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段站布置》PPT课件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88868845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段站布置》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区段站布置》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区段站布置》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区段站布置》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区段站布置》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段站布置》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段站布置》PPT课件(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区段站布置图区段站布置图 研究区段站各类布置图形及其演变与发展时,应以运量及运输性质为主要依据,以保证车站作业安全和提高车站通过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分分析析列列车车和和机机车车车车辆辆在在站站内内的的作作业业流流程程及及主主要要作作业业进进路路交交叉叉为主要方法,来探索各项设备的相互位置和相互联系,从而掌握各种图形内在的规律(即组合规律)、基本特征和采用条件。 1、通过旅客列车2、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3、到达解体货物列车4、自编始发货物列车5、本站货物作业车6、扣修的车辆 1、旅客列车到发线2、货物列车到发场3、调车场4、机务段5、货场及工业企业专用线6、站修所(或车辆段)第一节第一

2、节 区段站主要设备的相互位置及相互关系区段站主要设备的相互位置及相互关系 一、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一、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 一、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一、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 机务段一、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一、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 一、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一、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 (1)旅客列车到发线应紧靠正线,使旅客列车到发有顺直的进路。所有客运设备应设于靠城镇的一侧,以利客运业务的组织及旅客出入车站。(2)货物列车到发场也应紧靠正线,使列车到发有顺直及便捷的进路。(3)调车场应尽量靠近到发场,使车列转线的行程较短

3、,干扰较少。(4)机务段(或机务折返段)的位置尽可能接近到发场,并且要有便捷的通路,以利机车及时出入段。一、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一、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 一、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一、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 (5)货场的位置,一方面希望设于靠城镇一侧,便于货物搬运;另一方面又希望靠近调车场,以减少车辆取送时间及干扰。工业企业线应尽可能从调车场或货场接轨,以利车辆的取送。(6)站修所(或车辆段)要靠近调车场,以缩短扣修车辆的取送行程。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1)保证车站作业安全和必要的通过能力、改编能力2)保证车站作业的协调性、

4、流水性3)加速机车车辆周转,节省工程费和运营支出4)留有发展的余地5)便利地方旅客和货主,更好地为城镇及工农业生产服务遵循原则: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 1、客运业务设备及客运运转设备的配置 旅客站房应设在城市主要居民区一侧,站房位置应与城市规划相配合。 到发线靠近正线,进路顺直;与牵出线相连,以方便摘挂作业,并与基本站台间留有适当距离。 有始发、终到旅客列车车底停留的区段站,应设客车车底停留线,其位置应与接发旅客列车的到发线有便捷通路,可设置在站同侧或在调车线外侧。如停放市郊车,可位站同侧。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 (1)货物列

5、车到发线的设置 货物列车到发线靠近正线,并与正线连通; 货物列车到发场紧靠调车场。 2、货运运转设备的配置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 (2)调车场设置 2、货运运转设备的配置 靠近解体列车到发线(作业量大),有可能靠近货场及车辆设备(作业量较小); 调车场部分线路应接通正线,增加车站作业机动性;到发场部分线路应有列车到发与调车转线的平行作业。 区段站宜设一个调车场,当为纵列式图型,双方向改编列车较多,交换车流较少,有充分根据可按上、下行设调车场。 (3)货物运转设备设置 2、货运运转设备的配置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横列式区段站 纵

6、列式区段站 (3)货物运转设备设置 2、货运运转设备的配置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客货纵列式区段站 一级三场式区段站 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 3、机务设备的配置 (1)配置方案 站房同侧(I、II) 机车出入库切割正线,影响居民区环境,机务段发展受限,一端咽喉布置复杂,另一端机车走行距离长。一般不采用。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 3、机务设备的配置 (1)配置方案 站对并(V) 机车从到发场两端均可出入段,走行距离短,不需设机走线;机车出入段与牵出线作业有交叉,机务段设调车场外侧,有碍车站发展。 只

7、在无解编作业和无发展的区段站上,且折返段又受地形限制时采用。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 3、机务设备的配置 (1)配置方案 站对左(IV)站对右(III ) 用地较大,机务段一端咽喉比较复杂,另一端机车走行距离长;但机车出入段与调车作业无交叉,且不影响车站发展,应优先采用。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 3、机务设备的配置 (1)配置方案 (a) III方案机车出入段与列车出发交叉, IV方案与列车到达交叉,交叉性质不同,后者不如前者。III方案机务段方案机务段方案 站对右站对右机务段方案机务段方案 站对左站对左IV方案二、区段站主要设备

8、的配置方案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 3、机务设备的配置 (1)配置方案机务段方案机务段方案 站对右站对右机务段方案机务段方案 站对左站对左 (b)当区段站纵列布置时,III方案机车出入段更便捷,故III方案不仅适应横列式,也适应纵列式。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 3、机务设备的配置 (2)不同配置方案分析 新建横列式区段站首先考虑机务段设于站对右,其次是站对左, 必要时也可考虑站对并方案,其它位置大多系旧有车站。位置对右对左对并其它比例41%21%15%23% 纵列式区段站,机务段位置应使中部咽喉有适当发展余地。为疏解中部咽喉交叉,应使正线有外包机务段的条件。

9、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 3、机务设备的配置 (2)不同配置方案分析 客货纵列式区段站一般是逐步扩建而成,机务段位置选择受既有段址影响较大,改建时应结合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择。 一级三场区段站具体参考一级三场编组站机务段设置。 改建区段站应尽量利用既有设备,当有充分依据方可废弃原有的机务段。 选择机务段场地时,应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尽量避免复杂的地基处理,并为排除底下水、地表水和处理生产废水创造有利的条件。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 3、机务设备的配置 (3)机务整备设备设置 采用循环交路时:设到发线上或上、下到发场间,或设于咽喉区附

10、近。折返段:横列式:设于到发场附近; 纵列式:中部咽喉。采用肩回式交路:基本段:设在段内。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 4、货场配置尽量靠近主要货源货流一侧,便于货主取送;车辆取送便利,行程短,交叉少;均衡两端咽喉作业负担;留有车站发展和货场发展的余地。(1)设置原则 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2)站房同侧(方案、) 有利于路外单位货物上下站,不利于站内作业(切割正线)及货场发展。 在机务段取标准方案(站对右),II方案两端咽喉负担不均匀,影响车站通过能力; I方案较优,如装卸作业量且列车对数较多,设货场牵出线。 4、货场配置二、区段

11、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3)站房对侧(方案III、IV ) 将路内交叉转为公、铁交叉。当公铁有立交设备且地方运量近、远期均大,III优于IV。 (a)虽货物与机务段同一象限,次要牵出线可做为取送作业的平行进路,不影响该端咽喉能力。 (b)为车站纵向发展留有余地。 4、货场配置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结论: 货场、作业量均小,取I方案; 作业量近、远期均大时,取III方案; 作业量近期小、远期大时,先取I方案,再取III方案;分设两个货场(为I零担,III为整车); 以零担为主的货场,与地方联系不大时,一般不设站同侧。 4、货场配置二、区

12、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 5、车辆设备 列车检修所一般设在到发场一侧; 站修所应设在调车场最外侧远期发展的范围以外; 车辆段应靠近调车场,当机务段位于站对右位置时,方案较优。 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 6、工务段线的位置 根据工务段的厂、库规模,出、入段轨道车和车辆对车站作业的干扰和城镇规划等因素确定。7、岔线接轨 岔线一般在货场牵出线、调车场次要牵出线、调车场或其它站线接轨。 货运量较大或有整列到发时,为缩短进出岔线的车辆在接轨站的停留时间,宜接入到发场。 当有几条岔线接轨时,宜集中合并引入。探讨布置图的本质特征,确定采用条件1、运营

13、中的区段站发现薄弱环节,有针对地改进;2、区段站的新建或改建提出经济、合理的方案。第二节第二节 区段站布置图的分析及选择区段站布置图的分析及选择 (1)当地自然条件及地理特征,城市现状及发展规划、工农业布局等; (2)车站远、近期客货运量及其在路网上的作用; (3)相邻区段主要技术特征,包括衔接方向、正线数目、线路等级、限制坡度、机车交路、牵引类型、牵引定数、工业企业线接轨位置等; (4)区段站各项设备的数量及技术条件。 1.分析研究收集的相关资料(1)各项设备的相互位置及相互联系 正线的数目和位置;各车场的相互位置横列式、纵列式、客货纵列式;五项设备的相互位置: a、站房位置; b、到发线之

14、间相互位置和相互联系; c、到发场、调车场和牵出线的相互位置及相互联系; d、机务段(设备)的位置及其与到发场之间的联系; e、车辆设备的位置及其与调车设备的联系; f、货场的位置及其与调车场、牵出线的联系; g、工业企业线接轨位置及其与调车设备的联系。2.综合分析区段站的各项设备及其运用情况 车场及股道的固定使用方法:上下行货物列车到发线分用还是混用;是否固定设有机走线; 各种作业进路(行车、调车、机车); 两端咽喉区应保证的平行作业; 两端咽喉区各项作业进路的交叉干扰情况。布置图的评价布置图的内在规律 发展条件、优缺点、采用条件。(2)分析布置图的作业方法各项设备的运用及作业情况2.综合分

15、析区段站的各项设备及其运用情况 据车站作业类别不同,一般分行车、调车和机车作业三类。因此有以下交叉点: (1)行车与行车; (2)行车与调车; (3)行车与机车; (4)调车与调车; (5)调车与机车; (6)机车与机车。 行车交叉中,旅客列车交叉最严重,其次旅客与货物列车交叉,货物与货物列车交叉又次之;到达进路间交叉较严重,到发进路交叉次之,出发进路间交叉又次之。交叉性质三三. .进路交叉及疏解进路交叉及疏解1.进路交叉分类2.交叉性质判断1)单线铁路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 到发场分两部分,DF场间设机走线; 货场设I或III象限 ; 调车场两端设牵出线。 机务段设III象限 ; (1)布置图分

16、析: 四四. .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1.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 (2)咽喉最大平行作业数分析: A端: 无调中转或旅客列车到发; 机车出入段; 调车。B端: 旅客列车到发; 调车作业; 下行无改编列车机车出入段。1)单线铁路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四四. .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1.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 (3)进路交叉分析:1)单线铁路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四四. .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1.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A端: 改编列车到发与机车出入段; 到发场利用次要牵出线转场和机车出入段;B端: 站同侧货场取送切正线。 (1)分析布置图的结构2)双

17、线铁路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四四. .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1.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 正线:两条正线,DF场位于正线一侧,预留外包正线; 车场:各车场横列布置,构成横列式; 五项设备的相互位置: 客运运转设备,货运运转设备,机务段,货运业务设备,车辆设备。2)双线铁路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四四. .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1.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 (2)分析布置图作业流程两端咽喉最大可以同时进行的作业: 作业进路分析:行车进路、机车进路、调车进路; A端5项 下行旅客列车到达; 上行旅客列车出发; 机车出段; 机车入段; 调车作业2)双线铁路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四四

18、. .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1.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 (2)分析布置图作业流程两端咽喉最大可以同时进行的作业: 作业进路分析:行车进路、机车进路、调车进路; B端4项 上行旅客列车接入II道; 调车作业; 下行列车自3道出发;机车自机待线出、入段;2)双线铁路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四四. .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1.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 (2)分析布置图作业流程 同一方向的上、下行货物列车可以同时接发,同一方向的上、下行旅客列车可以同时接发。 同一车场的无改编中转列车到发时,可同时办理改编列车车列经由牵出线的转场作业。2)双线铁路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四四. .

19、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1.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 (2)分析布置图作业流程 必要时能由调车场直接向区间发车以及到发场可以反方向接发车,保证车站的机动。 客、货列车接发与牵出线调车作业可以同时进行。 (a)客、货交叉1、2; (b)货、调交叉3、4; (c)调、机交叉5、6; (d)货、机交叉7; (e)其它交叉。(3)交叉点分析产生原因:两个到发场同在正线一侧;疏 解:此交叉点为横列式固有交叉,通过变更到发场与正线相互间的配置位置,变更布置图来解决。客货交叉客货交叉产生原因:两个到发场平行配置在调车场同一侧疏 解:(1)编组场设在两到发场之间 (2)设共用改编车场(调车员组织

20、活用线路)产生新的交叉点8、9。货调交叉货调交叉上行货车出发与下行改编(DF场1)转场交叉(牵2)上行货车到达与下行改编(DF场1)转场交叉(牵1)产生原因:编组场设在到发场外侧,而机务段又位于站对右疏解:疏解:(1)采用循环交路 (2)调车场在两到发场之间 (3)到发场2靠调车场侧设共用的改编到发场调机交叉调机交叉机车出、入段与下行改编转场产生原因:产生原因:上行正线在机务段上面疏疏 解:解:采用机车循环运转制交路; 在A端修建绕过机务段的外包正线III(在 运量较大的双线铁路上)。交叉点7调机交叉调机交叉交叉点8交叉点9交叉内容:交叉内容:下行改编列车到发,与上行正线行车交叉(4)双线横列

21、式布置图的评价 发展条件 便于增加客车到发线,便于发展为纵列式,便于上下行到发场增加到发线。 优缺点 优点:站坪短、占地少、投资省;布置紧凑,管理方便,作 业灵活;对各种地形适应性强; 缺点:存在严重的客货交叉和其它交叉;一个方向机车出入段走行距离长。 2)双线铁路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四四. .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1.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4)双线横列式布置图的评价 采用条件 如客车较少,货交叉不严重,并车站不为机车交路终点,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双线横列式布置图。2)双线铁路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四四. .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1.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 (1)

22、按上下行分开的两到发场分设正线两侧并逆运转方向错移。 (2)调车场设在解编作业量大的到发场2外侧(上行解编作业量大,以便于调车作业,调车进路便捷),到发场2的下部供上下行改编列车到发,由于下行改编列车较少,其出入库不必设机走线(其余下行的机车不在此出入库)。四四. .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2.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1)图型结构及作业过程 (3)机务段设III象限,使上下行出入库走行距离短。到发1场的头部设机待线,以减少下行车的出入库占用中部咽喉的时间。四四. .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2.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1)图型结构及作业过程 (4)如双方向解编列车数均

23、较多,交换车流少,且有充分依据时,可考虑上、下行分设调车场。四四. .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2.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1)图型结构及作业过程 (5)经机务段咽喉出发的货物列车和出、入段机车次数较多,且地形适合,可据需要预留或设置外包机务段正线。四四. .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2.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2)咽喉区最大平行作业 A A端端2 2项:项: 下行列车到达; 上行列车出发;四四. .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2.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2)咽喉区最大平行作业 中部中部5 5项:项: 下行列车出发; 上行客车出发; 上行无改编机车出段; 改编

24、列车机车入段; 调车作业;四四. .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2.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2)咽喉区最大平行作业 B B端端3 3项:项: 下行列车出发; 上行列车到达; 调车作业;四四. .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2.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3)交叉点分析 疏解了双线横列式的客货交叉(直通流部分); 消除双线横列式因下行改编列车接入1场外侧产生的交叉点3、4、5、6,; 缩短了下行无改编列车机车出入段的走行距离。(1 1)优点)优点四四. .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2.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3)交叉点分析 未解决双向横列式存在的一些缺点(2 2)缺点

25、)缺点 a、下行改编列车的到、发进路与上行旅客列车发、到进路仍有交叉干扰; b、下行改编列车的机车出入段走行距离仍然很长;四四. .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2.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3)交叉点分析 未解决双向横列式存在的一些缺点(2 2)缺点)缺点 c、上行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出发,切断下行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机车出入段的进路。四四. .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2.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3)交叉点分析 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2 2)缺点)缺点 a.下行改编列车的到、发与上行中转列车的发、到进路交叉(交叉点1、2); b.下行无改编中转列车机车出入段,与上、下旅客列车的

26、到发进路交叉;四四. .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2.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3)交叉点分析 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2 2)缺点)缺点 c.调机往返到发场1与调车场,进行车组换挂、地方车辆和扣修车取送,横切中部咽喉通路(次数多则为纵列式本质缺点)。 d.车场纵列布置,站坪较长,有3个咽喉区,工程及运营费用多。四四. .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2.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4)布置图评价 发展条件:调车场、外包正线; 采用条件:运量大、旅客列车对数较多或同侧有货运量较大线路引入,且地形条件适合。四四. .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3.客货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

27、1)图型结构及作业过程 (1)客货系统分开并成纵列; (2)两货车DF场按方向分工,双向到发场设DF1场与调车场间,接发双向改编列车;四四. .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3.客货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1)图型结构及作业过程 (3)货场设城镇侧(调车场也在该侧),便于取送作业; (4)机务段在标准位置,机务段两端均可出入段。四四. .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3.客货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2)咽喉区最大平行作业中部咽喉中部咽喉4 4项:项: 下行列车出发或下客到; 上行客车出发和上行无改编到达; 客车机车出入段(部分此作业将切割正线); 正线上侧调车作业。四四. .区

28、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3.客货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3)交叉点分析(1)上行改编列车的到发与下行客货列车的到发进路交叉;(2)到发场1的货物列车机车出入段横切A端或中部咽喉。四四. .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3.客货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4)优缺点分析优:1)客、货分场,作业干扰少,客货分设,管理方便; 2)城市同侧接轨岔线较多时,调车场可设于城镇对侧,对地方和城市发展适应性强;四四. .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3.客货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4)优缺点分析缺:1)客、货分场,需增加设备及定员; 2)既有岔线和货场取送车不方便; 3)客、货场距离较

29、近时,靠客运一端牵出线长度不满足整列牵出要求或位于曲线地段; 4)既有机务段与货运场间机车走行距离增加,还可能产生折角走行,甚至需要另设出、入段线; 5)有一个方向的列车机车出、入段横切正线;四四. .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4.一级三场区段站布置图4)优缺点分析(1)优点:克服其他图型站内交叉严重的缺点;四四. .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4.一级三场区段站布置图4)优缺点分析(2)缺点: 解编列车转线较横列式走行距离远; 折角(折角)列车如不需转场,可在到发线设双进路,但要增加联络线解决反向发(接)车问题; 客运设备设置: a、单独设置; b、客运与货

30、运纵向设置; c、集中办理旅客列车到发,客运设备设外包正 线一侧;(反方向列车通路) d、客运设备设外包正线两侧。(长大立交)四四. .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4.一级三场区段站布置图4)优缺点分析(3)采用条件 双线客货运量均较大,并有较大的线路(岔线)引入,解编列车较多,地形适合,采用正线外包的一级三场布置图。五五. .区段站布置图的选择区段站布置图的选择1选择依据 近远期客货运量 地形、地质条件,站坪长度 城镇规划 车流性质:通过、改编比例 工程、运营支出2评价指标 定量:占地面积、站坪长度、工程费用、 运营支出、定员 定性:运营管理、交叉干扰3适用条件车站类型车站类

31、型适用条件适用条件 单单 线线 横列式横列式一般均采用 纵列式纵列式如为多方向线路引入,且各方向客货列车对数较多,同时地形条件适宜(用横列式咽喉疏解困难) 双双 线线横列式横列式客车对数不多,运量不太大时纵列式纵列式客车对数多、无改编列车对数多,且地形条件适宜 客货纵列式客货纵列式 客车对数多,站房同侧有较多专用线接轨,且地形条件适宜一级三场一级三场改编列车较多时 五五. .区段站布置图的选择区段站布置图的选择第三节第三节 枢纽区段站枢纽区段站 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铁路会合或交叉的区段站称为枢纽区段站。 京包线京包线丰沙线石德线津浦线 1、本线车流:在两条本线上来往的车流; 2、转线车流:从一条

32、线路转至另一条线路的车流,运行方向不变,无需在站内折返; 3、折角车流:从一条线路转至另一条线路的车流,运行方向发生变更,需要在站内折返。一一. .枢纽区段站车流分类枢纽区段站车流分类列车改变运行方向:折角直通列车列车改变运行方向:折角直通列车一一. .枢纽区段站车流分类枢纽区段站车流分类列车换挂车组:成组列车列车换挂车组:成组列车一一. .枢纽区段站车流分类枢纽区段站车流分类变更列车重量:直通列车变更列车重量:直通列车一一. .枢纽区段站车流分类枢纽区段站车流分类 (1)各主要方向的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通过车站时,应尽量不变更运行方向; (2)各方向进出站线路均应有独立进路通向到发场,保证能同

33、时接入各方向的列车; (3)当列车密度较大、进路交叉较多、对列车正常运行有较大影响而平面疏解又有困难时,应在有关的进出站线路上修建跨线桥。 二二. .枢纽区段站设计特点枢纽区段站设计特点 1.基本要求二二. .枢纽区段站设计特点枢纽区段站设计特点 (1)A、B方向为双线,C向为单线,从B端引入。为平衡咽喉负担,机务段、货场均设A端,当地方作业量大,可将零担货场设站同右,整车货场设站对右;2.布置图分析 (2)设备数量:衔接方向愈多,列车密集到达可能性越大;衔接3个方向,列车4、5交会情况较多,到发线数量应酌情增加;二二. .枢纽区段站设计特点枢纽区段站设计特点 (3)咽喉构造;为保证各方向同时

34、到达,增加平行作业数量,同时配合到发场线路分组,相应加铺必要的道岔、渡线、梯线,把咽喉设计更加灵活机动;2.布置图分析 (4)车场分工:必须结合进站线路疏解,确定线路别使用为主还是方向别为主,以利于充分发挥咽喉通过能力,减少进路交叉。到发场到发场1到发场到发场2二二. .枢纽区段站设计特点枢纽区段站设计特点 2.布置图分析到发场到发场2到发场到发场1到发场到发场1 1固定为固定为A A、B B线路方向接发车,到发场线路方向接发车,到发场2 2固定为固定为C C、D D线路方向接发列车线路方向接发列车到发场到发场1 1固定为各方向下行列车接发,到发场固定为各方向下行列车接发,到发场2 2固定各方

35、向上行列车接发固定各方向上行列车接发第四节第四节 区段站能力加强区段站能力加强 一一. .咽喉区通过能力加强咽喉区通过能力加强1.对咽喉区进行平面疏解 咽喉区必须满足规定的平行作业数量,可采用线路分组、平行渡线和复式梯线相结合的措施,灵活运用。2.对咽喉区进行立体疏解3.到发线设计或改造为双进路4.修建机务段外包正线5.实行循环运转制 6.变更到发线固定使用方案或实行到发线活用与固定使用相结合。7. 变更车站布置图第四节第四节 区段站能力加强区段站能力加强 二二. .到发线通过能力加强到发线通过能力加强1.增加到发线数量 根据既有站场线路的情况,逐条外移,将原有调车线改为到发线,在调车场外侧增

36、铺新的调车线。2.延长到发线有效长 随牵引重量增加,依据既有咽喉少改动的原则,向非机务段端延长,切忌改建车站两端咽喉,减少改建费用。3.改建车站站型 在既有站无法增建到发线情况下,可将横列式车站改建为纵列式;或将横列式改建为客货纵列式;既可加强咽喉通过能力,又可较大幅度增加到发线能力。第四节第四节 区段站能力加强区段站能力加强 三三. .改编能力加强改编能力加强 1.在既有区段站的牵出线上修驼峰,并将调车场进行改造,实现小能力驼峰自动化;2.增建第二调车场 纵列式区段站,当上下行交换车流较少,可在下行到发场侧增建第二调车场,可使改编能力增加1倍。3.改建车站站型 当改编作业量增加到一定程度,牵出线能力不能适应时,可将原横列式布置图改建为一级三场小型编组站图型,疏解货物列车到发与车列转线交叉,加强咽喉通过能力、大大加强车站改编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