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第一节 革命文学革命文学 俄苏文学俄苏文学第一阶段:第一阶段:1917年到年到30年代初的文学年代初的文学马雅可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基长诗《好!》(长诗《好!》(1927)和《列)和《列宁》(宁》(1924)等)等 ;;富尔曼诺夫的《恰巴耶夫》(富尔曼诺夫的《恰巴耶夫》(1923););绥拉菲莫维奇的《铁流》(绥拉菲莫维奇的《铁流》(1923););法捷耶夫的《毁灭》(法捷耶夫的《毁灭》(1927) 革命文学俄v马雅可夫斯基是苏联社马雅可夫斯基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的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的奠基人,诗坛上的革新奠基人,诗坛上的革新者其诗歌形式独树一者其诗歌形式独树一帜,以帜,以““阶梯诗阶梯诗””领骚领骚诗坛长诗《好!》诗坛长诗《好!》((19271927)和《列宁》)和《列宁》((19241924)等;还有讽刺)等;还有讽刺诗《开会迷》(诗《开会迷》(19221922))等 革命文学俄v以国内战争为题材,描以国内战争为题材,描写了历尽千辛万苦,经写了历尽千辛万苦,经过革命熔炉锻炼的人民过革命熔炉锻炼的人民群众成为坚不可摧的群众成为坚不可摧的“铁中的洪流铁中的洪流”革命文学俄v以国内战争为题材,深以国内战争为题材,深刻地表现了在战争中进刻地表现了在战争中进行着人材的精选,在革行着人材的精选,在革命中进行着人的改造的命中进行着人的改造的主题。
主题 革命文学俄v第二阶段:第二阶段:30年代初至年代初至1954年苏联的文学年苏联的文学v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1928——19401928——1940),), v阿阿··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1922——19411922——1941)) v法捷耶夫的小说《青年近卫军》(法捷耶夫的小说《青年近卫军》(19451945)) v特瓦尔多夫斯基的长诗《瓦西里特瓦尔多夫斯基的长诗《瓦西里· · 焦尔金》焦尔金》((1941——19451941——1945)) 革命文学俄v 反映十月革命和国反映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的史诗性作品,内战争的史诗性作品,小说通过卡嘉、达莎、小说通过卡嘉、达莎、罗欣和捷列金四个迷罗欣和捷列金四个迷途知返的知识分子在途知返的知识分子在革命和战争中的命运,革命和战争中的命运,深刻地反映了旧俄国深刻地反映了旧俄国知识分子走向革命道知识分子走向革命道路的复杂与艰难路的复杂与艰难革命文学俄革命文学俄v第三阶段:第三阶段:5050年代以后的文学年代以后的文学v5050年代年代““写真实写真实””、、““积极干预生活积极干预生活” ” v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1954——19561954——1956)) v肖洛霍夫的《人的命运》(肖洛霍夫的《人的命运》(19561956)) v索尔仁尼琴的《伊凡索尔仁尼琴的《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杰尼索维奇的一天》(19621962))v特瓦尔多夫斯基的《焦尔金游地府》(特瓦尔多夫斯基的《焦尔金游地府》(19631963)) v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日瓦戈医生》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日瓦戈医生》v回归文学:阿赫玛托娃、左琴科、叶赛宁等人的作品重新得以回归文学:阿赫玛托娃、左琴科、叶赛宁等人的作品重新得以出版出版. . 革命文学俄v第三阶段:第三阶段:5050年代以后的文学(续)年代以后的文学(续)v““战壕真实派战壕真实派””文学文学 ::直面战壕的真实,强调描写战争的直面战壕的真实,强调描写战争的真实性,渲染战争的残酷,特别关注普通的战士在战火纷飞真实性,渲染战争的残酷,特别关注普通的战士在战火纷飞背景下战壕中的感受,有时描写主人公的求生本能,有背景下战壕中的感受,有时描写主人公的求生本能,有““非非英雄化英雄化””倾向。
倾向v巴克兰诺夫的《一寸土》(巴克兰诺夫的《一寸土》(19591959)等)等 v6060年代中期以后,提出年代中期以后,提出““反对两个极端反对两个极端”” v““新战壕真实派新战壕真实派””::““新战壕真实派新战壕真实派””不仅仅描写人们对生不仅仅描写人们对生命存在的渴求,而且揭示了生命存在的价值意义作品描写命存在的渴求,而且揭示了生命存在的价值意义作品描写了他们热爱生活,更热爱祖国,英勇奋斗又不乏人性美的性了他们热爱生活,更热爱祖国,英勇奋斗又不乏人性美的性格特征v瓦西里耶夫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瓦西里耶夫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19691969))革命文学俄革命文学俄v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于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于19571957年在意大利年在意大利出版,出版,19581958年,因他年,因他““在现代抒情诗和俄罗斯伟大在现代抒情诗和俄罗斯伟大叙事诗传统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叙事诗传统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而获诺贝尔文学而获诺贝尔文学奖v小说以十月革命前小说以十月革命前2020年至革命后年至革命后1010年的重大事件为年的重大事件为背景,表达了反对革命暴力,保护知识分子的个性背景,表达了反对革命暴力,保护知识分子的个性完美、自由和尊严的主题。
描写了主人公由参加革完美、自由和尊严的主题描写了主人公由参加革命到对革命不满的过程,在反映革命年代一些失误命到对革命不满的过程,在反映革命年代一些失误问题上,倾向于否定一代俄国知识分子的革命道路问题上,倾向于否定一代俄国知识分子的革命道路v小说发表后被西方所利用,成了借以攻击、诽谤社小说发表后被西方所利用,成了借以攻击、诽谤社会主义制度会主义制度““不人道不人道””、、““知识分子不接受十月革知识分子不接受十月革命命””的口实v苏联作出了强烈反映,作者和小说受到严厉的批判苏联作出了强烈反映,作者和小说受到严厉的批判帕斯捷尔纳克写公开信作了检讨,并拒绝接受诺贝帕斯捷尔纳克写公开信作了检讨,并拒绝接受诺贝尔奖金革命文学俄v《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19691969)以描写女性)以描写女性为中心,在充满悲剧的为中心,在充满悲剧的气氛中,讴歌了为国捐气氛中,讴歌了为国捐躯的女战士丽达、冉尼躯的女战士丽达、冉尼亚、丽莎、索尼亚和嘉亚、丽莎、索尼亚和嘉里亚的英雄主义精神,里亚的英雄主义精神,描写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描写了他们的内心世界的美和在道德上所经受的美和在道德上所经受的严峻考验。
的严峻考验 革命文学俄v他们热爱生活,更热他们热爱生活,更热爱祖国,英勇奋斗又爱祖国,英勇奋斗又不乏人性美不乏人性美革命文学俄v不仅描写对生命存在的渴求,而且揭示了生命存不仅描写对生命存在的渴求,而且揭示了生命存在的价值意义在的价值意义 革命文学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