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技术专家的五项修炼]从技术走向管理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88969545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PPT 页数:191 大小:1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发技术专家的五项修炼]从技术走向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91页
[研发技术专家的五项修炼]从技术走向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91页
[研发技术专家的五项修炼]从技术走向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91页
[研发技术专家的五项修炼]从技术走向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91页
[研发技术专家的五项修炼]从技术走向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发技术专家的五项修炼]从技术走向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发技术专家的五项修炼]从技术走向管理(1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技术走向管理从技术走向管理 -研发技术专家的五项修炼研发技术专家的五项修炼-从技术走向管理- 前前 言言 从技术岗位步入研发管理从技术岗位步入研发管理, ,是职业生涯的一是职业生涯的一个重大转折个重大转折, ,他对人的挑战难度决不亚于离开他对人的挑战难度决不亚于离开大学生踏入社会大学生踏入社会. .幸运的是现在的我们有了许幸运的是现在的我们有了许多前人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多前人的实践和经验总结, ,让我们能够从中获让我们能够从中获得应对这些挑战的武器得应对这些挑战的武器, ,也能够在前辈们的肩也能够在前辈们的肩膀上走得更高更远膀上走得更高更远-从技术走向管理- 研发管理的发展历史研发管理的发展历

2、史 和任何一种现代的科学与管理方式一样,研发管理的概念和方法来源于西方国家; 1867年德国的巴斯夫化学公司发明了录音磁带、尿素,为了开发染科技术,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企业专属的研发部门; 1876年爱迪生(Thomas Edison)在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成立了一个专门从事技术开发与商品化的研发实验室,从此开启了美国企业有目标、专业化的技术研发工作。-从技术走向管理- 第一代研发管理由科学家主导 没有明显策略目的,研发部门本身对于研发活动也没有一套系统化的管理方 式,是公司一种行有余力的额外性尝试行为。例如,早期AT&T所属的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巴丁因此得到诺贝尔奖,但把晶体管技术商业化的却

3、是日本索尼公司。第二代研发管理重点在支持业务需求 研发与业务逐渐产生连结关系,不过大都由业务部门提出需求,而研发部门被动的配合。大部分国内企业目前处于这个阶段。第三代研发管理跃升至策略的层次 研发活动有比较明确的策略目的,研发与企业发展呈现紧密关系,技术创新成 为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采取跨部门的矩阵组织来从事创新活动,运用技术创新在国内市场与跨国企业分庭抗礼,并以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进军海外市场,2000年前的华为,以及目前很多优秀的国内企业是这种情况。-从技术走向管理- 第四代研发管理将创新视为经营的核心技术创新成为经营策略的主导,相关投资被视为策略性的知识资产。企业采取扩大创新的投

4、资规模来维持企业成长与竞争的优势,并使这种知识资产大幅增加企业的市场价值。使用的手段包括:扩大研发支出、延揽技术团队、购并新兴科技公司、委托大学与研究机构从事前瞻性技术的研发、以投资手段大量取得技术专利等。以策略联盟来推动技术创新。第四代研发管理观念认为,技术创新不一定来自于企业自峰的资源能力,以策略联盟来推动创新反而更符合企业利益,灵活运用技术合作、技术授权、技术转移、技术交易、购并合资等手段,能更快提升技术创新的效率。建构全球研发网络。以全球化运作的观点精炼看待研发活动,将传统总部实验室的中央控制观念转变为全球研发网络的分散架构,在全球最合适的地点设置许多研发单位,并形成有效管理的网络组织

5、。-从技术走向管理- 全球科技领导厂商(包括中国的中兴、华为)采取第四代研发管理的策略 目前全球科技产业中的领导厂商几乎都是因为采用第四代研发管理的策略,才得以创造竞争优势与维抚育市场上的领导地位。例如,英特尔始终坚持领先创新的策略,以专属架构与专利来赚取丰厚利润,再以破坏性创新手段摆脱竞争者模仿跟进。互联网巨头思科采取大量购并新兴新科技公司来取得新技术。日本松下为适应研发全球化的趋势,在世界各地设置了15个研发中心,将关东中央实验室由纯研发的生产者,转变为制定全球研发策略,督导全球研发网络活动及整合成果的管理者。 另一种实行第四代研发管理策略的新型企业,则是许多围绕在大学周围,由科学家主导的

6、中小型科技公司虽然没有具体产品,但他们能针对未来市场产品的需求发展技术能力,并以关键技术的专利来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市场价值。1998年美国大型药厂与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的技术交易金额高达37亿美金,这一数字较1991年的技术交易金额几乎成长了3倍-从技术走向管理- 问题思考:我们公司现在处于哪个阶段?我们的对手,我们的客户,我们的供应商处于哪个阶段?我们对当前的状态满意吗?我们需要有所改变吗?为何全面质量管理推行已行多年,但中国的产品仍然品质低下?-从技术走向管理- 如果要改变,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着手改变呢?如果要改变,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着手改变呢? 意识? 能力? 工具? 。 -从技术走向管

7、理- 我我 们们 的的 目目 标标 ?-从技术走向管理- 效率 + 和谐 ! -从技术走向管理- 杰克.韦尔奇的“A级管理人才标准”必须具备必须具备4E4E品质:品质:充沛的精力(Energy);激发别人的能力(Energizer);要有棱角(Edge):敢于提出强硬要求;执行能力(Excute): 不断将远见变为绩的能力。-从技术走向管理- 理想的管理者的素质特征理想的管理者的素质特征 1、真诚、公正、自信、热情;2、有进取心,具有创造性思维;3、沉着、冷静、坚忍不拔;4、具有灵活性,同时具有组织性和纪律性;5、善于沟通,有个性魅力,能使团队快乐有生气;6、多面手,有全流程的丰富的工作经验;

8、7、具备管理技巧,精明而讲究实际。-从技术走向管理- 我们要修炼!我们要修炼!-从技术走向管理- 目目 录录第一项修炼-管理意识修炼第二项修炼-沟通能力修炼第三项修炼-团队管理修炼第四项修炼-项目管理修炼第五项修炼-质量管理修炼-从技术走向管理- 第一项修炼:管理意识修炼第一项修炼:管理意识修炼-从技术走向管理- 管理是什么?管理是什么? 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从技术走向管理-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知”而在于而在于“行行”;其验;其验证不在

9、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证不在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彼得彼得. .杜拉克杜拉克管理学的真谛管理学的真谛 管理的本质是追求效率。管理的本质是追求效率。 -管理学理论研究网管理学理论研究网 管理就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五大基本要素组管理就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五大基本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成的活动过程。 -亨利亨利. .法约尔法约尔世界经理人世界经理人 管理工作的本质在于信息控制。管理工作的本质在于信息控制。 -首席执行官首席执行官-从技术走向管理- 1 1、 研发管理人员的研发管理人员的N N种管理意识种管理意识 责任意识(把信交给加西亚;

10、“天下兴亡,我的责任”)计划意识(目标决定方向,时间管理决定效率)团队意识(1+12,为自己建立平台,不能临阵磨枪)全流程意识(价值放大依赖于研发,但成败取决于系统)本成意识(成本是企业基本竞争力;产品综合成本的7080%决定于设计阶段。)-从技术走向管理- 1 1、 研发管理人员的研发管理人员的N N种管理意识种管理意识质量意识(研发质量是产品质量的根源,RZF名言:质量是市场经济下的最高道德。)资源意识(资源永远稀缺,但就像海绵里的水|。)创新意识(创新是研发者的天职,我们要在不断进取的过程中寻找成功的彼岸)风险意识(面对来自于市场技术,人力,采购等各种意外情况的影响,研发成为高风险行为,

11、所以需要我们管理,需要我们控制)。-从技术走向管理- 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 哪些意识对你目前的工作有比较重 要的影响?你的工作环境中有什么事件或者问题,可以通过改变一些习惯的意识而得到更好的解决?-从技术走向管理- 2 2、研发管理的主要活动、研发管理的主要活动 从操作角度看 计划 协调 组织 监控 指挥 考核-从技术走向管理- 2 2、研发管理的主要活动、研发管理的主要活动从目标角度看从目标角度看 项目管理 团队建设 质量管理 技术/经验管理 风险管理 ,-从技术走向管理- 3 3、研发管理的组织结构、研发管理的组织结构l职能型组织l项目型组织l矩阵型组织-从技术走向管理- 职能型组织示

12、意图职能型组织示意图 老 板 副经理工程副经理制造副经理市场副经理研究副经理财务-从技术走向管理- 项目型组织示意图项目型组织示意图常规职能部门项 目 经 理其 它 项 目工程市场制造研究老板-从技术走向管理- 矩阵型管理示意图矩阵型管理示意图产品线副总研发副总产品/项目经理产品/项目经理产品/项目经理研究设计开发物料测试-从技术走向管理- 职能型组织特点职能型组织特点按照合理分工原则,根据特定的功能、技术专长、学科或整套工作方式来建立。逐级分层,标准的金字塔结构可将相似的资源集中在一起-从技术走向管理- 职能型组织之优缺点:优点:分工明确利于资源共享便于专家的成长管理内容相对单纯缺点:没有人

13、对项目的成本和利润负完全的责任,负责任只关心在预算内做有关的事情;成员经常为各自的权利而争斗,并不以一致的项目目标为工作方向;项目的实施分散在各职能部门,他们更多考虑各自任务,较少考虑他们的行动对项目和整个公司的影响。效率低下-从技术走向管理- 项目型组织特点项目型组织特点为达到一个具体的目标所必需的所有资源被分散到规则的职能结构中,并建立起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独立产单位。项目经理被授予权力,可以从组织内或组织外获得资源。项目组织的内部结构还是职能的,也就是说项目组被分成不同的职能领域。-从技术走向管理- 项目型组织之优缺点:优点:在项目整个过程中,所有成员在项目经理的直接领导下。目标的单一性和命

14、令的一致性。项目经理直接控制所有必需的资源。在项目组织中,非正式的交流是有效的。缺点:项目组织并不能完美地解决所有项目管理的问题。是一种新型的短期结构,取代了常规组织,工具被重复购买,资源使用也不够有效。-从技术走向管理- 矩阵型组织特点矩阵型组织特点矩阵管理结构能够弥补企业进行单一划分带来的不足,把各种企业划分的好处充分发挥出来;矩阵结构既能够保证稳定的发展,又能保证组织内部的变化和创新;将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进行分离,培养技术型专家和技术管理型专家;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共享,同时可以迅速培养专业人才。-从技术走向管理- 矩阵型组织之优缺点:矩阵型组织之优缺点:优点:优点:将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进

15、行分离,培养技术型专家和管理型专家;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共享;项目组是矩阵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能够很好的进行求助;纵向与横向的信息充分交流。缺点:缺点:每一个人不止一个领导,上下需要更多的沟通和协调;要努力平衡项目目标和职能管理目标;拥有大量项目的矩阵组织面对项目优先和资源分配问题;员工的绩效考核办法比较复杂,推行360度的绩效考评。沟通量大,管理复杂,统一性不佳,管理者压力巨大。-从技术走向管理- 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 您的组织现在采用哪一种结构?哪一种结构会比较适合你们的情况呢?为什么?-从技术走向管理- 第二项修炼:沟通能力修炼第二项修炼:沟通能力修炼-从技术走向管理- 1 1、沟通的概

16、念、沟通的概念 约哈里窗口(Johari Window)介绍 下表因为其首创者为约瑟夫.勒特和哈里.英厄姆得名。 自知 不自知 人知 开放区域盲目区域人不知秘密区域未知区域-从技术走向管理- 如果我能够知道他表达了什么,如果我能知道他表达的动机是什么,如果我能知道他表达了以后的感受如何,那么我就敢信心十足的果敢断言,我已经充分了解了他,并能够有足够的力量影响并改变他。 -卡特.罗吉斯 杰克.韦尔奇90%的时间用于沟通 他说:真正的沟通是一种态度、一种环境。它是所有流程的相互作用。它需要无数的直接沟通,它需要更多地倾听而不是侃侃而谈。它是一种持续的互动过程,目的在于创造共识 -从技术走向管理-

17、沟通三层次沟通三层次自我防卫: 最低层次的沟通,由于信任度低,语言多重于防卫,为求无懈可击,这样做的结果常常会使双方更坚定自身的立场。彼此尊重: 为了避免冲突,双方都保持礼貌,却不一定为对方设想,也没有完全开诚布公,探讨更多的选择途径。所以,这种沟通方式通常以妥协折衷收尾,造成双方互有得失。集思广益: 大家完全敞开心扉,承认自己的不足,重视各人的不同立场及不同睦法;并相信有些矛盾的确可以并存,最终彼此收获更多 -Napleon Hill成功学全书-从技术走向管理- 2、沟通的类型:按照方向:单向,双向按照媒介:面对面,电话,书面,多媒体按照场合:办公室,饭店,运动场所按照内容:工作,生活,娱乐

18、按照层级: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平级-从技术走向管理- 3、沟通中的障碍心理障碍:比如某些技术人员、研发人员非常害羞,不善于表达, 在沟通过程中会产生障碍;语言障碍:很多大企业,成员来自五湖四海甚至世界各地,语言上 会有一些障碍;形体障碍:肢体语言、表情等传达出来的错误信息会使沟通产生障 碍;环境障碍:很多大型企业,它的总部可能在北京,物流中心可能在 上海,研发基地可能在深圳,这种地域上的障碍会给顺 利沟通产生影响。-从技术走向管理- 3、沟通中的障碍(续)地位障碍:头脑风暴会上,如果有一个权威或者领导在那里,很多 员工就闭上嘴巴,这是地位产生的沟通障碍。人数障碍:比如在10-20人的培训会上,

19、可以进行顺畅的沟通。如果 超过了100名学员,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文化障碍:印度人点头表示“NO”,摇头表示“YES” 中国人点头表示“YES”,摇头表示“NO”-从技术走向管理- 思考与讨论检查项目描述你在沟通中存在的障碍改进办法心理障碍语言障碍形体障碍环境障碍地位障碍人数障碍文化障碍-从技术走向管理- 4 4、沟通技艺、沟通技艺讨论题:讨论题: 一个毕业后到你部门来的大学生,经过你一年多的培养,也给他机会锻炼,终于做出了一点成绩,你正在高兴说孺子可教,要委以重任,突然有一天他走到你面前问为什么工资加这么慢,不久又告诉你过了年他要辞职,你怎么和他沟通?-从技术走向管理- 沟通四项基本原则沟

20、通四项基本原则 真诚真诚 自信自信 赞美他人赞美他人 善待他人善待他人-从技术走向管理- 高效沟通六步法:高效沟通六步法:步骤一 事前准备步骤二 确认问题步骤三 阐述观点步骤四 处理异议步骤五 达成共识步骤六 共同实施-从技术走向管理- 步骤一:事前准备步骤一:事前准备设定沟通目标做好情绪和体力上的准备-从技术走向管理- 步骤二:确认问题步骤二:确认问题第一步:有效提问第二步:积极聆听第三步:及时确认 开方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 ?-从技术走向管理- 步骤三:阐述观点步骤三:阐述观点阐述计划 -描述解决问题的建议描述细节 -阐述建议的原因是和 实施方法 建议的角度: -特点(Features) -

21、作用(Advantages) -利益(Benefits)-从技术走向管理- 步骤四:处理异议步骤四:处理异议 不轻易否定别人的意见 条条大路通罗马 只在必要时“说不”,但切记“理直气 和”! 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能巧妙地表达-从技术走向管理- 步骤五:达成共识步骤五:达成共识感谢 对别人的支持要感恩 愿和合作伙伴、同事分离工作成果 积极转达内外部的反馈意见赞美 对合作者的工作不吝惜认可与赞赏-从技术走向管理- 步骤六:共同实施步骤六:共同实施积极合作的态度按既定方针处理发现变化及时沟通-从技术走向管理- 咱们找个题目试一下,不能光学不练。咱们找个题目试一下,不能光学不练。 对本小节开头的那个

22、案例,有什么好的沟通方法吗? 如果想挽留他,你有哪些方法? 。-从技术走向管理- 5、倾听-全身心的修炼5 51 1 倾听的概念倾听的概念 倾听就是通过视觉、听觉媒介接收、吸收和理解对 方思想、信息和情感觉的过程。 “倾听”并不等于“听” “听”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只要有正常的耳朵,就能够“听”。而倾听,即认真、积极地听,并能“听懂”别人的话的能力,则需要学习和训练。-从技术走向管理- 5 52 2 无法倾听的原因无法倾听的原因 一般说来,人们大概只能记住听过的信息的25%。也就是说, 我们耳朵所听到的东西,大部分是不会留下印象的。但是,只要专 心地的,这种情况就可以改变。 通常在听的进候无法专

23、心会有以下的一些原因:有成见注意力分散预先下结论只听取自己想要的内容想逃避困难只重形式而不重内容。-从技术走向管理- 5 52 2有效的倾听有哪些要素善用沉默,耐心倾听;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倾听,随时注意自己的偏见,不要让偏见影响对 信息全面准确的接收;听人家把话说完,不过早下结论。同时注意语言和非语言所传达的 信息;善于从对方的谈话中找出重点火药味基本观点;在合适的时机,做出适当的反馈或者提出适当的问题;沟通结束之后,抽些时间回想一下;。-从技术走向管理- 5.4 肢体语言的理解 沟通的55%是通过肢体语言进行的,从眼神、姿势到距离,如果适当交流驸起到事半功半的效果。 -黛安娜。达林 例子:在耳

24、朵部位搔痒或轻揉耳朵-说明对方不想再听你说下去用手指轻轻触摸脖子-说明对方对你所说的怀疑或不同意把手放在脑袋后边-说明对方意辩论用手挡住嘴或稍稍触及嘴唇或鼻子-说明对方想隐藏内心的真实想 法-从技术走向管理- 6 6、如何沟通远景和目标、如何沟通远景和目标1)重要性2)必备的几个方面: 辉煌的远景、面临的问题、近期的目标、 当下的行动 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从技术走向管理- 7 7、会议管理、会议管理 会议是一种高效但代价也很高的沟通方式。 开会的目的: 通报、布置工作 交流、学习(培训) 激发创意(讨论) 作出决定(决策)-从技术走向管理- 会议到底有多重要? 十一届

25、三中全会 波茨坦会议 高新技术交流会 IEEE 。 -从技术走向管理- 会议中的常见问题,列举如下:目标明确;准备不足,资料数据不全;局面失控;关键人物不到场;参与意识不足;。-从技术走向管理- 高效会议的特点: 可行的会议议程 共同遵守会议规则 进行建设性讨论,而不是互相攻击 每个人有机会表达观点,与会者能互相倾听 准时开如,并且有计划的结束时间 所有应与会者均出席会议 会中进行书面记录 结束时进行总结,并且有共识 全体成员一起保证具体分派的工作得到完成-从技术走向管理- 会议如何准备确定会议结果考虑会议成本选择与会者会议议程模板制定议程的注意事项明确会议规则-从技术走向管理- 会议议程模板

26、会议议程模板会议目的会议规则时间地点主题召集人与会人员会议纪要会议安排1、负责人预计分配时间 2、相关资料 -从技术走向管理- 制定议程的注意事项制定议程的注意事项1 1、要适当地分配时间、要适当地分配时间 最好高估一些 对会引发争议的议题,多安排一些讨论时间 安排好休息时间2 2、议程项的排序、议程项的排序 开始和结束时安排一些容易通过的议程 将有争议的议题与争议光鲜的议题进行合理搭配-从技术走向管理- 会议我控制会议我控制-主持者有哪些职责主持者有哪些职责明确会议目标,确保会议按议程进行引导讨论掌握节奏处理争论达成共识会议决策-从技术走向管理- 日常沟通学习每天至少赞美2个人寻找工作中的问

27、题,然后用对事不对人的态度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批评的同时要有肯定养成经常召集会议热爱开会的习惯,不论人多人少。-从技术走向管理- 第三项修炼:团队管理修炼第三项修炼:团队管理修炼-从技术走向管理- 为什么要建立团队为什么要建立团队大雁的启示 当你看到大雁排成“V”字形向南飞行去过冬时,你也许想知道 他们为什么那样飞行。研究表明,当每只鸟扇动翅膀时,它为紧随 其后的鸟创造了一股向上的升力。按照“V”字队形飞行,整个鸟群会 比每只鸟单独飞行至少增加71%的飞行距离。 每当一只大雁掉队,它会立刻感到单独飞行的阻力。于是它 很快飞回队形以利用所提供的升力。当领队的大雁疲惫时,“V”字队 形中的另一只大

28、雁就会充当领队。 后面的大雁会发出鸣叫声,鼓励前面的大雁保持速度。-从技术走向管理- 人类自身实践的证明 人是社会型动物,不可能离开他人存在,总是希望有所归属,而且一定需要有所归属。 社会其实也是一个大团队,每个人在这个团队中,通过不同的努力,来满足自己不同的需要。所以有了分工,有了协作,所以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产生了无比丰富的文明,并且还将继续发展下去。-从技术走向管理- 1 1、团队的有关概念、团队的有关概念团队团队 “由一定数量的人组成,这些人具有互补的技能,对一个共同的绩效目标及方法做出承诺并彼此负责。”(互相之间交换一些承诺,最终成为共同的行为规范)团队精神团队精神 积极合作、互赖共

29、赢的集体精神(态度和价值观) 团队工作团队工作 是批一种工作方式 ,全体成员积极参与管理工作,共同承担工作责任,共同享受工作荣誉 团队建设团队建设 这是一种管理活动,是指管理者建立、培养和领导团队工作的过程-从技术走向管理- 2 2、高效团队的八大特征、高效团队的八大特征。高效团队的特征相互信任与尊重开放的沟通灵活性和适应性取长补短持续地学习共同成长与成功的强烈责任感恰当的领导清晰的,挑战性的,共同的目标-从技术走向管理- 3 3、团队发展的历程、团队发展的历程。任务:团队成员的互相了解和彼此探索。行为:大家客气,相互介绍、认识任务:基本规则建立、目标和角色澄清行为:妥协、相互谅解、有效交流和

30、一致辞任务:确定职权,获得技能,沟通,资源。行为:表达意见,差异,不一致和冲突,独立或半独立任务:相互默契,高效动作,满意地解决问题。行为:认同,关注,协作和相互依赖。-从技术走向管理- 4 4、研发团队建设的方法、研发团队建设的方法愿景和目标组织设计建立团队规范建设组织氛围-从技术走向管理- 愿景和目标愿景和目标 成功的团队要求所有成员都限制其竞争的本能,并致力于一个共同的目标,否则,就会有削弱和破坏合作关系的危险。 确定一个共同的目标有助于创造团队绩效的价值感,行为准则可使团队工作达成一致辞;执行目标和成功尺度是对工作过程的监控,同时也创造成功 团队成员 (团队愿望) 行为准则团队共 执行

31、目标同目标 成功尺度+-从技术走向管理- 愿景的虔诚传播者愿景的虔诚传播者-主管主管 愿景要经过不断地澄清、投入、沟通与奉献方能形成,在传播过程中愿景焦点精深 可能被分散。方法:确立文化的核心-团队愿景; 个人发展愿景、产业愿景、专业技术愿景规划、述职、培训等形式坚持不懈传播团队愿景;-从技术走向管理- 愿景和使命案例:愿景和使命案例:通用电气(通用电气(GEGE):):以科技及创新发送生活品质;在对顾客、员工、社会与股东的责任之间求取相互依赖的平衡。微软公司:微软公司:所有桌面的计算机,都要使用MTCROSOFT的软件。福特公司:福特公司:让汽车进入每一个家庭。-从技术走向管理- 参考文献:

32、信仰的传递参考文献:信仰的传递-摘自摘自全面项目管理全面项目管理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精神,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文化,每个人具有每个人的道德。德国是宝马和奔驰的故乡,面对奔驰和宝马,我们会感到德国工业的特殊美感,从高贵的外观到性能良好 的发动机,几乎每个细节都无可挑剔。从中我们可以深深体味出德国人对完美产品的无限追求。“精良”是德国货的代名词。是什么造就了德国人这样的严谨和认真?德国货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德国人不会过于受金钱的刺激,他们用信仰看待自己的职业,用虔诚来生产自己的产品。这是德国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资源之一。德国人认为人要完成自己在现实世界所处的地位所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这就是他们的职业观。

33、德国人的精神来源于马丁。路德,他至少在三个层面上深刻地影响了德国人:一将世俗的工作视为神圣,并以最神圣的态度去从事世俗工作;二、尊重自然形成的分工与合作,不过分注重职业的形式;三、极其安心于本职工作,有良好 的职业精神。正是凭借这种全世界工作态度最好的工从、全世界最好的分工与合作精神,德国产品后来居上,赶法超英,成为世界上精良产品的代名词。中国的改革是成功的,但是中国企业的改革是不完全成功的,它导致中国人信仰的真空,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没有信仰的企业是逐渐走向死亡的企业。-从技术走向管理- 目标的作用和价值目标的作用和价值为什么主管要首先关注目标?为什么主管要首先关注目标?目标

34、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目标能激励我们的干劲;目标使我们能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目标使我们能聚集于工作成果;目标使我们能有效地评估工作的成绩;共同的目标能促进良好的合作。-从技术走向管理- 确定任务和目标确定任务和目标一个有价值的目标是要靠精心规划的! 一个鼓舞人心的远期目标 用作里程碑的中期目标 能立即开始工作的近期目标责-从技术走向管理- 组织设计的基础组织设计的基础组织结构的设置,应视需要什么成果而定组织结构的设置,应视需要什么成果而定问题: 核心业务?客户?客户最关心的价值?核心业务?客户?客户最关心的价值?对组织的业务进行分析,将关键业务联系置于中心 为达成组织绩效,应在哪些方面保持优势?

35、哪些方面开展不好会影响绩效甚至生存,短板在哪里?贡献分析(业务的分类与整合) 产生成果的业务 支援业务 -从技术走向管理- 决策分析:决策的业务应配置在组织中的何处 任何决策,都应尽可能委以“最低可能的阶层”决定及“接近行 动的现场者”决定-适当的低度; 任何决策,其决定的层次都应该是确能考虑到全部受影响的 业务及目标的那个层次决定足够的高度。关系分析:某一个单位应设置于组织中的何处 将一项业务在组织结构中配置的原则就是:务必使此业务与 它的首要目标之间出现的沟通环节“数量”最少。如,将生产计 划设置在制造部门,并且昼与厂长接近。 产品研发的不同阶段,关键业务重点粗相应变化,组织结构与人员配备

36、也可能调整-从技术走向管理- 组织设计的七个准则组织设计的七个准则明确:明确:目标、周边关系、信息汇报会与交流、合作与决策;经济:经济:以最少的人力,尤其是最少的高效能力,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来保证组织的运转;眼光指引:眼光指引:指引团队和个人的眼光投向果,投向整个组织的绩效;了解本身的任务及整体的任务:了解本身的任务及整体的任务:明确共同任务,成员的努力才会配合组织的共同利益;决策:决策:策重心下移,决策顺畅;稳定性及适应性稳定性及适应性长存性及自行更新长存性及自行更新:应能培养与考验每个阶层的员工并具有从内部产生明天的领导人的能力。-从技术走向管理- 不良组织的病症不良组织的病症管理层次的

37、划分太多;组织内部的职责模糊区域过大;事事有赖于“协调人“,事事有赖于”助理人“(副经理、拐杖);组织的主要人力的注意力放在错误的、不相干的和次要的问题上;不断改组,却总是出现新的矛盾。-从技术走向管理- 建立建立团队规范团队规范团队需要新的行为方式团队需要新的行为方式 在团队发展的初期阶段,团队成员必须弄清什么行为是可以被接 受的,什么行为不能被接受,对团队中的人际关系缺乏重视是引起 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常常妨碍团队进一步成熟和完善。设立行业准则是为了达到以下目的:设立行业准则是为了达到以下目的: 在团队成员之间建立共同期望和相互理解 鼓励可取的行为,纠正有问题的行为 提高团队成员的自我

38、管理能力 提供一份作为行动指南的书面文件 帮助新成员了解什么是所期望的-从技术走向管理- 建设组织氛围建设组织氛围-六个指标六个指标 1、明确性 2、凝聚性 3、灵活性 4、责任性 5、进取性 6、奖励性 -从技术走向管理- 明确性: 使命和方向:员工了解团队的远景和达成远景的清晰程度 组织和期望:易于理解的组织架构,清楚的角色及分工凝聚性: 同心同德:同事之间相互信任互喜欢 合作:同事之间互相寿命完成工作; 奉献精神:当需要时员工付出额外努力的程度; 团队自豪感:员工身为组织一员感觉自豪的程度。灵活性: 官僚最小化:不必要的程序、手续的减少程度; 创新:员工提出新思想和新方法受鼓励的程度。-

39、从技术走向管理- 责任性: 自主性:员工可以自行决定怎样完成其工作而不需请示; 承担责任:员工冒合理的风险,并对结果负责的程度。进取性: 改进:管理层鼓励员工绩效改进的程度; 追求卓越:管理层设立目标的挑战性程度。奖励性: 绩效导向:奖励和绩效的相关程度; 认可和表扬:认可和表扬远远多于威胁和批评的程度 -从技术走向管理- 组织氛围的评估组织氛围的评估。高效型激发型中立型消极型高绩效组织氛围能够使员工发挥最大的潜力,表现为员工全力投入并且尽最大努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该组织氛围能够促进(帮助)员工尽所能完成组织交给 的任务。员工并非尽所能完成工作任务,通过组织气氛的改善可以极大地提高组织绩效。

40、消极性的组织气氛可能性会导致员工商的离职率和缺勤率,并且会限制员工的努力,以致员工不能以最佳状态工作。-从技术走向管理- 领导团队的五项原则领导团队的五项原则领导不是一种地位领导不是一种技艺领导不是一种关系(良好关系的基础是彼此信任)领导工作的本质 在给予指导和放弃控制之间、 在作出艰难决策和让他人做决定之间、 在自己挑重担和让他人学会挑重担之间、 找到正确的平衡点-从技术走向管理- 领导团队的五项原则之一 -授权“一个有效的领导者,总是只做好他必须做的工作,其余的借助有效的授权来完成” -基辛格-从技术走向管理- 授权三部曲: 任务指示、进度监控、成果评估但是:不管授权给何人,必须对成败负全

41、责的人是 你! -从技术走向管理- 有效授权的六大要素有效授权的六大要素a.被授权人要具备达到所授权工作的能力与品格;b.授权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和明确的权限;c.制定明确的作业流程规范相关的行为;d.制定合理的检查和控制系统;e.对授权者给予应有训练及协助;f.培养、激励被除数授权者,给予被授权者应得的功劳、荣誉。-从技术走向管理- 对授权的担心:对授权的担心:害怕授权出去的工作搞砸了;教别人做要解释,还是自己来做比较快;没有人能做得象我那么好;必须事必躬亲,以便密切观察实际状况;如果下发也能做好,主管会觉得不需要我了;。-从技术走向管理- 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 哪些事情可以授权? 你最需要

42、得到的授权有哪些? 你最需要授权的有哪些工作?-从技术走向管理- 领导团队的五项原则之二领导团队的五项原则之二 -用人有两种用人方式: 用人所长:只问人的长处而用之; 用人求全:注意人的短处; 前者能使组织取得好绩效,后者只会使组织弱化。是人都有弱点。而对于成年人而言,弱点往往难以改变;管理者的任务,就是使员工的弱点在组织里不产生作用。-从技术走向管理- 示例:善于用人长处示例:善于用人长处恃才傲物者:可安排独立性的,难度大的事;能力较弱者:如有耐心,可安排一些细活;爱抬杠挑剔者:质量检验工作;爱沟通者:协调工作。-从技术走向管理- 领导团队的五项原则之三领导团队的五项原则之三 -激励 案例:

43、案例: 为什么中了网瘾的学生们可以在电脑前面坚持几十个小时,不辞辛苦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可是让他花半个小时在电脑上完成一篇作文却能够推迟到无穷远的将来。 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宁愿在QQ上聊一晚上,也不愿意写例行报告、工作日志的员工身上!-从技术走向管理- 激励(motivation)是通过- 满足激励对象的需要-=牵引行为符合组织目标 问题与思考:激励资源问题与思考:激励资源你觉得你公司所在团队内的员工会有哪些需求?你如何看待这些需求?有哪些资源可以用来激励呢?。-从技术走向管理- 开发激励资源工作:激发对工作的兴趣和热爱;成就感:有挑战性的工作机会;承认:及时肯定,把荣誉让给下属;成长:培训和能学

44、到新东西的工作;平衡:不但向下属传递工作压力,也传递对工作的热爱。-从技术走向管理- 激励:公平理论激励:公平理论很多时候有益于钱和地位的问题,是激励中最重要的问题,因为: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均公平比较公式:公平比较公式: Oa/IaOa/Ia=Ob/=Ob/IbIb 公平公平 Oa/IaOa/IaOb/Ob/Ob/IbIb 不公平(报酬高,本人暗爽,别人不爽)不公平(报酬高,本人暗爽,别人不爽)其中:其中: O O 回报:工资、职位、荣誉。回报:工资、职位、荣誉。 I I 投入:时间、精力、教育程度。投入:时间、精力、教育程度。 a a 本人本人 b b 参照对象参照对象-从技术

45、走向管理- 领导团队的五项原则之四领导团队的五项原则之四 -考评 评价一个人的做事,是管理和领导的有效手段。假如:你叫一个人到体育场跑100米,去跑一次,他会去;跑第二次,他有些勉强了;去第三次,他可能就拒绝了。但如果我们带上计时表,每跑一次就告诉他结果,并告诉他改进的方法,激励他超过上次的成绩,他就有练习的兴趣了。 实际上,这就是考评,及时反馈、帮助提高。因此考评不是贴标签,而是一种激励。从这个角度出发,考评就会成为上下级互动交流的好方式。 “20-70-10”20-70-10”原则原则-杰克。韦尔奇杰克。韦尔奇-从技术走向管理- 领导团队的五项原则之五领导团队的五项原则之五 -冲突与协调

46、对管理者而言,我们讲的“冲突”是指日常管理和项目动作中由于掌握的信息不同而产生的不同观点和意见;在管理中对资源需求的矛盾,由于任务和计划执行偏差,协调失控,对考评结果的不满等产生的分歧 -从技术走向管理- 引发冲突的原因引发冲突的原因1.目标-团队要达到的目标有差异;2.资源-冲突的发生是由于资源缺乏;3.方法-在如何达到共同目标上人们有不同观点;4.事实-人们得到解决的信息/事实不一样,对问题 5. 的理解和看法也就不一样;6.价值-每个人有不同的信仰和人格;7.角色-角色不同使人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8.风格风格不同采取的行动也不一样。-从技术走向管理- 冲突是双刃剑冲突是双刃剑-破坏性

47、破坏性1.使精力偏离更重要的活动和问题;2.破坏士气或过分诋毁自我意识;3.使团队分化,导致小圈子的形成;4.加深了价值观的不同;5.产生不负责任的行为,如骂人和打架。-从技术走向管理- 冲突是双刃剑冲突是双刃剑-建设性建设性1.公开重要的问题会把问题弄清楚;2.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3.促成真正可信的交流沟通;4.释放被压抑的情绪、焦虑和压力;5.通过共享冲突,庆祝冲突的解决,有助于增强凝聚力和增进相互了解;6.有助于个人成长,并将所学运用到以后工作中。7.过于融洽、安宁的组织容易表现出迟钝。维持适当程度的冲突,能使团队通过自我批判来保持活力不断创新;-从技术走向管理- 冲突是双刃剑冲突是双刃

48、剑-建设性(续)建设性(续)1.成功的激发了功能。正常冲突的组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奖励持异议者而惩罚冲突回避者;2.伊诺维斯交互技术公司的总裁曾解聘过一名拒持异议的首席执行官,他说:“这个人是个十足的好好先生,我没钱给那些只听我意见的人”;3.对管理者来说,真正的挑战是听到了自己不想听到的信息的时候。管理者需要学会以平常心对待坏消息,不激烈指责,不讽刺挖苦,而是心平气和地问道:“你能详细谈谈所发生的事吗?”或“你认为我们该怎么办?”-从技术走向管理- 解决冲突解决冲突方法方法1.问题解决:通过面对面坦率的讨论来解决问题;2.目标升级:提出一个共同的目标,该目标不经冲突双方的协作努力是不可能达到

49、的;3.资源开发:如果冲突是由于资源缺乏造成的,那么对资源进行开发可以产生双赢;4.回避:逃避可掏冲突;5.缓和:通过强调双方的共同利益而减弱敌对性。6.折衷:冲突双方各自放弃一些有价值的东西;7.官方命令:管理层运用正式权威解决方案,然后向卷入冲突的各方传递;8.改变人的因素:运用行为改变技术(如人际关系训练),改变造成冲突的态度和行为;9.改变结构因素:通过流程设计、工作调动等方式,改变组织结构和双方的相互作用模式。-从技术走向管理- 日常管理中的冲突解决日常管理中的冲突解决1.思想工作,有效沟通2.批评与自我批评3.组织处理4.调离5.劝退-从技术走向管理- 练练 习习 小组的成员分享一

50、个你曾经遇到的冲突事例:1.将情况讲述给小组成员2.冲突的本质是什么?3.小组成员给出处理冲突的建议4.10-15分钟完成练习5.由一名代表发言(2-5分钟)-从技术走向管理- 又迎来了新的一天!又迎来了新的一天!-从技术走向管理- 第一天的回顾:昨天的内容哪一部分让您体会最深?你认为在管理修炼中意识和技能哪个重要?为什么?我们的“新”团队发展到哪个阶段了?-从技术走向管理- 国内研发企业现阶段常见的问题国内研发企业现阶段常见的问题研发模式不完善?研发模式不完善?n基本还是职能化组织,俗称串行开发模式n研发与工程及生产部门不是协同,而是交接。产品设计人员不了解生产过程,只完成功能设计,产品可靠

51、性相对于国外竞争对手还有差距n企业的研发质量信息只存在于各个部门,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最终没有将各个部门的质量信息闭环起来,使现存的产品质量信息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n在研发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建立研发质量管理流程,质量保证更多是依靠主管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心,还没有达到依靠体制来保证阶段n研发IT管理系统基本没有,部门之间的沟通还停留在纸面-从技术走向管理- 需求不准?需求不准?市场需求不模糊不清,导致设计决策不明确,出现许多返工市场需求仅侧重于技术功能,导致产品只能满足客户的部分购买标准在开发过程中,市场需求变化太多,导致项目反复改变方向和成本昂贵(延长了产品开发周期和投入了更

52、多的资金)的返工市场没有参与立项,导致最后一刻还在更改需求被动地理解市场需求(跟随着竞争对手的市场发布),导致产品上市晚对市场需求的被动反应有过程抑制了产品平台的创建,而这个平台本可以在多个业务领域和市场之间起到支撑作用-从技术走向管理- 评审无力?评审无力?项目评审主要关注项目的技术方面而不关注时间进度,成本和资源计划的变化项目没有按预算来管理没有考虑项目交付质量为了按时完成进度,把项目的功能和特性转移到下个版本为了达到预期的里程碑而牺牲交付质量“发货吧,因为这样项目组会感觉好一些”“由开发人员提供的技术文档是不准确的”-从技术走向管理- 过程管理不善?过程管理不善?没有正规的从失误中吸取教

53、训的途径问题被动地得到纠正,但没有记录下来以便他人受益问题常常没有被分类或分析,仅仅是解决而已评审要素没有被更新项目之间、部门之间或产品族这间没有互相取经当错误产生时,首先反应是设法减少损失,而不是从错误中学习和设法避免他们再次发生无企业知识库,同样的错误反复出现,研发过程资产没有很好的建立其它例子:没有仿真或规范检查就把原理图转换成PCB板,导致第一次投板出错率达100%,第二次投板出错率达40%,每次的延误都在一个月以上没有及早明确测试需求,以至以后不得不重做文档管理已经开始建设,但是还不系统,由其对于研发各阶段的CHECKLIST还没有建立-从技术走向管理- 技术开发与产品开发混淆不清?

54、技术开发与产品开发混淆不清?很多中小公司都将复杂的技术研究(预研)与产品开发过程揉合在一起,导致产品开发延迟及超额的开发成本技术开发很大程度上采取了“市场跟随“的策略,非常缓慢,导致开发出来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相比没有什么差别并且很晚才进入市场有相当数量的技术重用,但通常使用不当,导致产品方向的改变及返工没有技术路标规划,导致技术发展趋势产生误解,错过技术转型时机,在有问题的开发活动上投资-从技术走向管理- 新员工学不到的东西新员工学不到的东西没有新员工培训的路标计划没有清晰的新员工培训的路标计划导师给出的路标计划比较随意3周的新员工培训仅限于企业文化、产品功能、及日常的行政管理事务等内容 新的开

55、发人员没有开发环境及工具方面的培训在实际编程及测试环境方面缺乏培训在使用开发工具方面缺乏培训职能部门只举办一些关于语言平台方面的较随意的培训在培训中没有上手练习难以找到想要的方档没有一个快速找到相关文档的明显目录没有开发工具使用方面的操作说明书新员工难以学到公司以往的经验-从技术走向管理- 第四项修炼:项目管理修炼第四项修炼:项目管理修炼-从技术走向管理- 项目管理的背景知识项目管理的背景知识 项目管理是5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科学的计划管理技术,有2个起源: 1、1956年,杜邦公司首先将CPM(关键路径法)应用于一个投资千万美元的化工项目,结果大大缩短了周期,并节约了10%的投资,取得了

56、显著经济效益; 2、1958年美国海军进行北极星导弹研制项目时,首次采用PERT(网络计划评审技术),当时110000多家企业参与者该项目,应用PERT后缩短了2年工期,加快了25%(原计划8年) 随后在20世纪60年代更大规模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中,也全面采用了PERT技术进行计划与管理。 从那时起,项目管理发展成为一门学科,也从此诞生了项目管理这门职业。 (中国:60年代中期在华罗庚倡导下,在全国试点应用网络计划,以“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为指导思想,当时命名为”统筹法)-从技术走向管理- 项目的概念项目的概念 项目是一种组织单位,它是在固定时间内,为了达到某一明确的目标而临时组合在一起的一组资

57、源;一个项目只进行一次,它有具体的起始和结束时间,以及明确的最终交付结果。项目的特征:项目的特征: 具有具体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具有严格定义的最终目标; 每个项目只能发生一次; 包含成本和时间计划; 可产生具体的结果; 包含一系列需要协调的相关活动。-从技术走向管理- 项目管理的概念: 项目管理是对项目的任务、资源和成本进行计划、控制以及管理的过程;项目管理的目的在于在一定预算内达到既定的最终明确目标,同时达到可接受的质量水平。项目管理的范畴: 项目管理明确的最终目标阶段及时间计划 资源(人、才、物)决策者的支持项目管理工具风险及应变措施变更管理控制及里程碑项目成本质量-从技术走向管理-

58、2 2、项目管理方法、项目管理方法目标的要素:5W2H WHAT,WHY,WHO,WHERE,WHEN,HOW,HOW MUCH制定目标的标准:SMART原则项目展开的流程:结构化开发流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动作:P、D、C、A演练:设立一个项目,确定它的目标 项目的开展过程-从技术走向管理- 万能工具:万能工具:SMARTSMART!具体的(Specific):任务要有层次,各层任务要具体,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如:软件需求分析-软件概要设计-各模块详细设计-各单元编码及单元测试;可衡量的(Measurable):任何任务都有结束的标志,这些标志均要经过审核;可达到的(Attainable):计

59、划要合理,要考虑:进度、质量及所需的资源(人、财、物等)能否及时到位;相关的(Relevant):内容一定要有相关性,如产品目标涉及到与市场需求的关系,软硬件的开发进度与系统联调计划之间的关系;基于时间的(Time-based):有明确的起始和结束时间;-从技术走向管理- 结构化开发结构化开发 结构化开发是指整个研发运作过程中相互关联的工作建立起一种相互关系明确的框架结构。结构化开发! 活 动 任 务 步 骤 阶段-从技术走向管理- 结构化开发流程的阶段划分结构化开发流程的阶段划分 结构化流程是指产品开发流程被明确地划分为概念、计划、开发、验证、发布、生命周期六个阶段,并且在流程中有定义清晰的

60、决策评审点。这些评审是业务评审,更关注产品的市场定位及盈利情况。概念计划开发验证发布周期生命-从技术走向管理- 3 3、项目组如何建立、项目组如何建立项目的组织形式项目经理的角色及义务PDT小组成员的角色及义务外围小组成员的角色及义务-从技术走向管理- 项目组(项目组(PDTPDT)PDT是临时小组在项目开始进成立,在产品成功发布后解散PDT成员在概念阶段一起作整个项目的计划PDT成员在执行阶段一起管理整个项目PDT组只结构项目经理原型构造市场客户支持财务计划测试生产采购开发外围小组成员-从技术走向管理- PDTPDT的三种形式的三种形式。n项目经理可以施加直接的影响给各职能部门,团队成员完全

61、代表各职能部门;n项目的权力和责任完全在项目经理和团队处,与原职能部门仍然保留联系;n项目经理充当协调者的角色,团队成员承担各职能部门联络员的角色;n少量的责任是共享的,权力仍然在职能经理处;n工作在职能部门完成;n协调在职能经理间进行;n权力和责任集中在职能经理身上;IRBFMFMFM开发M服务M市场M执行主管FMFMFM开发M服务M市场M执行主管FMFMFM开发开发开发团队成员M团队范围功能经理(FM)工作层项目经理影响区域P项目经理P资源承接型强PDT混合型PDT任务外包型弱PDT-从技术走向管理- 项目经理的责任及素质要求项目经理的责任及素质要求责任: 负责机耕 的组织、计划、实施及控

62、制的过程,以保证项目目标的成功实现。理想的项目经理的素质构成: 技能占50%,领导能力占25%,知识与经验占25% 其中技能包括:项目管理技能,开发技能,行销技能,团队合作技能。-从技术走向管理- 项目经理的工作内容项目经理的工作内容领导项目组领导项目组指导产品从概念设计到市场接受保证实现设计、收益、市场份额及利润目标解决冲突管理项目管理项目制定项目计划及预算确定/管理参与项目的人员/资源(与职能部门经理协调)跟踪相对于项目基线的进展与管理层沟通与管理层沟通提供项目进展状况准备并确定决策评审点作为产品领导提供对项目组成员的工作绩效评审的输入 -从技术走向管理- PDTPDT小组成员的角色及义务

63、小组成员的角色及义务。小组的职能专家小组的职能专家 在设计和项目决策时代表职能部门解决问题并对最终结果表明共同负责 对所承担职责的进展情况进行汇报与职能部门的桥梁与职能部门的桥梁 向职能部门经理汇报项情况 应用职能部门的策略、工具和标准协同外围小组的活动协同外围小组的活动 管理职能部门的项目计划和预算 负责PDT与职能部门间的信息交换 在职能部门内对设计/项目进行评审团队成员团队成员职能部门外围组团队领导团队成员-从技术走向管理- 外围小组面员的角色及义务外围小组面员的角色及义务。独立完成产品定义、市场交付、设计、测试等工作关注于特定的功能性任务“Just do it”在特殊情况下,PDT小组

64、可能没有外围小组非常小的项目职能部门在项目中的工作不多组员组长外围组外围组职能部门中工作于该项目的人员职能部门职能部门中不工作于该项目的人员-从技术走向管理- 4 4、项目计划、项目计划MSMS和和HWHW的开发过程时间对比的开发过程时间对比 MS HWMS HW 计划-3-12个月 (30%) (10%) 开发-6-12个月 (50%) (40%) 稳定化3-18个月 (20%) (50%)制定计划所花费的分分秒秒可以为执行计划节省三到四倍的时间 -克劳福德。格林沃特,杜邦公司总裁-从技术走向管理- 唱给计划的赞美歌唱给计划的赞美歌 计划是连通团队的经脉:计划是连通团队的经脉:整个项目的压力

65、自上而下充分传递;提高团队工作效率;明确各方的职责; 计划是走向目标的诺言:计划是走向目标的诺言:计划是协调的依据;计划是控制进度、成本的手段;计划是整个工作的指南针; 计划是交流沟通的工具:计划是交流沟通的工具:计划使得整个工作得以量化;合理地调配资源;清晰地反映产品状态信息; 计划是实惠成功的保证:计划是实惠成功的保证:计划可以体现工作总目标;保证产品开发成功;同时可以起到问题的预警作用;-从技术走向管理- 示例:研发体系三级计划体系示例:研发体系三级计划体系 。产品经理硬件经理软件经理测试经理制造经理市场技术经理技术支援经理硬件项目组硬件项目组器件组结构组软件项目组软件项目组软件测试组硬

66、件测试组装备组工艺组测试组生产接口人工程设计组工程安装组维护组编缉出版组用户培训组12345月度工作计划三级计划项目组计划二级计划PDT计划一级计划产品版本特性计划(一级二层)产品研发合同书PDTPDT任务书项目组任务书-从技术走向管理- WBS: 要执行的活动(包括交付内容)网络: 输入或前导活动(可能有多个输入或前导任务) 输出或后续活动(也可能有我个后续活动)时间安排:活动的期限资源: 所需技能和他们工作的可用性一个项目计划包含一个项目计划包含4 4个基本项目要素:个基本项目要素:WBSWBS、网络、时间安排和资源网络、时间安排和资源-从技术走向管理- WBS(WORK BREAKDOW

67、N STRUCTURE)定义: 由完整定义一个项目的硬件、软件、服务、数据及其他工作任务作为分枝而构成的面向任务艰巨或面向产品的家族树。 WBS的层次的大小及数目依项目的不同而不同,但WBS必须是完全的,里面的所有元素都是相关的。 WBS是工作任务、资源、进度、预算、里程碑以及责任集成在一起的关键手段 -从技术走向管理- WBSWBS示例示例-从技术走向管理- 注: 成本账务包:工作任务包的上一层,里面体现成本与费用,这是最低一级的管理和控制操作层。 工作任务包:WBS的最低层,由完成一产品开发所需的所有活动组成-通常根据规定交货日期来制定预算和计划。 根据经验工作任务包的大小约为80小时工作

68、量。-从技术走向管理- WBSWBS示例示例-从技术走向管理- WBS分解中工作任务艰巨的时间估计: T=T=(A+4B+CA+4B+C)/6/6其中:a:最乐观时间; B:期望时间,为经验数据时间; C::最悲观时间; a和 c的差值越小,时间的估计越准确,最理想的情况是a=c;-从技术走向管理- 甘特图甘特图甘特图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人亨利。甘特图发明的。它是一种线条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要安排的活动;线条表示在整个期间内计划的和实际的活动完成情况。甘特图直观地表明任务计划在什么时候进行,以及实际进展与计划之间的对比,它虽然简单但却是一重要工具,它使管理者很容易搞清一项任务或项目还剩下

69、哪些工作要做,并且能够评估工作进提前了还是拖后了,或是按计划进行着。-从技术走向管理- GANNTGANNT图(任务、资源图(任务、资源时间图)时间图)-从技术走向管理- 计划制定的工具计划制定的工具PERTPERT图图 PERT(网络计划评审技术)是以网络图的形式制定计划,求得计划的最优方案,并根据它组织和控制开发进程,达到预定目标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具体来讲,网络计划评审技术是:首先用网络图来表达一项一发计划中各工作(阶段、模块等)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 然后 通过计算工找出计划中关键工序和关键路线; 第三,不断改善网络计划成本,选择最优方案并付诸实施; 最后,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进行有效的

70、控制和监督,保证合理地使用人、财、物、按预定目标完成任务。 -从技术走向管理- 时间上的关键路径:时间上的关键路径:绘制完网络图,可以很容易算出整个计划的所需时间。同时,可以将整个开发计划分解成若干个开发流水线,每一条流水线都可以算出一个总持续时间,其中时间最长的一条路径Tmax,我们称为关键路径;技术上的关键路径技术上的关键路径:某项任务艰巨采用的技术为关键技术,它的完成决定整个任务的完成时间,则该任务所在的路径为技术上的关键路径;向关键路径要时间,向非关键路径要资源:向关键路径要时间,向非关键路径要资源:关键路径是整个开发计划的重点。要确保计划按期完成,首先必须保证关键路径上的工作近期完成

71、,否则会延误整个计划的工期;从非关键线上抽调一定人力、物力,使得非关键线路上的工作进度一定程度上减轻,将这些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关键线路的工作中去,加快关键线路的进度,从而加快整个计划的进展;-从技术走向管理- PERTPERT图(网络图)图(网络图)-从技术走向管理- 5 5、项目控制、项目控制我们的目标在哪里? 项目目前的状况评估我们将要去哪里? 将项目的实际进展与项 目计划基线作比较我们如何到达那里? 使项目保持在正常的轨 道上,或对项目作必要 的整改将项目重新纳入轨道我们是不是在走向那里? 对这些整改措施将会或正在 对项目产生的影响做出分析-从技术走向管理- 基本思路:建立计划基线(

72、baseline)“原始计划”;进行项目执行偏差的测量、评审,并分析和评价;采取纠偏措施;项目计划变更控制项目估计制定项目计划审批项目计划执行项目计划-从技术走向管理- 项目控制过程:任务和进度跟踪技术跟踪数据测量定期总结(每月或每周)定期评审阶段总结(里程碑阶段)阶段评审计划修订-从技术走向管理- 项目的会议:l常见有如下几种,项目会议都由项目经理召集。l在确定项目的监按机制时,要确定选用哪些会议类型,会议频度,与会具体人员等等-从技术走向管理- 问题与讨论问题与讨论规范的项目管理在什么情况下会提高研发效率?什么情况下会降低研发效率?规范的管理会遇到哪里障碍?用什么样的措施克服障碍?-从技术

73、走向管理- 第五项修炼:质量管理修炼第五项修炼:质量管理修炼-从技术走向管理- 研发也需要质量管理吗?研发也需要质量管理吗?-从技术走向管理- 从质量成本曲线看研发质量重要性HIGHHIGHLOWLOWDesign&DevelopmentTest&ProductionSustainmentCost ofCost ofchangeschangesNumber of design changes-从技术走向管理- 1、研发质量管理体系的两个层面、研发质量管理体系的两个层面无论是民用设备还是军用装备,质量和可靠性都是永恒的主题。 -工程院院士五小谟可靠性工程体系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CMM)

74、RARA层面层面QAQA层面层面-从技术走向管理- QA层面:QA的概念研发质量管理文件系统研发质量管理体系 何为何为QAQA(质量保证)?(质量保证)? 通过向管理者提供开发过程的可视性,保证开发活 动按照指定的规范进行,从而保证最终的产品达到预 期的质量目标。-从技术走向管理- 研发质量管理文件系统研发质量管理文件系统质量策略质量手册组织手册流程手册/规程(Process/Procedures)ProcedureGuidelineTemplateFormChecklistStandardTool-从技术走向管理- 戴明的质量策略戴明的质量策略-从技术走向管理- 戴明的质量策略(戴明十四法)

75、戴明的质量策略(戴明十四法)第一条 要有一个改善产品和服务的长期目标,而不是只顾眼前利益 的短期观点。为此,要投入和挖掘各种资源。第二条 要有一个新的管理思想,不允许出现交货延迟或差错和有缺 陷的产品。第三条 要有一个从一开始就把质量设计到产品中的办法,而不要依 靠检验去保证产品质量第四条 要有一个最小成一的全面考虑在原材料,标准件和零部件的采购上不要只以价格高低来决定对象。第五条 要有一个识别体系和非体系原因的措施。85%的质量问题和浪费现象是由于体系的原因,15%的是由于岗位上的原因。第六条 要有一个更全面,更有效的岗位培训。不是只培训现场操作者怎么干,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干。第七条

76、要有一个新的领导方式 ,不只是管,更重要的是帮,领导自己也要有一新风格 -从技术走向管理- 第八条 要在组织骨有一个新风气,消除员工不也提问题、担建议的 恐惧心理。第九条 要在部门间有一个协作的态度。帮助从事研制开发、销售的人员多了解制造部门的问题。第十条 要有一个激励,教导员工提高质量和生产率的好办法。不能只对他们喊口号、下指标。第十一条 要有一个随时检查工时定额和工作标准有关键性一的程序,并且要看它了是真正帮助员工干好工作,还是妨碍员工提高生产率。第十二条 要把重大的责任从数量上转到质量上,要使员工都能感到他们的技艺和本领受到尊重。第十三条 要有一个强而有效的教育培训计划,以使员工能够跟上

77、原材料、产品设计、加工工艺和机器设备的变化。第十四条要在领导层内建立一种结构,推动全体员工都来参加经营管理的改革。-从技术走向管理- 戴明的质量等级戴明的质量等级 -从技术走向管理- 戴明的质量等级戴明的质量等级第一级:质量检查。牌这一级的企业保证质量的主要方式是进行临时性和最后阶段检查,然后消除次品。质量功能与其他功能分离,几乎独立负责产品质量。这些企业的最终产品容易出现重大缺陷。其百万件产品次品量约为4,800件,废品率超过5%,返工率超过3%;工艺、服务和设计质量甚至都未经检测。研究开发工作同生产几乎相互完全脱节。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约有1/4仍处于次品出现后再剔除阶段。第二级:质量保证

78、。即使是第二级的企业,质量目标仍主要功通过生产部门实现,通过生产部门进行生产工艺的优化和稳定化。百万件产品次品量为900件,废品率和返工率分别为3。1%和2。7%,许多这样的公司开始检测其工艺过程的稳定性,但其Cpk比率)通常低于1。33,因而低于质量要求的最低限度。服务质量已经济明确,设计质量的测定标准还没有确定。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处于这一质量级的比例最好(为36%)-从技术走向管理- 第三级:预防次品,在此第三级,产品设计与生产工世相互影响,而肯在此阶段产品体现 了面向客户的特征。竞争力强劲的产品比例相应也很高,超过百万件产品次品量为300件,废品率与返工率为1。5%和1。7%。生产过程C

79、pk值达到1。67以上,因而极为稳定;产品实现零次品率也是司空见惯的事。这些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与供应商密切协作,大约有1/4的企业处于这一层次。第四级:完美无缺。第四级上的都是用今天的标准看看顶尖的“优质企业”。这一级上的企业都有一种内在的文化氛围,此种氛围下的方方面面都有助于质量的提高。每一名雇员都意识到质量对于企业成功的重要性,都在寻求提高质量的途径,都在为达到完美无缺、实现“零次品原则”而奋力拼搏。实现此种状态的一个前提是与内部的客户及供应商保持良好 关系。此类企业的另一牲是,始终如一地面向外部客户并最大限度地优化从供应商到客户这一流程事所有重要程序。戴明的质量等级戴明

80、的质量等级-从技术走向管理- IT支撑研发质量管理体系研发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活动流程与指标体系组织保证文件系统质量改进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策划产品开发流程软件开发子流程研件开发子流程结构开发子流程测试流程项目管理流程度量评审测试引导培训审计-从技术走向管理- RARA(Reliability AssuranceReliability Assurance)层面:)层面: 可靠性是什么? 产品在给定时间内,给定条件下完成所需功能而不出现失效的概率。 可靠性工作应一直作为产品开发的一个整体部分来对待,而不要将其视为一种与开发目的其余部分无直接关系的并行活动。这是将可靠性工作的责任赋予

81、项目经理的主要理由。 戴明说过,通过好的高考有效的开发试验工作确保设计从根本大法上就是可靠的,就可以取得比提高生产质量更高的回报。-从技术走向管理- 可靠性工程实施体系可靠性工程实施体系。可靠性设计可靠性管理可靠性试验。流程方面 制定流程、模板、规范组织方面 平台建设与框架技术建立组织机构建立与职责确定故障审查与组织基础技术与工程技术研究技术支持用户服务与保障培训教育IT方面建立故障报告纠正措施系统(FRACAC)RELEX可靠性分析 ICEPAK热分析技术方面 可靠性定性定量要求 建立可靠性模型制定可靠性设计准则系统可靠性设计降额设计、余度设计动态设计、容差设计热设计静电设计软件可靠性设计技

82、术方面环境应力筛选试验(ESS)可靠性增长试验、鉴定验收试验气候环境防护设计高加速寿命试验(HALT)-从技术走向管理- 产品生命周期可靠性变化趋势图产品生命周期可靠性变化趋势图-从技术走向管理- 问题思考与讨论:问题思考与讨论:1)你对研发质量是如何理解?公司有没有这方面的明确要求?2)你们公司有无研发质量管理组织?开展哪些工作?-从技术走向管理- 2 2、研发过和的度量、研发过和的度量度量度量: 为量化管理提供数据基础,为持续改进过程和质量提供方法和依据。开发过程中,基本度量元素包括四类:开发过程中,基本度量元素包括四类: 进度:开发活动的起止日期。 工作量:开发所花费的时间。 规模:工作

83、产品的大小。 缺陷:工作产品和过程中的任何问题。-从技术走向管理- 度量职责安排度量职责安排角色职责备注项目经理 定义项目质量目标,制定收集计划,并执行情况 进行跟踪和控制完成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保证项目数据进入项目过程数据库。 QA 审核质量目标计划和数据收集计划,并对执行情 况进行监督。负责审核度量数据。协助项目经理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出过程和产品改进建议和方法 项目组成员 项目组成员按要求填写工作量、进度、规模和 缺陷等度量数据。 -从技术走向管理- 项目过程度量项目过程度量-从技术走向管理- 项目质量度量项目质量度量NOC:Number of Connections,指单板PCB的非电源

84、、地网络连接数,用以来评估单板规模。该数据可以CAD处利用工具统计,标准一致辞,且CAD均有数据库记录,收集方便 -从技术走向管理- 常用的可靠性度量项常用的可靠性度量项-目的目的/ /意义意义。项目计划(项目度量计划)时间表/工作日志项目计划测试报告缺陷报告需求跟踪矩阵配置项列表评审记录时间表/工作日志项目度量表项目度量表(周期/阶段)项目度量分析报告(周/阶段)项目状态报告(周)项目阶段结束/月度评估报告度量计划试题分析报告PCB项目度量分析报告(阶段)项目度量表确定项目质量目标项目数据收集项目级度量分析组织级度量分析-从技术走向管理- 研发质量保证(研发质量保证(QAQA)的活动)的活动

85、评审 评价研发各阶段的结果满足要求(如顾客要求、法规要求等)的能力,识别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在早期避免产品的各种不合格。验证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解决满足的认定。确认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 得到满足的认定。-从技术走向管理- 评审是最重要的研发质量保证活动,它 的目的在于:1确定被评审的对象是否按预定的目标或要求实现了,确认是否可开始下一个活动;2可对产品活动中的一些重大事项进行决策以保证产品开发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从技术走向管理- 为什么要进行评审为什么要进行评审根据根据IBMIBM的研究数据的研究数据程序的每1000行源代码中大约有60个

86、错误,2/3的错误是发生在需求分析以及概要设计阶段。上述数据是从大量的实践数据中总结获上述数据是从大量的实践数据中总结获得,数据表明,仅有少量的错误是出现在编码阶得,数据表明,仅有少量的错误是出现在编码阶段。段。-从技术走向管理- 为什么要进行评审(续)为什么要进行评审(续) 开发过程中不同时期解决问题的成本对比图Relative cost to fix errorThe project phaseAnalysis DesignCodeTestImplem.Analysis0.20.51.25.015.0-从技术走向管理- 评审可以尽早发现问题评审能更直接地面对设计,从设计中发现问题评审可以作

87、为一种项目跟踪的手段 -验证项目开发的里程碑(阶段点) -把握开发者的开发进度 -项目管理跟踪 -用户(或下游部门)跟踪了解项目进度为什么要进行评审(续)为什么要进行评审(续)-从技术走向管理- 为什么要进行评审(续)为什么要进行评审(续)评审可以反馈信息 -对产品质量现状的反馈 -对开发过程的反馈 评审有培训、交流的作用 -项目组更加了解该项目 -提高新员工的技术能力-从技术走向管理- 哪些东西需要评审?哪些东西需要评审?需求规格说明书系统测试计划、方案概要设计说明书、集成测式计划、方案详细设计说明书单元测试计划、方案、用例代码、原理图、版图等等。-从技术走向管理- 示例:结构化流程中的阶段

88、评审点示例:结构化流程中的阶段评审点-从技术走向管理- 示例:更进一步的评审点设置示例:更进一步的评审点设置-从技术走向管理- HWRD的实践: 各级经理在拟定开发计划中,必须制定评审任务,并充分考虑评审的工作量和资源。 在开发三级计划子任务中,各阶段结束及里程碑必须有评审子任务以确定该阶段活动的结果符合要求可以结束该阶段进行下一阶段行动,并且各阶段还应包括有文档代码正规检视及走读等评审任务 HW HW 评审实践案例评审实践案例-从技术走向管理- 问题思考与讨论:问题思考与讨论:贵公司研发是否有checklist?研发现阶段评审是如何开展的?评审增加了工作量,如何寻找效率与质量之间的平衡点?-

89、从技术走向管理- QCC-QCC-群众运动群众运动(1 1)、何谓品管圈:)、何谓品管圈: 品管圈是在同一工作地点,以自主的力量,推行品质管制活动的小团体。这个团体将不断地为全公司品质管制活动的一环实行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活用品管技艺推行工作场所的管理改善(日本科学技术联盟品管圈总部“品管圈纲要”对品管圈定义)。-从技术走向管理- (2 2)、品管圈活动的要领:)、品管圈活动的要领:自动自发自我启发全员参加全员发言相互启发 -以改善自己的工作现场,为着眼点-从技术走向管理- (3 3)、品管圈活动的效果:)、品管圈活动的效果:改进活动习惯化工作得到真正的改善制度深入人心现场士气的提高建立良好的人

90、际关系开阔视野,启发脑力资源彻底执行品质保证-从技术走向管理- (4)(4)品管圈活动的特性:品管圈活动的特性:教育性的活动自主性的活动具有挑战者性的活动科学性的活动全员参与的团队活动永续性的活动-从技术走向管理- 课程总体回顾:课程总体回顾:你了解到了什么?你有什么和以前不一样的想法?你分析问题的方法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你今后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改变?写一个行动计划-从技术走向管理- A&Q-从技术走向管理- THANK YOU!-从技术走向管理- MajpjMVcyzj21HLfrvy96dv02lPPfYgxUS7IYmZkyEmZ0kGeYZS3bpLCkYH1lt4EK7CxmUX3ijo

91、YSOer7ZuaVWYgz4EpZrUirVpMzzvNtf1XZw5oswSXOtFaejnOcmfE1lZgnN1RSXg8wLCG8CVQ3XPJMvodPFWcpiYJgZazNSEPNIaklYSu7qSd1UpaxmZDlpN9zW7kljfsLCLi26Yv109ffbnDH8LbUN1G6ACURQ39eG12KHL9tXsZ1jzgoCK8g1kuNOh5eFvcmVT5ZYVQt9zk3rp3qLnf02FovEXxVRxjCcFRNppiJljNiOuk6fONnyX7fyGg7sXZ49BmCN5oy9VesHpKzdjTKwjrkCEQCFDehVmGax3lrOE

92、bw63VscA3YSijtUKoCyiLzAlVRp7l4QgPNHxvJFFDyjUVN3oHlMah0XBd4uTbkfPIhHtw0evPmYOrdhEDoPwvYhzlGplU1AU9mpyiCXH8gpPCBRYjq77VcnbXumNE1yGfyTsbSj89J63kRTKDkKUg3mdS5sJ4X5cQ8dK7oW9IkScssECQdz2O9UTlpRjAFPChjhLdzopQzwxQf8ozdzOhogwAooXpUF83BX4C3jRgjDJiiXEUDMaNz4vQ4n164vspddHvOIVuBBdMA4xp1YhiHk0vOJ8TL1BxogzVlMpmod6

93、ianYGmksQq6NWCEd56hZF4wfaNyZcrGfNxnPiG6ZAxSkfmhJAKtNmCqbRmppeXp8inz4eq3HkWCMSORyMMX522xpHG6basNr6KQfbZsFbHjzyNlJrruLolKFcC84dqfijBO5Dy2NaBcNEBPgQrT12PgpcKx2or2YChN5DPjs80zzdtdAdTKuW4uVv9bbZu3K2SZ2aEhTlIC1UqrIWibkzwHh6p8gLv26zr01mJybfOzFc4T7kQH1IpPwOzMDnAKPLsLrznXGjFNIA9bSWWms6ibKZwQIKrMzalwbFrQJvOP1rPH8rx2KkyYqrtQk5VRwM1HSX-从技术走向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