务三: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请结合注释,读懂诗歌大意,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可
4、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古今对译,”,。,诗歌标题“观沧海”的意义是什么?,“沧海,”,,即大海。题目交代了诗歌的主要事件。此诗描写的是曹操站在碣石山上所观看 到的沧海的壮丽景色。,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作者观看到的景物有哪些?,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观看到的景物有:大海、山岛、树木、百草、洪波。,4.目标任务四:品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三层,。,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两层的几句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第三层,(,“日月之行”至
5、“若出其里”四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 虚。这一层的几句是想象的虚景。,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合乐而加的,与诗的内容无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是全诗的高潮,,,诗人运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诗人运用了互文,、,夸张的修辞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抒写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大海吞 吐日月星辰的景象,,,突出沧海之阔大,,,描绘出一幅极其开阔苍茫的图景,,,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开 阔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言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
6、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渴望统一中国、建 功立业的抱负。,教,学,过,程,二,学,习,次,北固,山,下,1.目标任务一:朗读诗歌,认知律诗体裁,朗读指导,读出节奏:按照“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奏朗读,注意停顿。感知韵律特点:相间工整、抑扬顿挫、音律和谐、朗朗上口。,文体知识,律诗,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一般说来,律诗二,、,三,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要求对仗,。,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
7、声韵,;,第 二、四、六、八句押韵。,目标任务二: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唐玄宗时,,,曾任,荥,(,xn,),阳主簿、洛阳尉。现存诗不多,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背景链接,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 了古诗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诗人曾多次往来于吴、楚之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目标任务三: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请结合注释,读懂诗歌大意,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古今对译,”,。,理解诗歌标题“次北固山下,”,。,诗题的意思是泊
8、舟停宿于北固山下。诗题交代了诗歌写作的地点。,4.目标任务四:品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次北固山下四联各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首联写作者已到北固山,,,但还要乘舟向前,,,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船上所见,,,展现了 一幅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美景色,;,颈联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同时 又点明了时令;尾联借北归的大雁传递家书来直接表达思乡之情。,“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它好在哪里?,作者从炼字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
9、思,,,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 江上已是春天的景象,。,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 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三,、,作,业,布置,1.背诵观沧海,次北固山下,。,2.查阅资料,了解剩余两首诗歌的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第,2,课时,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一,、,教,学,开展,教,学,过,程,一,学
10、,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目标任务一:朗读诗歌,认知绝句体裁,朗读指导,读出节奏:按照“二二三”拍的节奏,注意停顿。读出韵律:全诗押“i”韵。,文体知识,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它是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为近体诗的一种 形式,。,绝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一般一,、,二,、,四句末字押韵。,2.目标任务二: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 隆(今四川江油,),。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11、,”,,与杜甫合称“李杜,”,。其诗构 思奇特,、,情感强烈,、,想象丰富,,,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风格飘逸豪放,。,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背景链接,王昌龄的仕途屡经挫折,数次遭贬,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李白在东南地区漫游期间,得悉王昌龄这次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和关切,,,当即写了此诗遥寄给他,,,以带去一点慰藉,,,分 担他的愁苦。,目标任务三: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请结合注释,读懂诗歌大意,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古今对译,”,。,理解诗歌标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听说,。,“王昌龄,”
12、,,唐代诗人,李白的朋友,。,“左迁,”,,指降职。古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龙标,”,,,地名,,,今湖南洪江西,。,“遥,”,,,遥想,、,遥祝的意,思,。,李白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 标这个偏远的地方,,,写下这首诗,,,遥寄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心,。,诗题交代了事件背景,、,写作对象 及写作目的。,目标任务四:品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描写了“杨花”和“子规,”,。“杨花”给人飘忽不定之感,子规的啼声近似“不如归去,”,。这两个意象,点明时令是暮春时节,渲染出凄凉悲惋的氛围,满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3、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在这里将明月人格化,,,把它看成友好的使者,,,让它把自己的 忧愁和思念带给友人,,,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与关切,。,把客观事物人格化,,,能表达更强烈,、,更深 厚的情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教,学,过,程,二,学,习,天,净,沙,秋,思,1.目标任务一:朗读小令,认知散曲体裁,朗读指导,读出节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读出情感,:,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旨在表达游子漂泊异乡的孤寂、愁苦之
14、情,朗读时 要读出这种情感特点。,文体知识,散曲,金元时期兴起的一种可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新诗体,主要有套数和小令两种。和诗词一样,用于写景、叙事、抒情。,目标任务二: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简介,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有杂,剧,汉宫秋,青衫泪,等。,背景链接,这是马致,远,“二十年漂泊生涯,”,中的作品之一,。,马致远仕途不如意,,,长期漂泊,,,足迹所到 之处,,,总有聚散依依的哀婉,,,而这种哀婉又与他对朝廷的哀伤联
15、结在一起,。,这首小令情调虽然 低沉,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被誉为“秋思之祖,”,。,目标任务三:反复诵读,理解小令内容,请结合注释,读懂小令大意,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古今对译,”,。,理解小令标题“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思”是题眼,暗含游子思乡的愁绪。,4.目标任务四:品读小令,体会作者情感,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描绘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氛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前三句十八个字,,,运用白描 手法,,,语言凝练,,,九种事物名称之
16、前分别冠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笼罩在苍茫暮色中的 各种事物,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天净沙秋思旨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这首小令旨在表达漂泊异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于表达的,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楚愁苦之情,,,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表达出来,,,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 体生动。,结,束,语,:,泱泱华夏自古以来就是诗词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无一不是中华文化中的瑰 宝,。,本课所学的四首作品只是万千诗歌中的沧海一粟,,,请大家课下继续品读同作者同体裁的其 他诗歌,以延伸拓展。,三,、,作,业,布置,1.背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根据天净沙秋思的内容展开想象,改写成一段描述性的文字,150,字左右。,课外搜集有关“胸襟,”“,抱负,”“,思乡”的诗句,丰富积累。,本课是初中阶段第一次集中学习古代诗歌,,,所选的四首诗歌文质兼美,。,学习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