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历史第12课 土耳其国父凯末尔课件岳麓版 选修四第12课 土耳其国父凯末尔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6.81MB
约53页
文档ID:588605222
高中历史第12课 土耳其国父凯末尔课件岳麓版 选修四第12课 土耳其国父凯末尔_第1页
1/53

■争取民族独立■建立世俗国家,迈向现代文明■土耳其的复兴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政治家 导入 穆斯塔法·凯末尔(Mustafa Kemal,1881—1938)是土耳其共和国的奠基人他不但领导土耳其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自由而战斗,建立起新的国家;还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土耳其从封建神权国家神奇般地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争取民族独立 在少年军事学校时,穆斯塔法从他的数学老师那里得到了凯末尔的称号,意思是“完美的一员”,从此他就叫穆斯塔法·凯末尔 阿塔图尔克·凯末尔(Atatiirk Kemal,1881~1938)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凯末尔(左四)同他的军官们在一起 1915年,凯末尔在加利波利(Gallipoli)前线战壕视察在1915年的达达尼尔海峡保卫战中,凯末尔指挥军队,两次击败了英、法联军的进攻,保护了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的安全凯末尔本人因此名声大振,被誉为“伊斯坦布尔的救星” 凯末尔题词的为纪念在达达尼尔海峡保卫战中牺牲的军人纪念碑 1919年5月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反对占领伊兹密尔(İzmir)的游行集会 全国护权协会代表大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土耳其成为战败国,苏丹政府被迫与协约国签订了协议,大片领土被占领,沦为英、法等国的半殖民地。

经过凯末尔的努力,1919年9月,全国各地的民族主义组织终于召开了全国护权协会代表大会 1920年凯末尔宣布与苏丹政府决裂,在安卡拉召开了新的国会——大国民议会,决定成立临时政府,凯末尔任临时总统 图为大国民议会成员与凯末尔在议会大厦 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六世(中) 1922年在伊斯坦布尔征服者穆罕默德墓前向安拉祈祷 凯末尔在大国民议会大厦前祈祷 (1922年) 1922年任土耳其军总司令时的凯末尔 土耳其民族主义者欢庆1921—1922年希土战争期间土耳其人要求从希腊手中收复士麦拿(现在的伊兹密尔)获得成功 1923年7月,在洛桑出席签订《洛桑条约》的土耳其代表团 《洛桑和约》,全称《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土耳其和约》,1923年7月24日在瑞士洛桑会议上签订  《洛桑和约》签定的一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7个协约国(英 、法、意、日、希、罗、南),另一方是战败国的土耳其洛桑会议是在英国、希 腊武装干涉土耳其的“希土战争”失败后,为了解决中东问题而召开的土耳其同 7国订立这个和约,以代替1920年8月10日协约国向土耳其旧政府签订的与 《凡尔赛和约》同一体系的《色佛尔和约》(该和约受到基马尔领导的土耳其民族 革命政府的坚决反对,未能生效)。

主要内容:土耳其保全它的主要领土,收回士 麦那地区和东色雷斯;土耳其放弃对埃及、突尼斯、摩洛哥、利比亚等地的领土要 求;对世界大战及协约国武装干涉土耳其所造成的损失和损害,双方互相放弃在金 钱上的要求;取消在小亚细亚的法、意势力范围和欧洲国家在土耳其的领事裁判权等洛桑条约 土耳其独立纪念碑 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凯末尔当选为总统 1923年凯末尔创建了人民共和党,图为人民共和党党旗标志人民共和党的党旗标志上的六个箭头代表凯末尔主义的六大原则: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平民主义、国家主义、世俗主义和改革主义 凯末尔在小亚细亚半岛组织对外反抗外国侵略、对内推翻苏丹封建帝制的资产阶级革命由于地理位置适中,交通方便,安卡拉逐渐成了斗争的中心同时也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革命胜利以后,安卡拉便被定为共和国首都 1923年以凯末尔为封面人物的美国《时代》周刊杂志 建立世俗国家,迈向现代文明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土耳其人生活情景 凯末尔认为,要使土耳其真正富强起来,就必须向西方学习,进行彻底的改革,破除落后的传统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他主持进行了一系列民主化改革 废除了土耳其的苏丹•哈里发制度,实行了政教分离制定了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以西方法律为蓝本的民法、刑法和商法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法令,将荒废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在农村成立农业银行和信贷合作社在文化教育方面,在全国建立起各级各类学校,传授现代知识与文明在社会生活方面,废除了各种陈规陋习,使整个社会向世俗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凯末尔主持的民主化改革 凯末尔主义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平民主义国家主义世俗主义改革主义 在土耳其建国和改革的过程中,凯末尔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治思想理论体系,被称为“凯末尔主义”。

凯末尔出席议会会议后离开议会大厦时情景 发表演说的凯末尔 一项具有真正革命意义的改革是,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这于1928年11月正式开始,使土耳其走上了成为中东识字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的道路凯末尔一而再地下乡,带着粉笔和黑板,向土耳其人民示范新的文字,并讲解各个字母应如何发音 凯末尔亲自教授土耳其新文字用阿拉伯字母书写的奥斯曼土耳其文字 1931年,凯末尔参加一所中学数学课时的情景 凯末尔与儿童在一起 1930年,在伊斯坦布尔大学听课 出席安卡拉的国家艺术雕塑博物馆开幕式 戴礼帽的凯末尔戴“费兹帽” 的凯末尔凯末尔执政后不久,就发起了一次“帽子革命”当时土耳其男子都戴一种红色圆筒形毡帽,叫做“费兹”帽,具有宗教意义凯末尔下令,国民不准再戴费兹帽,而要改戴欧式礼帽 土耳其的复兴 独立后的土耳其在凯末尔的领导下,不断向文明的现代社会迈进 政治领域:土耳其由一个封建神权国家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外交政策:凯末尔奉行和平主义,提出“同西方和平,同东方也和平”,新生的土耳其赢得了很多国家的尊敬 经济改革:1927年至1939年期间,土耳其的工业发展速度居世界第三位 文化教育:教育与宗教实现了分离,一批高等院校建立起来,一些技术学校也应社会需要而产生。

凯末尔注重政府在工业基础设施上的大规模投入建设这是他在听取项目建设方案介绍 1931年,凯末尔宣布实施用铁路将土耳其连接起来的建设计划 安卡拉大学 安卡拉大学内的各种教学活动 安卡拉大学内的各种教学活动 为了解放妇女,凯末尔曾要求内阁部长们的妻子学习跳舞图为1932年在安卡拉举办的欢迎希腊领导人到访而举办的舞会上 凯末尔与土耳其女飞行员在一起 凯末尔在同民众交谈 凯末尔同民众在一起 1938年11月10日,凯末尔在伊斯坦布尔逝世,享年57岁 凯末尔的葬礼按最高规格的军事葬礼进行,图为送葬时的情景 一些西方人评价说:“1918年,土耳其是一个看来已经一败涂地、不可救药的国家而今天,20年之后,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屹立在欧、亚之间的新国家,经济和文化上一派繁荣,国际地位日益重要,同所有的邻国保持着和睦关系它获得了一个1600万人口的国家通常所不能得到的尊敬,今天的土耳其是一个欧洲必须刮目相看的大国了 凯末尔被土耳其人尊为“国父” 安卡拉的凯末尔国父陵园 凯末尔的会客厅凯末尔的办公房间 纪念凯末尔的活动 接受检阅的土耳其国防部队从国旗及首任总统凯末尔画像前经过 结 束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