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3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88444416 上传时间:2024-09-0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3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3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3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3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3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3(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第第3课课 从从汉至元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政治制度的演变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 好了歌好了歌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 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 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 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说一说皇帝

2、愁什么说一说皇帝愁什么? ?该诗歌反映了哪些矛盾该诗歌反映了哪些矛盾? ?(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1.两汉两汉:2 2、唐朝唐朝:3 3、北宋北宋:4 4、元朝元朝:行省制度(下设机构、长官权力、作用与影响?)行省制度(下设机构、长官权力、作用与影响?) 中中 央央 集集 权: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大权归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郡国并行、推恩令(推行者、措施、作用郡国并行、推恩令(推行者、措施

3、、作用 ? ? )设藩镇设藩镇-节度使权力节度使权力? ? 影响影响? ?军事军事: :行政行政: :财政财政: :收兵权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收兵权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有中央掌控地方赋税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有中央掌控起初加强地方统治起初加强地方统治后期藩镇割据后期藩镇割据, ,削弱中央集权削弱中央集权(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元元 代代 的的 行行 省省河北、河北、山东、山东、山西山西宣政院直辖地宣政院直辖地中书

4、省中书省直辖地直辖地(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秦秦东汉东汉唐朝唐朝宋宋元朝元朝明朝明朝清清【探究活动探究活动探究活动探究活动1 1】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特点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特点? ?A.A.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不存在独立行政体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不存在独立行政体系。系。B.B.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服从皇帝。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服从皇帝。C.C.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D.D.地方权力分散。地方权力分散。E.E.中央控制地方官任免、监督、考核。

5、中央控制地方官任免、监督、考核。2 2 弊端弊端? ?A.A.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人浮于事,效率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低下 B.B.地方缺乏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管理。地方缺乏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管理。地地方方建建制制郡郡县县制制州州郡郡县县道道州州县县路路州州县县行省行省制度制度废行省,废行省,设三司设三司省省道道府府县县(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西西汉前期形前期形势图思考:思考:1.1.西汉初,地方实行西汉初,地方实行什么制度?刘邦大肆什么制度?刘邦大肆分封同姓诸侯的目的分封同姓诸侯的目的是什么?是什么?2.2.刘邦大肆分封诸

6、侯,刘邦大肆分封诸侯,造成了怎样严重的后造成了怎样严重的后果?果?3.3.汉景帝与汉武帝是汉景帝与汉武帝是怎样解决王国问题的怎样解决王国问题的?(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政治制度的核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封建专制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结合有关史实,请回答: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结合有关史实,请回答: (1)(1)中中国国古古代代专专制制主主义义中中央央集集权权制制度度的的核核心心是是什么?其发展历程中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什么?其发展历程中两对

7、基本矛盾是什么?(2)(2)以以北北宋宋为为例例,说说明明统统治治者者是是如如何何解解决决上上述述两对矛盾的?两对矛盾的?(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1)(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什么?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什么?其发展历程中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其发展历程中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皇权至上皇权至上两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两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2)(2)以以北北宋宋为为例例,说说明明统统治治者者是是如如何何解解决决上上述述两两对对矛盾的?矛盾的? 皇权与相权的矛

8、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在宰相之下分设参知政事,:在宰相之下分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等分割相权。枢密使和三司使等分割相权。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北宋在军事上强干弱枝,:北宋在军事上强干弱枝,削夺大将、地方节度使的权利;地方官由文官担任,削夺大将、地方节度使的权利;地方官由文官担任,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大部交中央掌控。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大部交中央掌控。(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二、君主专制的演进汉朝:汉朝:魏晋:魏晋:隋唐:隋唐:宋朝:宋朝:元朝:元朝:专制主义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

9、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决策权、兵权、政权、财权),具有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决策权、兵权、政权、财权),具有独断独断性性和和随意性随意性重用皇帝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重用皇帝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中朝中朝逐渐形成逐渐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三省体制的三省体制 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 (分割相权、强化皇权分割相权、强化皇权) )(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皇皇 帝帝中书省中书省尚书省尚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吏、户、礼、兵、

10、刑、工吏、户、礼、兵、刑、工 隋唐中央制度:三省六部制隋唐中央制度:三省六部制思考:思考:1 1、三省的各自职能是什么?、三省的各自职能是什么?2 2、三省间相互关系如何?、三省间相互关系如何?3 3、三省六部制有何作用?三省六部机制是如何运行?、三省六部制有何作用?三省六部机制是如何运行?(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皇帝(皇权至上)皇帝(皇权至上)尚书省尚书省执行机构执行机构中书省中书省制令决策制令决策 门下省门下省封驳审议封驳审议 吏吏部部户户部部礼礼部部兵兵部部刑刑部部工工部部凡军国大事,必凡军国大事,必由中书省决策由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复奏门下省审议复奏

11、然后始付尚书省颁布执行然后始付尚书省颁布执行唐代三省六部制唐代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评价:三省六部制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行政效率独尊,提高行政效率,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20132013年高考(江苏卷)年高考(江苏卷)3 3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时指出:“凡未加盖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未经政事

12、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这里所谓谓“违制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解析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根据题干材料“凡未加盖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未经政事堂议决副

13、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可知答案为,可知答案为A A项。唐朝的项。唐朝的中书省负责草拟命令,不具备地方监察的职能,中书省负责草拟命令,不具备地方监察的职能,B B项项和和C C项错误。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项错误。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D D项错误。项错误。答案答案 A A(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材料一材料一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来,位

14、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宋宋 欧阳修欧阳修新唐书新唐书材料二材料二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的运作机制。唐代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

15、行的程式中”。 刘后滨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 根据所给材料分析,唐代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根据所给材料分析,唐代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 教你读史教你读史 材料一中材料一中“共议国政共议国政”可以得出三省宰相既有分工,又有合可以得出三省宰相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特点。材料二中作的特点。材料二中“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表明三省拥有一表明三省拥有一定决策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专制。定决策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专制。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三省六部制的特点(1)分工明确;提高工作效率。分工明确;提高工作效率。(2)“三省三省

16、”分层决策,互相制衡。分层决策,互相制衡。(3)分散相权,集中皇权,但又制约皇权。分散相权,集中皇权,但又制约皇权。(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20122012山东文综山东文综1010)3 3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是A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 C分工协作,提高

17、行政效率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解析解析】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高宗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行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行宰相权,宰相的权力进一步被分割,这些措施都达到分宰相权,宰相的权力进一步被分割,这些措施都达到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答案答案】B B(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皇皇 帝帝中书省中书省尚书省尚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吏吏部部户户部部礼礼部部兵兵部部刑刑部部工工部部枢枢

18、密密 院院(西府)(西府)度度支支盐盐铁铁户户部部中书门下中书门下(东府)(东府)军政军政行政行政宋代:宋代:隋隋 唐唐 三三省省六六部部制制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相权再被分割相权再被分割皇权继续加强皇权继续加强三三 司司财政财政(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20132013年高考(大纲全国卷)年高考(大纲全国卷)1212中国历史上有监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代的路。这

19、体现出 A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 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C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D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考点考点】古代中国监察制度古代中国监察制度【解析解析】监察制度创设的初衷是为防止地方叛乱,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监察制度创设的初衷是为防止地方叛乱,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设立,往往是把若干邻近地区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监察区,由中央定期派遣官设立,往往是把若干邻近地区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监察区,由中央定期派遣官员巡视,后来,这些监察区演变为行政

20、区,这说明了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推员巡视,后来,这些监察区演变为行政区,这说明了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推动力量是中央集权在起作用。动力量是中央集权在起作用。B B项经济发展推动地方行政区域调整是从经济项经济发展推动地方行政区域调整是从经济角度来分析,与题干不吻合。角度来分析,与题干不吻合。C C项错在监察力度减弱,这与史实不吻合。监项错在监察力度减弱,这与史实不吻合。监察区不属于疆域领土问题。察区不属于疆域领土问题。【答案答案】A A(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举措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举措 材料一材料一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

21、中书对持文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武二柄,号为“二府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中书、密院既称“二府二府”,每朝奏,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事,与中书先后上殿。 元元 脱脱等脱脱等宋史宋史 材料二材料二( (宋宋)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也。 文献通考文献通考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

22、集权采取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的措施。 教你读史教你读史 根据材料一中根据材料一中“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可可知分割相权;根据材料二中知分割相权;根据材料二中“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级相轧”可知是通过权力的分割使之相互牵制,以达到可知是通过权力的分割使之相互牵制,以达到集权于皇帝的目的;根据材料二中集权于皇帝的目的;根据材料二中“收天下劲兵收天下劲兵”可知中可知中央重视对兵权的控制。央重视对兵权的控制。(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举措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

23、举措(1)(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重文轻武,文人治国。(2)(2)分割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分割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分割相权,加强皇权。(3)(3)按照按照“强干弱枝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守内虚外”的原则部署兵力。的原则部署兵力。(4)(4)从地方财权收归中央的角度加强中央集权。从地方财权收归中央的角度加强中央集权。(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三省六部制的演变三省六部制的演变 “三省六部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隋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隋朝时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此后一直到清末,六朝时三省为中央政府最

24、高统治机构,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历代统治者做过一些调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历代统治者做过一些调整和补充。宋代三省只设整和补充。宋代三省只设“中书门下中书门下”,另外增设枢密使、,另外增设枢密使、三司使;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明代三司使;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明代分中书之权归于六部,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制。分中书之权归于六部,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制。(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二、君主专制的演进汉朝:汉朝:魏晋:魏晋:隋唐:隋唐:宋朝:宋朝:元朝:元朝:设立设立中书门下中书门下作为最

25、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增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 (分分割相权、强化皇权割相权、强化皇权) )专制主义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决策权、兵权、政权、财权),具有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决策权、兵权、政权、财权),具有独断独断性性和和随意性随意性重用皇帝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重用皇帝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任尚书令、侍中

26、等,参与军国大事-中朝中朝逐渐形成逐渐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三省体制的三省体制 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 (分割相权、强化皇权分割相权、强化皇权) )中书省,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上承天子,下总百官上承天子,下总百官 (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小小 结结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2 2)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制度便)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

27、管理。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3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2013年高考(山东卷)年高考(山东卷)11.自秦汉至宋元,中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解析解析】考点:中

28、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国家行政权早在秦朝已转移到君主手中,解题关键:国家行政权早在秦朝已转移到君主手中,排除排除B;元朝宰相权力相权反弹,排除;元朝宰相权力相权反弹,排除C;自从秦代;自从秦代开创中央集权制以来,世卿世禄制已被打破,排除开创中央集权制以来,世卿世禄制已被打破,排除D。答案:答案:A(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地方权力与中央集权的消长图,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地方权力与中央集权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哪一幅是正确的?A B C DC(必修

29、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20122012山东文综山东文综1212)4 4表表1 1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 A汉朝汉朝 B B唐朝唐朝 C C宋朝宋朝 D D元朝元朝【解析解析】宋朝宋朝“重文轻武重文轻武”,文人阶层膨胀;北宋初,文人阶层膨胀;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中央,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相互牵制导致国家督,

30、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相互牵制导致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官僚队伍迅速扩大;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活字印刷术环境相对宽松,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活字印刷术发明促进了书籍和知识的传播。发明促进了书籍和知识的传播。【答案答案】(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20122012海南历史海南历史5 5)1212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31、。这种现象反映了。这种现象反映了A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解析解析】:本题考点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题干从两个时期:本题考点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题干从两个时期御史官员对宰相监督力度大小,说明相权受到限制,这从本御史官员对宰相监督力度大小,说明相权受到限制,这从本质上加强了君主专制。质上加强了君主专制。【答案答案】C C(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2.2.说一说实行

32、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有哪些影响?说一说实行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有哪些影响?3.3.隋唐时期为什么实行科举制?科举制是怎样演变发展?有隋唐时期为什么实行科举制?科举制是怎样演变发展?有何影响?何影响?三、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三、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朝代朝代选官制度选官制度选官方式选官方式选官依据选官依据汉朝汉朝魏晋魏晋隋唐隋唐察举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孝、廉(才德)孝、廉(才德)依靠门第,依靠门第,不注重才能不注重才能科举制科举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才才 能能(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2.2.说一说实

33、行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有哪些影响?说一说实行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有哪些影响?察举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和被荐举人容易形成小集团唯亲,荐举和被荐举人容易形成小集团 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们往往不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学;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注重提高才学;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3.隋唐隋唐时期期为什么什么实行科行科举制?科制?

34、科举制是怎制是怎样演演变发展?有何影响?展?有何影响?原因:原因:演变:演变:影响影响:隋朝统一后,由于世家大族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隋朝统一后,由于世家大族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唐宋(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度)(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官员文化素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

35、历朝沿用,影响深远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20112011年江苏历史,年江苏历史,2 2)右图所示为右图所示为唐书唐书所载所载830830名进士的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考点考点】古代中国选官制度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科举制科举制【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和图表解读能力。本

36、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和图表解读能力。唐唐书书所载的所载的830830名进士出身于士族、寒族以及小姓,说明唐代名进士出身于士族、寒族以及小姓,说明唐代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故选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故选D D项。科举制以考试成绩项。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打破了士族子弟的垄断,扩大了选才范围,所作为选官标准,打破了士族子弟的垄断,扩大了选才范围,所以以A A、B B、C C表述错误。表述错误。【答案答案】D D(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20122012安徽文综安徽文综1313)1010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

37、:“今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这句话意在强调 A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 B选官须注重才学选官须注重才学C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 D选官应注重品行选官应注重品行【解析解析】:题中材料指出选官标准中片面注重言辞刀笔(语言、:题中材料指出选官标准中片面注重言辞刀笔(语言、文章)的而不注重品行(道德)的弊端是害已害民,即文章)的而不注重品行(道德)的弊端是害已害民,即D D项所项所述。述。【答案答案】D D(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38、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20112011年上海历史年上海历史,35,35)选官制度选官制度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西周、汉代与唐代是三个重要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西周、汉代与唐代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问题:(的发展阶段。问题:(1212分)分)(1 1)按示例填写表格。()按示例填写表格。(6 6分)分)西周血统汉德才唐科举制(2 2)简要评述汉、唐的选官制度。()简要评述汉、唐的选官制度。(6 6分)分)【考点考点】古代中国选官制度古代中国选官制度【解析解析】本题以选官制度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归纳概括能力。第(本题以选官制度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

39、归纳概括能力。第(1 1)问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如世卿世禄制、察举制、考试成绩。第(问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如世卿世禄制、察举制、考试成绩。第(2 2)问在评述)问在评述汉、唐的选官制度即推举制、科举制时一定要注意一分为二,即要看到积极,也要看汉、唐的选官制度即推举制、科举制时一定要注意一分为二,即要看到积极,也要看到局限。如推举制可从其举荐优秀人才和结成特殊关系等角度入手;科举制可从统治到局限。如推举制可从其举荐优秀人才和结成特殊关系等角度入手;科举制可从统治基础和真才实学等角度分析。基础和真才实学等角度分析。【答案答案】(1 1)世卿世禄制;世卿世禄制;推举制:推举制:考试成绩。(考

40、试成绩。(6 6分)分)(2 2)论据()论据(4 4分)分)答案答案1 1:能全面评述两种选官制度的利弊得失。(:能全面评述两种选官制度的利弊得失。(4 4分)分)就推举制而言,推荐者若出于公心,举贤不避亲,也能选拔到优秀的人才,但它就推举制而言,推荐者若出于公心,举贤不避亲,也能选拔到优秀的人才,但它容易使推举人与被推举人之间结成特殊的施恩、报恩关系。就科举制而言,普通士人容易使推举人与被推举人之间结成特殊的施恩、报恩关系。就科举制而言,普通士人原则上皆可参加考试,扩大了统治基础,但若考试内容不恰当,也不能反映出真才实原则上皆可参加考试,扩大了统治基础,但若考试内容不恰当,也不能反映出真才

41、实学。学。(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20122012江苏历史江苏历史2121)1515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

42、之何。既可(科举),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限制。 吕思勉吕思勉中国制度史中国制度史(1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7 7分)分) 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进步性:

43、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20122012江苏历史江苏历史2121)1515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

44、列材料:材料二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全球通史(2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

45、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 3分)分) 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必修1)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未来细节成就未来(20122012江苏历史江苏历史2121)1515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

46、下列材料:材料三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式的“机会均等机会均等”的机制,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精神。 薛明扬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3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值。(3 3分)分)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