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过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层过滤(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深层过滤w第一节 普通快滤池的构造 w第二节 过滤理论w第三节 快滤池的运行w第四节 快滤池的设计w第五节 其他滤池第一节第一节 普通快滤池的构造普通快滤池的构造 图5-1为普通快滤池的透视与剖面示意图。快滤池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它内有排水槽、滤料层、垫料层和配水系统;它外有集中管廊,配有进水管、出水管、冲洗水管、冲洗水排出管等管道及附件。 过滤时,加入凝聚剂的浑水自进水管经集水渠、排水槽进入滤池,自上而下穿过滤料层、垫料层,由配水系统收集,并经出水管排出此时开F1、F2,关F3、F4、F5。经过一段时间过滤,滤料层截留的悬浮物数量增加;滤层孔隙率减小,使孔隙水流速增大,其结果一方面
2、造成过滤阻力增大,另一方面水流对孔隙中截留的杂质冲刷力增大,使出水水质变差。当水头损失超过允许值,或者出水的悬浮物浓度超过规定值,过滤即应终止,进行滤他反冲洗。反冲洗时,开F3、F4,关F1、F2。反冲洗水由冲洗水管经配水系统过入滤池,由下而上穿过垫料层,滤料层,最后由排水槽经集水渠排出。反冲洗完毕,又进入下一过滤周期 一、滤料一、滤料 滤料是滤池的核心部分,它提供悬浮物接触凝聚的表面和纳污的空间工业滤料应满足下列要求: 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在冲洗过程中不因碰撞、摩擦而破碎。 有足够的化学稳定性,不溶于水,对废水中的化学成分足够稳定, 不产生有害物质。 具有一定的大小和级配,满足截留悬浮物的要求
3、。 外形近乎球形,表面粗糙,有棱角,能提供较大比表面和扎隙率。 价廉,易得。 在水处理中最常用的滤料有石英砂、无烟煤粒、石榴石粒、磁铁矿粒、白云石粒、花岗岩粒位以及聚苯乙烯发泡塑料对等。其中以石英砂使用最广。 滤池滤料的粒径和级配应适应悬浮颗粒的大小和去除效率要求。级配表示不同粒径的颗粒在滤料中的比例,滤料颗粒的级配关系可由筛分试验求得;取一定滤料试样,置于105的恒温箱中烘干,准确称量后置于一组分样筛筛中过筛,最后称出留在每一筛上的颗粒重量以通过每一筛孔的颗粒重量占试样总重量的百分数为纵坐标,以对应的筛孔孔径为横坐标作图,得如图5-2所示的滤滤料级配曲线。 根据级配曲线,可以确定滤料的有效粒
4、径和不均匀系数两个参数。有效粒径表示通过10滤料质量的筛孔直径,记作d10在图5-1中,d100.53mm。d10表示小颗粒的粒径。 图图5-2 5-2 滤料筛分级配曲线滤料筛分级配曲线 实验表明,若滤料的d10相等,即使其级配曲线不一样,过滤时所产生的水头损失仍旧相近。由此可知,起主要过滤作用的有效部分正是粒径小于d10的那些颗粒,故将d10称为有效粒径类似地,以d80表示通过80滤料质量的筛孔直径,即滤料中粗颗粒的代表性粒径。 在生产中也有规定最大和最小两种粒径的较为简便的方法来表示滤料的规格。由于滤料颗粒大小形状不一,进行水力计算时,常以当量粒径de来反映粒径的大小,为调和平均值,可按下
5、式计算:(5-1) 其意义是将筛分曲线分为若干段,在粒径di1和di2之间取其平均值di, de与平均粒径ds0的数值接近。 考虑到筛孔和颗粒的不规则性,在理论计算时,需对筛孔进行如下核准。将干燥后滤料试样放入筛孔为d的筛上,筛去细颗粒,然后放在一纸上,盖好筛盖,再振筛几下,落下一些恰好能通过筛孔的颗粒,从中任取n个颗粒,准确称其重量,按下式计算筛的核准孔径d: d相当于恰好通过筛孔d的滤料颗粒的等体积球体的直径,d应略小于d(见图5-2)。上述de的计算通常以校准筛孔后级配曲线为准。 滤层的含污能力和过滤效果除取决于滤料粒径外,还与滤层厚度有关,即决定于滤层厚度和滤料粒径的比值L/de。L/
6、de值愈大,去除率也愈高,因为L/de值与单位过滤面积上滤料总表面积和颗粒数目成正比 (5-2) 表5-1列出了普通快滤池的滤料组成和滤速范围。 单层滤料滤池在反冲洗后由于水力筛分作用,使得沿过滤水流方向的滤料粒径逐渐变大。形成上部细,下部粗的滤床(如图5-3)。孔隙尺寸及合污能力也是从上到下逐渐变大。在下向流过滤中,水流先经过粒径小的上部滤料层,再到粒径大的下部滤料层。理想滤池滤料排列应是沿水流方向由粗到细。为了解决实际滤池与理想滤池的矛盾,途径有三条。改变水流方向,即原水自下向上穿过滤层。采用双向进水、中部出水的办法可以提高上流式滤池的滤速,但下层滤料仍然难以冲洗干净,且结构和操作较复杂。
7、改用双层或多层滤料在砂层上部放置粒径较大,密度较小的轻质滤料在砂层下部放置粒径较小,密度较大的重质滤料.滤料层数越多,愈趋近于理想滤池(见图53)。采用新型的密实度或孔隙率可变的滤料,这类滤料由柔性材料人工制成,如纤维球、轻质泡沫塑料珠、橡胶粒等。纤维球在滤床上都比较松散,基本上呈球状。整个床层上部孔隙率较高,下部孔隙率较低,近似理想滤池孔隙率分布,实测纤维球滤床的孔隙率分布如图5-4所示。 实验表明,纤维球滤池过滤速度为砂滤池的58倍,如果采用同样的滤速,则纤维球过滤周期比砂滤池长3倍;能有效地去除0.510m级的微小悬浮物;滤过水的悬浮物含量一般在10mg/L以下。但目前纤维球价格较贵;再
8、生需用气、水联合反冲,气起主要作用,控制气量在4Q50L/m2.s,水量在l0L/m2.s时,可冲洗干净。 二、垫料层二、垫料层 垫料层主要起承托滤料的作用。故亦称承托层,一般配合大阻力配水系统使用。由于滤料粒得径小,而配水系统的孔眼较大,为了防上滤料随过滤水流失,同时也帮助均匀配水,在滤料与配水系统之间增设一垫料层。如果配水系统的孔眼直径很小、布水也很均匀,垫料层可以减薄或省去。 垫料层要求不被反洗水冲动,形成的孔隙均匀,使布水均匀,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通常,垫料层采用天然卵石或碎石。 目前滤料的最大粒径为12mm,故垫料层的最小粒径一般不小于2mm而其最大粒径以不破常规反洗强度下的水
9、流冲动来考虑,一般为32mm。通常,不同粒径的垫料分层布置、各层厚度如表5-2示。三、配水系统三、配水系统 配水系统的作用是均匀收集滤后水,更重要的是均匀分配反冲洗水,所以,它又称为排水系统.配水系统的合理设计是滤池正常工作,保持滤料层稳定的重要保证。 由于反冲洗水流量比正常过滤水的流量大得多,因此,配水系统应主要考虑反冲洗水均匀分布的要求图5-5表示反洗水进入后,靠近进口的A点及配水系统末端B点的水流路线和。 图5-5表示反洗水进入后,靠近进口的A点及配水系统末端B点的水流路线和。假定反洗水各处分布都是均匀的,各水流路线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反洗水量为q。个各水流路线的总水头损失应包括配水系
10、统的水头损失s1q2、 配水系统上出水孔眼的水头损失s2q2、垫料层水头损失s3q2、滤料层水头损失s4q2,即进水压力H为 流道: 流速水头 (5-3) 流道: 流速水头 (5-4) 两个流道中的垫料层、滤料层虽然不能认为是绝对相同的,但其差异不大。配水系统的布水孔眼可孔制为各处是一致的,所以,可以认为上两式中的s2A=s2B=s2;s3A=s3B=s3;s4A=s4B=s4,这样,两流道的反洗水单位面积流量之比(5-5) 式(5-5)中s1A总是不等于s1B,所以qAqB,但是,设计中必须尽可能使qA=qB。分析式(5-5)可知,为使qA=qB,可采取两种方法。 尽可能增大配水系统中布水孔
11、眼的阻力,即减小孔眼尺寸,使s2s1+s3+s4,从而使式(5-5)右边根号内的分子接近于分母值。这种人为增大孔眼阻力的配水系统称为大阻力配水系统。穿孔管式的配水系统就是大阻力配水系统。 尽可能减小s1的数值,亦即使水从进口端流到末端的水头损失可以忽略不计,s1s2+s3+s4,从而可使qA=qB。这种配水系统称为小阻力配水系统,如豆石滤板,格栅板等就是小阻力配水系统。 管式大阻力排水系统(图5-6)由一条干管(或渠)和若干支管所组成,干管截面积为支管总截面积的1.52.0倍,支管长与直径之比小于60。支管上开有向下成45度角的配水孔,相邻两孔的方向相错开,孔间距75200mm,配水孔总面积与
12、滤池面积之比为0.20.25%。支管底与池底距离不小于子管半径。为了排除反洗水的空气,干管应在末端顶部设排气管,干管自进口端至末端倾斜向上。排气管直径4050mm,末端应设阀门。 当滤池面积较大,干管直径较大时,为了保证干管顶部配水,可在千管项上开孔安装滤头(图5-7a),或将干管埋设在滤池底板以下,干管须连接短管,穿过底板与支管相连(图5-7b)。 小阻力配水系统的形式很多,最常用的是穿孔板上安装滤头。常见的滤头为圆柱型和塔型两种(图5-8和5-9),废水从穿孔板下空间流入滤头,通过滤头的缝隙分配入滤池。穿孔板与滤池底的空间为集水空间,高度为0.3m,水在集水空间内流动的阻力可以忽略不计。通
13、常,每平方米滤池面积,安装滤头4060个,总缝隙面积为滤池面积的0.52。 四、排水槽及集水渠四、排水槽及集水渠 排水槽用以均匀收集和输送反冲洗污水,因此,排水槽的分布应使排水槽溢水周边的服务面积相等,并且滤池内分布均匀。此外,排水槽应及时将反洗污水输送到集水渠,不致产生壅水现象。在排水槽的末端,反洗污水应以自由跌落的形式流入集水渠,集水渠的水面不干扰排水槽的出流。排水槽与集水渠的水流状态,如图5-10所示。 为了使所设置的排水槽不影响反洗水的均匀分布,糟的横断面一般采用图5-11所示的形状。每单位槽长溢流流量必须相等,槽顶溢流部分应尽量水平,标高的误差应在2mm范围内。两排水槽中心线的间距一
14、般为1.52.2m;糟长为56m。槽所占的面积应不超过滤池面积的25。为保证足够的过水能力,槽内水面以上有一定超高(千舷),通常采用7cm。一般沿槽长方向槽宽不变,而是采用倾斜槽底,起端的槽深度为末端深度的一半,末端过水断面的流速采用0.6m/s控制。排水槽面应高出滤层反洗时的最大膨胀高度,以免滤料流失 集水渠一方面用以收集各排水增进来的反洗污水,通过反洗排水管排入下水道,同时,它也起着连接进水管之用,故也称之为进水渠。反洗排污时集水渠的水面应低于排水槽出口的底部标高,以保证洗水槽的水流畅通。Return第二节第二节 过滤理论过滤理论一、过滤机理一、过滤机理 1.迁移机理(1)筛滤 比滤层孔隙
15、大的颗粒被机械筛分,截留于过滤表面上,然后这些被截留的颗粒形成孔隙更小的滤饼层,使过滤水头增加,甚至发生堵塞。(2)拦截 随流线流动的小颗粒,在流线会聚处与滤料表面接触。其去除概率与颗粒直径的平方成正比,与滤料粒径的立方成反比,也是雷诺准数的函数。 (3)惯性 当流线绕过滤料表面时,具有较大动量和密度的颗粒因惯性冲击而脱离流线碰撞到滤料表面上。 (4)沉淀 如果悬浮物的粒径和密度较大,将存在一个沿重力方向的相对沉淀速度。在净重力作用下,颗粒偏离流线沉淀到滤料表面上。沉淀效率取决于颗粒沉速和过滤水速的相对大小和方向。此时,滤层中的每个小孔隙起着一个浅层沉淀池的作用 (5)布朗运动 对于微小悬浮颗
16、粒(如d1m),由于布朗运动而扩散到滤料表面。 (6)水力作用 由于滤层中的孔隙和悬浮颗粒的形状是极不规则的,在不均匀的剪切流场中,颗粒受到不平衡力的作用不断地转动而偏离流线。 在实际过滤中,悬浮颗粒的迁移将受到上述各机理的作用,它们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水流状况、滤层孔隙形状及颗粒本身的性质(粒度、形状、密度等)。 2 2附着机理附着机理 (1)接触凝聚 在原水中投加凝聚剂,压缩悬浮颗粒和滤料颗粒表面的双电层后,但尚未生成微絮凝体时,立即进行过滤。 (2)静电引力 由于颗粒表面上的电荷和由此形成的双电层产生静电引力和斥力。当悬浮颗粒和滤料颗粒带异号电荷则相吸,反之,则相斥。 (3)吸附 悬浮颗粒
17、细小,具有很强的吸附趋势、吸附作用也可能通过絮凝剂的架桥作用实现。絮凝物的一端附着在滤料表面,而另一端附着在悬浮颗粒上。 (4)分子引力 原子、分子间的引力在颗粒附着时起重要作用。万有引力可以叠加,其作用范围有限(通常小于50m),与两分子的间距的6次方成反比。 3 3脱落机理脱落机理 普通快滤池通常用水进行反冲洗,有时先用或同时用压缩空气进行辅助表面冲洗。在反冲洗时,滤层膨胀一定高度,滤料处于流化状态。截留和附着于滤料上的悬浮物受到高速反洗水的冲刷而脱落;滤料颗粒在水流中旋转,碰撞和摩擦,也使悬浮物脱落。反冲洗效果主要取决于冲洗强度和时间。当采用同向流冲洗时,还与冲洗流速的变动有关。 二、过
18、滤方程二、过滤方程 利用均匀滤料床过滤澄清含均匀分散的非絮凝性颗粒的悬浊液时,液相浓度随滤层深度Z和过滤时间t而变化,即 通常认为,悬浮物的去除速度与其浓度成立比,即-dc/dt=kc。因此,式(5-6)可写为(5-6)(5-7)(5-8) 上式左边第2项表示滤料孔隙水才悬浮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与第1项相比其值甚小,可忽略不计,则简化为 式(5-9)称为过滤澄清方程,表明单位滤层厚度截留的悬浮物量与该处液相的悬浮物浓度成正比。在t=0时,积分上式得c=c0exp(-0Z),c0为悬浮物入口浓度;为t0时过滤系数的初始值。由于颗粒沉积改变着孔隙流态和滤料表面性质,因此,不是常数,而是沉积量的函
19、数。 艾夫斯(Ives,1969)导出了的如下通用计算式。(5-9)(5-10) 2 2连续过滤方程式连续过滤方程式 在滤层中任取一厚度为dZ、体积为dV的均匀微元段。流量为Q,浓度为C的原水流过该段时,水平的悬浮物浓度和滤料上的悬浮物量都发生变化(如图5-12所示)。 根据物料平衡,在dt时间内,流进与流出量之差应等于滤层上的增量,即(5-11) 式(511)称为过滤的连续性方程。若忽略等式左边第二项,则连续方程简化成 (5-12) 根据实测不同滤层深度处的水相浓度及运行时间,可用上述模式评价滤池的工作状态通过求解式(5-9)、(5-10)和(5-12)方程组,可解出浓度和沉积量在时间和空间
20、上的分布,如图5-13所示。 3 3阻力方程阻力方程 过滤的水头损失包括干净滤层的水头损失和沉淀物产生的水头损失两部分。 卡门-柯镇尼(CarimenKozeny)从管道水头损失公式出发导出了计算干净滤层阻力的公式:(5-13) 随着过滤的进行,滤料层孔隙率逐渐变小,水头损失随比沉积量增大而增大。纳污滤层的水头损失可用(-)代替上式中的0,仍用式(5-13)计算。 也可在干净滤层水头损失上叠加一个随或t增大而增大的阻力项H。计算水头损失增值的公式很多,如格里哥利(Gregory)公式:(5-14) 由式(5-13)和(5-14)可得出如下结论。 水头损失与滤速成正比,提高滤速将增大水头损失,但
21、悬浮物进入滤层的深度也加大,故对同一截留量而言,水头损失增大较慢;水头损失与滤料粒径的平方成正比,粒径减小30,水头损失将增大一倍;孔隙率对水头损失影响较大,成(1-0)2/0关系。当从0.5减至0.4时,损失将增大2.8倍;水头损失与过滤时间和进水浓度成正比。 三、过滤效率的影响因素三、过滤效率的影响因素 1 1、滤料的影响、滤料的影响 (1)粒度 过滤效率与粒径dn(ln3)成反比,即粒度越小,过滤效率越高,但水头损失也增加越快。 (2)形状 角形滤料的表面积比同体积的球形滤料的表面积大、因此,当孔隙率相同时,角形滤料过滤效率高。 (3)孔隙率 球形滤料的孔隙率与粒径关系不大,一般都在0.
22、43右。但角形滤料的孔隙率取决于粒径及其分布,一般约为0.480.55。 (4)厚度 滤床越厚,滤波越清,操作周期越长。 (5)表面性质 滤料表面的不带电荷或者带有与悬浮颗粒表面电荷相反的电荷有利于悬浮颗粒在其表面上吸附和接触凝聚。 2 2悬浮物的影响悬浮物的影响 (1)粒度 几乎所有过滤机理都受悬浮物粒度的影响。粒度越大,通过筛滤去除越易。 (2)形状 角形颗粒因比表面积大,其去除效率比球形颗粒高。 (3)密度 颗粒密度主要通过沉淀,惯性及布朗运动机理影响过滤率 (4)浓度 过滤效率随原水浓度升高而降低,浓度越高,穿透越易,水头损失增加越快。 (5)温度 温度影响密度及粘度,进而通过沉淀和附
23、着机理影响过滤效率。降低温度,对过滤不利。 (6)表面性质 悬浮物的絮凝特性,电动电位等主要取决于表面性质,因此,颗粒表面性质是影响过滤效率的重要因素。Return第三节第三节 快滤池的运行快滤池的运行 一、滤速变化及其控制一、滤速变化及其控制 在恒速过滤中,作用在滤池上的水头恒定,而滤层中的阻力增加,由逐渐开大的出水阀(手控或自控)来补偿,使总阻力和出水量维持不变。开始过滤时,滤层是干净的,阻力很小。此时让一部分水头消耗在几乎是关闭的出水阀上。继续进行过滤,滤池逐渐被悬浮物阻塞,阻力增大,因而流量控制阀应逐渐开大。当出水阀全开时,则过滤必须停止,否则滤速将下降。也可以在每个滤池的进水端和出水
24、阀后分别设进水堰室和出水堰室(如图5-14所示)来实现变水位恒速过滤。 如果将进水管设在排水槽以下,当滤池水位低于排水槽时,过滤速度是恒定的;而当池内水位高出排水槽,则变为降速过滤。对一组并联运行的滤池,各滤池内的水位基本相同。当其中某个滤池阻力增大对,则总进水量在各滤池间重新分配,使滤池水位稍许上升从而增加了较干净滤池的水头和流量。随着滤层阻力增大,滤速相应降低,除滤层外的其余各部分阻力因随滤速变化也有所减少。总的结果是滤速降低较为缓慢。采用这种降速过滤方式运行,需要的工作水头(即滤池深度)可以小于恒速过滤。 为了避免滤床脱水、出现滤层龟裂、偏流、受进水冲刷等问题,出水堰顶必须设在滤层以上。
25、这种布置同时消除了滤层内产生负水头的可能性。 随过滤进行,滤池水头损失和滤后水浓度逐渐上升,理想情况如图5-15所示。 当出水浓度超过允许值或水头损失达到设定值,过滤阶段即告结束,滤池需进行反洗。滤池的过滤时间也称过滤周期,随滤料组成、原水浓度、滤速而异。一般控制在1224小时。 二、滤池冲洗二、滤池冲洗 滤池冲洗的目的是清除截留在滤料孔隙中的悬浮物,恢复其过滤阻力。一般滤池采用滤后水反冲洗,并辅以表面冲洗或空气冲洗。采用这种水-气联合冲洗方式不需要使滤层全部流化,所用的冲洗强度较小,不会产生滤料流失,滤料也不会分层,但冲洗不干净。大多数滤池都采用了较高的冲洗强度,使滤层全部流化。靠水力剪切和
26、颗粒摩擦清洗滤料。 1 1膨胀率膨胀率 当上升的反冲洗水流对滤料施加的拖曳力等于滤料的有效重量时,滤料呈临界悬浮状态,此后,随冲洗强度加大,滤层进一步膨胀和流化。滤层膨胀率可表示为:(5-15) 膨胀率测定简单,常作为反冲洗澡作的控制指标。e太低,水流剪切力小;e过高,颗粒碰撞次数少,还会冲动垫料层及流失滤料,因此,e应适当。对砂滤床,最佳膨胀率E可由下式计算: E=(1.5-2.50) (5-16) 具有一定级配的分层滤床,在同一反冲洗强度下,不同粒径的滤层其膨胀率不同。实验表明,当最大颗粒的沉降速度u满足下式时,整个滤层就完全膨胀起来。 e=(v1/u)0.22 (5-17) 完全膨胀后的
27、厚度由下式确定: (5-18)2 2、反冲洗强度、反冲洗强度 单位时间单位滤池面积通过的反冲洗水量称为反冲洗强度q,通常用L/(m2s)表示、其值与滤料粒径、水温、孔隙率和要求的膨胀率有关,可用式(5-19)计算,也可用试验方法确定。(5-19) 根据经验,过滤一般的悬浮物时,要求q约在1215L/(m2s)之间,如过滤油质悬浮物,则要求q增大至20 L/(m2.s)或更大。 3 3反冲洗时间反冲洗时间 反冲洗时间依滤层污染程度而异,应根据运行情况来确定。在冲洗初期,出水浊度急剧升高,达最大值后,逐渐降低。通过测定反洗水浊度,可确定合适的冲洗时间。若冲洗时间不够,污物来不及脱落和排走、一般反冲
28、洗时间为510min,加上启闭阀门和表面冲洗时间,总共需1530 min。 4 4、反冲洗水头、反冲洗水头 反冲洗所需水头等于滤层、垫层、配水系统及管路的水头损失之和,并留有1.52.0m的富余水头。滤层阻力正好等于滤料在水中的重量,其水头损失可由下式计算:(5-20) 卵石垫料层的水头损失可按以下经验公式计算: h2=0.22L1q (m) (5-21) 大阻力配水系统的孔眼水头损失为: (5-22) 采用双层砌块式滤砖的水头损失也可用类似于式(5-22)的水力学公式计算,即h3=0.195q2。采用豆石滤水板,其水头损失取经验值为0.250.4m。5 5反冲洗水的供应和排除反冲洗水的供应和
29、排除 反冲洗水可用水塔或水泵供给。水塔安装高度及水泵扬程取决于反冲洗水头。反冲洗水量为滤池面积、反冲洗强度与时间的乘积,约占滤过水量的1%2%。水塔的容量应为一次反冲洗用水量的1.5倍,水深不超过3m。当反洗水需要升温时,可在水塔内通入蒸汽。反冲洗排出的污水应及时排除,通常返回处理系统的首端。6 6空气冲洗空气冲洗 到目前为止,还没能从理论上推导出水气联合冲洗的最佳空气冲洗强度。根据经验,对单一滤料的石英砂及无烟煤滤池,采用的空气冲洗强度范围为16027L/(m2s),冲洗历时34min。 7 7表面冲洗表面冲洗 在过滤含有机物质较多的原水时,滤层表面往往生成由滤料颗粒、悬浮物和粘性物质结成的
30、泥球。为了破坏泥球,提高冲洗质量,常用压力水进行表面冲洗。表面冲洗装置有固定管式和旋转管式两种。 固定式冲洗管设在滤层以上68cm处,每个喷水孔服务的面积应相同,冲洗强度为2.53.5L/(m2s),压力1520mH2O。 旋转式冲洗管设在滤层以上5cm处,利用射流产生的反力使喷水管旋转、冲刷和搅拌滤层。对多层滤料滤池,常设双层旋转管。冲洗强度为11.5L/(m2s),压力3040mH2O。与固定管相比,旋转管所用钢材和冲洗水量较少。 三、常见故障及对策三、常见故障及对策 1 1气阻气阻 在过滤末期,局部滤层的水头损失可能大于该处实际的水压力,即出现负水头。此时,这部分滤层水平溶解的气体将释放
31、出来,积聚在孔隙中,阻碍水流通过,以致滤水量显著减少。为防止气阻现象产主,首先应保持滤层上足够的水深,消除负水头。其次,在配水系统末端应设排气管,防止反冲洗水中带入气体积聚在垫层或滤层中。有时也可适当加大滤速,促使整个滤层纳污比较均匀。一旦发生气阻,应停止过滤,进行反冲洗。2 2结泥球结泥球 滤层表面的颗粒较细,截留的悬浮物较多。如果冲洗不干净,则互相粘结成球。球径可达520cm。在下一次冲洗时,因质量较大而沉入滤层深处,造成布水不匀和再结泥球的恶性循环。这种污泥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结球严重时会腐化发臭。防止办法是改善冲洗效果,增加表面冲洗。对已结促球的摇他,应潮他换滤料,也可在反冲洗时加氢浸
32、泡 12h,氧化污泥,加氧量约每平方米滤池师漂白粉。3 3跑砂跑砂 如果冲洗强度过大或滤料级配不当,反冲洗去冲走大量细滤料。另外,如果冲洗水分配不匀,垫料层可能发生平移,进一步促使市水不匀,最后局部垫料层被冲走淘空,过滤时,滤料通过这些部位的配水系统偏失到清水池中、遇到这种情况,应检查配水系统,并适当调整冲洗强度。4 4水生物繁殖水生物繁殖 在水温较高时,沉淀他出水中常含多种微生物,极易在滤池中繁殖。在快滤池中,微生物繁殖是不利的,往往会使游展堵塞。可在滤前加氢解决。Return第四节第四节 快滤池的设计快滤池的设计 一、设计滤速及滤池总面积计算一、设计滤速及滤池总面积计算 设计快滤池时,首先
33、应当确定合适的过滤速度,再根据设计水量,计算出所需的滤池总面积。设计滤速直接涉及过滤水质、处理成本及运行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饮用水过滤池的滤速应符合有关设计规范要求,我国规定单层砂滤池的正常滤速为812m/h;在其他滤池冲洗,检修时,设计总水量通过工作滤池时的强制滤速为1014m/h.多层滤池的滤速见表5-1。过滤废水时的滤速主要取决于悬浮物的浓度和处理要求。 滤速确定后,滤池总面积F由下式确定: F=Q/v (m2) (5-23) 二、滤池个数及尺寸的确定二、滤池个数及尺寸的确定 滤池个数应根据生产规模、造价、运行等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池数较多,运转灵活强制滤速较低
34、,布水易均匀,冲洗效果好,但单位面积滤池造价增加。根据设计经验,滤池个数可按表5-4确定。 滤池个数和单池面积确定后,还应校核12个滤池停产时工作滤池的强制滤速。 滤池总深度包括超高(0.250.3m)、滤层上水深(1.52.om)、滤料厚度、垫料层厚及配水系统的高度,总厚度一般为3.03.5m。三、管廊的布置三、管廊的布置 集中布置滤池主要管道、配件及阀门的池外场所称为管廊。管廊的布置与滤池的数目和排列方式有关。一般滤池个数少于5个时,宜用单排布置,管廊位于滤池的一侧。管廊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保证设备安装及维修的必要空间,同时应力求紧凑、简捷;(2)要有通道,便于操作与联系;(3)要
35、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及排水设施。 此外,在滤池设计中,每个滤池底部应设放空管,池底应有一定坡度,便于排空积水;密闭管渠上应设检修入孔;池内壁与滤料接触处应拉毛,以防止水流短路。 几种管廊布置方法见图滤池数小于5个时,滤池宜采用单行排列,管廊位于滤池的一侧。当滤池数超过5个时,滤池宜采用双行排列,管廊位于两排滤池的中间。后者布置紧凑,但管廊通风、采光不如前者,检修也不太方便。 Return第五节第五节 其他滤池其他滤池 一、无阀滤池一、无阀滤池 一般快滤池都有复杂的管道系统,并设有各种控制阀门,操作步骤相当复杂,同时也增加了建造费用。无阀滤池是利用水力学原理,通过进出水的压差自动控制虹吸产生和破坏
36、,实现自动运行的滤池。 图5-16为开敞式无间滤池示意图。 无阀滤池的运行全部自动进行,操作方便,工作稳定可靠;在运转中滤层不会出现负水头;结构简单,材料节省,造价比普通快滤池低3050。但滤料进出困难;因冲洗水箱位于滤池上部,使滤池总高度较大;滤池冲洗时,原水也由虹吸管排出,浪费了一部分澄清的原水,且反洗污水量大。 重力式无阀滤池的结构如图重力式无阀滤池的结构如图5-165-16所示。所示。 二、虹吸滤池二、虹吸滤池 虹吸滤池的滤料组成和滤速选定,与普通快滤池相同,采用小阻力配水系统。所不同的是利用虹吸原理进水和排走反洗水,其构造和工作原理如图517所示。 虹吸滤池的冲洗水头一般为1.11.
37、3m(即集水槽水位与排水槽顶的高差)。因一组滤池的集水槽相互连通一个滤池的反冲洗水量由其他滤池的滤过水供给。为了使其他滤池的总出水量能满足冲洗水量的要求,所以滤池的总数必须大于反冲洗强度和滤速的比值。 虹吸滤池不需要大型进水阀或控制滤速装置,也不需冲洗水塔或水泵。比同规模的快滤池造价投资省2030,但滤池深度较大(56m)。适用户中、小型水处理厂。 三、移动罩滤池三、移动罩滤池 图5-18为移动罩滤池的示意图。滤池被分隔成细长的格间,过滤时水由上向卜流过格间。滤过水流出水位大体保持一定,随着过滤阻力增大,池内水位逐渐上升。当水位达到预定值时将装 冲洗水泵和排水泵的移动罩移至该过滤格间。这时,水
38、泵把冲洗水由出水渠送至滤层下部,而冲洗排水通过覆盖子格间上部的细长形排水罩收集后,经中央排水泵排出池外。 移动罩滤池的滤层厚度约为275mm,比普通滤池薄得多,但其滤料较细,所以Ld0的比值从去除效果与普通快滤池差不多;只是过滤持续时间较短。 四、压力滤池(罐)四、压力滤池(罐) 压力滤池是一个承压的钢罐,内部构造与普通快滤池相似,在压力下工作,允许水头损失。可达67m。进水用泵直接抽入,滤后水压力较高,常可直接送到用水装置或水塔中。压力滤池过滤能力强,容积小,只适用于废水量小的场合。 压力滤池分竖式和卧式两种,竖式滤池有现成的产品(见图5-19),直径一般不超过3m。池内常设无烟煤和石英砂双层滤料,粒径一般采用0.61.0mm,厚度一般用1.11.2m,滤速为810m/s或更大。配水系统通常用小阻力的缝隙式滤头、支管开袋或孔等。反冲洗污水通过顶部的漏斗或设有挡板的进水管收集并排除。为提高反洗效果,常考虑用压缩空气辅助冲洗。 压力滤池外部安装有压力表、取样管,及时监控水头损失和水质变化。滤池顶部还设有排气阀,以排除池内和水中析出的空气。 压力滤池如图压力滤池如图5-19所示。所示。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