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智慧》第九讲:唯理论()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88394891 上传时间:2024-09-08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哲学智慧》第九讲:唯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西方哲学智慧》第九讲:唯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西方哲学智慧》第九讲:唯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西方哲学智慧》第九讲:唯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西方哲学智慧》第九讲:唯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哲学智慧》第九讲:唯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哲学智慧》第九讲:唯理论()(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哲学智慧第九讲:西方哲学智慧第九讲:唯理论唯理论(2012)(2012)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的三条基本原理o我思故我在o上帝存在o物质世界存在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我们虽然可以通过怀疑来确定“我”的存在,但是这也表明“我”的存在是不完满的。因为怀疑除了确定“我在”之外不可能确定别的什么,而认识显然比怀疑具有更大的完满性。由此可见,“我”是一个不完满的、有缺陷的实体。既然如此,在我的思想中怎么可能有比我更完满的观念例如上帝观念呢?我是从哪里得到这个比我自己更完满的东西的思想呢?无中不能生有,而且比较完满的东西不可能源自比较不完满的东西。就上帝这一表征着最完满的存在的观念而论,显然我不

2、可能是它的原因,它只能源于一个更加完满的本性。所以,我们只能说有一个比我更加完满的存在将这个观念放进我的心灵之中,这个完满的存在就是上帝。 关于物质世界存在的证明 上帝是一个最完满的实体,所以我也就确信上帝是决不会欺骗我的,决不会把我引入歧途,陷入谬误。因为欺骗和谬误这些非实在的东西与上帝这样一个绝对实在的完满属性不相符合。如果上帝给予我们的认识能力是贻误人生的,他使我们认假为真,那他就是一个骗子。现在,我们知道上帝是完满的,因而不可能欺骗我们,于是我们最大的怀疑便连根铲除了。这就是说,由于确信上帝的实在性和完满性,我现在也确信物质世界的存在。实体 “所谓实体,我们只能看作是能自己存在而其存在

3、并不需要别的事物的一种事物。” 真正符合这个实体定义的只有上帝,因为只有上帝是绝对独立的存在。因此,当我们说上帝、心灵和物体是三个实体的时候,并不是在同一意义上说的。从来源上讲,心灵与物体都依赖于上帝,不过它们仅只依赖于上帝。而就本性而言,心灵之为心灵,物体之为物体,是依赖于自身而存在的,所以从相对的意义上说,它们也可以叫做实体。 二元论二元论 确立主体性使笛卡尔成为近代哲学的创始人,然而也引出了二元论的难题。笛卡尔的二元论给近代哲学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所以,笛卡尔需要上帝解决二元论的难题。心身关系问题o心身二元论o心身交感论o偶因论o副现象论o心身同时发生论o先定和谐论 一般的哲学是从被创造

4、物开始,笛卡尔是从心灵开始,我则是从神开始。 斯宾诺莎 巴鲁赫德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16321677),希伯来学名Bento de Spinoza,脱离犹太教会之后改名为以拉丁文拼写的Benedict de Spinoza(本尼狄克特德斯宾诺莎)。 据说许多科学家都用过斯宾诺莎磨制的镜片。德国诗人海涅有一句名言:“我们所有的哲学家,往往自己并不自觉,却都是通过巴鲁赫斯宾诺莎磨制的眼镜在观看世界”。 黑格尔: “斯宾诺莎是近代哲学的重点:要么是斯宾诺莎主义,要么不是哲学”。 “要开始研究哲学,就必须首先作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 在斯宾诺莎看来,“事物被我们认为真实的,不

5、外两个方式:或者是就事物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及地点的关系中去加以认识,或者是就事物被包括在神内,从神圣的自然之必然性去加以认识”。 显然,他认为这后一种方式是更高级的认识方式。在某种意义上说,斯宾诺莎面临的哲学问题是如何克服笛卡尔的二元论,而从更深的层面说,他要解决的是人生所能通达的至善境界的问题。斯宾诺莎的哲学体系 斯宾诺莎哲学具有浓厚的伦理学色彩,其哲学的目的在于道德上的至善,即达到人生最高的完满境界。他的哲学体系由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本体论是基础,认识论是手段,伦理学则是最高的目的。因此,斯宾诺莎将他的主要著作名之为伦理学。这部著作从定义和公理出发,再到命题,之后还有推论

6、、解说等等,完全按照几何学的方法构造了一个哲学体系,真正使笛卡尔将几何学方法改造成为哲学方法的理想付诸现实,当然也妨碍了他直接提出并充分论证自己的思想。 命题四十四 理性的本性不在于认为事物是偶然的,而在于认为事物是必然的。 证明 理性的本性(据第二部分命题四十一)在于真正地认知事物或(据第一部分公则六)在于认知事物自身,换言之(据第一部分命题二十九)不在于认事物为偶然的,而在于认事物为必然的。此证。一、本体论实体 “实体(substantia),我理解为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换言之,形成实体的概念,可以无须借助于他物的概念。”这就是说,实体是独立自存的,它自己是自己的原因。从这个

7、定义出发,以“实体即自因”为核心和基础,斯宾诺莎推演出了关于实体的一系列基本规定。 首先,实体是“自因”。所谓“自因”亦即自己是自己的原因,换言之,“它的本质必然包含存在,或者存在即属于它的本性”。因此实体既不可能由别的东西所产生,也不可能受他物所限制,否则便与实体的定义相矛盾。 其次,实体是无限的。由于实体即自因,所以它不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存在,因而是无限的。如果实体是有限的,那就意味着它不是自因,不是在自身内而是在他物内,因而受别的实体所限制了,而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实体是无限的。 第三,实体是永恒的。所谓永恒,即存在自身。由于实体即自因,存在属于它的本性,因此实体就不可能不存在,因而一定是永

8、恒的。另外,实体既然是自因,其存在的原因就在自身之内而不可能由别的事物所产生,所以它的存在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必然是永恒的存在。 第四,实体是不可分的。如果实体是可分的,那么从实体中分出来的各个部分或者仍然保持着实体的性质,或者失去了实体的性质。就前者来说,具有相同性质的实体只能是同一个实体,而后者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存在属于实体的本性。 最后,实体是唯一的。如果有多个实体,那么众多实体的属性或者相同,或者不同。如果它们的属性相同,实际上就是同一个实体。如果它们的属性不同,彼此之间就会相互限制,因而与实体的定义不符。因此,实体是唯一的。实体神自然o“能生的自然”(natura natura

9、ns)o“被生的自然”(natura naturata) 自然神论泛 神 论属 性 “属性(attributus),我理解为由知性(intellectus)看来是构成实体的本质的东西。” 所谓“属性”即实体的本质。按照实体的本性,它的属性是无限的,但是“从知性看来”亦即就人的认识限度而论,我们只知道其中的两个属性,这就是思维和广延。 斯宾诺莎通过将笛卡尔的思想实体和广延实体降低为实体的属性来化解二元论。一方面,思想与广延不是两个实体而是同一个实体的两个属性,因而两者是同一的。所以“观念的次序和联系与事物的次序和联系是相同的”,“无论我们借广延这一属性,或者借思想这一属性,或者借别的属性来认识自

10、然,我们总会发现同一的因果次序或同一的因果联系,换言之,我们在每一观点下,总是会发现同样的事物连续”。 例如,就神是一个思想者来说,它是圆形的观念的原因。而就神是一个广延物而言,它亦是圆形的原因。另一方面,由于两者性质不同,所以又是相互独立,互不限制的。思想和广延是同一个实体的不同类的属性,所以相互之间不能发生直接关系,二者互不限制。“物体不能限制思想,思想也不能限制物体。”身体不能决定心灵使它思想,心灵也不能决定身体,使它动或静。o身心平行论o身心同时发生论o身心两面论样 式 “样式(modus),我理解为实体的分殊,亦即在他物内通过他物而被认知的东西。”按照他的观点,宇宙间只有一个实体,万

11、事万物乃是这个实体的特殊表现形式,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一幅千差万别的统一图景。 实体与样式的关系是这样的:实体是自因、无限的、不可分的、永恒的和唯一的。样式则是他因、有限的、可分的、暂时的和杂多的。一切都在实体之内,所谓样式亦即实体的属性的“分殊”,也就是具体存在着的个别事物。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要么属于思维属性的样式如个别的思想、观念、情绪、情感等,要么属于广延属性的样式如一切具有广延的物质事物。因此,实体与样式之间的关系,乃是一般与个别、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二、认识论 斯宾诺莎的认识论以实体一元论和心物两面论为其前提。宇宙间只有一个实体,思想与广延是它的两个本质属性,

12、而它们的特殊状态则构成了自然万物。因此,一方面人的心灵是神的无限理智之一部分,亦即有限的理智,因而是能够认识实体及其属性的;另一方面,尽管思想不可能影响广延,广延也不可能影响思想,但是两者作为同一个实体的属性是一致的,所以认识了观念的次序也就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次序。斯宾诺莎就是以这种方式在思想与广延之间建立了同一性,从而保证了认识的客观有效性。 在伦理学中,斯宾诺莎认为有三类知识:第一种是“意见或想象”,这种知识是没有确定性的,更不能使我们洞见事物的本质。第二种是“理性知识”,即由推论而得来的知识,如数学知识。第三种是“直观知识”,这是由神的某一属性的客观本质的正确观念出发,进而达到对事物本质的

13、正确知识。这种知识能够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而不会陷入错误,因而是最高的认识。 真观念 真观念是关于事物的本质的真理性认识,它的特性是:“(一)真观念是简单的或由简单的观念构成的,(二)真观念能表示一物怎样和为什么存在或产生,(三)真观念的客观效果在心灵中,与其对象的形式本身相符合”。虽然真观念是关于事物的本质的知识,但是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因为源于同一个实体的事物与观念是相互独立、同时发生的,所以认识活动并不是从事物到观念,而是从观念到观念。 当然,事物的次序与观念的次序一定是符合一致的,因此“观念与它的对象的符合”是衡量真观念或真理的标准,不过这只是“外在的标志”,更重要的是它

14、的“内在的标志”,亦即真观念自身的清楚明白。因此,“除了真观念外,还有什么更明白更确定的东西足以作真理的标准呢?正如光明之显示其自身并显示黑暗,所以真理即真理自身的标准,又是错误的标准”。 当人们试图追问真观念从何而来的时候,很容易陷入无穷后退的困境。这就像炼铁一样:要炼铁就必须有铁锤,要有铁锤又需要制造铁锤的工具如此类推,这样的方式不可能解决问题。人最初利用原始的天然工具制造了简单的工具,又进而制造更精密的工具。认识也是如此。 理智凭借天赋的力量自己制造理智的工具,再借这种工具充实它的力量来制造别的新的理智的作品,再由这种理智的作品进而探寻更新的工具或更深的力量,如此一步一步地进展,直至达到

15、智慧的顶点为止。这就是说,我们凭借天赋的认识能力(直观和推理)在心中首先建立起一个“真观念”,作为我们的“天赋工具”,作为认识的原始起点,逐渐形成“作品”,再制造新的工具,这就构成了知识的进步。 三、伦理学 斯宾诺莎伦理学的主要问题是,既然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他因”的,都受严格的因果必然性支配,那么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的人如何可能达到至善的道德境界呢?应该说,本体论和认识论已经为此指明了方向:由于人具有天赋的认识能力,能够认识万物的本质即实体或神,因而有可能摆脱单纯的样式状态,通达自由的境界。情感与理性 情感与理性是人类心灵的两大基本要素。情感主要表现为痛苦、快乐和欲望。每个人都根据他的情感来判

16、断或估量善恶,快乐是善,痛苦为恶。如果人完全由情感支配,等于完全受命运摆布,那么他和动物一样都是情感的奴隶,也就谈不上道德不道德了。理性与情感不同,它能够使人认识神、知神、理解神,从而产生对神的理智的爱。唯有理性能够使人认识万物的本质,摆脱受奴役的状态。因此,仅仅受情感或意见支配的人与由理性指导的人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的行为,不论他愿意与否,完全不知道他所作的是什么,而后者的行为,不是受他人的支配,而是基于自己的意志,而且仅做他所认识到在他的生活中最为重要之事,亦即仅追求一所最愿望的对象”,所以前者是奴隶,后者则是自由人。 人们往往把斯宾诺莎看作与斯多亚学派一样的禁欲主义者,这是一种误解。例

17、如美国作家艾萨克辛格(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有一篇小说市场街的斯宾诺莎。实际上,斯宾诺莎强调的是用理智控制情感,而不要作情感的奴隶。 市场街的斯宾诺莎中的菲谢尔森博士独身数十年,潜心钻研斯宾诺莎,体弱多病,生趣全无,濒于死亡,最后和一个老姑娘结婚,开始尝到人生乐趣。新婚第二天早晨,老博士感到宿疾痊愈,精神舒畅。作者巧妙地讽刺了违反人性的禁欲主义。 我们通达至善而成为自由人的唯一途经就是对神的认识:“心灵的最高的善是对神的认识,心灵的最高德性是认识神”。因为一切皆出于神,没有神,一切都不存在。而且心灵只有在理解时才是主动的,也唯有当心灵能理解时,“我们才可以无条件地说,它是遵循德性而行动

18、。所以心灵的绝对德性就是理解” 。 人生在世所追求的善可以分为相对的善和绝对的善。由情感所规定的善是相对的善,理性所追求的至善才是真正的善、绝对的善。人们通常认为是最高的幸福的不外三项:财产、荣誉和感官快乐。然而,这些东西不仅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且还会带来长期的痛苦,于是善就转化成了恶。斯宾诺莎并不是要求人们完全放弃日常生活的快乐,只是在他看来,当我们的欲望完全依附于可灭的事物时、以及我们不能完全理解我们的情感的时候,我们就成了激情的奴隶。 所以,斯宾诺莎主张用理性去理解和控制情感,我们对于情感理解的愈多,我们的欲望和欲求就不会过分,因而只有知识才能引导我们走向幸福,只有通过知识我们才能从激情

19、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情感的奴隶而成为他的主人,成为自由人。因此,通过理性对激情的控制,通过理性的认识而达到对神的爱,认识神、理解神乃是最大的快乐,是至善,是最高的道德。 至 善 所谓“至善”是真正的善,最高的善,它是“一经发现和获得之后,我便可以永远享受连续无上的快乐”的东西,是“一切具有这一品格的个体都可以共同享受的东西”,“简言之,就是认识人的心灵与整个自然相一致”。所以,“至善”就是一种常住不变的、永恒的、普遍的、最高的道德境界,这种境界是通过对神的认识而达到的。心灵的最高德性在于知神,而知神也就是认识人心与自然、实体或神的一致。自 由 在斯宾诺莎看来,自由就是出于自身本性的必然性而存在

20、、行动和生活:“凡是仅仅由自身本性的必然性而存在、其行为仅仅由它自身决定的东西叫做自由。反之,凡一物的存在及其行为均按一定的方式为他物所决定,便叫做必然或受制” 。 斯宾诺莎哲学是一种严格的决定论,强调一切事物都出于神的必然性。不过,他实际上区别了两种必然性,一种是外在的、强制性的必然性,一种是内在的或“自由的”必然性。在某种意义上说,他所理解的自由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当然不是对外在的必然性的认识,而是对自身本性的必然性的认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他物内通过他物而被认识的,处于“自然状态”的人也是如此。认识活动,尤其是直观知识,实际上就是使人从“在他物内”回到“自身内”,这就是自由。 Got

21、tfried Wilhelm von Leibniz, 16461716人类理智新论神正论单子论哲学的两大“迷宫” o自由与必然之间的矛盾o不可分的点与连续性之间的矛盾。 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两大难题或直接或间接都与机械论的局限有密切的关系。 (1)“数学上的点”是不可分的,但是它没有广延,只是抽象思维的产物而没有现实的存在; (2)“物理学的点”具有现实性,不过它是无限可分的,因而不是具有统一性的实体; (3)“形而上学的点”是既现实存在又是真正不可分的实体。这种“形而上学的点”就是“单子”。 单子论 按照莱布尼茨,宇宙万物的实体不是一个,也不是两个或者三个,而是无限多个。因为实体作为世界万物

22、的本质,一方面必须是不可分的单纯性的,必须具有统一性,另一方面必须在其自身之内就具有能动性的原则。这样的实体就是“单子”。所谓“单子”就是客观存在的、无限多的、非物质性的、能动的精神实体,它是一切事物的“灵魂”和“隐德来希”(内在目的)。 1、单纯性。单子是单纯的精神实体。“单子”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monas,意即“一个”或“单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复合的,因而一定有单纯的实体,因为复合物无非是一群或一堆单纯的东西,所谓“单纯”就是没有部分的意思”。既然没有部分,也就没有广延或形状,因而是不可分的。所以,单子一定是精神实体,莱布尼茨有时也称之为“灵魂”或“活的零”。单纯性是单子的基本规定,

23、莱布尼茨由此而推演出了单子的一系列特性。 2、复多性。单子是无限多的。因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复合的和无限的,因而组成这些事物的单纯实体就不是两个或三个(笛卡尔),也不是一个(斯宾诺莎),而是无数多个。 3、永恒性。单子是单纯的实体,因而没有广延、形状或部分,所以是不可分的。这就是说,单子不会像自然事物那样通过各个部分的组合而产生,通过各个部分的分解而消灭。单子的产生与消灭只能出于上帝的创造和毁灭,这无异于说单子是永恒存在的。 4、单子之间相互独立。既然单子是单纯的,没有广延或部分,就不可能有什么东西可以进入其内部而造成变化,单子的“偶性”也不可能离开实体而进入其他的单子。所以,单子之间没有“物理

24、的影响”,不存在任何真正的相互作用。莱布尼茨形象地说:“单子并没有可供某物出入的窗户窗户。” 5、质的区别。单子是单纯的,没有广延,因而相互之间不存在量的差别而存在着质的差别。因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多种多样,如果组成事物的实体即单子没有量的差别,就必然具有质的差别。于是,莱布尼茨提出了一种“普遍差别原则”或“个体性原则”:“每个单子必须与任何一个别的单子不同。因为自然界中决没有两个东西完全一样,不可能在其中找出一种内在的、基于固有本质的差别来”。由于单子是单纯的精神实体,其本性在于表象或知觉,所以单子知觉的清晰程度不同就造成了它们在质上的区别。 6、单子是自因。单子是单纯的,没有部分,因而

25、它的变化和发展不可能来自外部,只能出于它的内部原因,这也符合实体独立自存而能动的原则。所以,单子一定是自身完满的“自因”:“我们可以把一切单纯实体或创造出来的单子命名为隐德来希,因为它们自身之内具有一定的完满性,有一种自足性,使它们成为它们的内在运动的源泉,也可以说,使它们成为无形体的自动机”。既然如此,每个单子就都是“携带着过去”又“孕育着未来”,出于自身目的而活动的实体。连续性原则 从“单子的单子”上帝到最低级的单子,其间存在着无限多的等级,这些等级之间没有分离的间隔,因而整体是连续的。不仅如此,每个单子从一种知觉到另一种知觉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所以他提出了一条准则,“自然从来不飞跃”,

26、这就是“连续律”。“这条规律是说,我们永远要经过程度上以及部分上的中间阶段,才能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这就是说,在单子与单子之间存在着无数等级的单子,因而在相邻的两个单子之间,一方面有差别,另一方面其差别又是无限小的。因而所有的单子就构成了一个从上帝这个最高的单子到最低级的“原始的隐德来希”的无限的连续的序列。每个单子都是“不可分的点”,而全部单子又构成了一个连续性的整体,莱布尼茨就是这样来解决机械论实体观的矛盾。“预定的和谐” 上帝在创造每一个单子的时候就已经预见到了一切单子的全部发展情况,他在安排好了每个单子各自独立的发展变化的同时,也使其余的单子各自作相应的变化发展,因而全部单子的变化发

27、展就自然而然地和谐一致,始终保持着整体的连续性。因此,整个宇宙就好像是一支庞大无比的交响乐队,每件乐器各自按照预先谱写的乐谱演奏不同的旋律,而整个乐队所奏出来的是一首完整和谐的乐曲。天赋观念论 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论比笛卡尔更彻底,他从单子的单纯性和内在原则出发,主张我们的所有观念都是天赋的:“我一向并且现在仍然赞成笛卡尔先生曾主张的对于上帝的天赋观念,并且因此也认为有其他一些不能来自感觉的天赋观念的。现在,我按照这个新的体系(指单子论)走的更远了;我甚至认为我们灵魂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是来自它自己内部,而不能是由感觉给予它的” 。“有花纹的大理石” “我们不能想象,在灵魂中,我们可以象读一本打开

28、的书那样读到理性的永恒法则,就象在布告牌上读到审判官的法令那样毫无困难,毫不用探求”。观念和真理不是作为现实天赋在我们心中,而是“作为倾向、禀赋、习性或自然的潜能天赋在我们心中的”。在这个意义上,他把人的心灵比喻为具有天然花纹的大理石。每一块大理石的天然花纹不同就决定着它能够雕刻成不同人物的像,虽然人物的形象不是现成地存在于大理石之中的,但是可以说是潜在地存在于大理石之中的,经过人们的加工、琢磨,就使那些纹路清晰地显示出来。 两种真理 “我们的推理是建立在两个大原则上,即是: (1)矛盾原则,凭着这个原则,我们判定包含矛盾者为假,与假的相对立或相矛盾者为真。以及:(2)充足理由原则,凭着这个原则,我们认为: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实的或实在的,任何一个陈述如果是真的,就必须有一个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的充足理由,虽然这些理由常常总是不能为我们所知道的。也有两种真理:推理的真理和事实的真理。推理的真理是必然的,它们的反面是不可能的;事实的真理是偶然的,它们的反面是可能的。” 结束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