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据偏差与货币政策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88530573 上传时间:2024-09-0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数据偏差与货币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经济数据偏差与货币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经济数据偏差与货币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经济数据偏差与货币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经济数据偏差与货币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数据偏差与货币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数据偏差与货币政策(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经济数据偏差与货币政策经济数据偏差与货币政策第一节 导论 第二节 GDP数据的修正 一、一、 对中国经济数据的质疑对中国经济数据的质疑 对总国经济数据的质疑大致包括四类:对总国经济数据的质疑大致包括四类: (一)对国民经济统计口径理解不清造成的误解(一)对国民经济统计口径理解不清造成的误解 不同部门的统计数据不同,比如国家统计局发布值不同部门的统计数据不同,比如国家统计局发布值与财政部的公布值不同。主要原因是其中是否包含与财政部的公布值不同。主要原因是其中是否包含税收。税收。 (二)对国民经济统计的发布程序了解不清造成的(二)对国民经济统计的发布程序了解不清造成的误解误解 同一部

2、门发布的前后数据不同。主要原因是形成较同一部门发布的前后数据不同。主要原因是形成较晚的数据更接近于实际。晚的数据更接近于实际。 (三)中国国民经济统计体系存在的某些缺(三)中国国民经济统计体系存在的某些缺陷陷 中国中国GDP统计调查方法仍以公有制下的全面统计调查方法仍以公有制下的全面报表为主,但是,缺乏可靠的制度保证私营报表为主,但是,缺乏可靠的制度保证私营企业、股份和、外商投资企业和港台企业配企业、股份和、外商投资企业和港台企业配合统计报表工作,大多小企业也缺乏健全的合统计报表工作,大多小企业也缺乏健全的纪录。纪录。 (四四)中国经济统计数据之间存在部分不一致中国经济统计数据之间存在部分不一

3、致现象现象 地区数据与国家数据不相吻合,意味着统计地区数据与国家数据不相吻合,意味着统计数据存在质量问题。数据存在质量问题。 二、 中国GDP统计 目前中国国民经济统计基本采取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自1993年以来采取的以支出法核算的GDP。但中国经济的转轨特征产生了为观测经济存在的可能,造成GDP数据的较严重失真。 三、三、 经济数据偏差的必然性经济数据偏差的必然性 经济数据失真是有其内生性决定的。经济数经济数据失真是有其内生性决定的。经济数据是由社会体系内生形成的,并不是对社会据是由社会体系内生形成的,并不是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完全外生的描述刻画,或者说,经济活动的完全外生的描述刻画,或者说,

4、并不存在超脱于社会的全能的机构或个人来并不存在超脱于社会的全能的机构或个人来收集和提供经济数据,收集经济数据本身必收集和提供经济数据,收集经济数据本身必然会对经济活动造成干扰。然会对经济活动造成干扰。 国民经济统计体系本身的缺陷、地方政府国民经济统计体系本身的缺陷、地方政府GDP政绩冲动或者微观经济主体规避税收、管制政绩冲动或者微观经济主体规避税收、管制的动机等都可能造成极故居的扭曲。的动机等都可能造成极故居的扭曲。 根据失真的经济数据来构建、检验经济理论或者根据失真的经济数据来构建、检验经济理论或者指定、评估经济政策,是缺乏科学严谨性的;建指定、评估经济政策,是缺乏科学严谨性的;建立在失真数

5、据基础之上的经济决策有可能对经济立在失真数据基础之上的经济决策有可能对经济构成现实损害。构成现实损害。 完全理性和完全信息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部完全理性和完全信息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部分理性和非完全信息,最优和均衡不再是必然的;分理性和非完全信息,最优和均衡不再是必然的;非完全信息意味着微观主体和政府都不是全知全非完全信息意味着微观主体和政府都不是全知全能的,因此,必须考察它们如何对信息进行收集、能的,因此,必须考察它们如何对信息进行收集、接收、处理和反应,而经济数据可能就是最容易接收、处理和反应,而经济数据可能就是最容易被得到和利用的信息。被得到和利用的信息。 第二节 GDP数据的修正

6、一、 统计改进方法 通过对现有国民经济体系的改善,将原有的未观测经济纳入国民经济账户,使得GDP官方数据更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现实。一般使用“推算的未记录收入”,使用时间法和等价值法来估计。 二、 计量经济学方法 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可分为宏观数据方法和微观数据方法。 (一)宏观数据方法假设国民经济统计中部分宏观经济数据的质量高于GDP数据的质量,因此,依赖该部分宏观经济数据在一定假设之上推测GDP的实际水平。比如美国采用税收差异法,建立了调整后的毛收入,用它来估计缺口。 优势: (1)使用公开发布的数据,这些数据的统计方法较为成熟,数据样本量较大,特别是从金融行业和某些垄断性行业得到的数据有很高的

7、质量。 (2)宏观数据的历史可比性较强。有较长的时间序列,能够作出较长的估计。 (3)宏观数据方法可能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在对政策效果的评估中便于使用。 缺陷: (1)宏观数据方法需要很强的显性的假设。估计结果的可靠性依赖于这些假设是否合理。 (2)宏观数据方法往往无法提供关于GDP失真部分构成和特征的细节信息,只能提供总体信息。 (二)微观数据方法通过抽样调查获得部分微观经济数据,通过对该部分微观数据与国民经济统计中对应口径的宏观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到GDP实际水平的估计值。比如美国使用税收审计法来估计未申报收入的国家。 优势:它能够提供关于GDP失真部分构成和特征的细节信息。 缺陷: (

8、1)通常需较高的成本,无法建立高频率的常规性的统计调查。 (2)数据收集和处理时间较长,损害了估计结果的时效性。 (3)通常只能提供时点估计。 (4)观测方法往往存在主观性的问题。 (5)调查结果对调查的提问方式十分敏感。三、中国GDP数据的修正 使用主成份法和现金需求方程法来对中国GDP数据进行修正得到的结果较好。 第三节 内含未观测经济的宏观模型 一、 经济政策形成 宏观经济自平衡系统的控制机制将各种主要指标维持在可容忍的范围内,而控制机制正是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接收、处理和反应来实现的。一旦信息扭曲,该控制机制就会失灵,即可能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就会被误导,公众也可能对货币政策施加错误的

9、政治压力。 二、“决策者-观测者-被观测者”模型 经济数据生成和使用过程中的主体大体划分为三类: (1)被观测者,提供和申报基础数据; (2)观测者,收集基础数据并汇总计算经济数据; (3)决策者,使用经济数据来制定经济政策。 传统的数据生成中,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单向的;改进的数据模型中,考虑了三者作为理性人采取欺骗策略的可能性。 被观测者如实地提供基础数据,观测者接受基础数据,决策者接收经济数据并制定经济政策,而经济政策会影响被观测者,这种简化并不符合现实。被观测者、观测者和决策者都可能采取欺骗策略。观测者接受基础数据后也可能提供失真的经济数据,决策者接受经济数据后可能试图采取动态不一致的经济

10、政策,三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被观测者可能提供虚假的基础数据,因为这些数据可能对其自身有反馈作用。观测者可能提供失真的经济数据,因为三者在官僚架构下可能是融合的。 三、 内含未观测经济的宏观模型 经济数据是内生的,可能存在系统性扭曲,就有必要构建内含未观测经济的宏观模型。 Y=rY 即观测到的经济收入是实际经济收入的小于1倍的数值。 0R看教材看教材71页的垂直菲利普斯曲线的宏观模型:页的垂直菲利普斯曲线的宏观模型: 经济最初处于均衡状态,经济实际上处于经济最初处于均衡状态,经济实际上处于A点,点,已经充分就业,而中央银行认为经济处于已经充分就业,而中央银行认为经济处于B点。点。经济活动存在未

11、观测部分,假设此时受到一次性经济活动存在未观测部分,假设此时受到一次性冲击,经济活动从已观测部门向未观测部门进行冲击,经济活动从已观测部门向未观测部门进行一次性移动。经济数据显示失业率上升,中央银一次性移动。经济数据显示失业率上升,中央银行因此而作出反应,将货币增长率提高,由此引行因此而作出反应,将货币增长率提高,由此引发通货膨胀,这样,物价上升,但由于经济已经发通货膨胀,这样,物价上升,但由于经济已经充分就业,失业率并没有下降。这样点充分就业,失业率并没有下降。这样点E和点和点C就是实际经济和经济数据的均衡点。就是实际经济和经济数据的均衡点。 看教材看教材73页倾斜的菲利浦斯曲线的宏观模型:

12、页倾斜的菲利浦斯曲线的宏观模型: 假如央行认为的菲利普斯曲线为倾斜,那么,假如央行认为的菲利普斯曲线为倾斜,那么,同样情形下,货币政策将持续扩张,通货膨同样情形下,货币政策将持续扩张,通货膨胀率上升,经济活动继续向未观测部门移动,胀率上升,经济活动继续向未观测部门移动,失业率数据持续上升,构成了循环过程,而失业率数据持续上升,构成了循环过程,而实际失业率不变。这样,在相机货币政策时,实际失业率不变。这样,在相机货币政策时,实际经济沿着点实际经济沿着点E、点、点E1、点、点E2、点、点E3而经济数据则沿着点而经济数据则沿着点C、点、点C1、点、点C2、点、点C3移动,不存在稳定的均衡点。移动,不

13、存在稳定的均衡点。 可见,由于未观测经济的存在,经济数据失可见,由于未观测经济的存在,经济数据失真,制定的货币政策本身就成了经济波动的真,制定的货币政策本身就成了经济波动的根源。根源。 第四节 GDP数据修正与货币政策实证 现实经济远比上述模型更为复杂,GDP数据失真绝对不仅限于简单的线性形式,这增大了修正的难度。 有人认为,非正规金融的存在会扭曲中央银行所依赖的信息集,从而使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偏差。 一、 使用年度GDP修正数据的实证 从协整检验来看,GDP官方数据与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率之间并未发现显著的协整关系,而两个修正数据分别与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之间都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 而

14、且不同的修正数据之间也存在差异。一方面,这说明GDP数据修正的确会改变货币政策实证研究的结果,中央银行可能需要根据修正重新考量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和程度。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不同的修正方法并不能相互支持印证,修正结果稳健性并不好。 二、使用季度GDP修正数据的实证 从动态相关性看,官方数据和修正数据的结论存在较大的差异,说明依据两者分别得到的GDP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短期关系存在较大差异。 从协整检验来看,GDP官方数据、修正数据都显示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但协整关系并不一致。GDP官方数据显示GDP是通货膨胀率的原因,反过来却不是。因此央行可以使用GDP来预测通货膨胀,倒

15、过来却不行。而修正数据显示的结论却恰恰相反。第五节 经济数据修正的政策含义 一、中介目标选择 第一,经济数据修正使得货币供应量是否应当被选为中介目标产生疑问。 本研究认为,货币供应量能够对通货膨胀产生一定影响,使用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具有一定合理性。 第二,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必须在M!、M2和准货币等货币口径中进行选取。对GDP修正数据可能也会改变货币口径的选择。 第三,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还涉及货币统计范围及其调整的问题。修正的数据也可能会影响各口径的货币需求方程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对货币统计范围的调整。 二、制度框架 货币政策是指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之前就已经确定并据以操作的程序或原则。通货膨胀目标制是最常见的规则,它是一种相机抉择型的规则,需要能够对通货膨胀率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如果央行不能够得到准确的经济数据,或者不能够对经济数据进行修正,那么这种规则的实施在技术上就是不可能的。 三、价格指标选择 包括资产价格在内的各种广义价格指数是否能够准确衡量通货膨胀,取决于是否能够对资产价格中的噪声进行剔除,但是这在技术上存在很大的难度,甚至是不可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