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课件(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简介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主要病害马铃薯主要病害有:真菌病害:晚疫病、早疫病、炭疽病、灰霉病、枯萎病、黄萎病。细菌病害:黑胫病、环腐病、软腐病、褐腐病、病毒病害:卷叶病毒病、Y病毒病、X病毒病、A病毒病、M病毒病、S病毒病。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晚疫病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
2、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用菌霜杰15-20mL兑水15L,或克莱尔7克兑水15L,或者用菌霜杰1000-1200倍液,或克莱尔3000-3500倍液喷雾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黑胫病主要侵染茎或薯块,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发病。种薯染病:腐烂成黏团状,不发芽,或刚发芽即烂在土中,不能出苗;幼苗染病(高15-18cm出现症状):植株矮小,节短,或叶片上卷,退绿黄化,或胫部发黑,萎焉而死,横切茎,三条主要维管束变成褐色;薯块染病:始于脐部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病部黑褐色,横切维管束呈黑褐色,薯块变黑褐色,湿烂
3、发臭。种薯带菌,土壤一般不带菌,经维管束或髓部进入植株,引起地上发病,通过雨水、灌溉水或昆虫传播,经伤口侵入致病。用噻菌铜、噻枯唑(叶枯唑)、氢氧化铜、农用链霉素、乙蒜素、春雷霉素、菌毒清、乙酸铜、琥胶肥酸铜、氯溴异氰尿酸、三氯异氰尿酸、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卷叶病毒病幼嫩叶片症状明显,常在叶缘以中脉为中心向上卷曲成圆筒形。病叶挺硬,革质状,质脆易碎。有的叶缘或背面略呈微红或粉红色。有的叶片基部卷曲。病株不同程度矮化、黄化,叶柄呈锐角收拢,很少下垂。重病株有时早期枯死。病株薯块瘦小,簇生于母薯附近,其内维管束坏死,呈黑色或黑褐色网腐症状。用克毒宁1000倍液喷
4、雾进行预防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主要虫害虫害主要有:二十八星瓢虫、马铃薯甲虫、小地老虎、蚜虫、蛴螬、蝼蛄、块茎蛾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茄二十八星瓢虫成虫和幼虫食叶肉,残留上表皮呈网状,严重时全叶食尽,此外尚甜食瓜果表面,受害部位变硬,带有苦味,影响产量和质量。用虫怯10-15mL兑水15L进行喷雾或用5000-6000倍液喷雾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马铃薯甲虫马铃薯甲虫是世界上著名的毁灭性检疫害虫,成、幼虫为害马铃薯叶片和嫩尖,可把马铃薯叶片吃光,尤其是马铃薯始花期至薯块形成期受害,对产量影响最大,严重的造成绝收。马铃薯甲
5、虫是一个分布最广、为害最甚的马铃薯害虫。成虫和幼虫贪食,常常将马铃薯的叶子全部吃光。在许多国家,造成马铃薯减产30-50%,最严重的地方甚至减产90%。用竹剑2克兑水15L、笑呆了10mL兑水15L或乐坏了4克兑水15L、虫怯10-15mL兑水15L进行喷雾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蛴螬蛴螬咬食幼苗嫩茎,块根被钻成孔眼,当植株枯黄而死时,它又转移到别的植株继续危害。此外,因蛴螬造成的伤口还可诱发病害发生。被为害的钻成孔眼后,伤口愈合留下的凹穴,极大的影响了块根的质量。被咬断的幼苗的根、茎、断口整齐平截。用嘉雨20mL兑水15L或用虫怯10-20mL兑水15L喷雾防
6、治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简介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主要病害主要病害有:黄萎病、枯萎病、炭疽病、红腐病、立枯病、黑星病等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黄萎病幼苗期:一是病叶边缘退绿发软,呈失水状,叶脉间出现不规则淡黄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变褐色干枯,维管束明显变色。二是有些病株在苗期不明显,外观看上去正常,但切开棉花横截面,部分木质部和维管束已变成暗褐色。成株期:黄萎病在现蕾期后才逐渐发病,一般在6月下旬,黄萎病病株出现逐渐增多,到七八月份开花结铃期发病达到最高峰。常见症状如下: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病株由下部叶片开始逐步向上发展,叶
7、脉间产生不规则的淡黄色斑块,叶脉附近仍保持绿色,病叶边缘向上卷曲;有时叶片叶脉间出现紫红色失水萎蔫不规则的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变成褐色枯斑甚至整个叶片枯焦,脱落成光秆;有时生长在主干上的或侧枝上的叶片大量脱落枯焦后,在病株的茎部或落叶的叶腋里,可长出许多赘芽和枝叶;在七八月份,棉花铃期,在盛夏久旱遇暴雨或大水漫灌时,田间有些病株常发生一些急性型黄萎病症状,先是棉叶呈水烫样,继而突然萎垂,逐渐脱落成光秆;有些黄萎病黄化但植株不矮缩、结铃少;有些黄萎病株变得矮小,几乎不结铃,甚至死亡。用五氯硝基苯或处理土壤,或用70%代森锰锌500600倍液、乙蒜素1000倍液喷雾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
8、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枯萎病根、茎内部的导管变黑褐色。根据受害时期和严重程度,常见的症状类型有以下五种类型:黄色网纹型:叶脉变黄,叶肉部分保持绿色,叶片局部或全部呈黄色的网纹状;紫红型:子叶和真叶变紫红色或出现紫红色斑块,略呈萎蔫状;黄花型:子叶或真叶出现黄色或淡黄色斑块,随后逐渐变褐枯死;青枯型:叶片急性失水,青枯萎蔫致死,有时仅半边植株青枯萎蔫;皱缩型:植株节间缩短,株型矮小,叶片深绿变厚皱缩不平。用丰致800-1000倍液喷雾,或用黄腐酸灌根,即可促进根的生长,又能杀菌,或用三氯异氰脲酸、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进行防治常见粮棉类病虫
9、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立枯病棉种萌发前侵染而造成烂种,萌发后末出土前被侵染而引起烂芽。棉苗出土后受害,初期在近土面基部产生黄褐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展包围整个基部呈明显缢缩,病苗萎蔫倒伏枯死。拔起病苗,茎基部以下的皮层均遗留土壤中,仅存尖纫的鼠尾状木质部。子叶受害后,多在子叶中部产生黄褐色不规则形病斑,常脱落穿孔。此病发生后常导致棉苗成片死亡。在病苗、死苗的茎基部及周围、土面常见到白色稀疏菌丝体。用弹清800-1000倍液喷淋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主要虫害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蚜虫、盲椿象、棉铃虫、红铃虫、蓟马、叶螨等
10、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蚜虫棉花上已发现的蚜虫有5种即:棉蚜、棉长管蚜、苜蓿蚜、拐枣蚜、菜豆根蚜。棉蚜以刺吸口器插入棉叶背面或嫩头部分,吸食汁液,受害叶片向背面卷缩,叶表有蚜虫排泄的蜜露,往往滋生霉菌。棉花受害后植株矮小,叶片变小,叶数减少,现蕾迟、蕾铃减少等。用乐坏了4克或者竹剑2克兑水15L进行喷雾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盲椿象棉盲椿象包括绿盲蝽、中黑盲蝽等种类,常混合发生,为长圆形中小型昆虫,有卵、若虫与成虫三种虫态。卵为长茄形,在棉花上卵产于叶片的主脉、大叶的边缘、叶柄和青铃表皮下。以成虫、若虫危害,活动性强。棉花的顶心、边心受害后造成棉叶穿孔、“破
11、叶疯”、无头苗、多头苗。花蕾被害后在蕾冠上出现黄斑,花药萎缩,影响受精,并造成脱落。幼铃受害后铃壳上出现水渍状棕色圆刺斑点,后转为黑褐色,内部胚珠受损,影响纤维发育形成,严重时可连片凹陷成为僵果甚至脱落。用笑呆了或虫怯各10mL或嘉雨20mL兑水15L进行防治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棉铃虫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大害虫。寄主植物有20多科200余种,主要蛀食蕾、花、铃,也取食嫩叶。嫩叶受害成缺刻或孔洞,棉蕾受害时苞叶张开变黄,蕾的下部有蛀孔,青铃受害时铃的基部有蛀孔,粪便堆积在蛀孔之外,未吃的纤维和种子呈水渍状,形成烂铃。用爽歌4克或笑呆了10mL兑水15L进行喷雾
12、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水稻病虫害防治简介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主要病害水稻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恶苗病、矮缩病等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稻瘟病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慢性型病斑: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菜斑,常有
13、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这种病斑发展较慢。急性型病斑:在感病品种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白点型病斑:感病的嫩叶发病后,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气候条件利其扩展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褐点型病斑:多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只产生于叶脉间,较少产孢,该病在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克菌杰或丰致800-1000倍液,或斑星杰2000-2500倍液,或戊净3000-4000倍液喷雾防治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
14、其防治方法纹枯病水稻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抽穗前后最盛。该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病斑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初为椭圆形,水渍状,后呈灰绿色或淡褐色逐渐向植株上部扩展,病斑常相互合并为不规则形状,病斑边缘灰褐色,中央灰白色。肉眼常可见叶表气生菌丝纠成的菌核。用丰致800-1000倍液,或戊净1500-2000倍液,或斑星杰1000-1200倍液,或井冈霉素或甲基硫菌灵或甲基砷酸锌或甲基砷酸钙或甲基砷酸铁防治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白叶枯病病株叶尖及边缘初生黄绿色斑点,后沿叶脉发展成苍白色、黄褐色长条斑,最后变灰白色而枯死。病株易倒伏
15、,稻穗不实率增加。病菌在种子和有病稻草上越冬传播。分蘖期病害开始发展。高温多湿,稻田受涝及氮肥过多时有利于病害流行。叶缘型:是一种慢性症状,先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发病,发现暗缘色水渍状短线病斑,最后粳稻上的病斑变灰白色,籼稻上为橙黄色或黄褐色,病健明显。青枯型:是一种急性症状。植株病感后,尤其是茎基部或根部受伤而感病,叶片呈现失水青枯,没有明显的病斑边缘,往往是全叶青枯;病部青灰色或绿色,叶片边缘略有皱缩或卷曲。用叶枯净(5-氧吩嗪)加入硫酸链霉素或农用链霉素,或者用氯溴异氰尿酸,或氯霉素进行防治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主要虫害水稻虫害主要有:稻负泥虫、稻飞虱、大螟
16、、水稻二化螟、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象甲等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稻褐飞虱稻褐飞虱又称褐稻虱,是水稻的重要害虫,单食性,只能在水稻和普通野生稻上取食和繁殖后代。以成虫、若虫群集在稻丛基部吸食汁液,被害部呈现长形棕色斑,严重时下部茎秆变黑,全株枯死。为害严重时全田枯死似火烧状,颗粒无收。用竹剑2克或者乐坏了4克兑水15mL喷雾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稻纵卷叶螟初孵幼虫取食心叶,出现针头状小点,也有先在叶鞘内为害,随着虫龄增大,吐丝缀稻叶两边叶缘,纵卷叶片成圆筒状虫苞,幼虫藏身其内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呈白色条斑。严重时“虫苞累累,白叶满田”。以孕、抽穗期受害损
17、失最大。用笑呆了10mL或爽歌4克兑水15mL喷雾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三化螟三化螟为害造成枯心苗,苗期、分蘖期幼虫啃食心叶,心叶受害或失水纵卷,稍褪绿或呈青白色,外形似葱管,称做“假枯心”,把卷缩的心叶抽出,可见断面整齐,多可见到幼虫,生长点遭破坏后,假枯心变黄死去成为枯心苗,这时其他叶片仍为青绿色。受害稻株蛀入孔小,孔外无虫粪,茎内有白色细粒虫粪。别于大螟、二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防治方法同稻纵卷叶螟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小麦病虫害防治简介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主要病害主要病害有:全蚀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赤霉病
18、、纹枯病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全蚀病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病根变黑,易于拔起。在茎在部表面及叶鞘内布满紧密交织的黑褐色菌丝层,呈“黑脚”状,后颜色加深呈黑膏药状,上密布黑褐色颗粒状子囊壳。该病与小麦其他根腐型病害区别在于种子根和次生根变黑腐败,茎基部生有黑膏药状的菌丝体。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三唑酮、三唑醇或硅噻菌胺防治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白粉病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也为害茎和穗子。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
19、,叶片背面比正面多。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小麦白粉病菌是专性寄生菌,必须在活的寄主组织上才能生长发育,病菌分生孢子随气流远距离传播,扩大再侵染。小麦白粉病在小麦秋苗至成株期均可发病,56月份为暴发流行期。直射阳光对分生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因此在植株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或阴天时发生较重。分生孢子不耐高温,夏季寿命很短,一般只有4d左右。用丰致800-1000倍液或斑星杰1000-1500倍液或戊净1500-2000倍液防治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锈病为害植物的叶、茎和
20、果实。锈菌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积集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小疱点或疱状、杯状、毛状物,有的还可在枝干上引起肿瘤、粗皮、丛枝、曲枝等症状,或造成落叶、焦梢、生长不良等。严重时孢子堆密集成片,植株因体内水分大量蒸发而迅速枯死。防治方法同白粉病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主要虫害小麦害虫主要有:蚜虫、吸浆虫、黏虫、红蜘蛛、地下害虫等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蚜虫麦蚜的为害主要包括直接为害和间接为害两个方面:直接为害主要以成、若蚜吸食叶片、茎秆、嫩头和嫩穗的汁液。麦长管蚜多在植物上部叶片正面为害,抽穗灌浆后,迅速增殖,集中穗部为害。麦二叉蚜喜在作物苗期为害,被害部
21、形成枯斑,其它蚜虫无此症状。间接为害是指麦蚜能在为害的同时,传播小麦病毒病,其中以传播小麦黄矮病为害最大。用竹剑2克兑水15L进行防治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吸浆虫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秕粒、空壳。小麦吸浆虫以幼虫为害花器、籽实和麦粒,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一年发生一代,以成长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和越冬,翌年春季小麦拔节前后,有足够的雨水时越冬幼虫开始移向土表,小麦孕穗期,幼虫逐渐化蛹,小麦抽穗期成虫盛发,并产卵于麦穗上。用虫怯10-15mL兑水15L进行防治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黏虫低龄时咬食叶肉,使叶片形成
22、透明条纹状斑纹,3龄后沿叶缘啃食小麦叶片成缺刻,严重时将小麦吃成光秆,穗期可咬断穗子或咬食小枝梗,引起大量落粒。大发生时可在1-2天内吃光成片作物,造成严重损失。用嘉雨20mL或笑呆了10mL兑水15L喷雾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玉米病虫害防治简介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主要病害玉米的主要病害有:玉米小斑病、玉米大斑病、玉米黑穗病、玉米黑粉病、玉米茎腐病、玉米锈病、玉米炭疽病、玉米霉斑病、玉米矮花叶病、玉米普通花叶病、玉米条纹矮缩病等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
23、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用丰致800-1000倍液或斑星杰1000-1500倍液或戊净1500-2000倍液防治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小斑病常和大斑病同时出现或混合侵染,因主要发生在叶部,故统称叶斑病。发生地区,以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丘陵区为主。此病除危害叶片、苞叶和叶鞘外,对雌穗和茎秆的致病力也比大斑病强,可造成果穗腐烂和茎秆断折。其发病时间,比大斑病
24、稍早。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半透明水渍状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5-162-4毫米大小的椭圆形褐色病斑,边缘赤褐色,轮廓清楚,上有二、三层同心轮纹。病斑进一步发展时,内部略褪色,后渐变为暗褐色。天气潮湿时,病斑上生出暗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盘)。叶片被害后,使叶绿组织常受损,影响光合机能,导致减产。防治方法同大斑病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粗缩病玉米粗缩病又叫花叶病毒病,病株节间缩短、严重矮化、茎秆粗,叶子像君子兰,叶色浓绿,宽短质硬。叶背脉上有肿胀白色的蜡泪状突起,有时叶鞘、果穗苞叶上具蜡白色条斑。病株分蘖多,根系不发达易拔出,轻者虽抽穗,但半包在喇叭口里,雄穗败育或
25、发育不良,雌穗花丝不发达,结实少,重病株多提早枯死或绝收。用竹剑2克或嘉雨20mL兑水15L在苗期进行预防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主要虫害常见虫害有:玉米螟、玉米蚜、玉米蓟马、玉米红蜘蛛、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蝼蛄、大垫尖翅蝗、亚洲飞蝗、宽须蚁蝗、小翅雏蝗、狭翅雏蝗、西伯利亚蝗、苜蓿夜蛾、小麦皮蓟马、赤须盲蝽、叶蝉类、粟茎跳甲、粟灰螟、甜菜夜蛾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玉米螟幼虫孵出后,先聚集在一起,然后在植株幼嫩部分爬行,开始危害。初孵幼虫,能吐丝下垂,借风力飘迁邻株,形成转株危害。幼虫多为五龄,三龄前主要集中在幼嫩心叶、雄穗、苞叶和花丝上活动取食,被害心叶
26、展开后,即呈现许多横排小孔;四龄以后,大部分钻入茎秆。玉米螟的危害,主要是因为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倒折率增加,籽粒产量下降。玉米螟适合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育;卵期干旱,玉米叶片卷曲,卵块易从叶背面脱落而死亡,危害较轻。用嘉雨20mL兑水15L进行防治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玉米蚜玉米蚜在玉米苗期群集在心叶内,刺吸为害。随着植株生长集中在新生的叶片为害。孕穗期多密集在剑叶内和叶鞘上为害。边吸取玉米汁液,边排泄大量蜜露,覆盖叶面上的蜜露影响光合作用,易引起霉菌寄生,被害植株长势衰弱,发育不良,产量下降。用竹剑2克兑水15L进行防治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玉米蓟马主要是成虫对植物造成严重为害。为害叶背致叶背面呈现断续的银白色条斑,伴随有小污点,叶正面与银白色相对的部分呈现黄色条斑。受害严重者叶背如涂一层银粉,端半部变黄枯干,甚至毁种。竹剑2克加嘉雨20mL喷雾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常见粮棉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