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88442935 上传时间:2024-09-0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8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三、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1、什么是公共生活? 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他超越了私人生活领域的局限,是关系到你、我、他的共同价值、行动与利益的生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公共生活

2、体现的是我们生活的社会性,它涉及的社会关系是: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环境的关系。2 2 2 2、公共生活是一个历史范畴、公共生活是一个历史范畴、公共生活是一个历史范畴、公共生活是一个历史范畴 人类的公共生活是基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交往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现代大工业社会现代大工业社会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时代 从公共生活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它是我们个人与社会从公共生活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它是我们个人与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3 3 3 3、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主要特征

3、、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主要特征、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主要特征、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主要特征 主要特征主要特征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个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既有相互依存的方面,也有矛盾的一面。现实中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而协调和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建立一定的公共秩序。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行。2 2 2 2、什么是公共秩序?、什么是公共秩序?、

4、什么是公共秩序?、什么是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3 3 3 3、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提。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本保证。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

5、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要标志。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1、形成和发展 公共秩序是由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而公共生活中的规范也就是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人类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起来的。2 2 2 2、道德和法律两种基本手段的辨证关系、道德和法律两种基本手段的辨证关系、道德和法律两种基本手段的辨证关系、道德和法律两种基本手段的辨证关系 联系:二者追求的目标一致; 二者在发挥作用方面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区别:二者发挥作用的方式不一样; 二者调控的范围不一样。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6、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1、内涵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2 2 2 2、特点:、特点:、特点:、特点: 继承性继承性基础性基础性简明性简明性广泛性广泛性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l 文明礼貌文明礼貌l 助人为乐助人为乐l

7、 爱护公物爱护公物l 保护环境保护环境l 遵纪守法遵纪守法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许多多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忧虑的的现象。象。 1 1 1 1、我国公德建设取得的成就、我国公德建设取得的成就、我国公德建设取得的成就、我国公德建设取得的成就 继承和弘扬了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 改革开放为我国社会公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各种形式的社会公德建设实践活动蓬勃开展。2 2 2 2、缺乏公德的一些不良现象、缺乏公德的一些不良现象、缺乏公德的一些不良

8、现象、缺乏公德的一些不良现象 公共交通方面的缺乏公德行为 旅游中的缺乏公德行为 街头的缺乏公德行为 校园里的缺乏公德行为 文化、娱乐、商业场所里的缺乏公德行为 居民小区里的缺乏公德行为 电子、安全、网络方面的缺乏公德行为(二)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二)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二)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二)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践行社会公德规范践行社会公德规范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和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四、网络生活

9、中的道德要求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为我们开辟了一个新的生活领域网络生活。而网络生活的健康发展也需要有相应的道德准则来规范人的网络活动。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发展。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公共生

10、活中的法律规范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之一,而且是最权威的规则。既具有国家强制性,又有普遍约束力。大学生要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树立崇尚法律的理念,在公共生活中做守法的模范。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主要作用: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主要作用: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主要作用: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主要作用: 指引作用 定义: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它是法律的首要作用。 三种实现形式: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 预测作用 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

11、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经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 评价作用 定义:法律的评价作用指法律通过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 评价的客体:人们的行为。 评价的标准:合法与不合法。 定义: 法律强制的主体:国家(主动主体)、社会成员或社会组织(被动主体,被强制对象)。 法律的强制手段:国家强制力(警察、法庭、监狱) 法律强制的目的:实现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即实现法律,确保法律的应有权威,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正义。 强制作用强制作用强制作用强制作用 定义: 法律教育作用实现的三种主要方式:一是法律作出规定,通过人们对法律的了解和学习,发挥教育作用;二是

12、通过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使违法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受到教育;三是通过对各种先进人物、模范行为的嘉奖与鼓励,为人们树立良好的法律上的行为楷模。教育作用教育作用教育作用教育作用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一)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2005年8月28日通过,自2006年3月1日施行。 1、立法的目的。 2、规定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3、规定的治安管理除非种类。 4、处罚程序。 5、执法监督。 (二)(二)(二)(二)集会游行示威法集会游行示威法集会游行示威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的

13、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1989年10月31日第七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并实施。 1、立法的目的 2、使用范围 3、集会游行示威的申请和许可 4、集会游行示威的举行(三)(三)(三)(三)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1989年12月26日由第七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立法目的。2、主要规定了国家保护环境的方针、任务、原则、制度和措施。3、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四)(四)(四)(四)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

14、全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2003年10月28日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1、立法的目的。 2、规定的道路通行规则。 3、交通事故处理规则。 4、对严重违法行为的处罚。(五)(五)(五)(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2000年12月28日由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1、立法目的2、在保障互联网运行安全方面的规定3、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方面的规定4、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方面的规定5、在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方面的规定小小小小 结结结结1、高质量的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公共秩序。2、道德和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3、大学生要增强公共生活意识,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努力成为维护公共秩序的典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