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关于人性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关于人性PPT课件(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阎增耀阎增耀 爸妈在线心理研究院1第一讲:关于人性 第 十 讲:介质与人格第二讲:精神的依附性 第十一讲:人性的两翼第三讲:认知的二元化 第十二讲:关于治疗第四讲:感知的差异化第五讲: 习惯的加速度第六讲:思想的意境化第七讲:情绪的反复性第八讲:死亡感第九讲:人的成长 2一、问题的提出二、人的确定性的寻求三、以往理论的探索四、人性的心理学五、对人性的了解和把握,有助于心理咨询师帮助求助者3一、问题的提出u何为人?u我们凭什么帮助他人,依据什么?u如果说人是万物的尺度,那么他自身的尺度是什么?u我们常常说人被异化,异化与进化的不同何在? 2、关系困境:为了消除孤独感而追求社会化,产生自省与自信的
2、矛盾 人类的三大困境 1、情景困境: 为了寻找失去的童心而寻求回归,产生理想和现实的冲突3、意义困境:为了获得意义而追寻,导致意义与意义丧失的焦虑4二、人的确定性的寻求二、人的确定性的寻求u人从自然之中寻求自身的确定性 元素论-对存在的消解 道法自然-顺应心里的投射u人从自身之中寻求确定性 人的认知的局限-实在世界的吧可知 理性背后的动机-对非理性的揭示 整体的把握 u人从神灵之中寻求自身的确定性 泛神论-初期的自我确认 一神论-确认与恐惧u人从理性之中寻求自身的确定性 逻辑与秩序 绝对精神与人类自信u人从社会关系之中寻求自身的确定 孔子的人伦5三、以往理论的探索u思想上的探究德漠索利特的原子
3、论毕达哥拉斯的数学论四因说,五因说中国老子关于道的学术u心理学上的探求冯特的实验,原子倾向布伦塔诺的意动力心量学,理念意义的倾向试图从整体上把握人的学派,人本主义, 存在主义6四、人性心理学论述 人性心理学是一种对意动或意向性更深入探讨的心理学观念,它希望从总体上把握人,再现人的真实的处境、状态,以唤醒人的内省能力,化解因文明而产生的副作用。 人性理论一方面认识到文明意义对人的存在的重要;另一方面也试图厘清文明对人类生存的危害,从而使人彻底超越。以期获得自由、自主,勇于承担责任的人生境界。u何谓人性? 人性是人类这一物种所共有的特性,它超越了文化的差异、种族的差异、阶层及家庭中的差异,而共同地
4、存在于一切人种之中的对事物进行反应的方式,这种方式内含于人类的一切所造事物之中。7五、对人性的了解和把握,有助于心理咨 询师帮助求助者u不被表现现象迷惑,能查观他人的内在冲突,通过分析帮助求助者自我超越u在接触各种状态的求助者时,理解、接纳、而游刃有余u对人的动态法则的把握可以使他人和自己的亘性状态得到转化,充满激情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旅u因为我们快乐着,所以我们憎恨不快乐的状态,其实当我们理解因某某而快乐,就会因某某而不快乐时,就打破了人性自然形成的怪圈,我们就会因某某而快乐,丢失或离开某某时,我们也不会不快乐8一、能量的缓释性二、精神的依附性特征三、依附性程度的正性状态与负性状态四、依附性的
5、最佳状态五、人的依附性指向人是恋物的存在9一、能量的缓释性一、能量的缓释性u基本能量弥散的、无穷尽、永远处于 新生的状态天然中性、其自身无目的性其内在的同质性和自由与其天然的成粒性不相矛盾“疯子之所以疯,是因为空虚紧粘往他(她)的灵魂”“人们之所以怕疯子,是因为害怕堕入他们的空虚中去”“疯子摆脱了那些左右正常人,积蓄他们的过激活动潜力的虚表责任与义务他们把家庭、宗教和政治都送到了魔鬼那里去了所以,疯子没有空谈理论的对手既不直接也不间接参加全球大战的准备工作”“从微精神分析学角度看精神病是消除本我和集体无意识中强大的过激活动潜力的和平办法精神病患者用他们自己一般来说无伤害性的疯狂代替了正常人的功
6、能性虚伪,致命性幻觉.” 微精神分析学10u能量的层次生命能量不被意识表述的潜层与感观、情绪相对应的层面语言、符号、艺术化相对应的层面(合理化的层面)社会不赞成,但已存在的释放方式,所谓亚文化状态层面11二、精神的依附性特征二、精神的依附性特征u精神世界不能自在自为,必须通过比喻、象征的方式被他人理解,否则就失去了其意义,因此作为精神世界的现象界,精神的存在得到显现 固化 伸延u另一方面精神是由于不能直现其身,所以被外物所遮蔽,从而导致客居主位的异化感u由于通向精神本质的状态,需穿透过象征物,这种我们要对文明的表征隐含要充分的涉猎,结果是,人依附技术、道理等各种文明途径,人的欲求受到了很大的限
7、制。 所以人永远是他所非是之物人性永远是一种开放性的存在人性有着无限的可塑性一切非人化的倾向对人性有着特 殊的吸引力人是冒险的,也是永于冒险人是无限自由的12三、依附性程度的正性状态与负性状态三、依附性程度的正性状态与负性状态u正性状态缓释性,被显现,被延伸,被精细化,极致化u负性状态过缓与过激,被固化,被遮蔽,被分裂,自省13四:依附性的最佳状态四:依附性的最佳状态u审美,和表证世界的若即若离,心物两在的精神u游戏,和他人约定,而自觉内化,使界限明确而相互依赖关于自我关于自我-孩子成长的最佳途径孩子成长的最佳途径1415一、感知的二元化特征二、二元化程度的正性状态与负性状态三、人的反向存在四
8、、二元化的最佳状态五、二元化的指向性六、讨论16一、感知的二元化特征一、感知的二元化特征现象辩论往往是正反两方,理论体系相反相成,你会不自觉地将他人当作耙子,原因何在?正反差异,易于识别,有利塑型正反差异,易于论证,构建体系正反差异,易于判断,利于行动判断的重要性,行动产生思想,做于不做间,人类必然非此即彼其真接后果之一是产生对立和对抗更大的对抗导致认知交流的封闭单面人,刻板,对抗他人与自我 否定17二、二元化程度的正性状态与负性状态二、二元化程度的正性状态与负性状态u高度二元化状态产生封闭、对抗,不再寻求相互的联系u低度二元化的状态没有视角、立场、缺少动机,因而缺乏激情u正性状态建立理性与秩
9、序u负性状态说教与伪善,稻草人的空心状态18三、人的反向存在人性的张力-在魔鬼和上帝之间内省与整合-人的反向存在两级之间的中庸之路中庸之道的两级状态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德感文化与原罪说19三、二元化的最佳状态三、二元化的最佳状态 开放的自我的形成u解决之道一以贯之,无怨无悔的人生状态。存在主义关于自由与选择、选择与责任20四、二元化的指向性四、二元化的指向性简易性的存在21 讨论:讨论: 人非此即彼的存在?22一、感觉的差异化的特征二、差异化程度的正性状态与负性状态三、最佳路径四、差异化的人生23一、感觉的差异化之特征一、感觉的差异化之特征 存在感,感觉阈限,个性化的状态特征以个人的自我感觉阈限
10、为重,存在感的阈限使个体不顾一切地寻求差异化的存在,当今社会鼓励个性化,结果使人成为:人,反抗社会的存在 人与社会普遍价值观的反向存在人,反抗他人的存在 人与他人共同存在是往往以区别他人为自在感,造成与他人的对抗人,反抗自己的存在 对已经拥有的不再关注,导致人始终否定自己的焦虑状态的存在24二、差异化程度的正性状态与负性状态二、差异化程度的正性状态与负性状态u高差异化者,个性张扬、不自省、不接纳、排他性强u低差异化者,归属感强、不自信、寻求保护u正性状态高度敏锐,感情细腻,精神世界丰富多彩u负性状态敏感过度25u人有个性化需求,主要是要获得认可与关注,所以自然有归属需要,其实归属感也是差异感以
11、后的后继状态,必然还会导向差异感的产生,因此归属感从整体上看也是一种差异状态,只是处于差异化状态的人不自省而已。三、最佳状态三、最佳状态26四、差异化的人生取向,获得关注与认可四、差异化的人生取向,获得关注与认可 归属感归属感 意义感意义感u讨论,青少年为何会逆反?u讨论,人是喜新而厌旧还是厌旧才喜新的u讨论,关于亚文化现象27一、加速度的特征二、加速度正性状态与负性状态三、加速度的最佳路径四、加速度的人性指向偏执28一、加速度的特征一、加速度的特征u不论是好的习惯,还是坏的习惯,我们都会不自不觉的向极限化方向发展,我们的成功,得力于此,我们的成瘾坏的习惯也不可避免的让我们越陷越深u人一旦获得
12、一种规定状态,或因对立而获得,或因差异化而获得,便会自动自发的向更深处发展,这其实也是一种差异化的状态,只是这种差异化更有方向性,因为是被塑形的结果u执着和偏执是用功利作为标准的,在心理层面上是一回事u 意向性与加速度 动机 目标 谋略 执着与心理 价值观对人的介入29二、加速度的正性状态与负性状态二、加速度的正性状态与负性状态u过度状态会燥狂、焦虑u过缓状态倦怠无斗志u正性状态,人会持之以恒事业有成u负性状态,成瘾、痴迷、偏执、不自醒30三、加速度的最佳路径三、加速度的最佳路径u以自已的自身精力为主,缓急自如不过分受外力左右31四、加速度的人性指向四、加速度的人性指向成瘾成瘾u成瘾与成功之间
13、的关系32一、意境化的特征二、意境化程度的正性状态与负性状态三、最佳路径四、意境化对人生的反创造五、讨论33三、最佳路径三、最佳路径u在现实中逐步实现理想34一、意境化的特征一、意境化的特征u意境化是人获得一种安全性的自我平衡状态,由于自我的投射、演译,世界在个人的理解中变得清晰而有秩序,人因其理解而安于某一状态u意境化以自我为中心,形成对他人的不理解不接纳,对现实往往会产生否认的状态35二、意境化正性状态与负性状态二、意境化正性状态与负性状态u高意境化精神抑郁、分裂u低意境化精神躁狂,随大流,情绪化u正性状态平各,宁静,自得其乐u负性状态幻想,脱离现实36四、意境化的人生及创造四、意境化的人
14、生及创造 人诗意般的栖居在大地上37五:讨论五:讨论天才与疯狂38一、反复性的特征二、反复性的正性状态与负性状态三、最佳路径四、反复性人性指向现实39一、反复性的特征一、反复性的特征u人很难对某一种事物保持始终如一的状态,历史如此,个人亦如此,其积极意义是,人可以产生个性的张力,因回归对过去对立状态的接纳获得现实与圆融,层面的意义在于人的非理性化,易变与不可信。u反复性的作用反复性与现实反复性与接纳反复性与回归反复性与自省反复性与张力所复性与圆融u两种反复方式共时反复 直观的,思想者的反复,反观历时反复 线性的,行动者的反复,过程40二、反复性的正性状态与负性状态二、反复性的正性状态与负性状态
15、u高反复性状态的人往往缺乏动力,判断力不足,无为而活u低反复状态的人固守教条,道理化存在,失去灵活性u正性状态超然,善待时机,无为而无不为u负性状态价值对消,疏于行动,少有建树41三、最佳路径三、最佳路径u过程化42四、反复性人性指向四、反复性人性指向现实43五、讨论问题五、讨论问题u我为何没有了激情?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状态44一、死亡与对死亡的恐惧二、永生的幻象三、死亡感的特征 四、死亡感的正性状态与负性状态五、死亡感的最佳路径六、死亡感的人生指向七、讨论45死亡与对死亡的恐惧死亡与对死亡的恐惧意义世界的建构关于脑死亡惩罚与恐惧独自一人离去的悲伤对死亡感超越对死亡感超越对个体的超越与否定对个体
16、的超越与否定群体幻象符号幻像能量幻象天国幻象46一、死亡感的特征一、死亡感的特征u死亡从两方面压迫人一方面使人更加个性化,用以反抗死亡另一方面使人依附于他人、集体,乌托帮、天国,使人逃避死亡,从本质上来说他加深了人对他物的依附性,使个性化趋势更显张扬,使人更容易在精神的状态中形成意境化u死亡焦虑从属于意识状态;进而意义、关系进入死亡感中,因而死亡感更确切的说是一种丧失感,因此死亡感迫使人们与他人认同在归属感中消除个性为获得意义而成为精神的符号的存在对灵与神存在的状态的向往人对自我的超越并对自我的否定,大我化对有形顾恋的丧失感,对无形之神的依赖的安全感47二、死亡感的正性状态与负性状态二、死亡感
17、的正性状态与负性状态u死亡感过低:人生无计划,临死时难以接受的痛苦u死亡感过度:向死而生、焦虑与压抑、人生如梦,不真实的虚幻之感。u正性状态人有崇高感,超越一已之私利u负性状态放弃个体,杀身成仁,为他物而亡48三、死亡感的最佳路径三、死亡感的最佳路径u理解意义的真相u了解死亡感产生的原因u厘清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状态 关键词:时间49四、死亡感的人生指向四、死亡感的人生指向u人性心理50 五、讨论死亡与丧失五、讨论死亡与丧失 面对即将离去的亲人我们能够说些什么?面对即将离去的亲人我们能够说些什么?51一、人性理解中的成长之路二、中国的儿童教育三、建议52一、人性理解中的成长之路一、人性理解中的成长
18、之路u游戏的童年u青春的反抗期,代沟冲突u人的成熟,社会化u关于回归u宗教与人性53二、中国的儿童教育u自我外化u自我迷失的孩子u情绪化,任性与情感教育54三、建议u建立合理的自我内核u建立自我的边界u一切皆有可能,我独如是的选择u无怨无悔的存在之勇气55第十讲:介质与人格第十讲:介质与人格介质与界线塑形获得稳定性获得延伸化56一、介质的分类一、介质的分类u人与他人,他者是我的可能,他者对我的界定u人与自然物自然世界的外部状态对精神的象征人与动物(播放狼的智慧)u人与人的创造物创造物介质使人对技术、方式、 他人进一步依赖u人与社会角色审美的人 现实的人学者型人 权力型人宗教、党派、领袖人格u人
19、与历史靠自然赐予的采摘与狩猎的人靠耕耘与天时并对土地依附的人靠生产商品交换的人靠信息虚拟化的人57u人与学科人与学科以神为介质当我们以神为介质时,我们因为神的全能而感到个人的微不足道,因而会显得很谦卑,同时因为我们相信神对我们进行关照和恩宠,我们因而拥有崇高和神圣感。以自然为介质以自然为介质使人能顺其自然,顺势而为,借势而动,知足常乐,自然界的规律被内化为人的精神状态,呈现出农业文明的特征,以科学为介质能使人在知性的世界中获得秩序感,人借此产生控制和改造自然的欲望,人在超越自然的同时异化自己以艺术为介质可以让人审美化的展示自我中心,内心获取平静与平衡,因此艺术介质必然使人处于情感的激流中而呈现
20、着人性的最佳状态以价值为介质导致以社会为其奉献对象,使整体的存在大于个人,其实整体就实在而立是虚构的,因而使个人产生了巨大的压抑感58二、人性的层面介质二、人性的层面介质u外部、现实、表征的世界因人性的自身结构而联结。外部世界正因此而获得意义。人性是指人与物的连接方式,是形式的存在,在人与物之间(即人与物的链接方式)外物给人以存在的方式,人给外物以存在的意义。因而人格问题即人性问题。59死亡感死亡感宗教意境化意境化理想差异化差异化二元化二元化 反向存在归属 存在感 依附性依附性 恋物 审美道,无形自然神 现实山水之美,自然理想集体 世界自然 西方西方 东方东方个体 鼓励个性压抑个性天堂 人格上
21、帝人造环境 历时反向 共时反向共时反向肯定私欲否定私欲顺从环境 自恋创造创造 顺应顺应以人为中心以人为中心以自然为中心以自然为中心完美的完美的 控制的控制的 双重的双重的无规则的无规则的极端自私的极端自私的原罪的原罪的无私奉献的无私奉献的民主的民主的 逻辑化的逻辑化的秩序的秩序的整合的整合的 加速度加速度循环反复过程60一、词不达意与言外无物二、自然与社会三、人道与圣道四、整合与分裂五、人性的两翼61一、词不达意与言外无物1词不达意有退路的文明向人的自然本性的回归2言外无物建立人类的秩序对实有 世界的不可知3用言语建立秩序的咨询业言语与社会化契约与责任协商与对话62 承认人的非理性 个性与社会
22、化 人间乐之梦寻 人格化的神与上帝 尊重与反抗(主性与奴性) 在自然之中物我两忘 得不喜,失不忧的超然 山水之美与道法自然 道与无二、自然与社会63一神论与人格整合理性精神与人格整合语言学、符号学与人格整合 道法自然,与人格的自然化, 随性而为儒教原则,与礼教吃人儒道互补,与双重人格非理性与人格整合现实的取向文明的悖论 在中庸之中的民族 在两极状态中的民族超然的趋向三、人道与圣道64自信合作规则表里如一承认私欲宏扬公德尊重公德就是保护自已苏格拉底对法律的尊重统一的接纳的自信的诚信的信任的怀疑,不自信,无原则聚则铁板一块散则一盘散沙形式主义潜规则双重人格否定自私(表面集体主义)极端利已(骨子里极
23、端利已)矛盾冲突不自信猜忌的控制欲的四、整合与分裂65死亡感死亡感宗教意境化意境化理想差异化差异化二元化二元化 反向存在归属 存在感 依附性依附性 恋物 审美道,无形自然神 现实山水之美,自然理想集体 世界自然 西方西方 东方东方个体 鼓励个性压抑个性天堂天堂 人格上帝人格上帝人造环境 历时反向 共时反向共时反向肯定私欲否定私欲顺从环境 自恋创造创造 顺应顺应以人为中心以人为中心以自然为中心以自然为中心完美的完美的 控制的控制的 双重的双重的无规则的无规则的极端自私的极端自私的原罪的原罪的无私奉献的无私奉献的民主的民主的 逻辑化的逻辑化的秩序的秩序的整合的整合的66人性图式一人性图式一人性图式
24、二人性图式二人性图式三人性图式三人性理论的梳理人性理论的梳理人性理论的运用人性理论的运用心理咨询师的人性课题心理咨询师的人性课题 自我成长自我成长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咨访关系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咨访关系关于心理治疗本土化问题关于心理治疗本土化问题67他物人精神一、人性图式一68依附性附着反复性 无常意境化二元化差异化加速度分裂成瘾对抗偏执二、人性图式二二、人性图式二69死亡感死亡感宗教意境化意境化理想差异化差异化二元化二元化 反向存在归属 存在感 依附性依附性 恋物 审美道,无形自然神 现实山水之美,自然理想集体 世界自然 西方西方 东方东方个体 鼓励个性压抑个性天堂天堂 人格上帝人格上帝人造环境 历
25、时反向 共时反向共时反向肯定私欲否定私欲顺从环境 自恋创造创造 顺应顺应以人为中心以人为中心以自然为中心以自然为中心完美的完美的 控制的控制的 双重的双重的无规则的无规则的极端自私的极端自私的原罪的原罪的无私奉献的无私奉献的民主的民主的 逻辑化的逻辑化的秩序的秩序的整合的整合的70人性理论梳理人性理论梳理 人类的七大状态,必须满足的要义在于,结构一旦形成,结构的存在的重要性大于内容,因而寻求在现象层面解决问题是于事无补的,理解人性层面的需求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理解、释然而不焦虑,因而 人是恋物的存在,人是反向的存在,人是个性化的存在,人是成瘾的存在,人是理念化的存在,人是无常态的非理性的存在,
26、人是意义化、形而上的存在,所有因为这种存在而导致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人类存在的人性结构的需要,我们从根本上是不能去除的,除非我们摧毁意识自身。 从人性的角度看,人性的依附性要求人必需是恋物的存在,他的心灵必备理念主义价值或自然物、创造物所具有,否则人的内心是空洞的、虚无的状态,至于因恋物而产生的焦虑或因持有而陷入痴迷的状态都将是这一维度显现 人性的二元化倾向,使自身成为反向的存在,因而始终能看到新的东西,与此同时焦虑与渴望也就产生了,人往往不是因为理性所需要而持以一端,恰恰可能是因二元心理的需要制造出矛盾,或是本来不对立的状态呈现出对立的态势来 人性的差异化要求使人的反抗反向存在本身就不需要理
27、由,个性化的存在使个人拥有群体中他人所不具有的状态,因而差异化需求本身就是一切反抗行为的动机。 人性的加速度的成瘾状态是因为获得了存在感而依赖于刺激那样的存在,因为不断加大了刺激量才能保持个人的存在感,成瘾必然因此产生,此一状态潜在于人类的各项活动中,成为比毅力、意向更为直白的表露,从而使加速度的倾向成为人类存在的重要内容。 人的意境化,人要获得内在平衡、快乐,是难以忍受无秩序化的,意境化过程使人处于一种内在统一的状态,因而此状态有利于人的内在秩序,而变为人性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的反复性,所有抽离都会导致对抽离本身的反动,因而人类会在以上各种状态中进行反复震荡,从而扩充其容量增加现实感。 死亡
28、感,是意义的必然派送物,潜在于人的意识产生的同时,只不过行成于人的自我意识产生之后,但词语中隐藏了死亡焦虑的胚胎,我们不可以摆脱死亡感,但我们可以直面死亡焦虑,同时死亡感本身因为面临文明的架构而内设于文明之中,因而也必然暗含于人性之中。71人是必死的,导致无意感产生,但人试图有意的活着人自身本来可以孤独的存在,但人怕离群索居,人创造了时间却被时间分理解着人能感知上帝的全能,自己却无力达到人能感知社会的全面和人性的丰富,而自己却过程化或单面的存在人必须先下判断,而判断是在对与错、可与否之间做出选择,后果却难以预料我们的道理越完善,也许我们离真实越远理论上可行的,但是我们因生理的局限而行不通思维永
29、远是注意力的移动,但我们却看的很全面客观世界肯定存在,但却不能被我们把握(就其完整性而言)文明让人生活的更好、更安全、更和谐、有积累、有发展、充满创造力但也往往让人焦虑、忧烦、贪婪、怕孤独、怕缺位、怕无意义、恐惧死亡因某种形式而存在着,必以存在的方式为本,而方式的存在必然是短暂的,如浪花之于水,人使用的语言、符号必经抽象而成为范畴,必经由逻辑形成思想,虚妄赖以产生人与他人相处是为了自我的个性受到关注,诸不知因为使用语言,人类丧失了个性化的存在存在的荒谬72三、人性理论的应用u咨询应建立在对人性可预见的规律的分析道德者的心智图式,当欲望决堤之时成功者的心智图式,当死亡来临之时思想者的心智模式,当
30、意志消沉之时u因为可预见,所以可控解决一对夫妻问题的策略提供新的认知经验打破平衡,行成意向u和以往心理流派的同异心理分析 是心理分析的进一步发展在弗氏的基础上更倾向于归纳总在容格基础上更向无意识的原始型态的更深层次作为在文化,人类学层面更向明晰化发展,从而将心理分析向更深层次探索73u和行为学派的同异我们相信行为与意志的相互作用,但我们对作用的方式,即更深层次的原因更感兴趣,从而可能调和行为与分析之间的差异u对人本主义的回应我们对人的善或积极的层面并没有多少信心,因为图式所告诉我们的路一些分化、演变的状态,它只涉及真实与否而非善恶,因为它不能在道德层进行考察,可能它更适应科学的方式u关于疗效揭
31、示真像,理清压迫产生的原因,消除恐慌的焦虑,从而使求助者坦然面对,因为它是一切人类必然面临的状态,最终使事态朝向更有利于当事人的个人需求和社会的需求,以期望建立平衡、理解、接纳、守侯,这是冲突的双方都应持有的状态。形成对自然状态的觉察、形成对自我状态的自省,产生人性的理性理解意对人的重要性,同时对意义状态保持觉醒u人性心理最高境界一切皆有可能;我独如是;是其所非是74超越(去意义化)人必需精神化的存在(即意义化的存在),导致意义困境产生,对此困境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形成既肯定意义,又超越意义的立场。所为超越就是对意义困境的理解消除(去情感化)因为理解情绪的状态,困惑、焦虑、恐惧等负面情感将逐步消除
32、75自我成长自我成长历时性自我成长状态-作为过程中的咨询师成长共时性自我成长-作为学者型的自我成长历时性成长的方式:亲身经历、直接性经验 容易与别人产生共情。摸索的路径,传统式方式共时性成长方式:书本的获取、间接经验、建立一种理解人,从历史或从人类的规律。西方站在历史的高度,直接体察。76咨访关系介入:用自己的觉察 陪护者 产生共振-理解 情境的重要抽离:对人性的而一般规律洞察,NLP-通过对人性的推动、时间线 人性理论的治疗技术 :点线面技术77本土化心理咨询文化与人格心理治疗与文化心理分析与中国人格积极治疗与中国人格78杨增耀电话:13901594648Email:QQ: 1023324229http:/biog.sina .com/yanzengyaoxinlizixun张晓丽电话:13653164030QQ:3735111279联系我张晓丽电话:13653164030QQ:3735111280