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大气概述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88476826 上传时间:2024-09-0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3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大气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一章大气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一章大气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一章大气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一章大气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大气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大气概述(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大气概述大气概述 第一节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大气的组成 第二节第二节 大气的结构大气的结构 第三节第三节 主要气象要素主要气象要素 大气的组成大气的组成一、一、干洁空气干洁空气 1 概念:概念: 大气中除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2 2 成分:成分: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此外还有少量的氢、氖、氪、氙、臭氧等稀有气体 。3 3 特点特点:(1)组成干洁空气的各种成分总是维持,(2)干洁空气的平均分子量是28.996,(3)在垂直高度90km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所占比例不变4 4 干洁空气中几种有影响的气体干洁空气中几种有影响的气体(1)臭氧:含量少,20-25

2、km最多;影响气温垂直分布,保护生物(2)二氧化碳:集中于大气底部20公里,因时间和空间而不同(夏季较 少,冬季较多;城市较多,农村较少)强烈吸收长波辐 射,影响大气和地面温度;但含量过高影响会响人类健 康。第第一一节节二、水汽二、水汽来源:来源:江、河、湖、海及潮湿物体表面的水分蒸发 .分布分布:集中在大气底层,一般随高度的增高而减少 ;且因纬度、地势高 低以及海陆的不同而有差异:低纬高纬、夏季冬季、湿润地 区干旱地区作用作用:是大气唯一能发生相变的气体,产生天气现象; 对地面和空气温度产生影响; 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三、大气中的固体杂质和液体微粒三、大气中的固体杂质和液

3、体微粒 1.1.固体杂质固体杂质 定义:定义:悬浮于大气中的烟粒、尘埃、盐粒等。 来源:来源:物质燃烧的烟粒、海水飞溅扬入大气后而被蒸发的盐粒,被风吹 起的土壤微粒及火山喷发的烟尘,流星燃烧所产生的细小微粒和 宇宙尘埃,还有细菌、微生物、植物的孢子花粉等 。 含量分布:含量分布:多集中在大气的底层,随时间、地区和天气 条件而变化(陆上多于海上,城市多于乡村, 冬季多于夏季 )作用作用: :(1)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和阻挡地面放热,对地面 和空气温度有一定影响; (2)使大气能见度变坏 ; (3)充当水汽凝结的核心,对云、雨的形成起重要作用。2.2.液体微粒液体微粒定义:定义:悬浮大气中的水滴、过

4、冷水滴和冰晶等水汽凝结 物。作用:作用:它们常聚集在一起,以云、雾等形式出现,使能 见度变坏,还能减弱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四、大气污染四、大气污染定义:定义:由于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废气不加以回收利用的情况下,空气中增加了许多新的成分,这就是所说的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 :如下表防止措施:防止措施:建立监测网,进行污染预报;通过集尘器和清洗器在排气前清除污染物质;发展无烟囱工厂的闭合工艺过程以及合理布局工业等。造林绿化也是保护环境,净化空气,防止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分分类类成分成分粉尘微粒碳粒、飞灰.碳酸钙、氧化锌、二氧化铅硫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硫化氢、硫醇等氮化物一

5、氧化氮、二氧化氮、氨等氧化物臭氧、过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卤化物氯、氟化氢、氯化氢等有机化合物碳化氢、甲醛、有机酸、焦油、有机卤化物、酮等 大气的结构大气的结构一、一、大气的高度大气的高度严格地说,不存在大气圈的上界。严格地说,不存在大气圈的上界。 大气圈的垂直范围通常有两种划法:大气圈的垂直范围通常有两种划法:(一)着眼于大气中出现的某些物理现象。大气中极光是出现高度最高 的物理现象,因此,可以把大气的上界定为1200公里。 (二)着眼于大气密度,用接近于星际的气体密度的高度来估计大气 的上界。按照人造卫星探测资料推算,这个上界大约在2000 3000公里高度上。 第第二二节节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6、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观测证明,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是有显著差 异的。根据温度、成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到 大气的垂直运动等情况,可将大气分为五层 :对流层、 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图1-1) 。(一)(一)对流层对流层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中最低的一层,其底界是地面。 云、雾、雨、雪等主要大气现象都出现在此层。因而, 对流层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一个层次,也是 气象学研究的重点层次。 1.界限界限:底层是下地垫面,上层随纬度和季节而不同v低纬度地区平均为17-18公里,中纬度地区为10-12公里,高纬度地区为8-9公里 v任何纬度尤其是中纬度的对流层厚度,夏季较大,冬季较

7、小v同大气的总厚度比较起来,对流层是非常薄的,不及整个大气厚度的1。但是,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这一层却集中了整个大气34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2.主要的特征主要的特征:(1)(1)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气温铅直梯度:气温铅直梯度: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而降低的数值,在不同地区、不 同季节、不同高度是不一致的,平均而言,每上升100米, 气温 下降约0.65。这称为气温直减率,也叫气温铅直梯度。通常以y 表示:y=-dT/dZ=0.65/100m .(1-1)(2)(2)铅直对流运动铅直对流运动:由于地表面的不均

8、匀加热,产生铅直对流 运动。空气通过对流和湍流运动,高、低层的空气进 行交换,使近地面的热量、水汽、杂质等易于向上输 送,对成云致雨有重要作用。 (3)(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由于对流层受地表的影响最 大,而地表的性质差异也是很大的,因此在对流层 中,温度、湿度的水平分布是不均匀的,特别是冷、 暖气团交绥的地带,即所谓锋区,往往有严重的天气 现象发生,如寒潮、梅雨、暴雨、大风、冰雹等。 3.对流层的分层对流层的分层 按气流和天气现象分布的特点又可分为下层下层、中层中层和上层上层。(1)(1)下层:下层:下层又称扰动层或摩擦层。其范围一般是自地面到2公里高度。 特点:

9、气温有明显的日变化;湍流交换作用特别强盛;由于本层的水汽、 尘粒含量较多,因而低云、雾、霾、浮尘等出现频繁;随着高度的 增高,风速增大,风向偏转。 (2)(2)中层:中层:中层的底界即摩擦层顶,上界高度约为6公里。 它受地面影响比摩 擦层小得多,气流状况基本上可表征整个对流层空气运动的趋势。 大气中的云和降水大都产生在这一层内。(3)(3)上层:上层:上层的范围是从6公里高度伸展到对流层的顶部。这层受地面的 影响更小,气温常年都在0以下,水汽含量较少,各种云都由冰 晶和过冷水滴组成。在中纬度和热带地区,这层中常出现风速等 于或大于30米秒的强风带,即所谓的急流 。此外此外,在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

10、,有一个厚度为数百米到12公里的过渡 层,称为对流层顶对流层顶。这一层的主要特征是: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很 慢,或者几乎为等温。(二二)平流层平流层 1.界限界限:自对流层顶到55公里左右 2.特点特点: 1)1) 随着高度的增高,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上升,到25公里以上,气 温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在55公里高度上可达-3 (图1-1); 2)2)气流比较平衡,空气的垂直混合作用显著减弱;多晴好天气,能见度高。( (三三) )中间层中间层 自平流层顶到85公里左右为中间层。该层的特点是: 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下降,并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该层的60-90公里高度上,有一个只在白天出现的电离

11、层,叫做D层。( (四四) )暖层:暖层:中间层顶至800公里高度暖层有两个特点:(1)(1)随着高度的增高,气温迅速升高空气就更稀薄。(2)(2)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从这一特征来说,暖层又可称为 电离层。 ( (五五) )散逸层散逸层 800公里高度以上的大气层,统称为散逸层。这一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升 高。这一层的主要特征是大气质点经常散逸至星际空间。 主要气象要素主要气象要素气象要素气象要素:指表示大气中物理现象的物理量。如气压、温度、湿 度、风向、风力、云量、能见度、降水量、日照、辐 射等。 一、气温一、气温v 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为气温。在一定的容积内,一定质量空气温度的

12、高低与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多少有关,而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只与温度有关,且与绝对温度了成正比。因此,空气冷热的程度,实质上是空气分子平均动能。第第三三节节v 大小的表现:当空气获得热量时,它的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增大,随之平均动能增加,气温也就升高;反之当空气失去热量时,它的分子运动平均速度减小,随之平均动能也减少,气温也就降低。v 气温的单位:目前我国规定用摄氏()温标。以气压为760mmHg时纯水冰点为零度,沸点为100度,其间等分100等分即为1。在理论研究上常用绝对温标,以K表示,这种温标中一度的间隔和摄氏温标相同,但其零度规定为摄氏-273.16,称为“绝对零度”,水的冰点为273

13、.16K,沸点定为373.16K。v两种温标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 T=t+273.16t+273 (1-2)v 大气中的温度一般以百叶箱中干球温度为代表。二、气压二、气压 气压指大气的压强。它是空气的分子运动与地球重力场综合作用的结果。若以P代表气压,F代表面积A上所承受的力,则: PF/AvdP=-pgdz式称为静力方程。它表达了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处于静力平衡状态时,气压变化和高度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v 地面气压分布一般在9401040mb之间,在台风中心可能低于900mb,在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可能高于1080mb。 三、湿度三、湿度表示大气中水汽量多少的物理量,称为湿度。大气的湿度状况是决定云

14、、雾、降水等天气现象的重要因素。大气湿度可用下述几种方法表示:水汽压和饱和水汽压v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单位体积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数量有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单位体积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数量有一定的限度,如果水汽含量达到了这个限度,空气就呈饱和一定的限度,如果水汽含量达到了这个限度,空气就呈饱和状态,这时的空气,称为饱和空气。饱和空气中的水汽压,状态,这时的空气,称为饱和空气。饱和空气中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E).v相对湿度相对湿度 所谓相对湿度(f),就是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来表示),即: fe/F100%v饱和差饱和差 在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

15、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称为饱和差(d):d=Ee,d表示实际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在研究水面蒸发时常用到d,它可指出水分子的蒸发能力。v露点露点 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在一定的气压条件下,使空气冷却到达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Td)。它的单位与气温相同。例如上海某日14时的气温为30,对应的饱和水汽压为42.5mb,当时的实际水汽压为31.7mb,很明显,这时的空气是未饱和的。如果实际水汽压不变,气压也不变,只有降低空气温度才能使空气达到饱和。而饱和水汽压为 31.7mb时的气温为25,故只有当温度由30降到25时,空气才由未饱和状态变为饱和状态。因此,上海该日14时的露点是25

16、。 v气压一定时,露点的高低只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有关,水汽含量愈多,露点愈高,所以露点也是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的物理量。在实际大气中,空气经常处于未饱和状态,露点温度常比气温低(TdT)。只有空气达饱和时,露点温度才和气温相等(Td=T)。因此,根据T和Td的差值,还可大致判断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v 上述湿度的各种表示:绝对湿度、水汽压、比湿、露点基本上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寡;而相对湿度、饱和差、温度露点差则表示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四、降水四、降水P17五、风五、风v 空气的水平运动就叫风。风是一个表示气流运动的物理量。它和气压、气温、湿度等要素不同,不仅具有数值的大小(即风速),还具有方向(即风向)。因此风是向量,它是天气预报的重要项目,又是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v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地面风向用十六方位来表示。高空风向常用方位度数(共分360度)表示,以0度(或360度)表示正北,90度表示正东,180度表示正南,270度表示正西。在十六方位中每相邻方位间的角差为22.5度。六、云量六、云量七、能见度七、能见度思考思考: 1、什么是干空气状态方程,解释各项物理意义。、什么是干空气状态方程,解释各项物理意义。 2 、什么是气候系统,你是怎样认识它的。、什么是气候系统,你是怎样认识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