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88421121 上传时间:2024-09-08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53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第三章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第三章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第三章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第三章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宏观经济学 第五版N. G. 曼昆曼昆教学幻灯片 制作: Ron Cronovichmacro 2002 Worth Publishers, all rights reserved第三章国民收入:从第三章国民收入: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第三章第三章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在这一章,你将会学到:在这一章,你将会学到:什么决定了经济的总产出(或总收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总收入是如何分配的什么决定了对商品与服务的需求商品市场的均衡是如何实现的1第三章第三章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模型概要模型概要封闭经济,市场出清供给方市场因素(供给,需求,价格)决定产出或收入需求方决定 C, I, G。均衡

2、商品市场可借贷的资本市场2第三章第三章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生产要素生产要素K = 资本, 用于生产的工具,机器,厂房等等L = 劳动, 包括体力和脑力劳动者3第三章第三章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生产函数生产函数可表示为:Y = F (K, L)表明经济由K单位资本和L单位劳动能够有多少单位的产出(Y)反映了经济技术水平。表明规模报酬不变。4第三章第三章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规模报酬:规模报酬: 复习复习设最初生产函数为: Y1 = F (K1 , L1 ) 假如所有的投入要素都扩大(减少)Z倍: K2 = zK1 and L2 = zL1 (如果 z = 1.25, 那么,所有的投入都增长 25%)这时,

3、产出会发生什么变化, Y2 = F (K2 , L2 ) ? 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则Y2 = zY1 如果规模报酬递增,则Y2 zY1 如果规模报酬递减,则Y2 G 时,时, 预算盈余预算盈余 = (T G ) = 公共储蓄当 T 0大力削减税收: T 0依据我们的模型,两大政策都削减了国民储蓄:48第三章第三章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1. 里根时代的赤字,里根时代的赤字,遏制政策遏制政策rS, II (r )r1I1r22. 进而导致实际利率上升I23. 结果是减少了投资水平。1. 赤字的增加减少了储蓄49第三章第三章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这些数据吻合上面的结论吗这些数据吻合上面的结论吗?变量1970s

4、1980sT G2.23.9S19.617.4r1.16.3I19.919.4TG, S和 I 行的数据表示的是占 GDP的百分比所有这些数据都是过去十年间的平均数。50第三章第三章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现在,请努力现在,请努力画出可贷资金模型图。假定税法的调整有利于激励个人储蓄。那么,利率和投资会发生什么变化?(假定税收总额不变)51第三章第三章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掌握可贷资金模型掌握可贷资金模型2. 影响投资曲线移动的因素a.某种技术进步 要利用这种技术进步,公司必须购买新的投资品b.税法对投资的影响投资税减免52第三章第三章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投资需求的增长投资需求的增长期望投资增长rS, II

5、1I2r1r2提高利率。均衡的投资水平不会增加,因为,可资借贷的资金供给是固定不变的。53第三章第三章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本章总结本章总结1.总产出决定于经济体中拥有的资本与劳动量技术水平2.竞争性厂商雇佣要素的最佳点是: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其价格。 3.如果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那么,劳动的收入与资本的收入之和就形成总收入(或总产出)。56第三章第三章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本章总结本章总结4.经济体的产出被用于消费 (决定于可支配收入)投资 (取决于实际利率)政府支出 (外生变量)5.实际利率的变化,使得在商品与资本市场上供给等于需求商品与服务可贷资金57第三章第三章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本章总结本章总结6.国民储蓄的减少导致利率上升和投资下降。投资需求的增长导致利率的上升,但是,如果可用以借贷的资金不变,则不会影响均衡时的投资水平。58第三章第三章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