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先秦历史散文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v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v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v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阶段:1夏到春秋:尚书和春秋,言事不混,文字古朴简洁2春秋末到战国初:左传和国语,言事相融,富有文学性3战国中后期:战国策总趋势:由简到繁,由质而文,由片断的文辞到较详细生动的记言、记事、写人。特点:文史哲不分。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v散文的萌芽、源头:甲骨文卜辞甲骨文卜辞少数较为完整可读,记事顺畅明晰,初步具备了散少数较为完整可读,记事顺畅明晰,初步具备了
2、散文的某些因素;文的某些因素;如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如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郭沫若卜辞通纂郭沫若卜辞通纂有的卜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齐全,叙述较有的卜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齐全,叙述较为详细,略具叙事要素为详细,略具叙事要素如如壬子王卜,贞:壬子王卜,贞:“田田 ,往来亡?,往来亡?”王占曰:王占曰:“吉!吉!”获鹿十。获鹿十。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v商周铭文商代铭文记事简单,形式一律,如“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俞夔贝,惟王来征夷方,唯王十祀有五,肜日。”(殷文存上二六后)周代铭文字数增加了,内容
3、复杂了。如以记事为主的曶鼎,记言为主的毛公鼎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铜器铭文例天令(命)禹尃(敷)土,(堕)山(濬)川,廼(差)(地设)征,降民监德;廼自乍(作)配乡(飨)民,成父女(母),生我王、乍(作)臣。氒(厥沬)唯德,民好明德,才(任在)天下。用氒邵(厥绍)好,益美(懿)德,康亡不楙(懋)。考(孝友訏)明,巠(经)齐好祀,无(欺悖)心。好德遘(婚媾),亦唯(协),天(釐)用考,申(神),(复)用彔(祓禄),永(御)于(宁)。(豳)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无悔)。遂公盨李学勤释文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尚书(记言之祖)尚书(记言之祖)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第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尚者,上也。
4、言此上代以来之书,故曰尚书。尚者,上也。言此上代以来之书,故曰尚书。(尚书正义卷一尚书序孔颖达疏)(尚书正义卷一尚书序孔颖达疏)书者,政事之纪也。(荀子书者,政事之纪也。(荀子劝学)劝学)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史记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自序)书者,古之号令。(汉书书者,古之号令。(汉书艺文志)艺文志)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组成: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流传:单独成书,先秦100篇,汉代今文尚书29篇,古文尚书45篇(亡佚),东晋古文尚书58篇(伪作)特点:文字古奥典雅【“周诰殷盘,佶屈聱牙”(进学解)】,单独成篇若顛木之有由(抽生)蘖,天其永我命于茲新邑。(商书盘
5、庚)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盘庚上)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秦誓)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v尚书中的真书有下列28篇:尧典(包括今本舜典,去篇首28字)皋陶谟(包括今本益稷)禹贡(地志书之最古者)甘誓(启伐有扈,战于甘,其时之誓词)汤誓(商汤伐夏桀时誓词)盘庚(今分为三篇,商由河北迁往河南时诰下之辞)高宗彤日(武丁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呌,祖己训王之辞)西伯戡黎(文王灭黎,祖伊恐,奔告于纣)微子(太师少师劝微子去纣)牧誓(武王与纣战于牧野时之誓词)洪范(箕子告武王以天锡大禹之洪范九畴,实为上古之
6、宗教哲学)金滕(武王有疾,周公请以身代,雷风示变。见史记)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v大诰(周公东征时之诰辞)康诰(封康叔时之诰辞)酒诰(亦诰康叔,可见其时酗酒之风甚烈)梓材(诰康叔以为政之道)召诰(记周、召二公营洛邑事)洛诰(洛邑建成,周公告诫成王之辞)多士(成周既成,迁殷民,告诫之辞)无逸(周公告诫成王之辞)君奭(周公摄政时告召公语)多方(成王灭奄后,归告多方之语)立政(周公致政后告成王语)顾命(含今本康王之诰,成王没,康王立,大丧。)费誓(伯禽伐淮夷时誓词)吕刑(穆王改定刑法)文侯之命(城濮之战以后周襄王命晋文公之辞)秦誓(秦穆公战胜晋以后之誓词)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v春秋(记事之祖)
7、春秋(记事之祖)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的编年史。第一部编年史著作时限: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前)作者:鲁国史官特点:1大纲式的叙述2时间顺序,“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序)【明确的时间观念和自觉的记事意识】3“春秋笔法”,以一字寓褒贬【“礼义之大宗”(史记太史公自序)】隐公元年载:“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注:“春秋三传”(左传属古文经学、公羊传、穀梁传属今文经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v左传别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春秋古文、左氏、左氏传、古文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左传与春秋的关系:与春秋
8、一脉相承而又独立成书作者:战国初期的儒者v1、左丘明(司马迁、班固等持此说)“鲁君子左丘明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左传的作者是“鲁太史左丘明”(班固汉书艺文志)古本孔子家语观周篇说:“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如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丘明为之传,共相表里。”论语公冶长:“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v2、认为左氏非丘明,左传不传春秋。(唐赵匡首次提出、王安石、朱熹等持此说)v3、认为左传是西汉刘歆伪作。(康有为等持此说)v4、子夏、吴起等说时限: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性
9、质:编年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思想倾向:儒家v基本立场是维护周礼,尊礼尚德v民本思想民重于天、民重君轻、民为邦本季梁:“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桓公十六年);子产:“天道远,人道迩”(昭公十八年);司马子鱼曰:“祭祀以为人也。民,神之主也。用人,其谁飨之?”(僖公十九年)师旷:“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襄公十四年)逢华之语曰:“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哀公元年)史嚚“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庄公三十二年)子产“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
10、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吾毁之?”(襄公三十一年)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艺术成就刘知己史通:刘知己史通:“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晋晋范宁谷梁传集解自序中说:范宁谷梁传集解自序中说:“左传艳而富左传艳而富”1、左传最突出的成就是:长于叙事。v清冯李骅读左卮言中盛赞左传“叙事全由自己剪裁”,并详加论析:“其中有正叙,有原叙,有顺叙,有倒叙,有实叙,有虚叙,有明叙,有暗叙,”(一连列举了二十九种叙事之法)v刘熙载:“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艺概文概)v刘知己史通:“叙事之最”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
11、事散v简洁清晰、完整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桓公)。(左传隐公元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层次分明。如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宣公二年赵盾谏灵公、哀公十六年楚白公之难v借助细节,生动传神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杀孔父而取其妻。公怒,督惧,遂弑殇公。(桓元年)巫臣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宣十二年)桓子不知所为,鼓於军中曰:“先济者有赏!”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宣十二年)v富有故事性、戏剧性
12、重耳流亡、晋灵公与赵盾之争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v善写战争着重描写战争的起因、战前的策划、战争的影响等,把战争的胜负与各国的政局、外交、民心的向背、将帅的品格等等联系起来写“晋楚城濮之战”(僖公27、28年)、“秦晋殽之战”(僖公32、33年)、“晋楚邲之战”(宣公12年)、“齐晋鞌之战”(成公2年)晋楚鄢陵之战(成公16年)战争过程本身往往写得比较简略,但“疏而不遗,俭而无阙。”作者常选取决定战争进程的关键人物来重点刻划,以展示战争的经过。如成公二年的鞌之战有道德化、神秘化特征v叙事方法:以顺序为主,辅之以倒叙(插叙、补叙)、预叙等方法。以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角度。林琴南在论及左传的倒叙时说:
13、“又或一事之中,斗出一人,此人为全篇关键,而偏不得其出处,及于间间中补入数行,即为此人之小传,却穿插在恰好地步,如天衣无缝。”(左传拮华自序)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v2、左传的另一突出成就是:善于写人积累型:郑庄公、晋文公、秦穆公、郑子产、齐晏婴闪现型:鉏麑、提弥明、灵辄、弦高、蹇叔、孟明视通过人物的言、行写人“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
14、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成公二年的鞌之战)个性鲜明、复杂多变化:楚灵王、重耳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v3、左传的又一突出成就是:工于记言。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僖公四年齐伐楚盟于召陵、僖公五年宫之奇谏假道、僖公十五年阴饴甥答秦伯之问、二十六年展喜犒齐师、三十年烛之武退秦师、宣公三年王孙满论鼎之重轻、成公二年安媚人责晋、三年知罃对楚王问、襄公十四年戎子驹支责晋于朝、三十一年子产论毁乡校、吕相绝秦等左传的叙述语言词约义丰、意蕴厚实。左氏春秋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刘知几史通申左:“寻左氏载诸大夫词令、行人应答,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
15、,述远古则委曲如存,征近代则循环可覆。” “谅非经营草创,出自一时,琢磨润色,独成一手。”苏轼:“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然而言止而意不尽,尤为极致,如礼记、左传可见。”(苏文忠公全集)刘知己:“言近而旨远,辞浅而意深,虽发语已殚,而含义未尽,使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句外。”(史通叙事)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v4、虚构、想象王充论衡:“言多怪,颇与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相违反。”范宁谷梁传集解自序:“左氏艳而富,其失也诬。”韩愈进学解:“春秋谨严,左氏浮夸。”“僖公二十四年”介之推和母亲的对话、“宣公二年”鉏麑自杀前慨叹、“成公十年”记晋景公之死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
16、事散v作品选讲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前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前630年)年)1、相关背景介绍2、解析3、艺术特色(1)结构完整紧凑,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记叙得有条不紊,而又波澜起伏。(2)精彩的外交辞令(全文的重点和精粹所在)是世界外交史上运用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的一个很早的杰出范例。金圣叹:“分明一段写舍郑之无害,一段写陪晋之有害,而其文作连锁不断之句,一似读之急不得断者”、“妙在其辞愈委婉,其说愈晓畅。”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本篇写的是秦穆公在企图称霸中原的野心指导下向东扩张势力的尝试。文章的宗旨在于总结秦败的原因。战争所与三方,在秦,则师出无名,是非正义的;在郑,
17、则保卫国土是正义的;在晋,则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帮助正义一方的。作者的思想倾向都通过具体的叙述表现了出来。秦晋殽之战秦晋殽之战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 1 1、结构严谨,线索分明,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结构严谨,线索分明,围绕中心安排材料。 全文以蹇叔哭师开头,中间写了王孙满观师,弦高犒师,皇武子逐客,殽山丧师,最后以秦穆公哭师结束,首尾呼应,回抱圆合。在详略的处理上,对直接提示秦败原因的蹇叔哭师,弦高犒师详写,对显示秦败结果的殽山丧师则只用了十几个字,写得极其简略。 王孙满观师后的的评论和晋国战前军事决策会议上的意见,既是对蹇叔意见的补充,又是从裁判的角度对秦败原因的直接揭示。可见左传的作者
18、在剪裁方面极具匠心。写作特点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蹇叔是一位忠心耿耿,爱国爱民,深谋远虑,见识卓绝的老臣的形象。他劝告穆公晓之以理,言辞委宛;告诫孟明通之以利害,言辞激切;哭送儿子动之以情,言辞哀痛。他的性格特点虽然只是通过其语言表现出来的,但很富于立体感。弦高是一名有正义感的爱国者的形象,由于他的沉着机智,巧于应变,终于使郑国转危为安。先轸是一员多谋善断,性格刚烈的将领的形象,他眼光敏锐,在截击秦军的问题上,当机立断,迅速组织了这场战争并获得了胜利。文赢放三师之后,他当着襄公的面,疾言厉色,不顾而唾,一方面表现了他火暴的性格,另一方面则表现出他对晋国的无比忠诚。秦穆公的先是刚愎自用,一意孤
19、行,与后来在事实面前勇于改错,形成鲜明对比,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刻划了几个有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刻划了几个有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弦高犒师弦高犒师用心良苦用心良苦皇皇武武子子辞辞客客 绵里藏针绵里藏针孟明谢赐孟明谢赐弦外有音弦外有音3、出色的外交辞令、出色的外交辞令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20、”且使遽告于郑。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君之惠,不以累臣釁鼓,使归就
21、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累臣釁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秦晋殽之战秦晋殽之战1、相关背景介绍2、解析3、艺术特色(1)构思精巧,主次分明,脉络清晰,结构浑然一体。(2)成功刻画了几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蹇叔蹇叔:忠诚倔强、有政治远见 秦穆公秦穆公:专横气盛但能自责改过先轸先轸:耿直粗犷,深谋远虑弦高弦高:赤心为国、灵活机智(3)精彩的外交辞令弦高犒师弦高犒师:语意双关,弦外有音皇武子辞杞子皇武子辞杞子:旁敲侧击,外柔内刚孟明视谢赐孟明视谢赐:绵里藏针,话中有刺这些隽永含蓄的精彩辞令,表
22、现出春秋时期外交家们思维敏捷、这些隽永含蓄的精彩辞令,表现出春秋时期外交家们思维敏捷、善于应酬的本领。善于应酬的本领。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v晋公子重耳之亡分析晋公子重耳之亡分析:v重耳出亡的原因:晋献公宠幸骊姬,王室发生内乱,申生遇害,重耳受牵连,不得不出亡。v重耳出亡十九年,历尽艰难,备尝冷落,由一个养尊处优的公子,逐渐锻炼成为一位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应付各种事变的胆识才干,气量恢宏、性格坚强的一代霸主。文章真实生动的记载了这一流亡过程和重耳性格的成熟过程。v艺术上,这篇文章具有鲜明的特色。v首先是高超的叙事艺术。本文涉及的人物多,时间长,头绪多,作者络绎写来,繁而不乱。选材布局,繁简适
23、当。层次之清楚,几乎无懈可击。v其次是富于故事性、戏剧性。作者在叙述基本故事事件的同时,恰当的穿插了一些细节描写,如五鹿乞食、桑下之谋、薄观裸浴、馈飧置璧、沃盥挥匜、降服谢罪等等。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形象,读之趣味盎然,又不失历史的真实性。v第三,描绘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如子犯的机智,赵衰的稳重,曹共公的委琐,寺人披的阴险狡诈,竖头须的随机应变,介之推的高风亮节等;文中的七个女性也都各具特色。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v国语体例:国别史(首创)(周、鲁、齐、晋、郑、楚、吴、越),记言为主,21卷时限:起自周穆王,止于鲁悼公(约前前)作者:说法不一“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司马迁史记自序)班固汉书艺文志
24、说“国语十三篇,左丘明撰。”王充论衡案书篇说:“国语,左氏之外传也。左氏传经,辞语尚略,故复选录国语之辞以实。”思想倾向: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先王耀德不观兵”“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亡。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v艺术成就唐柳宗元在非国语中说:“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明黄省曾说:“文辞高妙,非后世操觚者可及。”(五岳山人集)明王世祯说:“其所著记,盖列国辞命载书训诫谏说之辞也。商略帝王,包括宇宙,该治乱,迹善败,按籍而索之,斑斑详窍,奚翅二百四十年之行事,其论古今天道人事备矣。即寥寥数语,靡不悉张弛之义,畅彼我之怀,极
25、组织之工,鼓陶铸之巧,学者稍稍掇拾芬芳,犹足以文藻群流,黼黻当代,信文章之巨丽也。”(经文考引)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1、国语虽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但已有将某个人的言行集中在一起,向人物小传过渡的趋势,为后世的传记文学提供了可贵的经验。2、国语的语言平实自然,明白流畅,既与尚书的诘屈聱牙大不相同,也有别于春秋的凝练含蓄。召公谏厉王弭谤、叔向贺贫“从来贺字不与忧字为类。叔向故出一奇,以耸宣子之听,及至说来,俱极平实道理。可悟小题文字化平为奇之法”(倪承茂古文约编)。3、长于对话。如:姜与子犯谋,醉而载之以行。醒,以戈逐子犯,曰:姜与子犯谋,醉而载之以行。醒,以戈逐子犯,曰:“若无所济,若无所
26、济,吾食舅氏之肉,其知餍乎!吾食舅氏之肉,其知餍乎!”舅犯走,且对曰:舅犯走,且对曰:“若无所济,若无所济,余未知死所,谁能与豺狼争食?若克有成,公子无亦晋之柔嘉,余未知死所,谁能与豺狼争食?若克有成,公子无亦晋之柔嘉,是以甘食。偃之肉腥臊,将焉用之?是以甘食。偃之肉腥臊,将焉用之?”遂行。遂行。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作品选讲:邵公谏弭谤1、背景介绍2、具体讲析3、艺术特色(1)叙述与议论相结合,重在议论。(既突出重点又结构完整)(2)论证手法丰富(比喻说理、史实说理、严密的逻辑推理等)(3)语言古朴精练,精警透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v战国策异名:国策、国事、短长、长
27、书、事语、修书1体例:国别史,策士游说各国诸侯时陈谋献策或互相辩论的言辞。2时限:从韩、赵、魏三家灭智伯到秦二世为止(前453年前209)3成书情况:所校中战国策书,中书余卷,错乱相糅。又有国別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国別者,略以时次之,分別不以序者以相补,除重复,得三十三篇。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刘向战国策书录)4作者:一是战国时人作。二是秦末楚汉之际人所著。三是一部分出自西汉时人(蒯通)之手。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5思想倾向:杂儒、墨、道、法、兵诸家而倾向于纵横家。a政治观上:崇尚计谋策
28、略,尊奉机巧权变。(以智服人)“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b人生观上:公开宣扬追求“势位富贵”,争名逐利。如:苏秦得意还乡之时的一番感慨:“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事之必至者,死也:理之固然者,富贵則就之,贫贱则去之。此事之必至,理之固然者。(齐策四)张仪也亮出了“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的观点。秦策一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6进步思想:a民本思想。b有明显的“贵士”的倾向。附:有关“士
29、士”的介绍钱穆国史新论之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中国文化有与并世其他民族、其他社会绝对相异之一点,即为中国社会有士之一流品,而其他社会无之。”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c记录了许多嘉言善行。d对于锐意改革、励精图治的国君,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7艺术成就:a.丰富的策士形象曲折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细节苏秦归来时“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黧)黑,状有归(愧)色”首创纪传体b.辨丽横肆的语言借铺陈、排比、夸饰而成的敷张扬厉夫齐,罷国也,以天下击之,譬猶以千钧之弩溃痈也。(秦策二)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臣何患乎?(秦策
30、三)齐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齐车之良,五家之兵,疾如锥矢,战如雷电,解如风雨。既有军役,未尝倍太山,绝清河,涉渤海也。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築,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踏踘者;临淄之途,车辇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齐策一) 借比喻、寓言而成的形象生动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v宋李格非欣赏“其说之工”,“文辞之胜”(书战国策后)v王觉说它“辩丽横肆,亦文辞之最”(题战国策)v鲍彪认为:“其文辩博,有焕洱明,有婉而微,有约而深,太史公之所考本也。”(战国策序)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作品选讲:苏秦
31、始将连横1、背景材料介绍2、全文串讲本文记述了纵横家苏秦一生中进行游说活动的主要事迹。3、艺术特点(1)语言凌厉,气势咄咄逼人(敷张扬厉)。(2)成功刻画了一位纵横家的典型代表苏秦博闻广记,韬略过人,机智灵敏;躬身自省和高度的自信;坚韧不拔的进取意志和刻苦奋斗的精神(言行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v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的影响1.史传文学:体例、思想、写作艺术2.散文3.小说:产生发展及独特艺术个性的形成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v甲骨文参考文献:前中央研究院的殷墟文字甲、乙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甲骨文合集、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菁华、郭沫若的卜辞通释、中国社会
32、科学院考古所的甲骨文编等。普及本有李圃的甲骨文选读等。v铭文著作: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容庚的金文编、郭沫若的两周金文大系、殷周青铜铭文研究、徐中舒的殷周金文集录、文物出版社的商周青铜器铭文选等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v尚书参考文献:尚书正义(十三经注疏本)孔安国伪传,孔颖达正义;宋蔡沈的书集传、*清代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疏证、牟庭的同文尚书、今人曾运乾的尚书正读、王世舜的尚书译注等v春秋及三传参考文献:杜预春秋经传集解(现存最早最权威之古注)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的春秋左传正义傅隶林春秋三传比义顾炎武左传杜注补正惠栋左传补注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深入研究左传之重要参考书)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沈玉成左传译文郑天挺左传选、朱东润左传选注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v国语参考文献三国吴国韦昭的国语解清代洪亮吉的国语韦昭注疏、董增龄的国语正义徐元浩的国语集解傅庚生的国语选董立安的国语译注辨析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v战国策参考资料:刘向集录战国策诸祖耿战国策集注汇考张清常、王延栋战国策笺注缪文远战国策考辨郑杰文战国策文新论杨宽战国史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文物出版社战国纵横家书(帛书)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v周易注本: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的周易注疏唐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宋朱熹的周易本义。闻一多的周易证类纂李镜池的周易通义高亨的周易古经注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